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為什麼valsalva動作或立位等使回心血流量減少的情況,心臟雜音是增強的?

診斷學第八版只說了其雜音增強是例外,但沒有為什麼。內科第八版更沒有說為什麼。


1.梗阻機制:左室流出道梗阻在收縮期,肥厚的心肌使心室流出道狹窄。在非梗阻型,此種影響尚不明顯,在梗阻型則比較突出。心室收縮時,肥厚的室間隔肌凸入心室腔,在左心室,使處於流出道的二尖瓣前葉與室間隔靠近而向前移位,引起左心室流出道狹窄與二尖瓣關閉不全,此作用在收縮中、後期較明顯。左心室噴血早期,流出道梗阻輕,噴出約30%心搏量,其餘70%在梗阻明顯時噴出,因此,頸動脈波示迅速上升的升支,下降後再度向上成一切跡,然後緩慢下降。流出道梗阻在收縮期造成左心室腔與流出道之間壓力差,流出道與主動脈間無壓力差。有些患者在靜息時流出道梗阻不明顯,運動後變為明顯。
2.雜音與影響因素:胸骨左緣下段心尖內側可聽到收縮中期或晚期噴射性雜音,向心尖而不向心底傳播,可伴有收縮期震顫,見於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縮力或減輕心臟負荷的措施如給洋地黃類、異丙腎上腺素(2μg/min)、亞硝酸異戊酯、硝酸甘油、作Valsalva動作、體力勞動後或過早搏動後均可使雜音增強;凡減弱心肌收縮力或增加心臟負荷的措施如給血管收縮葯,β受體阻滯劑,下蹲,緊握掌時均可使雜音減弱。約半數患者同時可聽到二尖瓣關閉不全的雜音。
3.Valsalva試驗(動作)是令病人行強力閉呼動作,即深吸氣後緊閉聲門,再用力做呼氣動作,呼氣時對抗緊閉的會厭,通過增加胸內壓來影響血液循環和自主神經功能狀態,進而達到診療目的的一種臨床生理試驗。因其由義大利解剖學家Antonio Maria Valsalva於1704年提出而命名。由於它在操作上具有簡便、實用及無創性等優點,在臨床上沿用已久。臨床意義:通過增加胸腔內壓力,顯著減少靜脈回心血量;興奮迷走神經;如(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時,通過valsalva動作興奮迷走神經終止室上速發作;(2)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時,通過valsalva動作,減少回心血量使雜音增強,用來鑒別雜音;(3)二尖瓣脫垂導致二尖瓣反流,通過valsalva動作使雜音增強。(4)通過valsalva動作,左右心發生的雜音一般均減弱,而特發性肥厚型主動脈瓣下狹窄的雜音增強。臨床醫生常用此動作幫助鑒別雜音的性質和來源。valsalva動作時間不可過長,不然會導致腦血流和冠脈血流的減少。

註:以上內容摘自專業書籍。

補充回答提問


此動作減少回心血量,導致左室容量負荷減少,左室運動過度。而導致HOCM出現SAM征的因素包括室間隔肥厚,異常乳頭肌和異常腱索,過多的二尖瓣組織,運動過度的小左室,過度縮小的二尖瓣瓣環。上述每一個因素都會導致Sam現象。


因為我前負荷降低回心血量減少,心臟舒張末期容積減小,造成流出道梗阻加重。相反,舒張末期容積增大,形象點想就是把心腔撐大了,流出道梗阻自然就減弱。


很簡單,valsalva動作時,深呼氣後,會引起胸內壓增高,回心血量減少,那麼二尖瓣前葉更向前移動,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更嚴重,收縮期3、4肋間的雜音更強。

站立位也一樣的道理,直立狀態時,下肢靜脈擴張,血液一部分淤在下肢,回心血量減少,加重流出道梗阻。


推薦閱讀:

心臟神經官能症有什麼好的治癒方式嗎?平常應該注意什麼?
請問心率過快與竇性心律不齊有關嗎?
求問如何確診是心臟神經官能症還是冠心病的?是不是必須要冠狀動脈造影??
後天如何努力練就一顆大心臟?
吸煙是如何導致它對心臟產生的種種危害的?

TAG:疾病 | 心臟病 | 心臟 | 醫學 | 內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