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投是低效率的進攻選擇嗎?

美國有網友進行的統計。

科比比喬丹總得分少592分。
喬丹生涯出手24537。
科比生涯出手24374。
科比生涯得分31700。
喬丹生涯得分32292。
科比平均每次出手得1.300分。
喬丹平均每次出手得1.316分。

註:
科比的生涯命中率是45.4%。
喬丹的生涯命中率是49.7%。

喬丹是歷史最偉大毫無疑問。但也不是所有地方全部碾壓其他強者,科比作為歷史第二僅次於喬丹的得分後衛,唯一比喬丹強的地方是「三分球」。

根據上面的統計結果,因為科比投進了更多的三分球,導致科比與喬丹用了差不多的出手次數拿到極其接近的歷史總得分。

著名籃球訓練師加農·貝克在視頻中提到過,中投在NBA是失傳的藝術。籃球從喬丹的年代進化到今天,球員們更多的選擇了三分球和籃下得分,是不是說明了中投是比較低效率的得分方式呢?


謝邀。

數字上,中投是沒效率。
籃球的規律,越接近籃下,命中率越高,造罰球幾率越大。而且突入籃下,還有殺傷功能。
三分球則效率自動加50%,33%的三分率很普通,但相當於尋常命中率50%。
中距離投籃能達到45%,都算是極準的了。
而籃下命中率,如詹寧斯這種出了名的籃下投不進的,都有50%開外。
所以這幾年,杜蘭特、哈登、勒布朗這些效率至上的得分手,都在增加三分+籃下,減少中距離。
(這裡有個小例外。甜瓜是增加中距離的,嗯。)

再往前,吉諾比利是這方面的典範。別看他打得飄,他職業生涯的TS%(真實命中率)高到匪夷所思的59%。韋德這麼見血封喉的人物也不過57%。吉諾比利的長處就是:要麼籃下,要麼三分,不中投;他的籃下+三分佔個人進攻70%左右,還不算罰球。


但是從戰術上來說,中投是戰術主攻點的終極光環。

籃球畢竟不是打槍遊戲,「我投個三分」、「我投個籃下」、「中距離那支槍我就不開了」。做易,行難。
投三分是高效率,但需要戰術。除了庫里這類可以繞掩護直接投之外,大多數三分得靠轉移球、空位投。所以三分球是需要相應配套戰術的,而且大多無法作為第一動攻擊選擇。
突破是高效率,但需要體力。而且對方不是傻子,知道封籃下,於是大多數突破大師,要麼有中投選項,比如韋德,比如喬丹,比如艾利斯,比如艾弗森,要麼就是走位特別飄,比如吉諾比利的弱側切。哈登這兩年都在死練撤步中投了。

而且,到了季後賽級別的對抗,對手不會放你輕易籃下或三分的。當年老凱爾特人守科比,就是托尼-阿倫鎖三分線,KG在籃下等,讓科比中投——投得進,算你本事。2013年總決賽馬刺守勒布朗和韋德,也是這樣。
包括2014年季後賽,馬刺對付索夫洛薩也是:你要投三分,我CLOSE OUT撲你。籃下再派個人等,於是瑞士人只好中投:可惜他不會,這就死了。

這麼說好了:
三分球是眼下角色球員的標配,搖旗吶喊拉開空間用。
持球突破是明星球員的上一層配置,可以擔當球隊主攻。

而中投,尋常球員其實沒那麼大用處,但巨星們:
喬丹、科比、韋德(2006年總決賽第六場10個進球里9個中投)、勒布朗(尤其是2008年之後)、甜瓜、杜蘭特、庫里。哪個不會中投?
2013-14季前,保羅-喬治會三分,會突破,但還只是個場均18分的;2013-14季忽然厲害起來了,為什麼?繞掩護中投。

