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里對當代京劇演員的評價為什麼很低

以于魁智為代表,往後的孟廣祿、杜鎮傑這一代人在知乎上幾乎沒有什麼高評價。而言,每次提到他們一定是說他們多不好,所以誠心請教,以於為例既然這麼多人說不好,那麼,這一代的演員里,誰的老生你看得上?誰的老生你認為行?
我京劇不在行,誰好誰壞我確實一點沒有發言權,但有一個道理我覺得總該是對的,不管什麼藝術它都得向前走,經典固然是經典,老一輩的再厲害,也不可能說讓喜歡京劇的人都去聽老音頻,看模糊的視頻。京劇這東西終歸還是得讓人坐在台下看的吧。
這就是我的問題,現在活著的,誰算是行的?如果都不行,那京劇豈不是死了?說句不好聽的,到底是這代人真不行,還是知乎里有些回答厚古薄今愛裝逼?其實這就是我的疑問,我並不是要找茬而是真的很奇怪,真心來講,厚古現象很常見,但像京劇這樣厚古厚到這個程度的的確不多見。
這到底是為什麼?各位的意思,京劇就是完蛋了?


因為你說的「當代演員」,很多不是京劇演員,而是樣板戲演員。傳統戲他們根本沒從小學。

他們的集體特徵是:今年基本不到六十歲,六十年代初出生,五十五歲左右的居多;十歲左右,也就是七十年代初進入專業學校學習,學習訓練耳濡目染的都是樣板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學成出科,但政策變了,不排樣板戲了,演傳統戲又沒學過,都轟回家又糟踐了。

怎麼辦呢,現學傳統戲,現鑽鍋。這時候他們就趕緊拜一些當時還活著的藝術家,學沒學東西咱不知道,不過現在以這個來標榜某派傳人的,不在少數。

這裡邊都有誰,我給你算算:于魁智,孟廣祿,楊赤,杜鎮傑,朱強,遲小秋,趙葆秀,陳俊傑·······等等等等。

如今出名的這幾位,屬於天賦還不錯的,但根本沒趕上老先生的時代,連老戲什麼樣都不知道(再加上他們學戲那陣沒有網路,錄像都是稀罕物,連參照都沒有)。你指望他們的水平能趕上老先生?

最後一撥見過老先生的演員,年紀最少也快七十歲了,有些位已經去世。比如張學津先生、楊乃彭先生、康萬生鄧沐瑋先生等等,他們雖然也不幸遭遇了那個時代,但畢竟見過老先生什麼樣。馬連良楊寶忠的末尾,他們趕上了,知道了大師什麼樣,所以他們不敢胡來。這也是我們對他們評價較高的原因。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題主認為知乎用戶對當代京劇演員評價低,至少舉幾個評價低的例子
——————————
水平低的演員,我在哪兒對他們評價都低。
水平高的演員,我在哪兒對他們評價都高。
所以你說是為什麼呢?









當然我想說的是,京劇版塊里經常答題的幾位對當代京劇演員各有褒貶評價,三觀都正,欣賞水平知識水平都不低。
有多不低呢?
比只知道孟於李的人不低。
——————————————
還有就是,京劇真的是玩蛋了
——————————————
答完題才發現題主很眼熟。


聽唱片欣賞藝術,聽現場感受氣氛。

有些不那麼大紅大紫的當代演員,其實很耐聽,尤其是現場。
楊乃彭、張克、鄧沐瑋、康萬生、盧松……
如果說我現場聽過的老生里,我覺得楊乃彭最好。
甚至有些剛齣戲校的小朋友,雖然稚嫩,但碰上合胃口的,我也會常去看。
比如帥氣的李特。

當然了,要是能一睹老前輩們的英姿自然好,只可惜沒生在那個時候。
現在這些人都比不上前輩的先生,別不服氣。


我說自打唐宋以來,詩人一代不如一代,題主有疑問么?


如今的狀況是,很大一部分京劇演員水平不行,可是由於把持著京劇界有限的資源,好的演員上不去,於是就那樣式的藝術家一大堆,卻賣不出去票。

前面國樂joker先生說沒趕上老先生的時代,於是這些演員沒水平,余不以為然。看過余叔岩的有幾個?看過老譚的呢?不一定非得得到大師級藝術家本人的傳授才能學好戲,不然最開始的大師打哪兒來的呢?

