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評價一個演員的演技?
In your choices lies your talent. -- Stella Adler「在你的選擇之中,說明了你的才能。」Stella Adler是與Lee Strasberg以及Sanford Meisner並列的美國現實主義表演三大奠基大師之一(Lee就是大名鼎鼎的方法派的開創者),而她的這句話就是我觀察演員表演時使用的標準。
對普通的觀眾來說,開心的劇情里要笑,悲傷的劇情里要哭,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笑和哭都是一種「選擇」,而笑也有一千種笑法,哭也有一千種哭法,這背後有無數次的排練,才會決定最終舞台上呈現出的是哪一種。很多人誤以為表情自然、情緒真摯便是演技,但那只是演員的基本功而已。真正考驗功夫的,正是同樣的劇情下,不同演員會作出如何的選擇,這也是莎劇等經典戲劇久演不衰的道理。
凱特·溫絲萊特就說過,現在回頭看《泰坦尼克號》,會為自己當年青澀的很多選擇而羞愧。在《理智與情感》中她與演技精湛的艾瑪·湯普森對戲,李安在自傳中曾如此評價兩位女演員的演技:「我拍攝《理智與情感》時,凱特·溫斯萊特只有19歲,這是她的第二部電影,所以有些事情對她就會比較困難,比如說應付攝像機,還不能意識到它……艾瑪的演技是很純熟的。她可以毫不費力地,一次就表達四五層的情感。但是,儘管凱特相對還比較稚嫩,她卻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可以讓觀眾不自覺地為她擔憂。這對凱特來說很簡單,但是對艾瑪來說就比較難了。」這就是本色與演技的分別。
而艾瑪在《理智與情感》中妹妹瀕危那場戲中,也遇到了困難。李安告訴她,不要去演「悲傷」或者「感動」,而是演「恐懼」,恐懼失去那個靈魂。而「恐懼」這個「動作」(action),正是讓這場戲能夠打動人心的「選擇」。
但凡了解一點表演,就會知道,情緒是不能表演的。你永遠不能演出快樂、悲傷或者害怕(李安說的"fear"在英語中是個動詞),而要去演「動作」和「潛台詞」(subtext)。而「動作」大部分時候都是「反應」(reaction)——對想像出來的「刺激」(stimuli),比如聲、光、情緒,去給出真實的反饋。這就是為什麼兩個演員配戲時要不斷地「給」對方東西,因為這樣對方才能更好地「反應」,就像打球一樣。所以我國很多電視劇中的演員照這個標準看,都是不合格的。他們大多只是程式化地微笑或者哭喊,而不是針對劇情的刺激給出相應的有機反應。
表演並不在於碎片式的一詞一句,更在於全麵塑造一個合情合理的「人」。角色為什麼會在此處說此話,為什麼會對此情有此「選擇」,背後都有來龍去脈,必須邏輯自洽,否則就難以說服觀眾。這就是為什麼Stella Adler還說,「一個演員要鍛煉自己的形體,要訓練自己的聲音,但最重要的是塑造自己的頭腦。」 演員一般都會給角色寫小傳,分析人物的前史,來塑造最終演出中的冰山一角。很多人提到優秀的演員「演什麼像什麼」,彷彿可以在不同的人格間變換,就是因為演員通過連貫的細節設定,讓邏輯「立體」了起來。
舉幾個反例,周迅雖然是個好演員,但我對她在《紅高粱》中的表演完全無法苟同——她只是一貫地在演自己的小家碧玉氣,遇到什麼情況都是一副倔倔的樣子。更加明顯的例子是徐克近年來的片子,包括《狄仁傑》和《智取威虎山》,角色完全被臉譜化,完全看不出完整的動機和人格,白白浪費了眾多好演員。看《智取威虎山》的幕後花絮,徐導似乎是個「結果指導」(result directing)派,直接要求效果,很少講解動機。這在當年一個月趕三個戲的香港電影界可能有它的好處,但對現實主義表演來說可謂大忌——跑偏講到導演去了,不過詹姆斯·弗蘭科(人家可有一個奧斯卡影帝提名哦)也說過,「(作為演員)你只可能和你的導演一樣好。」
