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你們怎麼看?

我每讀一遍都能感覺到其中得美。《靈樞》中針灸比現在所謂流行的針灸要厲害許多了。第一件事就明說了,需要脈法來指導針灸,現在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黃帝內經》里三部九候脈法有誰知道了解得?人迎寸口脈法是怎麼用來指導針灸調節經脈得?五運六氣是如何來計算人哪一臟器有欠缺得?


三部九候早就被寸口脈法取代了。什麼東西都要講臨床效果。如果沒有臨床證據,書上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沒有卵用。真不知道你所說的「《內經》里的針法比現代針灸厲害的多」是怎麼得出來的。《黃帝內經》上不少內容跟後世的中醫診療是脫節的,而中醫就是在實踐和總結中不斷進步的。你拿出本《內經》當至上真理,本身態度就不對。
沒有誰讀過《內經》就會治病,以前有的名老中醫先學的是《金匱要略》、《景岳全書》之類能治病的古籍。
在中醫理論內部推導,沒有任何意義。推出來的東西經過臨床驗證有效,才會被歸納到中醫體系內部。所以,不要拿著書里的東西瞎推導。

最後,中醫也是醫學,需要嚴肅對待。它不是「雅趣」也不是「文化」。醫學書籍沒有「美不美」這個說法,療效才是關鍵。您還是不要瞎琢磨了。


黃帝內經被稱為經典,因為它奠定了中醫的一些發展方向,有大致指導的,也有經絡學說。
至於某些人黑內經。
大可不必。
某些今天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在當時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比如開普勒行星定律,今天看來和放屁一樣沒價值,但誰敢否認歷史地位?
至於黑現在人盲目崇拜內經的,扣帽子之前得有證據吧。


內經中對於中醫,我認為最大的貢獻就是闡明了經絡循行與病機十九條,並且奠定了臟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為我是學針推的,看到經絡循行就覺得,這幫古人都是外星人吧…解剖學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怎麼就弄出了準確的位置,而且還真好使!不過注意,那時候用的針具是砭石,很粗,有多粗呢?毛衣針見過沒?

不過,我更加喜歡其中的《上古天真論》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一段道出了養生真諦
遵循順從自然變化,作息規律,三餐正常、節制、清潔,不過分勞累,房事節制,不嗜酒,適當增減衣物,用不著吃什麼大補啊,葯膳什麼的,加上適當鍛煉,益壽延年就這麼簡單

還是那句話,能做到的有幾個?有幾個???


你去看看李陽波的書,相信你一定會大概了解(黃帝內經)的真正內涵和用處是什麼。李陽波在廣西大學講課時每次都會用(黃帝內經)里的句子進行反駁,而(李陽波五運六氣講記)

就根據當時講課的錄音,寫成書的。你可以看看,肯定會有大啟發。 還有就是他的徒弟劉力紅等人的書,如(思考中醫)

也很不錯。希望對你有幫助!

還有,給你提個醒,買(黃帝內經)

這種類型一定不要買,已經被改編的不像樣子了。

這本中華書局出的集注就不錯,不過有點乏味。而且集注也無法避免內容會很雜。(END)


有多少人真的去認真思考過「和於術數」這四個字


黃帝內經?那不是被諢鐵樵否定了根基的垃圾么?

黃帝內經記載的醫學基本概念中,五臟經脈都是有大小,有形狀的實體。雖然有一些錯誤,倒是仍舊具備可證偽性。

而現在中醫普遍認為的腎不是腎,經絡不是血管,是諢鐵樵搞出來的。

諢鐵樵如果錯了,那麼現在中醫理念就全部錯了。

諢鐵樵如果對了,那麼黃帝內經就是垃圾。

中醫從來沒有,也絕不會對這個問題進行解釋,辯論。 畢竟含含糊糊的玄學才能騙人,誰見過騙子把自己的根底都交代出來的?


