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自學針灸,請給出實際的建議,如書單及培訓方法?


想到我的師爺石學敏的一句話:我們千萬要杜絕的是做一個扎針匠人。
中醫要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學會辨證。只是用銀針刺破皮膚紮下去很容易,知道了經絡走行,穴位所在其實不難。難的是知曉陰平陽秘五行生剋懂得天人合一,才能辨證施治。
這才是一個針灸大夫的基礎境界。


謝邀,這個問題我回答過。
想學好針灸推拿專業需要熟讀那些書,做好哪些事? - 仙晉的回答 - 知乎

竟然這麼多人說解剖我也是amazing了。想想多少年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學針灸推拿是要學解剖但是不純粹的那種西醫解剖。推薦幾本書吧《穴位斷層解剖》上海中醫藥大學嚴振國主編的,一個系列,應該是4本。了解穴位的斷層解剖對於你下針的角度和深度都會有一個較好的把握。。深度可以靠針下感覺判斷,別扯犢子了。每個十年二十年的經驗手底下的感覺只會誤導你。然後黃龍祥的《實驗針灸表面解剖學》對於穴位的定位有一定幫助。當然了對於取穴的書第一推薦的還是耿恩廣的《針灸取穴綱要》配合視頻看,適合臨床實戰。《經絡腧穴學》課本比不了,應付考試可以,真正應用差得遠。還有就是現在經筋病確實比較多,可以看看《解剖列車》,配合《靈樞·經筋》看,臨床上常見的頸肩腰腿痛大部分屬於這個範疇的。
當然了作為一個針灸推拿醫生,一些必要的影像學也是必須的,你不必看的特別好,但是起碼能看出問題的所在。我學影像基本上從網上學的,丁香園還有一個專門的影像論壇都不錯。也可能我運氣好,學習的路上遇到過兩個比較好的影像的老師,學習了不少。主要看的就是脊柱、腦、關節的X片、CT.MRI其他的就一般情況了。
針灸這個中醫內科不一樣,必須多練,多在人身上試驗,不然看再多的書都是白瞎。


2017.01 更新。
半年前的回答,一直沒人贊,最近幾天突然多了好多贊。其實上面講的那一些,只能成為一名針灸匠,對,其實並不是針灸醫生,也不是真正的學好針灸這個專業。但是應付針灸科的常見病是沒什麼問題的。
針灸是易學而難精的,為什麼針灸易學卻難精? - 針灸 - 知乎。
這個是我原來回答過的一個。學習任何一個專業是要了解它的起源和發展的。現有針灸理論是基於經脈學說的,現存最早的經脈記載就是《馬王堆醫書》中的《陰陽十一脈灸經》和《足臂十一脈灸經》,以及今年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帛書。這些的研究可以看看《發現古脈》,《針灸經典理論闡述》。關於針灸學術史的發展,還是推薦《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很好的梳理了針灸學的發展歷程。
關於解剖取穴什麼的,上面推薦過了,那麼針灸治療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手法,有本書叫《針刺手法百家集成》,這本書里講訴了大量的針刺手法。如果文言功底不錯建議看看《針灸神書》。
截至到這裡,可以掌握了大概了,需要進階了。
針灸治療疾病不只是要知道什麼病可以用什麼穴位來治療,這樣永遠只能處於經驗醫學的範疇,那麼遇到沒見過的病呢?需要理論去推導的,這就必須要了解經脈的循行主病以及與臟腑的相互關係。為什麼現在才說經脈,那不是基礎么?額是這樣的,但是即使是學針灸的能把十二正經循行,十二經別,十二經筋背下來的屈指可數,我只是說現在的學生。。老一輩的針灸大神們都沒問題的。看這個,還是只能看《靈樞》,梅花本公認的善本,以趙府本為藍本,想學好針灸,不看《靈樞》絕對是扯淡的,不可能學好的。

然後就是針灸治療了,講真,看完上邊那些書,如果還在問針灸治療。。我覺得那些書都白看了。
當然《難經》、《太素》《針灸甲乙經》、《針灸聚英》都得看呀。這些經典是留給你在成為一名可以的針灸大夫以後,提升用的。
想搞點特別研究的,《黃帝蝦蟆經》也是需要了解的,專講針灸禁忌。

還是重複原來回復的那句話,針灸看再多的書,沒有實踐永遠是不行的,保證指力,多揣穴,訓練手指的靈敏度(這個對於準確定穴和脈診提高都有極大幫助)。找針下感覺,在人身上扎,得氣的感覺絕對是「如魚吞鉤餌」而不是現在課本上說的酸麻重脹。這個需要自己多扎多體會。

