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活著啊?

這個問題從高中時就縈繞在腦子裡,現在大了,慢慢為了生活開始奔波,但是終極異議還是沒有想到。我想看看大神們都怎麼想了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人為什麼活著》這篇帖子是我三年前寫的,但每年我會翻出來修補下,一來是對這一年來的生活審視一遍,二來是怕自己轉身會忘。


有些生活未經審視,有些是越審視越不知道怎麼過…。

「吃飯、睡覺、打豆豆」——這是大部分人活著的意義。為滿足身體和生理上的需求而活,外加一點精神上的滿足,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從日本跑到中國來的仁波切-稻盛和夫,這些年不斷給中國精硬們灌輸《活法》,從企業界流行到互聯網界,現在連廣場舞大媽都人手一本的地步。我的書櫃里,至今還放著《活法》、《干法》等小紅本,不過以爬滿了歲月的灰塵。那時公司老闆要求人手一本,每月一篇讀後感,感覺一下子回到文革前。我屬驢的,天生犟,對於強行的東西一概是抵觸的。


對稻盛和夫的逆反心理,打那時起烙下了抵制情緒,至今不愈。商界大咖們把奉為圭臬,但我是個屌絲,不信大神,只信毛爺爺。

在一次讀書分享會上,針對他書中的觀點,我說:「身體力行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因為「知曉」與「辦得到」之間有很深的鴻溝,能夠填補這道鴻溝的就是現場的經驗。


為什麼智者大多是頭髮斑白的老者,是因為他們走過的橋、看過的雲、碰過的人比在坐的大部分人要多,但經驗可以提升一個人的領悟能力。王陽明,從「知」到「行」,大起大落一生,差一點死在龍場,用生死悟出「知行合一「,終其一生都在追問生命的意義。


生活的意義,每個人理解都是不同的:有人認為是為了孩子,為了責任,為了使命,為了愛,為了藝術.....。或者生活本身就沒有意義,就像加繆說的,生活是就是「荒誕」。

我們每個人贊同自己認同的就好,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享樂,為了活得更好,我們要快樂,要獲得幸福;從人性的最根本來講,人是趨利避害也是趨樂避苦的;有沒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有,但那不是普通人該去想、該去做的。


普通如廝,剛從本我中解放出來,還處在自我的發展階段,尚無法實現超我。

有些東西不是思想上的,也不是態度上的,是個體在社會演化過程中還沒有達到的。沒有實現超我的人,就不會是一個精神大咖,因為沒有人的道德律和自我理想,在「我」和「世界」的關係中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個體就很難超越自身而存在,「我」又如何能去思考「人為什麼活著」這種宏偉的人生哲學命題呢?我只考慮有錢後,是先去大保健還是先來一碗和鮑魚泡飯呢?

好比讓一個為了孩子能上得起學而去賣血湊學費的父母,成天去思考如何助人為樂一樣,這是比較不現實的,更是一種殘酷的不切實際;一個人連當下都食不果腹,又如何去想明天會更好?

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達爾文。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與惡,而是追求快樂迴避痛苦;人生活的全部意義就是為了享樂、為了如何趨利避害。

我們和其它生物的區別是會思考、具有精神層面的東西:知善惡、懂美醜,具備道德感。

人為什麼活著?稻盛先生給出他的答案:人活著的意義和人生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鍊靈魂。


稻盛先生已是功成名就,不是為去吃湖南米粉還是沙縣小吃而苦惱的市井小民,也不是為了衝擊這個月的KPI和銷售業績而卑躬屈膝的職場混子,他人生的全部意義可以全用來追問這些吃飽了閑著沒事幹的意義上。

或許每個俗人內心都會嚮往的精神上的烏托邦,某一時刻也希望達到忘我、無我的一種佛家境界。可慾望的肉身已被深埋在這個粗鄙庸俗的塵世,而我們的當下又是個無信仰、無底線、處處潛規則的社會,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直接從肉體地獄上升到精神天堂,怕是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讓靈魂去何處安家呢?
躲開外界的紛擾,直達自己的內心深處?把一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全交給道德、人生態度、正確的為人處事準則?
但,人是目的的。

通過自我修鍊來實現人生的意義和人生價值,在良好、科學的、公平公正的制度、法律下(如果有),共同創造美好幸福的個人生活——這是現實中的理想。


現實的環境,做好自己就已很好了。進取心是一個人精神的補給品,能夠幫助我們推動事情的進行。如果沒有進取心,一個人不可能有很好的行動力,你的馬桶壞了,你不會去動手修它;你的汽車發動不了,你不懂毛病在哪裡。如果你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人,你會運用好這些方法,你會審視你的生活。事情必然是這發展的,所以在開始之前,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有這樣的熱忱。


人生大抵就是這樣。


作為人,能力和認知都是有限的,人與人也是千差萬別的,這一切和自身經歷、教育經歷、生存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道理來來回回就這樣,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心裡都盛滿各種雞湯和大道。


剩下的就是行動,看執行力。(以下幾點是我個人的生活對賬單,每年會翻出來審視一遍)

1、學好真本領、硬功夫,對待事情踏踏實實下真功夫。

2、自律,不要對自己太好,在所有的慾望里,一年中只能滿足10%;勇敢,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迴避、不找借口,直面它;不一定能戰勝,至少不要懼怕;從中培養自己責任心、積累失敗的經驗。

3、養成好的習慣貴在堅持,改掉壞的習慣重在說到做到。

4、多些常識,愛學習,堅持讀書;讓思想飛躍些,讓視野開闊些。

5、常懷感恩的心,對事不對人;不研究人,多研究事;身懷正義感,心存真、善、美。

6、為自己、家人創建幸福,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

以上六點是我理解的人生的意義,也是我活著的價值。有些做到了,有些正在做,有些還沒做。如果要問我活著的意義,我只為這些而活著。


教人應該如何生活,如何信仰的文章很多。有些文章寫的很有代入感,能戳中大部分人的G點,這類文章我稱之為雞湯文。我覺得人應該理性思考、理性人生,少些感性,惟如此才能認清當下,面對困苦。多經歷些苦難,就會多一些美好。


歌德說:人如果尋找不到生存的意義,就會去尋覓死亡。
反過來說呢,你現在沒有放棄生,那麼讓你放不下的東西也就是你為之而生的。


聲明:這是我寫給我兒子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題豬不要對號入座哦! 呵呵


我很高興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

差不多跟你同樣的年齡,我也想過這個問題。跟你不同的是,我一想到要死就很悲傷。我追著你奶奶的屁股後頭,不停地追問跟你相同的問題。你奶奶當時正把一顆顆大白菜整齊地碼放到酸菜缸里。開始她沒有回答,我覺得她可能是在思考。後來被我問得急了,她終於停了下來。她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然後表情嚴肅地看著我說:滾一邊去!

