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大部分網路小說男頻作者使用「引用」、「複製粘貼」的方式創作小說?

在唐三的問題下看到,一些回答表示(不是我說的!我來問是不是!):
在男頻引用定義百度百科等是常見的;
看小說的應該對此有共識;
字數多這種方式不可避免;
如果這也算抄男頻全部要陣亡……

我從2005年開始在起點男頻看文,但是看的不多,每個類型就看一兩本,也花了幾百。從我個人來講我並不知道這個「引用」的規則。

我想知道:
在起點男頻,真的很多作者是這樣寫作的嗎?
默認可以使用百度百科等資料嗎?
男頻有些成績的有沒有不使用這種方式寫作的?
能不能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這裡強調一下是「百度百科、雜誌、散文等里的描述性語句」。


知乎可能看日系推理小說的比較少,不然也輪不到我在這裡拾人牙慧。

在小說中大量複製黏貼資料湊字數,根本不是「中國網文」的問題,甚至不是「網路小說」的問題。早在互聯網深入生活之前,這一頑疾就已經成為流行小說圈的潛規則之一。

差不多二十年前,日本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就在《超殺人事件》中專門拿出一個篇章吐槽了這個現象。

小說節選,重點部分已經加黑:

「大師知道最近書市的趨勢嗎?每本熱門書都像便當盒那麼厚。原稿一千張的書多得是,八百張左右的書擺在其中一點都不起眼,無法給人超級巨作的感覺。以目前推理小說那麼大的出版量來說,我們必須不擇手段去吸引讀者的目光。書評家也是,他們不可能看完全部的出版品,而是優先閱讀看起來好像花費了比較多心血的書,這麼一來,他們會先選擇厚重的書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葛原先生,你這樣是不行的。」小木一臉焦躁的神情。「請你忘記以前的寫作模式或節奏。我不是也說過了嗎?現在的暢銷小說必需加入資訊小說的元素。恕我失禮,但是就我目前看到的部分,我只會覺得你把我的忠告當成是放屁。」
「不,我沒有那個意思。可是你要我在牟田高志投球之前加進什麼樣的資訊?根本沒有適合的特殊資訊能加呀。」
小木聽到他這麼說,便以指尖按壓雙眼眼皮,緩緩搖頭。
「我知道了。這樣吧,我來搜集可用的資訊。葛原先生,請你設法將我找來的東西寫進小說里,在主角投出命運的一球之前,請你至少寫出一百張稿紙。」
「咦?」葛原嚇得向後仰。「把一張變成一百張。」
「你在說什麼啊?請你別因為區區一百張就這樣大驚小怪好嗎?接下來還有兩千九百張呢。」小木以激勵的口吻說道。

葛原以這種方式持續寫下去,光是說明甲子園和高中棒球就用了將近無張稿紙。但是這還沒完,他仰賴小木找來的資料,描寫站在甲子園的投訴丘上有多麼悶熱、曾經有多少被看好的知名選手輸給了炎熱的天氣。此外,葛原更詳述投手遇上危機時的心理狀態,甚至是如何投出各種球路的技術性知識……
總之,能寫的全都寫進去了。
葛原按照小木的指示,在投手牟田高志投出決定命運的一球之前正好寫了一百張稿紙。

看到了吧,為了吸引讀者就要拉長篇幅,為了拉長篇幅就要塞資訊,為了塞資訊就要強迫作者複製黏貼自己完全不懂的資料。真的不要以為這一套商業手腕是中國網文界原創的,在二十年前的日本這就已經是讓作者和讀者苦不堪言的毒瘤,中國欣欣向榮的「本土產業」不過是把我們的友鄰製造出來的商業怪物又山寨了一個而已。

順便說一句,東野圭吾在這裡吐槽的小說家,一般認為是二階堂黎人、京極夏彥(所謂同行才是最大的仇人)。感興趣的可以去找找這二位的代表作,看看日本流行小說的注水是不是領先中國網文三十年。嗯,就從《魍魎之匣》看起吧,這部小說算是不那麼無聊的,如果感覺看不下去還有動畫,B站就有正版,畫面挺不錯的。

魍魎之匣

最後,讓我們回到東野的作品,欣賞一下注水前和注水後的變化,看看這位冒著被開除出推理作家協會的風險吐槽所有同行的大神是怎麼優雅注水的,想寫網文賺錢的不妨好好消化吸收一番。

注水前

牟田高志站在甲子園的中心點。
這天甲子園上空萬里無雲,天空就像是塗了藍色油漆似的。炎夏灼熱的陽光照射在紅褐色的泥土及綠色的草地上。
對於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陽光就像是看不見的敵人。他覺得皮膚火辣辣地發燙,地面反射的熱氣也折磨著他,令他全身汗流不止。即使高志對自己的體力與耐力很有自信,他的精力還是幾乎被消耗殆盡。他的腦袋發暈,勉強著讓自己保持站姿。
看台上的觀眾也是敵人。那些人大多都是為地主隊南陽高中加油的啦啦隊,肯定想將他這名來自鄉下無名高中棒球隊的當家投手儘早除之而後快。
而高志最大的敵人正站在打擊區。
九局下半,二出局滿壘。球數兩好三壞。
高志投出了決定命運的一球。

注水後

甲子園車站位於從大阪的阪神梅田車站搭乘特快電車約十二分鐘的地方。這個車站位在甲子園棒球場附近,距離甲子園球場徒步兩、三分鐘的路程。
所謂的棒球場,誠如其名是打棒球的地方。
棒球是一種源自美國的球類運動,原文是baseball。一八九四年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便開始使用「野球」這個名稱來稱呼它。由投手、捕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間手、右外野手九人組成一支隊伍。次賽方法是由兩支隊伍輪流攻擊防守以爭取高分,攻擊的一方若能將投手投出的球打擊出去,依序前進一壘、二壘、三壘、最後回到本壘便能得分。兩隊分別輪流攻擊九局,最後累計得分較高的一方獲勝。
這種運動在日本廣受歡迎,母親共有十二支職業棒球隊。各隊擁有自己的主場,而阪神虎這支隊伍的主場即是甲子園球場。
話雖如此,甲子園並不是為了阪神虎而蓋的棒球場。當初興建的目的是為了舉辦朝日新聞社主辦的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這場比賽於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八月舉辦第一屆。雖然舉辦場地陸續移至豐中球場、鳴尾球場,但隨著棒球熱逐漸加溫,比賽需要更大的球場,因而蓋了甲子園球場,原本名做甲子園大運動場,於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完工。而阪神虎的前身大阪棒球俱樂部,俗稱大阪虎,是在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成立。
經過幾次修建工程,目前的甲子園球場總面積為三萬九千六百平方公尺。球場佔了四千七百平方公尺,觀眾席是兩萬四千九百平方公尺。全壘打距離在左右外野各為九十六公尺,中外野為一百二十公尺。可容納人數為五萬五千人。觀眾席高十五公尺,內野區設置四十八層台階、三壘內野區為五十八層、外野區是四十九層。
此外,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更增設了夜間照明設備。照明燈六座,內野照明燈高二十五公尺,外野照明燈高三十五公尺。至於每座燈的燈泡數目為一千五百瓦的白熾燈五十二顆、一千瓦的水銀燈四百七十二顆、四百瓦的鹵素燈一百八十顆。這使得投手與捕手之間本壘板那一帶的亮度維持在兩千五百燭光左右,內野兩千兩百燭光、外野一千四百燭光。
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按照當初的計劃,於甲子園完工的同時舉行。此外,大正十三年四月更在每日新聞社的主辦下,於名古屋的八事球場舉行了第一屆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這項比賽後來也改在甲子園舉辦。棒球迷每年都引頸期盼這兩項比賽,卻曾不幸因戰爭而中斷過。然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又分別於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春、夏恢複比賽。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由於學制改革,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分別改名為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與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選拔賽。(* 即為俗稱的夏季甲子園與春季甲子園。)
牟田高志位在甲子園的中心點。
這一天,甲子園球場上進行的是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比賽進入第四天的賽程,各都道府縣的代表們連日展開激烈的比賽,共有四十九支代表隊。全日本都道府縣的總數為四十七,東京和北海道各派出兩支隊伍,因此總共為四十九支隊伍。比賽採取淘汰制,先由三十四支隊伍進行第一輪淘汰賽,減少至十七支隊伍。這十七支隊伍加上第一輪淘汰賽時輪空的十五支種子隊,總計三十二支隊伍進行第二輪淘汰賽。這些比賽的組合全由抽籤決定。
比賽第四天還在打第一輪淘汰賽。甲子園上空萬里無雲,天空就像是塗了藍色油漆似的。炎夏灼熱的陽光照射在紅褐色的泥土及綠色的草地上。順帶一提,甲子園是於昭和三年(一九一四年)才鋪設草地。
對於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陽光就像是看不見的敵人。

