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學古琴?


初學古琴,尤其是自學黨,由於沒有老師的當面指導,總是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問題。其實問題本身不可怕,但是最大的問題往往卻是無法發現。下面,小編就將初學者常見問題給大家一一羅列,大家也好參照著去修正,爭取在琴藝上取得長足的進步。

一、琴的擺放:

琴位的安置
古琴是多弦樂器,體長,面廣,非如三弦琵琶,能抱置懷中演奏,必須置放桌案之上,才能按彈自如。因此置放的方法就有一定的式樣。
琴首在右,琴尾在左,護軫與軫置入案頭開孔之內,雁足置案面之上,這是用特製琴案置放的方式。如無特製琴案,用普通几案的時候,則護軫與軫都要垂懸案側,與案身之間留三四指寬的空間,便於轉軫。琴身宜靠案邊,不置案中,近人身體,便於下指。琴頸和雁足處可墊上琴墊,使其平穩,按彈著力時,就不致琴身滑動。
易錯細節:
1、琴的擺放方位錯誤,琴頭琴尾放反
2、琴放在桌子中間
3、琴軫放在桌子上

坐位的姿式

坐位宜較常用,椅凳稍高,琴案則宜比常用的幾桌稍低,椅按照案位置的角度,以入坐後身胸離案約半尺為標準,心對準5徽。若偏於右,則左手按至十徽下,尤其至徽外時,勢有不及。如偏於左,則按至二三徽時,勢又拗強。所以心對五徽間坐,為最適中,左按右彈,皆極方便。
易錯細節:
1、手肘抬得太高,手容易酸
2、椅子太高或太矮
3、身體距離古琴太近或太遠
4、身體中心線對著古琴中心
5、坐著的時候蹺二郎腿

按彈的宜忌
1、精神要寧靜,身體要端正,不可浮躁歪斜;
2、思想要純潔,情意要專註,不可雜亂散漫;
3、呼吸要勻調,視聽要集中,不可粗暴放縱;
4、手指動作要簡靜,不可繁亂,用指又須甲肉相兼,甲多則聲音焦燥,肉多則聲音渾濁,兼而用之,其聲自然清潤激切;
5、兩手用力都不要不覺,不可努張過度,輕要不浮,重要不麄;
6、大指按弦,不可以食指扒捏住作圈,幫貼用力,不可張開虎口;
7、名指按弦,要末節凸出,不可凹下,凹下稱為折指按不能堅,又不可以中指壓於其上幫貼用力。
8、食指彈弦,大指離可抵送,但不可捏緊,致不活動;
9、左右手指取勢,要文雅美觀,左手各指不可粘連伏於弦上,右手各指不可握拳靠在岳邊。小指雖禁而不用,但要伸直,不可屈曲;
10、形態雖要嚴肅,不可極度緊張,怒目張口,動作雖要活潑,不可流於油滑,取媚打花。

PS:彈琴時,左手不留指甲,右手視情況留1至2毫米指甲,切忌雙手都留指甲或者都不留,且指甲不宜太長,這樣容易碰到琴面

二、右手指法

古琴右手的基本指法有八個:抹、挑、勾、剔、打、摘、托、擘,又稱為右手八法。這是古琴指法中最基礎的部分。


木 :即是「抹」字的減字體式。食指向身彈入曰「抹」。用抹的方法,食指屈曲根節,伸直中、末二節,指頭著弦,中鋒平正彈入,不可斜掃,又不可太重,太重則出音濁,而且容易使弦撲面,也須不輕不重,甲肉各半才能取得潔健的音響。
易錯細節:
1、抹的時候,手指關節勾起來
2、中指、名指、小指手指勾起來
3、手掌心綳得太緊,掌心不虛
4、抹完僵住手肘不退

(正確彈奏手勢)

乚: 即是「挑」字的減字體式。食指向徽彈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兩節,用大指尖微抵食指頭,挑時大指伸直並微運腕力,將食指向前推送,以伸縮靈活為妙。
易錯細節:
1、入弦位置不對,往正上方挑,沒有斜45°入弦
2、觸弦入指太深
3、中指、名指、小指手指勾起來
4、中指不搭弦,或者搭弦的時候太用力,中指的關節勾起來了
5、手腕勾起很高

(正確彈奏手勢)

ㄅ:即是「勾」字的減字體式。中指身彈入曰「勾」。勾法,中指屈曲根、中二節,堅直末節,用指頭抵弦,甲尖勾入,古譜所謂重抵輕出,就是說宜重下指而輕出弦,才得中和無偏重偏輕的弊病,所以也要純用正鋒,不可斜掃,又不可使甲尖打著琴面。
易錯細節:
1、彈奏時五指收攏
2、彈奏時用純甲純肉
3、用中指指關節彎曲的方式勾住弦

(正確彈奏手勢)

剔:即是「剔」字的減字體式。中指向徽彈出曰「剔」。剔法,中指微出中、末二節,甲背著弦,下指不可太深,太深就會滯礙;不可太剛,太剛就會粗暴。指必須懸空落弦,才能得靈動之感;又須正鋒彈出,得聲才清和渾厚。
易錯細節:
1、靠著弦發力,沒有凌空
2、剔出後容易彈出兩個音
3、入指太深,剔的時候手指卡到弦里

(正確彈奏手勢)

