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職業是否會逐漸消亡?
相關問題:
機器翻譯技術的進展已經或將要對人工翻譯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谷歌 (Google) - 知乎現在各種翻譯軟體做的越來越好,我用百度翻譯都可以直接翻譯整篇的科技文獻,除了有些細小的語法需要調整以外。所以,會不會隨著翻譯軟體的發展,翻譯作為一種職業也會慢慢消亡呢。就像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司機會慢慢消亡一樣
我說,可能是表達有問題,我是學翻譯出身的,你們講的大道理我都懂。你們都別激動。可能你們沒有理解我的意思。總是就這吧。。。。。多少天沒上知乎了結果這個問題要炸了。開心就好。
我在英法德日等外語傾注十年心血,工作中給大項目翻譯過,是該職業擁護者。但我越來越感覺到:專職翻譯數量在減少,傳統純翻譯會逐漸的幾近消亡。然而這並不代表翻譯專業的孩子會失業,只是全職翻譯要求會更高,當然擇業路徑也會更加廣泛。
第一、對翻譯職業的衝擊並不僅僅是機器翻譯,既然題主問了,就先從人工智慧說起:目前的machine learning和非傳統數據的hadoop/map reduce,已經做得相當不錯。工作給中國駐歐洲的銀行和基金公司做諮詢,上百頁的財務報表、規章、合同,我一般google翻譯打草稿,然後把語法上生硬的,用詞細微之處人為調整一下。當然報表規章有套路,無需文學修飾。但實際上:翻譯市場本身就是商業化標準化內容多,而文藝類比重小。「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詩篇,或者中古拉丁劇作,人工智慧做不出來,但是市場需求也小。翻譯行業的主要客戶就是跨國公司國際機構,他們所需要的都是標準化的內容,被人工智慧取代不會太久遠。
不論口譯或筆譯,語言傳達的信息,其類型都可分為「客觀理性」和「主觀情感」兩部分。翻譯市場里,客觀理性的成分更大,人工智慧處理起來容易得多。對於感情豐富的文學作品影視劇,人工智慧無能為力,但語言中融匯的情感,往往依賴歷史文化背景,即使是人工翻譯,也難淋漓盡致,而且市場議價能力相對更小。
關於機器翻譯方面,從我個人所見而總結,在國際貿易的導向下,商業類、工程類技術類的部分,會越來越多的被機器翻譯滲透。尤其是在前沿的領域,英語術語會成為其他小語種的標尺。翻譯過此類文獻的可能都有體會,以德漢為例,某些專業辭彙,在德漢字典或資料庫根本找不到。但是通過德語-&>英語-&>漢語這樣就容易很多,所以google演算法這一路徑都玩壞了。甚至連日語翻譯成漢語,google翻譯都會出現,「近い→close→關閉」這種bug.
第二、除了機器翻譯以外,人為的因素更加導致傳統專職翻譯萎縮。企業往往不再需要專門的翻譯,業內人士已經勝任翻譯的活。外語技能本身已經成為業務能力之外的附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翻譯專業的職場導向正在變形,應放寬眼界,注意那些對外語依賴度高的職業,單一的外語翻譯能力難以構成一種職業的充分條件。類似新聞專業,十年前誰也沒想到報紙官媒會被公眾號等網路傳媒衝擊至此。翻譯科班的孩子,應該著重培養標的語言相關產業的職業技能。舉個例子,同濟大學的德語系從上個世紀開始,就已經遠遠領先其他外語院校,其課程設置完全是就業導向型,外語只佔一少部分,大部分都是機械、電子、土木類的入門科普課,便於畢業生走向德企諮詢、技術支持等領域。對於法語專業而言,國字型大小一代一路企業相關的工程項目管理、華為所需的IT電子入門技術,已經遠遠比雨果大仲馬的文學更具職業市場潛力。
哪怕文學作品翻譯,工作重點已經超越了翻譯的本身,對作品的理解、語言的駕馭、譯者本身的文學素養,才是真正的難點。就紅樓夢而言,即使中國人,讀懂吃透用純白話漢語翻寫一遍也著實不易。如果是工程項目,以機械為例,對鑄模、鍛造、車削、銑槽、鑽孔、磨光、鉗工裝配、自動加工、齒輪傳動、潤滑維護,等等進程的了解,往往比語言本身更重要。曾經參與過一個金融業務培訓,通篇內容大量的數學模型推導,找了個資深同傳,他做的也十分吃力。因為他自己要首先理解模型,然後才能翻譯成漢語。
現在外語的普及度越來越高,翻譯的必要性也降低。參與國際貿易的項目經理,外語水平都不錯。領導人物更不用說,基本都能聽得懂,帶個翻譯就是省點腦力。能夠做到那麼高的位置,業務社交能力都是人中龍鳳,外語對他們真的不難。而且很多時候,肢體語言、表情語速、說話內容方式比語言更重要。接觸過一個中級領導,英語僅僅是有點口音,法語顯然是剛剛學的,可見學一門新的語言對他們都不難。其領導魅力並不體現在外語水平,而是說話十分得體,禮節、客氣的地方滴水不漏,談判議價的細節也把握周詳,甚至說中文的時候都自帶翻譯腔,方便譯者逐字翻譯。
同時世界性的語言,會導致其他語種的需求隨之減少。例如中非合作,很少需要找個會科象牙海岸語或肯亞土話的中國人,一般雙方都說英語就夠了;國際條約也均以法語(拉丁語)為通例範本。
最後,關於機器翻譯的展望:
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機器翻譯可以取代絕大多數傳統翻譯,在理性的部分甚至可以做得更好。至於其他反例的一些翻譯bug,僅僅是人機交互+NPL (Nature Language Processing)就可以改善。
如果一個句子可能出現歧義,完全可以利用語言處理系統,分析句子的幾種意思。然後人機交互系統再把可能的選項都通過標準化的方法說出來,問你,讓你選一個正確的。然後對標準化的資料庫翻譯就好了。
例如:你跟計算機說:「爸爸背著我和弟弟去了電影院。」
計算機的NLP系統,完全問你,請選出以下四種意思:
1.爸爸背(負)著我,和弟弟一起去電影院。
2.爸爸背(負)著我和弟弟兩個人,去了電影院。
3.爸爸和弟弟去了電影院,卻背著(不告訴)我.
4.爸爸自己去了電影院,背著(不告訴)我和弟弟。
然後對沒有歧義的那個選項進行翻譯。
即使拋開外語翻譯不談,同一母語者之間的交流里,語言也只是思想交流的媒介,其本身就不是完全精確的。例如上面那句話,就有好幾個意思,日常人際交流的誤解容錯率遠遠比想像的高。尤其是教育程度不同的,年齡差異大的人之間交流,詞不達意雞同鴨講的場景太多。NLP可以把太隨意的話,給強行規範到精確的語境里,從而避免很多誤解。
相關問題:
黃秋古:母語是漢語的人同時掌握英法德日四門語言,不會弄混嗎?
黃秋古:想給孩子培養一個二外,西語法語選哪個比較好?
黃秋古:用外語再學一門外語是什麼感覺?
黃秋古:法語和德語學哪個更實用?為什麼?
黃秋古:為什麼上一輩的文學家或者學者都會好幾門外語,而現在會好幾門外語的學者卻很稀有呢?