一本認為天圓地方的書,在現在這個年代,誰信誰傻逼。

《靈樞·邪客》:「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

為了避免部分沒看過書的中醫粉來噴我,我先把書中的原文拿出來。

--------------------------------------------------------------------------------------------------------------------------

有人提到黃帝內經別的篇章的內容,我想說,就算是一個學渣做的試卷,上面也有一些題目是對的。但是當你在這個學科有疑問的時候,你會去問學渣還是學霸?我選擇去請教學霸,難道你還懟我說,「學渣這一題是這麼做的,你一句也別信啊,信是王八蛋。」

--------------------------------------------------------------------------------------------------------------------------

任何一個國家的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比起來,誰是學渣誰是學霸很顯然都是一目了然的,奈何有的傻逼看不到啊。那我只好證明一下了。

區分學霸和學渣,最簡單一目了然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看考試成績了。而對於醫學而言,考試成績是什麼?當然是比較各種醫學能治好的疾病以及在這些醫學的呵護下人們的壽命長短。可是現代沒有哪個地方完全接觸不到現代醫學啊,要對比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的差距,只能對比現代和古代了。但是一對比,總會有人跳出來用現代對比古代不是欺負人科技落後嗎?那隻能挑選古代盛世的皇帝的兒女們的平均壽命和現代平均壽命來對比了。

理由如下:

1、御醫不說是傳統醫學的最高水平,至少比平均水平要強上一大截吧,要不然皇帝們又不是傻子,憑什麼讓他們當御醫呢?如果你否認這一點,那麼只能認為傳統醫學連判斷水平高低的辦法都沒有。

2、古代沒有現代這麼齊全的統計數字,小老百姓的平均壽命上哪去了解?還好史官記載了皇帝們的兒女們的平均壽命,肯定只能拿那個數據對比了。

3、有些傳統醫學粉總喜歡拿饑荒、戰亂來為學渣考不好來開脫。所以我就只挑盛世的皇帝的兒女們的情況,這樣的話,饑荒、戰亂的借口總用不上了。

傳統醫學的頂尖水平對現代醫學的平均水平,看結果吧。

現代醫學的成績要查一下很簡單,查一下預期壽命就是了。

人均預期壽命增至76.34歲 中國人健康水平更高了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20606/224012242346.shtml

從建國後的各種政治運動結束算起,中國人的預期壽命起碼都是六十多歲,到了現在都已經突破76歲了。這就是現代醫學得出的分數。

該看傳統醫學的分數了,首先我們來算下清朝吧,主要是清朝離現代比較近,史料全,既然我說了對比盛世的皇帝的兒子們,那麼滿清順治才入關,之前的就不算了,到了道光之後又遇到了鴉片戰爭以及後來的一系列大變局,也先排除掉。

首先看康熙的數據:

康熙20個女兒的壽命
第一女: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日生。十年(1671)十月殤,時年4歲。
第二女: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生。十二年(1673)二月殤,時年3歲。
第三女: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初六日生。雍正六年(1728)四二十一日去世,時年56歲。
第四女: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初十日生。十七年(1678)殤,時年5歲。
第五女: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六日生。四十九年(1710)三月去世,時年37歲。
第六女: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七日生。雍正十三年(1735)去世,時年57歲。
第七女: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初一日生,八月即瘍。3個月而已。
第八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九日生,閏六月殤。2個月而已。
第九女:康熙二十一年(1683)生,康熙四十一年(1702)七月去世,時年20歲。
第十女: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公主於康熙四十九年(17l0)去世,時年26歲
第十一女: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二十七日生,二十五年(1686)五月即殤。時年1歲。
第十二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閏四月二十四日生。三十六年(1697)二月卒,時年12歲。
第十三女: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四十八年(1709)六月去世,時年23歲。
第十四女:。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時年48歲。
第十五女: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六日生,時年l9歲。
第十六女:康熙三十四年(1695)十月二十一日生。四十六年(1707)殤,時年13歲。
第十七女: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十二日生。二十九年(1700)早瘍,時年3歲。
第十八女: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十八日生,生下不久即殤。
第十九女: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十四日生。四十四年(1705)二月殤,時年3歲。
第二十女: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初九日生,十二月即殤。3個月而已。