另一篇

注水前

「以上是我的推理。」
和賀以低沉的嗓音為自己的推理作總結。
他再度注視著佐分利夫人。
夫人依舊低著頭。沉默的氣氛籠罩著兩人。
過了許久,她開口了。
「你真是清楚,這一切……。果然只有你……」
「我……我怎麼了?」
「我認為只有和賀先生能夠看清真相,我的直覺果然沒錯。」
「佐分利夫人。」和賀先生向她走近一步。「請你自首吧。」
「對不起,我辦不到。」女人邊說著,邊緩緩向後退。沒幾步就是懸崖邊緣了。
「佐分利夫人……英子!」
聽到和賀的呼喊聲,佐分利英子神情平靜地淺淺一笑。
「你第一次……直呼我的名字呢。」
和賀想要再向前一步,卻已經來不及了。佐分利英子唇邊帶著微笑,身體輕飄飄地投向空中。
「英子!」
和賀吶喊著沖向她剛才站立的位置。他想要馬上探頭看看崖下,身體卻動彈不得。即使如此,他還是遲疑著往下望去。
佐分利英子雙手攤開,倒在懸崖下方數十公尺的岩石上,全身是血。
宛如灑落一地的鮮紅花瓣。

注水後

「以上是我的推理。」
和賀以低沉又洪亮的嗓音為自己的推理作總結。自從學生時代參加辯論比賽以來,他已不曾說過如此長的一段話了。不過,現在的他比當年還疲累。他感到的不止是身體上的疲勞,而是心理上深沉的疲倦無力。
他再度注視著佐分利夫人。
身穿高雅捻線綢制和服的夫人依舊低著頭,和賀看見她的長睫毛上閃過幾許淚光。沉默的氣氛凝重地籠罩著兩人。風聲和日本海的波浪聲不斷動搖他的心。他心想,如果就這樣面臨世界末日該有多好。
不知道過了多久,其實應該並未經過多長的時間,然而,和賀卻覺得那是一段漫長的時光。過了許久,夫人優雅地微微張開塗了口紅的雙唇。
「沒想到你能夠那麼徹底地看穿我的殺人計劃。你果然就是那個與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人。」
「與夫人你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人?我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你告訴我。」
「我認為只有和賀先生能夠看清真相。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就有這種感覺了。啊,這個人一定就是那個與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人。看來我的直覺果然沒錯,是正確的。」
「佐分利夫人。」和賀滿懷沉重地向她走近一步。「現在還不嫌遲,你的人生還能從頭來過。請你……請你自首吧。」
「謝謝你,和賀先生。事到如今,你還在為我著想,是嗎?但是對不起,我辦不到。我不可能自首。請你原諒我。」
說完,她緩緩向後退。沒幾步就是懸崖邊緣了。懸崖下波濤洶湧的日本海就像是等待獵物的野獸般,張開大口等待著失足墜崖的人。情況很明顯地,她想要主動成為那頭野獸的食物。
「等一下!你不可以做傻事,你那麼做又有什麼用呢?別做傻事,佐分利夫人……英子!」
和賀彷彿要撕裂狂風般,拼了命呼喊著。聽到和賀的呼喊聲,佐分利英子神情平靜,宛如達文西筆下的蒙娜麗莎般淺淺一笑。
「我好高興。你第一次……直呼我的名字呢。我一直一直都在等待這一天,這下我此生就了無遺憾了。」
和賀想要再向前一步,但是很遺憾的,一切已經來不及了。佐分利英子唇邊帶著蒙娜麗莎般的微笑,如太空人挑戰宇宙游泳一般,或者說像是高空彈跳一樣,身體輕飄飄地投向空中。
「英子!」
和賀叫道。他聲嘶力竭地吶喊,但他的叫聲也無奈地消失在風中,前方已經不見佐分利英子的身影。他吶喊著沖向她剛才幾秒鐘前還站立的位置。
他想要馬上探頭看看崖下,不知她變成了什麼模樣,但身體卻動彈不得。他害怕,害怕到連看看她變成怎樣了都辦不到。從這麼高的地方往下跳是不可能活命的,他害怕確認她的模樣,所以身體才會動彈不得。但是,他不可能永遠逃避現實。總有一天必須面對。於是他下定決心,膽戰心驚地往下望去。
佐分利英子雙手攤開,倒在懸崖下方數十公尺的岩石上。從上往下看,她的身體呈一個「大」字。和賀曾經看過京都的大文子燒,如今她的姿勢令和賀想起了大文子燒。但眼前的大字卻染滿了血,看來她似乎大量出血。和賀心想,她這下是沒救了,大概是當場死亡吧。
她渾身是血的身影,看起來宛如灑落一地的鮮紅花瓣。

(實際上這一段指導意義更大。因為如果這是中國網文的話,應該會被很多讀者放進「你見過哪些驚艷的文字」之類的答案里,並且獲得幾萬個點贊吧,前幾天我在知乎就看到了這麼一篇。)

注水網文的讀者們,祝大家看的開心。


首先,有多少人使用這種方式,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

這就是抄襲

以下的內容是我在原始問題:如何評價跳舞和流浪的蛤蟆在唐家三少涉嫌抄襲事件中的回應?中回答的一部分,直接搬過來了。

范臻:如何評價跳舞和流浪的蛤蟆在唐家三少涉嫌抄襲事件中的回應?

跳舞說:

哥特式建築,我不寫【尖頂圓拱】這樣發的句子,我還能怎麼寫?寫成【方頂尖拱】??
哥特建築就是尖頂圓拱啊,任憑誰寫,都得這麼寫。
小說家又不是學建築的。故事裡要寫到哥特式簡述的時候,可不就是找文獻,找工具書,或者直接百度百科一段,然後把這種建築的描述直接引用過來么?
任誰寫,都是這麼寫。這也叫抄襲??
作者:跳舞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069541/answer/2207368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唐家三少在涉及到科普知識類描寫時候,絕對不是引用那麼簡單。

看調色盤

這是原著陸江的描寫。

這是唐家三少的描寫。

其中哪一個詞是「圓頂尖拱」這樣的專業名詞了?這些有一句算一句,全都是主觀描寫

「優雅愉悅」、「驚人的流動性和和諧」、「紅果盒櫻桃氣息」、「豐富細膩的單寧」、「這款酒的精巧和存在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驚喜!」。

以上的句子,和「圓頂尖拱」這樣的描寫,完全是兩碼事。稍有點文字組織能力的人,想要用這些描寫,都可以修改整合。

「花香之中帶著一絲辛香,味道優雅的同時,又不失愉悅的口感。酒漿在口舌見流淌的時候毫無滯澀感,讓紅果和櫻桃的氣息飽滿地散在鼻腔的同時,不失單寧的細膩。這是一款可以給我們帶來驚喜的佳釀」

以上,是我根據陸江原文自己改寫擴展的,當然,可能文筆和觀賞性並不那麼好,但是我覺得改掉了原文中一些比較拗口的部分(『流動性和和諧』這樣的句子其實讀起來很拗口),更加通俗一些還是有的。其實這樣的改寫也不能完全說對,還是有洗稿的嫌疑,這裡只是做一個論述,證明引用專業性的描寫並不是必須複製粘貼。如果我的文章,描寫紅酒,需要用到這些材料,我不會照搬所有,而是根據文中的場景選擇必要的,比如單寧部分,其實普通飲酒的大眾對單寧了解並不多,完全沒必要放在文中。

這就叫「憑誰這麼寫,都得這麼寫嗎?」

跳舞這就是在偷換概念,他偷換的是引用和複製粘貼的概念。而複製粘貼,就是抄襲。

上面的話,跳舞還是在說人話,下面就開始撒潑打滾了。

用了【石榴紅】和【花香和辛香的融合】這兩段描述。
理由同行上,從工具書或者專業文獻上引用來的。
因為羅曼尼康帝就是這個樣子的啊。
不寫石榴紅,難道寫【屎黃色】?
不寫花香,難道寫【麻辣十三香】??
這個東西本來就是這樣的啊。
我請問你,小說家不是品酒師,遇到要寫名酒了,小說家該怎麼做?不查工具書不查專業文獻來引用,難道讓我們亂蓋么?

合著你跳舞大神的世界裡,除了石榴紅,就只能用屎黃色?

石榴紅和寶石紅這倆顏色相差是有十萬八千里嗎?

(圖片來自百度)

不能用寶石紅代替么?

不能加一點自己的描述嗎?

不能寫一句「色澤比寶石紅稍淺,恰如深秋的石榴」嗎?

除了石榴紅,就是大便黃?跳舞大大您世界裡的顏色真的就這麼單一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您請別腆著臉說自己說小說家了,我沒見過不去體驗生活就在網上複製粘貼寫文章的小說家。您不想亂蓋,難道就不能自己查查資料,動動腦子自己寫寫嗎?

我請問你,小說家不是品酒師,遇到要寫名酒了,小說家該怎麼做?不查工具書不查專業文獻來引用,難道讓我們亂蓋么?