你可能要問然後呢是吧?然後我就走開了啊!因為我再繼續糾纏不休的話,我真怕你奶奶給我也腌到酸菜缸里。是不覺得現在看來慈眉善目的奶奶那時候很兇啊?但事實就是如此。不過,我覺得你奶奶是最好的媽媽,我很尊敬她。

現在我們回到你的問題上來。也許你只是隨口一問,也許你並未想過這個問題是如何高深。但我還是覺得有必要跟你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人既然會死,那為什麼要活著?

你已經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了,因為這個你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但我不建議你逢人便講你知道的這個答案,尤其是跟女同學。有些知識自己知道就好,當然有人問起時可以說。你也知道人類是怎麼來的了,是通過好多萬年的時間從猿進化來的。我很高興你喜歡閱讀,因為你總能從閱讀里學到不少知識。要保持這個好習慣,它會讓你變得更聰明。

但是你想過嗎,人類用了那麼長的時間,從一個渾身是毛的猴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為什麼?是什麼讓人類變得越來越比動物高級和有智慧?是什麼讓我們區別與長毛象短面熊和劍齒虎?

你現在開始想了是不?但你肯定覺得這太難了。這比媽媽給你解釋她肚子里有個小房子還要難是不?這比爸爸給你解釋門把手為什麼要裝在門的邊緣而不是中間還要難是不?那麼爸爸來告訴你:是因為人類想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知道你還沒明白,那麼我講個故事給你聽。

好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是一隻猿。他剛從樹上下來,因為樹上已經沒有果子了。他很餓,所以他開始四處尋找吃的。他去捕魚,去狩獵,去採摘。但這一切並不那麼容易。為了能獲取更多的食物,他開始製造和使用工具。比如用一塊鋒利的石頭割開他剛剛捉到的獵物,比如不用爬樹就可以用石頭打下野果。可有些獵物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捕捉到的,就像我有時候也需要你的幫忙一樣。於是他開始和其他的猿聯合,這就是合作。所以,不管你多麼優秀,都需要與人合作,因為合作會讓你更容易成功。記住這一點。

繼續講——

現在我們的祖先通過努力已經吃飽了肚子。可是他又累了,他想休息。隨便找個地方就睡嗎?打雷下雨怎麼辦?遇到吃人的野獸怎麼辦?看來不行。但這難不倒我們的祖先,他經過尋覓發現了一個洞穴。他開心的住了進去,然後把一塊石頭擋住了洞口。雖然黑暗潮濕,但至少可以遮風擋雨,至少不用怕野獸趁他睡得正香的時候把他吃掉啦!對了,那塊擋在洞口的石頭就是最初的門。你可能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啊?我也想的到啊!但別忘了,他還是一隻猿啊!他還不是人。猿和人的區別是:猿活著只是為了生存,而人就不同了。

讓我們看看有什麼不同。

現在我們的祖先已經是人了。他已經不用再擔心填不飽肚子了,也不用擔心半夜被野獸叼走了。他跟其他人合作打獵,跟其他人分享食物,跟其他人住在一起,他甚至還有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你喜歡你們班的那個女孩對不?你把媽媽的項鏈拿去送給她,你把欺負她的男生騎在身下,揮舞你的小拳頭。這些,我都知道。但這是另一個話題,我們以後再講。現在還是看看我們那個已經是人的祖先接下來怎麼想的吧!

他看著天天吃膩的那幾樣食物覺得不甘心,他看著住了好久不見天日的洞穴不甘心,他看著自己生存的這個一成不變的環境不甘心。他想,有沒有更好吃的食物呢?有沒有更舒服的住所呢?有沒有跟現在不同的生存環境呢?那該是怎樣一種體驗啊!他剛剛看到一個曾經和自己一起狩獵的同伴死了,他知道自己也會死。那麼趁著自己還沒死,難道不該去尋找嗎?不該去體驗嗎?不該讓自己變得更好嗎?於是,他動身了!

你可能要問,那喜歡的女孩怎麼辦?女孩可能會在原地等你,也可能會和你一起經歷。如果都不是,那你更應該成為最好的自己。因為你只剩自己了。你可能覺得這個世界最愛你的人是爸爸和媽媽,但其實我們所有的愛加起來也不如一個人對你的愛更多。你想知道這個人是誰嗎?是你自己。對,不用懷疑,就是你自己!這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比你更愛你自己。

成為最好的自己就是你愛自己的最好方式,也是活著的意義。

你可能會問怎樣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告訴你:有夢想,並為之努力!

許多人都有夢想,不過有的人自己清楚,有的人自己不清楚。他們覺得拚命奮鬥努力賺錢只是為了生活,他們覺得辛苦勤奮積累知識只是為了生存。其實不是,因為那個階段已經在猿的時代就結束了。乞討也可以活命,但為什麼還要努力的活著?

為了成為最好的自己!

