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來可能實行醫藥分家么?醫藥分家對現在醫療狀況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1.分家後藥房會完全走向商業化么?
2.會不會出現「肥了葯企,苦了百姓」的情況?
3.衛生、葯政部門對醫藥分家是是什麼態度?
4.有關部門試圖做過什麼努力走向醫藥分家么?
5.怎麼看待新版GSP明年6月要求零售藥房強制配備執業藥師?
6.分家後對醫師藥師等醫務工作者會有什麼影響?
7.衛生部所謂的「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又是指什麼?
8.分家的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不會走向窮途末路?與近年衛生部大搞全科醫生制有關?
9.一些三甲醫院有另開「社會藥房」,專賣高價自費葯,院內醫開處方」外配「,怎麼看?
開藥涉及2部門,監管有漏洞,醫生還是可以開藥謀利,還可能造成藥物濫用(特殊藥品等),怎麼看?


這個問題應該找學習Health Policy的人來答呀。
我不知道中國什麼情況。北美這邊是分開來的,所以可以談談這邊情況,借鑒一下吧。

1.分家後藥房會完全走向商業化么?
肯定會的,這邊的藥房也是商業化的。不過這個要說清楚,藥房有兩種,醫院藥房和社區藥房。醫院的藥房不一樣,因為醫院都是非贏利性質的,由政府撥款,醫院的藥房也就是非贏利的了。而社區藥房是商業化的。醫院的藥房只為住院病人服務。如果病人掛了號但是不需要入院治療,那麼他不能在醫院的藥房拿葯(因為醫院的葯國家出錢,病人其實是白拿),必須去社區藥房拿葯。
2.會不會出現「肥了葯企,苦了百姓」的情況?
在缺乏醫藥保險的情況下,百姓怎麼也會比較苦。
3.衛生、葯政部門對醫藥分家是是什麼態度?
4.有關部門試圖做過什麼努力走向醫藥分家么?
這倆問題我不清楚情況無法回答。
5.怎麼看待新版GSP明年6月要求零售藥房強制配備執業藥師?
我認為,太應該了,藥房沒有藥劑師,這不是匪夷所思嗎?加拿大的藥房必須有藥劑師,沒有不可開業。股份至少50%以上由藥劑師持有。
6.分家後對醫師藥師等醫務工作者會有什麼影響?
就我看來,分家的最大好處是醫藥代表無法對醫生開藥施加影響了。無論是在醫院還是診所,醫藥代表想見到醫生越來越困難(能見藥劑師,但是藥劑師沒有處方權)。因為醫生這個職業比較特殊。他的要求是必須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當病人的利益與醫生自己的利益衝突時,很難保證醫生都以病人的利益為先。所以辦法就是盡量讓病人的利益與醫生自身的利益一致。而藥廠要賺錢,給醫生回扣以保證自己的葯賣得出去,這本身跟病人的利益是矛盾的。這樣醫生就會努力多開藥,開貴葯。以前,加拿大的醫生也可以接受藥廠贊助,吃飯旅遊不亦樂乎。後來很多研究證明哪怕是收一點利益都會影響醫生的處方,哪怕醫生自己說沒有影響。所以現在全都禁止了,醫生不可因開藥而收受任何回扣。當然,這邊的醫生工資高,生活優渥,不差錢。如果禁止之後醫生窮不堪言,那肯定也是施行不了的。
7.衛生部所謂的「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又是指什麼?
8.分家的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不會走向窮途末路?與近年衛生部大搞全科醫生制有關?
這倆不清楚,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吧。社區衛生中心到底是什麼性質我也不知道。全科醫生大概類似國外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開藥病人肯定只能去社區藥房拿葯。
9.一些三甲醫院有另開「社會藥房」,專賣高價自費葯,院內醫開處方」外配「,怎麼看?
開藥涉及2部門,監管有漏洞,醫生還是可以開藥謀利,還可能造成藥物濫用(特殊藥品等),怎麼看?
國外按規定醫院是非贏利機構,所以不可能另開贏利性的藥房。不知道國內的醫院到底贏利不贏利。至於開藥牟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禁掉通過開藥得到的回扣。但是這樣看病的費用就會飛漲了,否則醫生的工資怎麼發?實際上沒有保險,在加拿大看病也是貴的不可思議,看一次病幾百加元,住個院一天能上千。什麼人的工資也禁不住這麼折騰。所以答案大概就是醫藥保險,而且要足夠好的醫藥保險。

再說關於葯價。葯屬於特殊商品,所以不能放開了按市場規律來,愛訂什麼價格就訂什麼價格。對於原創藥物一般是參考各國的定價,盡量別搞得全世界最高,所謂Benchmarking。仿製葯則是規定是原廠葯價格的百分之多少(我忘了具體多少了,可以肯定的是小於50%)。有的保險規定只付最便宜的那種仿製葯……最後搞得大部分仿製葯都是一個價錢。而且政府對於藥劑師收取的服務費和加成都有規定。這方面保險公司和政府(因為政府其實是最大的醫藥保險的提供者)是主要的影響力。換句話說誰付錢誰說了算。


1.分家後藥房會完全走向商業化么?
我覺得會,只要建立起合理的商業體制,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國家強制給藥品限價。強制給藥品限價的弊端十分明顯:第一這干涉了市場經濟,現在是市場經濟,藥廠賣葯不是搞慈善事業,人家是要賺錢的,人家自己產的葯定多少錢人家自己說了算,賣不出去人家自己吃苦頭,總之一切風險回報自己承擔。對比一下,現在房價這麼高,國家卻不限制,難道住房不是和醫藥一樣的基本民生工程么?人們看不起病,於是搞醫藥限價,那人們同樣買不起房,卻不限制房價,這是為什麼?這些年是看病漲價多還是食品、住房漲價多?第二藥品強制限價反而不利於患者,你限價太厲害了,藥廠不賺錢,就會停產這個葯的,比如前幾個月有個心臟手術必用的藥品魚精蛋白就因為這個原因停產,導致全國心臟手術幾乎都停了。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不能強制搞。