康熙的二十個女兒,按現在的標準60%未成年就死了,平均年齡才17歲。

康熙的35個兒子中,序齒的有24位,實際上成人(年滿16歲)的,只有20位。
24位序齒的皇子是:
皇長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納拉氏。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討葛爾丹時,康熙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19歲的允禔從征,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還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歲,被封為直郡王。十年後因爭儲位,謀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監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允礽
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誠仁皇后所生,為嫡長子。康熙十四年,在他還是個一歲多的嬰兒時,就被立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廢;四十八年,復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廢,受禁錮;雍正二年卒,追封理親王,謚號密。
皇三子允祉
生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榮妃馬佳氏。允祉博學多才,成為乃父學術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爾丹時,允祉領鑲紅旗大營。21歲,被封為誠郡王;次年,降為貝勒;32歲,晉誠親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護父親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奪爵、囚禁。十年,去世。
皇四子胤禛
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親征葛爾丹時,胤禛奉命掌管正紅旗大營。20歲,被封為貝勒,31歲,晉雍親王。康熙駕崩,胤禛即位,為雍正帝。
皇五子允祺
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認為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康熙征葛爾丹時,允祺奉命領正黃旗大營。19歲,被封為貝勒,30歲,晉恆親王。雍正十年死,謚號溫。
皇六子允祚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允佑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18歲,被封為貝勒;29歲,晉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允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允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允礽獲釋,允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同年,死。年四十有六。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詔復其原名,收入宗籍.
皇九子允禟
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絡羅氏。26歲,被封為貝子。雍正即位後,命其出駐西寧。後以其違法肆行,與允禩等結黨營私為由,於雍正三年奪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年四十有四。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詔復其名,收入宗籍.
皇十子允鋨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十月十一日亥時生,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出。四十八年三月,封敦郡王。六十一年十月,與受末命。雍正二年四月,以奉差擅回,削爵、禁錮。十三年,高宗即位。十一月,釋之。乾隆二年二月,封輔國公。六年辛酉九月初九日子刻卒,年五十有九,以貝子禮葬。子六人女三人。
皇十一子允禌
早夭皇十二子允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曾署內務府總管事務,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康熙御極60年,派允祹祭聖京三陵。次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雍正即位,進封履郡王。乾隆即位,進封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
皇十三子允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皇十四子允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與雍正、允祚同母。但黨附允禩,與雍正對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五十七年,任撫遠大將軍,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雍正元年,晉為郡王。三年,被降為貝子。四年,革爵禁錮。乾隆即位時,命釋放,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晉貝勒。十三年,晉恂郡王。二十年,卒年六十有八,謚號勤。
皇十五子允偶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謚號恪。
皇十六子允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因庄親王死後無嗣,雍正命他襲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謚號恪。
皇十七子允禮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純裕勤妃陳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晉親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還西藏,沿途巡閱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返京,辦理苗族事務。乾隆即位,命總理事務,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皇十八子允衸
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皇十九子允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皇二十子允褘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嬪高氏。雍正四年,封貝子,八年,晉貝勒。十二年命祭陵,稱病不行,降輔國公。乾隆即位後,復封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皇二十一子允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嬪陳氏生。立志向上,頗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貝子,晉貝勒。乾隆即位,晉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皇二十二子允估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謹嬪色赫圖氏。雍正八年,封貝子;十二年,晉貝勒。乾隆八年死。
皇二十三子允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靜嬪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鎮國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晉貝勒,後降鎮國公。乾隆45年,復封貝子,兩年後,晉貝勒。49年加郡王銜。50年死。
皇二十四子允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嬪陳氏。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雍正十一年,允秘十七歲,封緘親王。乾隆38年死。
11位未序齒的是:
承瑞:康熙子,早夭
承(示右):康熙子,早夭.
承慶:康熙子,早夭.
賽音察渾:康熙子,早夭.
長華:康熙子,早夭.
長生:康熙子,早夭.
萬黼:康熙子,早夭.
胤(示贊):康熙子,早夭.
胤(示禹):康熙子,早夭.
胤譏:康熙子,早夭.
胤(示爰):康熙子,早夭
注:其實在二阿哥允礽之前康熙以有五子,只不過其中四子出生沒幾天就死了,就剩下了大阿哥允祀。

康熙的35個兒子,超過40%未成年,平均也才三十齣頭。

康熙之後是雍正的數據了:

