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該怎麼樣選擇跑鞋?
問一下,準備開始跑步,一般在塑膠操場跑,體重80kg,身高1.8m,平常穿休閑鞋腳後跟外側磨損比較嚴重,該如何選擇跑鞋呢
每每說到跑步裝備,跑鞋永遠是跨不過去的一道坎,在這個五花八門的市場下,新手該如何選到適合自己的一雙鞋?
一般選擇跑鞋,我們主要會考慮外觀、適用性、性價比等等,對新手來說,最為困難的就是確定所謂的內外翻,到底自己適合什麼定位的跑鞋。
近幾十年,跑鞋品牌多數以內外翻來確定跑鞋的分類。我們將著重從這個角度來說說新手們選擇跑鞋的標準,同時我們會根據內外翻的程度推薦相應的跑鞋。
新手選鞋的步驟
首先,我們先確定鞋子的使用場景:使用的方式是進行訓練還是比賽?使用的地點是在路面,田徑場,還是戶外?最後是你的訓練頻率以及訓練距離?這樣基本就決定了,你要的是一雙越野鞋還是路跑鞋,是輕量的競賽鞋還是正常的慢跑鞋或者訓練鞋。
第二步,我們可以確定能實際測量的定量的參數:腳長、腳圍和體重。確定這三個參數就可以決定自己鞋子的尺碼以及鞋子的承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和鞋子尺碼有關的參數最好要在下午測,因為這個時候腳會略微膨脹,測得的數據以大的為準,然後根據腳長和腳圍的數據對照每家品牌的官方尺碼錶。體重這個主要針對的是所謂的頂級,次頂級,一般的話,男性體重超過75kg,女性體重超過60kg就可以考慮入手頂級款的跑鞋了。
第三步,主要是確定一些和自己跑步習慣有關的定性參數:足弓類型,內旋程度(也就是內外翻),還有就是審美與信仰。這樣就決定自己該選支撐款,緩衝款還是控制款了,以及用哪一家鞋了。
最後一步,如果可以的話,那就是錦上添花了。去實體店試鞋,不嫌麻煩的話,某寶的無理由退換也是可以考慮的。
(可以試試四大跑鞋的選鞋工具,也不妨是一種選擇)
不過,其實很多時候,特別是新手經常會卡在第三步的內外翻上,如果想通過百度找各類網站、論壇、貼吧來理解內外翻的話,真的是看到後面自己都要翻白眼了。
究其原因,罪魁禍首非誤人子弟的翻譯莫屬
懂英語的話肯定知道,pronation和supination是名詞,它們分別來自動詞pronate(使掌心向下)和supinate(使掌心向上)進行派生,而它們各自的詞根是prone(俯卧的)和supine(仰卧的)。
在解剖學中,我們把腹側成為前(anterior),把背側成為後(posterior),因此,Supine和prone各自對應的是anterior和posterior。所以說,旋前(外旋)對應的是supination,旋後(內旋)對應的是pronation。
如果以標準解剖學姿勢為例的話,手掌的基準位置掌心朝前,如果做pronation的動作,也就是掌心轉向後面,再從掌心朝後的這個位置轉回基準位置,那就完成了supination。
如果你側著手做,也是一樣的道理。掌心向內,如果做外旋(supination)的動作,那麼最後掌心會向上;如果做內旋(pronation)的動作,掌心最後會向下。
如果我們用手掌模擬腳掌的位置,我們讓手掌和水平面平行,掌心向下。那麼,根據之前的經驗,如果做內旋(pronation)的動作,那麼你的掌心(你的腳掌)會從一開始的面向下變成面向外側;如果做外旋(supination)的動作,你的掌心(你的腳掌)會從一開始的面向下變成面向內側。
這樣看來,翻譯這個術語的前輩顯然沒上過解剖課。 我們所說的內外翻,最後看的是掌心朝向。好了,到了這一步,你還願意堅持pronation是內翻嗎?
那麼正確的內外翻概念是什麼?
在正常的步態周期周,我們都會有pronation的這個過程,也就是 腳後跟外側先著地,再倒向內側後承受衝擊。如果,超出了正常的範圍,如果pronation向裡邊倒的角度過大了,就會變成overpronation(內旋過度,也就是外翻),如果pronation向內倒的角度不夠就會變成underpronation/supination(內旋不足,也就是內翻)。
如果你覺得這個概念說的不是人話,不妨看看這個圖示版簡易版。(溫馨提示:內旋)
外翻=過度內旋=腳背向內翻=腳心向外翻=overpronation
內翻=內旋不足=腳背向外翻=腳心向內翻=underpronation=supination
正常=正常內旋=neutral pronation
海綿模型
上面三幅圖的橙色也就是的受力位置,而從壓力的角度來考慮,可能會更方便我們理解內外翻是怎麼回事。
上圖是一張足底壓力分布圖,紅色壓強最大,其次是黃綠藍。我們可以發現,外翻足靠近內側的壓力會大,內翻則是靠近外側的壓力會大。
這樣的話,假設我們足底踩在一塊均勻的海綿上,那麼如果在理想的狀態下,壓力分布均勻的話,那麼腳下的海綿區域基本上陷下去的深度基本接近,這個位置可以被定義為中正。如果,內側塌陷下去比較多,那麼這種情況就是外翻了,內翻則是外側塌陷下去比較多。
內外翻與足弓類型的關係
關於內外翻,Mizuno採用的測試就是將腳打濕後踩在報紙上看足弓類型的WET TEST。這個原理就是根據內外翻與足弓類型的典型對應的關係。
一般來說,正常足弓的人有可能是正常內旋的,足弓塌陷或者扁平足的人一定是過度內旋的(外翻),而高足弓的很可能就是內旋不足了(內翻)。
其實,「內外翻與足弓的高低並沒有硬性的對應關係。足弓高低僅僅是判斷內外翻的一個依據;足弓軟硬、腿部曲線以及體重也會影響到內外翻。這些都是靜態標準,在動態情況下內外翻會更加複雜。所以判斷一個人足翻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 看一雙用來跑步的減震型跑鞋的磨損區域。」
內外翻與功能型跑鞋的原理
還記得剛才的海綿模型嗎?沒錯。為了讓我們的壓力分布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也就是分布比較均勻的狀態。跑鞋廠家就發明出了功能型跑鞋,原理就是,哪裡塌下去補哪裡,這樣就負負得正了!
所以呢,針對外翻類型的鞋子,一般會在鞋子的內側使用高密度的材料或者支撐結構,這樣的鞋一般會比較重,比如Nike Structure。
(圖中紅色部分就是支撐柱)
當然也有輕量的支撐鞋,比如 New Balance Fresh Foam Vongo。
如果,輕度的外翻一般對應stability的鞋款,重度就得用motion control了,brooks beast、asics gel foundation都是不錯的選擇。
(Brooks Beast 14)
(Asics Gel Foundation 12)
那麼,針對內翻的鞋子,是不是外側的密度會高呢?這個問題問得好。
實際上早在80年代就有人試圖做抗內翻鞋,他們在鞋外側用密度大的材料,防止腳踝向外崴,結果迫使腳早早開始外翻,完全破壞了微妙控制下的平衡,只好放棄實驗。內翻的壞處之一是足弓過高,緩衝不夠,所以減震鞋是有幫助的。如果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選了抗外翻鞋,那隻能雪上加霜。
另外有一點就是,如果一雙鞋穿得太久了,內側或者外側因為長期以來的壓力而塌陷變形,也會使得可能原來正常內旋的跑友們的跑姿變得不正常,所以有時候,你覺得穿的鞋不太舒服,那就是提醒你得換了!
如果你還是搞不懂內外翻,看這裡!
其實問題也不大,我們還有表格送給你!
(查看大圖)
看完文章就知道,「內翻該穿Kayano,外翻穿Nimbus」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
除去上面提到的,看看這些文章,相信對你選擇/認識跑鞋會有所幫助:
TopX | 硬碰硬較量 四款主流緩衝跑鞋橫評對比
裝備 | 小白選鞋,越野跑鞋初級選購指南
裝備 | 十三雙必有我一雙 2016冬季越野跑鞋大盤點
科普 | 如何確定你該穿什麼尺碼的跑鞋?
科普 | 跑步受傷,都怪跑鞋不好?
科普 | 關於跑鞋你不知道的20個冷知識
裝備 | 這些鞋舌讓跑鞋看起來不一樣
揭秘 | 一雙跑鞋的成本究竟有多少?