2.會不會出現「肥了葯企,苦了百姓」的情況?
我覺得有可能。如果完全放開價格,可能葯價也會像房價那樣自由上漲。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貧富差距,是社會問題,不是單單一個藥物領域的問題。貧富差距大,一個房子一種藥物價格即使很高,也會有人買得起,有人買得起商家就會這樣賣,苦的不是所有百姓,苦的是普通和貧窮的百姓。

3.衛生、葯政部門對醫藥分家是是什麼態度?
4.有關部門試圖做過什麼努力走向醫藥分家么?
5.怎麼看待新版GSP明年6月要求零售藥房強制配備執業藥師?
這幾個問題我不太清楚。

6.分家後對醫師藥師等醫務工作者會有什麼影響?
打擊醫生積極性,導致看病更加困難。原因也很簡單,醫生的工資10年沒漲,門診挂號價格10年不變,工資和挂號等收費低得簡直是對醫生的侮辱。但是正好有了藥物回扣來對醫生和收入進行補充,勉強維持著現在看病的總體穩定局面。本來應該由國家給醫生髮高工資,但是現在等於是普通百姓通過藥物回扣和15%的加價替國家給醫生髮工資獎金,該國家承擔的讓百姓承擔了。如果醫藥分家,醫院和醫生的收入就會大幅度下降,必然打擊醫生工作積極性。正如 @曹金科 所說的,藥品收入是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醫生的工資獎金都是從這裡面分配的,假如分家了,按照國家標準,醫生的每月收入大部分也就一兩千塊錢,這種打發叫花子式的賞賜,哪個醫生能接受?念了這麼多年書,當了這麼多年小大夫,終於到40歲了該掙點錢了,卻得到這樣一個結果,這種局面一旦形成,還有誰會當醫生?現在不上大學就上個高中,然後隨便找個保安當,每月也能掙個1千塊啊,大學畢業要是能找個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工作,掙近2000也是很容易的。計算機專業的,本科沒畢業去北京的大公司當實習生,都有3000塊甚至更高的工資,而學醫的呢?念到研究生,實習不僅沒工資還得每年交4/5千的學費。所以一旦醫藥分家,醫生治20個病人和治2個病人都掙一樣的錢,肯定就懶得看病做手術了。考慮到即便是現在,看病也是很困難的現實,如果醫藥分家又沒有合理的補償的話,那看病會更難了,百姓同樣不會受益的。


問那麼多,不就是嫌醫生開的葯多、葯貴嗎?尼瑪我挂號5塊,葯給我開了200?

其實您完全不用這麼不滿。請出門右轉,到外資醫院(例如和睦家,絕對不是廣告,只是便於小白搜索),挂號1000元,藥費5塊。

你說你喜歡那一種?反正最後病都能給你治好,您自己隨意。

那您問有沒有挂號費5塊,開藥也5塊,還能治好病的地方?您自己用屁股想想這可能嗎?即使有,您敢去嗎?

說到底,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就是不理解,醫生賣的不是葯,是醫術。媒體也經常推波助瀾,唯恐社會不亂。而醫術的價值高低在於它的稀缺程度和供求關係。貨幣化之後就是外資醫院明碼標價的挂號費或者公立醫院給你多開的藥費。如果一個病,普通醫生都能看,那這種醫術就不值錢。如果這種病全國只有幾個醫生能看,且患者眾多,那這種醫術就值幾千塊。請默讀三遍。

您說為什麼醫生就不能為社會做點貢獻,少收錢或者不收錢?你以為醫生是喝西北風的?老闆們掙錢後大搖大擺,醫生掙錢了就得夾著尾巴?要問醫生的合理收入是多少,還是請自行諮詢外資醫院。

而且醫生也是有付出才有回報。你覺得醫生的勞動只是給你看病的那幾分鐘?拿衣服!現在要在醫院當個正兒八經的能開藥的醫生,需要本科5年,碩士3年,博士3到5年,見習1到3年不等,然後還需要幾年至少評上中級職稱。這長期培訓的付出也是需要社會尊重,獲得合理回報的。

醫生給你開藥賺的差價也不只是醫生本人賺的,醫院能開藥的醫生才幾個人,還有那麼多的護士和職工都是要開工資的。還有電費水費,建築建設等等都是需要錢的。

您說那我真的沒錢,看不起病,那怎麼辦?抱歉,這是政府醫保制度覆蓋程度的問題,跟醫生本身沒有關係。


將來。。。可能!只是將來。。。將來。。。好遙遠
整個社會的分配體制導致了目前醫藥分不了家,藥品依然是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醫生的薪水獎金也是醫院從這部分利潤中分配的,假設現在分家,醫生的工資按國家標準給於,每個月就是1-2K,高級別主任醫生也不會超過3K,國家規定的專家門診,主任醫生也只有9元。。。醫生也是社會的一分子,也要吃飯,也要生存,目前一分家,那就沒醫院了。堅守著一心向民,然後自己餓死么?這不是醫療制度決定的,而是社會制度決定的。。。我們暫時無從改變,只能希望。。。將來
我們醫生何嘗不希望那種理想的分家呢?你找我看病,每次100,還得預約,我每天看10個,多美好的事啊。。。
這個無知的社會,會導致很多奇奇怪怪的現狀,怪現狀,疾病關鍵在於預防。。。而非這樣一號難求,真正求到的名醫說實話有幾個有實質性的幫助呢。。。
不說了,越說越心碎。。。


又到了兩會時間,雖然今年「霧霾」分流了不少目光,醫療改革還是關注的熱點之一。那麼,大家最希望兩會解決的醫療問題是什麼呢?