按照這種觀點:

我請問你,單身男人不是雌雄同體的蚯蚓,需要釋放性衝動了,單身男人該怎麼做?不去強姦不去嫖娼,難道讓我們一輩子沒有性生活嗎?

所以,不管怎麼說,複製粘貼其他人文章中句子,放到自己文章里的就是抄襲。

這種方式不叫引用,就是抄襲。

有一個人用這種方式寫作,這是一個人在抄襲。

有一百個人用這種方式寫作,就是一百個人在抄襲。

你們可以抱著團取暖,自欺欺人,但是你們改變不了抄襲的現實。

從這跳舞、流浪的蛤蟆、唐家三少這三位的態度來看,我認為所謂的男頻圈,不敢說全爛透了,起碼爛了2/3。金字塔的頂端都腐敗了,你指望底端能有多乾淨呢?


更新一下:

已經明確表態反對唐七了,還是被蛤蟆掛出來,扣上公關的帽子。然後我還被拉了黑,不能在下面爭辯。看看我的評論區,我可是由著蛤蟆大佬隨意評論,還很認真地跟他討論了半天。

斷章取義之後單方面宣告勝利,阿Q的精神勝利法當真無敵。

好吧,那我再帶上榴槤子和郭敬明,他們的抄襲也很無恥。其他的涉嫌抄襲的網文圈大大我真的不認識了。

我也想知道我幫誰公關了,我好去碰個瓷收個錢。

------原回答-------

我在@流浪的蛤蟆 的回答下回了這麼一句,秒刪+拖黑。吃相恐怖如斯,不知道在別人家蹭飯的時候會不會嚇到小朋友?

如果一定要先懟過了唐七才能質疑唐三,那好,我先表個態,唐七的抄襲非常無恥,並且找水軍來洗地的行為更是毫無底線。

現在是不是可以認真討論一下唐三的抄襲行為,以及他背後那群男頻大佬們的奇葩言論了?

嗯,我不匿名,你們儘管來吧。


用所謂「引用」來洗地的是欺負誰小學語文不合格嗎?小學寫作文的時候,引用詩句也要打引號吧,大學寫論文引用文獻也得批註吧,不管是魯迅還是太祖的文章,有哪一個是整段照抄沒打引號或者沒做批註的。

再說拿金庸洗地的,人家「抄」的是什麼,是名著名篇,是文人雅士耳熟能詳的詩詞句。再說說那些篇目的作者早已過世多少年了,按法律法規也早就已是過了法律保護期的作品。還不說調色盤裡本來就是角色吟詩作對的內容。

退一萬步講,讓你抄襲,讓你「引用」,你能像金庸古龍魯迅以及太祖那樣,隨隨便便就能引用化用各種名作名篇好詩好詞嗎?還拿金庸,太祖和你們相提並論,你們,要臉么?

對了,某些人滿口的圍三救七圍三救七,如今他們為了救三,把太祖,把金庸,把古典小說全圍了。這些男頻寫手心機之深真是不亞於女頻。先是提出「圍三救七」把是非問題化作立場問題,再用他們口中「圍三救七」的辦法把他們的三救出來。好一出為兄弟機關算盡的大戲啊,簡直精彩。


難看,真難看。

太祖這還真就不叫引用,而且確實有專門的稱呼,我記得這還是小學語文的內容:
「『化用』和比喻、擬人、設問、用典等一樣同屬於文學修辭手法。但若沿著中國傳統文學的發展路途一路走來,或僅作閑庭漫步,已不難發現它又堪稱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種常用大修辭。它的本質意義和使用的妙處,可從「師」、「造」、「新」三個層面來界定和把握。
所謂「化用」,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化」,一是「用」。簡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經過自己的藝術改造。
從傳統文化心理結構的角度看,它的結構意義和功用模式與孔子締造的中國文化承傳大法——「述作」法深相契舍;從個體創作心理結構的角度而言,它又是跨越時空藝術生命延續、文人實現精神對接的最佳載體形式。」(旁邊的引號內容引自百度百科「化用」詞條)
看嘛氣急敗壞的給別人扣上公關的帽子嘛
還說是被扣上抄襲的「帽子」,你說是帽子就是帽子,你說是引用就是引用


作為一個在男女頻混了十多年的讀者,作為一個加過很多作者的讀者群和眾多書友還有作者聊過的讀者,這兩天看知乎鬧得沸沸揚揚,忍不住出來說幾句,為男頻正正名。

男頻有很多勤奮努力兢兢業業的作者,男頻也有很多文筆好不灌水不複製粘貼的作者。絕大多數人家裡養的橘貓不是同一隻。

煙大以褻瀆一書封神,除了塵緣,寫得都是西幻。我沒見過他哪本書教堂都是一樣的,按理說抄自己不算抄嘛,他每本書情節不同,設定不同,罪惡之城雖然和褻瀆有聯繫,但煙大為了體現年代的變遷,設定完全兩種啊,如果不是最後主角覺醒了真名我還真沒看出來……

寫問鏡的減肥,寫出了一個非常縝密龐大無限接近真實的世界,他書里很多創造的名詞都是非常禁得住推敲的,什麼「天人九法」「七祭五柱體系」之類,連載的時候書評區和貼吧一堆長長的討論帖,有不少人戲稱為「功法說明書,看完以後覺得自己都會修鍊了」。從這個作者的設定上,你就能感受到他多麼用心。問鏡寫了五年多,作者新書星辰之主準備了一年才開,質量真的很棒,但是……看起來真的太費腦子……

無罪寫劍王朝,可想而知裡面的主角配角都用劍。他如果靠複製粘貼百科……這文就沒法寫了。

說真的寫歷史的查資料,玄幻修真還是要考察作者自己想像力,很多東西哪有定義啊!前兩天看那個「哥特教堂」,忍不住吐槽一句,原來異界也有哥特風格教堂啊。幸好寫西幻的所有作者的異界並不都有哥特教堂,要是都有得話是不是所有作者為了「嚴謹」都直接複製百度百科,而不是找來視頻或圖片自己描述啊。

先更到這裡。說一個我現在追的一個男頻作者,他文筆不好,就老老實實寫主角「一個帥哥」,女主「一個美女」,房子「這是一間豪宅」,最多在之前加個本城首富之類的定義。我覺得這樣的作者,態度真的很好,不擅長描寫就不描寫,專心鑽研情節取勝。很多粉絲十年如一日地追更,不是因為情懷,真的是他不斷進步情節抓人不灌水。
而且那個作者在男頻全職日更三千還在家鄉買房買車養活一家人,的確是指著這個吃飯,我也沒見人家複製粘貼。


是的,網文里抄網路上的資料,是抄得很厲害。

我見過有些大神、中神、小神,別說是把原資料改個方式了,甚至是整段整段抄原文。

因為這問題的根源,是網文這個行業本身的問題。

網路寫手,每天最少要更新6K字,不能間斷。

所以很多時候就有人用灌水的方式來增加字數,這造成了網文畸形的字數繁榮。

在這種環境下,抄了的,比沒抄的要更加有競爭力。

你不抄就是傻逼。

我就是這樣一個傻逼,因為我自己寫文,資料都是我自己寫的。涉及軍事、歷史等各方面的資料,寫起來真是讓人頭疼。

寫這些專業知識,如果不抄,就得自己去了解這些專業知識,這是一。

了解之後,要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這是二。

他嗎的,勞資是網文寫手,不是職業撰稿人啊!摔!

從此告別軍史。

網文里的段子,像是魏公公為國為民啊,像是哪個哪個被冤枉的民族英雄啊,像是抗戰的真相啊,好多謠言在網文里變成了確鑿的事實。

原因就是寫手寫文的時候,不去了解這些專業知識,而是抓著網上的段子就用。

而那些憑本事寫的人,除非大神,否則根本堅持不下去。

當然,像唐七那種抄原作者的,斷別人財路的,在男頻圈裡屬於罪大惡極,是被所有人痛恨。


先吐槽一下這個「引用」:

我進過一個拼字群……

裡面大部分都是男頻作者。我時常接到裡面一些群郵件的提醒,比如這個。

可以搜查看看,這種軟體滋生出來的作品,基本就是構成題目所述罪狀的作品了。

最可怕的是,那個群里的人似乎把這個已經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在Q群里堂而皇之的討論:

大神用這個就很有效率了,不用不行了啊。
哎,我電腦換了是不是就得要重買一個啊?雖然貴……但是必須用啊。
啊!這個軟體好好用哦。

諸如此類。人數就可以知道了。以及已退群。

複製黏貼?過時了,人家「引用」的軟體都不可或缺了。

這種風氣,已經成為了一部分人眼裡的特權

只能說法盲萬歲,有組織的法盲更可怕。

然後至於沒有使用這種手段的,應該還是有很多的。

真正有功底的作者,在文章里加入「引用」的內容反而會引起文章的不連貫,而且這種「引用」本來就水的可以,根本不必要,可以說存粹湊字數。誰家小說故意要真和科普論文似的?舉例子……太多了舉不過來。(主要是怕被打臉)