一個優秀的演員內心一定要有很大的容量,能夠接納和詮釋各種角色與他們過山車一般的情緒。引用自己的一篇系統地學習表演,提高演技,會對日常生活有什麼幫助? - 卓揚的回答:「而學習表演,就是學習如何把脆弱暴露在人前。在外人面前剖開胸膛,伸手進去戳動自己的心,從中爆發出的歌哭言笑,既是角色,也是自己。正常的成年人要在這世界上生存,都早已穿上了鎧甲,隱藏起軟肋,不會總是讓自己血淋淋。」
演員也是人,會反感正常人都反感的東西,比如裸露,比如注視,比如丟面子;而表演必須拋棄這一切,做一個赤子。我的表演老師有個兩歲的女兒,她說她非常喜歡觀察女兒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因為孩子的表達尚未經過社會禮儀的過濾,是完全開放而天然的。表演就是一個拋棄自我過濾的過程。
所以即便沒有看過李·佩斯其他的作品,僅憑《霍比特人》我也認為他是個好演員。他在與角色索林對峙時選擇了表現脆弱,僅僅這個瞬間就讓我回味不已。還有瑟蘭迪爾最後與萊格拉斯的告別,他居然選擇了微笑行禮,隱忍不發的離別之情令人心碎。李·佩斯自己也說那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場景。
梅麗爾·斯特里普說過:「表演並不是關於變成一個不同的人,而是找到表面不同中的相似之處,然後在其中找到自己。」在這個核心面前,口音的模仿、形體的轉變都只是「器」而已。
誠然,在真實表演的基礎上加入聲音、形體的變化,難度會上一個量級。就像我老師說的,表演就好像在拋接球(juggle balls),在舞台上隨時要在多個任務間轉換。練習越多,拋接的技巧便會越純熟。
知乎很多偽表演評論會從粉絲的角度出發,過多關注演員的形象氣質。這從某方面來說其實也不無道理,演員的確是有類型的。有句話說,導演的工作中90%都在選角上,如果演員選對了,導戲就會很輕鬆。在《雷神》中飾演奧丁的老戲骨安東尼·霍普金斯,在第一眼見到錘哥全副帶妝時說:「這根本就不需要任何表演了!」後來影片的成功當然證明了導演選角的眼光——要知道,當時錘哥和抖森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要在好萊塢大片中擔綱主角,還曾受到製片人的懷疑。但是如果完全把角色塑造的成功歸功於演員的自身氣質,也就是所謂的「本色出演」,未免太低估演員的工作了。
話說回來,「選擇」並不僅僅是對「動作」和「潛台詞」的詮釋,還有很多質性在演員的工具箱里可供選擇,比如位置高低、動作節奏(這個很重要!)、標誌性動作……比如《逆轉未來》中的詹姆斯·麥卡沃伊(就是一美)在聽金剛狼講述來意的時候,隔著檯燈一彎腰,立刻改變了兩人之間的勢能,實在是個很有意思的選擇(好了你們都知道我是marvel腦殘粉了)。
最後推薦大家我最近的心頭好,愛德華·諾頓——他在《鳥人》中的表演無與倫比,從現實穿越到戲劇,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表演意圖(objective)的轉換。大美無言,只有跪舔。
另外再說一句,面癱也未必是壞表演啊,可能是導演的風格問題——君不見《白日焰火》里的廖凡,還拿了柏林影帝呢?