這是微博上的一個投票調查:

看來,「看病貴」仍然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其次是「醫療資源不均衡」、「醫患關係」、「基層醫療」等。


下面再看看一些代表性的評論:


(患方聲音)


「幾塊錢的藥品賣幾十上百,商人、醫生賺的盆缽滿盈,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社區醫院療效差藥房空,去了等於白去甚至更壞,大院挂號難過春運搶票。」

「改什麼改,錢都讓醫院騙去了,現在的醫生太黑了,媽的,怎麼不抓醫生。」

「每年兩會期間,群眾可都從各地電視里聽到看到那天文數字衛生投入的新聞消息了,還把群眾當傻子嗎?這就是為什麼群眾對醫護被打不同情反拍手稱快的原因!」

「兩會期間天天報道醫鬧、無輕微傷的傷醫案,無一例外地顯示醫院的霸道、蠻橫甚至捏造事實、綁架司法!不查清事實真相、不依法查處誣告陷害的不良醫務人員,恐怕是難以向歷史交代的!每年一萬多起醫療事故,無報道、無刑責正常嗎?」

(醫方聲音)


「醫生是打工,別亂想了。錢都在領導那裡,醫院裡的職工醫護人員比例不到一半,這種現象大學也是。這麼多人要養,你說為什麼這麼貴?」

「公益性醫院應該回歸公益性的本質上去,掛羊頭賣狗肉。民眾之所以恨醫院的原因之一。什麼醫改從來沒回歸提到到公益性的,你國家不撥錢,醫院要發展要養人這都是要錢。」

「醫護人員從事的是高壓力職業,長期的超負荷工作,背負的巨大心理壓力,給他們的健康埋下隱患。」

「希望有人會重視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不要讓醫護人員心涼。」

「我為什麼不相信醫改?很簡單,我們的醫改,沒有一句話提到如何改善醫護人員的待遇,只想著錢。」


評論的小老百姓們(大V們都在兩會嘛)討論熱烈,好像期待著下一版的醫改會解決他們這些不滿。

嗯嗯,說得好像醫改真的是為你們而改一樣。

無論在哪個行業,最底層的參與者,儘管是支撐整個行業、數量最大的主體,卻同時也是最勢孤力薄、最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一群。房地產業最繁盛的時候,建築工人都穿金戴銀了嗎?

醫療行業的基本參與者,是病人和醫生。他們關心的,無非是「看病方不方便、貴不貴」、「今天能不能準時下班」、「今年工資會不會漲」這些樸素的訴求。


然而,簡單的表象背後,往往有更深層複雜的成因,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


行業的走向,取決於真正有話語權的強勢群體的利益博弈。

近三十年來,醫療行業改革的核心,是市場化。


自從醫改將公立醫院推向市場以後,政府省了錢,減輕了醫療支出的財政包袱;醫藥器械商找到了簡單粗暴的遊戲模式,「以葯養醫」也幫政府彌補了投入減少造成的醫生收入下降;大醫院不再受財政約束,規模得以快速擴張,對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員有了更強的掌控力……


更何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人均壽命上升了將近10歲,已經超過了世界中高收入國家的水平。世界上主要的先進醫療技術,在很多城市的大醫院也能享受到。


可以說,我們擁有著遠遠超前於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的醫療服務,而且是在接近世界最低的國家醫療投入比例之下實現的!


就這樣,所有強勢群體的利益都得到充分滿足,各方處在一個穩定的生態中,我看不到醫改有任何觸動筋骨的動力。

另一方面,由於補助少以及市場作用,造成醫療資源整體不足、而且向大型三甲醫院的優勢科室傾斜,這就是「看病難」;「以葯養醫」的部分成本也轉嫁到病人身上,這就是「看病貴」。

所以才有了:

「沒有病人、業務水平和收入待遇提升無望、連醫藥代表都懶得找他們」的基層醫生、「病人看不完、長期在超負荷、高風險中工作,用命換錢」的大醫院醫生、以及「排隊大半天看病三分鐘、藥費檢查費一大堆、就醫體驗差到爆」的普通患者。


不過,這些都是副產品,是正確主旋律上的小插曲。醫改的目標主體不是他們,大船的方向不會因此改變。實在吵得不行,就做些表面文章來敷衍一下唄。


實際上,收入低的也沒到貧困線以下,累成狗的睡一覺也許就好點,多兩個夜班咬咬牙也能扛,轉行成本太高,大部分醫生也只能邊罵邊幹活;排隊久點至少還能看上病,態度差點也不是不能忍,藥費貴也勉強在承受範圍之內,生了病,還不是只能邊罵邊看。


「當心以後沒有醫生/當心患者造反」?氣話而已,誰會當真。

大環境的穩態遠比想像中難以打破,更何況我們只是龐大社會機器中的一個小齒輪。

據稱,下一步醫改要推進社會資本辦醫、多點執業,這不還是「深化市場化」嘛?

基礎醫療保障是要吃力又虧錢的,所以它的本質是公益性的,需要由政府主導,但這才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辦法。

社會辦醫的趨利性決定了絕大部分資本都會集中在能賺錢的高端項目上,使得醫療資源和人才更加不均衡,讓看病更加難、更加貴。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醫療環境跟翔一樣,很遺憾,你恐怕還要繼續吃下去。

要吃到何時?我不知道,可能等下一位柴大官人出現吧。

然而,更加令人痛心的是,

醫生和病人,本來是對抗疾病前線上的戰友,現在是同樣處於「被改革」的「天涯淪落人」,居然在互相怨恨、互相傷害。

要讓大環境變好很困難,讓它變得更壞卻很簡單。

所謂「人」字,不過就是相互扶持。日子已經夠難過了,疾病已經夠強大了,如果同伴都不能守望相助,還怎麼走到明天?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旦旦醫學,每日一條靠譜的醫學科普。)


