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一首新的鋼琴曲目時,是同時兼顧風格(強弱、表情術語等處理)還是先機械地練熟曲子再加入曲子的處理?

謝謝回答^_^


答主練琴的流程從一開始就發生了錯誤。

練琴永遠不要為了「先把音符練熟」、「先把兩個手合上」、「先把節奏彈對」等等等等這種單一的技術目的而允許自己左手撿芝麻,右手丟西瓜。

練任何新的作品前,請先分段讀譜,分析作曲家對作品的布局與走向的意圖。當你對作品譜面的內容徹底熟悉之後,再開始下手彈。

如果你在腦子裡對作品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開始彈奏練琴,那你的演奏從一開始就是盲目的,你都不確定第二小節的到底在整個前四小節的樂句中是怎樣的一個角色,你也不知道第五到第八小節這一句的走向是怎樣的,那你的練琴從一開始就只能光靠自己的感覺去判斷這些問題該如何處理。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尤其是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我們光靠耳朵去判斷的西方音樂,基本上都是不靠譜的。基本上都是違背了作曲家的原意的。

一切的一切,請先從讀譜開始,明白了作曲家的意圖後,請再開始下手練琴。

從開始練琴起,請以儘可能慢、但是基本恆定的速度來開始視奏,爭取在一開始練琴起,就能完全把譜面的內容都彈到。你可以慢到非常誇張的地步,慢到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反應,但是努力保證不要彈錯,不要漏掉任何譜面的信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來。

練琴最忌諱的問題有兩個。這也是國內絕大多數人練琴都在用的錯誤方法。

第一、不要因為反應不過來而先完成音符,再處理音樂。這是大錯特錯的練琴方法。這樣的方法只會使演奏者練得再多也無法養成有效率的視奏能力。而且,在任何樂譜上,音符與譜面的其它信息,都不可以獨立分開來看。

第二、視奏不斷出錯,然後翻來覆去停下來重來。重要的事情就說一遍,請從一開始就避免彈錯,哪怕你慢到天荒地老。
養成一個正確的習慣是需要千百遍的磨練,養成一個壞習慣三遍就夠了。這個道理在練琴視奏中同樣適用。


最後我想說,練琴前先聽錄音,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職業的音樂家都不會去做的事情。

里赫特在拿到一個新作品時,靠眼睛就已經把譜面的所有信息和他想要的東西裝到腦子裡了。剩下的他只需要去用手彈出來就夠了。

這種能力是每個職業音樂家,或者音樂從業者都必然會具備的能力,是從小經過系統的讀譜和正確的練琴方式養成的習慣。

靠聽錄音來練琴,永遠都是撿別人吃過的東西培養對新作品的印象,從獨立的譜面分析和視奏開始吧。當你對作品練的基本熟悉了,形成了自己的一個成熟的理解和印象了。你才可以把錄音拿出來聽聽,看看大師們的處理哪些與你不同,哪些你喜歡,哪些你不喜歡,哪些你可以借鑒,哪些你不能借鑒。

你都對譜子沒有個基本的認識就去聽錄音,你把一百個大師的錄音都聽的滾瓜爛熟,你也不懂大師為什麼在某個呼吸是這樣的處理的,大師的速度取捨是基於怎樣的判斷,大師在某個段落的走向為什麼是這樣或者那樣。

先讀譜並將譜面讀到的信息吸收,對作品形成自己的理解與印象風格後,再去聽錄音,才能做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連花椒和大料的味道區別都不能起碼去區分開,就開始去吃滿漢全席然後品評或者照著那個味道去做,這最多只能學個半瓶子水而已。

至於某些高論靠聽錄音來練熟音符的,我真是不想吐槽多吐槽了...誰愛信誰信吧....

知乎的音樂版塊里,關於鋼琴方面的問題,我認為最靠譜的答主目前只有一位, @Fazioli

我不認識他是誰,沒任何利益關係,只是覺得,像這樣真正有乾貨的答主,值得每個提問者去關注與交流。

就這樣,希望每一位練琴的朋友能從一開始就有正確的練琴意識與方法。


拿到譜以後
對了,首先一個最重要的前提!版本!一定要選靠譜的版本!urtext!