丁:即是「打」字的減字體式。名指向身彈入曰「打」。打法,名指微屈根節,堅直中末二節,指頭著弦,由根節運動與「勾」微有不同,多用在一、二弦,因弦們距身較遠,用名指取其便利。
易錯細節:
1、名指用不上力,發不出音
2、名指動的時候小指跟著動
3、手掌心綳得太緊,掌心不虛
4、彈的時候用力不正,手傾斜

(正確彈奏手勢)

摘: 即是「摘」字的減字體式。名指向徽彈出曰「摘」。摘法,名指屈曲中節,堅直末節,用甲背向外出弦,運動也在根節,須要伶俐。名指的末節最難堅支,必須要練得推搖不動為妙。
易錯細節:
1、名指用不上力,發不出音
2、入指太深,摘的時候手指卡到弦里

(正確彈奏手勢)

乇:即是「托」字的減字體式。大指向徽彈出曰「托」。用托的方法,也是將大指倒豎,中、末節伸直,指頭靠弦而出,不輕不重,得甲肉各半的音。托法多用在六、七弦。
易錯細節:
1、手肘抬太高,手腕翻出來
2、中指太用力,把弦往內扣

(正確彈奏手勢)

屍:即是「擘」字的減字體式。大指向身彈入曰「擘」。用擘的方法,要捋大指倒豎,微屈末節,甲尖著弦而入,純取甲音,宜稍微用腕力,又不要有用力的形態。
易錯細節:
1、入指太深,手會卡到弦里
2、入指太淺,彈不到

(正確彈奏手勢)

(轉載)


因為學琴已經很久了,曾經是師承虞山派,如今跟著成公亮老師的弟子學,所以對於自學其實概念不深。上面的回答可以說已經很全面了,我只是從跟老師學琴的一些經歷來給你一個建議罷了。
首先,是你學琴的目的。
一般人是因為喜歡,或是從哪裡聽見覺得好聽,或是知道了這門樂器很古老傳統。對於這一類,其實佔了初學者的大半不止。另外就是已經對古琴有了一定認識以後,喜歡這門藝術,想好好學習的。這一類數目很少,但也有,往往限於時間、精力,才會拖延學習。
無論是哪一類,都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古琴的執著有多深,如果只是想自娛自樂,陶冶情操的話,我推薦部分自學,如果是希望學好,學精,有一定功力的話,我推薦必須尋師學習。
並不是說野路子並不能出彩,但是,很難,而且容易走到彎路上。尤其是初學,更是要尋一位老師。
我跟著老師學琴,當初練習指法用了兩年,可以說是一寸也不讓,至今收益無窮。而自己摸索的指法,往往似是而非,必須不斷地調整和改變,如果不順利,學琴會遭受很大的打擊,甚至喪失信心。所以,不管是哪一類,初學階段,一定要尋找一位明師指導,對於學琴是至關重要的。
舉例說明,彈奏醉漁唱晚,換弦是十分頻繁的,如何能有效而穩定的出音,有賴於左手無名指換弦的屈伸,這屬於基本功,自學的話就會遇到困難,換弦生澀。
所以,對於初學,我的意見是最好尋找老師。
等到基礎學完,彈曲子時,因為現在網路發達,可以酌情自學,龔一老師曾經誇獎過一位學琴者,在表演中,彈出的曲子和龔老師分毫不差,問他和誰學的琴,他說自學的,聽壞了龔一老師兩盤錄音(那時候還早,大概七八年前,古琴默默無聞的時候)。
這就是一種途徑,通過錄音,把握各個流派。
但是,對於希望在古琴上有進展的琴者,這樣其實是不夠的。網上的視頻,包括教學視頻,都不能完整的展現一個流派經過幾代大師整理髮展的精髓,在彈奏中,很容易錯漏一些關隘,從而有了缺陷,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如果希望在古琴上有高的層次的話,有必要找一位明師。

最後,由於古琴各個流派的地域性很強,所以基本上只能學習當地的。這是一個局限。所幸如今琴館數目增加,初學完全可以在連鎖的琴館。
如果城市中實在沒人教學,那自學也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只能用我在兩個老師之間自學的經驗和自己的感悟來給些不太著調的建議。
初學琴,指法除了要仿,更要想,思考怎麼樣更舒適,更響亮,更清晰,思考比模仿還要重要。
彈奏曲子,一句一句跟著錄音帶彈奏,不要整段的模仿,這樣會丟失精髓的細節。
第三,可以找一些介紹琴的書籍閱讀,具體可以百度,其中會有古人對於指法、曲目的形象描繪,很有參考價值。
最後的最後,祝大家學琴有成~


如果真的喜愛這個樂器,強烈建議不要自學!

說說我的習琴經歷。
最早是看到師兄每周末背著一把古琴去學習,很有一種琴劍江湖的趕腳,瞬間激起了心中的俠客情節。於是當晚去找了師兄,表達了無限渴慕的心情。師兄說,這個不難,去買一把練習琴,自己看看視頻就能學。
於是,就有了我學琴路上的第一個坑!

