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紹要擁立劉虞為皇帝?
看了書感覺顛覆大漢王朝是袁紹一直計劃的,無論是躲在洛陽不做官結交天下士人還是後來忽悠何進的計劃,不過這裡面有兩個矛盾,一,他取得冀州挺難的,根據地拿的。二就是他擁立劉虞,如果劉虞真做了他就是強勢皇帝啊,無論是幽州基本盤還是人望,能力。難道其實他預料了劉虞不會做皇帝的,後來嚇得劉虞寧願跑塞外,那他又為什麼要立劉虞呢?打擊皇朝皇帝的權威,但這同時打擊了袁紹自己的威望啊
謝邀。其實這問題,我已經有過類似回答。簡要回答,史料不多引:
袁紹早在190年,討伐董卓的盟誓里,就承認了漢獻帝的合法性,而放棄了漢少帝(反正已經死了)。
但之後,袁紹集團覺得漢獻帝遠在長安,又受到董卓的控制,導致袁紹集團在任命各級官員時,產生了不方便,這後來在192年還受到呂布的鄙視【輕傲紹下諸將,以為擅相署置,不足貴也】。
所以袁紹集團便產生擁立劉虞的想法,明面上製造各種有利於劉虞的祥瑞,再暗地編造漢獻帝血統不純的輿論,袁紹、韓馥在各自給袁術的信里,也說漢獻帝血統不純。
到了這節骨眼上,結果劉虞偏偏不肯當,袁紹集團只能作罷,繼續公開持擁戴漢獻帝的大旗。193年,袁紹正式對漢獻帝使者趙岐表態,將來要迎接漢獻帝。
對袁紹來說,擁立劉虞當皇帝,只是方便封拜官員的工具,劉虞肯當,漢獻帝就會被袁紹拋棄。劉虞不肯當,袁紹便自己玩【承製召拜】了,再繼續承認漢獻帝。
大內義興:曹操為什麼要迎還漢獻帝?
下面這條史料是袁紹討董的盟誓內容,當時弘農王劉辯已經在190年1月死了,所以在誓盟內容里,出現了【戮殺弘農,提挈幼主】,漢少帝劉辯就直接降級成了【弘農】,而董卓【提挈】的【幼主】自然是漢獻帝劉協了。
獻帝春秋曰:紹合冀州十郡守相,眾數十萬,登壇歃血,盟曰:『賊臣董卓,承漢室之微,負兵甲之眾,陵越帝城,跨蹈王朝,幽鴆太后,戮殺弘農,提挈幼主,越遷秦地,殘害朝臣,斬刈忠良,焚燒宮室,蒸亂宮人,發掘陵墓,虐及鬼神,過惡烝皇天,濁穢熏后土。神祇怨恫,無所憑恃,兆人泣血,無所控告,仁賢之士,痛心疾首,義士奮發,雲興霧合,咸欲奉辭伐罪,躬行天誅。凡我同盟之後,畢力致命,以伐凶丑,同獎王室,翼戴天子。有渝此盟,神明是殛,俾墜其師,無克祚國!』。
下面這條史料是193年趙岐以漢獻帝使者身份調停袁紹和公孫瓚的戰爭時,袁紹不僅公開承認漢獻帝地位,還向趙岐表達出將來要迎接漢獻帝的意願。
後漢書趙岐傳:(193年)是時袁紹、曹操與公孫瓚爭冀州,紹及操聞岐至,皆自將兵數百里奉迎,岐深陳天子恩德,宜罷兵安人之道,又移書公孫瓚,為言利害。紹等各引兵去,皆與岐期會洛陽,奉迎車駕。
推薦閱讀:
※三國時期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關於呂布在後漢書和三國志魏志中的描述?
※諸葛亮出山是否符合他個人意願?或者他出山是否對當時社會百姓有利?
※三國時期有什麼令人動容的故事?
※劉備真的是借得荊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