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最強的動物、植物、昆蟲分別是什麼?


謝邀。

只貢獻一個「蟲子界」的,最近報道的蜱(Haemaphysalis flava),研究在PLoS ONE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32676和New scientisthttp://www.newscientist.com/blogs/shortsharpscience/2012/04/worlds-toughest-bugs-survive-e.html 都有報道。

說來還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這些研究人員本來是在做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觀測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細聚焦電子束在樣品表面掃描時激發出來的各種物理信號來調製成像。在電鏡觀察的時候要用到電子束(2–5 kV)和真空環境(1.5×10-3 pa,防止氧化失效),因此一般來說在這樣的物理環境中生物是不能存活的,因此掃描電子顯微鏡也一般不用作活的生物觀測。

但是在這些研究人員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讓一隻蜱給爬進真空系統,還在電子束下暴露了30分鐘,神奇的是等他們把這小蟲子弄出來後發現它還能爬行!當時他們就震驚了!(我腦補的)於是他們找來20隻這樣的蜱,分別做了對照組、真空暴露組(30分鐘)和真空+電子束暴露組(30分鐘),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真空暴露組和對照組都沒有死亡,而真空+電子束暴露組死亡率是50%,證明蜱在真空中是沒有問題的,而在電子束下存活率變低。但即使是這樣,這種蟲子也能稱得上是蟲子界的「不死小強」,能作為生物在極端環境生存的模式生物了。


水熊蟲,「它們可能是我們所知的動物中最極端的生存專家」,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生物學家鮑勃·戈德斯坦( Bob Goldstein)。「人們老說什麼『殺不死的小強』,照我看,等蟑螂都死到不能再死的時候,我們還能找到脫水的水熊蟲,加了水之後還能活蹦亂跳。」

水熊蟲的絕招是所謂的「隱生」(cryptobiosis),把生命代謝放慢到幾乎停止的程度。進入休眠態時,它的身體含水量可以降到僅僅3%,是名符其實的「脫水」。但是只要把水加回去,水熊蟲就能復生,用它名為「口針」的特殊口器刺穿藻類等生物,吸取裡面的營養。

這種脫水「冬眠」並不是只睡一個冬天,這和真的熊可不一樣(水熊蟲是無脊椎動物)。據我們所知,水熊蟲脫水至少十年後還能照常復甦,只是可能會發現它們的衣服突然不時興了。

水熊蟲在隱生狀態下所能承受的低溫簡直匪夷所思。它可以在-272°C的實驗室環境里存活,這種溫度下連物質的存在形態都變得奇怪了。-272°C,學理的同志們你們看到了嗎?作為對比,液氮的溫度是-196°C,到-209.86℃會變成固體,絕對零度才零下273.15°C,只差1°C,當世界的一切都凍成粉末,連原子都快不跳動的時候它還活著。

正常情況下,生物體內的原子都在瘋狂地振蕩,到了這種低溫下這些原子幾乎都靜止了——可是水熊蟲還能活著。更加難以置信的是,要知道水熊蟲是有大腦的。的確,這是個相對簡單的腦,但畢竟也是神經元組成的,而且能熬過脫水到3%和-272℃的低溫而近乎毫髮無傷……

水熊蟲還能忍受六倍於最深海底的壓力。甚至有一次實驗把一批水熊蟲暴露在真空中長達10天,最後竟然還有幾隻沒有死掉。(順便一說,人類在真空中最多也就能活上兩三分鐘吧。1965年有個NASA的倒霉哥們在真空室里不小心讓他的宇航服失壓了,15秒之後他就失去了意識。他醒來之後說,他昏迷前最後的記憶是舌頭上的水在沸騰——我猜這感覺應該和跳跳糖差不多,只不過對你身體的害處恐怕更大。)

回到水熊蟲。它們可以承受的輻射劑量數百倍於人類。它們可以在100攝氏度的開水中生存,哪怕是將其置於150攝氏度的高溫中也沒什麼問題。所以問題是,為什麼?為什麼要演化出這種存活能力,能在只有科學家實驗室搞出來的低溫和高壓里生存呢?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根本就沒有出現過這種環境啊!

水熊蟲甚至沒有生活在那些極端環境里,比如某些細菌喜歡的沸騰熱泉。所以過去這些年來人們愛說它是「嗜極端生物」,這並不合適。它能忍受這些極端環境並不意味著它就會主動去尋找。

事實上,它們最喜歡的是世界各地最經典最常規的土壤、沙地和苔蘚。我是說,你是願意住在沸酸湖裡的青旅呢,還是願意在沙灘度假上喝藻類雞尾酒呢?