重點是,要學到前面的真玩意兒,而不是形式。跟張學津、譚元壽、王金璐這一伐的老先生,也能學到藝術。學會了還要去進行藝術實踐,這是至關重要的,有人看了一輩子老譚的戲,最多,也就是位譚派戲曲評論家。京劇這東西,不去練,不去下死功夫,永遠出不來藝術家,其實哪行不是這樣呢?余叔岩成就那麼高是因為他看了老譚那麼多戲嗎?當然不全是!譚小培的外部條件比他好得多了,可是結果呢?老譚都說譚小培守著自己不學。

努力方向錯了的,越努力破壞性越大。奔朝著狗血新編戲去的,誰也救不了你。

有人說梅先生不是也搞新編戲嗎?那您說提到梅先生的藝術,首先想到的是什麼?不還是老戲嘛。而且在我看來,很多藝人不具備藝術自覺性,知道怎麼演才好,但未必知道為什麼這樣演才好,一代代口傳心授,並沒有太多規範的理論化的東西。

我從來不反對創新,但是我絕對反對掛創新羊頭賣狗肉的行為。
即使要創新,首先也得傳承,先把先前的東西弄明白搞清楚是什麼再談創新。你連麥子是什麼都不知道就敢談《如何創新水調麵糰的調製技術》,簡直得就是excuse me???

其次,創新不是胡來,還是要按照京劇的基本法~啊呸~基本藝術規律。梅、余乃至後來的張學津、譚元壽們,都尊重這個規律。我們所評價為不好的演員,最根本的錯誤就是違背了這個規律,諸如前面提到的把布景搬到京劇舞台上的種種棒槌行為。這些實景化只是他們破壞京劇原生藝術性的一個方面,此外,在唱腔的處理、人物的表演、對大師的曲解等各種方面都在樂此不疲地毀人不倦,能對他們評價好了嗎?

您問道,京劇是不是藥丸,我不好回答。京劇的衰落,很大一部分是隨著傳統文化沒落的腳步。現代文明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物化,藝術性的東西越來越多的面臨窘境。抱個悲觀的看法,京劇不過是我們的文化裡頭要融化的冰山一角,面對時代的滾滾洪流對人的利用、重構與破壞,你我毫無招架之力。

————————————
想到哪寫到哪了,比交混亂,可能還有許多紕漏,僅供您參考吧。


所有脫離歷史背景去對任何人或事做評價都是耍流氓!
長者不是說了:個人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京劇這行總得是先打基礎(基本功)加學習(模仿)師父,到了火候才能出山,想成角兒?光靠用功不行,祖師爺得多少賞點飯吃(模樣身體嗓子都得好)千辛萬苦有點名氣,算是坐住了個位置,還要拾柴添火不能丟了根本,多年以後有了積澱,甚至入木三分了,才能憑著天分、靈氣和膽量去創新乃至最後開宗立派成為現在戲迷所說的大師。
現在這批京劇演員本就成長在大師所剩無幾的環境中,就算全心學戲甚至不瘋魔不成活又能如何呢?沒有足夠多的大師去教,中間斷了一代人,卻又要被按照大師的標準去審視
再者以前的大師都是成長在唱戲就是下九流的年代,唱戲雖是個飯碗,也是個唱不好就要砸的飯碗,哪個大師不是從多少小戲班下九流戲子里摸爬滾打千里挑一出來的呢,憑的都是真功夫,一口氣提在腰間,挺住唱完、唱好了就是招牌,就還是那個角兒,一口氣沒頂住名聲就蒙了塵,飯碗就進了灰,有哪個敢懈怠?
而所謂當代京劇演員又出生在什麼環境呢?從底層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角度,這個環境也許更好一些。但在這個環境里很容易養成的價值觀,也許並不利於日後他們把心用在鑽研藝術上。別忘了京劇是童子功,也就是說很多演員都是被父母送去學戲的,並不是自願,自然背負著父母的期待,而父母的期待到底是什麼很重要。而這一代的父母經歷了建國以後的種種,「」為祖國奉獻「」、「」鐵飯碗「」、「」組織關係「」之類的那些東西(不好形容,你懂的)很容易就能讓京劇演員成名後有了「」年少吃足了苦,如今坐進了清水衙門「」之類的想法,畢竟是給勞動人民唱戲,吃著公家的飯。這種想法一定都多少會有一些,因為本質上他們缺乏相互之間足夠的競爭所帶來的藝術上的動力
打了這麼多字有點思緒凌亂,但還有三點很重要的東西必須要提:
1.他們在生理和藝術的成長期經歷了文革
2.樣板戲對傳統京劇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時至今日沒有散去,且沒有人敢拿上檯面說;
3.演員是人觀眾也是人,大家都在同一個時空流下,經歷了同樣的時代變遷。所以:大師逐漸消失,懂戲的觀眾亦然。最終消失的不是大師和懂戲的觀眾,而是京劇的大環境。