1.分家後藥房會完全走向商業化么?
在中國醫藥營銷中對商業最大的門檻是政府限制的市場准入問題。准入分2個層面,一個是各地招標導致的同一個化學成分藥物只能有部分產品進入該市場,第二是一個醫院由於「一品兩規」的限制只能有兩個同成分產品進入醫院。如果醫藥真正分家,部分取消市場准入限制,那麼藥房的商業應該是更加活躍,可以納入更多的產品,令其自行競爭。另一方面由於產品增加,質量層面層次不齊,你有更大的機會開到質量層次較低的藥品。
2.會不會出現「肥了葯企,苦了百姓」的情況?
醫藥營銷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賺錢,各自都比較多,患者一直都是末端,改變這個醫藥分家的體系也不會改變醫藥營銷的格局,所以患者依舊只能聽任醫生處方的優勢地位來被動消費。這個應該不會有改變。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患者群體只能聽命於醫生的處方的質量。
3.衛生、葯政部門對醫藥分家是是什麼態度?
曖昧態度,喊了很多年,實際上到了今年北京才啟動試點幾家大醫院,把醫院採購藥品加收15%的部分去掉,這只是幾家醫院而已。號稱是試點,但我覺得其實是個安撫性的措施,讓大家看管理機構在做事兒。
4.有關部門試圖做過什麼努力走向醫藥分家么?
分家的概念應該是把醫院的藥學部門整體獨立,但實際上從純粹的學術角度來看這樣做對任何一方都沒什麼好處,也非常不容易實現。看得到的最近的努力就是讓幾家醫院把15%的加價去掉。
5.怎麼看待新版GSP明年6月要求零售藥房強制配備執業藥師?
零售藥店一直要求強制配備職業藥師,沒有什麼新版才要求的說法。
6.分家後對醫師藥師等醫務工作者會有什麼影響?
醫院中的藥房和臨床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緊密。藥房基本不可能去影響醫生的處方。藥房的職能最主要還是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而執行日常的管理,處理有問題的藥品,採購新葯滿足臨床需求。而不會去干涉臨床的處方。一直以來國內喊了很久要開展的臨床藥師遠未建立起來,臨床藥師理想狀態下應當可以在醫生診斷後極大程度的協助醫生選擇藥物,但這個理想狀態離得太遠太遠。現在如果真的分開,對於具體的治療方面差別應該不會太大。
7.衛生部所謂的「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又是指什麼?
從最早的醫藥管理局和衛生部葯政司平行管理髮展到醫藥管理局和葯政司合併為葯監局,印象中藥監局又降格過一次,但實際上現狀就是葯監局是藥品管理的最高機構,營利性和非營利分開還能理解,但政事分開,是否要把葯監局再拆分回原狀?顯然不能夠。
8.分家的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不會走向窮途末路?與近年衛生部大搞全科醫生制有關?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機構的問題是一個應該另立話題的龐大問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機構)的問題有幾種。第一,醫生收入比正規醫院絕對低下,如同民辦教師和公立教師那種區別。基本藥品目錄的執行嚴格限制社區只能使用價格最低、研發時間最老的一系列國家基本藥品目錄中的藥品。社區醫療機構的醫藥分家問題並不嚴重,而是醫生工資低,用藥選擇面窄。但醫改的方向是轉診和首診制度,以後小病必須去社區,否則不報銷。所以以接納首診的小病為主要定位的社區醫療機構的藥品配備不高也可以理解。基本藥品目錄中的藥物價格都比較低,所以回扣也相對較少。
9.一些三甲醫院有另開「社會藥房」,專賣高價自費葯,院內醫開處方」外配「,怎麼看?
大醫院有自費藥房,是為了降低一些不能以正式途徑進入醫院的自費藥品的准入門檻設置的,同時還能方便有錢的患者購買更好的藥物。這些藥房一般是允許廠商將非醫保用藥擺放在這類藥房,一方面是方便廠商將自費藥品納入處方範圍(醫保藥品更容易正式進入醫院,而自費要很難),一方面滿足經濟有優勢的患者的選擇。但實際上這類藥房的藥品銷量非常低,現有的醫保政策別的不說,確確實實的降低了自費葯的銷量而增加了醫保藥物的銷量。
開藥涉及2部門,監管有漏洞,醫生還是可以開藥謀利,還可能造成藥物濫用(特殊藥品等),怎麼看?
現在不分家開藥也涉及2部門,兩部門都有錢賺,分開後也不會有太大區別,醫生依舊可以開藥謀利。藥品濫用問題不是醫藥分家要解決的,醫藥分家是試圖去解決現在的看病用藥貴的問題,但具體什麼貴,你也不能詳細列舉,當然濫用藥可以增加治療成本,但這依舊是個技術問題,可以使用技術性規範來控制,比如醞釀了幾年,去年正式執行的《抗菌藥物管理辦法》就對抗生素的濫用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殊藥品這個倒大可放心,這方面的管理一直是非常完善的,你現在不可能在醫院買到類似於毒品的藥物,你以後也不可能買到。就算我家人是這醫院的科主任,我也拿不到。


1.
目前我國醫藥分家的方式就是把醫院藥房託管給製藥公司、連鎖藥店,因此分家以後藥房肯定會走向商業化的。

2.
不管怎麼改革,老百姓永遠都會覺得自己苦,所以肥了葯企不一定,苦了百姓是一定的。

3.
當然是鼓勵的,不然政策也不會這麼說啊。

4.
目前已經做過的嘗試有:藥品零加成、醫院藥房託管、增設藥師服務費、執業藥師考試改革等。有些措施不是直接促進醫藥分家,而是間接促進醫藥分家,例如增設藥師服務費。分家以前,醫院藥房是醫院收入的主心骨之一,如果把藥房分離出去,醫院就無法靠藥品銷售獲利,那藥劑科如此多的藥劑師怎麼辦?下臨床,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因此增設藥師服務費一方面能幫助醫院「代償性」地獲得利益以彌補醫藥分家帶來的虧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藥師的地位,有利於醫藥分家的進一步進行。

5.
政策是好的,但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

6.
分家以後醫院的藥劑師必定會向臨床藥師轉型,從傳統的調劑、發葯工作中走出來,配合醫護人員參與到臨床活動中去,為患者提供用藥諮詢服務。醫師的挂號費會有上漲,處方權可能會受到藥師處方點評等活動的影響。