科普 | 跑鞋鞋底里的奧秘
科普 | 解密跑鞋中底材料(EVA篇)
經驗 | 新手如何輕鬆開啟奔跑的第一步
—————————
- 愛燃燒-知乎機構帳號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愛燃燒的知乎專欄 | 精選了2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
- 應用詳情 (愛燃燒App)
樓上許多回答有關於跑鞋選擇說的已經很詳細了
我在這裡就談一些有關於跑鞋謬論吧
希望大家不要被這些謬論誤導
謬論1、這有一雙最好的跑鞋
「現在最頂級的跑鞋是什麼?」你確定這是個問題?每年命名一雙最好的跑鞋,給予一個星級評價,或是對新款鞋進行一個簡單的「喜歡」或者「不喜歡」的調查。但是很遺憾,這並不是那麼的簡單。一雙跑鞋是根據人的不同步幅、腳的大小,以及不同賽事需求來設計的。一款對我來說是 「完美」的鞋,對你是完全錯誤的。我喜歡的鞋子特色可能會使你感到不舒適。
總結:鞋和跑者之間的差異性實在太大,因此設定鞋的整體排名或是評級是很困難的。鞋的指南和銷售人員唯一能夠幫助解決的問題是,「這雙鞋適合我穿嗎?」
謬論2、所有耐克鞋都是一樣的
有多少次你聽到跑者說:「我只穿Asice(亞瑟斯)跑步。」或者「你覺得Mizunos(美津濃)怎麼樣?」實際上品牌告訴你這雙鞋的信息微乎其微,因為每個品牌不同款式的鞋適合各類跑者需求,從短距離運動鞋到適合長跑的控制型跑鞋。每個公司都圍繞自身獨特且一直使用的足形模具來製作跑鞋。因此,如果一雙阿迪達斯的鞋適合你的足弓高度,足曲線和足尖長短,另一雙一樣的鞋也同樣適合你。但是每家公司還擁有多種的鞋模型來對應不同鞋子種類。Brooks(布魯斯)的一款Pure Connect的模型與另一款Adrenaline有差別。New Balance(新百倫)的一款Zante的模型與另一款860也有不同。每家公司都會定期改變設計,所以你去年喜歡的鞋到今年可能會覺得不合適了。
總結:盲目忠誠品牌或不信任會適得其反。每家公司都會製作了各式各樣性能、穿著合適的模型。
謬論3、鞋是一劑藥方
下面是一個典型的故事:珍妮穿著她在百貨商店買的運動鞋開始跑步。那雙鞋子不適合她,於是她決定買一雙真正的跑鞋。在專賣店,她得到了推銷員的「幫助」,她的腳被診斷為過度足內翻和腳踝乏力。推銷員告訴她需要這種特殊款式的鞋,甚至是具體型號。這個「藥方」與珍妮陪伴了很多年,她相信這雙鞋是她唯一能穿的。
專業鞋店往往可以幫你找到一雙最適合的鞋,一些跑者確實有基因特性(比如腳踝骨的幾何形狀和角度),這特性可能會導致你的腳出現某些問題。但是很多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你需要的鞋類型,這些因素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改變。這些因素包括體重、肌肉力量、活動範圍、平衡度、步幅習慣、效率和速度。
更重要的是,那原來的「藥方」可能沒有準確的像你所想像。評估跑步步幅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你可以拿十位物理治療師,十位足科醫師和十位康復醫生,讓他們看一位跑者在跑步機上跑步,你將會得到三十種不同的診斷結論關於他們所看到的描述和意義,」 美國足部運動醫學主席並熱愛跑步的保羅蘭格說。此外,正在進行研究的生物力學家本諾尼格表示,對於評估鞋,最好的方法是它是否讓你覺得舒適---如果在跑步中它讓你感覺很好。
總結:對你來說,尋找合適的鞋是一個持續的挑戰。你需要通過試驗去找到它,之外,根據你的體型和跑步特徵的改變,你的鞋也需要改變。
謬論4、專一是一種美德
當涉及到人際關係,專一讓你擺脫困境。當涉及到鞋,專一可能會傷害到你。一旦已經嘗試過幾種款式,很多跑者會找到一款鞋,表達對它的喜愛和忠誠。然後,他們每天穿著相同的鞋跑步,相同款式不停更換,甚至庫存鞋來預防停產。
但是不同的鞋能讓你更強大,更快,更不容易受傷。研究表明穿不同鞋和減少受傷之間有相互關係。每次你穿不同的一雙鞋,你與地面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略微的變化,因此你的步幅是不同的。這樣子加強了新的肌肉和結締組織,同時減少同一部位的重複應力。
結論:對鞋不要專一。
謬論5、鞋能讓你跑的快
這是關於鞋最古老且持久的謬論。合適的鞋像是腳上裝噴氣機,驅使你發揮最佳水平,讓你站在領獎台上。真相是好鞋會讓你覺得跑的快,保護你免受跑步過程中的壓力,把一些干擾因素移除------不打亂你的步幅和不讓你感覺沉重。但是跑步的實力來於你的肌肉和心肺功能強度,這些是需要通過跑步來提升的。
結論:鞋讓你跑的快的唯一作用就是穿。
參考資料:www.runnersworld.com/running-shoes/5-common-myths-about-running-shoes
對於跑步剛入門的人,特別是很多想通過跑步來減肥的妹子來說,挑一雙合適的跑鞋可真的太重要了!
我們跑步的初衷是為了更健康,如果因為跑鞋不對多添傷痛,那我還是葛優躺家裡看電視吧……
一雙合適的跑鞋可以保護你的膝蓋、腳踝、足弓等,避免運動損傷。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如何通過簡單幾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鞋類型」↓↓↓
首先確定自己的足弓類型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這什麼鬼?!)……來,讓我們追隨小畫家們,把腳微微沾濕,均勻地踩在紙上,然後看紙上的水漬的形狀。
將水漬的形狀對照下面的足弓類型,就可以確定自己的什麼足弓類型~
藍後捏,根據足弓類型推測內旋情況
內旋就是跑步時跑步自然向內旋轉的過程,就是落地時候的腳掌哪塊先接觸地面。因為足內旋在跑步中極其重要,現在的跑鞋通常都會針對不同的內旋類型進行設計,所有跑步者要選擇適合自己內旋角度的跑鞋。我們上面已經知道自己的足弓類型啦,正常來說:
低足弓/平足容易過度內旋
正常足弓一般是正常內旋
高足弓易內旋不足(也有可能會正常內旋)
第三步!翻出你的跑鞋,看腳底
來啦,瞧一瞧看一看,對號入座。
到這裡我們確定了自己的內旋情況了,記住內旋情況哦,我們接著往下看。
根據內旋情況選擇鞋
為什麼要根據內旋選擇對應的跑鞋呢,你可以理解為高足弓、低足弓都是不正的腳,我們要根據情況,讓不正的腳+「不端正」的鞋,負負得正;讓正的腳+正的鞋,正正得正~下面針對內旋情況推薦幾款顏值女跑:
adidas Pure Boost X
適用類型:正常內旋、內旋不足
特點:緩震鞋款,針對女性腳部特點設計
adidas Pure Boost X是一雙專為女性設計的跑鞋。最大的特點就是足弓的鏤空設計,包裹性極好,網布鞋面被設計成襪子一樣包裹住雙腳,穿上足弓非常舒服。
鞋底部分依舊繼承了全掌Boost材料中底和Stretchweb彈性橡膠大底,腳後跟也比較厚,緩震效果很強。還有眼花繚亂的配色,全網能買到的有30個配色左右,不同配色的價格不一。
參考價格:RMB499-1099
購買鏈接:http://www.shihuo.cn/sports/detail/8530.html?styleId=15521
Asics gel kayano 23
適用類型:中度、重度過度內旋
特點:穩定支撐鞋款,黑科技Gel膠,lite-show
今年已經出到kayano 24了,但kayano 23還是值得購買的。亞瑟士的kayano 感覺一代比一代硬,kayano 23比較適中,而且鞋底科技型材料、結構、造型也和新一代沒什麼區別,最主要是23代的配色更好看~
Asics家的支撐跑鞋的頂級系列,中底是GEL膠,GEL膠是亞瑟士的招牌,官方做過實驗,生雞蛋從6層樓高丟落在2厘米厚的GEL膠上,然後雞蛋既然沒!有!碎!這個吸震的能力就有點恐怖了。
同時中底也會分散腳步壓力。夜光版本更適合喜愛夜跑的你~
參考價格:RMB623-1039
購買鏈接:Asics Gel-Kayano 23
NIKE LUNARGLIDE 9
適用類型:正常內旋、內旋不足
特點:緩震、Flywire科技、踩屎感
Nike LunarGlide 俗稱登月系列,它集合了Nike的Flywire、Lunarlon、 Flyknit 、Dynamic Support等科技與一身,算是旗下跑步鞋的旗艦級系列。
其中最主要的是Flywire技術,根據雙足動作來調節狀態,塑就穩固貼合感。用人話說就是保證透氣的同時,讓鞋子和腳更貼合,避免產生滑移。
吸震緩衝也是這雙鞋的亮點,大底這5塊切割的區域,是前後掌的主要發力位置,相當於5個活塞,會在落地的時候作為緩衝並回彈,極佳的腳感從此而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雙鞋腳底不夠耐磨,如果是跑碎石路腳底還可能進小石子,要視跑步場地選~
側面的切割也是為了緩震而做的,至於原理就和彈簧一樣,效果嘛,評論里很多大讚這雙鞋顯的踩屎感。雖然形容很噁心,不過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參考價格:RMB969
購買鏈接:https://store.nike.com/cn/zh_cn/pd/lunarglide-9-%E5%A5%B3%E5%AD%90%E8%B7%91%E6%AD%A5%E9%9E%8B/pid-11827465/pgid-11817959
Asics gel-cumulus 18
適用類型:正常、輕度、中度過度內旋
特點:支撐穩定、GEL材料、輕量化
這雙鞋的中底部分採用了Fulidride設計,在前腳掌和後腳跟都搭載GEL材料, 緩衝性能較好,無縫鞋面也包裹性更強,實現了保護作用和輕量化。
大底上的白色區域是引導線凹槽,可以保持腳步壓力往適當的軌跡運行,腳底銀色的部分是防震片,對足弓中部有一定作用。不過亞瑟士的鞋也有缺點,就是做工比較糙,經常會出現外觀上的小瑕疵,比如線頭,溢膠等等。
Asics gel-cumulus 18官方在售的只有3個顏色,不是很好配衣服,專門買來跑步是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價格:RMB594
購買鏈接:
ASICS亞瑟士 GEL-CUMULUS 18 緩衝跑鞋運動鞋跑步鞋女 T6C8N-2093
先推薦這麼多了,要是過100贊我再來更新(? ? ?)?
關注微信公眾號:【茁悅】
推薦全球女性運動潮流品質好物
基本上,跑鞋可以分為三類:競速鞋、越野鞋和訓練鞋。
競速跑鞋,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競速跑鞋必須輕。為了輕,就只能犧牲較重的避震穩定材料。這種鞋的鞋底是非常薄
的。除此之外,為了提高成績,競速鞋在足前掌設計了很多顆粒,來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然而,這類鞋並不適合平時訓練用。
越野鞋,因為越野路面相對於公路地面濕滑、不穩,所以,越野跑鞋最大的特點就是抓地力強。除此之外,因為路面不穩的關係,在越野跑過程中特別需要踝關節穩定,因此,越野跑鞋通過在鞋幫處加固加硬來保護踝關節。
第三類跑鞋,就是主要介紹的訓練用跑鞋,在介紹之前,我想先給大家介紹一些足運動學的知識。
可以先看一下這張圖,這張圖是足的前面觀,大家注意觀察紅色那隻腳:足內翻就是我們做該動作時,腳底心向內;足外翻就是我們做該動作時,腳底心向外。
這是後面觀,沿著跟腱畫一條延長線,外翻足的足跟向外側偏,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內翻一般會造成足外側疼痛、踝外側痛,外翻一般會造成姆囊炎、跟腱炎、膝關節內側痛、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等問題。
最直接的解決方案是用矯形鞋墊。大家可以看一下以下這張圖,矯形鞋墊會在足弓那裡給予足弓一定的支撐、避免足的外翻。下面這張圖是使用後的效果,可以看出,腳後跟的力線在使用鞋墊後變為正常力線。
當然,目前很多跑鞋的功能,也逐漸實現了類似矯形鞋墊的功能。
講完了足部的知識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鞋子的選擇
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Asics,它被稱為「跑鞋之王」,能有此美譽,當然有其原因,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解析下這個牌子的跑鞋。
大家看下面這張圖,信息量特別大,左邊這雙是適合正常足或內翻足的Nimbus系列,右邊是適合外翻足的Kayano系列。兩雙鞋的區別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從後側看鞋底。Nimbus從後面看,基本上內外側高低都一樣,但是Kayano卻是內側高、外側低的。大家有沒有想起剛剛那個矯形鞋墊矯正外翻的效果圖?內側較高可以將外翻足跟支撐住,並保持在一個中立位。
除此之外,大家看一下被我藍色框起來的部分。這一部分是維持我們踝關節穩定性的支撐,材料一定要很硬,才能起到穩定效果。兩款鞋子這部分的硬度都是不錯的,但在分布上,還是可以看出區別:Nimbus內外側的塑料板密度基本差不多,而Kayano在內側的密度遠高於外側,這樣就可以保證內側更加穩定,保證足跟不向外側翻。
從後側也可以看出來Asics跑鞋的共性,比如:硅膠避震都在足部外側,前面講到,我們足部最先著地的是足外側,這樣設計就可以更好的起到避震效果。這兩款跑鞋的黑色耐磨材料也是外側厚於內側,這是基於足外側先著地的原理設計的,因為在最先著地的瞬間,鞋子與地面的水平剪切力比壓力更大,所以更需要耐磨的材料。
接下來,我們從側面分析一下這兩款跑鞋的差異,請看下面這張對比圖:
這是內側對比圖,大家注意看紅色的框,這兩個紅色框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可以明顯對比出Kayano系列的跑鞋,在足弓部支撐處所用的材料更厚,這樣就能給予足弓更高支撐,有利於外翻足的改善。
除此之外,在材料的手感上,Kayano系列的足弓部Dynamic Duomax材料比其他材料更硬,這樣能更好的支撐足弓,而適合正常足的Nimbus系列就不需要這麼好的足弓支撐。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鞋底的構造。大家看下面這張圖:
Asics的鞋底造型基本都是這樣,這樣的設計也有不少知識點。首先,足弓用了較硬的材料去支撐。其次,大家看從腳後跟到腳尖的凹槽,這條線是不是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人們在跑步時的重心軌跡?這條凹槽的作用,就是引導我們跑步時重心從足外側、中足、到前腳掌、第二跖骨這樣一個正確方向上去運動。此外,前腳掌橫斷的凹槽,也更有利於我們在跑步時,腳由中足向前腳掌、拇指這樣正確的方向運動。
除了以上講的這些外,這兩款鞋子在前腳掌外側有很厚的硅膠,硅膠具備為體重較大的跑友提供前腳掌的避震功能。適合外翻足型的Asics GT2000系列和適合正常足型的Cumulus系列沒有前腳掌避震設計,適合體重較輕的跑友。
這樣講完,大家有沒有覺得Asics這鞋子的確值這麼多錢了?
