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抑鬱症的心理治療問題?

我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和心理治療方法?
我之前在暖心裡app找過心理諮詢師,她主要是傾聽我的童年,理解我,有時也讓我設想想美好未來,糾正一些不合理的「應該」想法。
我覺得效果不太明顯,諮詢過五次後我又去醫院找心理治療師。用的方法是回憶童年,(然而醫生也只是簡單分析感覺沒有太大用),放鬆訓練(跟打坐冥想差不多),還有讓我自己寫認知行為療法他看,有時候我覺得他說的就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前幾次去那裡很有信心,後來逐漸的懷疑起這種治療,現在已經有一周沒去了。
因為抑鬱症目前休學在家,有大把的時間做心理治療,然而比較迷茫。
我想煥然一新,現在其實基本恢復正常情緒了,但還是經常,每天都會有不開心,想自殘,想用刀捅自己胸口的感覺。


抑鬱發作的治療要達到三個目標:

①提高臨床治癒率,最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關鍵在於徹底消除臨床癥狀;

②提高生存質量,恢復社會功能;

③預防複發。

而治療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個體化治療;

②劑量逐步遞增,儘可能採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

③足量足療程治療;

④儘可能單一用藥,如療效不佳可考慮轉換治療、增效治療或聯合治療,但需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患抑鬱症最好是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模式進行。

藥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鬱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鬱葯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葯(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葯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由於不良反應較大,應用明顯減少。

心理治療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鬱發作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併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等,其中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鬱發作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

另外還有物理治療的方式。有嚴重消極自殺企圖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鬱葯治療無效的患者可採用改良電抽搐(MECT)治療。電抽搐治療後仍需用藥物維持治療。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物理治療手段——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主要適用於輕中度的抑鬱發作。

其實抑鬱症不僅僅是心態問題,而是一種癥狀。就跟我們平常得病一樣的,感冒了要吃感冒藥,胃痛了要吃胃藥,除了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還得吃藥才能控制病情。

而且這個病經常會反覆,不是光靠情緒安慰就能夠緩解的。

我碰過不少抑鬱症的求助者,非常感嘆現在的環境。對於他們來說,得病並不是最恐怖的,最痛苦的是重視和正視心理問題的環境。

得了抑鬱症,大家都說得這個病有什麼大不了的,幹嘛還要自己不開心?自尋死路。哪怕有錢有地位的,得了抑鬱症,身邊的人也儘是挖苦嘲諷,各種偏見。

還有些的,就把得抑鬱症當做是這個人是精神有問題,不正常看待。身邊好友好一點的,就說「哎呀,沒關係的,想開點就好了,幹嘛想這麼多?」或者說「心情不好,找點發泄的,唱唱歌,打打球就行。」

這種緩解情緒的方式是好心幫了倒忙。

對於抑鬱症這種疾病,這種「想開點」的說法是一種毒藥,起不到任何效果,這隻會讓得抑鬱症的患者更加苦惱,因為情緒上的話語,根本無濟於事,解決不了對方的任何困難。

疾病這東西,不去積極治療是無法控制的。得病之後,不能自行解決,而是要去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必要時還要採取物理治療以及服藥的方式,來緩解疾病給人們帶來的各種壓力。

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種病,而且是容易反覆的,能認識到這點再積極治療,比什麼都重要。


聽起來好像是一種「厭棄自己」、「想要弄死自己的感覺。這種情況發展到影響正常生活,那確實是需要接受專業人士的幫助了。


不過呢,這種對自己的「厭棄」也會同樣被投在諮詢師身上。這樣一來,這種感覺就會幻化作 「最高明的諮詢師的需要」,以及對 「無能的諮詢師的排斥」。可是,話又說回來,你又確實害怕不合格的諮詢師耽誤你的諮詢。這個問題,就這樣變成了一個模稜兩可之間、既是現實的又是心理的問題。


如果你的諮詢師能夠聽得懂這個問題,能夠和你討論這個問題(或者類似的問題——你指向自己的「厭棄」、導致心理問題的厭棄,如其所是的在諮詢中重現了),那麼說明這個諮詢師是合格的。如果這個諮詢師能夠在這樣的問題上和你討論出個所以然來,那麼這個諮詢師是高明的。


這個過程中也會需要投入其中。因為當你「盯著他會如何發現你的厭棄」的時候,他可能又在和你談一些其他類似的發現了。諮詢就是這麼精妙。


原創: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抑鬱症的發病機理及治療


這是我在網上義務接受無償公益心理諮詢給出的答覆,裡面的心理醫學的知識不忍棄置湮沒,冒昧無理群發給大家分享,可能是對健康朋友的騷擾與不尊重,希望大家包涵:抑鬱症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單相抑鬱症,另外一種是雙相抑鬱症,也稱為躁鬱症,兩種疾病的患者各占抑鬱症患者的一半左右,這兩種病性質與治療方法完全不同,但是表現卻非常相似,一般經驗不足的醫師很難區分,很容易造成誤診,必須要專業醫院專業醫師才能準確判斷,所以建議一定要去較為正規的醫院去找經驗比較豐富的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人為什麼會患抑鬱症?