7.
這種假大空的套話我也不太明白喔,應該是說醫院的組織架構要更加細分吧。

8.
不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是政策重點關注的對象,要推行分級診療和醫師多點執業的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質量一定要推上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質量的保障關鍵就在全科醫師的隊伍建設。

9.
這就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的典型代表呀。完全能理解,藥品銷售獲得的利潤占醫院總利潤的60%以上,一下子把藥房剝離出去的話你要醫院的職工們喝西北風嗎?總得有個過渡階段吧。

10.
不要太高估醫藥分家的作用了,醫藥分家不可能一步到位解決醫生開藥牟利、藥物濫用的問題,醫藥分家只是邁出了破除「以葯養醫」的第一步,醫生開藥牟利涉及到醫療技術人員的薪資分配問題,藥物濫用還牽扯到臨床用藥監管和臨床藥師制度等一系列問題,醫藥分家可背不了這麼些鍋啊。

個人的一點看法,有的地方說得比較戲謔,還不成熟,歡迎拍磚哈


十幾年前就說醫藥分家,不過一直推行不下去,估計以後也分家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真能分家,除非:
1、衛生部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機改或政改?鐵腕人物的出現?可能性都不大。
2、醫療診金大幅度提高,或者其他收入,比如醫療器械方面、檢驗費用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或者使用率大幅度提高,使醫院的運作能夠有足夠的經費。
3、當然國家全出錢補貼也是可以的,比如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基本藥物治療小病,費用控制,社區醫院有補貼,病人就近就醫,減輕大醫院壓力。等社區衛生服務這種模式完善,等國家有錢到可以用更多的錢補貼醫療事業方面,那能走的路子會多一點。

如果能分家
1.分家後藥房會完全走向商業化么?
這是肯定的。

2.會不會出現「肥了葯企,苦了百姓」的情況?
這個沒有邏輯關係吧。百姓苦是相對來說的,目前中國的醫藥情況,比大多數國家好,就醫方便,用藥選擇多,進口葯當然好,仿製葯也不少,國內的葯企也成長起來,有些生產軟硬體還是相當不錯的。就廣州而言,我一個親人90歲的時候得癌症,住院三個月,扣除醫保之後只花了1萬塊。有個經濟困難的親戚知道後表示很安慰,覺得自己也病得起。當然,這是在病人年紀太大,不能亂用藥,不能過度治療,有醫保的情況下。

3.衛生、葯政部門對醫藥分家是是什麼態度?
衛生肯定是不想的,衛生就是醫院的親爹,兒子的生命線被掐斷,又沒有成熟的替代方案,兒子餓死了怎麼辦,就算餓不死,餓個半死都鬧家變啦。而且雖然外國先進國家都是醫藥分家的,但這十幾年也驗證了,外國經驗不總是有效的,還不如在原有框架修修補補。
葯監局肯定是想的,以前葯監局有個名字叫藥店局,專管藥店,醫院基本伸不進去,就是伸手,也是伸不長,遠不如親爹親。醫藥分家對藥店利好,葯監局肯定是想的。不過衛生比葯監勢力大。。。所以,願望是需要實力做後盾的。

4.有關部門試圖做過什麼努力走向醫藥分家么?
這個不清楚。

5.怎麼看待新版GSP明年6月要求零售藥房強制配備執業藥師?
這是十二五的規劃要求,不過執業藥師遠遠不夠,估計也是一紙空文。

6.分家後對醫師藥師等醫務工作者會有什麼影響?
分家了再說。

7.衛生部所謂的「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又是指什麼?
這個要寫可以寫幾本書了吧,簡單來說就是描述是一種理想狀態或者努力的方向。

8.分家的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不會走向窮途末路?與近年衛生部大搞全科醫生制有關?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肯定不會窮途末路。

9.一些三甲醫院有另開「社會藥房」,專賣高價自費葯,院內醫開處方」外配「,怎麼看?
葯價政策對醫院有限制,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曲線救國,不違法、病人認可、醫院有利益。如果禁止了,病人就完全不能用外用藥,醫院缺葯無法搶救也沒有辦法,弊大於利。

開藥涉及2部門,監管有漏洞,醫生還是可以開藥謀利,還可能造成藥物濫用(特殊藥品等),怎麼看?
這個問得太泛泛。

利益肯定是存在的,無論醫院、葯企還是醫生、病人,沒必要葯企和醫生得利就跳起來,沒有利益就有些好東西根本不會出現或存在:藥廠不去研發、醫生不去提高醫術水平,有些好葯維持不了成本就不再生產。理想狀態是基本的醫療保障得到保證,政策引導各方面可以雙贏,良性循環。
現在的利益其實是基本平衡的,醫藥分家就是打破這個平衡,而且也不是說醫藥分家就是靈丹,分家了就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總而言之,醫藥分家,動力不充分,條件不允許,反正我不看好。


5.怎麼看待新版GSP明年6月要求零售藥房強制配備執業藥師?
給你個數據,全國零售藥房有451654家,而職業葯業師 呢 2013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通過人數超五萬 最後一句 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全國累計有277929人取得執業藥師資格

而政策背景是,衛生部於2013年1月發布了《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衛生部令第90號),此規範自2013年6月1日起施
行,對於藥品零售企業人員管理方面,規範進一步明確「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企業負責人應當具備執業藥師資格。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執業藥師,負責處
方審核,指導合理用藥。」

也就是為患者負責來推動這件事情。
大趨勢影響
客觀上,第一,零售藥店關閉或者轉賣給連鎖企業會增多,零售藥店數量會降低,行業趨勢和政策引導將推動零售市場由單體藥店為主導漸次轉變為以規模連鎖企業為主的行業格局。。
第二,藥店從業人員專業性增強。
第三,考取執業藥師的人員數量會大大增加。
等等