雍正共有十子四女(親生的)按出生先後排列為:
皇子:
1.愛新覺羅·弘暉,皇長子,幼殤。生母為孝敬憲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殤,年八歲。乾隆帝即位,追封端親王。
2.愛新覺羅·弘昐,未序齒,幼殤。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殤,年三歲。
3.愛新覺羅·弘昀,皇次子,幼殤。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殤,年十一。
4.愛新覺羅·弘時,皇三子,稱三阿哥。削宗籍。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5.愛新覺羅·弘曆,皇四子,稱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為孝聖憲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寶親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為乾隆帝。嘉慶四年正月卒,年八十九。
6.愛新覺羅·弘晝,皇五子,稱五阿哥。生母為純愨皇貴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謚曰恭,即為和恭親王。
7.愛新覺羅·弘曕,皇六子,稱圓明園阿哥。生母為謙妃劉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後出繼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嗣,襲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謚恭,即為果恭郡王。
8.愛新覺羅·福宜,未序齒,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殤,年二歲。
9.愛新覺羅·福惠,未序齒,稱八阿哥,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殤。以親王禮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懷親王。
10.愛新覺羅·福沛,未序齒,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殤。
皇女:
皇長女(1694),幼殤。生母為懋嬪宋氏,時為藩邸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殤。
皇次女,和碩懷恪公主(1695—1717),大公主。生母為齊妃李氏,時為藩邸側妃。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日生於藩邸。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多羅格格;七月晉和碩格格;九月嫁那拉氏星德。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卒,年二十三。雍正元年(1723)追封和碩懷恪公主。額駙星德(又作性德,興德)(?——1736),雍正十二年(1734)奉命往達里剛愛操練蒙古兵,乾隆元年(1736)正月召還。乾隆元年卒。
皇三女(1706),幼殤。生母為懋嬪宋氏,時為藩邸格格。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殤。
皇四女(1715—1717),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藩邸側妃。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殤。
其中序齒的阿哥有弘暉、弘昀、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六位。
活到成年的有弘時、弘曆、弘晝、弘曕。

十個兒子60%未成年,四個女兒就一個成年。平均壽命算下來,也就是剛剛成年的水平。

雍正之後是乾隆了,乾隆的成績為:

接史料檔案記載,乾隆帝一輩子共生了二十七個兒女,其中兒子十七個,女兒十個
皇子依次:
長子 永璜 (1728-1750) 23歲亡
次子 永璉 (1730-1738) 9 歲亡
三子 永璋 (1735-1760) 26歲亡
四子 永珹 (1739-1777) 39歲亡
五子 永琪 (1741-1766) 26歲亡
六子 永瑢 (1743-1790) 48歲亡
七子 永琮 (1746-1747) 2 歲亡
八子 永璇 (1746-1832) 87歲亡
九子未命名(1748-1749) 2 歲亡
十子未命名(1751-1753) 3 歲亡
十一子 永瑆 (1752-1823) 72歲亡
十二子 永璂 (1752-1776) 25歲亡
十三子 永璟 (1755-1757) 3 歲亡
十四子 永璐 (1757-1760) 4 歲亡
十五子 永琰 (1760-1820) 61歲亡
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 4 歲亡
十七子 永璘 (1766-1820) 55歲亡
公主依次:
長女 (1728-1729) 2 歲亡
二女 (1731-1731) 即亡
三女 固倫和敬(1731-1792) 62歲亡
四女 和碩和嘉(1745-1767) 23歲亡
五女 (1753-1755) 3 歲亡
六女 (1755-1758) 4 歲亡
七女 固倫和靜(1756-1775) 20歲亡
八女 (1757-1767) 11歲亡
九女 和碩和恪(1758-1780) 23歲亡
十女 固倫和孝(1775-1823) 49歲亡

算起來,未成年的有12人,超過40%了,可喜可賀,平均壽命超過二十五了,完爆了他爺爺和爸爸。

乾隆之後就嘉慶了,嘉慶的成績如下:

皇子
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未命名,幼殤。
皇二子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1850年),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68歲亡。
皇三子惇恪親王愛新覺羅·綿愷(1795年-1838年),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43歲亡。
皇四子瑞懷親王愛新覺羅·綿忻(1805年-1828年),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23歲亡。
皇五子惠端親王愛新覺羅·綿愉(1814年-1864年),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50歲亡。
公主
皇長女(1780.4.11—1783.11.1)其母簡嬪關佳氏,3歲亡。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13歲亡。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其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嫁索特納木多布濟,30歲亡。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靜固倫公主,其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嫁蒙瑪尼巴達喇,27歲亡。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其母遜嬪沈佳氏,9歲亡。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華妃侯佳氏,1歲亡。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2歲亡。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3歲亡。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其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4歲亡。

算起來,嘉慶的14個兒女,7人未成年,正好佔了50%,平均壽命還不到二十歲。

再往後遇到那種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亂世了,我就不把數據列出來了。本來我還想說去掉那些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免得他們拖了傳統醫學的成績的後腿。可是算出來才發現,那些參與政治鬥爭的,大多都是已經成年的了,算進去還有利於提高皇子皇女們的平均壽命啊。

這一對比誰是學霸誰是學渣還需要我來講嗎?