對針灸學習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丨空谷幽蘭丨 號碼:TCMkgyl。分享中醫好書,針灸學習心得等。


就我的建議來說,先從基本的中醫理論學起,你只有有這個底子,應用針灸,才能少犯錯誤,多理解要旨。
然後,你應該從現行的白話文教材看起,並不是因為他簡單易懂,而是針灸的著作名目眾多,有各成一派,較之哪本書體系也不全面和完整,而且有的時候不同醫家相互矛盾,不易領會真諦。學習教材,是因為他全面而系統,更容易掌握和初步了解各家的問題和優勢。然後才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理解的融匯。
而具體行針,就應該找專業的老師和醫生了,因為實際操作不僅涉及到中醫針灸的理論,還有全身的局部解剖、注意事項,意外治療等等越學越深,越學越細緻的東西,自己盲目操作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個人認為,如果你有能力做到以上幾點,自然能給出自己答案應該看什麼,應該學什麼。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毅力和能力,這能說易學難精,不容易有大的進步和突破。


謝邀:
想不通為什麼要自學針灸!
針灸並不是在自己身上隨便扎兩針就可以的,它還涉及到了很多知識。為什麼要扎這裡?扎多深?僅僅上面某些答案說的兩本書就夠了嗎?你怎麼去辨病?怎麼去辯證?怎麼去選穴?真的《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就夠了?
術業有專攻,您做好本職工作就好了,針灸就讓針灸醫生來!至於針灸醫生,他們不用自學。


為證明中醫針灸在治療慢性頭痛、腰痛和膝關節痛方面的有效性,給針灸正名,德國在2002年至2007年進行了一次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針灸有效性對比實驗,被稱為「德國針灸實驗」(亦稱為「Gerac研究」)。來自包括波鴻魯爾大學、海德堡大學、馬格德堡大學等六所大學的統計學、骨科、神經病學等專業的專家,組成實驗統籌委員會,在全德國範圍內動員超過100名科學家參與研究。實驗將患者分為三組,一組對經絡穴位進行針灸;一組對阿是穴,即沒有固定位置、「有痛便是穴」的部位針灸;還有一組採取例如服用止痛片等西醫方法進行治療。6所德國法定醫療保險公司投入750萬歐元,在7300多家診所對超過50萬患者進行分組治療觀察,最終結果出乎人們想像。例如在治療腰痛方面,經絡穴位組的治癒率高達47.6%,阿是穴組為44.2%,而西醫組的治癒率僅有27.4%。

@左坷


你拉黑我了,我就只能在這裡回答了,


恕我直言這個真學不了。
拜師都得推脫道不輕傳啊。


自學?
說起書來簡單的就是中醫基礎理論,解剖,中醫診斷,中醫內科,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針灸大成,針灸聚英,靈樞。
以上是和針灸相關的,萬一紮順手了想給病人來一句我給你開兩副葯,配合治療的時候,你就要加上中藥學,方劑學,金匱傷寒之類的書咯。
中醫針灸不分家,想法錯了。


姑娘,問錯人了,非中醫,不了解.


如果有老師,就勇敢地給老師在你身上試針,自己親身感受到針感以及看見老師進針的部位、手法,比什麼書都強。如果像我這樣苦逼的要自學的話,從四肢多肉的穴位開始給自己試針,例如足三里、三陰交等,等到把自己扎出針感之後就可以慢慢找些穴性的書來看。至於進針的手法可以看網上的視頻。平時多關注一些針灸師的微博,注意積累別人取穴的經驗。


本文寫於《零起點學針灸》一書成書前。附於書中。
近來不斷有朋友提到自學針灸的問題。於是仿《自學中醫入門必讀》例,撰此小文,希望能有些許啟發。

針灸治病,粗略看來,大體不外兩個要點:選取恰當的部位,施行恰當的手法。自學針灸,無非從這兩方面入手。所謂選取部位,又包括兩個步驟:一是選,二是取。選的目的,是決定到哪去找;取的目的,是找到那個點。以下分別來看。

一 選部位

要選擇恰當的部位,首先需要了解,人體一共有哪些部位可以供選擇?按現代通行的說法,這些部位主要集中在十四經上,即十二正經加任督脈。這個說法當然不錯,但有一點,這種按十四經劃線方式對針刺部位所作的區分,對針灸臨床的指導意義值得商榷。

舉個例子。承泣穴,在眼球與下眼眶之間,主要治療眼病和面部疾病,如面癱、面肌痙攣。在十四經體系中,承泣穴分屬於足陽明胃經,而且是該經的起始穴。問題是,這個穴的主治內容,只是集中在該穴所在的局部,即眼和面部(確切的說,是眼周;更確切的說,是眼的下方)。而足陽明胃經的治療範圍,則遠不止於此,還包括如胃腸病、神志病等。那麼,將承泣穴歸入足陽明胃經,還有多大意義呢?因為所有穴都有局部治療作用