介紹完Asics, 我們再來介紹下美津濃,這也是一款日本品牌,相對來說,日本品牌的跑鞋在腳型上更適合亞洲人。
美津濃不同於Asics,它並非採用硅膠避震技術,而是採用wave機械避震。太醫在這裡選取了兩款美津濃的鞋子來講解,一個是適合正常足,一個是適合外翻足。請大家看下面這張圖:
跟Asics一樣,適合外翻足的鞋子要比正常足的足弓有更高更強的支撐,相信大家有了前面的知識,這些都可以看出來。在手感上,保護踝關節的材料也是很硬的,能夠給踝關節足夠的支撐。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美津濃鞋底的構造:
大家可以看到,美津濃鞋底構造和Asics的基本差不多的,同樣有足弓支撐、重力引導線、以及橫斷的凹槽。美津濃的系列跑鞋有很多,總結一下,適合正常足和內翻足的系列有:Rider、Creation、Prophecy,適合外翻足的系列有:Paradox、Inspire。
介紹完美津濃,我們再來看下New Balance,下面這張圖,就是分別適用於正常足和外翻足這兩種腳型的跑鞋。
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了吧,下面這雙紅色NB跑鞋在足弓支撐上是適合外翻足的,NB同樣用比較硬的材料來穩定踝關節。不過,相對於Asics而言,NB的內側穩定性還是稍顯不夠。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NB的鞋底。在鞋底構造方面,NB比剛才介紹的兩個品牌就稍遜一籌,足弓部支撐一般,沒有重力引導線。
通過上述三個品牌的舉例介紹,相信大家都具備分辨適合自己跑鞋的能力了,再總結一下:在挑選跑鞋時,從後面觀內外側高度,從內側看足弓支撐,從外側看前腳掌是否避震,從鞋幫看硬度如何。鞋底看三點:第一、足弓部支撐;第二、重力引導線;第三、橫斷面凹槽。
來更新一發!
不同的鞋子適用於不同的場合。
皮鞋、高跟鞋、涼鞋、運動鞋都各司其職,裝點著我們的雙足,陪伴著我們精彩而穩健的前行。
而對於跑者而言,一雙好的鞋很重要,
因為它幫助你跑得更快,保護你的身體。
作為一名跑者,你了解自己的腳型嗎?
知道如何正確給自己選一雙適合的鞋嗎?
選鞋就像選對象,千萬不能只是外貌協會,三觀相投,適合自己最重要。
一、常用的專業術語及基本常識掃盲
pronateur=內翻過度:後掌外側磨損前掌內側磨損叫內翻過度
supinateur=內翻不足:後掌前掌都是外側磨損叫內翻不足
三種足形
over pronation:內翻(內旋)過度
pronation:正常足
under pronation:外翻(內旋)不足
二、測量你自己的足型
就像不是擺盤越好看的菜越好吃一樣,買鞋也不是越貴越好,每雙鞋適合不同的人,功能也不同,選鞋之前,請先了解自己的足型。
通常,足型分為三大類,每一種足型都和你的身高以及足弓有關。最快速、最簡便的測試方法就是「濕腳測試」法:
1.在淺盤中倒入少量的水
2.將一隻腳完全浸入水中
3.腳底濕潤後將腳踩在一張空白的硬板紙上
4.深深踩下後將腳抬起
Tip:觀察自己腳底的形態就能清楚了解自己屬於什麼足型。(這是選鞋首先需要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三、足弓分類
正常足弓:
如果你在腳印中部看到一半的足弓,那意味著你的腳型是最普遍的正常型。
PS:這種腳型的跑者通常落地時向內滾動緩衝不夠,所以對衝擊力的吸收減緩不明顯。
如果是正常足弓,你可以穿任何型號的跑鞋,一般以穩定系鞋子最佳,因為它能給你足弓中部提供足夠的支撐。對於輕體重、正常足弓的跑者來說,中性緩震不帶任何支撐的鞋更合適,從運動力學上看,這是最高效的。
低足弓:
如果在紙上看到完整的腳印,飽滿清晰,說明你屬於低足弓。
PS:這類跑者腳跟外側著地,形成過度內翻,容易增大關節過度損傷或疼痛的風險。你需要選一雙穩定系的跑鞋,且有雙密度的夾層鞋底,能給你更好地支撐效果,適合輕微的內翻跑者。
如果你是一名內翻嚴重的跑友,建議選擇控制性跑鞋,堅硬的鞋底給你更好地保護,避免減震墊太厚,同樣適用於那些身材高大、大體重(超過165磅)或者羅圈腿的跑友。
高足弓:
如果腳印外側狹窄,幾乎中斷,且足弓內部空間很大,那可以肯定你屬於高足弓,最少見的一種足型。
PS:這種足型的跑友在跑步過程中腳落地向內緩衝不夠,對落地衝擊力的吸收不夠,長期以往對膝蓋的傷害很大。
建議這樣的跑友選擇中性緩衝鞋,因為他們需要軟底增強旋前肌吸收落地的衝擊力,建議選擇減震墊較厚的鞋。
四、跑鞋分類
緩衝減震型跑鞋
這類跑鞋主要適用於:那些不過分強調對足弓的支撐和腳跟矯正功能的跑者。
如果你屬於正常足型,沒有嚴重的內/外八字的情況出現,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崴腳傷病,且跑步時習慣前腳掌著地,那這類跑鞋最適合你,給你提供舒適、有彈性的感覺。同時,這類跑鞋一般較輕,適合於體型小和初學者穿著。
穩定支撐型跑鞋
這類跑鞋主要適用於:那些需要一定的足弓支撐和腳跟矯正的跑者。
比如你跑步的時候有輕微的外八字腳或者內八字腳,或者跑步時習慣後腳掌著地,再或者你每周都至少要跑步鍛煉4次以上,而且每次距離超過3公里,需要對腳部給予一定的支撐保護。那麼這種鞋子應該比較適合你。這種跑鞋的重量一般比緩衝減震型的鞋要重一些。
PS:緩衝減震型和穩定支撐型是目前最常見的兩類跑鞋,適用於大部分的跑者,無論你是初跑者還是資深跑者,這兩類鞋的性能區別也比較小。
越野鞋
如果你經常在小河邊的泥濘小徑,在郊區的山澗越野小路上跑步,那就選擇越野跑鞋。
外底的紋路粗大,鞋底較硬,上部材料一般防水潑,考慮到野外路面情況複雜,多石頭、沙子、泥水,需要更結實和堅硬的鞋底,同時鞋表面有一定防水功能,另外,還要避免鞋帶被樹枝、草棍等掛到的危險。
PS:如果你在水泥、瀝青路面跑步,不建議你穿越野鞋,因為這種跑鞋的外底紋路往往過於突出,造成局部壓強增加,在平坦路面上,反而無法起到足夠的緩衝作用。
競速型跑鞋
這一類鞋通常為競速、追求卓越成績而特別設計,目的為專業運動員在比賽時最大程度發揮潛能取得好成績。
重量輕、薄、反映快是它最大的特點。這類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的,如果你不是專業的跑者,不建議選擇,因為技術不夠反而會造成受傷。
專業馬拉松鞋
專門給那些職業運動員設計的馬拉松專用鞋,從材質、重量上都是從最輕的原則來設計。
通常來說這樣的鞋子壽命不長,可能一雙鞋就用一場比賽。
五、避免三大選鞋誤區
對於剛剛接觸跑步的新手來說,在選鞋、買鞋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或被誤導,以下幾大選鞋誤區,請大家避免!