主問題太難答了。估計這裡沒有衛生部決策層的人吧,那麼,關於能不能實行醫藥分家,誰的回答都沒什麼意義。「可能」這個詞不好,回答「可能實行」一定對,因為也意味著可能不實行,其實「可能」就等同於「不知道」。
後一個問題倒是可以展望一下。如果真的實行醫藥分家了,對目前的醫療狀況應該是一個好的改變,至少藥費可以降下來了。目前很多國家都是實行醫藥分開,連鎖藥店+臨床路徑的形式。就是說,門診藥房從醫院剝離出去,門診上開的葯,自己去醫院外邊的藥店買,各個藥店連鎖,醫保卡可以互通;而住院部的費用,通過各個住院病種的臨床路徑,限制住院天數、各種檢查治療項目和費用,控制醫療費用。這樣以來,像我們國家這種醫院藥品加成15%這種現象也就不存在了。因為醫生開出來的葯,病人並不是在醫院裡買到的,而是到醫院外面的藥房去買,那麼藥品費用就會下來了。
雖然藥費會有所下降,但是我覺得獲益度還是有限。我在另外一個問題里回答過關於醫療費用和藥費的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85702?nr=1noti_id=10521327#420805 中國藥費高,並不完全是醫院加成的問題,你也看到了,醫院加成也就15%,但是事實上,我在那個問題里也回答過,很多國產葯的成本本來應該更低,更多的加成是在其他環節。從一個藥品想要上馬,到研製出來上市,再到進入某個地區的市場,省市各級政府會設置很多環節,都需要你來買這個「入場券」,我看到過一個報道說,政府添加出來的各種環節讓藥品成本加成將近50%。所以,一個藥品你多付出的錢,是由政府和醫院兩方面造成的,醫藥分家可以把醫院那方面給減掉,但是減不掉政府的,而且政府那邊的可是大頭!


關於問題說明裡的幾個問題
1.分家後藥房會完全走向商業化么?
這其實還是緊接著上邊的這個問題,在中國,沒有完全商業化的東西,我們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政府主導官僚壟斷的半市場經濟,想完全商業化?你心裡還有沒有國家有沒有政府有沒有D了!


2.會不會出現「肥了葯企,苦了百姓」的情況?
葯企一直是肥的,不分家也肥,分了家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很多葯企沒有什麼創新的壓力,影響葯企的不過是政府規定的「入場券」,不管政府給開多大價碼,反正都算到成本裡頭,最後攤到消費者(就是病人)頭上給買單就是了。問題的後半句嘛,參見張養浩的《潼關懷古》最後八個字。


3.衛生、葯政部門對醫藥分家是是什麼態度?4.有關部門試圖做過什麼努力走向醫藥分家么?
在我看來,醫藥衛生行政部門對醫藥分家的態度很難猜測,這事從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在說,而且在搞試點,沒十年也有八年了。醫藥分開以後,會緩解一些民怨,對執政者來說是好事;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這樣也要加大這些政府部門的開支,他們會是什麼態度就太難說了。


5.怎麼看待新版GSP明年6月要求零售藥房強制配備執業藥師?
這個問題不清楚,可能就是更利於藥房買葯,更利於醫藥分開吧。


我先回答7.衛生部所謂的「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又是指什麼?
衛生部的說法是非常好的,就像我們國家的很多政策口號都很好聽一樣,但是說歸說,做歸做。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就是說醫院要從政府行政部門剝離出來。目前的公立醫院獨立性其實還是很差的,都要歸上一級的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省級醫院歸衛生廳管市級醫院歸衛生局管。醫院收入、撥款,自由度很小。而衛生行政部門應該是醫療結構的監督部門,現在又負責公立醫院的管理,帶來很多問題。比方說自己管理自己監督,其實等於沒有監督,真的出了問題了,讓你自己查自己,當然缺乏公信力。本來出了醫患矛盾,首先考慮的就是衛生監管部門的調解,但是病人不相信你,那麼這條路就堵上了,這就給解決醫患矛盾帶來很多不利。剩下的路就只有法律途徑,中國司法現狀,你懂得。。。那醫患矛盾無解了,於是醫鬧就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具體關於醫患矛盾的問題,我在另一個問題里答過,這裡也不多扯了: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36329/answer/13242774 另外,政府行政部門管理公立醫院,那私立醫院怎麼辦?政府既是監管,又直接參与醫療機構管理,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你讓其他的運動員怎麼比賽?這就造成了公立醫院對醫療市場的壟斷。一旦形成壟斷了,你也懂得。。。所以應該把這些東西分開,營利性非營利性的分開,開放醫療市場,鼓勵民營醫院參與競爭。所以,這些說法當然都很好,而且說了有年頭了,就是從來沒見過動真格的。


6.分家後對醫師藥師等醫務工作者會有什麼影響?
就現行的政策來看,如果醫藥分家,受影響最大最倒霉的就是我們這些醫務工作者。我在前面提到的那個問題里解釋過,目前的醫療服務費用是非常非常低的,到了低的離譜的程度,而且這麼多年通貨膨脹,醫療服務的費用一直沒有漲過。政府也知道這有點離譜,所以才用了以葯養醫的辦法。這樣,對於公立醫院來說,雖然處於壟斷地位,但是在醫療服務這塊根本獲得不了與壟斷地位相符的壟斷利潤,所以就只好打起了相關消費的主意,就是藥品費用。其實,如果醫院能夠自行決定醫療服務的價格,能夠通過醫療服務的價格來體現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的價值,那麼醫院或者醫生更傾向於少開藥。這個原因我在另外一個問題的最後解釋過: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61693/answer/13438131 如果將來實行醫藥分家了,而仍然堅持現行的醫療服務費用,那麼可想而知,醫生就只有喝西北風了。雖然在試點的地方,政府部門加大了補貼,但是顯然不能滿足醫務人員付出的勞動成本,所以很多報道說試點的地方都是政府強制實施,而醫院都很不情願,醫務人員完全沒有勞動積極性。你讓一個碩士博士畢業的醫生,要求他每天加班加點看病做手術,一台手術一站起碼兩三個小時,還要求精細操作,晚上夜班一宿10幾個小時不合眼,一個月就拿一兩千的工資,累傻小子呢?所以,政府加大醫療保障的投入,放開醫療市場,提高醫療服務的收費,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其實看病貴根本不是問題,關鍵是:這錢誰出?