實際上,翻看宋代及宋以前的針灸書,如《針灸甲乙經》、《針灸資生經》等,會發現腧穴排布的早期形式並非如此,以十四經統周身穴。而是首先區別軀幹部與四肢部,四肢部按十二經作區分,軀幹部則沒有這樣的特點,最多標註「××脈氣所發」。站在針灸醫生的角度,這樣的區分方式,無疑與臨床的關係更為緊密,更切合臨床實際。換句話說,自學針灸的朋友,要確定如何選擇部位施行針灸,首先可以把握的原則就是:軀幹部就近選穴,四肢部按經脈選穴。所謂就近取穴,換成更直白的話,哪疼扎哪。從臨床結果看,很多時候,只是靠這個簡單的辦法,已經可以取得還不錯的效果。

不過,如果針灸療法的內容僅僅如此,恐怕針灸一門很難流傳至今。因為這種選穴方法存在諸多弊端:有時很危險,比如胸悶,針刺局部很容易出現氣胸,甚至刺中心臟;有時不方便,比如腰背痛,但針刺時沒有床可以躺下;有時不能刺,比如皮膚局部有水皰、血腫;當然,更多時候,是效果跟不上,比如胃痛,單純從胃局部治療,效果經常不理想,甚至會加重。這時就需要「四肢部按經脈選穴」的原則了。按經脈選穴,會涉及兩大理論,即經脈理論和腧穴理論。

經脈理論,幾乎任何一本針灸學教材中,都會放在首要位置上,足見其重。對經脈理論的學習,有幾本書可以推薦。淺顯的,如《零起點學中醫》中「經脈原理」一章;想要進一步探個究竟,了解經脈來龍去脈的大體輪廓,可以讀黃老師《黃龍祥看針灸》;再深入下去,就要涉足專業研究領域,推薦趙京生老師《針灸經典理論闡釋》。相信哪怕只是草草翻看後,對經脈的認識,就不會再是一種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印象了。當然,希望了解當下主流正統的經脈理論,最好的選擇莫過於《針灸學》教材。這部分內容,各版本教材大同小異,無需特殊推薦。

針對經脈理論中的部分要點,無疾這裡不妨再稍作提示:

1 對針灸療法來說,經脈理論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勾勒出人體內不同部位(上下、內外)之間存在聯繫,這樣一幅圖景。舉例來說,針合谷治牙疼,靠的就是經脈理論。

2 經脈特徵,主要體現在四肢部,尤其是肘膝關節以下的部位。軀幹部更多體現局部治療作用,其經脈特徵不明顯。

3 六陰經與五臟之間,存在相對特異的聯繫。其規律為:在上的手三陰經,與胸腔中的心肺二臟聯繫密切;在下的足三陰經,與腹腔中的肝脾腎三臟關係密切。

回到主題「選部位」,經脈理論的價值主要是,斷此症病位在何經,即所謂「經絡辨證」。

腧穴理論,是針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如果說經脈理論為「選部位」提供了經線上的依據,那麼腧穴理論的作用就主要是給出緯線參考。如此一經一緯,部位就確定下來了。舉例來看,有這樣一類穴,分布在手指、足趾末端,即所謂同一緯線上。又具有相似的治療特點,即對急證、熱證、官竅病取效甚捷。在腧穴理論中,將這一類穴統稱為「井穴」。原穴、合穴、郄穴等,均屬此類。當然,腧穴理論中也有不少例外,如背腧穴、募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等理論。這裡篇幅有限,不妨從以下參考書中尋找答案。

對腧穴理論的淺顯講解,可參考謝錫亮編著《針灸基本功》。《針灸經典理論闡釋》對此論述相對深入,可參。《針灸學》教材中,對腧穴理論的講述同樣乏新可陳,草草過目即是。無疾這裡倒是還有一本好書推薦:李鼎老師的《針灸學釋難》。該書針對針灸學習中的種種困惑,詳加考證,令人耳目一新。

再對腧穴理論要點略加歸納如下:

1 腧穴理論注重對同類穴的部位與主治特徵的歸納,為針灸「選部位」提供精確到點的方向指引。

2 軀幹部腧穴主要體現局部治療作用,四肢部腧穴更主要體現經脈+腧穴的治療作用。

3 腧穴系統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作用在於:使對人體體表部位的表述更加方便,這一點對針灸教育與傳承頗為重要。比如發現某點治療某病證效果很好,但沒有名字,就很難把這點經驗告知後學。