人類從來就沒有放棄對這個目標的追求。我不指望你全部理解,但我需要你記住這個結論。等你以後有了更好的答案,我很樂意跟你分享。


當我拉肚的時候想過這個問題 大姨媽來肚子痛到受不了的時候想過這個問題 學習到半夜第二天早上爬起來的時候想過這個問題 難過的時候想過這個問題
可是後來當我自己一個人離開家到帝都的時候 在擁擠的地鐵上看到行色匆匆的人 在高架橋上看到來來往往的車 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建築和夜晚燈火通明的馬路的時候 就夢想未來有一天和我妹妹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擁有自己的一個小窩 這就成了我生命的意義


我一直在想,我為什麼活著的,或者說人為什麼活著的,

我以前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就是動物世界,各種各樣是為了基因延續,展示著自己的生存技巧。年輕的雄性獅子被趕出獅群,獨自覓食,知道後來將另一個獅群的獅子王趕走,加冕新獅王,動物們都在為了自己基因的延續拼盡全力,捍衛自己的後代。它們為自己的基因延續而生存,活著。後來我就在想,我為什麼活著?是為了自己基因的延續么,或許是,或許不是。假如我是為了自己的基因延續而生活,那是否傳宗接代就是我人生使命,完成任務也就不枉一生了,我爸催我結婚就是這個調調,他說等我結婚了他們任務也就算完成了。這種生活並不是現在價值認同的全部,現在追求的是怎麼完成夢想,實現願望等等。如果願望和夢想都實現了,那我們繼續生活的理由是什麼?

思來想去後發現,我們也是為了自己的基因延續而生存的,不管是傳宗接代還是為夢想而活,只是基因不止是遺傳上的生理基因,還包括我們文化、價值所認同的
社會基因 。有了社會以後,人不是簡單的生理基因的載體,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基因的載體。遺傳基因會發展、突變,社會基因也一樣,如果生理基因的發展與突變是一個隨時間的常數關係,那社會基因是一個幾何級變化。

假設我們的基因包括生理基因和社會基因,我們活著的理由就可以統一為為了基因的延續和發展。我們知道,什麼樣生理基因決定了我們後面什麼樣的生理素質;同理,什麼樣的社會基因也決定著我們的社會素質。兩大遺傳因子共同決定著我們的人生。生理基因怎麼決定我們的生存發展不必多說,社會基因是怎樣決定我們人生走向的呢?是一個我們經常說起,又從未說過的東西。經常說起是因為我們經常說的哪裡的人是那種性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未說過是因為我們經常說,又經常反對,不敢往那裡想,一想就完了,就想算命的不想把自個算死了一樣。

人有很多理由去死,但活著不需要理由!或者說活著的理由更多。有一天我突然在想我為什麼會活著的,我在想我的生存狀態,我首先是活物,然後是動物,進而是人,直到是一個文明世界具有一定思維的人。

活物不需要多說,動物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活著的理由,但它們都在拚命的活著,遺傳和延續自己的基因,我們說他們是為自己的基因而活著。如果人也找個為什麼會活著的理由,是否也是因為我們的基因呢?我的基因讓我能在這個世界活著,我活著就是我基因所表現出來的東西,那我這個身體、這種存在狀態就是基因的表現形式。也就是什麼樣的基因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常說種花得花,種豆得豆,老鼠兒子會打洞,歸結起來都是基因的表現。如果把我們生活中的里里外外都歸結為基因,那人的基因有哪些表現?首先來假設一下人有哪些基因,身高、長相、智商這些都是父母帶來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因,由我們所說的DNA攜帶,通過染色體遺傳而來的。但現在要說的是一些生理基因以外的,概括為社會基因,或者文化基因。

先 說基因的特點,第一:基因喜歡冒險。生物學裡說的基因無時無刻都在突變,但接近百分之百的基因突變都是有害的,無用的,不適合生存,不過就是那微乎其微的有益突變成就了現在的人類,使我們慢慢由蠻荒變的文明。第二:基因比較穩定。生物學裡基因雖然無時無刻都在突變,但是我們的遺傳因子大部分沒有變化,就是人類還沒出現亞種,沒有生殖隔離,說明我們基因還是比較穩定的,進化沒有使我們一下變成了另外一種物種。第三:基因善於表現長處,每一個物種都能使自己相對其他物種的優勢基因發揮到極致,獵豹的速度、人的智商。

生理基因有的這些特點在社會基因上也有相應的表現,表現出來的就是不同的社會基因。基因喜歡冒險,社會基因裡面就有冒險基因;基因比較穩定,社會基因裡面就有求穩基因;基因善於表現長處,社會基因裡面就有藝術思維。

冒險精神作為基因的最大特點,是人類發展到現在必不可少的一種基因,作為一種社會基因來說就是一種冒險的文化精神,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冒險精神,什麼樣的人具有冒險精神。冒險精神天生的,根據後天需要被抑制或者激活了,什麼樣的人需要冒險精神,什麼樣的人就能激活冒險精神。冒險精神的實質是危險與回報共存,為什麼去冒險,因為有危機,一般來講是生存危機,就是我有生存危機,我不知道吃了這頓還有沒下一頓,我必須為了生存去冒險,去獲取更大的收穫,只有獲得了下一頓,甚至更多的食物和物質,才能消除我的生存危機感,所以有生存危機的人具有冒險精神,一個沒有生存危機的人一般不需要冒險。

哪些人需要冒險精神,哪些人有生存危機感,憂患意識。一:窮人,物質生活不穩定的地方的人,這些地方的人因為有生存危機,所以需要通過冒險去獲取未來生存資料。二:商人、猶太人,把商人跟猶太人放到一起是因為我們歷史上,商人是周朝滅亡商朝後遺留的商朝遺民,最初的商人與猶太人最初的生存狀態幾乎一致,被監視和管制,他們的生存處處被限制,充滿危機。只是後來猶太人作為一個獨立民族一致存留了下來,而商人不是作為一個民族而是一種職業被流傳下來。三:其他生存狀況惡劣的人,生存狀況惡劣不但包括窮,還有地方物質生活太差,生理基因問題(天生殘疾、長相問題等),現代社會包括缺愛、家庭破裂、信仰奇特等一系列的生活困難問題。前面兩個其實是特別分出來的,其實所有具有冒險精神的人都可以歸為一條,就是生存狀況惡劣、或者害怕將來生存狀況惡劣的人(有憂患意識)。冒險精神基因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就是有冒險精神的人會做一些什麼樣的事呢?