五羥色胺讓人情緒安詳穩定,如果分泌不足就會產生抑鬱情緒,表現為情緒低落痛苦、自卑自責,感覺前途沒有希望,產生自罪心理,覺得對不起別人,還有人表現為失眠多夢,思維變得非常緩慢遲滯,記憶力與工作能力降低等等,而且容易產生攻擊性,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讓人感覺精力旺盛、情緒飽滿、感覺振奮,如果缺乏則表現為快感缺失,心情不愉快,沒有精力,沒有精神與動力,思考遲緩,學習能力變低,反之,如果過剩則表現為情緒過盛、脾氣大、攻擊性強。單相抑鬱症患者五羥色胺分泌不足,同時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足,表現為疲憊無力,情緒低落,沒有動力、精力不濟,自卑、自責、自罪,悲觀失望,而雙相障礙患者大腦五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分泌不足,但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卻分泌過剩,導致大腦神經傳導迴路發生紊亂失調,表現為攻擊性強且精力旺盛,這些都是患者先天的基因問題造成的。更通俗一點說:馬牛鹿羊這些草食動物五羥色胺分泌充足,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足,所以安詳平靜、溫柔善良,而虎狼鷹豹這些肉食猛獸五羥色胺分泌較少,大腦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旺盛,所以導致它們情緒不穩,有著兇狠暴戾的攻擊性,這樣解釋應該比較簡單通俗了。


抗抑鬱劑能夠治療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抗抑鬱劑能夠調節人腦的上述神經遞質的濃度,從而改善人的情緒與感受。


有很多抑鬱症患者以為自己之所以會出現不開心、自卑自責等等心理癥狀是因為以往的經歷特別是挫折、傷害等造成的,其實不然,這些都是患者天生的掌管大腦神經生化活動的基因造成的,好比艷陽天下的一塊窪地上的一灘水浸潤了下面的砂土,從表面上看來,砂土被濕潤是因為這一灘水,但是為何其他地方的砂土卻是乾燥的?你會說:那是因為其他地方沒有積水。沒錯!但是之所以窪地上會有積水,那是因為窪地天然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它比較容易積聚水流,換而言之,遭受同等強度的雨水(挫折),平坦的地面(正常的健康人的大腦)比較容易能夠排瀉雨水(抵禦平復傷害與痛苦),而低洼的地面(有著天生抑鬱質基因的大腦)比較難以排瀉雨水(抵禦平復傷害與痛苦),反而比較容易積聚雨水(傷害與痛苦),所以從表面上看,嚴重的抑鬱(窪地濕潤)來源於事件(雨水),而從最深層的根源來分析,嚴重的抑鬱(窪地濕潤)根源於導致影響情緒的若干種神經遞質缺乏或不平衡的基因(窪地天然的物理特徵——天然容易聚積雨水),而抗抑鬱劑能夠改善這種基因缺陷造成的神經遞質的缺乏或不平衡,從而改善患者的抑鬱癥狀。


心理諮詢對抑鬱症或躁鬱症效果不太好,抑鬱症治療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助,心理治療方法中效果較被公認的方法為認知行為療法,但只適用於中輕度抑鬱症,程度較重的抑鬱症還是要請專門的精神科醫生開具處方葯進行有效治療,否則抑鬱症反覆發作或病情遷延會導致大腦神經細胞受到難以逆轉的廣泛性損傷。很多行業外的患者擔心抗抑鬱葯有副作用、成癮性、依賴性,甚至外行地以為抗抑鬱葯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這完全是杞人憂天,其實不僅不用擔心抗抑鬱葯會對大腦造成傷害,而且恰恰相反,抗抑鬱葯會有效保護滋養大腦神經細胞,修復抑鬱症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的廣泛性損傷,會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與思維效率,而且既不會成癮也不會有依賴性,至於副作用而言,新一代的抗抑鬱葯的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且可以通過醫師調配或搭配用藥加以解決。有少部分患者經過多次更換藥物,治療效果也不理想,這種稱為「難治性抑鬱症」,這種患者比例大約為20%,但是即便是這小部分患者,其中相當一部分並不是因為藥物不適用,而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藥物配伍(需要聯用多種藥物,往往需要醫術非常高明的權威醫生才能準確把握),所以絕大多數抑鬱症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總而言之一句話:抑鬱症,建議吃藥效果最好!