其實在醫療體制面前,醫生和病人都是一條船上的。醫生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職業,但是每個醫生肯定都會變成病人,醫生變成病人要看病的時候該花多少錢一分都不少。所以,從醫生角度上講,也希望醫療改革能有好的結果。但是,醫療改革應該是從政府加大醫療投入入手,應該儘可能的保障公平,而不能以損害醫生利益為代價。


某年某月某日,某台某記者通過8個月的暗訪,竟然驚奇的發現——原來中國人看病貴是因為醫生拿了藥商的回扣!!!
於是乎——我們偉大的餵雞萎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醫改,研究出了牛逼的解決辦法——醫藥分家
目前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開始了試點,成功的實行「醫藥分家」!門診病人繳費後,去一個「大眾醫藥婦兒中心店」的藥店取葯!

有關部門給出的結論是:
一.藥品質量有保證
二.患者排隊時間少了
三.葯價和原來醫院售價一樣,沒有漲價

我的問題來了:
1.既然是藥店,就有商人,目的就是為了盈利,藥品質量如何保證,如果出了問題,責任在誰?藥店?開 葯醫生?還是醫院?政府?誰來負責!
2.一樣的醫院,一樣的門診,一樣數量的就診病人,為啥取葯時間會變短?是通過增加工作人員數量實現的?還是其他手段?如果是增加人員,醫院不能增加嗎?
3.負責取葯的是專業藥師嗎?醫院的藥師取葯過程中通過診斷和藥品可以發現藥品有誤,會即使聯繫醫生從新開藥,藥店的服務員具備這個能力嗎?
4.90%的病人取到葯後,要去找開藥醫生核對用法,餵雞萎的大佬,你們覺得讓患者在醫院和藥店間來回的跑不會增加醫患矛盾嗎(遇到藥店沒藥,藥品劑量不同,開錯葯的情況)?
5.既然沒有降價,售價一樣,老百姓沒有得到優惠,那麼之前央視宣傳的給醫生的那15%——25%的藥品回扣現在給誰了?給餵雞萎?給藥店?還是給了哪位官員,哪個體系?
創建於 14:01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謝邀。

由於我本人並不是醫藥從業者,我只能從整體思想上回答你。

你的大多問題,其實是圍繞醫藥分家是否百姓會獲利,醫生會有什麼反應,政府是怎樣想的。
其中,@田吉順 醫生的回答已經幾近完美了,也說出了核心問題。

首先說,醫藥分家有沒有意義。
現在外面的藥房是商業化性質,而醫院的藥房如果分出去,必然也是商業化性質。不過很多大醫院的藥房有假一賠十的承諾,小藥房基本沒有。
此外,把藥房分出去,醫生一樣可以拿到回扣。現在不僅是抗生素都要憑處方來買,並且在處方是需要回收的。我昨天去買慶大黴素+生理鹽水都要處方,由於生理鹽水劑量沒寫清,藥房拒絕賣給我。由此看來處方葯的名單只會越來越大,藥房完全可以把處方上的醫院醫生姓名記下來,到時候給他送回扣。把藥房分離出去,其實對遏制醫生的回扣,十分有限。
如今的葯企一直都是收入不錯,國內葯企研發投入少,送回扣現象非常嚴重。在普遍送回扣的情況還能獲利頗豐,大概也可以想像收入情況。國外葯企研究都是一年十幾個億,國內企業很多都是仿製別人的,你說他為什麼便宜?還有,藥廠不是做慈善的,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如果一種葯定價太便宜,很可能導致停產,沒利潤嘛。雖然醫院也賺錢,但比起藥廠來說,那真是一個天下一個地下啊。
此外,廉價葯醫院不願意進,藥房同樣也不願意進,藥房要賺錢。

其次,百姓的觀點存在錯誤
@田吉順 醫生有個觀點非常正確,老百姓總覺得是醫生在坑他們。
其實中國的醫患關係緊張,是政府不作為。我認為有些民眾不理解也就算了,個別醫生居然在收入問題反過來指責病人,這就是沒有找到關鍵點,也不成熟。醫患關係罪魁禍首是政府不願意提高醫保。
國外的就診,手術,檢查費用,都是高過國內的,但是國外絕大多數有醫保(你沒醫保一樣舉步維艱,而且醫保分得十分細緻,醫生沒開處方的葯你就得自己掏錢買,甚至不同的牙齒不同的壞損程度需要申請不同級別的醫保),所以,病人只用出較少的錢,而醫生收入也不會收到影響。
而,中國政府現在已經富起來,卻仍不願意提高醫保。這中間的差額,只能由醫生和病人來分擔,於是兩者關係越來越緊張。醫生付出了比國外多幾倍,十幾倍的勞動,正規收入卻異常的低,自然就通過回扣來提高收入,而病人面對越來越高的醫療費用,面對每天疲憊不堪抱的醫生,自然抱怨也越來越多。

最後,藥品的定價問題
@田吉順 醫生提到醫院藥房加15%的這個問題,我知道有加價,但也不知道是加多少。
同樣,他提到了一個葯從出廠到定價,這個環節,是物價部門和衛生部門在暗箱操作。
去年,某院有種葯被曝光,從出廠價,到醫院出售,中間價格差了10幾倍,人民群眾立馬開始聲討。該醫院也不示弱,立馬把物價部門的定價拿出來(有底氣!絕不幫政府背黑鍋),僅比醫院出售價略低(我估計這就是那15%),真正賺了10幾倍的是物價部門和藥廠,不是醫院。