冒險精神作為一種社會基因,與生理基因最大的區別就是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在後天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在人格固定之前最易形成。之所以去冒險是因為冒險能帶來成倍的利益,高於正常付出所得,所以很多人在明知有可能顆粒無收的情況下選擇冒險。偷、搶、賭博、創業、戰爭、造反都屬於冒險,一般的冒險是偷、搶、賭博,偷跟搶的人大部分生存狀況惡劣,基本上出自窮地方。生存狀況惡劣的地方、或者有冒險精神的生存環境就會有那些去冒險的人。當那些生存環境惡劣的人通過冒險逐漸掌握了一些社會資源,並且冒險精神沒有消減,就會去嘗試一些更加冒險的事,商業冒險是相對於其他冒險對社會副作用最小的一種冒險,最開始是通過偷、搶、盜等方式,然後是商業冒險。當商業冒險不足以改變整個社會的生存環境,整個社會的人會嘗試更加激進的冒險方式,比如革命、戰爭。準確的說是那些逐漸掌握整個社會資源的人在冒險精神的刺激下,需求依然得不到滿足時,會嘗試上述冒險方式,最典型的是大革命後的法國、統一後的德國、義大利、日本。大革命後的法國剛剛從動亂中恢復平靜、德國和義大利剛剛從統一中看到自己的強大、日本也是如此,相對來說日本在明知維新更是如此。剛剛從大革命過來的法國掌權人、從四分五裂的國家統一的德國和義大利人、日本人,都是那種在那種生存條件比較惡劣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當內部鬥爭恢復平靜,第一,這些人的冒險精神沒有辦法得到平復;第二;這些人正好掌握到了這個社會資源的支配權。當非常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掌握了一個社會資源的支配權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帶來災難性的冒險行動。拿破崙當年發動對全歐洲的戰爭不止是他一個人的想法,威廉二世、希特勒、墨索里尼也干不來,更不要說豐臣秀吉了。

冒險精神就是用冒險行為使自己生存環境更加優越,去嘗試新的東西,是人充滿活力的本因,與之相對的就是求穩精神,求穩精神是我們精神文化沒有斷代的根基。我們經常講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是因為我們的求穩精神,最主要的生活特色就是自給自足,剛剛好。如果一個地方,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就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不窮也不富,那就太容易養育一群具有求穩精神的人了,當這些人一直不去冒險,不嘗試創新,就會陷入停滯,沒有發展。

求穩精神就是那些不願意去冒險的,對新事物、新東西甚至有些排斥。雖然沒有冒險精神那麼具有活力,但是求穩精神是這個社會能穩定存在的原因,如果基因沒有趨穩傾向,那人類幾百萬年早就不止這幾種人了,可能分出了無數不知道的類群,基因通過阻止生理基因的冒險阻斷了社會基因的過分冒險行為。設想一下,地球上突然多了幾百種不同種族的人類亞種,那就不是種族歧視那麼簡單了,不同的文化信仰就更夠我們紛爭幾個世紀,甚至永遠。何況那麼混亂的情況。冒險精神和求穩精神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保護每一個生物基因的發展與延續。

當我們具有了冒險精神時,我們就會去嘗試各種各樣的冒險行為,試圖改善我們基因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基因在其生存狀況惡劣時會去做更多冒險,首先是更新基因本身,所以我們在生存環境惡劣時,會去更新我們的基因,去生更多的孩子,當我們生存環境變的不那麼難時,基因會減少冒險行為,使其趨向於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就不需要通過更新基因去冒險了,社會生育率自然下降。所以當社會生存狀況惡劣時,基因通過更新來嘗試更多冒險,更多人會選擇撫養更多後代來改變生存狀況;而生存環境變優越後,我們就不會去想通過生更多孩子來改變生存環境,生育率自然下降。冒險精神決定著社會生育率。在某種情況下,看一個社會的生育率可以看出一個社會具不具備冒險精神,就可以得知一個社會是否有活力,是否有發展前景。當然是在自然政策的情況下。

當我們的生存與發展的時候生存環境優越,俗話就是衣食無憂,每天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事去打發時間,人在那個時候最容易產生藝術思維。只有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才最容易發現美,那些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東西。如果每天都在擔心下一頓吃什麼,一個人很難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所以當我們還不富裕的時候,不要責怪那麼身邊的人素質不高,因為生活壓力使我們省略了那些無關衣食的東西,基因首先是延續,能延續的情況下才會去發展。我不止聽過一次「兒要窮養,女要富養。」不是簡簡單單兒子讓他窮一點就行了,女兒讓她有錢就行。而是我們要培養男孩的冒險精神,使他在成年後具有冒險精神,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敢於擔當,在改變自己生活境況時不猶豫,敢於冒險;培養女孩的藝術思維,使她一眼就能看出美好的事物和人,女孩有了冒險精神,在我們這個社會就肯能去做一些不符合社會價值觀的事,而女孩有了藝術思維,她能一眼發現生活中的美,不會被某個泥腿子一下騙走了。

哎!沒有冒險精神的泥腿子活著真是難。

冒險精神、求穩精神與生理基因、社會基因之間的聯繫是相互的,基因的優劣會導致冒險精神、求穩精神的強度;冒險行為、求穩行為產生的結果會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最終改變我們的基因。

一個表格來形象概括冒險精神和求穩精神與基因的關係就是

生理基因包括相貌、智商、身高、能力、才華等

社會基因包括家境、財富、社會關係、學識、生存技能、性格等


簡單的用矮丑窮高富帥幾個字來概括

生存環境惡劣產生冒險精神,有冒險精神的人會去嘗試冒險的事,當通過不斷的冒險獲得了力量(財富、資源等)

後,冒險精神又毫無減退,這樣的人和民族(國家)會做一些什麼樣的冒險的事。德國統一後,連續兩次世界大戰,日本明治維新後,中國49年選擇了社會主義路線,都是冒險精神的表現

當我們生存狀況惡劣時,我們就會去冒險,不行動則被淘汰。冒險有兩種結果:一是生存環境更加惡劣了;一是生存環境變優越了。生存環境更加惡劣就也會讓我們產生冒險行為,或者直接被淘汰。而生存環境變優越後,我們要麼繼續冒險,追求更加美好的生存環境,要麼求穩,靜水長流,享受冒險換來的安逸。