但這不意味著水熊蟲的天堂里沒有麻煩。「如果你生活在土壤里,」戈德斯坦說,「脫水的威脅是無處不在的。」比方說,如果太陽晒乾了土壤表面的話,一種策略是往土壤深處鑽,但「如果你鑽得太深,食物就不怎麼多了。所以它們的生活很可能像是走鋼絲,既要獲得食物,又要面對晒乾的危險。」

剛剛孵化出來的水熊蟲,其DNA標記為藍色。

所以,水熊蟲難以置信的求生技能可能僅僅是土壤里艱難生活的自然產物,而抵抗聞所未聞的低溫和高壓只不過是這一脫水策略的額外福利。但另一個更讓人困惑的問題是,它怎麼辦到的?戈德斯坦的實驗室正在研究這一點,他認為水熊蟲可能不僅僅是靠一個簡單的絕招,而是一系列策略來忍受乾燥,最終復活。


「有一種機制我們是知道的:有些耐乾燥的動物會製造一種名為『海藻糖』(trehalose)的糖類,」他說,「脫水逐漸進行時,海藻糖會逐漸地『取代』水,在本來有水的地方形成透明層,這很可能避免了很多脫水或復水時的常見傷害。」但是,水熊蟲有1000種左右,並非所有種類都會合成這種糖,所以一定有某些別的訣竅。

諷刺的是,這些頑強的生物在實驗室里養殖卻很困難,但戈德斯坦的團隊在別人失敗處取得了成功。這項成功應該歸功於英格蘭的一間小棚屋,住在這裡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老頭子掌握了水熊蟲的繁育技術,把它們賣給當地學校做實驗用。事實上,他的繁育如此成功,都不用外出重新取種。這些水熊蟲的後裔現在在戈德斯坦的實驗室里爬來爬去,完全沒有意識到它們免受中學生天天折磨是有多麼幸運。

「有些生物就是沒法在實驗室里養,」戈德斯坦說,「你把它們拿進來、試圖模仿外面的環境,但它們就是不長。所以我們其實很幸運,人們向來為水熊蟲在實驗室中難以連續傳代而苦惱,可是這個英國人卻弄明白了。」

水熊蟲3人行

由於這項突破,戈德斯坦等人正在考慮讓水熊蟲成為實驗室的新一代果蠅。水熊蟲的小體積意味著實驗室里能裝一堆,而且它們繁殖快速、基因組也緊湊。

托馬斯·布斯比,戈德斯坦手下的一位博士後,正在研究水熊蟲如何在室溫下熬過脫水,並在考慮將之應用在疫苗中。畢竟,疫苗的成本裡面,有一大部分來自於全程冷鏈運輸。如果水熊蟲能告訴我們如何在室溫下讓疫苗保持活性呢?

我還會建議大家利用水熊蟲的力量來讓人體冷凍和復甦終於成為現實,這肯定比大家預計的早很多;也許再過幾年我們就可以把現在那些躺在冰櫃里的人都給復活過來,告訴他們現在已經是2149年,但世界還是一團糟。看他們的失望之情肯定超好笑的。好吧,也許不太道德。但絕對是超好笑的。

總結下,水熊蟲可以抵抗的極端環境包括,高溫(151°C)、接近絕對零度(-273.15°C)的-272°C、高輻射、真空或高壓,並生存數分鐘至數日不等。曾經有水熊蟲隱生超過120年的記錄。
以上內容大部分摘自果殼網。
「殺不死」的水熊蟲是何方神聖?

部分內容已改正,感謝知友 @兔貓肉@為什麼先生

RAmen!


最強的是水熊,具體數據樓上賈明已經給出了。
記得 NHK紀錄片《地球大進化》第一集里,提到美國科學家在大鹽湖的鹽礦晶粒中,找到了含有2.5億年前微生物的水滴樣本,樣本被厚實的鹽層包裹,所以存留至今。科學家們取樣帶回實驗室後,給予其養分和適宜的溫度,結果數月以後,這些已經有至少2.5億年歷史的微生物,竟然再次復活了,顯微鏡里,它們又開始了熱熱鬧鬧的生命活動,彷彿只是一覺醒來而已。
還有一種生物,大家很熟悉,卻鮮有關注其傳奇活力的,這就是----海參。海參已經有6億年歷史了,誕生於古生代初期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至今種類繁多,繁衍順利。它經歷了全部五次「生物大滅絕」,包括2.5億年前,最慘烈的「二疊紀生物大滅絕」(超過95%的地球生物滅絕,古生代由此終結,中生代開始),還有6500萬年前的那次導致恐龍滅絕的大事件。但是,它全都安然度過了,幾乎沒發覺留下什麼後遺症,而且目前也看不到任何它有物種退化的徵兆。這絕對算得上是地球生命史的奇觀之一,不知為何,人們只關心它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似乎還沒有學者深入分析過它的奧秘。