除知乎日報,請勿轉載
----------------------------------------------------------------------------
http://weixin.qq.com/r/nHSFndjEUYUurZz_9yGO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上日報了,謝謝大家,歡迎私信勾搭,也歡迎加我公眾號misseris_13
P.S. 我只受過美國現實主義表演訓練,對國內的表演體系不太了解,若有錯漏之處望海涵:D這個問題不太容易回答,其實要分一般和專業。
專業的人會看這個演員在構成這個角色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有完整的去幫助這個角色。因為每一個角色在一部戲裡所呈現的都是人生的片段,不可能是他從出生到死的每一個細節。而在那些他的故事被人看見的片段中,可能是從他的中年開始講起,他前面的人生,這個演員是不是能夠做很細的功課——他在哪裡出生的,他是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他讀過什麼書,教過什麼樣的朋友,他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他做過什麼樣的工作等等等……要多細緻有多細緻,他平時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喝什麼水,會帶什麼樣的配件,可以細到這種程度。
也就是說,他角色功課做得越足的時候,就是當他真正的把自己變成那個角色的時候,我們看到他呈現出來的,包括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還有上面我提到的這些生活細節,還有說話的抑揚頓挫。這些經過設計,他能夠融會貫通,真正的在這個角色裡面悠遊的時候,專業的人看到,這個演員不管在對於這個角色的理解上還是角色的呈現上面他所呈現出來的節奏,這個人是否能讓我們覺得這個角色的生命是立體的,不是一個平面的,如果他的方方面面都很周到,那我們就會說這個人的演技實在沒話說。
而他做的那些表演的真實性與否,會讓我認同,就是他夠真實的時候就會讓我覺得——我的天啊,這個人就在我身邊。或者說這個演的角色和我身邊的人很像,他簡直就是我的某個朋友,或者是他簡直就是我,到這樣的程度時,已經趨近於真實的時候,那當然無可挑剔的就一定是演技好。
至於對一般的觀眾,來看這件事情,我認為只要是這個角色能讓他信服,讓他相信有這個人,是一樣的邏輯,只是一般觀眾考慮的可能沒有剛才提到的那麼多所謂專業的這些部分。我覺得角色只能夠讓觀眾信服,讓觀眾覺得活生生的,讓觀眾覺得時時刻刻的想到這個人,他會覺得想到一個朋友一樣,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演技。
當然了,如果我們再回到所謂專業這件事情,每一個人的看法不同的時候,你要去怎麼你要去怎麼評斷他到底好或壞沒有一定的標準;可是再回到另外一個狀態,就是說他真的好就是好,比方說像金士傑,我想很少會有人評斷說他戲演得不好,因為他的人生閱歷也好,演技的能力也好,他的深度也好,我想他都無論是對專業的人來說也好,還是一般的觀眾來說也好,他都有得到一個共鳴和認同。
也有可能有人是你可能不喜歡他的表演,但是你會認同他對於角色的設計,這也是好的一種,大概是這樣。
我就不扯什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和梅蘭芳體系,我覺得表演這種東西不一定是文字學越多反而越好的,有基礎掌握就好
我記得剛剛接觸表演的時候我表演老師就只說了三個詞 真聽真看真感受
舉了個例子就是打電話的時候我們通常手比個六在耳邊,可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樣,而是手指拿住電話兩端。這是很低級的錯誤
還有就是極度誇張,看某些電視劇,舉個栗子
微博上有個段子說林心如是看到皇上遇刺,而新版好像看到皇上吃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讓我笑一會兒
嚴肅點 ,總的來說有很多誇張,不是從心裡感受出發,而是去刻意的表達一種情緒,做作,我們有時候表演段子老師就會破口大罵你們這是炫技!
我們知道什麼情況做什麼動作,比如接到電話手機總是會掉下,比如失戀了就要聲嘶力竭的哭,比如看到戀人出軌驚訝的捂住嘴巴。然而內心裡沒有東西眼睛也沒有東西的,很多細節就會很生硬,所以也是為什麼每次排段子必須有一個人來坐著看戲
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絕對不會犯很多常識性錯誤,而表演的時候會,特別是無實物表演,很容易出一些小差錯