此外有一點,這裡有必要稍作解釋。上面關於經脈理論與腧穴理論的介紹中,無疾刻意繞開了「氣」。絕不是因為不重要,或者有問題。而是因為對初學者而言,把「氣」加進來,很容易把人帶進雲里霧裡,看不清方向。市面上藉此故弄玄虛者比比皆是。故意不談,籍以糾偏。

有了對軀幹部「就近選穴」的原則,以及四肢部「按經選穴」的認識,加之對經脈理論和腧穴理論的學習,面對一個病證,可以大體判斷出,需要朝哪些部位著手了。但問題是,馬上又會發現,很多穴都有治療此病的功能,到底該取哪個?

二 取穴

記得無疾自己讀大學時,面對這個問題,同樣是一頭霧水,持續了好幾年。比如咳嗽,單從教材上看,胸部、上背部的穴基本都能治,手太陰肺經的穴也幾乎都治;此外,足少陰腎經上的部分穴,寫著能治「咳血」,那能不能治咳嗽?一個人如果出現咳嗽,是需要把所有能治咳嗽的穴扎個遍,還是隨便挑一個針就行?這樣的治療,能有效嗎?

實際上,這些困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現代針灸教學中,忽視了一個對針灸臨床極為重要的環節:取穴。不講取穴,手下就沒有憑據,心裡就沒有把握

和中藥療法相比,或者和各種西醫治療方法相比,針灸療法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診療合一。取穴過程,就是診療合一的典範。所謂診療合一,診察時,在指下發現的異常部位,就是要針刺的部位。所謂取穴,就是在可供選擇的多個部位中,取定一處或幾處,作為針刺部位;選取的原則,也多是上面提到的,「異常」。怎樣就叫異常呢?

按陳日新老師的說法,「腧穴存在敏化態與靜息態兩種功能態」,頗為認同。同一個人,同一個部位,在不同的時間,可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這是自然的規律。比如胃,在不飢餓且沒吃東西時,表現得很安靜;感到飢餓,聽到肚子里咕嚕嚕叫時,表現得很躁動;吃了一些不潔凈的、刺激性強的、令人作嘔的東西,會表現為強烈的痙攣收縮,引起嘔吐。

同樣的事情,也可以發生在足三里穴上。胃裡安靜里,足三里按上去可能沒有任何特殊感覺;胃裡躁動時,再按足三里可能會覺得有點酸脹;胃裡波瀾壯闊,奮力逐邪外出時,足三里可能會變得非常敏感,一碰就疼。當然,這裡只能說可能。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問題,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反應。有人反應在足三里,有人可能在三陰交,還有人或許在公孫或內關。這些反應,就是陳老師所謂的「敏化」,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異常」。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講到的敏化現象,其判斷依據是患者的感覺。對針灸醫生而言,僅靠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臨床多了就會發現,人和人的感覺,或者說敏感程度實在相差太大。有人輕輕一按就喊疼,到處都疼;有人無論怎麼用力按都說不疼,哪都不疼。應對這種尷尬的局面,需要學習針灸者練就一雙巧手,巧手離不開心靈。

用靈心巧手做什麼呢?去探察那些經過選擇之後的部位中,哪裡出現了諸如結節、條索、僵硬、柔弱等異常反應。這部分內容,不像前面的經脈腧穴理論,是知識,可以學習。對這些反應點的探察,是一種能力,能力只有通過不斷練習,才能獲得;也是一種感覺,感覺只有經過體驗,才能意會。

關於取穴,有一個重要問題,必須交待清楚:針灸取穴,安全第一。初學者尤須謹記。不久前一位同學出現脅痛,自己直接在局部取穴,刺入後才打電話諮詢。當時無疾自己驚出一身冷汗,這也太危險了!

三 手法

針灸手法,尤其是針刺手法,是學習針灸的重中之重,也是針灸臨床取效的關鍵環節。一個常見的事實是,同一個病人,同一種病證,同一組腧穴,不同的醫生針刺,結果有天壤之別。關鍵在手法。也正因此,針刺手法歷來都被描述得高深莫測,似乎只有得道成仙才能瞭然。其實未必。

針刺手法,大體可以區分為兩類:技法和心法。我們平時在教材和專業書上能看到的,主要是技法。所謂技法,主要講操作過程與方法,注重技巧。技法方面的內容,在宋金元以後得到迅速發展,在明代達到巔峰。可以參考陸壽康編《針刺手法百家集成》。經過宋明的繁化,針刺手法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趨於豐富。但法、術層面的成績,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即道層面的內容開始變得隱晦。實際上,技法離不開心法。不重心法的技法,難免步《靈樞·小針解》所論後塵:「粗守形者,守刺法也。」這裡推薦《針灸經典理論闡釋》中「刺灸術式的立意」一節,嘗試用解讀心法的方式,重新審視技法。相信對理解針刺手法會有啟發。