然後第一,讀譜,讀譜,讀譜。
讀什麼呢?
讀曲子的結構。像畫山水畫一樣,高低遠近和輪廓先要在心裡有個大概。
讀各種表情符號和術語,不懂的先查懂。讀樂句。要注意所有大連線小連線,休止符,各類重要的音標記(不是所有的類似重音標記都是大聲),staccato,dynamic等等等等,這些全部都是作曲家的各種各樣的語氣。千萬仔細!不得馬虎!

第二,試奏。拿根鉛筆。
一個重點就是唱。先唱,用最自然的感覺唱旋律,所有的強弱變化,樂句,呼吸,都可以用唱來摸索。然後手跟著口的領導,嘴裡怎麼唱,手怎麼彈。而不是手先彈熟。唱是終極解決之道。
橫向的旋律部分心中有大概之後,感受縱向的和聲Harmony的走向。和聲是一切的支撐。按照和聲來分句、分段。整個曲子的骨架就出來了。
舉一個例子,肖邦的夜曲一般大家的印象都是多美的旋律。但實際上如果所有的那些漂亮旋律沒有很好很清晰的和聲走向支撐,音樂都是虛的。
題外話,多聽聲樂作品,對彈legato的用處極大。

然後按照這些分句分段練。切忌每次從頭彈到尾幾遍就算練琴了。極度有害。

即使是練習音符的時候,還是要以音樂為中心,用音樂來指導,不明白音樂在哪裡你就唱,放開顧忌,想像你就是站在那歌劇院舞台中的主角,唱!不要機械化,不要機械化,不要機械化!

所有的譜面熟悉了以後,可以加入自己的藝術性,但是一切要以作曲家的意思為基礎,不要與作曲家背道而馳,試圖無根無據的標新立異是最嘩眾取寵的行為。
再舉例。pp不一定都是一樣的pp,可以表示強弱,也可以表示遠近,可以是堅定的,也可以是飄渺的。ff同樣,可以是憤慨的激動的,可以是緊的,也可以是松的,歡喜的,悲慟的。所以要去試著了解感受你眼前的音樂,而不是一堆音符而已。

整體速度的提升是排在最後的步驟。千萬不要圖快,也不要把錯誤彈過去了就不管了,下次再重複同樣的錯誤,盯緊錯的地方慢慢重複,直到彈對N遍為止,再放過。
慢慢用這些好習慣把曲子彈清晰了以後,速度是最簡單也最自然的事情。


我老師教的是,練習一首曲子和表演一首曲子的唯一區別就是速度。表情記號和音符一樣都是譜子的一部分,不要分開練。不熟的話就節奏放慢放慢再放慢,熟悉後再正常節奏彈。

不一定人人適用啦,但是我覺得對我挺有幫助的。


難道在你讀譜的階段 力度記號和其它表情術語是印在五線譜的其它地方么?

在一開始讀譜的時候,就應該處理到譜面上的所有信息。


不要覺得自己水平不夠或者水平太高就不屑或者不敢去用一些練琴方法吧。
1,拿到新譜子一定要先看譜子,很多曲子都有再現,重複,卡農,模進,說白了就是看重複音,這樣你認音就相對輕鬆一些。找相同和類似。包括很多伴奏的loop都有利於認音效率。同時幫助音樂處理。


2,練琴都是為了演奏而練。

2.1,時間不多,那就慢速分段分樂句彈,保證不斷不錯,再慢慢加速。保證完整性

2.2,時間比較多,那可以把曲子技術點都抽出來練習。完整性可以後期搞。逐字逐句扣。


3,風格和藝術我始終是秉持要基於物理的基礎上....鋼琴玄學很多,但是發力點方法,物理性的東西還是先來,風格融入其中。

修飾音而言
巴洛克修飾音演奏部分曲目快速要求演出古鋼琴音色,那麼全手臂放鬆指尖用力,手腕彈性,快出快收。

古典時期有的修飾音手掌就要微微用力。

浪漫時期肖邦長tr...那就是大小臂推拉,發力點都不一樣....

要基於這個才能論風格...