舉個栗子,中戲曾經面試的時候出的小練習,縫扣子練習,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你真正嘗試的話會出很多差錯,比如穿針好穿嗎?針有多長,針眼多大,先要穿進去再扯出來的線有多長,隨著縫的時候線要隨著越來越短,先上後下,等等等等。
所以你只有用心感受把人物形象深深感受具體,時代背景、人物經歷、性格、劇本中沒提到的也要自己補充完整,也就是說的演員的二次創作,等你真正融入角色,所做出來的一舉一動,都是合乎常理的,這才是真正的入戲,觀眾看起來也不會覺得異樣。
所以一個好演員,真正演得好一定是用心揣摩很久角色並且真實的動情,所以拍戲常常出緋聞嘛,因為演戲這個東西動情實際是很累的,之前也有很多演員走不出來角色的心裡問題的。而那些浮誇演技的,完全做作不去感受的,那些細節觀眾也許不會看得仔細但是也會覺得異樣,所以覺得她演的不好。綜上,看一個演員演的好不好關鍵還是看對角色的把握與分析準確與否還有是否是真實生活的反應與感受。
簡單點說,如果我想要說服一個人的腦殘粉,他認為很好的表演其實非常差,除了「我靠那根本就是個面癱啊!」以外,我該怎麼科學有理地指出那個人的演技很糟糕?因為毫無疑問地在我看來極其面癱的表演在對方看來根本是感情充沛拿捏到位——
太簡單了。假、裝——就是糟糕。
但是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就是演員本來演得挺真的,導演覺得不行,要另外的感覺……
喜劇片是個例外,喜劇里的人物有他自己的特點,他的誇張表情在現實里是假的,但在他的宇宙里是真的,觀眾就不會覺得假。
在大多數情況下,演員並不需要創作,只要演得真就足夠了。演員是否創作並不是評判演技的標準。
最高票答案有點玄學了,他自己演的時候應該不會想那麼多。
哦,我忘了舞台表演,舞台表演的演員是有創作的,而且除了真實以外,還有別的考慮,評判起來比影視表演要複雜。
但是現在說起「演員的演技」,一般默認就是指影視吧?京劇四大名旦之魁梅蘭芳先生,生前非常喜歡這樣一副對聯:「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我覺得這一句裝誰像誰,應該就是評判演技的一個非常好的標準。
戲曲表演中:梅蘭芳之於楊貴妃,馬連良之於諸葛亮,金少山之於楚霸王;
也許,您會說,這只不過是演員遇到了適合的角色。但是,我要說,這裝誰像誰,應當就是很好的演技了。
話劇表演中:藍天野之於秦仲義,黃宗洛之於松二爺,于是之之於王利發;
電視劇表演中:六小齡童之於孫悟空,陸樹銘之於關羽,趙小銳之於李逵,甚至趙薇之於小燕子;
電影表演中:葛優之於福貴,張國榮之於程蝶衣,斯琴高娃之於虎妞,甚至姚二嘎之於古倫木;
日常生活中:面對父母時,小學的你之於假裝沒看電視一直寫作業,中學的你之於假裝沒搞對象,大學的你之於假裝學習跟得上沒掛科,工作的你之於錢多事兒少壓力小。之前拍過央視老戲,題材原因被禁了,大家自己分辨我的話吧。
為什麼大家喜歡在高的地方開始把最基本的東西忘了那?
學藝術的一開始一定會聽到一個詞,叫做感同身受。導演也絕對會跟你講一句話叫做不要以己度人,拍自己才能拍出好戲。九十年代我拍戲的時候年紀特別小,這些理論理解不能,導演就給我講一個場景,讓我把自己帶入進去。一個例子就是一天要拍哭戲,哭不出來我自己要求導演給我來點洋蔥吧。導演跟我講,拍不出效果的,你就想想你跟誰誰誰鬧彆扭時候的感覺。
想要感染別人先要感染自己,所有的表情,所有的動作如果不會自我帶入無論你怎麼教都是教不出來的。中戲背影選材不看你會不會哭會不會笑,這些都能教。看的就是你天生代入感如何,進一步說就是能帶入的多深。
這是演員的天賦,時間帶不來帶不走,然後才是基本功。
當你評價一個演員水平如何的時候實際上特別簡單,把一個場景拿出來看他怎麼演,比如一個角色被好兄弟捅了一刀,這時候無論他是哭是笑,不重要。然後我們把他的表現拿出來對比角色設定,對比劇情,來看。
如果他是一個奸詐狡猾但是良心未泯的角色,戲裡他做過對不起兄弟的事情,但是很看重這段感情,那麼這時候無論是單純的哭還是笑他都沒演好。首選必然是有憤怒的,自己挨刀了嗎。然後是糾結,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既然他狡猾就肯定會動腦子想主意看看能不能害這個人。到最後一定有一點如釋重負的感覺,良心未泯嗎。這些東西不能一個表情一個表情去演,就一個表現,全帶出來,最考驗演員本事。導演教不了你,編劇教不了你,再怎麼教都會有理解不到的地方。怎麼辦?自己琢磨。
難嗎?不算難,難在那?很多演員趕檔期台詞都是喊數字,台詞都不背,更別說體會本子體會戲了。這個基本功,那個理論,說到底就是給演員演流水賬時候對付著用的,到了關鍵部分一點用沒有。
現在花瓶基本都這麼來的,不是演員演技不行,沒空好好演。為什麼好萊塢片子很少出這種情況?拍一部片子就一部片子,拍一年,沒多少別的東西。所以你真想聊一部戲拍的怎麼樣,甚至不用去聊具體的,最簡單的辦法這個演員這一年拍了幾部戲,一部拍了多長時間,多大戲份。戲份重的東西如果個把月演完,這事兒現在不少見很多主角拍戲一部基本上一個月,一個半月搞定,剩下時間該幹嘛幹嘛。需要的時候回來補個戲完事兒。這種片子我都懶得去看的。