關鍵是你對生命力的定義或者評判標準是什麼呢?就動物來說,龐貝蠕蟲可以生活在八十多度的高壓高硫,相對於其他生物完全致命的生境里,可到了咱們人類可以生活的地方他是必掛無疑的。。。植物和昆蟲是同理的。。。沒有統一的標準還真的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啊。。。


小強,你怎麼還沒死。


首先,昆蟲屬於動物,其次,水熊不是昆蟲。還有,你說的生命力強指哪方面?燈塔水母可以永生,水熊幾乎無敵,但能明天對付海量作業和工作的只有人類了T_T


那啥、、其實水熊蟲就是三體人吧、、、



長生不老的生物 燈塔水母

水母的一種——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在性成熟後會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狀態,並且可以無限重複這一過程。該報稱,這種水母是唯一一種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在理論上就會長生不老的生物。

它是一種主要以更小微生物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採用無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熱帶海域。如果把一個燈塔水母切開,它能在24小時內變成兩條水螅蟲,72小時後長出觸角。

燈塔水母的直徑只有4至5毫米,屬於水螅蟲綱,它們是捕食性生物,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回復到的幼蟲階段的生物。從理論上說,這個循環可以不斷重複下去,也就是說,燈塔水母可以永遠存活,無需面對死亡。曾經有一位研究燈塔水母的科學家觀察了4000條燈塔水母,確認它們全部都能返老還童,沒有一條死亡。


水熊蟲,強酸強鹼,強輻射,真空,無水,高溫低溫都能存活。。當初看到時候被嚇到了。。


仙人掌?呵呵,把仙人掌拔出來晒乾就死了!我來告訴你哪種植物最耐旱。
卷柏!卷柏!卷柏!這貨又叫九死還魂草(吊炸天的名啊)。百度百科:其根能自行從土壤分離,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再鑽到土壤里尋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極強,在長期乾旱後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後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答主初中時候買了一個,放醫院科室牆角(家屬在醫院工作),然後忘記了,一個學期後再去醫院,這貨黃的跟稻穀似的。鑒於答主知道他耐旱,往水裡一扔,(可能是)第二天就綠了。回去上圖。
懶人最佳植物,盆栽水培皆可,比仙人掌耐旱,還比仙人掌好看,像柏樹葉子!


多圖多圖。

反對只挺蟑螂的——不說低等動物相比,就算在昆蟲中,它們的生存能力也不是拔尖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生活在我們身邊(如果衛生不好的話)常常看見,關注度高些。

題主沒有說明是字面意義上的生命力還是生存能力,也沒有說是種群的生命力還是個體的生命力,所以就各說幾種吧。

首先貢獻一個動物界的個體生命力之最,海葵

六放珊瑚亞綱 海葵目對環境的耐受力只是較強,但它有一個植物才有的特性:組織再生個體。

因為是最接近植物的低等動物,它們沒有血液、心臟和神經系統,但肌肉纖維的存在證明了海葵是貨真價實的動物。

哪怕將它碾碎放入海水,只要有足夠多的組織,就能在肉末中生出新的個體。
那些斷肢再生,斷頭存活的弱爆啦。
————————
————————
此外還有植物界的種群生命力和個體生存之最:苔蘚
(我剛剛發現苔蘚植物竟是一個專有的門)

(抱歉沒查到資料,百度百科上的東西暫借來)

古代苔蘚復活
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南極洲的西格尼島採集了岩心樣品,並按不同的深度切片,然後拿回實驗室分析。他們在孵化器中對樣品進行加熱,並用光照射,看是否會有什麼東西長出來。一開始他們並不樂觀,因為這些南極洲岩心樣品中,最深的一層有超過1500年的歷史。

能夠重新開始生長冰凍植物材料,冰凍時間一般不超過20年。動物界則更加短暫,豐年蝦能在乾燥、冰凍的條件下存活數年;緩步動物門的水熊,一類微小的動物,能夠在嚴酷的環境中休眠近十年的時間,然後再復活。

令研究者們驚奇的是,岩心樣品中最古老的苔蘚也開始了生長,他們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並在文中寫道,或許更加古老的苔蘚也能夠重新開始生長。據介紹,南極洲最古老的苔蘚堆有差不多6000年的歷史。

