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平為什麼會選擇慧英?

雖然書里最後沒有明說但基本可以猜到。我不明白一個喜歡田曉霞這樣女生的人怎麼會選擇一個沒有文化的寡婦呢? 男生的保護欲嗎?


看書時我也曾覺得是很突兀的,認為是巨大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選擇。
但在看電視劇的過程中,一些書本上的意象變的更為真實和強烈,比如直斥他一輩子只是個農民的二爸,比如曉霞校園裡讓少平局促的青少年,比如再次相遇不識其名的失足少女,比如哥嫂上演的真實的愛情與奮鬥,比如曉霞給他的溫柔和承諾,比如潤生(金波)展示出的豁達和勇敢,比如玉厚老漢和奶奶樸實又奮鬥的一生,比如百轉千回的潤葉與向前,比如那令人絕望、壓抑的地下掌子面,比如憨又敢的安鎖子,比如初到煤礦惠英那熱情的邀請,比如眼睛清澈、抬頭叫一聲叔叔的明明,比如王安全的死、自己的毀容,比如田曉霞的不能赴約,比如回家前惠英嫂子的那一句我等你回來。
這些畫面讓我內心的感受更加強烈。書中的少平讓我覺得他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孤膽英雄,電視劇中的少平依然不乏衝動和耿直,卻讓我多次感動,覺得他是一個「不一樣」卻又活生生的俗人。
少平一直在路上,可也會在少安的扶持下感到不甘,也會面對富家子弟多少有一些不屑和忿忿。心中的愛再濃的化不開,那棵諾言樹下也沒有了共同淋雨的完美女孩。每一次下井都是玩命,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見到普照的陽光,洗一個熱水澡,接過一個溫柔知性的女人端過的酒杯,心中都會升騰起男性原始的悲壯感、自豪感和佔有慾。
要把少平作為男人來看待,他和惠英的結合不完全是責任感,惠英有的,是眾多有知識有曲線的年輕女性不能提供給少平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貌似骨感,其實有些動人的內涵。少平和惠英的結合(我也認為這是未言明的結局)帶來的絕對不是平凡,而是平靜水面下的巨大能量,這能量一定會在未來更壯麗的釋放。


因為有著對師傅的愧疚,和應負的責任。同時長時間的相處也成了他的精神寄託。


最後的這個開放性的結局、沒有答案的選擇,才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平凡」的世界中,並不是每段愛情都驚天動地,並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轟轟烈烈,但這樣的選擇和這樣的答案,一定就存在我們每一個人每一段「平凡」的生活中。


但願只是去照顧他們 並不是選擇在一起 內心無法接受


少平選擇照顧慧英母子一輩子,就要和寡居的師母結婚嗎?????


這個絕對不是保護欲就讓少平做出選擇的。我記得少平保護過別的姑娘,反而卻沒怎麼保護過小霞。
此外少平儘管很有自己的追求和原則,他也深深地明白理想和現實的不同。年輕時,他告訴少安,他不屬於這個世界。礦上工作多年後,他告訴自己,這就是個平凡的世界。
少平讀書,讓他有了理想的世界。工作,現實更讓他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世界。

我水平實在有限,表達能力也有限。就這樣吧。

補充一首歌: 穩穩的幸福

有一天 我發現自憐資格都已沒有

只剩下不知疲倦的肩膀

擔負著簡單的滿足

有一天 開始從平淡日子感受快樂

看到了明明白白的遠方

我要的幸福

我要穩穩的幸福

能抵擋末日的殘酷

在不安的深夜

能有個歸宿

我要穩穩的幸福

能用雙手去碰觸

每次伸手入懷中

有你的溫度

有一天 我發現自憐資格都已沒有

只剩下不知疲倦的肩膀

擔負著簡單的滿足

有一天 開始從平淡日子感受快樂

看到了明明白白的遠方

我要的幸福

我要穩穩的幸福

能抵擋末日的殘酷

在不安的深夜

能有個歸宿

我要穩穩的幸福

能用雙手去碰觸

每次伸手入懷中

有你的溫度

我要穩穩的幸福

能抵擋失落的痛楚

一個人的路途

也不會孤獨

我要穩穩的幸福

能用生命做長度

無論我身在何處

都不會迷途

我要穩穩的幸福

這是我想要的幸福


推薦閱讀:

怎樣選擇心理治療(諮詢)學習班?
「哀莫大於心死」是一種什麼樣神態?
怎樣的經歷能讓一個人快速成熟?
認知行為療法的三個流派(REBT)(CT)(CBT)之間的異同?
小時候被寄養在別人家,長大後連爸媽都叫不出口的超生孩子,會有什麼心理缺陷呢?

TAG:心理學 | 電視劇 | 平凡的世界書籍 | 個人情感諮詢 | 平凡的世界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