去琴室一看,最便宜的練習琴2K一把,學生黨真心覺得有點貴呀。靈機一動,問老闆能不能先借來玩玩,老闆也很nice,直接指著角落裡的一把仲尼式說:100塊/周,拿去耍吧。於是,我喜滋滋地抱回了我的第一把琴。

後問師兄借來《琴學入門》的書和光碟,開始一本正經的自學起來。那教材基本是看不懂的,因為琴譜對於初學者來說就是天書。還好有視頻,哇咔咔。一上來先是
一堆基礎知識,這個簡單。然後,就要校音了。什麼?對於一個全然不通音律的小屁孩,這個真是難題呀。花了我整整一天,都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搞對了五音。
不管那麼多,直接上指法吧!抹、挑、勾、剔,哈哈,也不難嘛!然後,輪、鎖、雙彈、疊涓、
撥、刺、伏、撮、打圓、歷、滾、拂,我去,這都是什麼呀,看著視頻也搞不懂呀。那挫敗感,真是油然而生。
於是,斷斷續續2周後,就沒再碰過琴。我的自學經歷到此結束。學費:200大洋。


來,加入了學校的古琴社,有了一種進入幫會的感覺有沒有。幫會裡的大俠們有的從穿開襠褲開始就彈琴了,真是讓人羨慕啊。這次下決心要好好學了,不能再半途
而廢。於是拿著獎學金去琴室抱回了一把6K的古琴,伏羲式,周末開始跟著大俠學琴。當然了,大俠是稀缺資源,很忙,一次上課有十來位同學一起學習,大俠先
是講了一小時指法(聽得我七葷八素),然後就讓我們練習了。好幾次有不懂得地方,找來大俠,大俠眉頭一皺,說:「嗯,這個要多練習,回去練完下次再說
吧。」大俠果然就是大俠......一節課下來,我還是只學會了抹、挑、勾、剔。
第二次上課,本想著問大俠幾個問題,誰想著居然就是學《秋風詞》了。OMG,這個也太難了吧。大俠示範了一遍,很好聽,然後,我花了一個小時,只能勉強彈下第一句,然後,就下課了......
是的,第三次上課我就翹課了......學費:6000大洋。

半年後,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大劇院聽古琴音樂會。

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氣定神閑,下指間,如同風雷鼓動,時而又千迴百轉、柔情似水,繼而又凄凄慘慘戚戚,真是聽得我如痴如醉。特別是最後一首《廣陵
散》,金鼓齊鳴、刀光劍影、慷慨激昂、澎湃激蕩,一改我對古琴曲的成見。曲終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而我的心裡則是一萬匹草泥馬跑過,這TMD才是我心
嚮往之的古琴啊,之前的師兄、大俠都是浮雲啊......

於是,我四處打聽,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老者的學生。
在老者的學堂里,我方才知曉,抹、挑、勾、剔就像學功夫的扎馬步,古琴千變萬化,都在這右手的彈指之間,手勢、角度、力度、速度都要做到心手相應、人琴如一。於是,又是這這四個指法,我學了一個月。
之後,從西洋音律到古代律呂之學,從音樂史到思想史,老者都會一一教授給我們。從最簡單的小曲到《陽關》、《酒狂》,再到《流水》、《樓蘭》,寒往暑來,數年間彈破了不知多少根鋼絲琴弦,但學琴之心益堅。
現在,背著古琴走在去老者家的路上,嘴裡哼著《關山月》,看天高雲淡、飛鳥翔集,真有天人合一、人生舒朗之感。
這次,我想我會學琴很久了。學費:一生。

所以,如果真的喜愛這個樂器,強烈建議不要自學!


古琴本來就是曲高和寡的樂器,現在很多人琴、箏都不分,更何況去彈奏和欣賞了。可古琴的音質和韻律卻讓很多人聽一下便能進入狀態,或者說是有所體會,這就是古琴的魅力,應該說是中國人特有的基因所遺傳下來的文化特徵,所以很多人想去學,不過因為現在這門樂器學的人很少,會的人自然也少,而可以做古琴老師的更少,或者說名師更少,因此現在學琴的費用也很高,一般出名的老師在二線城市,也得一小時300至400,像北京上海這類,一小時基本在700以上,這些都是一對一,上大課也許好點。
另一個情況是古琴的派別很多,而主要聚集在一些城市,比如諸城派主要集中在山東,安徽和南通,川派主要在四川,諸如浙派還有虞山之類,從名字也能知道地名,所以區域也有局限,導致很多人在當地找不到老師。
以上兩個主要原因導致很多人想通過自學來學古琴,也許從上面說的古琴的流派可以看出古琴最主要的還是師承,也就是每個琴派所表現出來的風格是不一樣的,比如浙派的清微淡遠,而諸城更琦麗綿長,所以在自學時,同一個琴譜,卻會因為派別的師承有所不同,而導致就算能懂減字譜,卻彈不出正確的音。這是自學最大的難處。比如琴譜里寫著左手在七弦九徽處,卻沒有說到底是綽還是注,或者知道是注,卻沒有標註是從八徽幾往九徽注,諸如還有猱,到底猱幾次,這也沒有標註,還有連貫性,比如諸城善用類似毛筆的回峰來自然連貫,等等,這些都導致自學的難度很大,或者說就是沒法自學,必須要通過老師的入門,而且是每一首曲子的關鍵點指導才能彈好。所以可以看出就算懂減字譜的前提下都很難彈好曲子,更何況沒有基礎下的自學。
再說下,最基本的右手八法,如果沒有老師指點,挑和摘是很難練出漂亮的基本功的,要知道光右手八法練好就得一個月時間。