-看樣式買鞋
不要過於追求時尚,一定要從舒適度和功能性出發去選鞋。
-寧大勿小
如果鞋子過度緊繃,將引發水泡或黑指甲這樣的情況。合適的鞋子必須在前腳掌留出足夠的空間,差不多1.2厘米左右。
-時間錯誤
一般來說,腳從早晨開始輕微膨脹,時間持續到下午4點,那時腳的大小早已和早晨不一樣。所以建議選擇晚上去買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跑鞋,讓跑步更輕鬆。
-------------------------分割線------------------------
簡單、準確、歡樂的把這個問題回答了(歡樂自尋,看透別說透)
跑鞋選擇三點參考因素:體重 能力 跑資
很多剛開始跑步的人認為跑鞋越輕越好,這是個誤區,輕量級跑鞋並不適合新手,甚至對大體重者來說是危險的。選擇跑鞋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質而定。
以上
偏個題。
我走路的時候經常觀察別人的腳(不是腿),發現很多人走路的姿勢不正規,直接的一個體現就是鞋子的磨損特別厲害或者磨損不均;特別是有的鞋底高一點的,鞋幫愣是被腳給拉歪了,對於一個有強迫症的我,看見一眼那簡直是一種折磨。
我想說明什麼呢? 就是選擇一雙好的鞋,首先得有一個正確的走路姿勢,這樣才不會損鞋傷腳;現在大品牌的運動跑鞋按照正確的姿勢是可以穿好多年的,而且也不會說有什麼特別不舒服的鞋,畢竟大品牌的鞋的模具也是經過研發和多年市場檢驗的。
ps:看見好多運動員走路的姿勢特別好看,尤其是練田徑的。走路姿勢不對,我估計也是和肌肉群的鍛煉有關,尤其是小肌肉群的鍛煉,好多人的應該是鍛煉不足,養成了不良的走路習慣,所以經常覺得鞋子不舒服,其實問題是出在自己腳上。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首先,運動鞋泛指運動時穿的鞋子,一般是指在打乒乓球、做室內操等腳部並不會使用太多力量的運動時穿的鞋子。也是偶爾運動的人穿的鞋子。
如果你打算長期運動,比如長期跑步、長期打籃球,都需要針對這些運動專業的鞋子。跑步需要跑鞋,打籃球需要籃球鞋。
因為跑步是最基礎的運動,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在劇烈運動前都會通過跑步來熱身。而一個長期保持運動習慣的人,都有每周固定跑幾公里的需求。所以,我就為大家介紹該怎樣選擇自己的跑鞋。
跑鞋三大類:競速鞋、越野鞋、訓練鞋。
針對不同的跑步需求,跑鞋的種類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跑步是為了健身,比如減脂塑形,讓身體更健康。那麼選擇的就是訓練鞋。
大多數人跑步,都是為了減脂塑形,所以並不需要用到競速鞋和訓練鞋。今天,楠子也就著重講講,我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訓練鞋,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跑鞋。
跑鞋三大結構:外底、中底、上部。
在說怎樣選擇自己的跑鞋前,你必須先了解跑鞋的構成,也就是每一個構件能為你的腳提供怎樣的幫助。
外底:就是鞋子最下面和地面接觸的一層。耐磨,防滑是它的關鍵。
中底:在外底和鞋墊之間。彈性、對腳保護是它的關鍵。中底也是跑鞋技術含量較高的部分。
上部:主要指鞋墊以上,包括鞋的整個上部。透氣、方便穿脫、美觀是它的關鍵。
訓練用跑鞋三大類:提供減震性、提供穩定性、提供運動控制。
提供減震性的跑鞋:通常有較柔軟的夾層鞋底,輔助足部在運動時均勻受力,幫助足部減震。鞋體通常較輕,穩定性會相對較差。
提供穩定性的跑鞋:鞋底通常具有受力均勻的柱子或內側具有夾層結構。
提供運動控制的跑鞋:通常比較堅硬,能減小或控制足部的過度內翻,防止腳踝受傷,這種跑鞋的重量通常要比其他跑鞋重。
是不是看不懂?沒關係,楠子把這些專業知識掰開來揉碎了餵給你:
如果你用跑步來塑形,那麼建議你每周跑3-4次,每次5公里,推薦使用提供穩定性的跑鞋。
在塑形階段,通過跑步激活身體的各項機能後,要做不同的力量訓練來塑造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
如果你用跑步來減脂,那麼建議你每周跑5次,每次10公里,推薦使用提供減震性的跑鞋。
在減脂階段,要做大量的有氧運動,比如跑步、游泳、騎車、跳繩,而跑步無疑是最簡單、最容易堅持的減脂方式。長距離的跑步,穿能提供減震性的跑鞋可以有效保護膝蓋。
如果你用跑步來熱身,那麼建議你每周跑7次,每次1-2公里。推薦使用運動控制的跑鞋。
在塑形階段的後期,或者是為了打籃球等其他運動而做的跑步熱身,同通常需要快速跑步。用提供運動控制的跑鞋可以很好的控制足部的過度內翻,保護腳踝。
專業跑鞋三大品牌:亞瑟士、阿迪達斯、美津濃。
如果你是第一次選購跑鞋,強烈推薦你去這三家店親自穿上試一試。他們店裡會有牌子標註三大系列(提供減震性、提供穩定性、提供運動控制),你只需要在提前確定自己是哪個系列的基礎上,選擇那一款你覺得最好看的、腳穿著最舒服的,就可以買單了!店裡還會有專業的導購幫助你選擇。
如果你住的地方沒有這三個品牌,或者這已經不是你的第一雙跑鞋了,那麼你可以到官網上去看一看。
亞瑟士(ASICS)官網鏈接:ASICS亞瑟士中國官方網站
阿迪達斯官網鏈接:阿迪達斯官方商城
美津濃(Mizuno)官網鏈接:美津濃官網
大多數的跑步問題都是跑鞋不專業引起的,比如膝蓋痛和腳踝受傷。為了一輩子都可以享受在風中奔跑的感受,為了用跑步這最簡單的方式達到減脂塑形的效果。你,需要一雙專業的跑鞋。
目前市面上比較有名的跑鞋品牌排名大致如下:
1、Asics 日本大家鬼冢八喜郎創立的跑鞋運動品牌,也是現在最受跑者歡迎的品牌之一了,可以這麼說,一場馬拉松里至少一半的人都穿著他家的鞋。他們家也常常在賽事中推出限量款跑鞋。
對於自重較大的人,首推他家的跑鞋。
同其他品牌一樣,跑鞋主要分為緩震型(如Nimbus、Cumulus)、支撐型(如Kayano、GT2000)、越野型(如Fuji Racer)、競速型(如DS Trainer)、赤足型(如Excel33、Super J33)。官網上按照不同的足型給予了選購指引。
Under Pronator:高足弓,
考慮Nimbus、Cumulus
Neutral:正常足弓,
考慮Nimbus、Cumulus、Kayano、GT2000
Over Pronator:低足弓,
考慮Kayano、GT2000
Servere Over Pronator:平足,
考慮Kayano、GT2000
2、Saucony 在美國享有「運動鞋中的勞斯萊斯」美譽,前段時間還隨著《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一起火到了非跑者的領域,都教授穿著的鞋款賣斷了貨。對於他家的鞋,我並不是太了解,但是有朋友也穿,常規款式比較適合自重稍輕的人。
3、Brooks 率先使用運動鞋必備之EVA中底材質的專業品牌,中國市場推廣做得較少。
4、New Balance 慢跑鞋的代表之一,近年來有通過各種營銷活動吸引了不少非跑者的目光。不太適合作為馬拉松跑鞋。
5、Mizuno 日本美津濃株式會社於1906年創立的運動品牌,各方面表現都較為普通。
6、Adidas 最近推出了Boots材質系列的新品,營銷推廣全面轟炸,再加上市場預算充沛,廣泛贊助各大馬拉松賽事,很多入門選手也會選擇A家的鞋子。同事是阿迪的中國runner,一直穿他家boots系列的鞋參加馬拉松,體驗也很不錯。他家新出的女款款讓我很心動!作為各大賽事的贊助商,推出的各類馬拉松限量版跑鞋,有的也很好看,個人比較喜歡布拉格馬拉松的限量款。
7、Nike 明星代言、賽事贊助、市場推廣等手段一個都不少,卻一直沒有一款征服跑者的重磅產品。在跑鞋領域,好不好還是叫說了算。如果想要參加長距離跑步訓練,我不太推薦nike的鞋,但是日常常規訓練、短距離還有競速類,可以考慮他家。
8、Hoka 提到他家完全是因為,我的第一雙馬拉松鞋就是他家的。超級緩衝名副其實,後遺症也有,那就是穿別的彷彿都沒有緩衝……
總的說來,選擇跑鞋需要結合自身的腳型、自重、跑量等進行綜合考慮,最好到店親自測試,長距離跑建議大半碼到1碼!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先放兩個結論:
跑步新手選這5款鞋吧,錯不了 - 愛燃燒 - 知乎專欄
跑鞋不是萬能葯:「內翻外翻」這說法真的科學么? - 愛燃燒 - 知乎專欄
對於跑步而言
管你是不是別人口中的」裝備黨「
作為最基礎的跑步裝備,一雙合適的跑鞋是必要的
良好的緩震保護
減輕跑步負擔
防滑耐磨
···
那麼該如何挑選一雙跑鞋呢?
並不是價格越高鞋越好,適合自己才是至上的標準。
而要適合自己,就得先了解自己。
這麼說來你知道自己是哪種腳型嗎?
這……好像有點太複雜了
今天,我們就來破解所謂的腳型迷陣!
其實腳型無非就三種:
最簡單判斷腳型的方法,用手型來模擬——
跑步過程中,著地到離地時,如果掌心稍微向內(偏向外側著地),則為內翻腳型;
如果掌心朝下(中正著地),則為中正腳型;
如果掌心稍微向外(偏向內側著地),則為外翻腳型。
腳型的定義清楚了,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腳型呢?
這裡介紹兩種相對容易實現的方法。
【方法1】觀察鞋底的磨損情況:挑選一雙穿著半年或者300公里以上的鞋(不建議整體磨損太嚴重的鞋),觀察鞋底的磨損位置。
內翻:腳跟外側、前腳掌外側磨損較嚴重;
中正:腳跟內外側、前腳掌內外側均勻磨損;
外翻:腳跟外側、前腳掌內側磨損較嚴重。
注意:無論何種腳型,腳後跟外側都是磨損較嚴重區域,不能單純憑腳後跟的磨損情況判斷腳型。
【方法2】拍攝並觀察自己的跑步視頻:將視頻慢放、放大,觀察自己腳掌的落地方式。
內翻:腳後跟外側先著地,接著主要以腳掌外側為著地面;
中正:腳後跟中間偏外側先著地,接著主要以腳掌中心為著地面;
外翻:腳後跟外側先著地,接著主要以腳掌內側為著地面。
【附:跑步視頻拍攝要點】
1、背景盡量簡單;
2、拍攝距離:側面拍距離跑步路線5-10m,正面拍距離起跑點30m。
3、鏡頭高度:腰部;
4、鏡頭方向:固定垂直(不要跟隨跑者移動)跑步路線(側面拍),正對跑者(正面拍);
5、讓跑者全身位於畫面中間,頭部上方及腳部下方均留有餘地。
辨別清楚自己的腳型之後,接下來就該挑選合適自己的跑鞋了,這裡介紹一種最簡單的2步走的方法。
【Step1】確定跑鞋鞋型
一提到鞋型,我們馬上又陷入了另一個迷陣:
我的天……這比腳型還複雜
來來來,今天我們再一次破解鞋型迷陣:
所謂跑鞋鞋型,從根本上區分其實就兩種!
鞋型1:抗外翻鞋
即平常所說的穩定型、支撐型鞋型;
鞋內側有加硬材料,防止腳內陷,起到抗外翻的作用;
控制型鞋型實際上是一種加強型的抗外翻鞋。
鞋型2:中正鞋
即平常所說的減震型、緩衝型鞋型;
鞋內側無加硬材料,確保緩震功能最大化。
注意:沒有抗內翻鞋型,因為所有腳型基本都是後跟外側先著地的,所以如果有抗內翻鞋型(即在後跟外側加硬加固),會影響對跑者著地時的緩衝保護,導致運動傷害。
因此,跑鞋的鞋型判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判斷跑鞋的內側是否有添加硬材料,就能夠準確地判斷出鞋型。
結合上述的腳型和鞋型,我們就能很容易選到適合自己的跑鞋了。
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腳型,如何選?