抑鬱症是非常複雜的疾病,「難治性抑鬱症」需要多管齊下,針對病根精準靶向治療,很多情況下,必須要著名的精神科大夫才能治好,如果孩子被確診為「難治性抑鬱症」,建議在「好大夫網」上找著名精神衛生醫院的著名精神科醫師進行治療,說難聽點,讓水平不高的醫師治療「難治性抑鬱症」,這是誤了孩子一生、毀了孩子一生!抑鬱症與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特別是單純型精神分裂症)癥狀表現非常相像,以至於一些經驗缺乏、水平不高的精神醫生把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精神分裂症誤診為抑鬱症,導致病人病情延誤、越治越糟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不用多言。


對於有著強烈自殺衝動的重度抑鬱症患者,無抽搐電休克療法(MECT)是遏制自殺意念與衝動的殺手鐧,無抽搐電休克療法(MECT)又稱為改良電痙攣治療、無痙攣電痙攣治療,是在通電治療前,先注射適量的肌肉鬆弛劑,然後利用一定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引起患者意識喪失,造成患者大腦神經遞質活動與神經連接通路的快速(有益)變化,從而達到無抽搐、無痛苦而治療精神疾患的一種方法。


網上外行電影往往因為外行無知,過度渲染了電休克療法的可怕,極大地誤導了觀眾,其實現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在無抽搐電休克療法情況下,患者根本就沒有什麼感覺,根本不會產生痛苦,基本上跟睡一覺差不多,無抽搐電休克療法雖對有強烈自殺意念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效果顯著,但也不應單獨使用,應與抗抑鬱藥物配合使用。


謝謝邀請。疾病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在恢復的過程中由於個體差異以及醫師治療方式差異,病情的恢復程度不同。你之前所說進行的治療大同小異,差別不大,自覺沒有太大改善。後來你又說,現在情緒穩定,貌似個人也比較滿意。最後你又說,還是有一點病態的想法。前前後後……是不是有點亂呢?(但願我沒有曲解你的地方。)
再說說治療,心理治療國內目前就是你說的那幾種方式。心理暗示,行為矯正等等。如果想接觸更好的心理治療,也要看經濟實力了,國外學習幾年的心理諮詢師確實要比國內厲害好多,方法新奇大膽,當然了價格也相應高一些。如果癥狀長期得不到改善且嚴重影響生活的,此時我們推薦患者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不知道您之前都採取各種治療。癥狀哪些改善,哪些無變化,哪些甚至更糟糕。
對於治療計劃的修改,需要對疾病治療全過程,有一個了解呢。不能聽題主幾句話就給意見呢~


