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的天敵是什麼?

想到這個問題源於看了些達爾文的論點,提出這個開放式問題,就是希望各種類型的攝影師來回答一下,當下和未來,有什麼人?技術?觀念?會成為攝影師的天敵


「你這相機多少錢啊?」

「人家相機好當然拍的好了。」

以上。


瀉藥。

保安

------------------------------------------

抖個機靈感謝大家捧場。其實要真談到攝影師的天敵問題,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首先是攝影師內心,阻止攝影師進一步進化,進一步適應環境的要素——正所謂一切的人的問題,都是思想的問題,其實就是一些人性的弱點和教育的偏差,最終導致的三觀和能力的缺陷;

其次是影像界,隨著攝影器材的不斷進步,隨著大眾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哪些阻止攝影師進步或者說消滅攝影師的一些「天敵」。

Part I:

那就就攝影師內心而言,首先我覺得攝影是一件很綜合的事情,也就是說,不是一個你科班學這個或者你認真鑽研閉門造車就可以做得很不錯的事情——它是你內心觀照世界的一種表達形式。

也就意味著,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是你所學的知識,所經歷的人生,所思考的內容在左右著你的最終作品,而不是你對攝影技巧有多熟稔或者你對攝影發展史本身有多了解——如果你的拍攝主題就是攝影技巧發展史,當我沒說。

那麼攝影的綜合性意味著我們做很多事情的天敵,也能應用在攝影之上,而結合攝影作品易於展示,便於拍攝,且大量依賴創作器材的這麼一個特點,我感覺有這些天敵:

1. 自滿:

因為攝影既是易於產生作品,又易於獲得掌聲——這樣輕鬆獲取存在感的事情,這個世界上也不多了,因此很容易使人輕易產生滿足感,進而成為朋友圈,QQ空間的攝影大師,便驕傲自滿,不再進步。更有大量的,太過自滿,能夠溢出來的人,選擇成為了鍵盤老法師,拿著根本上不了檯面的作品和路人皆知的知識,四處賣弄,八方撒野。

因為攝影非常依賴成像和後期的器材,而科技又是在不斷進步的,曾經的創作工具很可能正在被迅速追趕,甚至被超越。曾經的作品達到的高度,也能夠被後人比肩甚至超越。

因此,攝影人如何與時俱進地去理解,認識新科技帶來的變化,如何用一種積極健康而不是抱殘守缺的態度去看待茁壯崛起的新一類攝影形式,是區別一個人是否自滿,是否故步自封的關鍵。


2.懶惰:

當然懶惰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並不僅限於攝影,但由於攝影太容易讓人滿足,因此自滿放在第一位。而因為自滿,所以懶惰,這是很能夠理解的。但也有因為受挫,所以知難而退,不再勤奮追求攝影道路上的更高目標。而更多時候,很多愛好者在能夠挪位置的時候選擇了動手變焦,在能夠動腦辯證的時候選擇了盲信大師。


3.盲從:

盲從這個問題,其根本上是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氣。提出問題是需要勇氣的。
而當今市面上見得最多的,是自滿的鍵攝,和盲從的小白——前者井底之蛙誤人子弟,後者隨波逐流任人宰割。
唯獨真誠而獨立的思考者難得一見。

當然,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鼓勵標準答案的應試教育,以及老師最棒,考試最棒的家庭教育,可以把這個鍋背穩無誤。
大多數中國人,對於知識過度重視(因為好不容易都能上學了),對老祖宗太過敬重(畢竟是幾千年的封建傳統),

所以在攝影領域,也喜歡講兩個凡是
——凡是經典著作上的論述就是金科玉律;凡是經典大師的觀點都要奉為圭臬。


因此很多人在閱讀經典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影像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歷史規律,無視著作誕生的年代背景,總覺得經典上寫的都是對的。以至於到了人手一台手機的年代了,還在不斷推薦新人必看紐攝,還在把《攝影師的眼》一文作為解釋自己拍攝動機的最高逼格的答案;

而這些人在看待大師作品的時候,也往往抱著一種戰戰兢兢畏畏縮縮的心態,去膜拜去尊崇,容不得自己有一點質疑,容不得對大師的理念有一點思考,乃至於有些人對於後期的看法,已經到了妖魔化的地步——最近甚至有看到這樣講安塞爾亞當斯的言論:

"如果他不會暗房,不會區域曝光法,難道他就不是亞當斯了嗎?」
——我倒是想問,他要不會區域曝光,他的作品從何而來?他的思想如何傳達?
膜起一個攝影師來,竟然可以拆分他的創作流程來膜。
真是光看到名字就濕了,哪還需要他真的硬呢。

這樣的盲從,跟今天的鹿晗粉,今天的EXO迷妹們比起來,除了看起來高大上,聽上去有文化以外,其實沒有一丁點本質區別。

這樣的「文化」,這樣的「逼格」,看上去好像很有頭腦,其實卻等於「兩個凡是」;
看上去好像懂了很多知識,實際上只不過是所謂的「標準答案」。


把前人的骨灰裝進自己的思想發動機里,是沒有辦法起飛的。唯有基於自己經驗知識的獨立探索,方能解開當今環境下自己的疑惑。

4. 兩分法看世界——非黑即白:


從上面3. 不難看出,
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在自滿和盲從之間,找到一個客觀而獨立的平衡點。
否則,一說要質疑經典,就成了打倒孔家店;一說要尊重前人的付出,就講「兩個凡是」。