我們每個人就是在一直在冒險、趨穩的過程中不斷前進,那些不適合生存的就在這個過程中淘汰了,而我們現在進化速度讓我們的穩定期縮短甚至沒有,導致現在生活節奏加快,我們只能一直冒險,要麼淘汰,要麼使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優越。小到一個人是這樣,大到一群人、一個公司、一個國家、甚至一個物種。在冒險中前進,在求穩中保存。

人是為什麼活著的,人其實就是這麼活著的,我們一直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延續和發展自己的基因,又由我們的基因決定著我們活著的方式,或冒險、或求穩,不是絕對的,但生存環境的優劣與否是我們兩種精神多少的分界線,我們現在崇尚冒險精神,去追求新的東西,求創新、創業,求穩精神的表現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心靈雞湯」,告訴我們穩定下來,生活就是這樣,不太優越也很美。


我從高中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至今大學畢業,這是一個無比痛苦的過程,因為得不到答案,這個問題就像腦海里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著你的整個人生,並且影響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論人有沒有靈魂(靈魂論尚且是無法證明的東西),人的肉體終究是要死去的,這是一個自然過程,就像我們的出生,它是一個同時具備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事件。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人生的意義就可以完全不同,人為什麼活著這樣的問題就會呈現出另外的景象。而正是因為人會死去,在有限的生命里思考清楚這樣的問題才顯得更加有必要。

自古以來,這個問題尚且使無數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作家等名垂千史的人都感到困惑,更何況像我們這樣的芸芸眾生。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從農民到帝王,從妓女到哲學家,這是一個不論身份、地位、角色的人生問題,但各自思考的深淺不齊。西方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這句名言激勵了無數人去思考這個問題。很多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糊裡糊塗過完一輩子,好像也沒什麼,可能比思考這種問題的人過的還幸福,也許他們就處在另外一種大智若愚的境界。

人為什麼活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尤其是像追問終極意義這樣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的清楚的。慶幸的是,在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人里,不乏一些先驅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智慧。他們可能是宗教創始人、哲學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藝術家等等,有一些充滿智慧和偉大實踐精神的人從他們中脫穎而出,在人類歷史上熠熠生輝,比如西方的耶穌、東方的釋迦牟尼、孔子、老子,還有的存在於不知作者的古籍里如《易經》等。

各派文化為人生意義提供自圓其說的價值觀,並設想各自的理想社會模式,提供可以通達的途徑,以給人希望,給人信仰。這包括基督教的上帝造人、信仰上帝的人就能死後進入天國,佛教的緣起性空、因果報應、靈魂轉世學說,儒家的臻於至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道家的順應自然、清凈無為的歸隱傾向,易家的陰陽互轉、禍福相依的道理,以及近現代的各種主義、各種論調。

在我看來佛教中的因緣學說對這個人生問題可以做最好的解釋。不論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都是因緣造作產生,人的出現也不例外,人的精神屬性、思維能力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人活著是一件具足諸多因緣才存在的事,生命就是一個巨大的和合,沒有活著的因緣,也就沒有生命。所以,人為什麼活著,可以回答為因為因緣和合。

我想很多人不會對這個巨大的人生問題就此罷休,因為他們追問這個問題的心理動機仍然得不到安撫,於是這個問題背後暗含的那層追問終極意義的意思顯得嚴重起來,他們希望得到嚴肅的解釋。

蘇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提醒了我們要過有意義的人生,從發問到困惑到追尋,過程很痛苦,然而蘇格拉底也同樣為我們提供了答案,因為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暗含了一層意思:意義是人賦予的、價值是人創造的。後來某個哲學家所說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也含有這層意思。意義的賦予和價值的創造同樣符合因緣學說,各自的因緣千差萬別,各自的人生意義也就千差萬別。

下面解釋最後一個問題,終極意義。

天災人禍,因緣無常,人生短暫,短至朝夕,長不過區區百年,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是不存在終極意義的,怎樣過好這一生和至多的培養好下一代就是每一個人的人生終極意義,想太多也沒用,未來的事是無常的,人終歸是活在當下的。那對於人類整體而言的終極意義,應該是哲學家或有更多責任感的人思考的問題,我們凡夫俗子尚可以持不在其位不問其道的小智慧。

總之,無常使新生和死亡同在、希望和毀滅共存,終極意義也許有也許沒有。我們大可不必為此籠罩在悲觀厭世虛無主義的消極情緒里,反而,我們應該熱愛人生,追求幸福,為此生創造最大的價值,這才是活著的意義。

後記:終極問題總是產生於人的自命不凡,不安的野心和永不滿足的慾望。看透了,也不過會覺得:問人為什麼活著同問人為什麼不去死一樣愚蠢!


來都來了…


活著為了什麼。這玩意兒很大也很扯,說得好的是哲學家,說不順的大伙兒一看就曉得他是個傻叉。

我這倒是有個保險的句子——活著是為了找尋生命的意義。這話放出去,保證沒人敢抽你嘴巴子。你說啥有意義就有啥意義。有人說他要成功,要做大事,要買好房豪車,娶漂亮姑娘,讓牛逼閃耀在每一根髮絲;也有人說要給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印記,或者說讓這個世界記住他的名字,於是乎有人把自己名字刻在石頭上求不朽,也有人玩命折騰被寫在史書上。這些都能用這句話去做註腳。但是稍有常識的人就知道,從猴變不利索的「人」也才幾百萬年光景,人懂得用文字去記載東西,撐死了給你算個10萬年又能怎樣。咱們國家的信史也就算到公元前841年,再英明神武的傢伙也就裝裝這幾千年的逼。Sowhat?我把時間拉長1億年呢,100億年呢,地球都沒了,有你屁事?我把話說到這份上,肯定有人要說,你怎麼不去死,這麼虛無主義。我都懶得用上面那句萬金油,直接告訴你既然是這樣我就更有理由活得燦爛一點。


來點解釋。佛曰:活著其實就是在玩一場遊戲。這句玩世不恭的話洒家已經說過蠻多次了,既然是玩一場遊戲,就沒必要有那麼多幻想,那麼多顧忌,甚至沒有對錯。愛怎麼玩怎麼玩,就算是死在吃喝嫖賭偷拐騙搶,也無可非議,的卻有人這麼干,有時候很感動啊,上帝給活著的這麼多人準備了各色通往gameover的溝槽。我對這些個生靈的選擇不作價值判斷,但在恰當的條件下,也許這些選擇收益是最大化的。