普通翻譯可以消亡,但是國家領導人打電話的時候絕對不能消亡,不然google就可以親自引發世界大戰了。
現任全職翻譯來答一發。
先說我的結論:
如果是題目中的「消亡」,也就是翻譯工種完全消失,那麼我想 可能不會。
但如果說是職業發展路徑收窄,翻譯市場整體走下坡路,那麼我想是必然,是大勢所趨。
而作為已入行的人和準備入行的人,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後者。這個道理非常簡單 ——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應將自己有限的人生和精力投入在一個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中,而不是用來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下負隅頑抗。
畢竟,我們作為社會人,選擇一個行業、一個職業的最終目的是生存,進而是實現更高的個人價值。而在一個慢慢乾涸的池塘里,這兩件事都會逐漸變得困難,即使你選擇相信這個池塘最終還是會留下一汪小池。
知乎上和翻譯有關的問題不多,大多也是針對一些翻譯作品的探討,而我想這個問題才是翻譯從業者及希望入行的人認真思考的。
但非常遺憾,該問題下除了幾位答主相對客觀以外,其他人的觀點實在是太過於鑽牛角尖和狹隘了。也無奈題主發出「開心就好」的感嘆。
我接下來的回答也將圍繞翻譯職業發展進行,我猜題主也無意糾結於是否滅亡,而是更想聽聽大家對於翻譯該工種的未來發展遠景的意見。
目前的高贊回答 @黃秋古 著實很中肯,他提出了「商業化標準化的翻譯」與「文學類翻譯」這個概念,這兩種翻譯類別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的翻譯就業機會,而我們在討論翻譯行業前景的時候最好對二者進行差異化分析,才不至於失去邏輯與理性。
第一類:商業化翻譯
我自己就是這一種。我選擇了進入一家有行業壁壘的合資企業從事翻譯工作(口筆譯都有),而我從去年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開始感到格外地憂心和迷茫,也不斷在關注轉崗轉行的機會及人工智慧相關的新聞。
主要原因有三:
- 公司開始顯現出「去翻譯」的趨勢:安排有能力的翻譯轉崗;不再招聘很多翻譯入職;翻譯流失後不做補充;全公司內強調並發展英語工作能力(注意:是員工使用英語工作的能力而不是採用英語翻譯)。
- 人工智慧的衝擊 :公司的翻譯們都非常認可這樣一個觀點:我們從事的是一個熟練工種——即通過反覆練習即可習得技能的工種。這個「熟練工種」的核心本質和人工智慧最擅長做的事如出一轍:通過大量練習達到某種程度。
- 市場前景堪憂:在招聘網站上注意到翻譯相關崗位出現以下態勢:機會少、薪酬低、發展機會有限。
而從這些現象中我看到的是:
- 大型合資企業可以不需要翻譯、或很少量的翻譯
為什麼要強調大型合資企業,因為我認為這是大多數語言從業者的從業首選。不需要同傳那麼高的水平(很多畢業生也確實沒有同傳的水平),也不需要走文學這一條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對文學感興趣or有天分)。而假如大型合資企業對翻譯的需求開始減少,那你告訴我會發生什麼?是不是大多數水平不上不下的翻譯會面臨失業危機?是不是大多數成績不好不壞的畢業生得不到就業機會?
為什麼合資企業對翻譯的依賴越來越小?
一:合資企業的特點足以讓其要求員工自帶外語技能,或者培養其外語技能。
二: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翻譯工具的逐步完善和升級
從我工作這幾年來看,一個非常好的翻譯才能帶來增值,而其他情況下讓員工自行解決才是對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我認為在企業中未來翻譯的存活空間只在高級翻譯上——即為總經理翻譯級別。這種翻譯發揮的作用已經是多元的(體現公司的專業性、領導省心等),而對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需求也是很小的。而且,其價值(公司賦予的、個人感受到的、其他人眼裡的)也會逐漸變小。
- 翻譯的未來發展受限
我們總要未雨綢繆。
我個人面對的局面恐怕是:不用等到人工智慧來代替我(而它有一天一定會),我的公司就將不再需要我。
而當我準備謀其他發展時我才發現,作為翻譯的工作經驗是多麼的拿不出手。很簡單,翻譯是輔助性工種,不背指標,不做決策,甚至工作內容都是被安排的。你很難拿得出數據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有些事情雖然關係到自尊心,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捂住眼睛不去看,或者是氣急敗壞地鑽牛角尖。
總結來說,商業化翻譯的路目前是HARD,未來將是EXTRA HARD。
這意味著你並不是完全不能生存下來,而是你需要認真思考這是否值得。
第二類:文學翻譯
我曾夢想過從事文學翻譯,但和導師交流後我認識到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大的耐性投入進去,於是我放棄了。
如果我們談的是文學翻譯家,那目前的AI確實不可望其項背。
而如果我們談的是出版社請的千字80的翻譯,那其實你很難講未來的AI是否能取代你。
或者說,你以後將不再是翻譯,而是一個校對。
我感到自己不能再繼續置喙於文學領域,於是我的所有觀點總結起來就是:文學翻譯想要走得遠走得好,那麼已經是EXTRA HARD模式;如果本來就只是小打小鬧地參與而已,那麼未來則是K.O。
最終的結論就很明顯了:以後的翻譯行業只能允許最有能力和熱情的人立足,且不斷面臨著人工智慧的挑戰。
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能力又有持續的熱情且不懼挑戰,那麼歡迎你。
如果不是,那麼請你謹慎對待自己的職業人生。
我想再花點時間反駁一下答案中出現的一些觀點:
- 現在的百度翻譯是辣雞 —— 此為目光短淺
就像一位答主說的,要有敬畏之心。
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小心哦!
我在上文中有提及,商業化標準化的翻譯實質上是熟練工種,而論學習的能力,我想你應該不敢說自己比AI更厲害。
AI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去成長而已。
- 生活中各種「神翻譯」讓人啼笑皆非 —— 此為認知錯誤
有一個答案貼了很多圖,上面都是一些確實牛頭不對馬嘴的神翻譯。看看是個樂子,但想由此說明翻譯很重要?這個邏輯不通。
它們之所以是神翻譯,就是因為其發布者並沒有聘請專業翻譯去翻譯這些詞語表達。要麼是找了親戚隨便翻一下,要麼就是找了翻譯軟體,甚至可能是自己翻字典拼湊的。
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說明了本來這件事就沒有專業翻譯上場的機會。
而且,它們也沒有真正妨礙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不是嗎?
最後我想說,比推測一個行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你好!
