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太祖趙匡胤當年沒死於燭影斧聲 現在中國會是什麼樣?

如果宋太祖趙匡胤當年沒死於燭影斧聲 現在中國會是什麼樣?


呃……
其實最後,還是現在這個中國。

為啥?因為「燭影斧聲」是歷史發明家發明的啊……趙匡胤本來就沒有死於「燭影斧聲」……

所以,趙匡胤之死首先要排除「『斧聲燭影』說」。
「斧聲燭影」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宋神宗年間的《續湘山野錄》,作者是和尚文瑩。宋神宗距趙匡胤死亡時已過百年,突然出現這麼一個說法,其真實性就可大打折扣。
我們先來看《續湘山野錄》的原文:

祖宗潛躍日,嘗與一道士游於關河,無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無。每有乏則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劇飲爛醉。生喜歌步虛為戲,能引其喉於杳冥間作清徵之聲。時或一二句,隨天風飄下,惟祖宗聞之,曰:「金猴虎頭四,真龍得真位。」至醒詰之,則曰:「醉夢間語,豈足憑耶?」至膺圖受禪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自御極不再見,下詔草澤之。人或見於轘轅道中,或嵩、洛間,乃開寶乙亥歲也。上已祓禊,駕幸西沼,生醉坐於岸木陰下,笑揖太祖曰:「別來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後掖,恐其遁去,急回蹕見之,一如平時,抵掌浩飲。上謂生曰:「我久欲見汝,決一事,無他,我壽還得幾多?」生曰:「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則可延一紀,不爾,則當速措置。」上酷留之,俾宿後苑。苑吏或見宿於木末鳥巢中,或數日不見。上常切切記其語,至所期之夕,御太清閣以望氣。是夕果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俄而陰霾四起,天地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門,召開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數寸。太祖引柱斧翟懓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逮曉登明堂,宣遺詔罷,聲慟,引近臣環玉衣以瞻聖體,玉色瑩然如出湯沐。

南宋李燾對此說在《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7「開寶九年冬十月庚子」條下有具體的辨析:

……文瑩宜不妄,故特著於此。然文瑩所言道士,不得姓名,豈即張守真耶?或復一道士也。恐文瑩得之傳聞,故不審,如雲「於西沼木陰下笑揖太祖」,「止宿後苑鳥巢中」,言「十月二十日夜晴,則聖壽可延一紀」,疑皆好事者飾說,未必然也。又雲「太宗留宿禁內」,此亦謬誤。太祖既不豫,寧復自登閣,且至殿庭〈翟攴〉雪乎?今略加刪潤,更俟考詳。顧命,大事也,而實錄、正史皆不能記,可不惜哉?

李燾首先認為文瑩前半段的記載過於怪力亂神,其次,他根據當時各類其他筆記的記載(如司馬光《涑水記聞》、王禹偁《建隆遺事》等),太宗當夜的確是在他自己家裡而不在宮中的。

學界普遍認為關於宋太祖死亡最合理(不是最真實)的記載是司馬光的《涑水記聞》:

時夜已四鼓,宋皇后使王繼隆(司馬光誤,當為王繼恩,下皆改)出,召貴州防禦使德芳。繼恩以太祖傳國晉王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見左押衙賈德玄(司馬光誤,當為程德玄)先坐於府門。德玄者,滎澤人,善為醫。繼恩詰之,德玄對曰:「我宿於信陵坊,乙夜有當關疾呼者曰:『晉王召。』出視則無人,如是者三。吾恐晉王有疾,故來。」繼恩異之,乃告以故,扣門與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恩促之曰:「事久,將為它人有矣。」時大雪,遂與王於雪中步至宮。繼恩使王止於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恩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乃與王俱進至寢殿。後聞繼恩至,問曰:「德芳來耶?」繼恩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勿憂也。」

那麼既然太宗沒有動手,那麼太祖最有可能的死因就是突發疾病身亡。我在知乎問題「古今中外有哪些王朝可能患有家族遺傳病?」(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15186/answer/59949000)下的回答