————————
————————
還有植物界的美國紅杉,這是個體生命力強大的物種。

以下Ctrl+C/V自各種百科

美國紅杉,紅杉中的一種,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內所以稱為美國紅杉,又稱加利福尼亞紅杉。與名海岸紅杉、常青紅杉、北美紅杉統稱為紅杉,在美國紅杉樹國家公園最為集中。現僅存北美紅杉(S.sempervirens)一種,分布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和俄勒岡州西南部的狹長海岸,為常綠大喬木,高可達110米,胸徑可達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種之一。

最早出現在侏羅紀,廣泛見於東亞、北美和歐洲中生代晚期和古近紀、新近紀地層。

百年的樹一般是這樣的:

這樣的

(抱歉沒有樹冠的照片)
已經不是幾人環抱可以形容的了,這生命力絕對是頂天立地威武雄壯的強。

然後出於相似的原因,介紹榕樹。它的一個別名叫「獨木成林」,這個名字就傳遞很多信息了。

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新會縣天門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榦。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濃陰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隻白鶴、麻鶴、灰鶴和其它鳥雀。白鶴、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

巴金的那篇散文《鳥的天堂》說的就是它。

首先是不知出處的一張圖。

實在是沒有全景,可以想像為下圖的擴大版。

這生命力就是鋪天蓋地肆意瘋長的強。
——————14/12/21
——————————
那些千萬年傳承至今陰魂不散的遠古生物,同樣是生命力的體現。

受 @葉益輝啟發,更新兩種基因延續性強的,不過因為不是單一的物種,所以更高的層級表示。

蜚蠊目
俗稱蟑螂,它們的個體生存能力不表,因為真的不算強。

泥盆紀是節肢動物在海中失去爭霸權,紛紛登陸開拓新世界的時代;其中一些分支更快地適應了陸地環境,並開始大量繁殖,快速進化,成為我們後來統稱為昆蟲綱的生物群體。

蜚蠊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三億年的進化史中,它的基本結構近乎沒有新變化。這種萬能的結構無需太多的變異即可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所以儘管各種蟑螂形態各異,但基本的特徵卻是一模一樣。

圖片來自百度
——————
——————
此外還有一個相似原因上榜的選手:軟骨魚綱
口生的直接叫成鯊魚綱就好。雖然在基因上的差別不小,但這個綱有非常相近的先祖,所以此處也一視同仁。

通常意義上的「鯊魚」起始於泥盆紀早期,約四億年前,那時的海洋還是生命的主要舞台,陸地只有遍地的植被和偶爾上岸的小型節肢動物生存,生存爭霸戰的主戰場依然在海底。

那時陸地上的唯一的動物形似現在的鼠婦(這就是鼠婦的圖)

然後它們出現了!熨斗鯊!(抱歉就是沒找到圖,請自行腦補鯊魚背後倒接個熨斗的樣子)
這種高層次進化水平的獵食者很突兀地出現在了海洋中,在那個脊椎動物剛剛學會用鰓呼吸的年代,以領先當時水平數億年的黑基因稱霸整個海洋。

一時間食物網低層的魚兒們發現生存壓力驟然猛增,無時不刻被血盆大口分屍的危機讓其中一部分生活於淺海的魚兒想出了一個辦法——跳上岸去!

沒錯,我們的先祖就是在那個時候上岸的啊!被鯊魚逼上岸的啊!那個時代如果不是巨大的生存危機逼得,誰肯離開溫暖舒適的大海,爬上那乾燥沙地生活啊!誰不是被逼出來的?

總之,這種領先時代數億年的黑基因時至今日依然不顯落後,比較現代掠食為主的各種鯊魚。

角鯊目

巨齒鯊目

真鯊目

白鯊目
就不一一例舉了,總之外觀上我是看不出有多大差別了。

想起來再繼續更。


如果說小強,水熊蟲這類生物是靠進化而獲得極強的生存能力的,我覺得智慧也是生存能力的一種體現。
比如人類這種物種,自身生存能力確實有限(詳見1000種奇葩死法)。但是靠共同合作依然能上天入地,適應並改變環境。能夠在各種極端條件下保持生命存活。並且在相對極端環境下有優渥的生存條件(詳見國際空間站宇航員談及生理需求)
先碼這麼多,各路大神不要噴我。


卡茲……折了吧


藤原妹紅


沒人說渦蟲嗎?切成250段還能活


QQ寵物…………



大熊貓 仙人掌 小強


燈塔水母。 只要環境不惡劣,可以永生。


推薦閱讀:

為什麼鼻涕有時候是透明的,有時候是黃綠色的?
有哪些違背「常識」的知識?
游泳後不洗澡會怎麼樣?
古代沒有衛生巾,是用什麼代替?
像桑葚火龍果那種無味水果為什麼會有人喜歡?

TAG:植物 | 動物 | 世界 | 冷知識 | 昆蟲綱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