我做法語口頭、書面翻譯已有二三十年,涉及面也較廣,我也曾在書面翻譯中試圖使用過百度、谷歌、有道等英語和法語翻譯軟體。但我對機器翻譯技術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思考、研究,無法就翻譯軟體未來影響這一話題給出科學的判斷,故只能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感覺。
如果我們放眼世界,據說全世界的語言數量大大超過兩千多種,而每一種語言都可能涉及到歷史文化、政治制度、人文哲學、天文地理、文學藝術、醫學藥學、航天航空、石油化工、計算機軟體、汽車製造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專業。要將這麼多的信息覆蓋到這幾千種語言的每一個角落,且都達到翻譯不出錯的地步,那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啊!我想這需要全世界所有懂兩門語言(母語+外語)的人(包括翻譯)參與其中,需要他們不斷地積累、充實。這要經過很多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完成這一浩瀚無邊的工程。
我也用過翻譯軟體進行法語或英語到漢語的翻譯。和前幾年相比,這些軟體的質量確實有了較快的提高,有些科技文獻確實可以利用翻譯軟體翻譯成漢語,再經過調整,可基本讓人看懂。但這主要還是受益於我們的母語——中文水平較高的緣故,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將到達語調整到位。但目前這隻涉及那些「常規」的科學文獻,而一旦進入到較深的或「較為偏僻」的專業翻譯,翻譯軟體就無法提供中文的對應詞了。
實際上,將一個不懂外文的人培養、訓練成能進行外文到中文書面轉換的翻譯,在懂行的老師看來,還是較為容易的:如果學生懂一些有關的科技文獻專業,教師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通常經過二三十個課時的授課,即可達到讓學生學會借用詞典進行科技文獻翻譯的目標。
我也試著使用過翻譯軟體進行科技資料漢語到法語的翻譯,但是結果讓我非常失望:法國人基本上看不懂軟體翻譯出來的法語,而且經常會沒有我所需要的、與中文對應的法語專業辭彙。
我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翻譯,是因為不懂或不很懂外文的緣故,科學文獻、科技資料藉助翻譯軟體外文譯成中文,加上翻譯者懂專業(把握有關的專業辭彙)、中文的把控能力及其在特定語境下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通常能解決問題;但是倘若是中文譯成外語,例如譯成法語,現有的翻譯軟體質量很難讓我們感到滿意,不僅是因為目前漢語對應法語的辭彙、語句、語法點、專業知識等總量太少,從而找不到正確的對應詞句,而且我們國人的法語水平不夠,無法判斷翻譯軟體譯出的法語是否正確。
上述的這些法語翻譯軟體缺陷說明了機器法語翻譯僅僅處於起步階段,法語翻譯軟體內存機器欠缺。這也要求各行各業的「翻譯人」投身於其中,為翻譯軟體提供大量的素材,充實其內存。我想,這也正是我們學生好好學習法語的契機,我們應當將法語學習重點聚焦在中文到法語的轉換之上,學會怎樣準確地使用法語來表達我們中國的「東西」。這一方面旨在充實翻譯軟體內存,為人類做貢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我們把握翻譯軟體翻譯的結果是否正確的能力。就目前我國法語人才質量的現狀來看,完全用機器來替代人工進行漢法對譯,我認為最近幾年十幾年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或許可以將需要翻譯的內容作兩個角度的區分:1. 理性和非理性(注釋*);2.口頭和書面:
在我看來,我們以上所說的科技文獻、資料均屬於「理性」內容。「理性」內容的主要特點是其文字較為規範,大都為標準的「普通話」,文字的本身並不強調藝術性,也不注重承載語言國家的背景性文化。所謂的「非理性」內容是指那些小說、詩歌、歌詞、電影台詞等文學作品,也稱「語言藝術品」。這些作品則經常超越規範,超越「普通話」,注重語言的藝術性;這些作品不僅承載很濃的語言國家背景文化,而且還突出表現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並且和「別人不一樣」的個人藝術風格。也正是超越、注重和突出構成了藝術創造、語言美和語言的豐富性。我個人認為,這塊「非理性」的內容因人而異,經常都處於不斷地變化中,軟體翻譯不僅無法緊跟,而且也是很難處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文學翻譯引起了這麼多的學者專家這麼多年的關注,催生了這麼多翻譯學教授、翻譯學博導的原因。
科技文獻、科技資料的翻譯和許多書面資料的翻譯一樣都屬於「書面表達」類翻譯。這類翻譯的特點一是可以慢慢來,遇到麻煩可以停下來查閱詞典、上網搜索或請教高手,二是僅憑書面文字及其上下文就可以推理、確定。而「口頭」翻譯(即交傳和同傳)的特點一是翻譯必須緊跟被翻譯者的發言速度,而且翻譯的時間長度與被翻譯者發言的時間長度基本一致。請同學原諒我的孤陋寡聞,直至目前我還沒看到過在翻譯難度較高的場合有如此快速高效的翻譯器。二是翻譯者的口氣、表情、眼神及其它肢體語言要和被翻譯者的一致。我個人認為,這第二個特點機器翻譯是無法解決的。
我認為:鑒於機器翻譯存在著上述的幾個「硬傷」,機器翻譯絕沒有完全淘汰人工翻譯的可能。雖然機器翻譯到了未來一定會替代很大一部分的翻譯任務,但是那些「帶著新思想的深度交流」、以前沒有過的而且個人特點鮮明的表達、新出現的文學作品、需要肢體語言的發言等,則永遠需要人工翻譯。
這就給我們希望成為翻譯的同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此,我們同學學習外語就必須要好好學習,打下紮實的外語基礎,在你感興趣的專業領域學會超越一般機器翻譯的能力。想像一下:到了那時,凡是機器翻譯解決不了的都由你來解決,你的每一次翻譯都是「創新」,都要被翻譯軟體收錄其中。到了那時,你肯定會有很大的成功感,物質和精神回報一定是非常令人滿意的。當然,要企及這一境界,同學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如果同學真的喜歡翻譯這個職業,一定要試一試!而且縱觀國內,沒有很多人有這個水平,如果你努力,再加上一個好老師,那到了將來能夠擔任這類「高級翻譯」工作的人就一定是你!
注釋*:
「理性」語言和「非理性」語言是指人們使用語言兩種不同的方式所造成的現象:
1.「理性」語言是指人們用規範的方式使用語言進行表達,絕大部分的使用者都能夠愜意地接受這一過程中所出現的表達,不注重語言的藝術性,不對語言進行「創造性的破壞」;
2.「非理性」語言是指表達者通過共性的語言來表現自己的創造性內容的、突出個性的語言表達,以此來產生特殊的語言效果,例如語言美感。有時表達者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語言效果不惜對規範語言進行破壞性的個人創造,這就導致了語言的「豐富性」。
對於外交、學術、科研、涉外商貿等要求很嚴格、場景和背景及情緒等因素至為關鍵的領域,目前機器翻譯 / 人工智慧是肯定達不到要求的 ------- 但是關鍵詞是「目前」二字。再過十幾年、甚至幾年,確實非常不好說。今天人們所說的「翻譯從業人員」中的大多數,只怕是會越來越難找翻譯工作。對那些說「人工智慧取代譯員的日子還遙遙無期」的各位,我只想說看看 Alpha Go,僅僅 2 年前人們都是怎麼說的?
原因:翻譯最關鍵的當然就是語言理解和組織能力,目前人工智慧在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方面還有很多問題,但是理解能力和反應速度上,已經真的不輸人類了。
建議各位去找關於 IBM Watson 人工智慧的紀錄片來看看。YouTube 上有不少英文原版的---- 一定要看英文原版的,你才會體會到為什麼我說它的理解能力和反應速度驚人。建議尤其看那些解釋性的紀錄片:它是如何在美國幾十年經久不衰的電視知識競賽節目 Jeopardy 中戰勝了那兩名史上最佳選手的,以及在這種比賽的提問形式背後對語言理解能力的要求。
Jeopardy 所涉及的內容,從天文地理歷史,到社會流行音樂無所不包。比賽時, Watson 與人類對手們一樣,也完全靠聽和講來比賽。這裡的一大關鍵是 Jeopardy 的提問方式:不是直接提問,而是給你一個陳述句,而且往往這個陳述句在結構和內容上都非常刁鑽促狹! 比如下圖中的問題:
(「如果 Andy 愛 Brenda,而 Brenda 喜歡 Charlene, 可 Charlene 又苦戀 Andy,那麼他們組成了這樣一種關係」)
這裡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的:
1. 提問中沒有疑問詞;而你回答時,卻要帶著疑問詞說 What / which is _______ 也就是「以回答的句式提問,以提問的句式回答」。這是 Jeopardy 多少年來的老規矩。
2. 問題里既有條件複合句,又有從句,句子結構相當複雜。而且,人的閱讀速度往往高於說話或聽的速度,所以人類選手可以靠讀,來用比主持人朗讀更快的速度理解問題; 可 Watson 不能讀屏幕上的問題,而必須在聽到的那一瞬間理清楚句子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才行。
3. 這檔節目幾十年來一直是在晚上 7 點播出的,標準的老少皆宜黃金時段節目,所以內容和語言一定要「乾淨」。而上圖中這位女選手搶答時脫口而出"Which is a three-some" (three-some = 玩 3P!)回答完她自己也意識到出了大丑,下面觀眾鬨笑一片! (正確回答估計應該是 which is a love triangle 三角戀)。 曾幾何時,備戰 Jeopardy 的 IBM 研究人員為了讓Watson 了解天下各種知識,把網上的 urban dictionary (算 pop culture 吧?)也包括在了Watson 的學習內容里。結果沒想到 Watson 很快就連罵 N 個小時髒話不帶重樣兒的!於是趕緊又卸載 Urban dictionary 來打掃 Watson 的臟嘴。所以參賽時的 Watson 是不會鬧出這樣的洋相的。
Watson 就是在這樣對語言理解能力、反應速度要求極高在比賽中,以絕對優勢擊敗了 Jeopardy 史上最強的那 2 個冠軍!