其實同量級下,兩種鞋型的緩震性能相差不遠,只不過抗外翻型的鞋子增加了預防及矯正外翻足的功能,因此初跑者在不了解自己腳型的情況下,選擇抗外翻型的跑鞋一般沒有問題。
【Step2】選擇跑鞋量級
對於很多人來說,平常買鞋可能都不會太注重鞋子的重量,但對於跑鞋來說,鞋子的量級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大部分初跑者在剛接觸跑鞋時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
「 鞋子越輕,負擔越小,跑得越快 」
··
其實這句話只適用於一些資深跑者。
事實上,鞋的重量越小,保護作用就越小,緩震性能越差。
對於初跑者而言,肌肉系統的緩震能力還較弱,不足以適應跑步帶來的震動,此時若穿著輕質量的跑鞋就極有可能會損傷身體關節。
那麼如何區分跑鞋量級呢?
不同跑者如何選擇對應的量級呢?
對於非專業跑者來說,跑鞋的量級大致可以分以下三種(對於專業跑者還有更輕的比賽用鞋):
按照你的跑步能力(配速作為主要衡量指標)、體重,對應上述的圖表,就可以很容易選到適合自己重量級的跑鞋了。
再次回顧,選跑鞋流程:Step1,選適合自己腳型的鞋型,Step2,在已確定的鞋型中選擇適合自己量級的跑鞋。根據這兩步,基本上就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跑鞋了。
最後,關於跑鞋的選購與使用,還有一些小建議:
1、買鞋時要注意商家營銷用詞的干擾,如「入門級」不一定適合入門跑者,「超輕量,讓你跑得更快」一般聽聽就好;
2、跑鞋要選擇大半碼至一碼,避免跑步時腳部充血變大而擠腳,導致黑指甲;
3、跑鞋建議600~900公里更換,最長不超過1000公里,此時鞋的保護功能基本喪失;
4、建議選配2~3雙跑鞋以備輪換,能給予跑鞋功能緩衝的時間,有效延長跑鞋壽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樂跑客 | 讓更多的人樂享跑步人生!(關注公眾號:「樂跑客」,了解更多跑步知識)
- 樂跑客線上跑步訓練營 | 12周讓你愛上跑步,煥新人生!(關注公眾號:「樂跑客線上跑步訓練營」,了解更多訓練營詳情)
==================還是給大家多上點圖,圖解看得更明白==========================
從剛開始跑20分鐘到現在過了一個星期,就可以跑50分鐘了,5Miles 沒問題,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是要去跑馬拉鬆了咩?
因為從小練舞,筋骨活動的開?加上腿短,對膝蓋壓力小。。似乎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膝蓋疼,也可能是因為沒有長期跑步吧,所以一直都是穿著普通的運動鞋跑。
雖然我現在沒有這兒疼那兒疼的困擾,但是以後不敢說,既然準備長期跑步了,還是要買最舒服的跑步鞋咯。
============================選購跑步鞋正文===============================
在哪裡跑?
首先你要確定自己喜歡在哪裡跑步,健身房?室外的公路?還是公園裡,室外風景區那種有石子泥土那種路?
跑室外公路和石子路的都需要緩衝性能和靈活性特別好的鞋子,經常在健身房跑的可以選擇底部相對更薄的跑鞋。
你跑步的姿勢?
拿出一雙你穿的比較舊的運動鞋,看鞋底的磨損情況。
第一種最常見,屬於普通類型(可選擇中性類型的跑鞋)
第二種是內八字,跑步的姿勢有可能導致膝關節疼痛和傷害。
選擇motion contol/ stability (控制類型和穩定類型的跑鞋)
第三種外八字的也會導致跑步時腳著地時緩衝不足。所以都需要買緩衝氣墊更好的,靈活性更好的跑鞋。買Cusion/super cusion 緩衝類型/超級緩衝
你的足弓高低?
足弓高的:選擇中性類型或者緩衝類型
足弓中等的:選擇穩定類型
有點平足的:選擇控制類型
鞋跟到鞋頭的水平高度差?
來一隻毛腳,hiahiahia, 給大家一個概念
這個指標會影響你的腳如何著地
中低等的高度差(0-8mm)== 促進前腳掌先著地
高一點的高度差(10mm-12mm) == 促進後腳跟先著地
其實大家討論的很多的是:到底哪個部位著地比較好,博主小小研究了一下,發現每個部位著地都有自己的弊端,前腳掌衝擊小腿,全腳落地衝擊頸椎blahbalh, 但我看調查結果顯示75%的跑步者都是腳跟著地,很多報告也推薦的是腳跟,或者腳跟靠前一點的位置著地。
主要原因還是:想瘦小腿的妹子注意了!為了避免對小腿的衝擊,博主也建議腳跟或者腳跟前端一點的位置著地。這樣更能拉伸小腿肌肉,不會長小腿肌肉。
===總結一下跑鞋的種類===
減震類型/中性類型(Cusion/ Neural): 如果你經常路跑,尤其是不平整的路,或者你跑步有點外八字, 或者你足弓高。
穩定類型 (stability):給普通正常姿勢的人,中等足弓,或者有一點點內八字。
控制類型 (Motion control ):如果內八字程度中高等,或者有點平足(博主就是這一撥兒)
==========================其他選鞋小技巧=============================
1: 最好下午晚上的時候去試鞋,這個時候你的腳有點點水腫,比較像跑步的時候的腳丫子
2:腳趾不能抵到鞋的前端,最好有個小指頭的距離。
3:同樣腳長的腳寬不一樣。有些跑鞋的寬度分的很細,但是有些不分。所以不需要考慮性別來購買跑鞋,如果你是女生,腳很寬,也可以買男鞋。
4: 一定要試鞋哦!
==========================跑鞋的品牌====================================
ASICS: 聽說這個是穿著最舒服的,但是也是丑的,大家自己衡量下外表和本質,哪個對你更重要了,哈哈哈~
NB, NIKE, ADIDAS, Saucony Triumph, Reebok,REI等等都有跑鞋系列,大家慢慢挑~
新手選擇,主要還是步態和鞋子種類的問題
跑鞋是跑者對裝備的第一需求,怎麼選鞋?看選鞋建議?建議往往太過專業,眾多選鞋指南第一條就是告訴你根據足形選鞋,可是對於普通跑友要想搞清自己足形絕非易事,因此普通跑友一般首先會從穿著舒適度選鞋,今天,我們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一、一雙跑鞋是如何構成的
了解下列這些術語會讓你更加全面了解鞋是如何構成的,認識這些術語,自己就可以對鞋的結構是否優良做一基本判斷,然後在此基礎之上選鞋,你不會錯!
我們以Under Armour公司的SpeedForm Gemini跑鞋為例,告訴你關於鞋的術語。
1、鞋面
化纖織物從腳跟一直到腳尖,主要覆蓋了鞋的頂部和兩側,以確保鞋完全容納腳,為了增加透氣,不少跑鞋都是有網眼織物構成。
2、鞋跟
從外到里,鞋跟牢固地鎖住腳跟。
3、鞋跟緩衝墊
鞋根緩衝墊將鞋根撐起,是吸收地面對足跟衝擊力和緩震的主要部件,由於90%的跑友都採用腳跟落地,腳跟受到的衝擊較大,所以大家越來越關注跑鞋對於腳跟的緩衝保護性能,買鞋時請仔細觀察和按壓鞋跟緩衝墊,檢測其彈性性能。
4、跟趾落差(heel to toe offset)
腳趾與腳後跟的高度差,也稱為「跟趾落差」,如果沒有落差,意味著這雙鞋是完完全全平的鞋。跟趾落差為6mm最佳,在鞋墊上都會標識 heel to toe offset值是多少,自己看看吧。
5、鞋底夾層
各式各樣的夾層材料,如泡沫,凝膠,塑料甚至是空氣囊(空氣囊典型的就是耐克聞名遐邇的氣墊鞋),以及不同的夾層厚度給鞋子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緩衝和韌性。越厚一般來說緩衝越好,但太厚的鞋底夾層會降低腳對於地面的感知和觸覺,不利於跑步,所以鞋底夾層並非越厚越好。
6、鞋基底
構成了鞋的底部層,鞋基底通常由較為堅硬的橡膠製成,並與地面接觸,提供摩擦力及抓地力。為了增加摩擦,鞋基底通常有各種紋路,當紋路幾乎看不見,提示鞋已經被磨得差不多,這是判斷鞋壽命和換鞋的主要依據。
7、鞋墊
一般由織物或者泡沫構成,鞋墊襯拖在鞋底夾層上,一般是可以取下來的。現在有不少跑鞋已經將鞋墊與鞋底夾層連為一體,取消了鞋墊。
8、鞋頭翹度
在鞋的前面設計向上的弧度,旨在提高前進的動力。所以鞋頭翹起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為了適應人體跑步工學。
9、鞋頭
在鞋子前端來包裹和保護腳趾,鞋頭的最前端被稱為腳趾帽。腳趾一般應當與腳趾帽保持約一個大拇指,這樣才能保證跑鞋不擠腳。
10、鞋舌
織物做的長條覆蓋在鞋子頂部的中央,使鞋帶不至於摩擦腳面,並且保護腳面。有的鞋在跑步過程中,鞋舌會過度偏轉,這不利於對於腳的保護。
二、究竟如何選鞋呢
1、選擇跑鞋時考慮以下幾點
● 鞋子的大小,選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選錯大小。究竟哪一雙跑鞋適合你,穿上後才知道;
● 運用過去買鞋經驗來選鞋;
● 現在鞋子存在的問題;
● 環境條件;
● 跑步參賽要求;
2、合適、安全的跑步鞋要滿足這三點
● 腳跟-腳尖斜坡度:這是指鞋的腳跟部位和腳尖部位的厚度差別。腳跟部位允許比腳尖部位更厚,但是這種差別也不應超過6毫米,也就是說腳跟-腳尖鞋坡度不宜太大。
● 自然中性:很多跑鞋會以有效緩衝、強化動作控制作為賣點,但事實上,這些刻意強化緩衝或者強化動作控制的設計不宜過多,因為這反而會額外干擾腳的正常運動。往往跑鞋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同時產生一個新的問題。
● 輕量化:男性的跑鞋一般在285克或更少的重量;女性的跑鞋一般在230克或更少的重量。
3、選鞋的基本建議
● 建議不要把鞋的外形以及鞋底的厚度作為選鞋的主要依據,炫和酷也不是選鞋的唯一;
● 事實上,在足正常落地的時候,足弓會發生輕度旋內偏轉,也即落地瞬間,足會輕度外翻,這是因為在騰空階段,足是輕度內翻的,所以著地時就會從輕度內翻迅速過渡為輕度外翻,這種外翻是跑步的自然現象,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選鞋時,要選可以很好支撐足弓的鞋,目的是控制外翻,這顯然是錯誤的,恰恰相反,過度支撐足弓,反而導致足在落地是無法正常外翻,從而引發膝蓋、腳踝疼痛;
● 對於存在過度足外翻(也即扁平足)的跑友,通過加強髖、膝、踝的力量來糾正足外翻,這比選一雙所謂能控制外翻的鞋要重要得多;
● 確保腳前部和腳尖在鞋內有足夠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穿上鞋後,腳趾頭要確保能扭動自如,如果腳尖被鞋擠得無法動彈,無法伸展開來,這將導致腳在著地過程中無法有效緩衝地面衝擊力;
● 那麼如何確保腳尖有足夠空間呢?腳趾頭距離鞋最前端應當有約1.2厘米空隙,用手按一按,看看你的腳趾頭是否有足夠空間;
● 判斷一下你的鞋是否過窄?取出鞋裡的鞋墊,放在地上,然後一隻腳踩上去,如果腳的邊緣已經超出了鞋墊的邊緣,對不起,你買的鞋太窄了,不適合你!