至於沒功底的小寫手……比如我啊!!當然實際上是很多的,很多很多。

好吧,不過聲明一點,只要全篇真正是完全原創的,現在這個時代,絕不可能出現因為字數多就哪裡中槍到抄襲標準上的情況。幾率比喝水喝出一隻活的唐老鴨還小。


謝邀。
男頻有成績不這麼寫的當然有。
我看小說偏國術修道,能看得進去的不多。
應該在某題下列過書單,懶得翻了,
都是大神文,但遠沒有無線文火爆。

寫作軟體的大神碼字和小黑屋,
都帶有資料搜索功能、起名功能。
理論上搜索出來的資料,應該轉換一下,
不直接簡單粗暴的「引用」。

我自己用wps,不用這些軟體。

解釋某個東西時,我也更傾向於通過情節來說明。
比如我在玄幻中設定的觀星台,在百度百科裡的原形是「明堂辟雍」,但用到小說里,我改成了「太素辟雍」,還加了許多現實中不存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誇張,或者說胡說八道才是寫小說的樂趣。
但這種樂趣,需要付出相當的精力和代價,可以參考江南及九州眾人,就九州志體系前後設定所花費的時間。

題主困惑,應該不僅僅是男頻作者怎麼寫。
在行業中,的確生存和樂趣是有矛盾的。
最慘的應該是全職寫手,我自己是兼職寫手,諸如對市場行規沒有兩百萬不算小說,不日更過萬註定無推,以及這樣那樣的要求,我都可以眼觀鼻鼻觀心。

可多數全職寫手都挺難擺脫這樣字數壓力的困境。
我答題時,因為日更兩千,總字數還沒達標,暫時無推數據撲街,立刻就被人拿來嘲諷了。
這種數據是我作為一個網文兼職新人能承受的,甚至我可以不在乎。
但這樣的數據,對更多新人來說,是現實生存和創作意志上的摧毀。
要我去譴責我的大部分同行餓著肚子去同這類風氣抗爭,我真沒法這麼殘忍。

因此,我雖然不贊同直接粘貼複製的做法。
但也不太忍心去說什麼,我只能約束我自己。


謝邀
思考了一下,鑒於知乎ID是小號,就冒險來答一發。

任何一個圈子都有一些不成文但是默認的規矩,像我這種女頻寫手跨界指點男頻的事其實是很忌諱的。
主要是昨天和小夥伴討論三少的事情有些感慨。

我不知道大家對網文這個行業究竟有多大期待,這本來就是一個沒有門檻導致上限不高下限很低的行業。有些東西並不是秘密,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共識,大家心知肚明那些玩意兒不適合拿到檯面上來講,私底下知道怎麼回事就行了。

為什麼那些大神不認為三少抄襲?
因為這種情況真的只是常態,借用我小夥伴的一句話「三少算是男頻裡面抄的比較小清新的了」。
男頻動輒百萬字起步,要寫那麼多字怎麼辦?
水唄!
男頻圈子普遍不認為「引用」公共知識算抄襲,畢竟誰知道那些百度百科上的玩意兒是誰寫的?反正沒有侵害誰的利益,不用白不用。又有哪個閑得沒事幹的讀者會去糾結這些一眼掃過去和劇情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專業知識?

如果那些大神承認了三少抄襲,那麼意味著承認了大半個男頻都是錯的。一些默認的規則如果擺在檯面上誰的臉上都不好看。
沒有誰想做那個愛打小報告被孤立的二缺。

男頻存在複製粘貼創作小說,但是對於讀者和男頻寫手這重要嗎?很顯然並不重要,因為在女頻這裡值得被鞭笞一百遍的事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群「事逼」沒事找事。

當然,男頻裡面也有勤勤懇懇認真寫小說的作者,一棍子打死一群人不明智。但是對比整個大環境來說清流還是太少。

以上。
困到不行的時候寫的,留個坑以後再修改。
鑒於還要在圈子裡面混所以匿名 別問我是誰,愛的供養,再問自殺


抄襲不會因為男頻還是女頻有所改變
抄襲不會因為粉絲的多少,影響力的大小有所改變
抄襲不會因為有多少名人替其站台有所改變
反抄襲沒有門檻,不代表上一秒反某個人抄襲,下一秒沒資格反對別人抄襲。沒有圍三救七一說,因為我們只有反對所有人抄襲,唐七這樣的人才會不存在。如果我們選擇性反抄襲,那我們就不是在反抄襲。我們只是在反對某個人,我們也沒資格說自己反抄襲。因為你只是反對你想反對的,只能助長抄襲風氣。


對對對,不信你看其它人就好了。網文而已……未必以為是在搞文學創作?

那也太缺了點品味了。

要麼就仿寫句子,好像這幾個網文作家都有孩子了,可以讓孩子鍛煉一下寫作功底,反正仿句這種事情也要不了啥文化,只要不嫌麻煩,少更一章的時間妥妥夠。

要麼就註明引用。跟論文一樣,格式什麼的必須規範化,網文作家進軍文學領域的第一槍必須從唐家三少這打響,反正我不看那種格式的……

說到底,某些人吶,你主人家抄的是故事大綱和細節描述,別人抄的是主觀描寫,你主人想洗是要虧名聲的,唐三想洗的話開兩章免費章節就完了,別人還壓根就沒有洗的必要。

追著咬,自己被打得疼不疼……


我個人還未這樣干過,主要也是以前寫靈異,後來寫科幻。這個……我也沒辦法大篇引用和抄襲,而且身為寫手而言,這就是一種變相的抄襲,都是干這行的,抄沒抄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玄幻等級是確定的?我明明看到有不少作者自己重新構架等級。靈異級別也是規定的?我寫的時候自己設定。
設定自己構架還是拿來用,取決於作者有沒有創造力和懶不懶。當然,只用設定的話,還是可以的,畢竟這些等級設定已經定型,所以用的話應該是引用,我認為只引用設定的還是良心寫手。
而那些粘貼複製的……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而有些引用確實也改不了,我寫的山海經中的異獸,還有印度大神,毗濕奴,黑天,和濕婆,描繪他們的形象就是從百科中引用的,畢竟我不能把毗濕奴寫成黑色的大神…
引用的話,主在次要方面,而且,就算是引用也是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的,複製粘貼,可不就是抄了嗎?


現在的一些人,豬肉都沒吃過,就開始討論豬肉怎麼做得好吃了。


怎麼說呢,某些寫手看客能不能對自己要求高一點,不要一副男頻規則就這樣的態度,很容易讓我想起自甘墮落這個詞啊。
男頻以前不規範,以後應該規範起來才是,而不是抱殘守缺,坐井觀天。


從來如此,便對么? ——魯迅


我是網路寫手,所以我有發言權,我來說說吧。

先下結論,大部分網路寫手都不會這樣做!

說說原因,1、如果引用別人小說內容,直接複製粘貼,那麼,勢必會被人查出來,這個不用說的,最近有幾本書複製粘貼抄襲別人的小說,結果被爆出來,直接封書,拉入黑名單, 雖然不能把他怎麼樣,但是以後他只能夠換筆名了。

2、還有一種情況,不是抄襲,僅僅是查閱資料引用,複製粘貼查閱到的資料,這種情況也非常少,為什麼?你看看吧,現在的網路寫手每天更新六千字已經是最低門檻,很多都是日更一萬字,時速至少要達到兩千字,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跟你咬文嚼字,要是去查閱資料,花費的時間那就更多了,完全不值當。

除非你寫歷史網文,可能要查閱資料,否則都市文,基本上很少查閱,除非寫到一些設定的時候要去查一下。

題主所說的這種複製粘貼,在網文真不多見,最起碼我身邊沒人這樣做。


1、關於什麼行為叫作【引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點說得很明確

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合理使用,引用時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同時滿足以上加粗的三點才算引用

2、關於【進行科普不算抄】

各國著作權法對作品所表達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本身並不予以保護,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觀事實、歷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認定為抄襲

比如你可以將哥特式建築特徵從各類資料上複製下來,但你不能將別人對哥特式建築特徵的見解、描述複製下來

3、關於【數量太少不構成抄襲】

數量多少並不是構成抄襲的法定要件,對於抄襲(剽竊)的認定,從來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還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評、是否構成剽竊物的主要或者實質部分為轉移。

《著作權法》並沒有在數量上對抄襲行為進行限定,《圖書、期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倒是對「適當引用」確立了數量界限

引用非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
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十分之一。

即超出適當引用的數量範圍會被認定為抄襲,前提條件是【適當引用】,若是連引用都算不上就不要拿數量來洗地了

4、關於【詩詞、典故、民間故事的使用】

簡單來說,著作權的效力為作者死後五十年,所以不要拿太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來抖機靈,丟人,典故同理,另外