談到太祖的死亡大家一般都會聯想到「燭影斧聲」,認為趙匡胤是被其弟趙光義弒殺篡權。而「燭影斧聲」目前的最早來源是宋神宗時期文瑩所著的《續湘山野錄》,《續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稱《長編》)作者李燾認為此說不足徵信,但是為了共後世辨別真偽,他還是把此說收入了《長編》之中。另外,司馬光、章惇、畢沅等人皆力主「燭影斧聲」實屬子虛烏有,但多數讀史之人因為此段語言曖昧不清,事件撲朔迷離而對此說津津樂道,於是「燭影斧聲」便成了歷史上的謎案之一。
但近年來,學界有種傾向,認為宋太祖是突發急性腦溢血死亡。
我們逐一分析:
首先,太祖體胖,尤其中年後貴為九五,更是缺乏運動;
其次,太祖嗜酒,《長編》中屢屢記載太祖置酒某某殿,太祖大宴群臣,常常「酒酣」、「醉」、「大醉」等語,即使死亡當夜,太祖仍在飲酒;
再次,現代醫學證明: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一般在隆冬初春時節,天氣的突然變化極易引發腦血管病,而太祖死於冬十月癸丑,時日大雪紛飛,天寒地凍。
這些都是太祖可能死於突發腦溢血的因素,但其死亡之謎歷來眾說紛紜,這裡只提出一種觀點,聊備一說,供大家參考,並不作為定論。

宋太祖死因真正的真相是什麼,恐怕現在誰也不能說清楚了……
所以建議題主把問題改為「如果宋太祖趙匡胤當年沒死那麼早,現在中國會是什麼樣?」

然而,即便趙匡胤再多活十年,又能如何?太宗上位後執行的,是趙匡胤在世時定下的基本方針。而傳位給自己的親子趙德芳趙德昭?雖然不是沒有可能,但考慮到趙光義羽翼已豐,而從殘唐五代流傳下來的為確保地方割據政權能有效運轉的「兄終弟及」的常見傳位模式依然根深蒂固,不見得多活了幾年的趙匡胤就一定不會傳位給三弟趙光義……

所以,題主的問題並沒有什麼意義。無非是為意淫小說積累素材罷了。而歷史,從來不是意淫小說。


題主的意思我認為可以理解成太祖沒早掛,會是什麼樣?
對此,我認為:太祖會採取更穩健的方式成功收復幽燕十六州,將契丹勢力逼回東北,掌握戰略主動!自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契丹不敢南遊雁門關!所以,蕭遠山不會被埋伏,蕭峰也當不成幫主,女真不會崛起,也就沒郭爸比啥事了,更不會有郭大俠協助鐵木真殺敵,蒙古草原勢力繼續分裂而不南下,由於沒有襄陽大戰,楊過繼續找姑姑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張大教主也不用投身於抗元革命而專心撩妹,更沒有後金與明朝的遼東之戰,袁承志就不用模仿他爹那麼幸苦,也不用起義干大明啥的,胡一刀胡斐父子和苗人鳳還是世交好哥們,反清復明更是沒聽過,陳家小子和新疆的姑娘愉快地玩耍,最後,忘補了一句,韋小寶一直在揚州開妓院!


趙匡胤掛了,天下姓趙;趙匡胤沒掛,天下還姓趙


極有可能會導致我媽遇不到我爸,或者我媽遇到了我爸但沒有愛上我爸,也有可能我爺爺沒遇到我奶奶,或者我爺爺沒愛上我奶奶。更或許我曾祖父沒遇到過我曾祖母,壓根就沒把我爺爺生出來。

歷史上任何一個拐點都極有可能導致今天的我不會出生在這個世上,這是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在我父母結婚之前,我還是希望歷史上的各種如果不要發生的好,無論好壞。


那麼丘處機就不會路過牛家村了


斧聲燭影並不可靠,屬於野史記載。但宋太祖死因可疑是肯定的。
宋太祖沒有49歲死亡的話,以後收回燕雲十六州就有很大希望。因為他對軍隊,封疆大吏們有絕對的控制力。不像宋太宗一點權都不敢下放給軍隊領袖。宋太祖可以說的上是當時最傑出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如果宋太祖死的不那麼早,基本策略不變(本來就是他決定執行地),以最好的來想。
可能滅北漢會早一會,由於軍事天賦更高,伐契丹由敗變為小勝(當時宋整體實力是強於契丹的,所以趙光義才敢打完北漢直接北伐)。
然後在宋太祖在位期間可能會打下幽州,但之後崇文等不會變,只是北宋戰略縱深加強,可能導致靖康之變不會丟下國都?但遇到鐵木真照樣玩完