話說,這是 2011 的事!整整 6 年前。近幾年人工智慧的發展比這之前更快、勢頭更猛!現在 Watson 已經學會了日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好幾門外語。大家覺得它離中文還能有多遠? 一旦中英文都非常熟練了,當然很可能還有些東西是它一時半會兒應付不周全的,但問題是還剩多少?此後還需要多少時間來徹底解決?
當然,這還僅僅是 IBM一家的研究成果。微軟、谷歌、蘋果、亞馬遜、中國各家科技公司。。。。。。的研究和進展還都未包括在上述討論中。
所以,建議希望今後以「從事翻譯工作為生」的各位,多多關心一下人工智慧的進展和潛力,以及它會對翻譯、教師、政府職員、會計、工程、設計、音樂家、金融分析師、律師。。。。。。。 等各行各業帶來的海嘯式的影響。
-----------------------------------
本人是學文出身的,所以要對學理工的補充一句:你們也不必幸災樂禍、對學文的同學說什麼「看看,你們學文的沒用吧」:建議上 http://bing.com.cn 上檢索一把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esigned space antenna。就是下圖中這個東西: 美國宇航局 NASA 的通訊專家、工程師們給飛向太陽系邊緣、甚至飛出太陽系的航天器設計天線,發現這天線必須要長度要超過 1.5 米能保證與地球的通訊聯絡。整個飛船才多大,你要造那麼大一個天線放上去?於是一些愛管閑事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就把NASA的技術要求拿來,放到他們的人工智慧系統中去試試。幾天後系統畫了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曲別針」出來。NASA的人拿去一看,大驚失色:這麼個小玩意兒的超遠程通訊效果,遠比他們設計的 1.5 米的大傢伙強!
。。。。。。這是十來年前的事情,算人工智慧研發的「中古時期」吧?
至於看癌症病人的X光片,AI的讀片能力如何力壓人類,已經有很多報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那以後那麼多的醫生。。。。。。?
瀉藥。題主答案里說了那麼多,都和我學的翻譯一點不沾邊呢~~~
我只能客觀回答:什麼時候文學消亡了,翻譯肯定就徹徹底底地消亡了。
哦!再補充下,不知道題主您「用百度翻譯,只修改語法小錯誤」的文獻是做什麼用的。如果是寫論文,或者工作報告,我建議您還是不要用了……自己看著玩玩還行
啊!去題主主頁瞄了一眼~~~您真的不要用百度翻譯文獻了。以免影響工作啊!(操心命)
你是雞丁么?are you kidding me?
一句話,當這個世界還有國界還有各種政權,當商業社會還有大大小小恆河沙般的公司實體,翻譯一職就不會消亡,最多只是存在方式的變化。
拉丁語系和中文的結構區別導致機器翻譯水準低這一點我就不說了,大家都說的很明白。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場習大大和奧巴馬的會談,要兩個翻譯?都是高水平的翻譯了,一個不就夠了嗎?
為什麼你出國旅遊申請簽證時,有些資料要求翻譯公司蓋章?你自己寫封翻譯出來的信件就好了不是嗎?
為什麼你要移民,開一個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去翻譯公證?你跑到移民官面前說,我沒有犯罪哦不就好了嗎!
你們公司收購了一家美國公司,對方提供了中英文的對照合同,你是不是就直接交給老闆看了就簽字啊?
你們發布了一款新產品,要賣到國外去,是不是百度弄一下說明書就可以列印出來了?
前段時間阿里巴巴才花大錢收購了翻譯公司,「阿里巴巴真笨,客戶信息用百度翻譯不就好了嗎?」真是這樣嗎?
我怎麼反倒覺得對翻譯的需求正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呢。
我是在海外學小語種,科班出生的,做過翻譯、大學教師、培訓師,最近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前來作答。
先出結論:
翻譯,尤其是專業翻譯,目前不會滅亡,永遠也不會滅亡,但是會「瘦身」,並且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
專業的越來越專業,薪酬待遇越來越好,而技藝不精的會被淘汰,這個行業將從大家愉快地混飯吃,變為只有少數人可以生存,而多數人會被淘汰。
目前大家都還可以愉快的混飯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專業化,不能被替代的職業,而是因為資本和科技根本沒有來得及關注翻譯科技化,人工智慧化這個領域。
但是,當資本和科技流向翻譯人工智慧化這一塊藍海的時候,就是出現巨變的那一天。
翻譯人工智慧化看起來很難,很高深,其實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困難。
大概還在我讀高中的時候,那時候的手機只有電話、簡訊功能。
簡訊功能剛剛出來的時候,發一條要幾毛錢,後來慢慢降價,但是大家已經覺得這玩意兒牛逼慘了,當時各個運營商也推出了各種套餐。
那時候每個月要花十多塊在通訊費上,絕大多數是簡訊。
當時我就在想,打字真TM的麻煩,要是能手寫就好了,摩托羅拉確實有幾款手寫的,好拽的樣子。後來我又想,要是乾脆連手寫都省了,我直接對手機說一句話,手機就把我說的話變成文字,通過簡訊發出去,豈不是我連打字都省了。
當時我就向我老爺子說,我覺得這會成為一個趨勢。
八九年,大概過了八九年,也就是今天,我的預測實現了,滿大街已經少見埋頭打字的人,大家握手機的樣子,也從以前的握電子遊戲機手柄的姿勢,變成了端著,滿大街都是對著手機聽筒,或者耳機話筒看起來自言自語的人,誰再埋頭噼里啪啦打字,是在是有點耽誤時間。
再到後來,有了SIRI,連下命令都不想按鍵了,當然,SIRI的素質,目前還遠遠達不到讓人完全滿意的地步。
從打字變成對著話筒說話,也就是不到10年的功夫,我感到身邊發生的巨變,推著我在走。
電話鈴鈴鈴,用了百多年,簡訊,不到二十年,微信語音,不到十年。
這種體驗告訴我一件事,當今科技呈幾何爆炸式的進步比我習慣想像的節奏要快得多得多得多。