說到個人,不是我不敢去吃喝嫖賭抽哈,純粹是根據個人遊戲角色和所在場景決定了我這麼玩不會是最好玩的,而已。那俺最想抓住的是什麼呢,首先明白所謂這一生或者活著是一個什麼球東西,通過這個前提我就知道,有多少人在義正言辭地進行坑蒙拐騙,也能看破一些看似高明偉大機制舉措下的笨拙聚斂。我也許沒發去改變太多東西,靠近一些強力會被碾碎,但看破就總能找到個清凈的所在住下,洞悉機會攢裝備,玩透現實的機竅。也許你會說看破紅塵的老和尚就心灰意懶,而我恰恰覺得,帶著火眼精金在世俗的花花世界輾轉騰挪要來得有趣得多。


拉回現實,因緣殊勝,做一件事,遇一些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什麼都可以敗,什麼都可以失,人不能丟。這裡的人,不是狹隘的人,也許用一個遊戲角色來比擬更為恰當,防止又被雞湯文莫名其妙代入。不管是什麼偉大的功業,那只是聚起一伙人玩的一個介質,如果這東西不好玩了,心在一塊,咱們玩別的。如果被「人」執意認為,人可以死,事不能敗,那真的只能說,活得他尼瑪認真了。


有人在,什麼都會有,車子房子票子,都只是一種玩具,花花大鈔票也真是一種玩具,只不過大伙兒玩得格外痴迷,以至於忘掉了自己是個什麼東西,甚至企圖用這些玩具來代入自己,或者說我就是最牛叉的車子房子票子。活著為了什麼,為了身邊的一直陪著你戰鬥的玩家,借用句雞湯文,愛你的和你愛的人,讓這些跟你休戚相關的人,在這場短短的生命遊戲里,玩得開心,心在一塊,不懼風雨。洒家可以默默在一個角落看著看著他們快活,但是決不允許他們遭受哪怕是可能的傷害。此外捏,多攢點華麗的道具唄,短短一生,多拿幾個煙花放放,沒心沒肺地笑笑,和呆著最舒服的那群人一起到終老,不是很快活么?你還能刨出更偉大的意義?也許有,像王守仁先生說的心外無物,天下與共,不但自己爽,還要向同輩,後世揭破怎麼爽的奧秘。you can 試試,這也是不錯的一個遊戲模式。


剛好最近寫了一篇相關文章的橢圓怒答一記
這本身也許就是一個答案吧
分割線下是原文O(∩_∩)O~
—————————————————————————————————————
人為什麼要活著?

小的時候,也許我們都問過一個問題:「媽媽,我從哪裡來?」得到的答案各種各樣,撿來的、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也有的家長直接從生理學的角度解釋了這件事。可是,無論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什麼,其實都反映出一點,我們是被動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這個生命的誕生是沒有選擇權的。那麼,我們,每一個生命來到世界上以後為什麼要活著?這也成為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自己還是個幼兒園小朋友的時候,就理解了死亡這個概念,因為我知道我從小就沒見過的爺爺是在我爸上高三的時候過世的,過世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死了。這個是我五歲左右的時候對於死亡的認知。所以當時在幼兒園午睡的時候,睡不著,總會想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有好多次就在想:人死了以後會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躺在那裡再也睜不開眼睛,但是那個時候還有感覺嗎?會不會聽到周圍的聲音?會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變成別人家的孩子重新來過?如果死亡不是終點,那人們為什麼在一個人死的時候要哭呢?活著和死了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也許,這也是五歲的我對生命的認知吧。

幼兒園時代的這些想法陪伴我走了好多年,小學的時候,平時有時間的時候偶爾還是會想到這些問題,但是並沒有請教過老師或者長輩,因為在我看來貌似這不像一個小學生該問的問題吧。

不過,在小學時代,通過一些科普書籍,我知道了一個寶寶是如何出生的。在那個時候,我開始得到了人為什麼要活著的第一個答案:為了繁衍後代。當時看過許多瀕危動物的材料,意識到如果人不活著,一夜間都死去了,那也就沒有人類去繁衍後代,同時人類也就滅絕了。

這是我小學時代對生命的思考。

後來上初中了,感覺沒有以前那麼多時間讓我去思考這些問題。不過,在六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一片半命題作文,題目叫《面對 》。當時有同學開玩笑說,要不寫篇《面對死亡》吧,大家都笑了。那時的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好題目,於是寫下了至今難忘的這篇作文——《面對死亡》。

當時我在作文里寫道:「人只不過是生物的一員,我也只不過是人群中的一員,這樣想來,我不是很渺小嗎?我的一生不是那樣短暫而又那樣珍貴嗎?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我們能做的是把我們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活得有意義、活得精彩紛呈!這樣,面對死亡我們將不再恐懼,而是坦然。」

也許以成人的目光看起來有些話可能有些自大,但是這篇作文開始讓我對人活著的意義有了一層新的理解。那就是,已知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是被動的,我們沒有選擇權;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們也沒有選擇權。所以說人生來就是為了去死的,只是早晚問題,這是每個人都將面對的。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如何做到無論死亡何時來臨都死而無憾,這是人活著的時候要去努力的目標。

當時我得出的觀點直到今天我也很贊同,不能說是正確的,但這是十二歲的我的認知,十八歲的我依舊認同。

可是中間也有一些小插曲,初一下開始,可能因為小夥伴們都進入了青春期,興趣愛好各方面都和小夥伴不同的我在學校的人際關係開始惡化,在學校被孤立,而家裡父母給的各方面壓力並未減輕,以及從小到大父母無休止的爭吵,不經意間的家庭暴力,老師在我求助時卻只是批評我……各種各樣困境的堆積把十三四歲的我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時我表露過絕望的神情,可是媽媽只是對我說:「你別給我去死,這樣你是不孝的。」然後就打了我幾個耳光。當時的我,在絕望里對人為什麼要活著有了第三重理解,那就是人活著是一種責任,為了父母、長輩、老師、同學……等各種社會關係中人物不要傷心,不要因為我的離去而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只要能活著就要無比努力的活下去。