要評論一個人戲演的好不好不用什麼專業知識,這個地方這件事兒你會不會這麼反應,會,跳過。不會,未必能說演砸了但是他沒感染到我,可能我沒感受過什麼他感受過的東西。不會的地方少,演得好,還是那句話每個人經歷不同。如果什麼地方都沒感染我,不用聊,這人對著本子生拍那。
演員這個東西不是一門技術而是一門手藝,披上什麼高大上的外衣都沒意思,到最後還是要給觀眾看的,所謂沒有專業知識沒有資格評價純粹就是耍流氓。專業人士更有資格評價演員基本功,但是最沒資格評價演技。因為專業人士會被理論的東西帶跑,包括我以前經常會欣賞「高端」的東西忘了最核心的本質。
純靠生活經驗評價的最貼近戲本身。為什麼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因為藝術演到最後脫離不了現實,他就是把一段生活加工之後,讓原本枯燥的生活變得有意思,讓人有興趣觀賞,而已。
但是,即便這麼說不代表一個觀眾可以通過一部戲踩死一個演員,很簡單的道理,有人感受過一件事情,有人沒感受過,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說這個演員這部戲在我眼裡演的很爛,同樣的另一個人可以說我覺得演的很好。
ta的角色們都是獨立的,不串場騙盒飯。我不是學電影的,至少喜歡看電影,以我的能力做一點分析,以《歸來》為例。
場景一
影片31分鐘40秒處,陸焉識(陳道明)平反回家,妻子宛瑜(鞏俐)失憶,陸焉識事先並不知道,回到家中發現門沒鎖,家中無人,他坐在寫字檯前看著桌子上的照片,壓的字條,然後環顧家裡環境,這一切熟悉又陌生。然後他聽見有人來了看到了么,這個表情是期待又帶些疑問,期待是他期待門外是多年未見的妻子,疑問是來的人是不是宛瑜還不確定,然後他微微欠起身體,準備站起身,這個動作發生在門開之前,表示他的期待,等不及門外的人進來就先做好迎接準備。
看見進門的是宛瑜,陳道明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大約1秒多鐘的凝望,這是一個等待對方反應,眼神交流的過程,處理的很好。
之後陸焉識發現宛瑜根本沒認出他來,但是由於他沒想到妻子會得這樣的病,他對妻子不認識他的異常舉動有些奇怪,但並未多想,因為生活不是戲劇,誰也不會預想不幸會降臨自己頭上,所以他下一個舉動是:
繼續一臉的期待,等待宛瑜會有正常的反應。
然後宛瑜說「你累了吧,給你倒點水」,這時陸焉識開始真正疑惑,這不是家人的對話,而是客人,所以臉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下一個動作,陳道明在摸鼻子
摸鼻子的動作表示人在思考,有人說男人摸鼻子是在撒謊是不準確的,這是思考的動作,撒謊是思考後的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細看了題主的說明文字,覺得我這答案做的可能有些跑偏,而且繼續寫下去圖片會越來越多,我本人也比較討厭答案里圖太多。
那麼就這個片段說一下。
你們覺得這段的表演如何?可能大多數人覺得很平常啊,沒什麼特別的。
那就對了,好的表演是要給人平常的感覺,而不是刻意的表演。如果不是電影,是真實發生的事,人物的反應可能也是這樣的。如果說用一個量化的標準去衡量演員的演技,那是不可能的,那樣學生的表演課光靠開夜車就能得高分了,表演是要認真去體會和感悟的東西。
演員的表演需要能準確表達劇本的內容,反應導演的意圖。
就說這些,我也不專業,說多了沒人看,這其實也未必有人看
這個準確一方面是指不能太弱或太過,話劇腔太重都不行,電影不是舞台,不需要過於誇張的動作和表情,高亢的聲音。
另一方面是表達的錯誤,同樣是憤怒,親人被殺的憤怒,被陷害的憤怒,國破家亡的憤怒,被老師批評的憤怒表達起來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一次我們拍個小短片,我和演我妻子的姑娘是第一次見面,有些放不開,導演對我說「停停停,你們是兩口子,你調戲你媳婦兒是表示親昵,不是流氓,太猥瑣了」…………
這就是表達的不恰當。
還有一種是用力過猛,比如小李子,他所有的戲都是很賣力很拼的去演,但是覺得跟整部戲的節奏有些不搭,因為他太拼了,其他人都是正常的去表演,他的表演就顯得十分突兀。
題主,我奉勸你,不要和腦殘粉討論什麼演技。
首先,關於演技這個名詞,本身就是非常有爭議的。
一般大家認為,演技的意思是指,演員通過肢體語言,語言,語速,等表現方式詮釋既定角色的能力。詮釋的主要含義是,讓觀眾能理解既定角色的性格和此刻既定角色的情感狀態。
注意,我在這裡都是用既定角色一詞。
那什麼叫既定角色呢,既定角色是指,導演,或者劇本作者想要表現給觀眾的。
那我為什麼要強調既定角色呢,因為演員往往表達出的角色和導演或者劇本作者想要的角色卻不同,這種不同,有時候是失敗,有時候,卻是,出奇的成功!