再說一個事實,今天專業級現場口譯的報酬是很高的,專業級的同傳的薪資,也一直都是比較高的,但是總體趨勢並沒有呈現出發展和上升的態勢。
我進大學以前,西班牙語剛剛熱起來,那時候中石油全國招翻譯找不到,派委內瑞拉的翻譯,他們要求本科畢業就行了,薪資是月薪三萬美元,那時候大概摺合人民幣24-25萬一個月。
到我碩士畢業的時候,也就是五年以後,現在同樣是派委內瑞拉的翻譯,還是有25萬一個月的,不過絕大多數月薪是10-15萬,更有甚者,月薪6000。
國內筆譯市場也是同樣的,有公司開出70元每千字的報酬,卻還有人打破頭搶著做。
我在專業外語培訓機構任教的時候,我的教學總監告訴我說,就這兩年,市場把西語做上高潮,法語已經在走下坡路,西語也快了,接下來看看韓語,德語有沒有什麼希望。
不出2年,她的話應驗,西語從最開始盆滿缽滿,到現在一年都難組一個班。
市場的趨之若鶩,可以在3-5年很短的時間內就讓外語人才爛大街,說實話我從事過小語種教育,知道相比寫代碼,蓋房子,做實驗,這個專業門檻之低,技術之簡單。
翻譯應該算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了,真正了解專業翻譯的人,會告訴你,你以為我們只是像字典一樣工作么?不是!我們是要用人腦協調很多靈活變動,無法公式化的概念、表達、語言、文字。只有我們才能適應各種場景下的對話,只有我們才能選擇最信達雅的表達。在同文的同時,我們同的其實是文化、習俗、傳統等等等等。
這些都是對的。
很多辭彙量很大,語法過硬,經驗很豐富的翻譯,尤其是同傳會非常驕傲地告訴你,現在的機器和軟體,就是渣渣,死的字典是不如活人好用的。培養一個翻譯,或許是幾十年,花費或許不亞於一個飛行員。
然而,這些被信奉了幾千年的真理,並不是可以保證翻譯這個行業在當今時代興盛不衰的理由。
做翻譯的人,最起碼需要三塊知識儲備,一塊是辭彙量,一塊是語法,一塊是文化。
做翻譯的人,做的主要工作,是用語法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下,正確協調組織自己已有的辭彙,進行準確表達。而協調這件事,需要的是經驗和應變。
如今的翻譯軟體,字典,可以具有辭彙量,可以被輸入編寫好的語法,但是都廣泛缺乏應變能力,以及對不同文化的適應和應用能力。這就是他們屢次被人工翻譯打敗的原因。
非翻譯專業人員可以獲得字典,網路字典,甚至語法書這些工具,但是他們最缺乏的是對語法系統的了解和應用的經驗,他們不知道怎麼把這些零散的磚塊撿起來拼湊成一棟大樓,因為他們沒有圖紙。這就是翻譯或者外語專業人才屢次打敗業餘人員的原因。
因此可以總結,翻譯之所以強於普通人和機器、軟體,就是因為他們對全局有掌控能力和協調能力。
翻譯主要存在的意義,並不是有些人說的為了完美,為了信達雅。實際上,在大量的商貿、政治等專業翻譯任務中,人工翻譯存在的最大意義,是減少BUG,就像一段航程中,明明飛控系統可以自己完成大多數動作,卻還是需要飛行員把關,目的不是為了飛得更漂亮,而是在遇到天氣突變,機械故障,機內意外的情況下,人處理BUG的應變能力要比機器更具有可靠性。
然而翻譯究竟是不是一種壟斷技能呢?
不是!
翻譯並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功能,飛行員失能,機毀人亡,火車司機打瞌睡,超速出軌,這些都是高下立判的。而翻錯一個字,一句話的案例,是經常出現的,歷史上因為翻譯搞得兩國干架的事也是有,翻譯的錯誤,不是那麼立竿見影,便於量化的。這並不像醫生、飛行員,槍手、建築師一樣,是一個搞不好就要死人的職業。當然你要拿特例來說就沒法了,任何行業都有特例。本就不是至關重要,具有極高不可替代性的專業,自然不會形成壟斷,容易被科技挑戰。
辭彙量以及語法的積累,完全可以被機器取代,可以毫不誇張的預言,在未來10年,各種語言的詞庫就可以變成極小的耳麥、感應器、體感晶元、植入式晶元等,到時候不需要背單詞,戴在手上一隻表或者植入皮下一塊很小的晶元,就可以幫助你記住幾門外語所有的辭彙,並且永遠不會忘記。那麼那個時候,你只需要了解語法,大體就能表達你想說的內容了。那麼同理,如果把語法書也植入,再植入無數場景模板,比如合同模板,購物模板,醫學模板,駕駛模板,建築模板,那麼一個非專業人員缺乏的,就只是實際操作的經驗和教訓了。在他花10000元基本就可以受用一生的情況下,他會每次都花1000元區僱傭一個翻譯么?
你可能說,機器會出故障,沒電了,沒網了,中病毒了等等等等。的確,然而要看和什麼比,如果把機器和人比,那麼機器的可靠性是比較高的。換一個說法就是,你買一隻「翻譯表」戴在身邊的可靠性要比帶一個翻譯在身邊的可靠性高,因為翻譯表只需要充電,翻譯需要吃喝拉撒睡,此外還會有情緒。
當今我們發展的階段是,詞庫基本全了,但是僅有詞庫,搞互聯網和計算機的彷彿都覺得語言文字這個東西就跟代碼一樣,只有一種搭配和排序似的。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語言文字的多樣性,靈活性。這個缺陷很難克服嗎?不難。當詞庫逐漸完善,當IT工程師的隊伍里混進了專業的語言學家、外語教師、語音師、幼教、誠心要建一套人性化的翻譯工具,那麼他們是做得到的。他們只需要給它更多更多的樣本和素材。當詞庫里記錄的不再是一個個粉碎化的單詞,而是莎士比亞名著,唐詩宋詞,當詞庫按照音位、音素、詞素、辭彙、短語、句子、段落、演講、論文來分級的時候,那麼準確性就相當高的。在這一點上,計算機的記憶力和分類、組織能力,運算能力,反應能力是遠遠趕超人類的。之所以現在你覺得有時候谷歌翻譯、SIRI很白痴,是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好好調教他們。
此外,人工智慧的發展比我們想像得要快很多,當機器具有了學習的能力,那麼他的記憶力,運算推理能力,都是超越人無數倍的。今天,製作專業翻譯軟體的人只不過還停留在傳統的概念上,那就是文同文,書同書,由於技術的限制,他們只知道一一對應,把紙質的字典搬到電腦里。然而,人工智慧,互聯網的發展會讓電子翻譯技術面臨質的飛躍。技術人員只需要創建和輸入更多的場景和模板,給草履蟲更多的養料,那麼它是可能會進化的。就算它不能直線進化,在線支持,雲計算也可以使翻譯工作全球化,碎片化,簡單舉例,就是說,你在網上上傳一個問題、一篇文章、一句話、全球所有的朋友通過互聯網給你解答,正確性最高的答案被系統篩選出來刷到最前面推薦給你,供你選擇,請問,這時候,你還需要專業翻譯么?