2011年9月,我升了初三,對於我來說煉獄一般的初三生活開始了,除了那些已經存在的困境,新的困境又出現了,學業壓力的繼續增大,為了體育中考要開始每天練體育,而事實卻是高壓下的我睡眠嚴重不足,成績退步,體育練習也毫無起色……在學校里被孤立的事情和家裡交流以後只是告訴我人不需要朋友、說我懦弱,在自己的個性和合群之間不知如何取捨……所有的事情都越做越糟糕。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人活著是沒有意義的,不,應該說人痛苦的、灰暗的活著是沒有意義的。當時的我找不到一點出路,看到的都是無盡的黑暗。當時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我想自殺,心裡都有的詳盡的計劃。如果說活著是一份責任,那麼,我想逃避責任。

在十四歲接近尾聲的一天,完成了體育訓練還有默寫以後,我看學校里已經沒有人了,我決定爬上樓頂,縱身一躍,一切就都結束了。

可是故事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當時我的英語老師叫住了我,說讓我幫她搬一下作業本,那一刻,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有了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感覺所有的人都覺得我沒用對我冷漠的時候還有一束光在那裡等著我、照亮著我。於是我打消了那個念頭,雖說回到家以後壓抑和痛苦還是再次出現了,但是我努力地回憶著那個瞬間,這是在那個年紀第一次感受到的溫暖。

可是在中二的年紀里遇到當時疊加的痛苦,對於這個世界的絕望很難消退。於是,我第二次起了那樣的念頭,可是第二次,我再次聽到那位英語老師叫住了我,讓我去幫忙結分、搬本子。

我再次打消了那樣的念頭。

後來,這位老師一直讓我幫她干點活,雖說我並不是課代表。即使平時的日子一點也沒有歡樂,但每當那個時候我真的都很滿足。當時我開始思考人為什麼活著的第四重含義,那是因為我的靈魂要去感受來自生活的溫暖,活著才能去感恩那些在黑暗中給我照亮前方道路的人。

在這以後的日子裡,我很努力很拚命,因為我想去感恩那一束光芒,我也想讓那些瞧不起我的、以及在我有困難時不願伸出援手的人看看,我也能做得很好。

我開始沒日沒夜的學習、練習體育,每天無比珍惜活著的日子。

在2012年3月15日(沒錯,我一直記得這個日子),在學校里,我感覺喘不上氣來,胸悶、呼吸困難,沒有力氣,然後我暈了過去。

我病倒了,第一次這樣,那一刻我以為自己要死了。還能記得當時心中閃過的感受就是不甘心。從那天開始,心臟的疾病跟著我走到了今天,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痛苦和折磨,以前可以輕易做到的很多事也離我遠去。

我又開始思考人為什麼要活著?而這一次答案似乎又和以前有了不同,這一回我發現,活著就是為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願望,去見自己想見的人……雖說人生一路充滿著痛苦、困難,但是也充滿著光明和希望,即使眼前沒有,為什麼不去期待一下呢?如果現在就放棄了活著,將來的某一天快樂、收穫接踵而至的時候我也就等不到了。人活著就是為了給自己留一個實現自我的機會。而和十二歲的時候一樣,我再一次意識到了只有把當下的每一天過好,在將來的某一天必然的死亡來臨之時,我才能坦然面對啊。

十五歲的我在人為什要活著這個問題面前,也許是第一次想到了自己,活著、要為自己做些什麼。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力量開始被釋放了出來。

高中以後,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思考也在完善,不過基本上是基於曾經自己的這些思考。在高中生活中,我真的等到了我曾經在十四五歲的時候所期待的光明與未來,幸福和快樂。在新的學校里,雖說我依舊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但並沒有像以前那樣被排擠,雖說朋友不多,但大家並不討厭我,我可以以我喜歡的方式活著。而學習壓力的減輕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雖說因為身體的原因還是遭受了不少的打擊,但是這個時候的我已經學會了如何去面對挫折。這個時候,我真正的體會到了自己曾經所思考的:

人為什麼要活著?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不只是為了繁衍,更是為了去實現自我,去愛自己,去回饋愛……

還有,是為了去更坦然的去面對必經的終點——死亡。

人類也好,任何一種生物也好,都是需要新陳代謝的。不是嗎?

也許這也是現在的我心中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吧。

後記:

上次和我高中時的的人生導師——**校長聊天時,剛好有說到這個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同時在高中階段,我學會了表達,比上高中前的自己更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基於這兩點且我有感而發,於是寫了這篇文章,來總結我從小時候到現在對「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個問題的看法,也結合了自己的一些生活經歷,總的來說是自己比較主觀的看法。不過,「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個畢生的課題,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這個課題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一樣。我的答案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種,藉此機會寫下,也許將來自己又會給這個課題添上新的解答呢!

(推薦一本書《天藍色的彼岸》,應該是高一時候的學科排名前三的獎勵吧,這本書對生命和死亡的理解角度很有趣,我看了以後也很受啟發。)


寫於高三之夏


我們只不過是"時光"請過來的觀眾,它只是需要觀眾,不一定要是誰。有前排有中間有後排,有些人看的有滋有味,有的人覺得枯燥無味,所以有些人看完離開了,有些人中途離場,有些人被迫離場,有些人等待入場。對於時光來說,活著就是意義,只是我們都想找個前排!