好的,以此分類,演員在一部戲裡的表現可以這麼分就有這麼幾種。
1,無法表達既定角色的性格及情感給觀眾。差評。
2,可以準確的表達既定角色的性格和感情給觀眾。合格。
3,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判斷,表達出比既定角色更適合劇情的角色。完美。
我要在此處要強調一下,是在一部戲中。因為你會發現一些演員,他們只能演一類角色。比如,周杰倫,只能演那種一切都在無言中的角色。比如阿湯哥!這就是本色出演,也是最常見的,大家所說的好演員。只要演員挑片的時候,導演挑演員的時候,理清思路就可以。
好的,再說一下,有一種演員,他們幾乎可以演任何角色,都能清楚的表達好既定角色。代表人物,國外的就伊萬吧,中國的,要數張國榮為代表了。
好的,這才是正兒八經的演技派!
但是,由於有些演員太牛逼,對生命感悟太多,情感太豐富,以至於甩開導演和編劇十八條街,所以就出現了一種極端不常見的暴走模式。暴走模式不是天天都能見的到。他是由於,演員對角色的理解超出了導演的理解,並且經常伴有天做之和。
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
張國榮的霸王別姬。
希斯萊傑的小丑。
星爺的孫悟空。
顯而易見,導演不會料到這種結果,但是,不可否認,非常成功。
想到國際章。起初對她的印象並不算好,說來也都是那些演技以外的事,但也因了這些演技以外的不好的印象,對於她的影視作品也就往往下意識迴避。印象里她大數銀幕形象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再說起來也別無其它。直到有天看到胡紫微的一篇文章 《章子怡的氣象》,深覺的對一個女子演技的誇獎也不過如此了,以至於對章子怡的作品開始感興趣。現在仍可以回想起《一代宗師》中章子怡的宮二小姐那些直指人心的眼神,每一句台詞每一個表情都經得起細品。
到現在也越來越覺得,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不要想當然的對一個人進行褒貶臧否,她能走到今天,必定有她的過人之處是你我做不到的。
摘幾段與大家分享。(可直接看黑體部分)
(一)玉嬌龍——「我看不到天地的邊界,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我想,骨子裡的玉嬌龍不是邪惡。而是寂寞。她不受教化,一生不羈愛自由。但是,不幸的是,自由是一種介質,不是標的。 沒有目標的玉嬌龍,任意流淌,如一片浮萍,失去了可著力處,所以難免看不到天地的邊,難免落個飛流直下的結局。這是玉嬌龍的悲劇,也是與處境狹路相逢時,天性應該如何釋放的難題。
當看到玉嬌龍最後從武當山捨身崖縱身躍入雲海的一剎那,我確信,我們收穫了世界電影史上第一例關於中國女性的哲學性自殺的鏡像。依著玉嬌龍的自殺,我們終於有一個機會可以稍微思考一下人為什麼活著這個真正要緊的問題。感謝李安,為我們奉上了玉嬌龍,一個只是因為活著無意義而選擇可以不活的女性形象。而且,未予臧否。
而玉嬌龍身上那種鮮明的現代性,不用說,是章子怡帶給我們的。章子怡是運用眼神的天才。她塑造的玉嬌龍,眼神里竟然有遠。在這遠的盡頭,站著一個並非生存陷入絕境而是內心陷入絕境的單身女子。那一年,她不過20歲。(二)宮若梅——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宮二評價自己和葉問,說「人生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你是可以見眾生的人。我不如你。」這是實情。宮二一生陷在宮家的恩仇里,生死疲勞,內心並無解脫。但是,有的女人,境界可能不是最高,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境界里做到圓滿。言出必果,令人敬畏。這就包括,該克制的,一生不越雷池;該了斷的,不辭以性命相見。