還是一樣,不會有什麼區別,
契丹哪怕會小輸,但是也不會丟領土
然後宋朝還是會走向崇文抑武
結果還是一樣


會在之後數個冬天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這種家族遺傳病沒辦法的


傳說中燭影斧聲那晚,宋太祖死因的最大可能性是急病而亡。至於是什麼急病,說法不一。
如果太祖那天沒死,可能的原因包括:
1. 當天沒有暴雪導致嚴重降溫,趙大也許能從死門關上擦過去(野史里確實有用這個梗的)。當然反過來說,今天擦過去了,明兒雪下大點氣溫低一點,閻王早晚還是會來請他喝茶的。沒什麼區別。
2. 如果趙大戒酒……也許能救他一命。這個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至於因此對歷史有啥影響?天知道。
3. 如果當時的醫療急救水平夠高,能把趙大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鑒於我們並不清楚趙大到底得的是什麼病(比較流行的說法包括心血管類疾病、肝病等),所以沒法確定這醫療水平需要多高?不過如果當時的醫療水平真的高到能救趙大一命,隔壁的柴榮表示,他覺得他也可以再搶救一下……


只能說命該如此。他上面的幾個後周的皇帝其實更可惜,比如說郭威吧,其雄才大略一點也不輸趙匡胤吧,趙匡胤不過是他的部下,可惜郭威在位三年就掛了。繼位者柴榮也更短壽,活了三十來歲,在位不過五年,如果老天再多給他幾年時間,將能開創什麼盛世也未可知,畢竟柴榮和趙匡胤都繼承了郭威的很多大政方針。


歷史沒有如果,也可以有很多如果。


宋太祖能力其實也挺一般的,歷代開創者得天下之易莫過於趙匡胤。從他貼金高平之戰(實際史書里受賞的是他爹)開始,真正崛起於徵淮南之役。淮南之戰也沒見他有多高的指揮才能,不過他個人武藝還是可以的。

如果歷史能假設的話,可能趙光義屁股中間騎驢跑路那次,換成趙匡胤就變成逆襲了陣斬了契丹將。然後契丹三軍氣喪,北伐之戰大功告成。

BUT,歷史有其慣性,無非凡之卓識很難逆轉這趨勢。宋開始集權越來越強大,重文抑武,導致軍隊越來越弱是趨勢。很難說趙匡胤不死會比趙光義好多少。有些東西從他篡了郭家天下就註定了。

而更深層次東西並不是趙匡胤一人完成的。換成李唐那會,李家被擠兌的沒辦法你不通婚是吧,那我就出本書把自個家排第一位。到了朱溫時期,殺的清流變濁流。政治上需要自上而下的秩序,也需要至下而上的制約。北宋建國初這種格局就已經不存在了。這樣的社會形態走上極度專制是有很大必然性。

如果有興趣讀讀黃宗羲等人的書,明末這波人反思比現代絕大多數人地攤黨高几個華萊士。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太祖和太宗的性格差異,太祖可能會一步步把宋朝變回強勢的王朝,把都城放在更靠北的地方,對待遼國和周圍的國家肯定不會沒把握的出兵,畢竟他是行伍出身,親自經歷了五代的混亂,這樣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會有一番大的作為,可惜他還沒來得及做就突然被幹掉了。太宗埋下了不敢和北方民族打的種子,所以有宋一朝的文官一直對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有所懷疑。


先問是不是,再問會怎樣。


不如把問題改為:假設柴榮不早死中國會怎麼樣?更有戲劇性,畢竟柴榮也就比老趙大6歲。而且柴榮的戰略方針和趙匡胤迥然不同,柴榮是先北後南,先和遼死磕,遇強則強。不論勝敗,後面的歷史肯定大不一樣。我看好柴榮同學。

戰爭的勝負由很大的偶然性,在古代尤為明顯,特別是不進行總體戰的情況下,國力不能完全轉化為軍力,一場戰役,一位明君,一個名將真的會改變歷史進程。柴榮活著的話,趙匡胤肯定是伐遼的主將之一啊,只要打贏幾場戰役,獲得河套地區和養馬場,即使不能徹底擊敗契丹,後面對峙的時候也不會處於戰略被動地位。重文抑武也未必會成為國策。


大概率死於真正的「燭影斧聲」,讀宋史的感覺就是趙大萌萌的,趙二壞壞的,玩政治陰謀老大是干不過老二的...


其實,沒什麼變化。南宋時,趙光義子孫脈斷了,趙匡胤的子孫坐了皇位。


如果他不死,中國的科技水平肯定非常的高,哆啦A夢也絕不會只是動畫片而已。

問我為什麼知道,多看書就明白了。


推薦閱讀:

如果古代皇帝都聚在一起,會有什麼奇妙的對話?
曲沃代翼後,晉國公族的氏是晉氏還是曲沃氏?
中國從16世紀科學開始落後於歐洲,跟明朝建立後,明人心心念念為了恢復保護被蒙古破壞的傳統文化有關么?
五德終始論在今朝為什麼沒被採納?
古代有多少君王的奇葩殺人理由?

TAG:歷史 | 宋朝 | 宋史 | 趙匡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