其實我上面說的這一點,很多美劇字幕組已經做到了,要知道,人家效率之高,卻是免費、自願,無機構支持的。
我並不是唯技術論者,我相信,科技始終不能取代人類佔主導地位,因為要是那樣,就成了電影《終結者》里的場景了。而目前我們互聯網、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科技的發展,依然是曲折往複地前進的,因此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幾年,未來幾十年就一定能怎樣。但是,我的觀點是,今天科技發展的速度,相較於過去,是呈幾何倍數遞增的,這種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傳統認知經驗。並且未來科技進步的速度應該會越來越快。我們不應該盲目樂觀,但是也應該做好足夠的準備。比如一個外語、翻譯本科生,你就不能僅僅滿足於辭彙量和語法,在你讀本科的時候,或許就要多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多了解各種輔助科技設備,以及深度挖掘和積累語言背後的文化,那麼在未來的競爭中,你才不會被機器,被同行所淘汰。
回到主題上來。我認為,在未來50年,那種穿著小西裝,拿著文件夾去幫助別人同文的人,會變成一個夾在耳朵上只有耳麥那麼大的儀器,它連通著互聯網,連通著雲文件夾,連通著一種契約制度下分時在線的全球的用戶和專家,連通著各種模板,那個時候,科技將建成我們祖先未能建成的那座巴別塔。我
那一天,也就是專業翻譯這個職業衰亡的日子,那一天,並不遙遠。
同時,在未來50年里,很多傳統職業都會消亡,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然而,與其說其衰落和消亡,不如說是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的結合,使得產業進行升級。任何一個行業的精英都將變得更加精英,而最艱難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間層次,這就是技術帶來的行業升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結果。
首先亮結論:
①計算機不會取代專業翻譯,現在還差得遠。不光翻譯,文學創作、音樂創作之類的事,計算機也都差的遠呢。
②這個問題下的各種答案,翻譯界人士的回答很多,同時關注點也大多在文學性翻譯上,實際上計算機在翻譯領域的作用還有很多,我這裡就自己所知,為大家介紹一下。
③這個題目主要著眼的還是未來,所以最好不要拿現在機翻爛來黑計算機翻譯。遙想當年,還有「全世界有五台計算機就夠了」的說法不是么?想黑就還是得掏出乾貨來說計算機翻譯以後會不會一直這麼爛。
這類問題知乎上常有,比如此前有計算機會不會替代作曲家/演奏家、計算機寫作、計算機編程balabala……每次相關領域的人都會出來批判一番,說現在計算機搞出來的還都是屎,想取代我們還差100年吶!!
各位別急嘛,本來俺們搞CS的也沒打算讓各位失業啊,我們是來提供服務的。
目前,計算機能夠做到取代人類的領域包括機械工作、以及一些簡單的智能型工作(比如限定範圍的圖像識別)。至於文學、作曲這種事情,基本等價於要求計算機達到強人工智慧,這至少在50年以內是不可能達到的。然而,在這些領域,計算機已經給創作者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幫助,這相當於計算機取代了人的一部分功能,從而讓創作者能夠更專註於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在一些瑣事上浪費時間。翻譯也是一樣,這個領域裡簡單的場景是大家利用互聯網翻譯辭彙、尋找資料,複雜一點的就是Trados這種翻譯輔助軟體了。
關於翻譯這個領域,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場景,這裡分別說一下:
①文學性翻譯
在這個領域想要實現計算機取代人類,目前來看既不現實,也不必要。不現實的點在於,文學性這種東西屬於強人工智慧的範疇,而不必要的點在於——文學性的文本在流通的文本中其實沒那麼多,目前交給人做就夠了。
②其他場景下的全文翻譯
像是新聞稿、論文這種文本,相對而言不是那麼自由,計算機發揮的空間就大了很多。至於日常語句翻譯,由於準確性要求不是那麼高,其實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通過基於語料庫的模型,計算機在非文學場景下,詞項消歧能夠做得很不錯(如果語料質量和數量夠的話)。譬如說上面關於同志們好→gays good的例子,現有的模型完全能解決這種問題。大致思路就是通過分析語料中「同志」出現的場景到底代表comrade還是gay,從而得出一個判斷。尤其是代表comrade的「同志」一詞,和「們」、「好」這些詞一起出現的概率,顯然是遠高於代表gay的「同志」的,計算機完全能夠判斷出這句話里「同志」的意義。
可能大家會問了,那為什麼Google和Baidu的翻譯還那麼爛呢?其實現有的技術,完全能比這些在線翻譯做得好很多,但問題是用戶需求不那麼強,商業前景也沒那麼大啊!我敢說如果大家每用百度翻一句話就給它一塊錢,一年內百度就能把翻譯的準確率提高到秒殺現在水平的程度。
③各種花式翻譯需求
其實這才是CS發揮威力的地方!!!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不是機器翻譯領域的(俺也不熟),而是知識發現,是我之前看的一篇paper:
我們知道,不同語言的wiki之間,是存在鏈接的,比如英文wiki下的"apple"頁面會鏈接到中文的「蘋果」頁面,那麼現在我們就想解決這麼一個問題:如何發現這些鏈接呢?
如果是人工來做,可能要遍歷某個詞的翻譯結果,然後再去對應語言的wiki中搜索,還得確認是否對應……是個很麻煩的工作,並且也不是那麼的機械化。這個用計算機其實可以很好地解決。大致思路是用鏈接屬性和文本屬性結合,用鏈接屬性建立圖結構進行比對,結合文本屬性,最後發現跨語言鏈接。模型中的一部分圖示如下(各位意會):
像是這種,由CS研究者找到一個模型,同時結合數學結構和文本翻譯(往往數學結構為主),來實現一些人類很難/不願意做的工作,才是CS的強項。上面所說的這種需求,不是隨便一個學了幾年外語的人就能做好的,而專業翻譯來做這個又太浪費時間,機器能夠幫助人們完成這種工作。
題主說計算機讓翻譯這個行業逐漸消亡,我覺得「消亡」過於誇張了。然而計算機也確實在一步步地接過一些翻譯工作,這對於計算機界和翻譯界,其實都是好事。
一起性騷擾案件庭審中,法官問原告:(被告剛開始猥褻你時)你當時怎麼說?
原告中文回應:我說,斯文點!
翻譯:I said, be gentle.
意識到嚴重性了嗎?
在法官聽來,be gentle的意思是,你可以繼續猥褻我,但是請輕一點。
同意Hannibal Lecter博士。當siri牛掰到字字珠璣、你和ta可以談笑風生時,才能證明人工智慧到達代替大腦的程度。
畢竟語言的背後是文化。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翻譯作為一種職業會逐漸消亡嗎?修改
現在各種翻譯軟體做的越來越好,我用百度翻譯都可以直接翻譯整篇的科技文獻,除了有些細小的語法需要調整以外。所以,會不會隨著翻譯軟體的發展,翻譯作為一種職業也會慢慢消亡呢。就像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司機會慢慢消亡一樣
說實話,我一看到標題是有點緊張的,但是又看到了題主說的黑體的那段,我就放心了...