時期也是,曾經彈平均律get不到,看了教堂音樂,對於那種演奏都沉著一下子就理解了很多。


因人而異吧,多嘗試幾種方式,最終目標是一樣的。

這跟繪畫可能有類似之處,同一種類型的畫,有的人就是先畫框架,在扣細部,最後上色。偏偏有人就是不打底稿,不畫框架,直接從細部上色開始,下筆就是最終效果,最後畫完,一筆不改,你讓他先打底稿,他反而不會畫了。

比如我跟我兒子,就是完全相反的:

我基礎差,視奏能力更差,先練右手,再練左手,都通順了,找清楚沒錯音,再合手,這個時間很長,反而能讓我注意到表情記號、踏板啥的,分手的時候直接就加上了,不用最後再特地注意表情記號。

但我兒子不同,視奏比我強太多了,新曲子都是雙手直接看著譜子摸,表情記號啥的一律無視,就看節奏和音高(也就是所謂「機械練熟」),幾遍下來就沒有錯音和錯節奏了(也來不及養成什麼壞習慣,視奏時間短),然後再慢慢往裡填表情、踏板,聽錄音,琢磨怎們完善。

不過有一點還是應該注意的,就是平時多聽啊,有空就看視頻,沒練過的曲子至少聽過,而且我從小就讓我孩子養成一個習慣,先讀譜再練。注意不是等你要練這個曲子了,彈之前坐在鋼琴上讀兩分鐘,而是平時就多讀,下周要練的曲子,這周就要讀,抽空就讀,就聽,彈得時候就好辦多了,視奏有錯音、錯節奏,一下就聽出來了。


我覺得最好是先找幾個不同版本的音頻聽一聽、有個基本的概念了、再練熟之後加入處理。因為有時候你在練習速度下做出的處理在實際演奏或是到達原速之後、可能整個身體手指的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卸腰,這個問題可以多聊幾句。

練曲子的時候其實不應該有「機械的練熟曲子」這個階段。

想必大家練琴的時候都是這麼玩的:
1.拿來一首曲子,嗯,先找找音……還挺費勁,嗯,先練這一部分吧。
2.這裡指法挺奇怪,不過老師說最好不要改,那我多練練好了!
3.好了,整體練的差不多了,音基本都順下來了,下面可以開始扣扣細節了。
4.啊,這裡是強的,馬上就轉弱了;這裡踏板松的這麼早,我開始居然沒注意到;哎這個符號是啥意思來著我去查查…啊!突慢啊!我說這段練的時候感覺那麼突兀呢……
5.哎好費勁可算把細節弄完了,彈彈聽聽,嗯果然比以前好不少!這樣基本就練成啦!可以泡妹子了!

這樣就是傳說中的「先機械的練熟曲子,再加表情進去」的做法。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是這麼練過來的,有些人甚至表情符號都不管,音彈下來就萬事大吉。因為大家一直腦海里的想法都是「曲子都不熟怎麼加表情啊!螃蟹得先撈上來才能考慮怎麼蒸不是嗎?」

這種做法倒不會引起什麼大問題,但我個人並不推薦這麼做。要知道,鋼琴在練習的過程中,糾正一個錯誤的習慣要比養成一個新習慣難很多。很多時候在你「機械的」練熟一首曲子之後,很多的片段處理方法你已經養成了習慣了,一個漸強片段你要硬給改成漸弱,能不能改?當然能!但是你肯定要花更多的時間,而且改起來會很彆扭。久而久之一些表情銜接很難做到流暢,因為你的潛意識裡一直藏了一個奇怪的處理方式,而且是「先入為主」的。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就開始逐步控制表情與風格,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種做法。這樣不僅風格很容易確定,練習和演奏的效果也會非常順暢,腦子幾乎不用過多的考慮「這裡是重音還是跳音來著?」因為練習的時候就已經給你很深的記憶了。

到這裡大家應該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我音都不是很熟,手很多時候不好使,找音都要好久,再兼顧表情的話練琴效率感覺好低啊……而且不熟練的時候控制表情真的很難做到。