所以,中投,尤其是持球中投,普通球員會了沒用;但如果是明星,這是標配,是真正上一個台階的東西。
看過2003年的德克和2011年的德克,看看2007年總決賽被馬刺控三分壓禁區就鎖死的勒布朗,看看2008年被凱爾特人鉗製得命中率起起伏伏的勒布朗,再看看2012年東部決賽第六場靠中投燒掉花園的勒布朗,看看2013年總決賽最後兩場不斷中投得手的勒布朗,就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


中投是一種相對較低效率的進攻手段。

2013—2014賽季,NBA所有球隊在0—3尺區域的命中率為63.6%,三分命中率摺合得分率(乘以1.5)是54%。而3—10尺是39%,10—16尺是40%,16尺至三分線是39%。

道理當然很簡單,只要有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就明白為什麼了。三分球命中率33%,就相當於兩分球50%的命中率。

也正因如此,三分球戰術在NBA的重要可以說舉足輕重。上賽季,NBA各隊場均三分出手次數達到21.5次,是NBA引入三分球以來的最高紀錄。

而那些三分球能力超群的球員,在有真實中率(三分球加成後)排行榜上自然名列前茅。庫里、哈登、杜蘭特、科沃爾都超過60%。科沃爾更是65.3%高居第一。

狂投三分+直殺籃下,中投極少,這就是新時代外線的標誌性風格。別說哈登、吉諾比利如此,連作為內線的勒夫都是這樣。上賽季,勒夫在籃下+三分線外出手的比重達到60%。

相比之下,那些酷愛投長距離兩分球的,就讓教練很頭疼了。

奇才的後場雙槍就是如此。沃爾非常喜歡在三分線里一步單挑,比爾喜歡投那種擋拆後的中投,上賽季兩人每場在16尺至三分線區域出手10次,但命中率慘不忍睹,都不超過38%。

阿爾德里奇是上賽季全聯盟兩分球場均出手次數最多的球員,達到20.4次,雖然命中率46%中規中矩,但他不喜歡衝擊籃下,也不怎麼投三分球,每場在16尺至三分線內出手比重達到41%。所以,阿爾德里奇的真實命中率就處於中下遊了,只有50.7%。

然而,當你真的沒有成為三分手的天賦——或者不願意練三分,又要成為頂級得分手,那麼,你只好把中投練到化境的地步。因為,像埃文斯那樣一拿球就只有突破的,打了幾年後就每況愈下了。像帕克、韋德都是三分球只有空位才投,大多數時候,他們就用中投為自己拉開空間。像帕克16尺—三分線的命中率達到45%,諾維斯基更是達到47%。韋德16尺至三分線41.8%比不上前兩位,但3—10尺達到51.7%,10—16尺達到50%。喬丹就更不用說了,中投之神,毫無異議。

實際上,中投確實是一種必備的巨星技能。如果你能像庫里一樣,接近三分線就開始單打,那你可以沒有中投。不然的話,你拿球時對手一定會離你兩步(還記得2013年總決賽的勒布朗嗎?)那樣,你的突破當然也受到限制。你假動作再怎麼逼真美輪美奐,對手也會離你兩步專心防你突破。本質上,單挑中投是最低效率的毒瘤打法,但是有時僵持不下,還真的得靠它。

然後,作為內線的話,你不可能每次要位都要到三秒區里。大多數時候,你必須在45度半截籃要位,然後開始背打、突破,這時候,中投也是必備殺技。對於大部分三四號位球星而言,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畢竟,大多數四號位射程還是每到三分線的。別說投到諾維斯基那種境界了,聯盟里三分能力比勒夫強的內線有幾個呢?