這個情況,你需要弄清楚自己,想從心理輔導獲得什麼。

你想獲得的如果是現實世界中心理輔導無法提供的,那麼你的問題需要找精神科醫生看下要不要吃藥。


我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儘管我為了自療去考了心理諮詢師,也考過了,但我只能分析自己。在考之前,我和學社會學的朋友也經常討論,我們的文科背景對自我分析相當有用。所以我給你講一講我的變化,供您參考。
我的童年非常不幸福,父親脾氣非常暴躁,對我們幾個女兒和母親都是說罵就罵、說打就打,貶低的語言更是家常便飯。現在親子育兒帖子里說的家長的錯誤,我父親一樣不拉的都擁有了。這樣的長大的我,怯懦、自卑、憂鬱,在我有自己的家庭前,我的生活一片灰色。常常掉到鬱鬱寡歡的狀態中去……
結婚後有所好轉,主要老公性格陽光,我多少受到影響。再一個是跑得離家遠遠的,幾年都不回一次家,受家裡影響逐漸減少。但女兒出生後,由於我性格帶來的家庭問題漸漸顯現,我那麼討厭父親,卻漸漸變成了他——在家裡強勢、獨斷,脾氣暴躁。我很愛我的女兒,她出生時我發誓要給她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絕不讓她經受我曾經經受的一切,過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但,隨著女兒年紀的增長,我發現問題越來越嚴重。女兒膽小懦弱,尤其在陌生的場合,會緊張得手不住一張一合。當我發現的時候,我心如刀絞!我最最親愛的、寶貴的女兒,被我這個強勢的媽媽害成了這樣!
看到這,您也許會說,我們的問題不一樣,你的是抑鬱,我的是強勢。但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脾氣暴躁,是因為常常心情低落,很多事情都不能平和對待,一點點小情況就能心情抑鬱好久。我強勢,是因為只有這樣才確信自己是「行」的。所以,本質上,我們的問題是一樣的。
之前,我知道自己有問題,但總是有意無意地逃避,不想去面對。現在面對自己的女兒,我再也不能逃避,只要我的女兒能健康成長,有什麼不能面對的?
我開始看心理書籍、對朋友敞開心扉,幸好我這個學社會學的同學非常善於發現問題的本質,給我很多幫助讓我認清自己。後來還為了這樣的目的,去考了心理諮詢師。但最後讓我徹底改變的還是我自己。我們這些心情常常不好的人,好多都是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人,不敢面對「自己其實不行」的真相,害怕自己被自己拋棄。所以改變自己最艱難的時候,是我對自己說「你,真的很無能、很失敗!在別人眼裡,有時你真的很蠢!也確實很蠢!有時心地還不那麼善良!」,這樣對自己說,等於全盤否定了自己,那你這個人還有什麼價值可言?!真正接受這些對自己的評價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至此,我也理解了,為什麼心理諮詢師不能為自己的朋友、親人做諮詢,因為真要有效果,是一定要把表面的那個你撕開,讓你看血淋淋的那個真實的你的!面對親人、朋友,哪一個諮詢師說得出口?怎麼忍心?!
然而奇妙的是,這痛苦不僅沒有毀掉我,卻在這痛苦中站起來一個全新的我!這個就是所謂的不破不立,沒有對舊的自己的摧毀,哪裡全新的自己?
以前的我對女兒造成的傷害依然存在,但已經減少了很多。曾經在有父母陪伴的陌生場合也會緊張得雙手打顫的女兒,今年居然要求參加學校的遊學活動去美國遊學(需要獨自住在美國人的家庭里)。雖然最後沒有去成,但我問女兒一個人去害不害怕時,她回答:那有什麼好怕的!
現在的我很少發脾氣,心境大多很平和,當然也不是就完全沒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是有的,但很少。以前做事有一點做的不好,就思前想後,對自己百般不滿,心情跟著就煩躁、抑鬱。現在做得再不好,馬上就原諒了自己,不再放在心上,對他人也寬容了很多,所以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多了。就是心理諮詢師常常說的——心理健康的根本是「接納自己」。經過那最痛苦的時候,那樣的自己都能接受,後面無論做什麼,其實都不會比那「無能、失敗、愚蠢」的自己差,還有什麼的自己是不能接納的呢?
最有意味的是我那學社會學的朋友,她有非常嚴重的抑鬱症,她給我分析頭頭是道,但就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我跟她講了自己的「最痛苦時刻」,想啟發她也直面「慘淡的自己」,她聽完後說「那樣我就太痛苦了,我還怎麼活」,始終不願意那樣做。作為好朋友,我也沒法去替她撕開,儘管我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如果不經過那個階段,你將永遠痛苦地活著!就像我的朋友一樣,現在還在抑鬱中……


抑鬱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也就是器質性和心因性的,器質性是因為受體濃度變化引起的,最好服藥治療,心因性的需找到心因性因素,逐個處理,當然有些心因性抑鬱由於長時間沒有得到干預,引起因子濃度變化,也需要先服藥物控制癥狀,之後查找心理原因。


額,我是通過在知乎上和看相關專業書籍慢慢對心理學有了一些粗淺的了解,感覺自己嘗試去解開疑惑是一個挺有趣的過程


不知道你有沒去做過專業的測試,如果已經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不見好轉,建議配合用藥,單一心理治療療效並不好,我曾經也抑鬱過,祝你儘快康復


為什麼我抑鬱症幾年了都沒治好,去過很多地方治療效果不是很大為什麼


推薦閱讀:

女朋友被「佛教」洗腦了怎麼辦?
心理諮詢師要我轉變自己的態度去適應環境,是否值得信任?
為什麼產後抑鬱症的媽媽多容易傷害甚至殺死自己的嬰兒?
如何自我檢測有沒有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有頭痛癥狀嗎?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抑鬱症 | 心理健康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