所謂心法,原是佛學術語,後來用的泛了。無疾這裡想要表達的是,當我遇到一個新問題不知所措時,我該怎麼辦?心法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舉例來看,比如火。右寸滑硬的火怎麼辦(咽痛)?右關大而無倫的火怎麼辦(面赤長痘)?右尺無力的火怎麼辦(冷飲)?左寸浮滑的火怎麼辦(艾火)?左關弦滑的火怎麼辦(周身痘)?左關弦細如鋼絲怎麼辦(失眠)?左尺細弱的火怎麼辦(口糜)?脈象上沒表現的火怎麼辦(郁證)?如果我對這一團火的治療方法無效怎麼辦(牙痛)?

無疾這裡把自己既往治火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分享。簡單來說,火勢未猛烈到「硬」的程度,盡量從氣走,發出去。見不足象,草木之火,收於土;龍雷之火,收於水。諸如此類的隻言片語,就是對這一點心法的總結。而這種粗陋的或者晦澀的文字,教材上是不會出現的。醫生的經驗集中,通常也很少會記錄。

針灸畢竟與方葯有別。單純靠讀醫案,可以成全江瓘,卻不可能造就楊繼洲。關鍵就在於,手法需要實際操作,心法需要不斷揣摩。所以,對針灸初學者來說,跟師很重要。從觀察到模仿,從傾聽到領會;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

當然,條件實在不允許,或者確實無意從師學習,自行練習也是可以的。不過仍要再次提醒,針灸入門,安全第一。沒有把握時,不妨輕一點,再輕一點。

節選自《零起點學針灸》一書


針灸是醫療行為,
和靜脈注射一樣都需要操作規範,也有禁忌。

醫療行為請交給有證的,

沒聽說嗎?一個名人,因為自學了針灸把自己扎的只能坐輪椅了???(??? ??? )????????


易學難精!


無論學針學葯,內經、難經是入門必讀的。

學針書籍先讀甲乙經、針灸大成,再深入些到千金方。
至於實踐,不跟師的話很難


學針灸先學解剖,了解人體基本骨骼,大血管,肌肉,臟腑器官等等之後再開始正式學習
經絡腧穴學,背過,打基礎
刺法灸法學,背過,打基礎
看一些經典,不一定要背過,慢慢理解


最最重要的一點,實踐
只要解剖仔細學,針刺基本不會出現大問題
所以放心大膽的去實踐,可以先從四肢開始練手,扎自己也好,找自願的「試驗品」也好
不上手是沒辦法學會的


靈樞第十章先背下來。


注意消毒,用一次性針,從四肢開始,避開大靜脈和動脈(買本解剖書)。腹深如井(避開膀胱),背薄如紙,四肢除了大血管神經隨便扎
,胸部和頭周圍千萬不要碰。最後,別扎太深,免得拔不出來,斷在裡面。紮上針以後不要動。有些穴位是禁針的,一定要注意。


自學的話,推薦如下課程
解剖三部曲:系統解剖,局部解剖,斷層解剖
針灸三聯課: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
能有餘力學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就更好了。
以上


自學難度較大,建議拜針灸老師


中醫基礎理論,針灸學基礎,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
中醫基礎理論是必須要學的,他是你學所有有關中醫書籍的基礎。針灸學基礎主要介紹針灸基本理論,穴位及其作用。刺法灸法學則介紹怎麼操作。針灸治療學則是上面基礎書籍的升華。
現在針灸做的最好的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其次是天津中醫藥大學,若要學習可選擇這兩個學校。


沒那麼費勁……自己有啥問題查查書,多查基本,按照書上的方法扎自己試試好使不就行~幹嘛那麼危言聳聽,我就是自己學的


經絡與腧穴,針法灸法,針灸治療,以及作為這個專業的學生的我的老師感覺很重要的解剖學。


推薦閱讀:

單位來了中醫院義診的醫生,用中頻脈衝理療儀給大家打通經絡,這個東西有用么?
如何看山東中醫藥大學逐漸沒落的現象?
如何看待「我國針灸臨床研究首登國際內科學第一刊」?
對生活沒有觀察和思考,學習以考試為中心,真的就能學好中醫嗎?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理解中醫的理論和方法論?
針灸腹部1.5寸針 是否會傷到臟器?

TAG: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