在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表現形式有文字、口述、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等作品。生活習慣、傳統禮儀、宗教信仰、科學觀點不屬於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權利屬於創作、保存該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社會群體。

還有網路段子、文章等,如果想從各大網站、論壇、博客複製,最好先看該網站的授權協議和用戶許可協議,如果從某個角落裡找到想要複製,又不知作者,最好自求多福,不要在作品大賣的時候被原作者找上門

最後,判定文學作品抄襲是很繁瑣複雜的事情,具體如何往往需要對簿公堂,由更專業、更權威的法務人員來進行,網路反抄襲與其在某某作者的複製黏貼行為是不是構成抄襲上爭論不休,不如花力氣來推動倡導複製黏貼行為的消失,畢竟對待這類頑疾,我們想要的是治好病,而不是治那個犯病的人


金庸梁羽生合論----佟碩之(梁羽生)

近十年來港台東南亞各地武俠小說大興,開風氣者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他們的小說在寫作手法、內容意境上都頗有推陳出新之處,一般人稱之為「新派武俠小說」(包括受他們影響的諸家作品)。香港報紙常簡稱為「新派武俠」。而金、梁二人,直到現在為止,盛名未衰,是公眾所熟悉、所承認的「新派武俠兩大名家」。金庸曾在報紙撰文,認為「新派」未必勝於「舊派」,似不願以「新派作家」自居,這或許是他的自謙,他這論點我也大致同意。論到「藝術水平」,新派武俠小說未必勝得過唐人的武俠傳奇,甚至也未必超得過近代的白羽、還珠。不過他們的小說既然確是有與前人不同的「新」處,而又為公眾所接受、所承認,則「新派武俠名家」這頂帽子,也就不是我給他們硬加上去的了。

  「藝術水平」是一回事,能否普遍適合讀者又是一回事。不論任何立場的文學評論都有一句常用的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物。」港台等地新派武俠小說之流行,自是與當地社會風氣、讀者心理(喜歡刺激)、接受水平等等有關,原因複雜,且是題外之話,這裡不論。唐宋傳奇,今日讀者怕只有少數人能夠欣賞,白羽、還珠二三十年前紅極一時,但時至今日,對海外讀者而言,也未必能與金、梁爭勝。據朋友見告,前幾年香港某些與大陸有關係的報紙,曾刊載過白羽、還珠的武俠小說,結果大大不如金、梁小說之受歡迎,可為例證。也可見得金、梁的武俠小說,確是「合乎時世」的「新派」小說了。

  其次要略為解釋一下「排名」問題,若按「出道」的先後來說,應是先梁後金,但「梁金」讀來不如「金梁」之順口。「金梁」二字,還有個巧合之處,是近代一個名人的名字,清代最末一科的進士,清史稿的「校列總閱」。以金庸梁羽生合稱「金梁」,頗為有趣,因此我也就順筆寫為「金梁」了。姑且委屈梁羽生一些,卻決非有意抑梁抬金,請梁迷不要誤會

  套一句武俠小說的轍兒,「閑話表過,言歸正傳」。金梁都是各自有其本身風格的作家,不妨逐點論列。

  先說他們所接受的影響,他們兩人的小說我都全部讀過,我有個感覺,也是朋友們所同意的,梁羽生的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較重。雖然二人都是「兼通中外」(當然通的程度也有深淺不同),梁羽生也有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之處,如《七劍下天山》之模擬《牛虻》(英國女作家伏尼契之作),以及近代心理學的運用等等,但大體說來,「洋味」是遠遠不及金庸之濃的。

  梁羽生的小說,從形式到內容,處處都可以看出他受中國傳統小說的影響,如用字句對仗的回目,每部小說開頭例有題詩題詞,內容大都涉及真實的歷史人物,對歷史背景亦甚為重視等等。寫作手法也比較平淡樸實,大體上是中國舊傳統小說的寫法,一個故事告一個段落再接另一故事,雖有伏筆,論到變化的曲折離奇,則是顯然較弱了。因此梁羽生的創新,是在「舊傳統」上的創新,不脫其「泥土氣息」。這種寫法,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有一定中國文化水平的讀者,讀梁羽生小說,可能覺得格調較高,更為欣賞。一般讀者,若是抱著追求刺激的心理,讀金庸的小說,可能得到更大的滿足。

  因此同屬「新派作家」,金庸的手法由於更能接受外來文化藝術的影響(是好是壞,姑且不論),則似乎比梁羽生顯得更「新」了。舉一些例子來說,《雪山飛狐》的手法顯然是受日本電影《羅生門》的影響。《羅生門》里,一個大盜殺死一個女子的丈夫,大盜、女子、丈夫的鬼魂,三個人的說法各各不同。《雪山飛狐》里苗人鳳和胡斐的父親,以及與此案有關諸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說法,迷霧重重,引人入勝。又如《書劍恩仇錄》里香香公主出現的鏡頭(交戰雙方兵士,都為她的美貌震懾,幾乎連要打仗也忘記了),也使人聯想起荷馬史詩中艷后海倫在城頭出現的鏡頭。

  還有一點,根據中國舊小說的傳統,書中人物所作的詩詞或聯語之類,如果不是註明「集句」或引自前人,則定然是作者代書中人物作的。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薛寶釵的懷古詩,史湘雲的柳絮詞等等,都是作者曹雪芹的手筆。元春回府省親時,賈政叫賈寶玉題匾、擬聯等等,也都是曹雪芹本人的大作。曹雪芹決不能叫林黛玉抄一首李清照詞或賈寶玉抄一首李白的詩以顯示才華,其理明甚。

 《射鵰》這回寫黃蓉唱元曲之後,又碰到一位書生,連篇累犢描寫黃蓉的「才華」,如談《論語》的「微言大義」啦,猜謎語啦,對對子啦等等,這些都是抄自前人的舊作,而且是並不怎麼高明的作品,這裡限於篇幅,不一一列舉了。

  老實說,金庸用了幾乎整整一回的篇幅(比梁羽生之寫唐經天還多得多),寫黃蓉的才華,我是一面讀一面替這位才女難過的。宋人不能唱元曲,這是常識問題,金庸決不會不知道。這也許是由於他一時的粗心,隨手引用,但這麼一來,就損害了他所要著力描寫的「才女」了,豈不令人惋惜!金庸的武俠小說流行最廣,出了常識以外的錯誤影響也較大,所以我比較詳細的指出他這個錯誤。希望金庸以後筆下更多幾分小心。

  武俠小說既是揭出「武俠」二字,表明它與別種小說不同,不妨就從這兩個字談起。

  一般讀者愛看武俠小說,原因之一,恐怕就是為了追求刺激,作者筆下打得越緊張,讀者也就讀得越「過癮」。報紙上連載的武俠小說,常常一打十天半個月,恐怕就是為了迎合讀者這種心理。儘管用正統的文藝批評標準來衡量,這些冗長的武技描寫,實在很難找出什麼藝術價值,甚至簡直可說是「胡扯一通」,但作者們也不能不「明知故犯」了。

  我和金、梁也是相識的朋友,據我所知,他們都是文質彬彬的書生,對武技恐怕都是一竅不通,梁羽生就曾在武技描寫上鬧過笑話。他最初寫武俠小說的時候,大約是因為不懂得如何描寫武技,而又想寫得細緻一些,有兩段是寫太極劍和判官筆的,可能他根本就沒見過判官筆;太極劍是怎樣使法,他也不知,於是便在白羽的小說里找到兩段關於判官筆與太極劍的描寫,稍稍改動幾字,便照抄無誤。結果給懂得武技的人在報刊指出,說他抄襲已然不妥,改動白羽原文之處,恰恰又改得不對,笑話一番。

  我也是認為不妥,但我不認為這是了不起的大毛病(即使對梁羽生的初期小說而言)。談到「抄襲」,中國文學史上的江西派,說句笑話,就等於是提倡公開抄襲的。江西派在宋代詩壇居於盟主地位,執詩壇牛耳二百多年。宋代的許多大詩人如黃庭堅、楊萬里、陸遊、范成大等等,都是屬於江西詩派的。這一派人認點竄別人的詩句叫做「奪胎」,借用前人的詩意叫做「換骨」,只要把別人詩句隨便改動幾字便當自己的作品。例如黃庭堅把李白詩「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只改成「人家圍橘袖,秋色老梧桐」;把白居易的詩「百年夜分半,一歲春無多」,添上幾字,改成「百年中去夜分半,一歲無多春再來」,就當作自己的作品了。這種「點竄」前人詩句據為己有的風氣在宋代盛極一時,可以追溯到江西詩派出現之前,如黃庭堅的老師蘇東坡,也曾有過把蜀主盈昶的詩句,稍為增添改動,而寫成那首為人熟知的《洞仙歌》詞的例子。