最後,當越來越多的球隊開始死守三分線和禁區(勇士、步行者等),中距離就成了相對薄弱的環節。這時候,你的中投可以迫使對手改變防守節奏和策略。

為什麼庫里那麼難防呢?因為他全場投籃無死角。當你防擋拆的時候撲出三分線,他就一步踏進去,起手中投例無虛發。你大個子撲出來補中距離,他又有數一數二的運球能力,殺到籃下拋投、上籃。

像火箭這種籃下+三分的出手比重達到70%的,節奏變化太單調,一打硬仗就會有問題。

武器越多,自然能夠應付更多的險情。


碰巧在另一個答案里討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麼吉諾比利作為頂級得分後衛不用中投和背打?,又看到了,就再來摻一腳。
中投這項古老的技藝現在逐步走向衰落肯定不僅僅是因為低效(當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難以掌握等也是主要原因:

part a.中投篇

吉諾比利為啥不中投咧?還有你,勒布朗,人家都放你一步了,你為啥不中投咧?還有你,庫里,人家都從三分線外一步開始貼你了,你幹嘛不中投咧?還有你,你,你,你們,你們為啥都不中投咧?答:投不好,效率低

中投作為最原始的得分技巧,已經逐漸與包括大勾手在內的眾多古典派一起慢慢的瀕臨消亡了。究其原因也就是以上兩條:投不好,效率低。

1.我為什麼不中投之投不好 所謂中投,顧名思義指的是三分線以內的範圍內用投籃的方式完成的進攻手段。相比於三分球儘管相對來說更接近籃筐,但因為投籃的距離和角度極其複雜,所以相比三分球反而更難以掌握(三分球角度概括來說只有三種:底角、45度角以及弧頂,距離方面除了個別有特殊愛好的球員外也只有這三種。)

2.我為什麼不中投之效率低 除了上文提到的中投實際上更難掌握外,中投實際上仍然是所有得分手段中效率最為低下的一種。主要原因包括:1.進入三分線內,人員更為密集,更難獲得出手空間,且越接近油漆區越容易受到內線的協防與干擾。2.無數人計算過了50%的中投命中率摺合成三分命中率只要達到33.3%,孰優孰劣一眼即明。3.更容易被干擾。相比之下內線攻擊(突破)更難被干擾且容易造成殺傷,獲得額外價值(罰球,以及對方球員的犯規。)

另一個隱藏因素:英雄主義的覆滅

既然中投有著上述的種種不好,為何老派的巨星們都時刻備著中投的技能點。關鍵時刻也屢屢拿出這樣難玩低效的寶貝呢?喬丹的無數絕殺神跡大多是中投,歷史級的三分手米勒其實也是位中投好手,AI晃開幫主的傳世一投是中投,坊間更是流傳著科比屢屢靠中投投死馬刺的言論,何也?

答:屠龍之刃,刺客之技

因為中投有著上述種種弊端,大量球隊的防守戰術中有著鎖死三分線,堵塞禁區,中距離放你投,有本事就投死我的布置(禪師的酷愛,波波也有一定得借鑒。)。作為巨星,自然要挺身而出做那個「好,丫作死爺就成全你。」的那個人。另外,到了關鍵時刻巨星自然是那個被關照的最嚴密的人,剛到三分線就會有兩個人對著你陰森森的笑,剛進三分線就會看見內線球員的森森利齒,這個時候對方最難以防範,同時也最難以包夾的中距離自然成了最好的選擇,與此同時,諸如干拔跳投,後仰跳投等等提高難度強行創造空間的投籃方式也就應運而生了。

而到了現如今,球員身上那種迎難而上,死磕到底的英雄主義已經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我並沒有厚古薄今的習慣——現在球員的單打技巧也在逐步退化,除了個別老派的球星(科比,皮爾斯,甜瓜,還有個隱藏選項——納什)外,球星們的絕殺選擇更多的是在三分線上賭一賭手氣,突內線要一要哨子,傳球等等諸如此類,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現在也有不少關鍵場面,絕殺球也有一些,卻總讓人覺得缺少些什麼而顯得有些無味。