很多年輕的新戲迷比如才二十四歲的我,也是偶然接觸到京劇之後才去決定主動了解一下,而之前的我對於京劇是既尊重又避而遠之,京劇?國粹啊(發自內心的尊重)!聽一下?算了吧....而在我的同齡人里還有另一種態度則是嫌棄且避而遠之,這兩種態度哪種佔上風?我只能用我在宿舍帶著耳機聽戲還被舍友整天調侃來回答了。恕我資質愚鈍,偶然接觸到京劇並決定多了解之後,我在做電子實訓的時候掛著耳機聽了一個禮拜的MP3版同光十三絕音頻來磨耳朵,才終於記住了全部的旋律並且聽出了其中的味道,才明白「」京劇是有好聽之處的、有門道的「」。之後才去主動的進一步了解,簡單的惡補之後遲小秋和程派很快讓我著迷,我才真正接受並喜歡上了京劇,這個過程在我這樣「成長環境比較有代表性」的年輕人中發生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再說下一層:讓我這樣的新戲迷懂戲需要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安靜地從程派、青衣開始,漸漸自己去聽梅派荀派張派、老生花臉小生。喜歡不喜歡靠直覺,對演員實力的判斷則靠自己對藝術本身而不是京劇的理解,不懂的查一查都未必查得到,來網上一搜,卻基本都是無盡的撕逼和倚老賣老卻不點出個所以然。而京劇的門道又何其多?從各大門派到不同劇目再到我還不了解的武戲乃至戲服道具,遠不是我有限的精力所能去對付的。所以如今我深知一點:我這樣的新戲迷永遠不可能真正懂戲,而我卻已經下了夠多的精力去了解。原因簡而言之:資源有限,缺乏高人指點,環境衰微,而我生活的平淡安逸,就算喜愛且願意付出也很難有那麼誇張的動力去瘋狂鑽研為什麼總結出劃線的這段話?因為這些被老戲迷們檢視著批評著的的現代京劇演員們,某種程度上和我面對的這種情況有那麼點像,難道不是嗎....所以演員水平逐漸降低和觀眾水平降低是有共同內在的相互作用的因素的。

最後冷靜的講:京劇的衰微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形式上的絕對滅亡則是不可能的。 而如今的部分優秀現代京劇演員也都勢必會越來越有曲高和寡的感覺,畢竟「和者愈寡」,而京劇被尊為國粹之後意外同時獲得的「高雅藝術」的帽子已經是摘不掉了,「曲高」也就說得上了(我本覺得京劇明明應該是群眾藝術呢......何況京劇從沒有自詡高雅,也一直很接地氣,但事實就是很多年輕人已經是這樣認為的:國粹,高雅藝術,聽不懂,不想聽。)總之:遠離了真正的多數群眾,只有被群眾孤立和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所以,在日漸沒落的大環境下,放下大師級的鑒賞標準,多去欣賞部分優秀現代京劇演員「」也還算有模有樣有味道「」的表演未必不可,至少將來的一批不會比這批更優秀。反正我聽著遲團這段二黃四平調「怕流水年華春去渺」打完了這篇自己對京劇式微看法的文字,不僅心情有點小悲涼,居然還聽出了長歌當哭的感覺......


因為衡量的標準就不一樣,見過老一輩玩意兒的(指現場),再看當下題主枚舉的這些演員,譬如看過王玉敏,再看袁慧琴之流,甚如李金泉,就覺得不僅僅是藝術水平下滑這麼簡單了。日前在上海看京武會,四傑村 去余千的是位96年的小哥,走邊擰了40個旋子,台下沸騰,一個個數,我看戲回來跟先生描述現場,先生不以為然,40個旋子算什麼?我小時候練功都能40個,但是能擰60個的人真不多。沒落已是事實,衰亡乃是定局。


您要是想欣賞一種藝術,可千萬別到知乎來搜關於這種藝術的問題。


因為京劇的的確確是個正在衰落的藝術,就是要完蛋了
這種情勢下,當代的演員沒過去的好,太正常了

「不管什麼藝術它都得向前走」這句話,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向前走哪兒那麼容易啊……