  我要說明我並不同意江西派的主張,黃庭堅、陸遊等大詩人的最好作品也不是他們「點竄」前人的作品。我只是認為在一部幾十萬字的武俠小說中,只要作者有他自己的新創造,那麼即使在武技描寫中有幾段文字抄用前人之作,也就不能算是什麼了不起的大毛病。

  不過,雖非大毛病也是小毛病,毛病總是改了的好。當時的批評,我看對梁羽生還是很有益處的。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已經是認真的接受了人家的批評,比較肯花心思去想一些新鮮的武技描寫了。批評家們其後也曾在報刊上指出這一點。

  但話說回來,武技描寫,我看不只對梁羽生是一個難題,它本身就是武俠小說難以克服的弱點,一來真正懂得武技的武俠作家,恐怕是鳳毛麟角;二來就算是真是懂得,如實的描寫正常武技,正所謂「畫鬼容易畫人難」,寫起來只怕也難生動有趣。讀者未必贊你內行,反而可能感到沉悶。

前輩武俠作家中,鄭證因是懂得一點技擊的,他的《鷹爪王》關於武技的描寫最多,但讀起來許多人都有枯燥乏味之感。白羽的武技描寫很生動,主要是他描寫動手時的氣氛寫得好。據我所知,白羽本人不懂技擊,而是有一個懂得技擊的朋友和他合作的。後來那個朋友不在了,前幾年他給香港一家報紙寫武俠小說,就幾乎簡直沒有武技描寫。

正常的武技描寫既是吃力不討好,於是近年來的「新派武俠小說」就出現一個開倒車的現象,即由「武」而「神」,種種離奇怪誕的「武功」在小說家筆下層出不窮,即如金庸、梁羽生,亦不自覺的走上這條歪路。

  老實說,大多數讀者恐怕都是抱著「姑妄言之姑聽之」的態度,明知這些關於武技武功的描寫不合情理,只要看得「過癮」,就樂於看下去的。但作為一個武俠作者,尤其是像金、梁兩位,多少有志於把武俠小說的水準提高,擠進文藝領域的作者,假如也是隨俗浮沉,流於神怪,那就未免太可惜了!

  梁羽生的初期、中期小說,(《白髮魔女傳》之前是初期,《白髮魔女傳》至《冰川天女傳》是中期,以後是近期。這是我根據他小說的演變給他劃分的,可能不很恰當),武技的描寫也有誇張得「離譜」的地方,但總的說來,還算是「正派」的。到了《冰川天女傳》之後,什麼冰魄神彈、修羅陰煞功等等一出,就已經沾上了神怪的氣味了。

  有人認為「神怪」也未必就是沒有藝術價值,《西遊記》還不神怪?卻也是寶貴的中國文學遺產。武俠小說應該容許幻想。但我以為武俠小說畢竟不是神話小說,《西遊記》寫的是「神」,或「半人半神」,武俠小說寫的是「人」,性質不同,不能混為一談。武俠小說的幻想可以用於其他方面,例如梁羽生筆下的英雄到珠穆朗瑪峰探險,就是可以開拓讀者心胸的幻想,至於「乜乜神功」之類,我看還是少寫為佳。

  金庸初期的小說(在《射鵰英雄傳》之前),大體上也還是正常武技的描寫,筆下的英雄儘管招數神妙,內功深厚,也還不能算是離譜。到《射鵰》之後,則越來越是神怪,其神怪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梁羽生。《射鵰》中的西毒歐陽鋒用頭來走路,手下蛇奴驅趕蛇群從西域來到中原;《神鵰俠侶》中的壽木長生功,九陰神功,九陽神功;以至現在《天龍八部》中的什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功等都出來了,真是洋洋大觀,就差沒有「白光一道」了。但其中的六脈神劍,能用劍氣殺人,也近乎放飛劍了。

  其實即使漫無邊際的幻想,也是有時而窮,神神怪怪,變來變去,漸漸也就變不出什麼花樣的。於是就互相模仿抄襲,誰有較新鮮的怪招一出,就群起而仿之。金庸曾在報上撰文,談及「新派武俠小說」的流弊,也曾指出這一點。這確是目前武俠作者所犯的通病,即以金庸自己而論,也是不免。他的《天龍八部》前不久剛寫過的一段情節,一個武功極低的少林寺小和尚,突遇奇緣,得逍遙派一個武功極高的人,把幾十年的功力都送給了他(功力怎麼能送給呢?據說那高人和他以頭碰頭,在他天靈蓋一撞,功力就全部過去了云云),於是這小和尚登時就成了一流高手。這真是怪得難以思議。但這個怪誕的傳功辦法乃是舊派武俠小說家卧龍生的創作。卧龍生有一部小說《玉釵盟》,書中主角徐元平就是得到少林寺一個功力極高的老和尚,用開頂大法將幾十年功力送了給他,於是老和尚坐化,徐元平則成了一流高手的。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武俠小說的神怪寫法,已經是走進了死胡同,越走越窄了。所以即使是金庸這樣一位最擅長於構思的作家,也難免有想不出新招之苦。

  神怪的路子越走越窄,而正常武技的描寫又是吃力不討好,那麼該怎樣滿足讀者要求刺激的心理呢?是不是既可兼顧讀者的要求而又使武技描寫也多少有點藝術性?武俠作家不乏聰明才智之士,本用不著我這個外行人借著代籌,但我也不妨貢獻一點外行的不成熟意見。

  我想先舉出金、梁作品中,我認為兩段最出色的打鬥情節來說明問題。

  金庸《雪山飛狐》中苗人鳳與胡一刀一比武,兩人生死決鬥又惺惺相惜,白天激戰,晚上抵足而談,比武歷時三日,每日都有不同的變化。除了兩個主角之外,並穿插以周圍的人各式各樣的活動,在比武過程中突出了主角的性格,描寫了周圍的人物,渲染了現埸的氣氛,又從正面側面,或淡描、或濃抹的勾勒了主角高明的武藝。讀者看得緊張、「過癮」,這一大段高明的描寫,就絲毫沒有神怪氣味!

  梁羽生《白髮魔女傳》中,女主角玉羅剎大鬧武當山這段打鬥情節,與金庸那段苗、胡之斗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玉羅剎上山尋覓情人——武當派掌門弟子卓一航,與他的五個師叔展開惡鬥,打鬥過程中描寫了愛情的糾紛,將男主角的柔懦,女主角的剛強作了鮮明的對比。隨著戰情的拉鋸,細緻的刻畫了他們內心的變化,不但男女主角的性格凸出,陪襯人物武當五老的性格也躍然紙上。在這仍打鬥中,還寫了新舊思想——維持正統與反正統的思想衝突。寫得頗有深度也頗有藝術性,讀者同樣看得緊張「過癮」。

  梁羽生書中出現的真實的歷史人物,也往往不是才子,便是名士,如《七劍下天山》中的納蘭容若,《大唐遊俠傳》中詩仙李白等等,也大都寫得神采飛揚,十分生動。不過,這一類型人物,他也不是每一個都寫得很成功,例如,《七劍下天山》中的傅青主,把一代高士,也寫成了江湖人物,那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在反派人物的描寫上,金庸的長處恰恰是梁羽生的短處,梁羽生無論怎樣著意刻畫,他筆下的反派人物,給人的感覺也只是不過爾爾,並不感覺得怎麼邪惡。《雲海玉弓緣》中的孟神通,《還劍奇情錄》中的雲舞陽,寫得較有深度,但若比之金庸《書劍》中的張召重,《射鵰》中的東邪、西毒,則還是有所不如。不過,金庸筆下的邪派,往往邪得太過不近人情,如《天龍八部》中,葉二娘每天要吸嬰兒血液,南海鱷神要生食人心等等,這種類似西片吸血殭屍的鏡頭,只是著意製造恐怖而已,用來表現邪惡,究嫌膚淺。大體來說,梁羽生寫反派人物,不及金庸,但這種邪得不近人情的毛病,倒是梁羽生所沒有的。

  梁羽生喜歡寫知識分子,這個特點也表現在他所塑造的某些反派身上,如《散花女俠》中的鐵鏡心,從一個文武雙全的俠士,而漸漸變成豪情消減之人,以至為女俠於承珠所唾棄,寫得頗有深度,在武俠小說中也是別開生面之作。

  梁羽生這個特點有時也變成他的缺點,不是知識分子的江湖人物也帶上知識分子的毛病。如《散花》中的畢擎天,是丐幫幫主,但猜疑忌刻,工於心計,卻似曹操這類知識分子出身的奸雄典型,這就不能不說是一個敗筆了。