為了傳承。從生理形態是作為人類這個物種的延續。從心理形態是作為人類知識延續的承載,可以試著將人類歷史理解為一本書中的一段文字,個人能力大小具體為這段文字的長短和它的含義。


If you breath,you talk
If you talk,you ask
If you ask,you think
If you think,you search
If you search,you experience
If you experience,you learn
If you learn,you grow
If you grow,you wish
If you wish,you find
If you find,you doubt
If you doubt,you question
If you question,you understand
If you understand,you know
If you know,you want to know more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you are alive
Live curious


今天看了滾蛋吧腫瘤君。也在想這個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熊頓掙扎著那麼想要活著但是很多人卻想著去死。有一霎那突然想明白了,其實當看到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人的時候我們才會明白生命的意義吧,你覺得對你來說沒有意義的東西,有的人在拼盡全力的追求它,這些人為你承擔了可能本該屬於你的痛苦,現在你要替他們享受她們享受不到的幸福


3今年二十三,我先挖個坑,六十年以後過來填。
-----------


第一次回答 原諒我不請自來
就是想寫點什麼
為什麼活著
我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19年來 過的不是太好也談不上壞
認識的所有人包括父母都覺得我瘋瘋癲癲 朋友也經常拿我開心 我也經常表演 讓他們開心(是不是表演已經不清楚了)
我常覺著做人太累沒意思
但也不敢有什麼輕生的念頭 因為我慫啊(雖然初中也有過非主流自虐的黑歷史)
一路上了大學 作業講真心不多 但我很懶 現在什麼都不想干 真希望一直待著 什麼PPT什麼作業什麼來會都沒有 那多好
這幾天看桐華的《長相思》不知道為什麼 雖然沒什麼悲劇情節 但我只要看就會哭 默默流淚那種 像小六的葉十七 永永遠遠不離開 是那種不理會你對他什麼態度都要跟著你的那種感情 這種想法真自私對不對 但我就是自私
可縱然是這種感情 當他們變成小夭和塗山璟 一個王姬一個族長 有了束縛
小六說得對 應該在自己竟然企圖把希望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感到幼稚
沒有誰永遠等著你
我甚至開始想
人死了誰會記得你 什麼證明你活過
是 父母會傷心 親人朋友會傷心 也許等我有了兒女他們也會傷心
但時間真的會癒合一切
到時候又有誰每天想著我念著我
宇宙生靈那麼多 我又算的了什麼
世界上有什麼非得做的事嗎
好像又沒有
這就是我常感到生命孤獨的原因
誰如果看見了 跟我聊天啊
理不理你不一定
但我真的很孤獨


The day I died was the best day of my life.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世界的真相後,依然選擇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

我的存在主義探索之路

年輕的我依然會思考: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樣的問題。我也一直在尋找著答案,也許那會是真理,也許是無盡的深淵。我不想放棄尋找,即使我一輩子找不到,我也會一直探索。

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去問過七旬外公,我們應該如何存在?外公想都沒有想就告訴我,他活著就是為了名望和他人的尊重;

我去問九旬奶奶,她告訴我,她現在的願望就是想看到我姐姐能找個好的對象,我能找個好的工作,希望能看到兒孫滿堂,人怎麼可能會想離開這個世界;

我去問同齡朋友,有人告訴我,他想要建功立業,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有人告訴我,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掙最多的錢,錢越多我就覺得自己活得越好;當然還有人告訴我,在這個不平靜的世界,他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安靜的活著.......

問完身邊的人,我不肯罷休,因為我沒有得到真理。我去問書本中的那些智者。

問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活著就是這麼一個過程,不斷完善自我,實現社會價值,是我崇高的理想和使命。

問佛。世間萬物皆是幻相,我們就像生活在一個荊棘叢中,心動則身動,痛苦萬分,再者相由心生,命由己造,我們應該隨心、隨性、隨緣。

問弗洛伊德。人活著就是要儘可能滿足自己的慾望,按照人的本能而生活,不能過度壓抑本能。

問羅傑斯。人活著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內心不斷進化,成熟,強大的過程,探索人生,思考世界對我們的成長有利。

我繼續問,書中有些人告訴我,人生最大的意義是追求現實的幸福;也有些人告訴我,和諧的人生讓人嚮往;還有些人告訴我,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必須做出點有益於世界的事情.......

後來,我發現當我在問一個人時(不管是現實的還是書中的),其實我都是在讀一種思想和一種選擇。我必須要明白,這是別人的選擇,別人的思想,而不是自己的。所以,我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

問我自己。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個經歷。

我有時候在深度午睡後,突然醒來,會有那麼一片刻的時間達到一種空的狀態,我會隱約覺得我所能感知的身邊的一切都是空的。

而這一片刻的空,讓我顯得格外的純粹真實,清晰舒適,我覺得不能用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來形容這一狀態,因為這不是一種極端的情緒體驗,而是一種從內心深處走出來感覺和頓悟。

那一刻根本就沒有意義、道德、對錯、成就、偉大平凡等這些元素和框架,而現實中的我們其實是被某種力量強行灌入了這樣一些元素。

在那個空的世界裡,我是最純粹真實的我。成為這樣純粹的我,應該成為每個人活著最深層次動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被政治,道德,經濟等牽制著,活得很被動。我們要敢於放下執念,丟掉框架,那將是嶄新的世界和純粹的自我。

那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我回答:「虛無的深淵也好,激烈的斗獸場也罷,抬頭看看天空吧,那有你喜歡的光。用合適自己的方式,去做一個成為光明和純粹的人吧。」


有部電影叫超體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人活著延續自己的生命用以繼承人類文明,並用自己的力量傳播自己的所學所知所感,影響甚至改變所在的社會。簡單的所就是傳承。人或動物最顯著生命的生理特徵就是能夠繁衍後代,其生理形態是作為人類這個物種的延續。從心理形態是作為人類知識延續的承載,人類的文明史就是由無數個個體生命勾畫出的篇章。對於我們普通個體來說,就是在社會角色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對整個社會起積極作用,撫育更加優秀的後代,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生和甜甜圈差不多,你拿到甜甜圈,會想去吃它,吃的過程很開心,吃完了,就沒了,你會繼續去回味吃的時候的甜美感。雖然手上只有這麼一個甜甜圈,你還是會吃,它也有吃完的時候,你還是會吃。可甜甜圈的甜和快樂,都在吃的過程中了呀


有條白骨鋪成的路
我的祖先,祖先的祖先,在這路上出生、成長、死亡,最終化為白骨
我也在這條路上行走,踏著敬畏
我的後代也將走在這條路,同我與無數先人一般,終將化為白骨


推薦閱讀:

學醫累嗎?
死亡與睡眠狀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如何看待SM鋼鐵之軀中克拉克對氪星的作為?
在你內心深處,什麼是你永恆的寄託?
活著這麼累,人生不完美,童年不開心(小時候父親打我還不讓我哭)人為什麼還要活下去?

TAG: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