父親被大師兄馬三所殺。家門不幸。父親死前遺言:不問恩仇。為了阻止宮二尋仇,為了給女兒保命。長輩們受了馬三的請託,紛紛出來勸止,有話:「宮家徒弟殺師傅,已是醜聞,再鬧出師妹嗜兄,豈不是更大的醜聞。」在古今中外所有的無恥中,總是正人君子為猶的,因為披了道德文章的幌子,一副幫閑的嘴臉,顯得愈加可惡。宮二回應:你們是長輩,師門出此不幸,原該你們主持公道的,卻來說這些。一句話把老爺子們說在當下。一位打圓場說:算了吧。就當天意如此。這時候,宮若梅說了決鬥前的最後一句:
「也許,我就是天意。」之後呼的裹起大氅,御風而去。永遠不能忘記那個眼神。永遠不能忘記這場對峙中,章子怡暴怒之下因為極度克制而微微抽搐的表情。我認為這是一個刻度,章子怡可以憑藉這個刻度,登堂入室,彪炳影史了。能演出一個女人的怒氣不難,能演出殺氣很難。 章子怡演出了宮二的殺氣,演出了以一己之力敵萬眾之師的氣場,演出了一個女性常規之外的力量。可以說,《一代宗師》整部電影籠罩在章子怡蒼涼的目光里。10年後的子怡已非常穩,隱隱有大家風範。
文章鏈接:章子怡的氣象_胡紫微
非專業人士觀點,還是匿名好一點:
感染力。
適用於性格平凡的角色。就是你我身邊的人——市井婦女,羞澀少年,中年危機的男人,狹隘又寬厚的農民等。這類角色,我們太熟悉,一旦演員們既表演出這類角色的缺點【真實性】又表演出他們的人性光輝【藝術性】,觀眾就很容易「感覺」到演員的演技。
比如:
《萬箭穿心》中的顏丙燕。《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威爾史密斯。
《美國麗人》中的凱文史派西。
《鬥牛》中 的黃渤。
變臉。
就是在同一部戲中,演員飾演不同性格的人,或自己的不同人格。越短的時間內轉換,越讓人覺得演技神奇。
比如,精分小王子愛德華·諾頓,在《一級恐懼》中的瞬間變臉。還有在《搏擊俱樂部》中糯頓自己打自己的那段戲。
再比如《變臉》中兩位男主——約翰特拉沃爾塔和尼古拉斯凱奇的表演。
人物性格對比。
有些演員,雖然演了很多不同身份的角色,但其角色的性格都很類似,他雖然演的也很好,但普通觀眾就很難看出他的演技如何。
以湯姆哈迪為例。湯老濕演黑道混子、狠人,非常無壓力,舉手投足都散發著攻擊性的氣息。雖然具體人設有區別,但給人的感覺都是一個類型。以下三部電影,湯老濕其實演的都很好,但觀眾會漸漸習慣,知道這是他擅長的角色。
《黑道之家》《勇士》
《要命法則》
那麼體現湯老濕演技的電影是什麼呢?個人覺得是《斯圖爾特:倒帶人生》中那個流浪漢。這個角色可悲可憐,經歷坎坷,遇人不淑,本性良善卻又迷戀暴力。湯老濕需要表演的內容與以往角色可謂大相徑庭,其表現著實可圈可點。
我國男演員中也有類似的,就是孫紅雷。無論民國還是現代,在老上海還是東三省,他演黑社會,你就會覺得不錯。但這體現不出他的演技,直到他扮演了《潛伏》中的余則成。文質彬彬,光華內斂。
作為一個剛剛有一點觀影量的普通人,以上三點就是我能總結出的看出演員演技的方法了。那麼判斷演員演技不好,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即可。
最後提一點,就是有些角色的設定太討喜,是角色魅力,演員只要按劇本好好演就可以很容易的獲得觀眾青睞,但這也不太能體現他的演技。比如《神夏》里的卷福,《紅色》里的天哥和鐵林。個人認為BC在《隊列之末》和《霍金傳》中的表演都很好。
如果某個演員,大多數都在演遠離生活實際的角色,或者一演平凡人,就讓人覺得哪裡不舒服,那他的演技可能就不太行。
如果一個演員,特意選擇了精分角色或者一人分飾幾角的片子,但你看他表演,掩去服裝和化妝效果後,並不能很明顯的分辨他所飾演的角色的差別,那他的演技可能就不太行。
如果一個演員,接的角色總是讓你覺得相似,那麼她的演技也可能不太行。
我覺得很簡單,其實就是你覺得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這個角色是非他/她莫屬的就行,扯那麼多幹嘛……
