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怎麼評價中國的革命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之類的芭蕾舞?


謝邀。

我記得我好像答過類似的題目。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都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產品對外交流過,評論界一邊倒,白毛女評價非常高。紅色娘子軍就存在感挺低。

相同點是這兩個都被女權理論家注意到了,有相關的藝術評論,一個是法國的克里斯蒂瓦(我手機怎麼打不出來英文啦)另有個義大利人忘記名字了,回頭找找看。

共產黨搞舞蹈創造,一開始找工農兵演員,從秧歌隊和腰鼓隊里選拔,雖然後來編進來幾個有專業訓練經歷的舞者,還有蘇聯指導,但是想跟從小嚴格專業訓練的舞者比,我覺得不現實啊。

這是一點,再者,這個舞一開始的目標受眾是工農大眾,所以要有民族氣質,民俗氣氛。據說短褲就是尊重海南島當地風情,我不知道是不真的。

所以,革命芭蕾本質上與西方古典芭蕾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古典芭蕾是典型的宮廷藝術。敘事內容,題材非常狹窄。它的魅力就源於這種壓抑和保守。它的情緒是克制,人物是模式化的,故事是經典的王子少女掛。它依靠的人類情感之中不變的,可以形而上去辨析和體會的美感。現實的,劇變的,存在主義層面上的人,或者我大膽一點說,時代性是不會被表現的。

這一點,正是現代舞誕生的契機。也是所有門類的現代藝術衝破古典制式的時代註腳。

但是尼金斯基的春之祭可以得到後來人接受和弘揚,紅色娘子軍為什麼就不行呢?

俄羅斯是把古典傳統保持最好的,他們也順應時勢排革命芭蕾,但是排出來是「斯巴達克思」,這就還是古典制式的。

紅色娘子軍有過改版,把原來主角表達內心悲苦的一段給去了,瓊花改成清華,抹去了革命意識中的個人遭遇緣由,這樣一來,就造就了一群「天生」的革命者。顯得很假大空。

要是改版前的那個,我覺得是既不愧對「人民,也不愧對「藝術」。

只是革命芭蕾只有這部,在那之後也沒有它生機發展的文化土壤了,既成絕響,也成了時代精神的標本。

我了解的這些批評一共來自五個人,我媽,以前跳過清華,老黃曆是她講的。美國時候的我所在芭蕾舞團舞監,他看的是我給放的碟,講了古典的部分。奧地利一個老太太,早年訪問中國迷上了白毛女。我的舞伴,俄羅斯人。我現在所在的現代舞團編舞,我們仨一起去看過中芭演的那場,討論了一下。


推薦閱讀:

為什麼芭蕾需要現場伴奏呢?
大家對於芭蕾的印象是什麼?
為什麼總是有人自己沒對傳統藝術做過什麼貢獻,卻樂於居高臨下的去批判那些做貢獻的人?
手臂上玩什麼花樣能彰顯自己的「臂(bī)格」?
打印作品在摄影当中究竟有多大意义?

TAG:藝術 | 舞蹈 | 芭蕾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