● 選鞋時,穿上跑一跑,看看腳跟與鞋跟之間有不有滑動摩擦感,如果有,鞋不對。
4、一雙好鞋應該極力避免以下幾點
● 鞋底過厚,緩衝性能過好。過度強化緩衝的鞋,其實是在鼓勵跑者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著地,這反而會使跑者養成著地過重的不良習慣,一旦換成其他鞋,將無法適應
● 鞋跟部位比鞋頭部位更厚的鞋,這會導致前文所述腳跟-腳尖斜坡度過大;
● 依賴矯形鞋墊。有的資深跑友熱衷於根據足形配置個性化的矯形鞋墊,以標榜專業性,其實一般來說,這並不值得提倡。即使使用矯形鞋墊,一般也不要超過6-8周,更主要是強化足部力量。足部力量增強後,你就不需要每天使用矯形鞋墊,你也不可能指望矯形鞋墊解決你的所有足部健康問題。
5、跑步鞋的其他考慮
● 大多數人(85%)實際穿鞋偏小。合腳的鞋應該有足夠的空間放腳最寬的部分,也有足夠空間容納腳趾頭。合適的鞋應該不緊不松,腳跟與鞋跟部貼合度高。
● 試穿鞋時一般穿跑步時穿的襪子,在下午或晚上試穿。穿在腳上十分鐘,確保它們是舒適的。大多數的商店允許顧客穿著鞋來回跑動,體驗跑步的感覺。
● 考慮購買兩雙跑鞋,交替使用,這樣可以增加每一雙跑鞋的壽命。只穿一跑鞋多天連續行走跑步達到100-120公里左右,就應該換雙鞋,這有利於延長跑鞋壽命。
● 一旦你穿上新鞋後,短距離內的跑步會很輕鬆。
三、如何判斷鞋的磨損程度
當鞋穿太久或過度磨損後才更換新鞋,會增加腳部受傷發生幾率。基於你的舊鞋行走的大體里程來選擇購買一雙什麼樣的新鞋,而不是隨意選擇。穿著240公里,鞋底夾層就會發生很大磨損;穿著480-800公里,鞋底緻密部分磨損超過50%;因此,大多數鞋在穿著480-800公里後需要更換;大多數鞋子行走640 – 800公里後鞋底夾層破裂,大大增加了潛在的危害。
1、鞋底的一處或多處表現出顯著磨損
跑鞋鞋底不管是由什麼高科技材質構成,如果被磨損到沒有花紋,或者能看到鞋底之下的另一層材料時,你就該換一雙鞋了。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鞋底磨損的程度反映著你的跑步姿態。因此,如果你的鞋底只磨一側,而另一側幾乎沒有磨損,往往暗示著你在跑步時候的姿勢可能有問題哦。
如果你是高足弓(過度旋後),容易發生如左邊兩幅圖所示鞋的外側過度磨損,而如果你是如右邊兩幅圖所示扁平足(過度旋前),鞋的內側往往會過度磨損。
2、鞋墊發生磨損
大多數鞋墊都是比較薄的,走路/跑步著地時,腳的每一次落地時產生衝擊都會對鞋墊產生細微摩擦並導致整個鞋墊或者鞋墊某些局部變得越來越薄。而鞋墊一旦被磨薄了,會改變鞋子與腳的貼合度,從而導致跑步中腳的過度滑移、摩擦、起水泡等問題。
3、鞋的減震功能明顯不如從前
你可以通過手感、視覺、揉捏來檢驗你的鞋子。在跑了幾百公里後,鞋底夾層里的泡沫和塑料組件會失去彈性。和新買的時候相比外表有些變形,整體都變得軟趴趴,此時鞋子已經「死亡」了,此時不換更待何時。
如果跑步時,始終只穿一雙鞋,那麼鞋底夾層材料就會被長時間壓縮,以致彈性下降。有研究表明,長期兩雙鞋子替換著穿,夾層部分的損耗會降低50%。所以為了延長鞋的使用壽命,你至少得擁有兩雙鞋以上的跑鞋輪換著穿。
4、鞋的上部或鞋帶都出現顯著磨損跡象。
為了增加透氣性,如今用於構建鞋面的材質一般會採用網面材料,如果連網面都發生了破損,或者你的鞋帶失去本身的彈性,這是你的鞋在告訴你,他們已經到了生命的極限了。
5、應該何時買雙新跑鞋呢?
● 一般的經驗法則是:每跑560公里可以考慮購買一雙新鞋,也就是說對於月跑量在100-150公里的跑友來說,一雙鞋的壽命的也就是半年左右。
● 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說明所有跑步鞋的最佳時間和距離。不同的鞋子持久性基於鞋子本身的材料,跑友們的不同穿鞋方式以及跑友是否將跑鞋多用於跑步。如果每天穿跑鞋做其他活動比單獨只是用於跑步,可能更容易磨損。
● 由於鞋底上的不均勻磨損引起跑步發生改變,易導致跑友受傷,因此,如果鞋底有明顯磨損,那就意味著需要丟棄此鞋了。
● 請注意,當你換一雙新鞋需要一段過渡期,這個階段可以新鞋舊鞋交替穿,逐步增加穿新鞋的時間,直到適應新鞋。
四、不要再相信那些選鞋的謊言
謊言之一:選一雙最好的跑鞋
總有跑友在問什麼是頂級跑鞋?一些著名跑步網站比如runner"s world,competitor每年也都會給跑鞋評星,或者是給新鞋「大拇指朝上」或「大拇指朝下」這樣的簡單評價。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跑鞋生產廠家會為不同步幅、不同腳型及不同跑步方式的人設計不同類型的跑鞋。顯然,「一雙完美跑鞋」這本身就是一個謊言,所以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可能是完全錯誤的。一雙對我而言非常合適的跑鞋也許對你來說穿上去後卻極為不適。
《跑者世界》里羅列出來的好跑鞋或許只能說是「小編的選擇」,或者說這些鞋只是很好地按照其設計理念去工作,而不會掛羊頭賣狗肉。舉例來說,一雙跑鞋宣稱可以減震,如果它經過測試的確可以減震,我們就說它是一雙不錯的好鞋,而如果其減震功能沒有像其宣傳的那樣強大,那麼對其評價就不會高。所以說,跑鞋推薦更多是基於測試人員的評價,可供參考,卻不必迷信!
真相:跑鞋種類非常多,跑步方式也有很多種。事實上,無法提供全面的跑鞋排名和跑鞋星級,鞋的排名要麼是偽科學,要麼就是忽悠。選鞋指南或是選鞋專家唯一能幫助你的只是判斷:這雙跑鞋是否適合你自己!
謊言之二:我只買某品牌的鞋
多少次聽跑友這麼說:「我只買亞瑟士鞋!」或「你覺得美津濃跑鞋怎樣?」
一種品牌只能告訴你一雙跑鞋的極少知識,因為每個跑鞋品牌往往都只能為特定類型的跑者設計特定類型的鞋。每個跑鞋生產商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長期使用的腳型模具(鞋楦)。因此,如果一雙阿迪達斯的跑鞋適合你腳的足弓高度、腳的弧度和腳趾的長度,阿迪達斯另外一款跑鞋你穿上去同樣會很舒適。
但是每個公司還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腳型模具。比如布魯克斯Pure Connect 系列與 Adrenaline系列不同, 新百倫公司Zante 系列與860系列不同,而且公司會定期修改設計方案,所以你去年喜歡的款式今年就不一定喜歡了。
真相:盲目地傾心於某品牌或不認可某品牌往往適得其反,一個鞋廠本身就能生產出各種不同類型的鞋,這些鞋在在性能和舒適度上千差萬別。事實上,既不會某品牌所有類型鞋都適合你,也不會某品牌所有類型鞋都不適合你。鞋穿上去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而不可能是鞋穿上去合不合適,只有品牌知道!
謊言之三:一雙好的跑鞋包治百病
有一個典型的事例:某女士穿著她在百貨公司買的運動鞋開始跑步,一段時間後就受傷了,她便決定買一雙真正的跑鞋。在跑鞋專賣店裡,店員檢查後發現她的傷腳存在過度外翻,所以推薦她買了一雙減輕傷腳過度外翻問題的跑鞋。她因此說她非常需要這種特定類型的鞋,最好能定製鞋。此後多年,這位女士都一直認為這種鞋是她跑步時能減少傷痛的唯一的「良藥」。真的是這樣的嗎?
專業鞋店常常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鞋。有些人跑步更容易受傷是因為其遺傳特徵,比如腳踝的幾何形狀和角度不同於常人。但是,也有許多別的因素影響一個人的步態和你應該選什麼樣的鞋,而且這些因素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比如體重、肌肉力量、關節活動範圍、平衡能力、步幅特徵、運動效率和配速等等。所以選鞋不能只看腳型。
更重要的是,最初類型的「良藥」(鞋)可能也沒有你想像中那麼有用。評估你的跑步姿態特徵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美國足病運動醫學學會的主席和狂熱的跑步愛好者Paul Langer說:「當你讓10個物理治療師、10個足部治療師和10個康復醫生看你在跑步機上跑步的姿態,你會得到30種不同的評價描述」。
運動生物力學的專家Benno Nigg表示說,評估鞋子好與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穿上腳後反覆跑一跑,看其適不適合跑步。
真相:找到一雙合適的跑鞋完全是個性化的,也是一場持久戰,你要通過不斷試穿和測試來確定,而且當你健身和跑步特徵(比如配速、著地方式)改變時,鞋子也要隨之而換。沒有一種特定類型的鞋是讓你可以穿一輩子的。
謊言之四:只穿(買)一雙鞋
在男女關係上,一夫一妻制一直是人們所崇尚的美德。而說到鞋子,只買一雙鞋,只穿一雙鞋則可能會讓你受傷。跑者都喜歡那雙自己穿了很久的跑鞋。然後他們每天都穿同一雙鞋跑步,當鞋壞了,也會買同一型號,甚至會買很多雙儲備在那兒以防該型號賣光了。
但是研究表明穿不同的鞋子跑步會讓人變得更快、更強、更不容易受傷,因為穿不同的跑鞋跑步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傷害的。每次跑步你穿的鞋都不同,導致你和地面的摩擦都會有所變化,因此你每次的步幅也會有所變化,這會有助於強化肌肉力量和結締組織彈性,常常穿不同鞋對於減少只穿同一雙鞋導致的對於同一部位的持續性和重複性的壓力也很有幫助。
真相:嘗試買不同類型的鞋。例如你可以同時買一雙速度型跑鞋和一雙長跑型跑鞋,換著穿,並在更換鞋子的時候再次嘗試買其他類型或者品牌的鞋子。買的鞋子類型越多,你就越不會糾結到底買哪種鞋,因為每種鞋都對你有用。
謊言之五:好的跑鞋可以讓你跑得更快
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謊言:一雙合適的鞋能讓你健步如飛。事實上,好鞋只是能讓你感覺上跑得快,適當減輕壓力和衝擊,使你的跑步方式不受鞋的干擾。但是跑步的根本動力來自於肌肉、心臟和肺,而這些也只能通過跑步來提高。跑鞋不是汽車引擎,它只是輪胎而已。
真相:只有堅持不懈地鍛煉,才能跑得更快。 鞋的作用是讓你產生穿著感和心理安慰。
五、選鞋大總結
1、沒有所謂最好、最頂級的跑鞋,不要以價格、品牌作為衡量跑鞋的主要標準;
2、嘗試買不同品牌、不同類型跑鞋,幾雙鞋換著穿有助於健康地跑步;
3、好的跑鞋確實可以發揮一定的保護人體的功效,但指望跑鞋來避免損傷,還是省省吧,那樣的話鞋應該是醫院賣;
4、鞋穿上去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反覆試跑試穿,選擇適合自己的鞋,但不意味只選一雙鞋、只選一個品牌的鞋!