手機回答,想哪兒寫哪兒,有點亂,還請諒解。


自學任何一門樂器都是相當痛苦的過程,但同時也絕對不是不可能。
如果題主有不錯的樂理基礎,或者學習樂器的經驗,最好是弦樂器。自學之路會輕鬆很多。
既然樓主沒有提,我還是默認沒有比較保險一點,之後也會比較啰嗦,請見諒。
先去學習基本的樂理,節拍音程五線譜,網上都有。這些東西學什麼樂器都要知道的。
可能有人會問古琴用減字譜,學五線譜幹什麼。
現在古琴譜都用減字譜搭配五線譜,不然沒節奏,所以五線譜還是老老實實學吧。
學樂理的時候順便留右手大指中指和食指的指甲。
然後,就算不想找老師,也務必要尋找懂行的人為你挑選一把在經濟承受範圍內最好的琴。
初學就買好琴的好處如下。
首先古琴升值空間大,等你練好了想換好琴的時候價格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就算半途而廢,快速上升的琴價也能帶來不錯的收益,前提是你有一把好琴。
而且彈好琴的過程,也是對於古琴鑒賞能力的培養。手耳都習慣了好琴的人自然具備挑選好琴的能力。
我的第一張琴是王鵬的手工琴,當時還附贈實木琴桌琴凳,現在看看這價格覺得真是賺得飛起。
推薦一本很適合初學者書,《古琴演奏法》。這本書是我從小學習古琴使用的教材。
這本書最大的好處有兩點,一是開頭的幾篇指導性的文章,二是很多優秀練習曲的收錄。
拿到書之後,開頭的文章一定要看,千萬別跳。看完之後,首先會對古琴這個樂器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其次就是練習曲。練習曲很重要,千萬不要為了提前開始練習古曲而放棄這些專為基本功聯繫而設計的練習曲。練習指法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聯繫初期速度要慢。保證右手無論什麼指法,每一次彈撥都要動作完整,音質要飽滿。指與弦合是指法聯繫的目的,之後再開始古曲的學習會比較合適。
學習古曲之前先學減字譜。
減字譜看起來很嚇人,全是看不懂的方塊字,實際上就是紙老虎,一捅就破。抱著書花一天基本就會了,之後彈曲子的過程中識譜也會越來越熟練。
剛開始練曲子的時候一定要慢,而且要嚴格遵循譜子的指示彈奏,節奏不要亂,一點點慢慢吃透。因為是自學,沒有老師及時指出錯誤,所以尤其要小心,聯繫過程中前萬不要浪,不然就會變成人們所不齒的野路子。
聯繫一首新曲子,有三個階段,指與弦合,弦與音合,音與意合。
三個階段具體現象表現如下。
首先可以做到熟練背譜彈奏,或者至少可以做到不看琴只看譜彈奏。
然後做到彈奏出音樂。熟練的撥弦只是聲音,彈撥的同時注重輕重疾徐才是音樂。
音與意合則是在不彈錯,不大幅度改變原譜的情況下,隨心所欲,用音樂表達心中所想。
練琴的時候遇到瓶頸不用擔心。
多練練就好了。
練習曲子時還可以反覆欣賞名家的演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不要去聽老八張,至於為什麼你聽一下就知道了。
學習曲子的順序可以參考古琴考級的級別,從一到十,書上的順序太隨性,考前的曲子有時候就是比靠後的曲子難。
因為古琴是表現古人情感的曲子,所以多了解中國的古文化,尤其是古人的生活狀態是很有幫助的。
前面有人說要多和其它人進行交流,我也覺得非常對,可以開闊視野。但是我希望題主能夠堅持一個原則:相信自己的審美和對音樂的理解。我的觀點是,在藝術的道路上,堅持自己的審美才會有前途,不用因為擔心目前的水平不高而邯鄲學步盲目改變,審美水平會隨著你的成長逐步改變的。
還有就是希望古琴能為題主帶來樂趣和享受,這比什麼都重要,也比什麼都更實在。
最後偏題發兩句小牢騷。
古琴是非常小眾,需要廣大琴人努力發揚的樂器。有人表現出對古琴的興趣,即便很多想法可能不夠成熟,還是希望懂琴的各位能夠多多鼓勵,讓更多的人可以體會到古琴的魅力,而不是望而生怯止步不前,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出最大的幫助去滿足題主的需求。


在北京的話,去國子監,找一承茶社,老闆娘會,而且也教學生,可以去喝茶順便考察考察。


不建議自學。古琴自學資料太少,而且目前市場非常混亂,缺少標準(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派別彈出來完全不同)。行業水很深,我當年也沒碰到好老師,後來就沒去上課了。入門至少得有個人帶著點。

我幾年前一千多買的練習琴,現在還好好的。當年古箏買的也是最便宜的,用了十幾年也沒覺得不好,後來才知道教我的老師(藝術學院相關專業研究生畢業)用的琴也不比我的貴多少。省點錢找個好老師吧。


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不管是自娛自樂還是成為大家,沒有堅定信念,自學只會讓你不了了之,難以繼續,身邊例子何其多。如果你只是附庸風雅,自學成一曲賣弄就適可而止了,想前進也進不去,總感覺哪裡出了問題。
好琴好老師少,只是要找到和你意、價格又低何其少。想要免費的古琴推廣公益老師,省省吧,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而且學生那麼多,沒有那麼一點天賦和勤奮還是算了吧。翻翻古琴通訊錄,找到一流派的老師,先學指法,打好基礎,再去博納眾長。
在知乎上問古琴,又何必在意人的多少,曲高和寡,可一樣還有那麼多人回答。要想交流學習,不如到貼吧、論壇去尋琴友。