這種非黑即白的思想,才是擺不正心態的根源。
也是攝影人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最大阻礙。

什麼時候能夠客觀理性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待攝影史,什麼時候才會有一個不卑不亢,不偏不倚的狀態來面對現實——然而這種心態,光靠閉門造車學攝影是得不來的:

你如果一天到晚覺得:

美麗能幹處事圓滑的女生都是婊;
美女環繞的高富帥都是負心漢;
生活優越的公務員都是貪污犯;
真正的高手就是溫文爾雅從不噴人;
真正的業界大牛悶發財從不上知乎;
社會主義和民主制度是兩種制度;
而共濟會正悄悄統治著全世界,

那麼——

你攝影學的再多也沒有任何卵用。


Part II:

談談攝影師來自外界的天敵,那必須是

搶機位,搶模特,搶生意的其他攝影師和攝像師
————————————————————————————

開個玩笑,其實是在我看來,來自攝影師外部的天敵,是更新的視覺媒介。

比如VR,比如攜帶型的動態影像記錄設備。

這些新的技術,
一來,能夠比單張靜態影像,更真實,更全面地還原場景,更自動,更快速地記錄下影像產生的現場;

二來,高度智能化,便攜化的設備,能讓更多普通人,更多非專業領域的用戶,拍攝出優質的畫面。

——等到了那一天,我還要你攝影師做什麼?我還看什麼平面靜態圖片?


在膠片時代你可以跟我講決定性瞬間,跟我講摸不得碰不得裁不得,我還是買賬的。
到了這個iPhone可以錄4K的年代,還來這一套,還來賣「現實中不可重複的精確瞬間」的情懷,
我就只能聞到裝逼的味道了。

科技進步帶來了攝影術,帶來了光化學反應在記錄現實領域的應用,結束了繪畫的統治地位;
科技的進步帶來了徠卡,帶來了135膠片在攝影中的應用,開啟了新的時代;
科技的進步也帶來了數碼,帶來小型化的拍攝設備,帶來了連續性的動態影像記錄,同樣會殺死今天的一大部分靜態影像從業人員,包括很多故步自封的藝術家們,而後,再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正所謂: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完。


攝影師的天敵不應該是私下裡找你約拍的女生 的男朋友嗎


貧窮


自大排外、唯我獨尊。


霉……


床和瞌睡。



其實攝影最大的敵人是懶惰
如果你升級了機身,買了各個焦段的鏡頭 , 買了很多配件—甚至白平衡的校色板都買了—然而你發現自己花在攝影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你開始為自己找各種原因,比如有了孩子要照顧,比如工作事情越來越多,但是你自己明白,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


你比原來懶了


有人答保安,不能同意更多。

有一年我去山東青州,高聳入雲的青州市政府大樓是拍青州全景的最佳場所,我想盡辦法混進去,上到頂層找了個窗戶,顫抖著激動的雙手拆三腳架(當時光線不好了),正當一切準備妥當我要開拍了……尼瑪不知道從哪出現了倆保安,活生生把我趕出去了,我一張都沒拍成……

第二天又去,混不進去了。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地方……的保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買大光圈鏡頭和容易操作的三腳架是多麼重要。


拖延症和Photoshop後期


我14年的照片還沒給人家。


我總結一下哈,不同時期的攝影師的天敵是不一樣的。

首先,幼年期的攝影師的天敵是貧窮,別跟我說大師不用高端設備也能拍出好作品,你以為學習不需要成本吶!

然後,攝影師進入成長期,它的天敵就變成了,自拍神器和保安,剛開始學習攝影,出去外拍聯練習,經常被場地保安驅逐,好不容易拍完後,回去修圖,由於經驗不足,發現還不如人家用自拍神器自動優化後的好看。

後來,進入成熟期後,攝影水平有所小成,開始商業接片,結果發現接待的客戶那被某圖秀秀荼毒過的審美,不禁對自己所選擇的道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最後,進入完全體,作為一名大師全世界各地去尋找那讓人如痴如醉的美景,或者讓人深思的片段,然而就在那關鍵時刻,啪,沒電了。。。。。


我覺得是最大的天敵是:自我膨脹


畢竟攝影這門藝術融合了我們讀過的書,聽過的音樂,看過的電影,愛過的人。如果不能懷著一份謙遜的心去不停的學習,真的很難進步。


出外碰到的和你用同一款機型且熱愛「指導」你的老前輩(用幾年啦,用啥模式啊,呵呵;我可不會給孩子買這款機型,浪費啊,科科);覺得自己美哭帥飛不搞造型不化妝並指望攝影師拍出他/她心目中的自己的盆友;免費幫拍大幾個小時後用一頓飯/6.66微信紅包表示感謝的「僅僅是認識的人」。

以及,拍合照被理所當然遺忘的那個瞬間。
^_^ 好生氣哦,但是要保持微笑。


謝邀。
內存卡,電池。


窮和無知


妹子喜歡的風格和你不一樣,然後就被吐槽


自拍神器


某圖秀秀引導的畸形審美。

「幫我P白點,P瘦點」。


比如,
審美很傳統的客戶。


電池


推薦閱讀:

兼職攝影師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國外有哪些著名的人像攝影師?
是不是攝像師比圖片攝影師更牛逼?
如何布置打出這種影子的燈光?
在人像攝影里,「光線」運用的重要性在哪?如何體現出來?

TAG:攝影師 | 商業競爭 | 達爾文CharlesDarw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