  梁羽生的小說沒有出現邪正不分,是非混淆的問題,這是在於,他只擅長於寫名士型的俠客,寫到其他類型的俠客,雖也不無可取之處,但筆力究嫌弱了。

  倒是梁羽生的前期小說,技巧雖然不很成熟,粗擴的氣息卻比後期濃郁。如《七劍下天山》中的凌未風,《塞外奇俠傳》中的楊雲驄,就不是名士型的俠客而寫得較為成功的。

  後期的小說,寫其他類型的俠客比較成功的有兩個人物,一個是《雲海玉弓緣》中的江南,一個是《大唐遊俠傳》中的史逸如。前者是書憧出身的小人物,後者是饒有俠氣但卻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在武俠小說中都算是別開生面之作。尤其是江南這個人物的性格寫得很突出,在《冰川天女傳》中給讀者的印象,比主角唐經天還深刻。

  梁羽生擅長寫名士型的俠客,這是他的特長,可以保持,但若能多用心思,多創造一些其他類型的俠客,即使不那麼成功,也可以令讀者有清新之感(江南就是個好例子)。這是我對梁羽生的一點意見。

  梁羽生筆下之俠,書卷氣多而粗獷的氣息少;名士才子多,而椎埋屠狗之輩少。《天山派》是他武俠小說的主流,俠士的活動範圍也多在北方,「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但說句笑話,梁羽生筆下的北國健兒,卻大多了江南才子的風華。用百劍堂主的一句話來說,「悲慷氣酷近燕幽」(《風虎雲龍傳》題詞),梁羽生創造的俠士,也正是稍欠這一點「燕幽之氣」。

  太史公筆下的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載之下——荊軻的視死如歸的豪俠形象依然如在眼前。杜光庭筆下的虯髯客,見李世民而推枰斂手,遠走扶餘;遇李靖紅拂氣味相同,則毀家助友。著墨無多,而豪邁之氣已躍然紙上。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李逵的大戰「浪里白條」,這兩個人物的憨直、粗豪、質樸的形象,千載之下,展書一讀,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荊軻、虯髯客、魯智深、李逵這些人物,在梁羽生的小說中找不到,在其他人的武俠小說中也找不到。新派武俠小說的藝術水平,依我看來,還是遠遠未能達到前面所述的那些名著的境界,要勝過古人,恐怕還得多多努力。

  現在要換談一個新的題目。新派武俠小說都很注重愛情的描寫,「武」、「俠」、「情」可說是新派武俠小說鼎足而立的三個支柱。因此在談了「武」與「俠」之外,還需談一談「情」。

  愛情的描寫是梁羽生武俠小說的一大特色,依我看來,在這方面的成就,他倒是超過了前人的。

  也許是因為梁羽生早年曾主持過報紙信箱的緣故,信箱中的函件十之八九是請教戀愛問題的。他收集的素材既多,在愛情的描寫上便能運用自如,尤其對少男少女的戀愛心理刻畫的十分細緻。

  我最欣賞他的悲劇性結局的愛情描寫,尤其是《白髮魔女傳》與《雲海玉弓緣》這兩部小說。《白髮魔女傳》中的玉羅剎與卓一航,一個剛強,一個柔懦,兩人都是專心一意的戀慕對方,但是在經過許多磨難之後,終於還是不能不悄然分手。雖然也還有刻骨銘心的相思,而這悲劇的結局已是無可挽回了。

  一般小說中的愛情悲劇,或是由於意外的事變(如一方死亡),或是由於第三者的插入(如給有財有勢者搶去愛人),而卓、玉的分手,卻是由於性格所導致的悲劇,這就不落俗套而更有深度了。已故老詞人劉伯端讀他這部小說之後,曾寫一首《踏沙行》詞贈他,詞道:「家國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蕭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郎意難堅,儂情自熱,紅顏未老頭先雪。想君亦是過來人,筆端如燦蓮花舌。」這「郎意難堅,儂情自熱,紅顏未老頭先雪」三句,就概括的點出了悲劇的癥結。

  《雲海玉弓緣》中寫兩個性格不同的女子——谷之華與厲勝男,都愛上了主角金世遺。谷之華是名門正派的弟子,厲勝男則與金世遺一樣,都是邪派出身。在寫到最後一回之前,讀者們都以為金世遺愛的是谷之華,甚至連金世遺本人也是這樣以為的。直到了「洞房訣別」的一幕,金世遺才驀然發覺,他只是在「理智」上希望與谷結合,而在感情上則真正是愛厲的。這麼奇峰突起的結局,雖在人意想之外,卻又在人情理之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在許多小地方,梁羽生是早已有了伏筆,刻畫了金世遺與厲勝男的氣味相投。

  對照來看,梁羽生以大團圓作結局的小說,就比較平凡,不那麼動人了。我尤其要為他惋惜的是,在《雲海》的續集《冰河洗劍錄》中,金世遺、谷之華終於又是以喜劇收惕,結為夫婦,實在破壞了《雲海》的悲劇之「美」,雖說有許多讀者喜歡大團圓的結局,但畢竟難辭媚俗之誚。

  梁羽生的愛情描寫,還有一點毛病是,在對話中有時會夾有現代的語彙,弄得變成不倫不類的「新文藝腔」,也就破壞了應該統一的文字風格了。這毛病在初期的作品中尤其顯著,後期則是大大減少,但也還未完全絕跡。我個人的意見認為,寫古代男女的戀愛,在心理描寫上可用現代語彙,在對話上則以盡量避免為佳。

  金庸的愛情描寫也有精彩之處,但比較起來,則似乎稍遜色了。就整部小說的情節安排而論,金勝於梁;就愛情描寫的變化多樣而論,金不如梁。這方面藝術的成就,似乎他也未達到梁的高度。

  金庸的小說多是以團圓結局,只有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是悲劇收惕的,但也只能算是半個悲劇。香香公主死後,陳家洛與霍青桐祭墓立碑之後,「連騎西去」,給讀者的暗示是他們最後「終在一起」(不論是否成婚)。則作者寫香香公主之死,就只是解決他們三角戀愛的一種手段了。另外一個較為特別的結局是《雪山飛狐》中的胡斐與苗若蘭,作者用懸疑手法讓讀者自己去安排結局。

  我的意思當然不是指悲劇的藝術性就一定比喜劇高,這還要看具體的內容。

  金庸在愛情故事上慣用的題材是一男多女。《神鵰俠侶》中的楊過,除了小龍女之外,還有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等人愛他,甚至斫斷了他一臂的郭芙,對他也是暗存愛意的。《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也是一男四女,周芷若、蛛兒、趙敏、小昭等人都愛上了他。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女子出身不同,性情不同,何以都會愛上了男主角?而男主角也往往給他寫成見一個愛一個的儇薄少年,尤其《神鵰》中的楊過更是令人有此感覺。梁羽生小說也有三角戀愛,但卻比較有合理的解釋。金庸的多角戀愛則令人感到難以自圓其說,看來恐怕也只能解釋為金庸受了好來塢電影的影響了。梁羽生的小說,除了三角戀愛之外,還有夫婦二人,自始至終沒有第三者插入,只因思想不同而終告仳離的(《聯劍風雲錄》中的霍天都與凌雲鳳),也有全無三角關係的戀人因性格不同而導致的悲劇。就題材的多方面來說,金庸也似顯得較窄。

  如果說梁羽生某些地方是接受了歐洲十九世紀文藝思潮的影響,則金庸是接受了今日西方的文化影響,尤其是好來塢電影的影響。在他後期的作品,這種影響更為顯著。

  好萊塢電影的特點之一是強調人性的邪惡陰暗面,思想基礎是建築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哲學思想上,如今說這也算得是一種哲學思想的話。

  既然是「人性」有「共通的邪惡」,既然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也就難怪要正邪不分,是非混淆了。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著力刻畫了正派人物之「邪」,有狠毒殘忍,濫殺無辜的峨嵋掌門滅絕師太,有品格卑劣的崑崙掌門何太沖,甚至少林寺的「神僧」當張三丰來和他們交換《九陽真經》之時,也曾使用了詭詐的手段。正派之「邪」到了「六派圍攻光明頂」而發揮得淋漓盡至。總之是要給讀者一個印象,正中有邪,邪中有正,不論正邪,人性中都是有邪惡自私的成分。

  在《倚天屠龍記》還勉強可以分得出正派邪派,到了《天龍八部》,則根本就難說得出誰正誰邪,看來人人都似乎是為了自己打算。慕容博為了要復興「大燕」,便造謠言來挑撥大宋英雄去殺契丹的武士;他兒子慕容復也為了同樣的原因,要去娶大夏的公主而拋棄表妹的深情;游坦之為了要得到阿紫,不惜向敵人磕頭求饒,可以做出種種不顧人的尊嚴的卑劣之事;丐幫副幫主的妻子為了正幫主不欣賞她的美貌,未曾偷偷看她,未曾向她笑了一笑,而就千方百計的要陷害正幫主;甚至少林寺方丈也曾與「天下第二惡人」葉二娘私通生下了私生子,而意圖包庇她……試看這種種刻畫,是不是都貫串著一條「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思想線索?