-------------------------------------------------------------------------------------------------------------------------------

某學渣粉又找出一個滿清皇帝的子女之所以平均壽命不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近親結婚,可是近親結婚的危害不是正好是一個醫學問題嗎?

這恰好告訴我們中醫這個學渣對於近親結婚這道題目不會做。恰好告訴我們學渣渣的其中一個地方。結果是學渣粉為了給學渣開脫反而告訴我們學渣渣在什麼地方了。

----------------------------------------------------------------------------------------------------------------------------------

和各位學渣粉說一聲,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不是「中國的醫學」。與之相對的我們常說的西醫指的是「現代醫學」不是「西方傳統醫學」。如果各位學渣粉這個基本的概念的都搞不清楚,你們還是不要在這裡丟人現眼的好。


有時候回過頭看看魔獸45級時候是怎麼樣的也挺懷念的


關於養生,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全講完了。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已經把醫術宗旨講完了。


西醫對很多疾病都是,這個疾病吧,是不可治癒得,需要「吃一輩子得葯」「動手術」「換心/肝/脾/肺/腎」甚至換頭。

糖尿病——抱歉,這個是遺傳的,治不好

高血壓——抱歉,這個是遺傳的,治不好

感冒——抱歉,吃藥只能緩解癥狀,治不好,要靠你自己身體抵抗力來撐了。。。

西醫認為,病進入器官了,才算病——用黃帝內經里得話來講,邪氣入了五臟六腑了,他才能看得出來,絕對是下工都不如。。。

為什麼我會覺得《黃帝內經》很美,就是因為他的理論是可以自洽得解釋疾病從何而來,如何治療,會有什麼反應,多久能治好,說《黃帝內經》是玩理論的,回去面壁去,《黃帝內經》裡面只是因為文字寫在竹簡上的關係,文字精簡,但是可不只是玩虛的,人家是實實在在講技術講理論,講治療之法的。但是他把治法分散在各個篇章里,所以要認真讀完才知道某個疾病如何治療。

比如《五運六氣》解釋了什麼時候出生的人,容易生什麼疾病,在什麼年份容易得什麼疾病,什麼年月容易病情加重,什麼年月病情會減輕。在災年該怎麼預防瘟疫流行,這個不是胡說八道,是可以實際真的從歷史上的災年來應證的。比如從之前的SARS,可以仔細看看360年前,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點如果你還不信,可以查查外國人研究說什麼出生年份決定生什麼病什麼什麼的,說是基因什麼的,但是他還是沒破解為什麼——這在西醫裡面說法已經是最前沿的東西,我們老祖宗許多許多年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道士中厲害的可以算出一個人死亡日期,可以具體到小時。

比三部九候脈法更古老的,是遍身脈法,在《皇帝內經》里也有記載。12經脈,每條經脈的搭脈點,通過對比脈搏的快慢,沉浮,滑澀,寒熱綜合排序,就知道是哪裡有疾病並且知道如何治療的思路了。

再說說我從《靈樞》里看到的人迎寸口脈指導針灸吧,先搭脈,通過人迎寸口脈,然後結合三部九候的脈法,然後知道哪條脈是太過的,那麼需要泄掉其中的邪氣,知道哪條經脈是太虛的,則需要通過艾灸或者補藥來補這條經脈。知道身體絡脈有淤血,需要用針扎破,把淤血放出,然後再通過針灸的毫針來調節氣血經脈,人的很多疾病,可以通過調節經脈來調整,總感覺經脈高於身體一個維度的感覺,因為經脈對了,身體自己就會變好,這個很難用西方科學解釋,但是用中醫來解釋,則非常科學。

說糖尿病無法治癒得,我這麼說吧,我帶著老媽每天鍛煉金剛長壽功,就已經把她得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了,她葯已經停了。之前打胰島素的時候,是16-20得,現在是5-8之間浮動。正常人是3.5-6。現在我還沒試過用針灸調,調節後應該可以調理得好。至於是否屬於根治,我就不跟你們爭了,這話題扯太遠了,反正我自己家人身體好了我也開心不是。

樓上那個 諢鐵樵 是什麼人?他提出了什麼理論? 諢鐵樵如果錯了,那麼現在中醫理念就全部錯了。
諢鐵樵如果對了,那麼黃帝內經就是垃圾

這兩句我不懂,請解釋一下?搞不懂其中得邏輯是什麼?為嘛還有人給他頂啊,邏輯上講不通,哎呀,好氣呀,還不給評論,這不是堵住我想詢問得話了么?說大話,誰不會啊,還被否定了根基,黃帝內經得根基是什麼,請拿出具體的文本句子,具體例子,隨口說句話就當你說得是聖旨啊?

