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二先生?


複習好無聊,書都看了就來答個題吧( ?? ω ?? )

————————————

書中最後一次(除了幽榜)提到馬純上是在第四十九回,遲衡山,萬中書,施御史,高翰林以及武正字幾人談論馬純上,其中高翰林有一句——「那馬先生講了半生,講的都是些不中的舉業」。前面眾人對他的注書、文章還有什麼評論的話,那也可以說不過是學問、作文上的不同觀點而已,對錯難定也無可厚非。但是這一句若是讓馬先生聽到,不知他心裡是何感想。全書中對於八股文章,應該沒有人比馬先生更加認真的了,卻不曾中舉。

馬二先生是個既讓人敬佩也讓人疑惑的人。但是歸根結底,我覺得他不過是一個夾雜在歷史洪流中順流而下的人,在科舉功名的路上一路前奔。只是別人是不擇手段往前沖,只要結果,而他在追求那個結果的同時有意或者無意中保留還保留了一些美好的、別人沒有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仗義地替蘧駪夫打點好了官司,即使因此賠上自己選書剛到手的上百兩銀子,最後自己只剩盤纏,還有後來他對匡超人的指點和幫助。

蘧公孫和馬先生的見面是馬二先生在書中的第一次出場,馬二先生「身長八尺,形容甚偉,頭戴方巾,身穿藍直裰,腳下粉底皂靴,麵皮深黑,不多幾根鬍子」。次日,馬二先生到蘧公孫家做客,兩人談的正是八股文章。馬二先生關於科舉中八股文章的看法是文章以理法為主,任他風氣變理法不變,文章既不可帶註疏氣更不可帶詞賦氣。關於八股文的知識我是一知半解,就不細說了,但是從馬二先生的做文風格來看,即使八股文本身就比較刻板,但馬二先生無疑是一個更加刻板的遵循者,這一點在他後面說的關於批文章的道理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來:「所以小弟批文章,總是採取《語類》、《或問》上的精語。時常一個批語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筆。要那做文章的讀了這一篇,就悟想出十幾篇的道理,才為有益。

關於八股文章應該怎麼做我不知道,所以不知道馬二先生做得對不對。但是馬二先生對於文章的這個態度,說實話我是非常敬佩的,最難得的不過是認真到極致的人。後面的情節中,書店請匡超人選書時說:「向日馬二先生在家兄文海樓,三百篇文章要批兩個月,催著還要發怒……」從這個情節中,其實我們可以感到,在大家都想著怎麼更快地賺錢的時候,馬二先生這種看似不合時宜的認真,其實在那個環境下註定要磕磕碰碰的。

馬二先生對於舉業的執著到扭曲的心理,在他替匡超人餞行時說的話里體現地最充分:「人生世上,除了這事,就沒有第二件可以出頭。」短短一番叮囑,說出這樣的話的馬二先生,在我看來其實比中舉後發瘋的范進更讓人覺得不寒而慄。除了當時社會制度的各種原因,就馬二先生個人來說,認真是好,可是極致到無法直視的認真又該怎麼評價?

但是我還是喜歡馬二先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逆著歷史潮流走,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超前的眼光透過歷史看到未來,夾雜其中的時候我們不一定就比馬二先生好到哪裡去。但是作為一個人,馬二先生其實做得比當時的很多人都好。杜少卿豪氣,但是杜少卿本來就繼承了不菲的家產。但馬二先生不同,他基本是今天賺著明天的飯錢,後天不知道在哪裡的那種。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下子拿出上百兩銀子替蘧公孫周旋,後來又給匡超人盤纏,甚至在識破洪憨仙的騙局後,先是想「他原來結交我,是要借我騙胡三公子,幸得胡家時運高,不得上算」,後來立刻又想「他虧負了我甚麼?我到底該感激他」,幫著出錢出力料理了洪憨仙的後事。