首先完全自學那是在蹉跎自己的時間。最起碼啟蒙還是要找老師好好教的,對指法,減字譜,節奏都有一定認識,同時能彈10首以上的曲子,我指的是最起碼難度到《關山月》《春曉吟》以上,那你之後非要自學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謹記錄音是最好的老師。


業餘愛好請看,要求更精當我啥也沒說:
1、找個水平大眾化的老師把這首曲子的指法捋順
2、把譜子看懂,和指法對應上
3、找各家版本,多聽多練多感悟
4、戴耳機播放喜歡的版本,跟著彈(效果顯著,親測有效)
這種模式也算半自學了吧,上幾節課學一首曲子的指法,夠練半年了。
----------------------分割線---------------------
1、行業水深,很多老師價格虛高。如果當作愛好來學,普通老師就夠了。一句老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2、一定要找老師教。第一,由於減字譜的特殊性,記弦位比看譜彈效率和質量都要高。第二,有些便捷的指法切換在譜子上是看不到的。第三,自學材料太過泛泛,無法像老師一樣即時反饋、個性化指正。
3、古琴是更傾向於「娛己」的樂器,節奏本無定法。指法熟練之後可按喜歡的版本來彈。學一樣指法彈幾樣,還可以增進對曲子的理解。
4、譜子對應熟,以後萬一生疏看譜能回憶起來。
如有誤區,敬請指正。


好琴好老師其實很多,只是很貴而已。
技巧雖多,但是指法就那麼些,使勁練,把自己彈的和大師彈的對照著聽,三個月一般能有小成。


又有進展,關山月和長門怨已經拿下,發現長門怨難度很大,足足費去我小一年的時間,當然練琴的時間也少。隨著曲目越多,每次複習的時間也會相應加長,現在正在攻學流水。注,我學古琴的曲子只選自己喜歡聽的練,一輩子就彈幾首也行
---------------分割線又來了報告一下自學情況:現在已經過去一年了,可以熟練演奏《秋風詞》、《鳳求凰》、《酒狂》、《陽關三疊》、《鷗鷺忘機》、《平沙落雁》,正在學習《關山月》。
一個比我學的還早的朋友(跟老師學的),雖然曲目、指法學的很多,當仍然掌握不了節奏,出來的曲子聽不出韻律。我發現這是古琴的難點,因為之前有其他樂器的經驗,所以節奏這一關幾乎不是難度了,其他初學者這裡應該是最大的障礙,其次是音準可能聽不準。
-------------------------
我就是自學的,不過,因為之前會彈吉他、貝司。嚴格上說已經不能算初學者了,當然,吉他和貝司也是自學的。
我主要說說自學的方法吧,現在已經是網路時代了,找些資料還是很方便的。
首先,買一本比較好的教程(我的是李祥霆的經典教材),買一把不算太好也不太差的琴(我的是淘寶上買2500左右)。
然後,就可以在家操練起來了。文字畢竟表達的能力有限,這時就可以上網找些視頻(Youku上有李祥霆的所有教程),再參考一些其他人的。很快你就知道怎麼彈了。
最後,通過高科技(用手機錄音)對自己的彈奏錄音,然後對比網上大師的演奏,看看差別,不斷分析琢磨,再找同道朋友交流經驗,進步會很快。
如果沒有音樂基礎最容易出的問題就是節奏問題,建議買一個節拍器來輔助。

最最後,我要說的學習任何一種樂器最關鍵的都不是技法,而是音樂本身。絕大多數人非常重視樂器的演奏技巧,但忽略音樂本身的情感,這才是最關鍵的,而這一點沒有老師可以教會你,只有你自己用心去體會,然後再通過你的指尖、樂器將它表達出來。


古琴一定不能自學!!!!!!!!!!!!!!!

指法,吟猱,都需要老師指導和糾正,特別是運用到曲子中,派別不同,技法處理就不同。

特別是吟猱 要從最最初級的練習曲,就開始使用如 秋風詞 第一句 就要使用到急吟,吟,後吟 三種不同的吟,更何況學到了中級曲目之後,沒有老師指導,傳譜,你到底在彈個什麼???????

自學到頭來只能學個旁門左道,有些自學者指法都是錯的啊!!!!之前看網上的自學視頻,一首陽關從頭至尾無一處吟猱,一首憶故人從頭至尾放合這一指法皆為錯誤!這樣自學下去,始終不會入流,而且自學時間越久,偏得越厲害。


古琴是很講究師承的,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做個另類,非主流。

不要跟風學古琴,要真正喜歡,最好請名師,多去幾家聽琴,對比老師的教學水平,然後踏踏實實地學。


自學的可能性不大,一個是識譜問題,古琴用的是特殊的減字譜,減字譜是沒有節奏的,節奏問題自古都是靠師父帶徒弟的口口相傳,因此就會產生同一個曲子不同門派彈出來有極大的不同。

另一個問題是指法問題。這麼說吧,在你識譜的情況下,面對一個沒彈過的曲子,最多能彈出80%,剩下的20%會出現的情況是沒辦法把前一句和後一句接在一起,會有極不順暢的情況出現而你毫無辦法。在這種地方就需要老師的點撥了。