另外,這個題目是你對於《黃帝內經》怎麼看,不是我是不是中醫,以及中醫是不是能治風濕性關節炎,以及中醫能不能治偏癱,以及中醫能不能讓人活2000歲,以及我是不是能得諾貝爾獎這種事。以上以及類似得話題,別再提了,別偏題了,謝謝。

這個提問是想找人以前探討裡面得某一篇的內容啥得,可以一起分析,一起表達其中得疑點,看法啥得,至於想黑得,也可以,當是重要的事說三遍「清晰」「清晰」「清晰」,拿出你想黑的那篇的文章來,把具體得古文句子拿出來,然後再黑,把你黑得論點擺清楚,亂黑最沒意思了。胡攪蠻纏我都懶得看你。。。如果是為黑而黑得,我祝福你三年不感冒,不生病,不咳嗽不打噴嚏不放屁不打嗝。


學中醫迷信哪本書都不太好吧(? ̄△ ̄)?
黃帝內經最蛋疼的是要自己校勘?_?
校勘完了你還要明白他說的是啥(醫古文)。是對是錯,後世醫家是否誇大經文,錯誤理解經文,斷章取義理解經文。
然後再從光大披著黃帝內經外皮的養生書中找幾本是對臨床有用的書看看。

當然你要不是醫學生並且想當醫生你看啥都沒關係。

電視推薦你哪個你就看那個,狂熱迷信中醫粉絲粉那個你就看哪個。然後吹吹nb養養生挺好。

當然要是在中醫藥大學熏陶8年治病不一定會,養生運氣是絕對信手拈來的。


你需要明白:


《黃帝內經》地位很高,但它並不是中醫學的巔峰,並不是真理。

中醫一直在發展,切忌盲目守古


建議喜歡(誇大)經典的人應該先學20年諸子百家(得了解古代文化哲學啊,很多大醫以前都是讀書的),再讀20年風水算命什麼麻衣相書五行術數洛神圖書啥的(你得了解整古人對世界的認識啊),再讀20年易經(畢竟醫易同源啊),這樣過了60年,可以開始看黃帝內經啦,看內經之前記住努力學習天干地支五運六氣什麼星宿地煞,什麼奇門遁甲,這樣過了80年左右就可以開始系統學習中醫了!手動滑稽。所以我贊同題主說的,但是黃帝內經何等博大精深,你得先打好這七八十年的基礎呀,不能上去就看


中華瑰寶。

內容到處有就不說了。

想說的是,道家思想,更適合治國,更適合個人信仰等等。

注意的是道家思想並不是老子開創的,易經是道家思想,黃帝內經也是,上古的伏羲也是道家思想的傳人。。。

道家,更不是道教!道教的出現就比黃帝內經晚了幾千年。。

四大醫書,自然是有道理的。治標也要治本,對於內科,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指導思想是錯誤的,用在外科上就是對的。。。

人體是複雜的系統,不考慮相互的作用,結果肯定不好,中醫第一講究的是治未病,不要沒病找病。。回歸自然,人還是普通的人而已,並不能超出自然規律的活著。。。

已病也是要從根本,根源去治療,效果最好。。。

黃帝內經更代表的是中華文化,治病救人的智慧,也是做人的智慧!

古漢語,智慧,智和慧是很大不同的。。。

自己在學習,當然,也是某人的講解中學習,現在人們無法完全領悟那時的意境。。

不過,中國人應該學習中華文化。以此為榮。


當初看黃帝內經的時候,就有一種,這是寫給外星人看的《人類機體說明書》的感覺。


大概在一年半前,下苦功啃過一遍內經,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心境是,讀內經簡直是找虐,能讀內經的人簡直不是人,完全懵逼,特別痛苦,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劇情就開始反轉了。傳說中的大師現身,開始拯救小白的人生。大師的名字就不提了,畢竟曾經崇拜,死心塌地膜拜,人生導師。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二十來個字大師侃侃而談兩三個小時,俺聽得簡直口水直流,打心底對中國傳統文化頂禮膜拜,恨不得自殺重生,去給孔夫子洗廁所。