因為準備明年馬拉松長跑的關係,所以最近一邊訓練,一邊研究有關長跑。包括裝備的選擇(最主要的當然是鞋子的選擇),跑步姿勢,馬拉松的訓練計劃等等內容。這篇主要講裝備的選擇中最重要的關於跑鞋的選擇的部分。其他的內容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給予介紹。
關於跑鞋。
1. 首先得確定腳的尺寸。
這裡要說明的時候買鞋子的時候不是單單說知道了自己腳的長度(length)就可以了。還有看看自己腳的寬度(width)。長度的測量是以腳大拇指到腳的最低端的長度為準。而腳寬則是腳小指稍下部位到腳另一端的長度為準,這樣選擇的標準就是使得測量出來的寬度最大。一般常規的做法就是在地上鋪一張紙,然後把腳踩上去。然後用筆大致圍繞出腳的輪廓,然後進行測量。
測量腳的長度【1】
測量腳的長度【2】
然後就是尺碼的選擇。下圖是腳的長度的男女對照表和寬度的男女對照表。都是以us為標準(T.T因為我一直在美國)。其他的請自行google換算。需要另外提兩點:第一,買鞋子的時候還是最好實體店試穿為準,因為不同牌子的鞋子的同一尺碼是不一樣的。以我自己為例,大小完全相同的vans的us size是9,mizuno是8,然後timberland的是8.5,所以最好還是以實體店試穿的為準,畢竟跑步鞋事關跑步的時安全。第二,對於鞋子的寬度,對於國內的情況,客官你還是去店裡試穿吧。
男士長度轉換【3】
女士長度轉換【4】
男士寬度轉換【5】
女士寬度轉換【6】
2.確定自己跑步的類型
簡簡單單一個跑步,可以根據環境的不同,從而選擇不同的跑鞋類型。粗略的分類可以分為Road, trail和competition。road shoes主要從減震和保護考慮,trail則主要從抓地力(grip on rugged terrain)考慮,competition則從質量等等考慮。一般從初學者的角度來說,主流的還是購買road shoes。
3.確定自己腳的類型和跑步的姿勢
一般各大廠商都會有網上的顧客腳部類型和姿勢的測試。現羅略如下。
Mizuno
Asics
Brooks
Saucony
Newton
New Balance
推薦做完Mizuno的就可以了。非常全面。這個網站分別從1)重量,速度,2)足部狀態,足部旋轉,觸底方式,靜態腿部軸線,動態腿部軸線系統性的對一個人的運動方式進行了評測。然後給出測試結果和推薦的mizuno的款式。所以如果決定購買mizuno牌子的就十分方便了,我的第一雙跑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購買的。
圖中九宮格分別從減震(橫)和內旋pronation(豎)對腳步的運動方式進行了評測。
橫著看,將跑鞋根據不同的緩震程度(minimum, moderate, maximum)進行了區分,緩震強度越大,承受的重量越大,速度也相應越快。這對應了上面測試中提到的1)重量,速度這兩個因素。
豎著看,根據pronation的類型,依次將鞋子的類型進行了區分。正常足選擇neutral,稍微內旋的選擇stability,嚴重內旋的選擇motion control。而這樣的分類則對應了上面2)足部狀態,足部旋轉,觸底方式,靜態腿部軸線,動態腿部軸線等等的測試。(PS:這段請做完上面的測試再看)。而另外一種外旋的腳(supinator),由於出現的概率非常小,所以需要專門購買基於此類腳型設計的鞋子。
足部內外翻情況【7】
4. 鞋子的選擇
好了,知道了自己的腳的狀況以後,就可以開始挑選鞋子了。從減震的角度來說,不同的廠商才用了不同的減震科技,但一般來說從minimum到maximum,鞋底會越厚,鞋子的質量會越重。而對於pronation的情況來說,neutral的鞋子不會特別突出對腳部矯正的設計,鞋子底部幾乎是平的。而對於stability和motion control來說,鞋子內側會增加一層塑料支撐,從外面來看就是鞋子內側要比外側高,從而起到保護和矯正腳步的作用。相對與stability來說,motion control的內側會比外側高的更加多一些。具體的變化可以看下圖。從neutral到stability到motion contral,相應鞋子的內側依次升高。
不同鞋子內側高度的變化【8】
然後就可以開始挑選鞋子了。這裡我就不做什麼推薦了。推薦一個網站,可以根據自己的足部特徵選擇各個牌子的鞋子,非常好用。接下來的牌子的選擇,應該就是屬於個人喜好的事情了。
Shoe directory
總之根據以上的原則進行選擇,希望大家都可以買到適合自己的滿意的鞋子。^_^
另附一張鞋子解剖圖以供參考。
鞋子解剖示意圖【9】
謝謝閱讀
【1】Find Your Shoe Size: Measure the Width of Your Feet
【2】Find Your Shoe Size: Measure the Width of Your Feet
【3】Shoe Lengths for U.S. European Shoe Sizes with Sizing Chart
【4】Shoe Lengths for U.S. European Shoe Sizes with Sizing Chart
【5】Shopping for Shoes in Wide Narrow Widths
【6】Shopping for Shoes in Wide Narrow Widths
【7】Understanding Pronation
【8】Blog: Running Shoes Explained
【9】New Balance Wear Test Program
系統跑步有八年左右時間,應該可以講講。關於腳型之類的跑吧和聖經上都有經典帖子,可以參考,這邊估計也給不出更好的答案。個人感受比較深的有兩點:
1、頂級跑鞋不適合體重輕的人,我120左右,asics的kayano系列穿了走路不錯,跑步感覺太沉。同理,mizuno的預言、涅槃這些最貴的鞋也不適合體重輕的人。
2、頂級跑鞋不適合速度快的跑者。如果我今天準備在2分鐘一圈(400米)以上的速度跑,就算是mizuno的rider對我來說都不合適,反而是多威的馬拉松鞋跑起來輕鬆。
剛剛開始嘗試跑步的人,如果體重比較大,步履沉重,還是應該選雙好點的鞋子,如果體重本身不大,跑量也不大,鞋子上不用投入太多,兩三百的多威、或者mizuno NB的低端完全可以了。
【Live預告】常見運動損傷的防治與急救 - 知乎專欄
聲明:作者與跑鞋廠商無任何利益關係,以下文字僅作科普用途。
更多肌肉、骨骼、韌帶、軟骨、半月板等損傷的防治知識請關註:運動醫學 - 知乎專欄
跑步是時下流行的低成本有氧鍛煉,人人均可參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卻是一門「學問」。跑步新人面對市面上眾多品牌、不同設計的跑鞋往往無所適從。本文就運動學角度,概述跑鞋選擇的一般原則。
首先,一起來研究下一雙跑鞋結構的解剖(圖1)。最基礎的結構是前端的toebox,側面的支撐以及鞋底的Midsole,outsole。不同品牌的設計也只是在這些細節出做文章。
圖1:跑鞋的解剖。
對於正常的健康足,一雙既優秀又安全的跑鞋需具有如下要素:
- 儘可能小的足跟-前足高度差(heel-to-toe drop): 推薦使用高度差 &< 6 mm的跑鞋 (圖2);
圖2:Heel-to toe drop的測量。
- 中性跑鞋:不含有任何制動或穩定附件,這些額外結構會干擾奔跑時正常足部運動(圖4)。
- 重量足夠輕。
如何選購一雙有個性的跑鞋
- 在鞋店內當場測量足長。對於左右足不等長的跑者,建議選擇相對應的左右足不等長的跑鞋。
- 足弓的高度並非是選擇跑鞋的唯一參考指標 (圖4)。
- 需按照跑步時的合適度來選擇跑鞋,而非行走狀態下的合適度。奔跑及行走狀態下,足的運動軌跡是截然不同的。
- 正常足會有輕度足外翻,因此生理狀態下的足外翻(pronation/ eversion)不需要選擇針對足部畸形而特殊設計的跑鞋 (圖3)。事實上,正常狀態下的足外翻是人體生理性的緩衝結構,穿著特殊跑鞋、人為性地校正外翻的足反而使得這一結構缺失,從而導致足及膝關節的不良受力。
圖3. 對於跑者來說的安全及不安全的足形態。
- 運動後足部會輕度「腫脹」,買鞋之時需要預先考慮這一情況。推薦在晚間去購買跑鞋,此時足的「腫脹」程度類似運動後的足。
- 跑鞋需由足夠寬的前端(toe box)(位置見圖1)。保證足趾在鞋內有相對自由的側方活動度。
- 保證大腳趾與鞋的前端有1.5cm左右的距離,保證足趾在鞋內有相對自由的前後活動度。
- 購買之前,需保證足夠的測試時間。
如何結合足弓形態及足形態來選擇跑鞋類型 (下圖)
圖4. 不同足弓及足形態的跑者推薦選擇不同類型的跑鞋。
何時需要購買新跑鞋
- 儘管目前沒有針對不同跑鞋壽命比較的研究數據。但是一般認為跑鞋的壽命是350公里,因此超過這一壽命,也許就是更新跑鞋的時候了。
- 如果跑鞋的重要結構( 圖1中outsole, midsole, inner sole)破壞,需及時更新跑鞋,反之將有足損傷風險。
足嚴重畸形患者需要在運動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跑鞋。
相關文章
【馬拉松專題 I】 選對你的跑鞋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II】跑馬拉松時如何防抽筋?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III】跑步後膝蓋痛怎麼辦?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IV】對於某些人,馬拉松可能是條不歸之路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V】跑步導致跟腱的疼痛該如何調整? - 知乎專欄
