如何看待金剛先生的《大宋帝國三百年》中較明顯的粉宋嫌疑?
最近兩年一直關注《大宋帝國三百年》這部書,已發行的前五部全部通讀,認為這部書過於粉宋了。
金匱之盟、陳橋兵變都寫的很美好,在我看來很有手段的趙二在他筆下是一個單純的孩童一樣的人物。個人認為不可取。但是這部著作依然很喜歡,富有儒家情節的金剛先生也是讓我崇敬的人物之一。對於這種有時欠妥的問題,該如何看待?是當作一種參考觀點?還是進行邏輯上的否定,只採取可取的部分?
不邀而答。
你的論點是本作「過於粉宋」;在我的解讀下,你想表達大抵是——本作的史識、史論與你印象中的趙宋三百年嚴重不符,所以你認為「不可取」。
那麼,「陳橋兵變」與「金匱之盟」到底應該是「美好」還是「不美好」?可惜,歷史沒有給我們答案,只給了我們「故實」。
在本作中,金綱所依據的正是各種「故實」來進行推演,而後構建了完整、堅固的邏輯鏈條,這些鏈條的末尾則是:「陳橋兵變」,是「權反在下」的世風下,趙匡胤不知情的事件;「金匱之盟」,則是趙匡胤為了解決五代亂世的遺毒而做出的政治抉擇。
這二者中,最為陰謀論者所津津樂道的便是「陳橋兵變」——他們認為,這只是在唱戲,因為這種皆大歡喜的事趙匡胤不可能不知情,因此無論從邏輯還是人性上都是說不通的。但是,在同類的事上,他們卻似乎對 辛亥年因「權反在下」而被從床底下揪出來的黎協統的「故實」 做了選擇性的失明處理。我也是醉了。
好了,說說我對本作的看法。於歷史而言,無人能夠恢復它的本貌。金的寫作目的也不是在此,而是「以史證經」。這正如司馬文正公在《資治通鑒》中所做的那些事一樣——你眼見他為你列了那種種故實,而他的最終用意其實是那些以「臣光曰」開頭的文段。對於《大宋帝國三百年》而言,金則比司馬光還要厲害,因為在這個時代里,他有著更多的思想源泉:在本作中,你可以看到孔、孟、王夫之及至波普爾、伯林和哈耶克等人的影子。
最後,願以 作者金綱的一則微博 作為本答之結:自以為哥這書,朋友們若有閑暇,讀了不虧。期待能有朋友挑出硬傷!哥必公開致謝致歉,並自糾正。但書中所有史識,史見,史論,即使有自認入木三分之批評,哥也不改!蓋哥之治史自有根脈,不容移易是也!尚祈知我者當我一狂,不知我者當我一屁,放過可也。
以上。
我覺得跟粉宋無關。只能說,要麼作者太單純,是真的單純,不相信陰謀詭計,不相信歷史文獻記載是可以被勝利者偽造的;要麼就是刻意為之,先立論,然後挑選對自己的論點有利的證據。
反正我對他的評價有兩點。第一,有自己的思考,還是值得一讀。第二,盡信書不如無書。
歷史真相無法復原。現在的人對過去歷史的梳理,依據的都只是史料跟想像。即便是司馬遷,《史記》一書有一些段落也只能是想像,比如對韓信死後劉邦反應的描述。
金綱先生的著作這點也不能免俗,就像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一樣。史料對錯,指出就可辯明,觀點對錯,能自洽也就可以了。
高天流雲的《如果這是宋史》中,對司馬光的一些心裡的描寫,難免讓一部分讀者反感,因為那有違他們對司馬光的期望。
可是高天流雲的觀點足能自洽,所以可以一看,認不認同另說。
金綱先生對陳橋兵變、金匱之盟等事件的論述,是可以自洽的,所以我不認為應該探討粉宋不粉宋的問題,畢竟金先生的著作還是講分析的。
我不太認同 @ 江山入硯 的觀點,固然金綱先生對趙匡胤與趙光義的一些論述有美化之嫌,不過以人的複雜性來說,歷史未必一定不是金綱先生寫得那樣。
畢竟,歷史的真相,我們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
推薦閱讀:
※知乎有個「北宋藥丸」的圖,裡面一大堆文字,類似於「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之類的句子,誰有那個圖?
※如何評價童貫?他的軍事能力如何?為什麼說他是奸臣?是不是因為他是宦官?被文人抹黑了?
※有資料說宋朝GDP占當時世界的60%,鴉片戰爭時清朝GDP占當時40%,那時候就能計算GDP了?
※你認為岳飛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辛棄疾在當時有沒有比較出名的高級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