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歧伯那樣的天師神醫嗎?

看《黃帝內經》,對這樣一位神一樣的天師簡直崇敬的無以言表啊。


其實根據現在的考證,《黃帝內經》非一人一時之作,它是古人對於人體生理病理知識的一種積累,裡面的歧伯和黃帝都是託名所做,都只是知識的載體,而並非明確的某個人。中醫真正的有明確代表人物的傳承,是從醫聖張仲景開始的,往後的陶弘景,葛洪,藥王孫思邈,張景岳,葉天士,徐靈胎,張錫純,每位都是各自時代不可多得的名醫。至於你說現在有沒有歧伯這樣的神醫,按我說不可能,因為「歧伯」不是一個人,他是很多為了救人活命而嘔心瀝血的醫生們的總和。


現在中醫分兩派。

一派認為,古代的神醫都失傳了,現在中醫只能治點小病,慢性病,只能調養調養了。
一派認為,古代很多瞎胡扯的東西,現代中醫修正了,進步了。

至於哪一派是「真正的」中醫,那就不知道嘞。

所以,古代神醫的傳說,你是信哪一派中醫的說法呢?

看,這就是第一派的看法。老祖宗天下無敵包治百病呵呵~


現代國醫大師:李可(已故)、蒲輔周、鄧鐵濤、胡希恕、劉渡舟等等老前輩們,每個都是能救人於垂危之間的大能者。至於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什麼的,他們這一代人不會跟你說那個,因為馬列主義和唯物論的意識形態,好多"不科學"的東西說出來就會被打為反革命。他們有他們要操心的事情,怎麼在這個年代讓中醫藥發揚光大,不僅是學術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你看過坎貝爾骨科手術學么


岐伯還活著啊(?ò ? ó?)


現代有沒有不好說,因為隨著西方科學理論、科學思維的引入,我國人民群眾的整體思維方式、理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中醫學教育上來說,中醫的培養模式已經完全不同於以往「不知《易》者不足以學醫」等先學習傳統文化傳統理論,再以傳統的思維去學習理解中醫;而是以西方醫學的理論模式去學習中醫,這樣做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中醫的普遍水平,加快培養速度來應對我國目前缺醫少葯的現狀,但是不利於中醫大師的培養(和目前國學大師日漸稀少相似)。

對於問題還有像岐伯那樣的天師神醫嗎?這個問題看要從哪方便看了。從理論修養、養生理念、哲學、生死觀、天地道理等方面,從古到近能和他比肩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單從臨床治療來說,從現存的《黃帝內經》來看,那有很多人都可以和他比擬。首先,《皇帝內經》中只有十三個藥方,所致疾病也相對有限,可後來的《傷寒論》《千金方》《景岳全書》《本草綱目》等等比起來,在藥方、藥物使用、中藥種類、所致疾病範圍、診斷方法等方面,均較少,在這些方面,後世傑出的醫學家如張仲景、金元四大家、孫思邈等的醫術從臨床治療來說也許趕上了先前的岐伯時期的人,畢竟醫學在不斷發展。在疾病診療中,後世醫學家創新的理論不斷提出如「滋陰派」「補土派」「火神派」等,多種傳世奇方的發明如「六味地黃」「補中益氣」,這些都是醫學的頂尖之作,將很多內經中的「死症」在後世變成了可治之病。這是內科和針灸方面。在外科方面,也許是傳統中醫的失傳,較少的外科方法技術流傳開來(但是外科學確實很早就在中國就有記載),導致傳統中醫在創傷急救、手術等方面屬於劣勢,也許一個現代科班出身經過八年臨床培養的外科醫學生在這些方面都可以超越古代神醫。

所以但從臨床技術、救人多寡的方面,現代還是有神醫的;從文學素養、人文精神、生命的看法、生死觀、道的方面,有能超越古代神醫的人估計鳳毛麟角,也許沒有。這些還需要我們繼續繼承發揚,現在傳統文化流失極其嚴重,除了上學真正的學習閱讀的傳統典籍真的是一隻手就數的過來了。


克拉克第三定律: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初看與魔法無異。
當代的醫生,在歧伯時代的人看來,就是神樣的存在。
甚至現在的普通人,都可以上天入地拿著手機萬里傳音……每一個人都是上帝。

另外,據考證,歧伯這個人就是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連發音都一樣。
這一來說明中西醫本是一脈相承,二來這可真是要了中醫粉的命。


中醫優秀的蘊含哲學治療理念。現代醫學肯定比古代先進。


我也希望有


估計沒有了,因為沒有神一般的師傅就沒有神一般的徒弟,古代的醫和巫是一體的,簡稱巫醫,很神奇,屠教授得諾貝爾獎的青蒿素來自,葛洪《肘後方》,其中我大概記得治療瘧疾的有一二十種,青蒿只是其中一種,其中還有一個好像在山上把人活埋了,再挖出來治瘧疾的方法,一併收錄其中,如果活埋是鬼話,那麼相鄰的青蒿卻是仙方,如此有何解釋,反正不能拿活埋當臨床實驗,誰知道呢,學西醫吧,那玩意來錢快,按照化驗單開處方,錯不了哪去,貴葯療效好,回扣大大嘀!


我發現自從關注中醫話題後,就猶如進入另一個世界。


喜歡中醫的人應該去看看倪海廈老師的人紀,中醫能做到的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只是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學習,而且需要悟性、實踐。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善為易者不佔」這話?
《易經》中「大人虎變 小人革面 君子豹變」該如何理解?
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具體應該怎麼理解?
子时是一天的开始还是结束?
梅花易數,由繁到簡,初級到高級,應該從何書入手。。?

TAG:中醫 | | 易經 | 黃帝內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