【新書上架】知乎周刊:馬拉松新手的參賽指南 - 知乎專欄
醫學諮詢
【值乎】開通,歡迎提問 - 知乎專欄
【Tips+】如何通過#值乎#向運動專科醫師提問 - 知乎專欄參考材料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New Balance Wear Test Program
Ian Griffiths Sports Podiatry on WordPress.com
Fix.com | Your Source for Fixing Everythinghttp://weixin.qq.com/r/DkQdBQjE81WMrUxm9xEc (二維碼自動識別)
跑步鞋大致分為減震性跑步鞋、穩定性跑鞋、運動控制跑鞋三類。
1.減震性的跑步鞋,通常有較柔軟的夾層鞋底,輔助足部在運動時均勻受力,幫助足部減震。鞋體通常較輕,穩定性會相對較差。
2.穩定性的跑步鞋,鞋底通常具有受力均勻的TPU塑料片或內側具有高密度材料結構。這些特殊的設計能夠預防因足部輕度內翻所造成的損傷,為足部內側邊緣提供良好的支撐力和耐久力。
3.運動控制的跑步鞋,通常比較堅硬,它能夠減小或控制足部的過度內翻,防止腳踝受傷,這種跑步鞋的重量通常要比其他跑鞋重。
它的構造一般是,內層為大面積受力均勻的TPU塑料片和延伸到前腳掌受力點的高密度加強材料,用以控制足部內旋,夾層鞋底提供持久性;外層的橡膠更加耐磨。知乎里搜一下,去跑步聖經論壇轉一下,就差不多了。
腳後跟外側磨損比較嚴重這句話太籠統,一般來說只要正常行走都是腳後外側磨損嚴重一些,這個可以先去美津濃那裡做個足型測試。一般來說前腳掌中間(或者稍微偏一點點)和腳後跟外側磨損嚴重屬於正常足,足弓正常以樓主體重是和緩震系跑鞋,穩定系也可以駕馭。
如果是足弓過低也就是扁平足,內翻,那適合控制系,布魯克斯的beast完美貼合。
樓如果樓主正常足,推薦布魯克斯的甘油11/12,頂級緩震系,3d fit print 拼接縫少,輕便舒適透氣,腳感很彈,我最近跑步一直穿。GTS是其頂級穩定系,也推薦。
艾斯克斯ASICS有些貴啦,但是腳感質量那沒的說,之前的trainer15現在還在我爸腳上服役,跟布魯克斯不同的腳感,感覺更軟一點,但是足部支撐很到位,跑步時地面反饋尤其出色。頂級的穩定系是kayano緩震系nimbus,還是推薦更便宜一點的次頂級GT2000和cumulus吧(這幾款鞋都沒穿過,論壇跑友的評測反饋都是正面的,還沒發現有說不好的,僅供參考)。
紐巴倫new banlance個人穿過890/870,超輕,緩震感覺不如甘油11和trainer15,但是無論跑步還是平時走路都超贊。索康尼的沒穿過,論壇里對他家的颶風還有什麼progrid評價不錯,美津濃的也挺好,不過經歷過阿迪的bounce耐克的shox還有李寧弓讓我對物理減震無感(美津濃現在主打wave科技),跑步聖經里的筒子達人對美津濃還是推崇有加的。
樓主剛開始跑要注意一開始不能太大量,我之前就是很久沒運動突然開跑兩三天三公里後就直接5公里了,導致膝蓋下還有迎面骨疼,注意是骨頭疼而不是肌肉酸痛,此時一定要注意休息,切不可繼續跑步或者加量避免受傷。如果體力沒問題身體狀態良好沒有不適,盡量堅持,不想跑的時候就不跑,千萬不要有「堅持下去不然就中斷了」之類的想法,因為跑步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尤其乏累,個人覺得開始的時候保持興趣比較重要如果不想跑,那就保持一周三次左右,能快速發現跑步樂趣並喜愛上那最好了前提是一定要保證身體健康。
可以在手機里下個nike+或者Endomondo,記錄你的跑步距離時間速度,可以分享給朋友。多說一句:NIKE+的分享爛透了!爛透了!!!
個人意見是跑鞋要買適合自己的,在無從選擇時,四大跑鞋的中低端鞋對初級跑者完全夠用,不用擔心,也不希望跑友們都變成裝備黨,我初級到不行,裝備黨,深感浪費,可恥!等到進階了,次頂級也完全沒問題,完全看個人喜好與財力。
嗯,在知乎第一次寫這麼多,明天早晨要早起收櫻桃,睡了。一次打完沒怎麼修改,可能有語句不通順,對不住了。
題主看這裡看這裡。
兩年前,我是懷著「三月不減肥四/五/六/七/八/九月徒傷悲」的心情開始跑步的,在這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課,跑鞋啊,心率表啊,等等等等,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可後來發現其實這些其實是然並卵的東西。
跑鞋能夠減輕對膝蓋的衝擊力嗎?可以,但是遠遠小於想像的減震作用。至於糾正跑姿的作用呢,其實是改變落腳時的重力點,我覺得還容易崴腳呢,治標不治本。如果怕對膝蓋造成損傷,一是糾正跑姿,另一個是加強膝蓋周圍肌肉的力量,這兩點的作用遠大於跑鞋的作用。另外題主是在塑膠跑道上跑步,塑膠跑道本身減震緩衝的作用是相對比較好的。
如果每周跑量在10-15Km左右,就在自己能接受的價位里選個好看的,每次一穿上就忍不住跑步的那種,略帶裝逼屬性。每周跑量大於20Km,正確的跑姿和膝蓋周圍肌肉的力量這兩點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再往上增加跑量,那就有必要在裝備上投資了,樓上也有人說了很多。
都說化妝品是女人的精神毒品,我覺得跑鞋一定程度上也是男生的精神毒品。跑鞋東西一開始研究,就像化妝品一樣特別容易上癮。【然而我不會,因為窮】
最重要的是開始跑起來,跑起來之後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裡,才有動力去進一步研究,每個人的問題也不一樣。在沒開始跑之前,沒有必要那麼大陣勢,不妨把一雙好跑鞋當成是累計跑量100Km的獎勵吧。
在選擇跑鞋的時候,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鞋碼,要比平時的碼數大半碼,而且鞋帶的系帶方式要根據腳型和足弓高低來選擇。新人時期也在網上找了非常多的資料,但其實很多都看不懂呢,整理了一下簡單易懂的要點,分享~(類似的問題也回答過,直接複製啦)
好吧其實我就是一個死理性派,在跑步之前也是做了相當量的調查研究,對於跑鞋選擇這塊還是下了好大的功夫。。。
如何挑選一雙好像「量身打造」的跑鞋,對於剛接觸跑步的新手來說確實比較困難,這是一個很長的學習過程。接下來我會講講挑選跑鞋的入門知識,現在網上也有非常多的跑鞋推薦系統,圖方便、想快速挑鞋的跑友請直接翻到文章最後。
1、選跑鞋,首先明確自己的身體特徵
①足弓類型:扁平足(低足弓)、正常足(中等足弓)、弓形足(高足弓)。可以將腳沾濕踩在紙上來對比腳印測試。②內旋情況:過度內旋、正常內旋、內旋不足
A.過度內旋:
低足弓的人一般會是過度內旋,其跑步落地時腳的特徵是:後腳跟外側落地,前腳掌內側發力離地。這一類跑者需要支撐性比較大的跑鞋,支撐足弓,矯正受力點,而主要磨損鞋底的後腳跟外側和前腳掌內側。B.正常內旋
正常足弓和高足弓的人都有可能是正常內旋,其跑步落地時腳的特徵是:腳跟著地,前掌內側主要發力離地。這類跑者發力均勻,落地平穩,跑步高效。正常內旋的人一定穿正常內旋的跑鞋,穿錯了鞋很容易演變成錯誤的跑姿,進而使身體受損。主要磨損掐後腳跟中偏外側和前腳掌中偏內側。
C.內旋不足
高足弓的人可能內旋不足,其跑步落地時腳的特徵是:後跟落地後外側支撐,前腳掌外側發力離地。此類跑者需要較高要求的緩震鞋,削弱腳落地時的衝擊力。主要磨損後腳跟外側和前腳掌外側。
總地來講,大概是這樣的:
③身體參數和跑量
一般來說,越高的體重和越大的跑量對跑鞋的要求也就越高,若出現這種情況,應選擇同類型中較高級的跑鞋,否則磨損過快而沒有換鞋,很容易導致不端正的跑姿,進而引發身體磨損。
2、了解不容跑鞋的類型及其作用
①緩衝緩震型跑鞋
適用情況:正常足弓~高足弓;正常內旋~內旋不足。大多數入門級跑鞋都屬於緩震跑鞋。
②支撐型跑鞋
適用情況:扁平足~正常足弓;過度內旋~正常內旋。能為足弓提供穩定的支撐。
③運動控制型跑鞋
使用情況:扁平足或術後恢復;過度內旋~極度內旋。中底較硬較厚,支撐片包裹內側。
④極度/超薄型
底薄,鞋輕,鞋子高度小,能強化身體,減小對鞋子的依賴。
3、對照鞋子參數選鞋
根據自己實際的身體參數選擇自己合適的鞋子,不必局限於品牌。如果有傷痛,需選擇傷病用鞋或者恢復鞋,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次受傷。各位跑友可以去官網和各大論壇查資料,最好參考和你身體特徵相似的跑友的意見。總之選對跑鞋能給你的身體帶來更好的保護,提升跑步體驗,避免損傷!
最後,送給伸手黨,推薦一些我收集的選鞋小工具
1. shoedog:國外挑跑鞋網站,英語不好請繞行,試了幾次,我發現基本是根據緩震等級在挑鞋,不是很准
2.美津濃跑鞋推薦系統:之前看到一些前輩的帖子,會推薦去比較專業的美津濃測試,然後按照測的結果去其他網站對照選鞋。為啥不在那個站直接選?額,好問題,因為人家只推薦美津濃的鞋啊。。。
3.跑步裝備控:最近發現的一個公眾號,還比較良心,專業度和美津濃差不多,好處是不限美津濃,幾乎可以挑到所以牌子,還有一些性價比不錯的國產鞋~直接搜名字應該能搜到。
相對籃球來說,跑步相關的資源真的是很少而且很難找,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跑步這個領域中來,大家一起跑步吧~
推薦閱讀:
※慢跑,右腿膝蓋外側疼,求解?
※馬拉松比賽的路線是如何設置的?
※進行諸如跑步、游泳等單人運動的時候都想些什麼,以打發無聊的運動時光?(特別是在沒有電視的單調背景下)
※北馬賽後如何有效系統的恢復?
※在長跑或登山(休閑性質)時適合背什麼樣的背包?
這個四年前的問題已經解決怎麼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