那是因為你練琴的準備工作還沒做到最充分。


很多人拿到新曲子的第一反應都是「先摸摸旋律」,而我的做法則是先聽聽錄音。我十分推薦大家在練琴之前大量反覆聽曲子的錄音,有條件的話練習曲都這樣做。當你對旋律和節奏熟悉的時候,手指在琴鍵上找到對應的音彈出來其實是非常容易的,除非你的技術水平離你目前要彈的曲子相差特別多。當你彈奏出在你腦海里映射很久的旋律時,你對它的記憶能力是非常驚人的。不僅你能很快地反應過來你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而且你還可以對照錄音聽出自己哪裡處理的相比音樂家的演奏有瑕疵。雖說肯定無法達到演奏家的水平程度,但對自己的風格理解力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這點主要還是針對成品曲目,練習曲通常以練手指技術為主,不必花太多時間在感情上,除非是類似《冬風》這類演奏級別的練習曲。

大家練曲子的時候可以嘗試按我說的方法,多聽,多熟悉,然後再上來彈,效率絕對會很好。感情跟技術同時訓練,看似進度會比「機械彈」慢,但整體花費的時間絕對要比「彈完了改風格」要快很多,而且質量很有保障。如果你出現了「我已經很熟悉旋律了,但一考慮風格我還是彈不明白總搞錯」這種情況,多半是曲目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了,不要硬著頭皮上,多打打基礎會更好。


當然要同時。
為什麼?
你以為鋼琴譜只有兩行?No!大錯特錯!
三行!
三行!
三行!
高低音譜號之間空白處那些力度速度表情記號,和音符的地位同等重要!
你這樣相當於把音樂與音符割裂開來,要是先找音,合手,這時候恐怕重複練習幾十次了都快背下來了,又要回頭重新看譜,讓已經跑出慣性的手指重新加變化,把每個音來改一遍觸鍵?事倍功半不啊親?
我覺得你就是小時候基礎沒打好,小湯三,大唐一,巴斯蒂安,英皇,鈴木,隨便你找一套教材,一旦涉及到合手,力度記號馬上開教,你那個時候估計就沒做到這些,只管什麼高抬指,音彈對,就過課了,對不對?
如果你現在已經彈很難的曲子了,不能同時兼顧音符及表情記號,請分手慢練。
一切的解決方法最終都會落到這句話上呢……哎,沒辦法,然而能踏踏實實做的有幾位呢?
聽錄音也是個好方法,但是容易陷入模仿的境地,錄音漸強你就跟著漸強,這樣自己還是不會讀譜。


拆兩部分講吧,第一是針對題目描述,第二是針對題目本身。要分開的原因是題主想練的這首曲子已經固定下來了,只好分開處理。

對於題目描述的情況,先注意左右手合起來的和聲吧,至少不要讓人家一聽還不知道你左右手是在同一個和聲里(左右手分開練最大的一個弊端)。
然後,有左右手交叉作業的,類似於要兩個手拼出中間的聲部那種,仔細聆聽,盡量能交代順暢。
再然後,聲部比例調整好,起碼不要把該突出的聲部給蓋了。很多人彈琴不知道比例是靠調、靠「讓」的,只知道一個勁地彈響彈響……
這個就夠費工夫了。

現在說說題目本身。首先練曲子就是一個沒有完美的操作步驟的事情,它和設計和組裝機器差不多,都是要多次查看多次修正,看整體哪裡有什麼問題要怎麼修,然後修細節,弄得差不多了裝回去,再看整體效果如何……這樣反覆洗刷的。有回答認為應該在以譜子為準,沒有大師是通過學錄音搞的,這話是過頭了。誠然拿起譜子直接從第一個音符開始彈那是無腦了,基本的分析能力得有。但這樣就夠了?他們在什麼地方學琴,學習資源的優勢有多大,豈是外人輕易可得?他們不需要靠錄音,那是因為在音樂學院有許多感覺更牛逼的人在帶他們理解鋼琴的聲音,換音樂學院之外的上哪有這福利?既然有錄音在跟前,做做參考,哪怕只是瞎參考,都是很自然會去做的事情,之後再調整就是了。沒錯,這樣會很容易積習難改,但畢竟學習的經驗是積累起來了。對於缺乏資源的人來說,積累比等待正確更重要,積累下來好歹還有機會挨專業的一聲罵或者一臉輕蔑,直接不幹那就永遠不可能獻醜。