  好來塢電影的另一特點,也是近年來流行的題材之一,是強調「心理因素」,好像一切惡事,都是由於某一個人受了某一件事的刺激,心理失常因而干出來的,因此惡人也就都可以原諒。

  前不久演過的《江湖豪客》就是一個例子。演手段毒辣的大資本家的佐治·畢柏,原來是因為兒時他哥哥因精神病死了,他自己受了刺激,長大之後,就不由自己的做出了種種壞事。

  金庸的《倚天》之中,謝遜到處亂殺人,是因為受了師父殺父奸妻的刺激;他師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師兄搶了他的情人。《天龍八部》中,葉二娘每天要吮吸嬰兒鮮血,是因為她與少林寺方丈的私生子,由於方丈的尊嚴身份,而不能由她撫養,於是受到了「刺激」,就要殘害別人的孩子來泄憤。謝遜、葉二娘在作者的筆下,最後也是得到了同情,得到了寬恕的。

  好來塢電影的這些哲學思想對是不對?由於這篇東西不是哲學論文,我不擬在此深論,請讀者自己判斷。

  正文到此是可告結束了,但還有一些「後話」。

  這篇文章的上、中篇刊出後,有些朋友與讀者問我何以要寫這篇文章?問我對武俠小說究竟抱什麼態度?

  我不反對武俠小說,我也不特別提倡武俠小說。此時此地,看看武俠小說作為消遣應該無可厚非。若有藝術性較高的武俠小說出現,更值得歡迎。但由於武俠小說受到它本身形式的束縛,我對它的藝術性不抱過高期望。

  「我為什麼要寫篇文章?」我要坦白說說,除了金、梁的小說是對社會公眾影響的原因之外,還有私人的原因。

  金庸、梁羽生都是我的朋友,或至少曾經是我比較接近的朋友。他們本來都沒有打算寫武俠小說的,後來之所以作此嘗試,至少部分出於我的慫恿。

  我的文章中有幾處提起「三劍樓隨筆」,有位讀者問起它的「來歷」。這是金、梁二劍與另一劍百劍堂主1956年在一張報紙上合寫的專欄,後來出了單行本,至今已是整整十年了。

  「一卷書來,十年萍散,人間事本匆匆。」這是百劍堂主在金庸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的題詞,如今看來,竟是似成「詞讖」——「當時並轡,桃李媚春風。幾許少年儔侶,同游日酒與情濃。而今看,斜陽歸路,芳陌又飛紅。」十年之後,各有各的人生際遇,他們已成為新派武俠小說名家,我與他們也不是經常見面了。

  他們的小說寫得成功,對社會公眾有了影響,他們從前也都曾經請我提過意見,由於現在見面的機會不多,彼此事忙,見了面也未必能暢所欲談,既是對社會公眾有影響的,那就不如拿到報刊上公開發表吧。

  古人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多聞」我是遠遠不及金、梁兩位的了。「諒」這個字,要看什麼事情,我自問未必能夠件件做到。然則為友之道,必也,直乎?他們這十年來的最大成就是武俠小說,而這上面既然也有著我的慫恿,於公於私,我自問有責任向他們貢獻我的意見,這些意見或者對他們有益,或者對他們絲毫沒用,但我總算是盡了為友之道了。

  (寫於1966年1月)

上面的是梁羽生化名寫的。建議可以看看。不過,當時並沒有著作權法這回事。所以對於今日其實並沒什麼實質意義。僅供大家看看。


看題目里好歹是看過我的《時光之心》的,要不給我做個調色盤?既然言之鑿鑿好像沒例外的樣子。


這公關還挺有意思的,先承認了小段不算抄襲,一口咬死大段,回頭就把大段定義成了幾十字上百字……

還特別能揣著明白裝糊塗,一面自己知道跟唐七完全是兩回事,是正當的…正當這個詞,可不是我說的,他自己承認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3934760?utm_source=com.samsung.android.messagingutm_medium=social


知乎有個問題,叫如何看待金庸抄襲,上面是鏈接。


題主可以去看傳統小說,然後細細排查,然後就會發現……傳統小說類似這種引用,也是多的不可勝數,知乎那個開玩笑反諷金庸也抄襲的問題,就足以說明問題。

只有不會寫書,完全沒從事過文字工作的人,才會分不清引用和抄襲的區別。

引用說明性文字,借角色之口講述的小故事,都在引用範圍之列。比如說,一本小說里,一個老太太給小姑娘講七夕的來歷,科普乞巧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些肯定非是原創,但這是正常的創作手法,屬於引用範圍。

不要什麼髒水都往網文上潑,男頻網文也不背這個鍋。

ps:很多義正言辭指責抄襲的公關,都會莫名來一句,你們應該支持唐七……這尾巴露的……太騷了。


先回答問題 不是 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作者乾乾淨淨 連女頻標準都潑不到髒水 但「抄襲」(呵呵)這種現象在網文男頻圈裡確實存在 我認識的幾個作者(新人)都有個習慣看到什麼知識啊常識啊好詞好句啊不錯有可能用到就會歸類整理 到時候用起來方便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玩意來自哪裡 懶了就直接複製 勤快了就洗稿 但是就算洗稿也是很困難的 想想看把教科書上的知識點讓你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不能錯還要好理解簡單易懂 所以大部分人選擇複製了 還有玄幻的容易撞設定 都市的抄奢華品 古董的抄描述 歷史的抄…… 這些現象都是存在的 畢竟懶人有的是 但他們並不是大部分

然後來說點別的
散了吧 這麼撕太難看了 這事註定鬧不大的 忍一忍過去吧 我們這群在這討論的人有幾個還在追三少呢?他們那群不管是水軍也好反抄襲也罷 都是腦子有坑啊 我剛剛看了看三少的書評區還有貼吧微博什麼的 書評區什麼都沒有 貼吧都在別的小吧毫無熱度 微博也沒有什麼大v轉買熱搜 如果水軍那這麼長時間還這麼點熱度(不知道兩星期法則嗎) 錢真的白花了 如果是反抄襲 那真的是自嗨高潮 所有討論這些的帖子微博都在別的貼吧和微博 他們都沒有去找三少?!而且這群人基本不看男頻(或少量)也不看三少 只是看到了調色盤就高潮而已 這事真的挺噁心人 但這麼長時間了 快過去吧 他們自己批判完畢還能怎麼樣 毫無威脅 大家都走吧 讓男頻的歸男頻 女頻的歸女頻 所有人用錢為自己想要的未來買單 噁心人就讓他噁心一下吧 總比這麼扯著好吧 繼續扯下去 我就要做全職和盜墓的調色盤了


最後說一下 圍三救七不是洗地之說

唐七鐵粉 最先搞事情的 其實看這局面就知道沒有公關人士出馬 真的是最搞笑的公關事件 沒有熱搜大v轉啊 沒有淹沒貼吧啊 沒有知乎大規模討論啊 沒有去三少的微博書評區啊 還不甘心拖著不放 沒錢沒能力在微博貼吧搞事 知乎人不多也可以搞事是嗎 令人智熄的操作 真的是說反抄襲站不住腳 說水軍侮辱水軍智商

這段新加的
我其實特別想邀請@溫酒 但考慮到他可能不看小說就算了 我們來想一想 按照「反抄襲」這群人的想法發展下去 唐三出面道歉 刪文 然後軒然大波 各路媒體小編大v公共號 抓緊蹭一波熱度 唐三可能不會有什麼大影響 就算這群人繼續懟別的男頻作者 男頻認慫處理反抄襲現象 世界和平 但不對啊 這群人為了男頻的未來和心中的正義才這麼做的嗎 收益的男頻未來他們又不看 心中的正義當飯吃 三少也可以提升下形象 這事對他來說真的不算事 所以三少不可能這麼干 男頻可能這麼幹嗎?也不可能 反抄襲鬥士呢 余飛? 呵呵 那麼 想想唐七 以後再提起這些唐七還會被記住 完全被蓋住了 但很顯然這事玩砸了 三生三世電影電視都播完了 資本方把唐七用完(抄襲也有可能是主動啊)扔掉了 但唐七不願意啊 她還要混啊 所以 先出一份「余飛」 再來這麼一出 可惜沒有資本方出力 變成鬧劇了 散了吧

再加一點 掛個人 @范臻

和飯糰做法如出一轍 甩話拉黑 我有說錯嗎 你就是沒有回答問題上來就喊唐三抄襲啊這事挺蠢的 我們都是 在座的有幾個還在追三少 三少是遠古巨神啊 說抄襲的又有幾個看呢 我覺得三少可能現在都不知道這事 呵呵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一看再看的書?
不熟悉古籍上的繁體,有哪些工具書或者方法以輔助?
2015 年全球文學界有哪些重要的事情發生?
大學裡,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是一學渣,但相比大多數人(包括學霸),我讀了不少課外書,我應該有優越感嗎?
有什麼書或者視頻可以系統的了解一下舞蹈?

TAG:閱讀 | 寫作 | 網路小說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