相對應的,孤膽英雄們也越來越少,「這是我的城市,想從我們身上跨過去可以,流些血。」「我可以被毀滅,但永遠不會倒下。」「讓我們去跟這個世界幹上一架吧!」諸如此類的豪氣也越來越少,球星們開始越來越多的想著去哪裡和哪個兄弟一起能贏得更簡單些,哪個城市看起來能吸引更多的幫手,做決定的時候怎麼來才更加拉風……我沒法說他們做的不對,只能感嘆時代確實不同了,越來越少的球員願意把自己當成一座城市的圖騰或者旗幟,只想去做一個,總冠軍的收集者。
P.S.不,我並沒有在黑某個人
P.P.S.好吧,我撒謊了。

原諒我偷懶~括弧笑


中投表面上是效率很低的投籃
可是實際上中投可以帶動其他區域投籃的命中率上升
沒有中投對方的防守可以完全放在禁區內和三分線外
沒有中投的威脅,你以為真的能突破到籃下么?
沒有中投的威脅,三分哪有那麼多機會?
沒有中投的威脅,擋拆怎麼打?
我把中投比作科比
08-10的兩連冠期間
拜納姆和加索爾的命中率比科比高很多
可是當科比不在場上的時候,兩人命中率急劇下滑
就像中投,也許本身看起來效率低
可是正是由於中投的存在,才會讓其他的進攻方式更加有威脅。


答案可以說是。40%的三分命中率可以等同於60%的中投命中率。40%的三分命中率在NBA里不少,但中投的命中率有60%,卻很少。也就是說後者的難度更難。所以大多數的球隊都以及球員都更多的選擇三分而不是中投。而上籃一般的命中率都比中投高,而且獲得罰球的可能性也更高。所以中投現在在大多數球隊中都不是主要攻擊手段。
但是,中投又是不可或缺的。

  1. 進攻手段的豐富,充分的利用球場的空間。
  2. 關鍵時刻最有保證的進攻手段;相對於中投來說,在關鍵時刻,三分一般不會有空位,上籃所承受的防守壓力更大,而關鍵時刻的吹罰尺度通常較松。當然,中投一般也不會有空位,但是中投的成功率要比三分高。

沒錯,在這個數據化的籃球時代,中投是每個球員效率最低的進攻選擇——尤其是長距離的兩分投籃,我們以前常稱之為大兩分。

這種大兩分現在幾乎已經成了球員們的禁忌了,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的道理,所以球員的進攻應該儘可能接近籃筐。

但是場上不可能所有人全擠在禁區里,這樣球也沒法打了,必須要拉開空間,得有人在外面投籃。

投籃投什麼樣的球呢?自然是三分球。

雖然距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但是三分球一個值3分啊!2個三分球就頂3個上籃。所以這個得分效率是能彌補命中率的不足的。

而中投——尤其是大兩分,為什麼效率低呢?因為它遠離籃筐,而且只能得2分。

換句話說就是,得2分有很多種方式,你選擇了命中率最低的一種。

這是教練們通過大量比賽數據計算出來的,數學統計不會說謊。

總而言之一句話,你要麼選擇把握大的上籃,要麼多退一步投三分球,非要選擇三分線往裡一步的大兩分,又不夠准得分效率又低,在數據統計榜里註定要被詹姆斯、哈登、杜蘭特等人甩開。

可是,為什麼球員們,尤其是超級巨星們,還都在投中投,在投這種效率最低的大兩分?

很簡單,空間。

籃下的一畝三分地始終有中鋒把關,三分線上對手也不會給你隨意投籃,半場內面積最大、出機會最多的就是中距離。

有時候球員的出手並不是你想選哪種就能選哪種的,機會出來了,你投還是不投?隊友給你掩護出了機會,你一看——噢,兩分球,效率低,不投了。好么,錯過一次機會。

一個進攻回合有幾次機會?

