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接受“精灵鬼怪圣诞老人”之类的童话理念,还是从小就跟他阐述一切的理性的逻辑性的人事物?


上周,我哄我还不到2岁的儿子睡觉,跟他说:爸爸陪你睡觉,爸爸很喜欢你。
他抱着他心爱的玩具拖拉机说:拖拉机也很喜欢宝宝,拖拉机也陪宝宝睡觉。
我很高兴,我小小的儿子能这么诗意的看待世界。等他长大后自然会有理性思维,但我仍然希望他能诗意的看待这个世界。


我真心觉得孩子是理性还是感性,古典还是浪漫,这是基因决定的。
不是你说圣诞老人送礼物给他他就会相信,他可能只是想让你看到他开心而假装相信。


是不是从近年几部3D动画片来的问题?就是《亚瑟·圣诞》或《守护者崛起》之类?
没记错的话,这几部动画片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某则新闻中的一个小女孩写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这封信当然是寄不到圣诞老人手里,后来是一个邮递员还是编辑给回了信。据说这件事还引发了社会性思考,就是针对孩子应不应该有属于童年的梦想、孩子应不应该被完全成人化地教育……等等社会问题的反思。

依我看,童话并没有错,孩子拥有童话理念也不会是错。
从孩子的思维模式培养角度看,让孩子从小有“幻想”,“幻想”中也会有能够成为理想的梦想,而这些童话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下有助于培养孩童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更何况,孩子童年时代的天真、纯洁、梦幻不应该在成年人的教育下被扼杀。正常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果过早灌输给他们一切太成人化的规则理念,也会导致孩子思维模式僵化,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在成长中必然会越来越思考整个社会的各种问题,应该在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前,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先把自己所有的才能都展示出来,再决定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成年人,而且也是他们自己作决定,成年人只能帮助、指导他们,不能替他们作决定。

不过,如果孩子自身对逻辑的东西很感兴趣,可以把正确的逻辑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学会分析思考。
这些东西不要强求,不必在孩子还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强行扭转他们的思维方式,“强扭的瓜不甜”。


我觉得,讲故事是讲故事,也得逐渐教给孩子理性的认识世界。


应该介绍和批判相结合。


这两个理念并不冲突啊。我女儿现在3岁,她会跟我说:“我好想像小鸟一样飞起来,可是我没有翅膀不能飞”,也会说:“我昨天梦见小仙子了, 我们一起飞到了丛林里,还一起玩滑梯、转圈圈,好开心啊,可是她现在躲起来了,你看不见她,只有等我睡着了她才会来找我”。

孩子相信美好的故事和传说,不代表他就没有理性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首先你说的两点完全不冲突,逻辑和理性也在很多童话故事中。就拿圣诞老师送礼物这件事来说,圣诞老人为什么是把礼物从烟囱上扔进来而不是砸门?为什么圣诞老人需要骑上驯鹿才可以飞行?这就是童话世界中理性逻辑的部分。在《女巫必须死》这本书中提到过,童话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处理内心的矛盾:善与恶、勤劳和懒惰、诚信和欺骗。而这些罪恶的化身就是女巫,因此童话故事里女巫的死亡本质就是让孩子内心恶念的死亡,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内心的这些矛盾,这也是童话的目的——帮助孩子心灵更好地成长;

最近的儿童心理研究显示,儿童能够完美的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哪怕童话再怎么逼真孩子也能分辨出这只是个故事而已,所以你的顾虑完全不用担心,你应该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童话读给孩子听。而且童话都是塑造了一个虚拟世界的入口,比如爱丽丝进入了兔子洞才有接下来的一系列冒险,这个“兔子洞”与爱丽丝所生活的世界背景完全不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设定也在提示孩子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区别。

如果你发现自己孩子经常在现实生活中说自己是“小超人”,说小狗是他的“神兽坐骑”。那么你应该明白这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假象的同伴,它不仅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坏处,甚至对他未来同理心、观察力等方面都有更好地提升。而且很多孩子拥有假想同伴是因为现实太无聊了,这就像很多孩子上学后喜欢玩与游戏一样,是现实太无聊才让他们逃避到虚拟世界。


问:孩子应该接受“精灵鬼怪圣诞老人”之类的童话理念,还是从小就跟他阐述一切的理性的逻辑性的人事物?
答:当爸爸试图给孩子从两个种方式阐述一个童话的逻辑性时,最后终化为一句:问你妈妈去。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人类认知的过程,为什么要让孩子那么早的知道真相呢?


推薦閱讀:

關於早產兒你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
早產的小孩會笨嘛?
育兒問題導致婆媳關係緊張,怎麼解決?
作為殘障兒童的母親,是什麼樣的經歷?
我們應該嚴厲教育孩子嗎?

TAG:教育 | 育儿 | 儿童教育 | 孩子 | 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