剛看了《我的早更女友》,周公子表現角色讓人感覺是行雲流水,不漏痕迹。
忘記是誰說過的, 判斷一個演員演技的好壞就是看觀眾替不替他尷尬。
真正讓我認識到演技的第一部作品是《藍宇》,劉燁的眼神令人心碎,而我是第一次在一個人的眼睛裡看到了愛的實體。所以這部片子過了15年還會讓不少觀眾出不了戲,每次刷藍宇相關的彈幕,總會看到有人說胡軍劉燁當年一定愛過,不然,藍宇眼神中的情,是怎麼演出來的?在某個明星微博下發個質疑他演技的評論,然後靜待觀察粉絲的回復。
一般演技差的明星,粉絲基本都會回復你 :你行你上啊,反正我覺得很好 全程都很投入,表情僵硬是劇情需要,覺得不行你就不要看了
有這種回復的基本都是演技差 沒實力的我沒法專業人士那樣,可以從各種角度里圖文並茂外加效果良好的引用,也沒法像經驗豐富者那樣可以從自己看過的電影里一一截圖舉例。
不過我可以做的就是從一個最普通的觀眾的角度,說一下我最直觀的感受。
我覺得評判一個演員演技好不好,就是看你在觀影或者觀劇的當下,有沒有感覺到尷尬。
很顯然,感覺到尷尬的一瞬間,說明這個演技已經不行了。
我覺得這源於他是否能把你完美地帶入劇情,當你看電影的時候,你感覺不到你在看電影,你看一個人在演戲的時候,你感覺不到他在演戲,那就是不錯的演技了。
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很容易進入劇情又很容易跳戲出來的人,所以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樣。
拿寫小說為例子,(當然我這個水平我都不好意思說是寫小說……還是稱呼為編故事、碼字吧……),當一個故事渾然一體的時候,事情的一切都有因有果,順其自然,渾然天成。那個角色該幹什麼事,該有怎樣真實的反應,似乎已經不是我為他構思的了,而是基於這個人物的基礎設定,他就理應有怎樣的反應。
一個演員的演技也是這樣,要跟故事鋪墊的內容一致,要符合他表演的那個「身份」。基於這個人物本身的設定,說得通才行。
當他不符合表演出的那個「身份」的時候,你的直覺就會立刻感覺到不對勁,自然也就覺得彆扭,也就開始尷尬了………………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描述中說的「看感覺」,指的大概就是這種感受。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才能看到的,如果是粉絲,我覺得他怎麼看他的偶像都不會感覺到尷尬的,因為他的關注點是那個演員本身,並不是那部戲,那個故事,那麼尷尬又從何而來呢?謝邀。請無視一切截圖黨和靠感覺黨,只看我的回答就夠了。
沒別的什麼好說的。我就是第一權威。
update:加一句,表演這個事情,題主提到的根據機位和燈光走位、表情到位率真的都是童子功層面的事情,我覺得完全沒必要對成名演員評價這些事情,這些都做不好的那就不叫演員。
就相當於他們那些無聊的「聊唱功的」傢伙不會先評論是否跑調一樣。
演技什麼的是你們這個行業用來小題大做自欺欺人的吧。
N多「明星」們已經向我們證明了誰都可以唱歌誰都可以演電影,悟性高低表現好壞罷了,尤其是演電影。
反對說觀眾叫不出演員名字叫的出角色名字的演員就是演的好。
觀眾對一個角色印象深刻,不一定代表那個演員演得好,可能是那個角色太有特色,可能是像還珠格格那樣播的次數太多,還可能是角色太臉譜化……
推薦閱讀:
※動畫片中有穿幫鏡頭嗎?
※為什麼《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口碑很差?
※如何評價北美新上的恐怖片 10 cloverfield lane?
※顏丙燕是方法派的演員嗎?如何評價她的演技?
※怎樣評價《藍色大門》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