即使是個悲劇式的人物,但有著這一點真,就真的很難得了。


馬二先生是一個有義氣很忠厚,雖然有點迂腐古板的人,然而確實令人敬愛、可親可愛的角色。比如洪憨仙想借他來行騙,沒成功先死掉了,馬二先生差點陷進一場是非,換做其他人一定會覺得很痛恨被欺騙,然而馬二先生也只覺前面得了他的銀子,還是慷慨解囊幫他買棺材,借盤纏給他的侄子女婿還鄉,可算是大仁大義。而性格中的一點迂腐其實更增添了馬二先生的可愛,令人覺得真實,更像是我們身邊一個老實有義氣,雖然缺少情趣,卻十分可靠的老朋友。


馬二先生怎麼看也不能用悲劇來形容。
1.他認為人生世上,除了舉業這事,就沒有第二件可以出頭。應考無數次,對科舉十分的執著,但應該跟周進范進之類區別開來。他應考之外還做選評文章的工作,而且非常認真,不肯苟且下筆催著還要發怒,他的執著不能單純認為是熱衷功名,更應該看成是嚴謹認真的做學問。
2.他的靈魂並沒有被科舉毒害,德行操守沒有任何污點(高翰林罵杜少卿的時候他附和了一句讓我非常不爽),頗有君子之風。泰伯祠大祭中三獻位子,書中寫大家推讓,其實舍馬二先生其誰?
3.他不算迂腐,至多算古板。他並不是讀死書的人,「聽見他雜覽倒是好的」說明他閱讀面廣,不拘泥於教科書。面對屢試不中的境況,心態也是好的,全書沒見他如何抱怨,如何為了科舉癲狂,而是懂得安身立命,知道柴米油鹽。
馬二先生的遺憾,其實就是運氣不好。考了78個案首卻科場不利。最霉的是遇人不淑。
蘧公孫、洪憨仙、匡超人這幾個有過故事的人,都TM是一些什麼貨色?南京賢人那麼多,作者偏偏不肯拿出一個來跟馬二先生寫一段,搞得跟王玉輝一個待遇,真是悲催。


屬於一個被科舉折磨出感情的天賦不足的人吧。自己其實連番考試沒有結果,卻能把科舉看做人生中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自己不上道還不說,還要把自己的錯誤經驗傳播下去,這是一種什麼精神?真是被科舉折磨出感情了。
科舉所做的八股文,稱為時藝,說實在的,是很考天賦,也很耗資源的一件事情。四書五經首先你要倒背如流吧,有的人看了倆月全背下來,你老先生顛來倒去好幾年還有生疏的,怎麼比?寫的文章要模仿聖人口氣說話,寫的內容完全不屬於人類的思維習慣,評判標準其實一人一個樣,過了秀才這一關後,除了少數天才能夠在這種制約下表達出自己的牛逼外,其他人對於如何進步其實就是兩眼一抹黑啊,馬先生其實就屬於後者。完了考上秀才之後三年考一次,人生他媽的才幾個三年?而且是全年齡段一起考,你一個四十歲老大爺(古時候就算吧)和人家十八九的娃娃考,還他媽考不過,這三年白費,中間的吃穿用度只能靠家裡,這心理壓力多大呀?這馬二先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局面下,還能孜孜不倦的去研究八股文,多大的熱情?
說句我個人的看法,馬先生可能真的是天賦不足類型,而且圈子啊財力啊什麼的都跟不上,就一樣,痴迷,別人真比不了。人問了,自己明明不行,怎麼還這麼痴迷呢?你看看酒桌上那些痴迷官場八卦的,有多少真能坐的了堂呢?動輒教育NBA籃球教練的懂球帝們,自己真上了場有多少還有冷靜的思考能力?這就屬於只有業餘的專業天賦,結果非調了熱情滿值的傢伙,還一次次的被虐,最終虐出了感情。


推薦閱讀:

《儒林外史》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王冕學畫》是出自《儒林外史》還是《世說新語》?
《儒林外史》為什麼沒有被拍成電視劇?
范進中舉一段話大致是:家裡沒米揭不開鍋了你去把這隻老母雞賣掉換些米回來吧,他為什麼不直接燉了老母雞?

TAG:儒林外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