沒錯,譜子是一定要仔細解讀清楚的,而且要盡量站在全局的角度看,不要在有記號的地方才想著這裡該怎麼辦,要知道為了這個記號,前面多長的時間裡都一直在做鋪墊,後面又要做怎樣相對應的調整,這都是得想的。當然,這些譜子上沒寫的東西藏在哪裡呢?就藏在音樂的邏輯、作曲家的文化和審美、還有內心的感覺里。這就使得彈一首曲子遠遠比遵循譜面上的信息來得複雜的原因,否則彈鋼琴和打字也沒啥區別了。
回頭來看,很多音樂上的準備,包括知識也好,內心也好,分析也好,在你將譜子拿上譜架的那一刻,已經都要完善了的。你準備的越是完善,就發現越好上手。線條先找,和聲先搞明白走向,在這個基礎上了解譜子上的記號為何那麼做。有的時候你找對方向了,哪怕那個記號你沒看到,你回頭看的時候會發現你已經做到了,這就是你和作曲家的默契。錄音在此時是可以作為輔助的,如果沒有那麼豐富的經驗的話。畢竟,如果和聲沒概念,聽覺方面的儲藏不夠,真脫離錄音來看譜子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太難了。不要以為大師就沒借鑒過。一段一段開始練,熟悉完一段之後感覺差不多了,就將裡面每一句拿出來摳,給自己錄音,回放,看看有什麼不足,再自己繼續調整。

音樂是在你坐上琴凳的一瞬間開始就已經進入了,所以每個音都要找好感覺,然後找一個小節、一整句,把身體和聲音分開,把動作搗順。從最普遍的意義上來說,練曲子就是這樣直接的一個過程。


我這種戰五渣光是機械式的彈下來就很吃力了好嗎…


首先還是要對曲子的結構和技術組成,基本內涵和背景有個認識的,可以通過多聽一些經典版本,分析一下譜面。我很不認同那個鋼琴專業說的,尤其不認同fazoli那個人的其他不少回答。無論你們是不是專業的,我只知道這個時代雖然媒體這麼發達,但並沒有出來什麼大鋼琴家,所以並不覺得現在的專業領域有多大的權威性,最終還是落到聲音,這是所有樂手都知道的金定律。

有了基本認知,大概視奏幾遍,分手,之後如果你練琴經驗多的話可以看出來哪裡有技術的困難,困難有多大。很大的困難其實還是要長時間練習才好。個人而言,如果是平常消遣,慢慢磨就好,今天開心了練練技術,明天不開心了研究風格。可以說更關注風格而不是技術。業餘的么,開心第一,進度不要太糾結。但是如果有演出趕譜子,肯定是100%的啃完技術,然後再從頭琢磨一遍風格,再鞏固。

我不認為必須要自己形成自己風格後再聽經典錄音。反而如果你在聽大師錄音時總聽不到那裡不滿意,那說明你只是沒什麼天賦,就知道照著別人抄。這玩意應該就是拿來主義,好的東西還是要用,不過看怎麼用。你彈到108你不去聽怎麼知道彈到150是什麼效果,而且你不聽大師的難道不聽老師示範的,不聽同學的?聽他們的演奏不會影響你風格的形成,聽大師的會?並不理解這種藝術的邏輯。

聽多個版本的經典錄音是最快熟悉一個新曲子的方法,而且不想可以模仿、不彈一遍聽一遍,基本不會彈得一樣。彈出來的聲音就是心之所向。同時經典錄音也代表著高度完成的演奏。習慣於高完成度的演奏才能知道自己彈得怎麼樣,別人談的怎麼樣。前一個想法是我一直在做,感受到的,後面的是我最近發現的問題,因為總在關注自己彈得如何,不去和經典作品比較分析。而且版本那麼多,經典曲目找個10個版本不是問題,都停了之後你會模仿誰的?只可能是按你更認同的方式彈。同時注意一些演奏的規範,風格一致性和教派的問題,就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不過可能是對於業餘和初學者這樣做更好。如果對演奏規範有了足夠的認識,能分清演奏的完成度,那麼不需要聽很多經典版本,或者放在彈好之後再聽。