所以球員們必須去克服這個問題,必須勇敢的出手去投中投。

如果你能克服,把這種效率最低的得分手段給打出高效率,對手就只能跪下唱征服了——然而大多數球員做不到。

然而,以上所說的這些,對某個人來說完全是狗屁,這個男人可以完全無視這種扯淡的邏輯,無視這些數據計算。

他三分線內一步的大兩分命中率和其他球員上籃命中率接近,生生把中遠距離投出了籃下得分的效率。

這個球員叫邁克爾·喬丹,至今為止只有他一個人遊離於這個常識之外,再無他耳。


說一下我一直以來的一點感受,LZ認為一個球員從普通球星進化成巨星,走入巔峰,或者說達到身體和技術結合最好的層次的標誌是什麼?是破包夾,無球跑位,會利用擋拆,還是中投?或者還是別的?在我看來,這個絕對是中投,對一名功能性球員來說,中投可以不怎麼樣,但對巨星來說,就不同了,中投效率低不低我不知道,但中投練好了就是殺人武器。

火蜜還記得今年阿德是怎麼肆虐火箭內線的?靠的是中投。威少三分投的少,他近兩年是怎樣成為超巨的?因為他開發出了中投,急停跳投更是用的得心應手;一代天驕艾弗森,只看他集錦的人以為他只會突破,實際上艾弗森的中投和急停才是他最擅長的得分方式,准到逆天;當年的喬丹接班人希尓,身體逆天,突到籃下,空中閃轉騰挪,上籃美如畫,但他使用最多的得分方式還是突破後找機會跳投,跟他類似的還有麥迪;諾威斯基11年怎樣把熱火殺人誅心的?靠的是無解的中投;加內特09年大傷之後身體素質快速下滑,後來那幾年因為各種原因球隊無中鋒可用(克斯蒂奇太軟,帕金斯受傷,洛佩茲受傷),他被迫一次次頂上這輩子最不愛打的位置,卻能一次次幫助球隊續命,一直奮戰到現在,靠的又是什麼?例子太多,根本舉不完


不同意前面說的 然而,當你真的沒有成為三分手的天賦,又要成為頂級得分手,那麼,你只好把中投練到化境的地步。
應該是反過來的,三分是比中投容易練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三分手多中投手少。三分的出手距離和角度是相對固定的,而中投的範圍包括整個三分線內,距離和角度變化很大而且距離防守密集區更近。
籃球比賽裡面選擇三分球的情況往往是對方防守被吸引,己方三分手出現空位或者半空位的情況,面對防守人強行三分的情況很少(黝黑蝸殼)。然而中投往往通過急停跳投,後撤步跳投,後仰跳投,接球轉身跳投等方式實現,總之投籃人要努力創造投籃空間。對比之下可以發現,球員身體狀態在中投時往往沒有投三分時穩定,面對防守壓力也更大。
那麼為什麼中投還是巨星最重要的武器?正因為中投出手選擇的無數可能性讓這種進攻方式極具威脅。當喬丹,科比,麥迪這些球員拿球的時候,你知道他下一步要怎麼打?他可以干拔,可以一步兩步三步急停跳投,可以背身單打,而出手的位置,時機更是隨心所欲,你要怎麼防?這種對防守的壓力是三分不能比的。只能說三分球是利用空位時機的高效輔助進攻手段。如果將三分作為主要進攻手段,對方防守很容易適應,你會越來越難以獲得理想的出手空間。
在比賽膠著的末期,三分和突破往往被對方防守針對,而這時候裁判尺度往往比較寬鬆,防守會很緊很兇,你想找哨子或者找空位都是很難的。這時候最具威脅的就是巨星球員的中距離出手。他們持球進攻創造投籃空間後中投出手往往是決定比賽勝負的一擊。


不結合實際情況光說數據只能得到不全面的結論


簡單來講,有中投的球隊走的更遠,沒中投的球隊就玩玩常規賽。拿今年的火箭來說(本人腦殘火箭蜜),火箭在13-14賽季,是全聯盟中投出手次數最少的球隊,這會產生什麼後果呢,籃球比賽簡單來說就是打空間,不會中投導致白白浪費球場空間,防守壓力全部集中在籃下和三分線附近,遇到實力弱一點的球隊,一般都能爆幾條街,但是遇到季後賽那種防守,堵死三分和籃球,就放你中投,無中投型球隊就歇菜了,今年的火箭就是最好的例子。中投不是最有效的得分武器,但是會中投,防守者如果堵中投,內可給大個,外可傳射手,如果不封中投,ok,那就是穩穩兩份,在現代籃球中,中投更多的作用是威懾和撕開空間的利器。


