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失掉南郡和公安,其他荊州州郡是怎麼失去的?
謝邀,最近有點忙,因為睡過頭,知乎送的劉看山都忘記搶啦。
從地理理解這是很簡單的事情,荊州軍事重鎮在江陵,而治處在公安,兩個位置夾著長江互相支援,後來晉軍伐吳也是攻破其一,荊州就徹底瓦解了。孫歆這貨主動出擊,被敵人跟著進城也是豬隊友。公安淪陷後害江陵的伍延也不得不投降。江陵之戰時諸葛瑾守公安,朱然守江陵,曹真、夏侯尚等強攻江陵不下,又被諸葛瑾、潘璋牽制威脅,幾乎要大敗。所以說得到這兩處地方就已經如同把荊南割據了。長江再往上的重要據點是宜都和夷陵,兩處地方也是夾著長江,劉備就是在此處被陸遜、孫桓阻擋,死活進不了荊州。
這兩處地方也是呂蒙、陸遜攻打荊州時最主要的交戰地點,按記載陸遜率李異、謝旌等領兵三千水陸並進而上,謝旌率陸軍截斷險要之處,陸遜大破蜀將詹晏、陳鳳。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於遜。昔年周瑜攻江陵,也是先派甘寧佔據了夷陵,因而劉備能輕易拿下荊州四郡。拿下這些地方,東吳就控制了長江沿岸,關羽的北軍和荊南守軍全都孤軍作戰,蜀中就算及時派出援軍也會被陸遜阻擋在三峽口一帶,荊州軍也根本逃不回蜀中。所謂失荊州,主要也是指關羽對江陵和公安布防過於疏忽,一旦打起來,孫吳的水軍由洞庭湖走沅江能攻取武陵,走湘江能攻取零陵,這兩郡根本沒辦法可守,也不在第一戰略目標。
昔年的零陵太守郝普在當時不知道擔任著什麼職位,但毋庸置疑他再度向吳軍投降,並官至廷尉。廖化、潘濬、劉璋等都向吳軍投降,後來廖化趁機回蜀中。樊胄和習珍等先是投降了吳軍,等待安撫過後,密謀聯合武陵蠻夷,在七個縣同時舉兵,被潘濬領五千兵馬討平。朱然的兒子施績就是在此時初露鋒芒。
零陵方面肯定是不戰而降了,孫權對南方的控制力大於劉備,步騭的部隊老早進入交趾,建安二十四年士燮正式向孫權派遣人質,以吳軍威懾力當然是不戰而屈兵了,呂蒙恰恰最擅長拉攏人心。湘江由洞庭直通零陵治府,孫吳的水軍要控制荊南實在過於簡單,所以樊胄和習珍大約是在武陵山區舉兵,壓著夷陵地界,好接近入蜀的道路。
有一點不太明確的是陸遜傳記載破【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房陵就是新城,南鄉郡一處在今武當山一帶,南鄉縣在漢中,陸遜無論破哪個南鄉都太遠了。上庸、新城一帶應是由孟達配合魏軍拿下了。鄧輔、郭睦比較可能的是隨關羽北伐時所任命,並不在本郡。陸遜鎖死了歸蜀的道路,故而鄧輔、郭睦是撤退時被陸遜所破。
另一個要解釋就是荊州的行政體系,把荊州比作益州的話,當時公安相當於益州的成都,是省會城市,下面的郡縣要受公安所支配,荊州主要官員都在公安,潘濬顯然是荊州數一數二的官員,孫權為了拉攏潘濬,與其建立聯姻關係。那麼潘濬下面的官員就沒有什麼不服的了,這相當於關羽如果是荊州的皇帝,潘濬大約相當於三公地位,糜芳、士仁則是荊州的大將軍、衛將軍。況且荊州高級官員的家屬大多就在江陵和公安,地方官也得為親人想想。像這種整個大州的侵略戰鬥是奪取統治權,控制了中央高級官員,地方官員就不足為據,單純的攻城略地是最下乘手法。
額,若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自南郡之戰到襄樊之戰荊州勢力範圍的變化情況是不得不講清楚的,且容寶寶慢慢道來〒_〒
《晉書·地理下》:「及置十三州,因舊名為荊州,統南郡、南陽、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江夏七郡。後漢獻帝建安十三年,魏武盡得荊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陽郡,又分南陽西界立南鄉郡,分枝江以西立臨江郡。及敗於赤壁,南郡以南屬吳,吳後遂與蜀分荊州。於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為蜀,江夏、桂陽、長沙三郡為吳,南陽、襄陽、南鄉三郡為魏。而荊州之名,南北雙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劉備沒後,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復屬吳。」
從《晉書》中可以大致了解漢末荊州行政區域演變情況,同時可以看出行政劃分十分複雜,尤以南郡為甚,為了不引起混淆,本文均使用最初的七郡劃分法。
南郡之戰後曹操勢力只佔據著南陽及南郡的襄陽部分,且處於守勢。孫權勢力則佔據了江夏和剩下的南郡,而劉備則「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三國志·先主傳》),獲得荊南四郡。同時,「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江表傳》),此為孫權第一次分荊州與劉備,劉備獲得了孫權南郡的「南岸地」。而第二次把荊州分與劉備發生在周瑜死後。
《三國志·程普傳》載:「周瑜卒,(普)代領南郡太守。權分荊州與劉備,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卒。」
此次劉備應獲得了南郡的全部,故此後直至襄樊之戰孫權都未置南郡太守,《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獻帝春秋》所載孫權使孫瑜伐蜀時,劉備「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亦可佐證。
此後孫劉就荊州爭端紛起,直至湘水劃界方得暫時平息,《三國志·吳主傳》對此記載頗為詳盡,摘錄如下:
「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權住陸口,為諸軍節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並進,拒羽於益陽。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權令諸葛瑾報,更尋盟好,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湘水劃界後劉備所屬荊州不過三郡之地了,分別是南郡、零陵、武陵。
題主所說「關羽失公安、南郡」中南郡當指江陵,江陵乃當時南郡治所,故言之。而此後「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三國志·吳主傳》),其餘多應聞風而降,而亦有死節不屈者,如《襄陽記》所載:「劉備以習珍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孫權殺關羽,諸縣響應。欲保城不降,珍弟曰:『驅甚崩之民,當乘勝之敵,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不如暫屈節於彼,然後立大效以報漢室也。』珍從之。乃陰約樊胄等舉兵,為權所破。珍舉七縣,自號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孫權遣潘濬討珍,所至皆下,唯珍所部數百人登山自將。濬數書喻使降,不答。濬單將左右,自到山下,求與交語。珍遂謂曰:『我必為漢鬼,不為吳臣,不可逼也。』因引射濬,還。共攻珍,圍守月余,糧箭皆盡,珍謂群下曰:『珍受漢中王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即仗劍自裁。」
推薦閱讀:
※如果曹操先打劉璋,會如何?當年曹拿下荊州,不打水站圖江東,而是入川滅張魯劉璋,是否可行,是更好的選擇?
※孫權晚年是如何「倒行逆施」的?
※三國的張飛,打的贏八達嶺老虎嗎?
※陳登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是哪頭的?
※歷史上諸葛亮五次北伐,應該有五篇《出師表》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