首先,翻譯本來就不是一個專門的職業,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加劇的如今,除了一些特定部門機構會有專職的翻譯以外,其他的翻譯工作都是由多語人才在日常工作中完成的,比如跨國公司HR制定公司人事制度規章,中英文甚至可能法文德文就不會去找專職翻譯來做。
其次,軟體翻譯目前依然水平很次。科技文章因為行文有規範,專用名詞比較多,自然可以通過機器來翻譯,如果閱讀者本身對英文行文要求也不高,那麼自然是enough了。可是科技文章才佔到英文文章總體多少?生活中大量的非科技類英文內容,如新聞通訊、商務文件、法律文書、文化作品、廣告設計等,都遠遠超出了如今的人工智慧可以理解和翻譯的水平。至少在我了解到的軟體翻譯水平來說,在我有生之年,還不可能讓不懂英文的你能聽明白英國Pub里酒保跟你說的俏皮話,也無法把「大浪淘沙,千古風流人物...」這類中文意境濃厚的蘊義用恰當的英文表達出來讓不懂中文的美國人和我們一樣聽完後長吁短嘆。
最後,所有的職業都肯定會隨著人類的具體需求的變化而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包括專職翻譯(其實已經不多了),但是這些功能依然會通過各種其他工作崗位被承接下來,只要大家依然有這樣的需求,比如說過去中國都有史官,負責記錄歷史事件,現在還有么?但是我們的紀錄片、報紙文字、政府通報、檔案存管等各個崗位都在延續著這個功能。
所以,終於我可以比較自信地說了:翻譯這個崗位可能會消失,但是軟體翻譯依然不可能徹底取代人工翻譯。現在各種翻譯軟體做的越來越好,我用百度翻譯都可以直接翻譯整篇的科技文獻,除了有些細小的語法需要調整以外。所以,會不會隨著翻譯軟體的發展,翻譯作為一種職業也會慢慢消亡呢。就像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司機會慢慢消亡一樣
同事轉了個這個問題,精彩答案是 @卓人羽 的:
人工翻譯會不會被取代,完全取決於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現有的機械翻譯理論其實都只能做到把原先痢疾一樣的機翻改進為條狀大便一樣的翻譯——沒那麼稀爛了而已,還是屎。
哈哈,哈哈,哈哈。精彩的答案要笑三遍。
我從三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1. 百度翻譯沒有你看到的那麼牛X。
百度翻譯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還沒有好到能對「所有科技文獻」實現「直接翻譯後調整細小的語法」。比百度翻譯質量好的谷歌翻譯也做不到,比谷歌翻譯好的「某個我還不知道的也許正在某個大學、公司或車庫開發的牛X機器翻譯引擎」也無法做到對「所有科技文獻」實現「直接翻譯後調整細小的語法」。
如果你因為看到百度翻譯的翻譯結果就覺得翻譯這個職業會逐漸消亡,那麼是不好意思,建議你以後還是不要用百度翻譯了,多用谷歌翻譯,能幫你節省有限的生命中一些寶貴的時間。
簡而言之,如今最先進的機器翻譯技術也做不到完美替代人工翻譯。
2. 百度翻譯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糟糕。
我以及我身邊的很多小夥伴都接觸過百度翻譯的開發人員,使用過百度翻譯的產品,在他們沒有給我一瓶鹽的情況下,我可以毫不掩飾的表達我對整個百度翻譯團隊的敬佩,他們真得做了很多推動機器翻譯技術發展的貢獻,具體可參見我的一篇網文:聽大佬們談機器翻譯--「互聯網機器翻譯論壇」觀後感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百度在機器翻譯技術的開發上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作為一位負責任的企業家,李彥宏在機器翻譯應用的推動上做了巨大的貢獻。
同樣,你在市面上看到了任何一個商業化的機器翻譯引擎都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糟糕。大家要麼以偏概全的罵某個機器翻譯引擎不好,要麼杞人憂天認為機器翻譯會替代人工翻譯。機器翻譯技術是動態發展螺旋式上升的,機器翻譯應用是一直沒有止步的。
簡而言之,如今最先進的機器翻譯技術已經能夠替代一部分的人工翻譯了。
3. 翻譯作為一種職業不會慢慢消亡。
即便有一天世界大同,全世界人民都會說英語,或者都會說漢語,或者都會說某種共同的語言,人類溝通的巴別塔再次建成,翻譯作為一種職業依然會穩穩噹噹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世界人口不管變多變少,總有一部分比例的人會繼續從事這個重要的職業。因為信息是不對稱的,只要信息存在不對稱,職業翻譯就有存在的價值,不會消亡。職業翻譯的多少只會隨著翻譯需求的增減而不斷變化。
我們得用動態的眼光來看這些問題,如今世界上最厲害的翻譯也沒法完勝最低等的機器翻譯,因為機器翻譯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如今最低等的機器翻譯也替代不了最差的翻譯,因為人是活的,最差的翻譯也是在不斷進步的。
簡而言之,您真是多慮了...... ?_?
大家別討論這個問題了,沒啥意義,要麼老老實實學計算機,要麼老老實實學翻譯。最後一個建議,找同學幫忙做翻譯是要給錢的,行情是至少100元/千中文字,別作賤了自己的友誼,拉低了自己的人品。我能想到的主要問題如下:
1、翻譯準確性的問題。詞義,語法,時態。。。各種
2、翻譯及時性的問題。單機軟體估計是不現實的,肯定都是雲計算,雲計算就會有延遲。
3、成本的問題。
4、應急預案的問題。
說電鋸會替代伐木工,結果伐木工用起了電鋸。
說縫紉機會替代裁縫,結果裁縫用起了縫紉機。
說翻譯機會替代翻譯,結果翻譯用起了翻譯機。
別攔著我,今天我就是想吊打以題主為代表的這些不知道翻譯重要性的人。
先說結論:就以現在已知的廣泛使用的這些機翻軟體,想要消滅人工翻譯簡直是痴人說夢。
我先說句很不遜的話:
你越不了解一個東西,你就越容易輕視它。除非它淺薄到你能一眼望穿。
可悲的是你主觀判斷也無法100%有把握,除非你有相關知識。
而翻譯正好就是知識越少越會愚蠢地以為它可替代性高的知識領域。
對其的輕視程度完全和當事人的中文水平成反比。
我們研究翻譯的人會覺得,卧槽我研究多年但還是好難,還需要繼續學習。
你們根本不學習外語或者沒有中文素養的人會覺得「哎呀看得懂就好」
這個事情側面說明相當一部分人對於文字的理解還停留在「看懂就行」和「不明白有什麼差別」的級別上,而這個級別是低到可笑的。
雖然,似乎在我們的社會的這個發展階段,這種很犬儒的反智主義似乎是一種奇特的「政治正確」。「你翻那麼用心幹嘛,能懂就好」,「機翻一下就好了嘛」。
做翻譯需要天份么? - 月詠幻的回答
我答過這個題,其中就遇到了這種完全不追求文字質量,只要求「翻出來」就可以了的人。
當然這種「翻譯者」的存在要歸功於一大票這種感覺翻什麼樣子都沒關係,只要能看就可以的人。
要舉例可以啊,PSP版的伊蘇7翻譯爛如大便,沒幾個人噴。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麼可愛》第十卷日文版出來的時候有人發了機翻版本,一堆人趴著看得有來有去。
舉例:一個態度和功底都不行的人的翻譯:
[they will tell you that "xxx sucks"]
【他們會告訴你,「xxx吮吸」】
吮吸吮吸吮吸吮吸√√√
(正確答案:他們會告訴你,「XXX超爛」)
出自上面這篇回答。
順手再舉例一下最近的梗:
中文:同志們好!
機翻:gays good!
看了這些你還覺得機翻靠譜?
你只不過是看了機翻出來幾個零散的漢字就腦內補完了原文,就覺得翻譯可以替代了?
連水平低下的人類都會翻出大便一樣的文字,你指望連人類水平都沒有的機翻翻出什麼!?
黃金大便還是限量版大便!?
「我吃剩飯就能吃飽,你們法國大餐有個叼用?」
↑這是你的實際思路。雖然你可能根本沒意識到你吃的是垃圾剩飯,可能還吃得津津有味。
少年,古有何不食肉糜,你今天是要何不食殘羹嗎?
現階段的機翻頂多做到單個文字對應,再或者偶爾抖個一點都不機靈的機靈給你轉換一下俗語。碰上日語這種可以同樣假名對應多個單詞的就會馬上傻逼。
這種錯誤連水平低的人都經常犯,你指望現在這些只會生搬硬套極為有限的規則的機器能做到?