易建聯在NBA打不下去了,你以為是因為什麼。。


籃球沒這麼簡單。數學都會算,但漏掉了進攻機會數量的考慮。
假設兩支隊伍,一支三分33%的命中率,就是三中一,對方生成兩個籃板,被打兩次反擊。
另一支50%的命中率,二中一,一個籃板。被打一次。
防守體力消耗,快攻得分更容易。
這種情況下,考慮每次進攻的用時。一個純三分球隊和純兩分球隊。
應該是二分球隊進攻機會更多。也就得分更多了。


漢密爾頓的跑掩護中投,再回首,美如畫。


大約就這樣唄,季後賽和常規賽的最優解的位置不同


不對從數字上看中投的作用。在季後賽上,有針對性的防守上,中投是穩定的得分手段。單單從馬刺去年防守勒布朗的策略來看,馬刺就是放詹姆斯中投,保護籃下,這個策略成功了6場,直到詹姆斯最後的果斷投籃。實際上熱火去年鎖定冠軍的最後一投就是詹姆斯的中投。包括湖人凱爾特人七場大戰,最後也是科比的急停跳投解決比賽。最經典的也是當初喬丹搶斷馬龍晃倒卡塞爾的終極一投,也是中投。所以,在季後賽高水平較量中,對陣防守素養高的球隊,陣地戰你往往很難突破得分,三分把握又不大,最穩定的依然是中投。像今年季後賽馬刺又抓住了利拉德沒有中投這一點,幾乎掐死了利拉德。


是的,效率很低,而且很難。

但正是因為效率低而且難,所以才重要,尤其是在季後賽的搏殺時刻。

道理很簡單,能打到季後賽搏殺時刻的教練,都卜是SB。

如果你卜會中投,那麼對方卜是SB的教練就可以藉此懲罰你——如果情況反過來,那麼你就可以在任何情況下懲罰他


中投是真正的終極殺招,好比站著咽喉要道進可攻退可守。對於防守來說,踩著三分線可以有效防守三分,死守籃下可以有效防突破,中距離之所以難防,如果外線跟防那麼會漏外線,如果內線上堵籃下又會漏,可以分球可以自己投可以突破殺傷!


與三分球相比,中距離跳投效率確實低,但是在沒有球員能做到在三分線面對防守以30%的命中率後仰,後撤步,急停,背身跳投時。中距離還是關鍵時刻取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去掉三分的出手和得分
科比:2分出手19479,2分+罰球共得分26780,效率=26780/19479=1.375

喬丹;2分出手22759,2分+罰球共得分30549,效率=30549/22759=1.342
看,科比的效率反而提高了,說明三分對於有些人並不是絕對的高效率進攻手段。也許科比不應該投那麼多三分?


在現如今快節奏的NBA中,中投確實是一種低效率的得分手段,但在某些比分焦灼的比賽中,或者在攻防節奏較慢,分分必爭的季後賽中,最後時刻的兩分往往是很致命的。在比賽的關鍵時刻,在高強度的防守下,中投區域廣,更容易製造投籃空間。而普通的角色球員只需要專攻突破和三分即可,三樣都通的就是明星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2016-2017 賽季 NBA 東部季後賽首輪騎士 VS 步行者 G3?
如何評價西決G3戴德蒙對庫里膝蓋的侵犯?
朗多和盧比奧誰的投籃更好?
為什麼老是有人說庫里不是超巨?
如何評價威斯布魯克的場均三雙和 42 次三雙打破紀錄?

TAG:NBA | 投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