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念奴嬌赤壁懷古?

最後一句詩,「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只輕描淡寫地留下了一幅景無隻字片言。蘇軾究竟是釋懷還是悲嘆?


我怎麼看,都是蘇軾在強行安慰自己,他既不願意放任自己悲嘆,又不能夠做到輕易地釋懷。
全詞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我們從「遙想公瑾當年」、「故國神遊」就可以看出,這個作品是蘇軾幻想和各種腦補的結果,我們可以把「神遊」視為整個作品的基調。
然後我們研究一下他是怎麼進入幻想的:第一句,他就把這個詞要歌頌的人抬到了很高的位置。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浪淘沙,千古風流人物中沙礫都被淘盡了,風流人物是誰?周瑜,這說明蘇軾很推崇周瑜,這在後面的直接描寫中也有體現。第二、三句寫景,直譯後直接理解就好,但是這兩句是蘇軾幻想的引子,通過故壘西邊和驚濤拍岸想起了當年周郎火燒赤壁事,然後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一接,徹底進入神遊了。現在我們就從江山如畫到檣櫓灰飛煙滅這段進行分析。我們看蘇軾對於周郎的描寫重在年輕有為:年輕(小喬初嫁)瀟洒,彷彿是輕描淡寫的成就功業。事實上周瑜當時雖然年輕,卻絕非妻子初嫁的那般年輕,當時雖然瀟洒,卻絕非輕描淡寫完成功業。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因為蘇軾40好幾了,還沒有什麼像樣的功績,還被貶,簡直自慚形穢有沒有?這種自慚形穢讓他的文字體現更大反差,別人早早的建立功業我卻一事無成,無形中更是增加了愁緒,這也是他自覺早生華髮的原因之一。然而我們又看到,他夢醒時說了什麼?多情應笑我。為何能笑他?放不下而已,因為他放不下,所以他出來玩還神遊物外,所以他還要在周郎前自慚形穢,所以他才早生華髮。但他笑了自己這種行為,並且說了句人生如夢,如夢為何還去糾纏?說明他已經覺得這種思維不對,要改,這是蘇軾在強行把自己的思維往回拽。一樽還酹江月,灑給了誰?絕不是周瑜,最有可能的是他自己,以前的自己,那個鋒芒畢露、一肚皮不合時宜的自己。而這杯酒,可能有緬懷,有憤懣,有不甘,我卻從灑酒的一瞬間看到了一絲訣別,一絲蛻變。
我們都知道,這時的蘇軾恰逢人生轉折。他在烏台詩案前是鋒芒畢露的,新黨上台噴新黨,舊黨上台噴舊黨的當朝第一大噴子,在黃州之後則是豁達淡泊、親民務實(雖然真噴起來比以前可能還老辣幾分)。而就在此時,他對自己前半生的鋒芒畢露有所反思,卻還沒有達到他此後的豁達淡泊。這首詞與蘇軾的前後赤壁賦能夠寫成千古佳作,不只是蘇軾的才氣,更重要的是裡面含著銳氣沒有藏起來前的憤懣,這是一種極大的情緒波動過程,借用聶紺弩描寫林沖的詩句「天寒歲暮歸何處,涌血成詩噴土牆。」來描述此時的蘇軾還是契合的,只不過一個武人血噴土牆,一代文豪卻將才氣噴透了一代代人的心牆。
又及:前後都是我按照自己所了解的蘇軾進行的分析,僅僅是妄自揣度,僅僅是抒發己見,僅僅是提供思路,不可作為參考,尤其是語文課程中的參考,誤人子弟


推薦閱讀:

如果《沁園春·雪》寫在兩宋,能排在什麼檔次?
蘇軾《前赤壁賦》"逝者如斯,而未嘗往....莫消長也。"一句與《定風波》下闋有什麼異曲同工之處呢?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作者是誰?
你是喜歡唐詩還是宋詞呀?
如何評價南宋詞人史達祖?

TAG:宋詞 |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