1.理論上是不提倡先聽錄音,容易被影響比如你先聽了阿格里奇的普三,克萊本的就聽不下去了,或者反過來。影響你以後的思路。(但我永遠在作弊..畢竟你彈琴出來也就混口飯吃,也不是說你跟個好學生一樣標準流程操作就能當上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或者得個肖賽冠軍了,對自己抱有成為音樂史上里程碑願望的朋友可以無視括弧里的內容)
2.從高難度技巧的角度來看從慢到快避免錯音比較重要,比如此類高難度的段落。

3.我個人認為彈出來比記號的重要性高一檔,技術足夠你應該可以比較隨意的更改自己的細節。完全做不到說明或許該進行一下勃拉姆斯51首手指練習了。
而且退一萬步說,你去找老師上課老師給你甲乙丙丁四個問題提在一個小節裡面,你固化了細節改的慢,老師怕不得氣出腦溢血。PS:至於高票說的先分析在彈我估計lz是做不到這點的,除非他先找本曲式學看看。所以就不需要學了(除非你先找本曲式學,國內應該還是斯科索賓吧)但此方法在演奏以下曲目類型的時候會比較管用:

因為錄音比較少,而且旋律太過於刺激,讓你不知道你是誰,你要做什麼,這裡是哪裡。很迷失的時候,你需要一個分析來解答以上三個迷失的問題。


肯定是兼顧一起練啊。。不行就彈慢點咯,慢慢來


怎麼說。。。樓上有人提到了冬風。恰好我就在練冬風-_-#感覺入了一個大坑
個人覺得練習曲的話還是分手慢練畢竟好,畢竟車爾尼真的就主要是練習手指的,肖邦也同理每一首曲子都有特有的技術難點。像李斯特之類的。。。好吧識譜方面的問題也不會讓人(至少是我)一上手就合而且開始處理。不過!練一首曲子前把表情術語都查下來還是很必要的!
貝多芬奏鳴曲摸過大多數,個人覺得識譜方面還是較為容易大多數可以直接雙手,不過我還是建議分手彈兩遍,先大概了解一下哪塊兒是難點。合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強弱啊漸慢漸快之類的!因為過後不好改!!不好改!!
其他諸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肖邦敘事曲諧謔曲瑪祖卡……什麼舒曼勃拉姆斯樂曲之類的,覺得識譜熟悉了之後再開始處理音樂就可以,畢竟識譜再加上處理音樂真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哦對了,巴赫!巴赫一定要雙手合著練,因為手小星人真的不知道有些地方該用左手還是右手捏。不過熟悉了以後一定還要分手練!注意層次!注意層次!


看到大多數答案都是認為一開始就應該按譜面信息彈的。個人認為,譜面信息練習過程中不可忽略,同時譜面信息的重要程度不亞於譜子本身。但是,這不意味只能按譜面標註的來練習。練習有一定難度的段落時,為了突破難點,可以用全f或全p來練,可以變節奏練(比如從兩個音一起到三個四個,從一小節一停到兩小節一停),甚至一組音里某一個音f其他全p等種種技巧。這些練習適當使用,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這些只是對於段落的強化練習,目的還是為了能迅速突破難點能按譜面信息彈奏。


都是一句一句(或一個模式一個模式拆開)認真練的,雖然有點慢,但是串得快。要是先勉強彈下來再糾正那不就相當於一下子練好幾遍?


個人認為,當你可以流暢地把一首曲子彈下來的時候,在整個彈奏過程中你會自然而然地加入自己的情感,通常是你對於這首曲子產生的情感上的共鳴。這種共鳴會使你身體(手指)對於強弱自然作出反應,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推薦閱讀:

關於鋼琴音階的教學?
從車爾尼740到肖邦練習曲的困惑?
巴赫的作品,沒有連線的要不要用連奏?
鋼琴這麼難搬,你有過因為它龐然大物而想改其他的樂器嗎?或者你學了又怎麼解決隨時都帶不出門的麻煩?
說說你們是怎麼背復調曲子的?

TAG:鋼琴 | 鋼琴表演 | 鋼琴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