翻譯本質上是理解原文的意思,再用另一種語言重新描述出來。
而現階段的機器根本不可能理解你的意思。
就這樣。 已刪去部分情緒文字。
僅限我關注的人評論。以上,感謝閱讀。
題主是運氣比較好。
等他被翻譯軟體坑過一次就知道這玩意不靠譜了。蛤蛤。
別搞笑了
消亡個毛毛
正因為有這種思想
優質的翻譯工資越拿越高
你在中國多交流你就會發現
就算是一種普通話
也會有成千上萬的方言
大家都學過車吧
教練的口音是不是很特別呢?
這種口音機器是無法識別的
不信你試試你的iphone
哼,獻瑞,看看siri回不回答你
說重點
翻譯本事就是一個帶有交流屬性的工具
但是在不斷進化中開發出了更多功能
比如商務翻譯,合同翻譯,工程翻譯
由於最近市場缺乏
翻譯的工資提的很快
當然啦5k的筆譯我也見得不少
她們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反正前景還是不錯的呢很難。
翻譯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語用學或者修辭學的問題。這點在翻譯小說,詩歌等文體的作品時比較重要。
語言表達的含義簡略來說包含兩部分,第一是文字,詞級別的基本含義,第二是在上下文相關情況下體現出來的宗教,民俗,社會學等信息。如果更難的話可能包含了一些語言本身的格律和對仗。
現在NLP-DL 的模型,基本上解決的是第一部分的問題,即 生成合法的,單詞基本對應的句子信息。然而,你很難用一個DL模型挖掘出語言背後的語用信息,然後再在目標語言的語義空間內找到合適的映射再生成上去。考慮一個小說翻譯的例子,比如源語言為日語的小說,其中一個情節是「女主聽到男主的表白後驚的爆了大阪腔」。 這裡大阪腔對白所涉及到的背後文化信息,你很難用模型表現出來。或者一段開始平常的一句話,其中某個片語組合起來是某種宗教符號,如果翻譯時草草找個普通的目標詞語對應一下,可能原本的意思就消失殆盡了。
---
前幾天同朋友吃飯,期間談到托爾金12卷中土歷史, 目前的翻譯家表示愛莫能助。真心希望NLP某一天能夠解決類似的問題。
簡答:事在人為。如果不思進取,被取代是遲早的事。
------------以下是長回答--------------
本人非英語專業畢業,沒有英語八級資格,也沒有翻譯證。我翻譯的速度和技巧都比不上專業人士,但老闆仍然把我留下了(感謝經理,此處省略六百字~)。雖然這只是我在這家公司工作的第二個年頭,我相信我的位置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被電腦取代,因為我是用心在為客戶提供服務。
我們公司叫「XXXX翻譯服務有限公司」。經理一直強調,我們是服務業,客戶需要翻譯是因為要辦事,那我們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幫人把事情辦好。所以我翻譯的時候會把自己代入作者的身份,翻譯時並不會像機器一樣只參照原文,或者一句一句地翻。
以下舉三個例子。
1. 展覽公司送來兩份文件,文件A和文件B,內容都是關於這次展覽的內容。我先翻譯文件A,然後校對文件B。在校對文件B的過程中,我發現裡面提到的一項物品被列為靜態展示,這個光對照文件B來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我翻譯文件A的時候,記得這項物品是被列為動態展示的。於是我就向經理報告。客戶循著我們所提的問題去查詢,結果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最終該展覽順利舉行,客戶對我們甚是感激。
2. 一客戶給某會議投稿,於是把論文送來給我們翻譯。文中的問卷調查涉及兩組被試,而這兩組被試涉及的調查方法和分析方法均不相同。我在翻譯的過程中發現作者有時候會把分析方法寫錯,有時會把研究方法寫錯。最後我根據原文的邏輯修改了這些筆誤,再進行翻譯。最終他的論文入選,非常開心。
3. 一女客戶扔給我們一份離婚協議,說是她丈夫起草的,要我們翻成中文。我在翻譯時遇到這麼一句:「each party hereby relinquishes, waivers, remises.........dower..........」 因為之前剛好做過另一份文件,知道這種情況下最好應該提到courtesy。於是就向經理提出這個問題。本來客戶對我們有點不屑,在經理向她提出這個建議並解釋原因之後,客戶對經理的稱呼從「喂」變成了「Y小姐」。
你用的什麼版本百度翻譯?為什麼我用它來翻譯法學文章都是狗屁不通?我覺得不懂一國的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根本不可能做到準確翻譯。
應該會吧,就是來得早晚的問題。
但其中有個問題。就是不同語言背後的文化,怎麼對接。
我年輕時候在工地做助理,我老大是以色列人,項目經理。
有一天,他和我在5層樓高的工廠頂部視察,看到有個上了年紀的民工,坐在5米高的腳手架上給10米高的灌料塔作業。
腳手架沒有和任何固定表面捆綁。
民工沒穿安全背帶(儘管承包商給公司的報價里每人都算了這一項)
樓頂的表面是斜的。
腳手架和民工之所以沒有倒到樓下去,僅僅是因為民工單手抓著灌料塔。
我老大當時請我翻譯的這樣一段話:
"You want to fucking die, you fucking die somewhere else! Don"t fucking die on my site!"
我對他說的是:
師傅你還是下來吧,老闆擔心你會掉下去。畢竟「安安全全上工,開開心心回家」對不對啊。
民工就不好意思地下來了,對我說不知道老闆來了之類的。道歉。然後我老大就去下一個點視察了。
我翻譯的對么?你能想像如果當時我老大拿個iPhone,說完之後對這這民工公放,Siri開始罵街的場景么?尷尬得飛起。
同一份工作,義大利承包商進場裝機械。一行人路過休息的幾個中國民工。
中國民工笑著看著他們。說:
「毛這麼這麼多,跟猴子似的。哈哈哈」
義大利人對他們點頭,微笑還。
吃飯的時候義大利人說,中國人果然很友善。
我只埋頭吃飯,不說話。
你能想像他們帶著Google的翻譯耳機,經過民工的時候同聲傳譯嗎?尷尬得飛起。
有一次我坐飛機從廈門飛上海,剛登機。我旁邊坐了個美國人攝影師,我們用英語聊天。我說他對中國印象怎麼樣?他在北京待過多年,普通話會講,也聽得懂(驕傲臉)。
他說不錯不錯,特別是人特別有禮貌。不像美國人,一天到晚髒話掛嘴邊。
就在我們交談這個事情的時候,他旁邊的一個人,好像是做生意的。在打電話。好像是一筆大生意上有什麼差錯。
他情緒很激動,「戳哆娘嗶」和「中啥」、「死腔」之類的交雜在他的話里。
我一邊聽著這個美國人對中國人民禮貌和不講髒話的稱讚,一邊聽著這國罵的吳語,覺得這個世界是這麼的奇異。
所以。要直譯,都沒問題。現在的機器、AI都能做到。
附加和翻譯情感,情緒,文化。總有一天機器也能做到。
不過有的事情看上去很美好,其實是因為隔了一層紗布。
我挺好奇,當紗布被科技撕破,地球上所有人都看清楚原來大家都一樣醜陋,不在對世界的某個地方抱有幻想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狀態。
想想就壓抑。推薦閱讀:
※如何為豆瓣設計一種公平的電影評分演算法?
※如何優雅的不讓別人在自己的電腦上玩英雄聯盟?
※在電腦上有哪些惡作劇的方法?
※BT種子的原理是什麼?
※如何將電影中人的聲音與背景聲音分開,即去掉人的聲音只保留環境的聲音?如何將音樂人聲去掉伴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