比如一個5塊錢的葯,和物價部門談成50,大家對半分,物價部門和藥廠各賺20,留5塊給醫生回扣,然後到醫院漲到57.5,醫院賺7.5。
明天政府說今天開始醫藥分家,砍去7.5醫院利潤,收回給醫生的5塊錢回扣,對半分,物價部門和藥廠各賺22.5,群眾皆大歡喜,感激涕零。


1、分家後藥房肯定會走向商業化。不然怎麼樣,辦院內藥房,那和現在有啥區別,政府辦一部分公益藥房不要利潤現在無數的藥店,萬億級的市場你要全部推翻嗎。
2、肯定會出現,人都是自私的。你不是,趕緊把你的資產全捐了然後去南疆去西藏支援國家建設。我保證你能吃飽能穿暖。對於醫生來說開療效好的葯,開副作用小的葯這是正常選擇吧,不然病人治死了怎麼辦,醫鬧你幫我擋,內疚感你請人幫我化解,當然療效好副作用小的葯價格貴一點也是OK的。對於藥房來說利潤高的葯肯定比利潤低葯受歡迎,如果利潤是負的,我一個月缺貨29天行不行。當然破解的辦法有,甘肅省模仿的愷撒醫療集團模式,會員制,會員每年體檢交錢,平常看病不用花錢。最後能省下來多少錢你就拿多少錢,醫生肯定使勁開便宜葯。能吃藥就不打針,能門診就不住院。能用日常保健解決的就不進醫院。但是這個工程太大,而且這樣搞醫藥沒法分開,pass。
3、態度,幅度越小越好,現在很多醫院你還去藥房取葯實際上藥房已經被企業託管了,說是醫藥分家實際上你根本感覺不出來和原來有什麼區別。現在來看衛生葯政部門似乎對這種現狀挺滿意的。
4、原因很簡單呀,因為聽上去棒棒噠,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會去看正文內容,至於會導致什麼後果那更是沒人想。所以醫生利益和藥房利益是一致的,藥房要收益,醫生為了自己的收益開貴葯。如果醫藥分家大前提打破,所以結論不成立,所以葯價會便宜。邏輯鏈條簡單粗暴,看一眼不用思考就知道是個好政策,還不高呼萬歲。同樣的政策還有降價達不到幅度的全部不準進醫院。看看官老爺們智斗藥商讓藥品降價15%,多麼偉大多麼牛逼。至於那些低價葯本身利潤就沒有15%被掃地出門了這事有人關注嗎。
5、不了解,可能零售藥房的門檻會提高吧
6、不是醫務工作者,不過可以提供一個思路,分家後藥房必然會找一家大型企業託管,眾多的小型配送公司會被掃地出門只能配診所這一類的基層醫療機構。競爭烈度下降壟斷形成,那麼我給醫務工作者個人的錢是不是可以少一點。當然給醫院的錢不能少,畢竟還指望以後繼續簽託管藥房的合同。所以醫務工作者可能工作條件改善還是收入降低。
7、管辦分離有地方做過嘗試,具體的我記不清,應該是中部六省的一個市。衛計委把公立醫院的管理權移交給醫院管理委員會,而醫院管理委員會是由管醫療的副市長領頭,衛計委主任任副職,各醫院院長作為成員,具體效果嗎,可能以後的小鬼會變一變,閻王還是閻王。
8、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會走向末路,畢竟一直在喊家庭醫生,你家庭醫生也要有個地方辦公呀。也要有個地方給病人治療呀,而且你能出得起多少錢一個電話要醫生帶著全套器材去給你看病,大部分病還不是要你自己去找醫生和他的器材,以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是用來干這個的。
9這個題乾貨成分這麼高就不要回答最後這道屁股題了
利益相關:醫藥流通企業小兵


我是一名藥學生。
真切的說一聲,不要實行實名醫藥分家。
這是一條化學鏈,一旦拆開,必將導致更多的醫藥方面問題發生,不管醫改怎麼改革,醫藥分家這樣的想法總有一天會被人提出來,同時也將遭到很多不管在行或外行的人的反對。
行業都有潛規則,就目前醫藥行業已經存在著棘手的問題。有些問題是身為學生的我現在不該說出,但這些問題總有一天會有人站出來說出其中的點滴。
所以不支持醫藥分家。


說白了還是覺得看病貴唄,其實不是看病貴,是醫保覆蓋率和報銷比例問題,我去醫院經常看到大爺大媽們開藥就跟買白菜一樣,為什麼?他們的醫保給力。

大家醫保都給力你還會覺得大夫開藥貴嗎?葯開便宜了你還得擔心效果不好吧。


醫藥分家其實是政策走向,但是推行難度有點大,馬上藥品管理法會有一次大的修訂,最近院裡面老師就在做這個


付費是個人承擔,國家醫保承擔。其他國家是保險費用控制醫療費用。在政府主導的體制下,分不了,強制分也是形式。


很難,一個鏈條上的東西,拆開很難,也沒有必要


這個問題太大了吧,現在的醫療問題不是醫藥不分家造成的,醫藥分家也不會對現有問題有多大改善


我覺得也難,首先說,從整體剖出個體,難免以後會有矛盾,極有可能導致藥品供應鏈出現問題。其次,醫藥分家,醫生降低的那份工資,我個人覺得也會累壓在病人身上。再次,民眾懂醫懂葯的那天,才是醫藥有可能分家的那天,醫療暴利,大部分還是民眾盲目相信貴葯治得了病,其實,有效又便宜的葯,沒有了暴利,不生產了而已。


推薦閱讀:

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姚貝娜的病真的被中醫調理耽誤惡化了嗎?乳腺癌,乳腺纖維瘤之類的乳腺疾病用中醫治療會加快病的發展嗎?
如何評價新發現的「未檢測到抗藥性」的抗生素 teixobactin ?
睡覺張著嘴正常嗎?
什麼是外企醫學事務部?

TAG:醫療 | 醫藥 | 藥物 | 醫藥市場 | 藥學 | 醫療改革 | 醫學 | 藥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