你就不興它走不動了啊


我不光對京劇厚古薄今,我對知乎也厚古薄今。

這破乎,吃棗藥丸。

嗯,就是這個意思。

『矬子里拔將軍』是政治正確嗎?是我也不拔。


現今這撥是真不行,就是不行。多聽聽,就知道好賴,所以,愛信不信。
京劇遲早要完,不過也沒什麼,什麼東西都有個完。


看過網路上李少春在日本演出的《三岔口》錄像嗎,驚才絕艷,那是最後一代真正的京劇演員,其餘不過爾爾,就其攝像水平來說當然不值一提,顯然製作者並不了解京劇藝術的魅力所在,比起《荒山淚》里侯喜瑞先生的驚鴻一瞥差之遠矣


現在不如以前,這是事實。
但也不是老的就比小的好。
於、孟實在是太差。杜鎮傑近幾年大有長進,己經甩於團長几條街了
很多小年輕比他們這幾個強


杜鎮傑

字兒寫的挺好看的

另外,希望沒人跳出來說

國人有厚古薄今的習慣

這種話


果然知乎里的評價才是正常的


先多說一句。
有的網友認為,因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演員是沒見過老先生,從小唱樣板戲,所以才敢瞎唱。
我覺著不是。
不說別人,只說這杜近芳,剛開始唱得不錯吧,見得老先生不少吧,被老先生栽培的也不少吧,運氣太好了。可自從唱了樣板戲,七八十年代往後再唱傳統戲您聽聽是什麼味兒啊?一股子我要跟敵人同歸於盡的革命氣息啊,怎麼改都改不回來了。您要說是她沒見過老先生嗎?她沒聽過好的傳統戲怎麼唱嗎?都不是。
她這就是被樣板戲的審美帶跑偏了。見過老先生也白搭。
現在演員為什麼次,原因還是多方面的,文革是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戲曲的變化,主要原因永遠是觀眾。

-分割線-
不就是覺得現在人對演員評價過低么,好,不說別的,咱拿出來一段唱,有影像有聲音,真刀真槍的比比好不好?

我挑的這段唱是段流水,聽著絕對不會不耐煩,而且很短,但很好聽,所幸的是,三代葉派都有影像資料,不懂唱,您就看身上,這總行吧。


京劇 白蛇傳 葉盛蘭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4MTcxMjU2.html

京劇 白蛇傳 葉少蘭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xODQ2OTA4.html

京劇 白蛇傳 李宏圖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MTc3Mjg1Ng==.html (18分鐘處開始)

我挑的這仨人都是不同時期公認的葉派代表,算得上公正。

首先您看葉盛蘭先生這段唱,嗓音甜潤,換氣巧妙,十分流暢。仔細聽【卑人心中似箭穿,小沙彌行方便】這兩句十分連貫,與後二人有明顯不同。動作細膩,入情入景,唱作結合,可謂爐火純青。

然後,您再看葉少蘭先生這段唱,葉少蘭先生虎音偏重,不如其父甜潤,動作幅度也偏大,明顯火候過頭,唱作皆與其父差之遠亦。但我不得不告訴您,葉少蘭先生這已經是在世的葉派小生里表演最好的了。

最後,這李宏圖,嗯,其實沒什麼好看的,聽著就躁,這是小生唱戲最忌諱的一點。葉少蘭先生雖然過,但還有情在,他這就丁點沒有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被推出來的,興許趕鴨子上架。
但您要覺著這仨人裡頭就李宏圖好,那我無話可說。


答一個。如果管能叫人聽清詞的叫水平低。那麼,不好意思,沒幾個高的。你們所謂的大師們,唱腔優美不?優美!功夫到了沒?到了!觀眾群大不?不好說了。
總理曾經問你們的大師馬連良,能不能叫河北的老鄉聽清楚你唱的是什麼?馬連良老老實實回答,不能。總理又問,為什麼呢?馬連良回答,語言不通。總理問,為什麼不能改進唱腔,用普通話唱呢?馬連良回答,那不是京戲了。
於是,貴戲日益衰敗。


不否認,當代有出色滴踏實滴演員,但京劇整體水平下滑這是不爭滴事實。而且經常上電視那幾位也確實不怎麼樣。


推薦閱讀:

29歲的男生喜愛京劇,不被理解怎麼辦?
如何評價科學京劇《三堂會審伽利略》?
于魁智唱的到底怎麼樣,好像很多人都不太待見他?
如何評價譚正岩?
如何評價京劇余派老生王珮瑜?

TAG:京劇 | 京劇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