最後還有個問題就是對手指精確細微的掌控上,這點不僅需要老師言傳身教,還需要自身的修身養性。


一、多聽

古琴歷來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師生對彈」,即老師一句一句

的教,學生一句一句的學,老師的一吟一猱,一綽一注,抹挑勾剔,輕重疾徐,在教琴的過程中,學生盡收眼底,回去如勤於練習,加以時日,便不難掌握。這種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進展雖慢,但學生最易得師之精髓。然自學者,只能通過一些古琴的入門書籍,來完成學琴的過程。學曲子時,曲譜成了最重要的老師,但曲譜只是琴曲的一根拐杖,無論是簡譜、線譜或減字譜,只能簡略記錄一下曲子的情況,而不能記錄曲子的所有細節。為彌補這一不足,唯有多聽名家的錄音資料。比如,古琴獨特的節奏形式,現在還沒有那一種譜能很完善地記錄下來,只能用簡譜或線譜的小節線去粗略地記錄一下。古琴的節奏就如人說話一樣,輕重疾徐應隨著語氣的發展來變化,應強調樂句的「語氣感」,並非只是簡單的強弱、次強弱等有規律性的變化。恩師李慶中先生為我抄的曲譜,通篇沒有一條小節線,只是根據樂句的長短標了一些類似「換氣符號」一樣的小尖頭,但恩師強調,這些尖頭絕不同與「換氣符號」,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用一個類似的符號來簡單的記錄。成公亮先生的新書《秋簌居琴話》關於古琴節奏方面的觀點,本人非常贊同,希望初學者可以了解一下。基於這一點,如不多聽名家的演奏,琴曲的「語氣感」就不好把握,這是其一。另外,琴譜的還有一些如吟、猱、鎖、掐撮三聲等指法,就是有所師承的學琴者,對於這些東西短時間內也很難弄清,且不同流派也多有變化,如果自學者全憑教科書中一些簡單的定義,更容易一頭霧水,這也要多聽名家的一些示範演奏,在聽時多關注一下這些指法,從樂曲的一些音效上進行指法簡單的判斷,多作練習,加以時日,便能慢慢掌握。剛開始可以只聽一家,選一位自己喜歡的琴家,等掌握此流派的基本方法後,再廣泛地去學習其它各派之長,融會貫通,加以時日,便能為已所用。

(譜子記不住的時候就變成這樣了…… )

二、多看

一是多看名家演奏,二是多看琴學理論。古琴演奏不僅是一種聽

覺藝術,琴姿琴容也是琴學很重要組成部分,自學者不可不知。姿勢琴容的正確與否,不只關係到琴風、颱風等審美問題,如果姿勢過於隨意,會直接影響到音色的優美,甚至一些較難的技法也很難完成。所以歷代的琴譜中,都不惜筆墨去介紹彈琴的姿勢及各種手勢,將「指法合勢」列為彈琴之首要,把「布指拙惡,手勢煩亂」列為琴之要病。自唐趙耶利獨創手勢圖以來,歷代琴譜多加以引用或增修。現代的琴書入門書籍中,多用照片來代替古代所繪的手勢圖,再加以簡單的解釋。但彈琴的姿勢,很難用圖解或文字來解釋清楚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多觀摩名家的演奏視錄相,仿效名家的姿勢支多作練習,久而久之,便會揮灑自如,遊刃有餘,形很落落大方的演奏颱風,這是多觀摩名家的演奏。除此之外,還是多去參閱一些琴學理論,如歷代經典的琴論及琴譜,如明徐上瀛的《大還閣琴譜》,此譜中的《溪山琴況》至今都被琴家奉為圭臬,現代的好多琴學理論,多出於此。另外還有清代徐祺的《五知齋琴譜》,張鶴的《琴學入門》、近代琴學大家楊師百的《琴學叢書》、顧梅羹先生的《琴學備要》等也都較為精典,多參閱琴論琴譜,儘可能去理解那個時代的審美標準,這對於彈琴來講是非常有利,這個「琴外」的功夫不可不知。

三、多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琴學更是如此,如只一味的

盲目練琴,不去多問幾個「為什麼」,那麼進步會很慢,如多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則會事半功倍,少走彎路。比如像「鎖」這一指法,雖說教科書上都講得十分清楚,節奏指序也很明了,但各個流派在實際演奏時卻多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如不多去思量,很難理解其中的精髓。比如七聲的「長鎖」,古譜的要求大致是「抹、挑、抹、勾、剔、抹、挑」,但現在好多琴家也常彈為「抹、挑、抹、挑、抹、勾、剔」或「抹、挑、勾、剔、摘、剔、挑」,孰是孰非?很難說清。但細細想來,其節奏型基本都為「四+三」或「三+四」型,即前面四個時值略長的音,另加一組很快的三個音或「三」「四」前後置換,能琢磨通這個問題,自己就會先彈熟基本的傳統「長鎖」外,再去有選擇的學習一個自己較為隨手的指法。繼而想到,「長鎖」是為彌補古琴沒有像弦樂那樣的長音而作,便會悟到「鎖」這一指法的要點:音斷意連,一氣呵成。如能達此,久加揣摩,多加練習,自然會得其中精髓。其它指法也是如此,在勤練之餘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四、多練