這段話的難點重點疑點在「成而登天」。從字面上講,寫得非常清楚,黃帝跑到天上去了。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天上除了雲就是風,肯定沒有玉皇大帝的天宮什麼的。自然而然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兩千年前的古人,認知是很低的。當然,這是無神論者的結論。

有點宗教情節的人就不這麼認為了。他們打心眼裡覺得黃帝確實上天了。至於黃帝為什麼要上天,上去幹什麼,這些都是無神論者的詭辯。總之書上寫得很清楚,黃帝上天了。寫了上天就要上天。所以內經立馬就變成了一部帶有道教色彩的著作。

不管是信仰道教還是信仰佛教亦或者信仰基督教,不管你信神馬教,只要你的教派需要神馬,馬上就可以有神馬。

假如我信仰基督教,要讓這個宗教在中國傳播,那麼必然要和中國扯上關係。於是乎,我就會說黃帝上天是去和上帝見面。為什麼要見面呢?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耶穌被羅馬朋友搞殘了,那個時候的西醫還木有這麼發達,需要中國朋友幫幫忙。

一句「成而登天」可以因為任何需求被解讀得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核心只有一條,為我所用。原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活在當下,找塊擋箭牌。

立新七針充滿無以倫比的魅力正在此處,重塑思想,傳播思想,用一種思想擊垮另一種思想。每一種思想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健康的思想、具有活力的思想必定輕而易舉擊敗羸弱的思想。腐朽從來不可能戰勝革新。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

運用思想切換觀察的角度,就可以發現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何必糾結黃帝是不是真的到天上去了。這不過是一句假話。

全世界最假的話都是最真誠的祝福。

正如同我們每個人都說過「愛你一萬年」、「下輩子輪迴了都要在一起」。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人類必然絕種,全球都是吸血鬼的海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風氣。倒退一百年,清朝人看到我們現在的建築,只能發瘋。形式擁有巨大的能量,但形式不可能是本質。本質是不管哪個朝代的人都追求幸福生活。不可能有人拚命追求痛苦,希望失敗。

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輕而易舉秒殺無數看上去牛逼哄哄的學派。比如有學者非常注重研究內經裡面的人物。拚命要把雷公的八輩祖宗挖出來,死去活來考證岐伯的爺爺是那裡人。這跟考證黃帝到底是在那「登天」的一個邏輯。

兩千年前的事情,滄海桑田,多少變化,還不要說兩千年前,就是這三十年的變化都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

「足太陽外合於清水……足少陽外合於渭水……足陽明外合于海水……足太陰外合於湖水……手太陽外合於淮水……手少陽外合於漯水……手太陰外合於河水……手少陰外合於濟水……手心主外合於漳水……」

當初讀這段經文的時候,四顧茫然,特別想看看清水、渭水等等水到底是什麼樣的。其實真的看到了又有神馬用呢?

醫者意也。

古人不是在用邏輯推導方程式,搞數理化,是在求意。

意和邏輯的區別是這樣的: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處。」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如果覺得這個對比不明顯,可以把王昌齡這句換成下面這句。

「男方說:結婚之前,我們先把婚前財產公證一下,免得離婚的時候說不清楚。」

如果女方回答「滾你媽的蛋」,明顯適合學中醫;如果回答「親愛的,這真是一個好主意啊」,是不是考慮學西醫更好一點。

內經被誤讀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正是現代人喜歡用邏輯去套。這是現代化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劣勢。


內經最重要的作用應該是明理。


盡信書不如無書。

裡面的知識,說法可以用來與自己的認知進行印證。

相對現在的科學知識,可以作為一種經驗。


用眼睛一字一句地仔細看。


很厲害,只是我們的古文失傳太久,看不明白,也理解不了


推薦閱讀:

看到有人說學佛之人不能研究術數,因為佛家不講宿命論,講因果,那為什麼南懷謹和王亭之都在研究?
易學,無任何基礎的小白,學的話應注意什麼。?
什麼樣的命理師會惹惱求測者?
周易能夠預測美國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世界的發展大趨勢嗎?如果能預測請試著預測一下,謝謝?
奇門遁甲如何繼續往下學習?

TAG:中醫 | 黃帝內經書籍 | 術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