學習古琴沒有捷徑,唯有一法:就是多練。如果掌握不了古琴的基本演奏技法,只空談什麼琴道琴德,那無異是紙上談兵,只會成為大家的笑柄。掌握此技,如果沒有一定時日的練習,就是方法再正確,領悟再深刻,古琴的演奏技法也很難成形。「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二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這個道理自學者不能不知。關於如何練琴,琴友的著述頗多,這裡就不多費筆墨,單強調一點,練琴貴「堅持」二字,三天打漁兩天晒網,興緻來時,便彈習半天,一旦興頭過去,便束之高閣?,置之不理,這樣古琴很難彈好,「三日不彈,手生荊棘」也是此理。本人弩笨,但喜好繁雜,書畫等藝也對練琴多有耽擱,所以每天練琴時間甚少,前後總共一個多小時,但每日都會堅持練習,如有他事,改日也會把拉下的功課一併補上,不敢偷懶。畫家齊白石先生,耄耋之年,仍惜時如金,勤勉自警,他曾在一條幅上這樣寫道:「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之,不教一日閑過也。」此語,自學者也應警之。

多看、多聽、多想、多練,這四點,雖多是老生常彈,然今人常常忽略,重錄在此,與大家共免。


我的實踐經驗:

古琴作為樂器,是需要音樂基礎訓練的。如果你沒有很好的音樂天賦,那麼自學必然是很困難,而且很容易學的很差。作為樂器演奏,保障一定量的肌肉記憶以及對音樂的感性記憶是很重要的。往往覺得很簡單的東西,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動作或者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導致自己實際的表現和腦海中自己的表象是差距很大的,可以自己錄音錄像然後回放看看。另外,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反饋糾正,是很難進步的,而且會養成很多壞習慣。
再進一步講對於音樂的進一步理解,那麼提高的其實是自己的審美水平與審美情趣,這更是需要有相當高的水平的老師來指導了,但這種老師是非常少的,大多數音樂學院的學生都是技術非常過關,但是審美和對古琴音樂的理解還不夠。
從歷史上來看,近代比較成功的自學為主的大家當屬吳景略了,吳景略天賦極高,吹拉彈唱都玩的很好,樂曲聽別人彈一遍就可以自己摸出來。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還是應該跟老師學,找明師而非名師,學習技巧與技術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與文化修養,有機會多看多聽別人的演奏,大膽嘗試,通過多交流作為反饋,補充到自己的訓練中。


找老師


才上知乎不久,雖然是個老問題,還是答一下吧。
我個人不推薦自學古琴,或者,推廣到任何事物,我都不推薦自學。很簡單,第一,基礎不是靠所謂個人的天賦就能打好的。基礎奠定了之後的成就。就如同學習英語,不搞清楚主謂賓,何談複雜的從句。況且,古琴教學中有大量需要老師示範,學生模仿,甚至意會的地方,這個是很難從錄像帶和教材上學習到的。
其次,古琴是講究細節的樂器,對於指法的正確與音色的處理要求很高。「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是把譜子上的音彈出來就完了,還有右手勾挑的角度,左手大指觸弦的位置,吟猱的力度,手腕的移動等等等等....都需要細緻的雕琢。即使和老師學習,一減少上課的頻率,都會「跑范」,何況自學!自己彈的十分有感覺,旁人聽得也蠻有滋味,可在行家聽來,根本無法入耳。而這種彈著彈著就跑范了的情況,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
以上,就是我結合自己的經歷,所做的回答。如果題主您還在自學的話,請您趕緊找到一個好老師,從頭開始,一點一點,磨練自我。畢竟,古琴是一生的修行,不是嗎?


這是之前為古琴初學者整理的文章,希望有參考意義。
很多琴友在二三線城市,難以找到老師,唯一的辦法只能自學了。古琴能不能自學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想學好,是不推薦自學的,畢竟有老師領入門,不容易走偏差;倘若只是自娛自樂一下,自學也是可以的。

一、發自內心的喜歡古琴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真正的興趣,一般來說很難堅持。如果僅僅是為了附弄風雅,或打發時光,一旦受挫就容易失去興趣,很難持之以恆學下去,領悟到藝術的真諦。畢竟琴技到意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立下學好的志願
立下學好的志願,並為之刻苦努力。如果僅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一般都會遇難即退、中途而廢,特別在自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如果沒有執著的意志是無法深入學習的。

三、勤於練習
學古琴是技藝的訓練,需要勤於練習,反覆的練習,艱苦的練習,不間斷的練習,練習的時間因人而異。有著極快視奏能力的人,有著超凡音樂記憶的人,有著天生柔順而迅捷的手指機能的人,均可比常人大大快速地掌握古琴演奏中的全部艱深的技巧,而其需要化出的努力卻大致在總量上相等。也就是說,若以一天不少於7小時計算,一天也不止歇,至少需要10年時間,這大概是一般造就一位古琴演奏家所需時間的概率。倘若每天練習時間減少,那麼總量不變,年數就會延長。猶如燒開水。只要把水燒開後,即便冷卻,也還是「冷開水」。而僅燒到六、七十度的水永遠不是開水。

四、模仿錄音,學習節奏
訓練節奏模仿能力與簡單的識譜能力。節奏與音高是音樂的兩大要素,由於是自學,如果沒有識譜能力,對琴曲的節奏只能從錄音上模仿,或是樂譜中試奏。而古琴上的許多技巧又是樂譜是無法標示的,這時通過錄音來模仿就是唯一的方法,如果不具備模仿的能力,自學很難持續下去的。

五、客觀選擇教材,避免雜學
學琴的理論與方法各家都不盡相同、各成系統。自學者在自身素養有限的條件下,是無法分別吸收的、更無法辨別優劣。如果雜學亂摻,只會把自己廢掉。在這裡向大家推薦龔一老師編的《古琴演奏法》,這本書說明詳細,進度編排合理,指法訓練科學,便於自學者循序漸進的入門。此外,還可以配合龔一老師新出版的《琴樂探微》(DVD)一起學習,有視頻的講解和演示,這樣自學更易於模仿。當然也可以選擇一些好的古琴教學視頻教程,比如戴曉蓮、李祥霆等老師的教學視頻、天一琴茶的《古琴初級指法網路課程》等等,其中天一琴茶的古琴教學課程,由浙派的老師演示,有詳細的指法、樂理、文化等知識講解,是很好的入門教程。

六、學習了解古琴文化知識
「學琴有四句:左手吟猱綽注,右手輕重疾徐。更有一般難說,其人須是讀書。」古琴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政治、教育、倫理、哲學、美學、文學、藝術等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引用古琴家徐立孫先生的話:「涵養有素,多讀古笈,心胸洒然,出音自不同凡響……」如果只停留在技術層面,與彈棉花、打鐵等技術工人沒什麼兩樣。

七、需要有一張古琴
如果經濟條件好,當然可以買好一點的琴,如果一般,只需要買一張三四千元初學練習琴就可以練習了,但要此琴沒有沙音、打板、抗指等毛病。如果買琴需要有個懂琴的人幫忙挑選,而今古琴市場魚龍混雜,不懂琴很容易上當受騙,也可以選擇一家口碑好的琴館,無論是自己上門選琴,或者通過錄音選琴,都會靠譜許多。倘若實在是資金不足的,可以選擇租琴,現在租金最划算的就是「古琴認養」了,畢竟不花一分錢就能有一張練習琴。現在做認養的商家很多,但規模比較大且靠譜的是天一琴茶,畢竟做了兩年時間,也有人還琴退錢成功的為證。

八、系統的學琴計劃
學習古琴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制定系統的學琴計劃是十分重要的,先學習右手八法,再學左手按音上下綽注進退復泛音等,附以練習曲鞏固所學指法;然後開始學仙翁操等小曲,最後按照曲目級別層層遞進練習琴曲,切忌好高騖遠、貪多貪大。大小曲更有其妙處,比如說《神人暢》、《山居吟》等樂曲雖然級數不高,但卻是意境深遠,堪為曲中神品,比有些大麴子的藝術價值要高的多。通過好學、善學、樂學、苦練,自學古琴也是可以學好的。

【附: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古琴考級曲集所列曲目級別】
第一級:1.古琴吟2.鳳求凰3.慨古吟4.蘭花花5.小白菜6.秋風詞
第二級1.極樂吟2.良宵引3.清夜吟4.湘妃怨5.雙鶴聽泉6.拉縴歌7.滿江紅8.泣顏回
第三級1.春曉吟2.風雷引3.精忠詞4.秋江夜泊5.玉樓春曉6.映山紅7.小草
第四級1.石上流泉2.神人暢3.酒狂4.韋編三絕5.孔子讀易6.陽關三疊7.歸去來辭8.秋夜長9.渴望10.信天游
第五級1.鷗鷺忘機2.楚歌3.關山月4.高山5.洞庭秋思6.碧澗流泉7.岳陽三醉8.採茶調9.茉莉花
第六級1.梧葉舞秋風2.長清3.平沙落雁4.平沙落雁5.獲麟操6、山居吟。7、醉漁唱晚。8、雙乙反調。9、滄海龍吟。10、普庵咒。11、憶故人。
第七級1.長門怨2.龍朔操3.佩蘭4.天風環佩5.風雲際會6.春江花月夜7.山水情
第八級1.流水2.漁樵問答3.瑤族舞曲4.梅花三弄5.欸乃(節本)6.雉朝飛7.漁歌8.孤館遇神
第九級1.離騷(節本)2.搗衣3.水仙操4.龍翔操5.烏夜啼6.秋塞吟7.墨子悲絲8.陽春9.大胡笳10.大胡笳11.樓蘭散
第十級瀟湘水雲2.樵歌3.廣陵散4.胡笳十八拍5.幽蘭6.梅園吟7.三峽船歌8.風雪築路9.春風


我是自學的。
學琴是一個過程,從最開始學習了解最基本的知識,掌握基本指法,到後來學習減字譜,再到對照減字譜學習彈奏簡單的曲子,從易到難,逐漸深入。
這一過程大約會需要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如果中途停頓,後面再拾起就會生疏。
不過彈琴,其實更在於修養身心,能靜下來,就能學好琴。


推薦閱讀:

破四舊使哪些傳統習俗消失了?
為什麼十二生肖的順序是現在這個樣子?
星星這麼西式的元素 我要通過什麼手法才能把它做成中國風?
兵馬俑能放在辦公場所、有什麼風水講究嗎?
怎樣評價近期新聞:韓媒稱「張三丰是濟州島人」 欲申遺太極拳?

TAG:音樂 | 樂器 | 中國傳統文化 | 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