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能寫出好看作品的作家,如何判斷誰的作品更有內涵,更有價值、更能流傳?

背景;語文課前我們要求介紹喜歡的書,連續有三個人講了大仲馬的書,於是語文老師之後就讓我們以後要講的人不要再講大仲馬,理由大意如下:
大仲馬的書呢,你們初中看看就好了,現在都高中了,應該看些更深的書。為什麼我這麼說呢?不是說他寫的不好,大仲馬是個天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寫作寫的飛~快,有一次參加宴會,他邊參加宴會一邊寫,宴會完了,一部劇本就寫好了,立刻就能放到舞台上演。他的書,就一個詞:好看。但是你們不是只看好看的書就夠了,而是balabala……
大仲馬的書我一本都沒看過,我也不知道老師說的是否有失偏頗。不過,設若是真的,我便想到如下問題,這是我想問的:
大仲馬(從速度上來說)不就相當於兩百年前的三少之類的作家嗎?可是,兩百年後只有一個大仲馬留了下來。說明寫的快好像也不是不能留下精品的耶。但世界上只有一個大仲馬,三少或許一大堆。怎樣從一堆「三少」里找出一個「大仲馬」?
同樣能寫出「好看」作品的作家,如何判斷他是有真才實學,還是故弄玄虛呢?
————————————————
鑒於我之前說的不太準確,所以補充。在這裡強調,不要討論老師的做法,那不是我要問的!!

打個比方,金庸的武俠,不只是武俠,有許多優美的文字,也有許多關於人性、哲理的探討,問題來了:這些作品為什麼能看出來有這些內涵?為什麼這些武俠和其他的武俠不一樣?它為何有價值?其他被時間淘汰的作品怎麼沒價值了?
也就是說:如何在浩如煙海的通俗文學作品中,逮著一本就知道它是真有內涵,還是僅是娛樂工具,或者僅是刻奇?


其實,閱讀是一件非常非常私人的事。

不應該給閱讀賦予太多功利的意義。

所有「讀名著的好處」其實都太功利了。

選擇你真心喜愛的書去讀,只是去讀,放任自己的個性與偏好,放任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愛,然後,總有一天,你不僅僅會欣賞流行的暢銷書,也會欣賞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那些經典。

總有一天,你可以從浩如煙海的書山文海中,選出那些最有價值同時也是最好看的作品。

不要著急,慢慢來。

PS,如果要交作業的話,老師不讓寫大仲馬,你也可以寫柯南道爾啊!


我寫東西的時候,感覺我可以講清楚一個故事。但是我講不清楚人生,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方面,也很難很難。但是有些作家可以創造一個世界,那裡有很多人的人生,和他們的喜怒哀樂。可是真正厲害的是那些一流的大師,他們不僅創造世界,更是囊括了一整個時代,哪怕只是這個時代的一點浮光掠影,也足以讓人驚嘆。

誠然,每一個人講的東西都帶有自己的影子,他們不是客觀的敘述者,但正因為此,所以讀他們的作品的時候,就感覺是在跨越時空與他們對話,這正是文學的價值所在吧。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也受水平所限,所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並不能因此否認其他大師的價值。


嗯,這麼說吧。
看低大仲馬,是有歷史原因的。大仲馬是法國作家,法國人什麼鳥樣,我想就不用多講了吧。
法國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藝術永遠高於商業地位。
所以當時法國文壇,充滿了學院派氣息。
而大仲馬偏偏是一個,嗯,怎麼說呢,通俗作家。
用今天的話來說,他算是商業化很重的作家。
這樣的作家,商業地位自然有,但是在法國那種文藝到死的地方,地位就很難說有多高了。
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都是通俗小說,恩怨情仇,簡單粗暴點的話來講:金錢,權力,男人,美女,復仇,拳頭,枕頭,愛恨情仇,這些通俗元素,樣樣俱全。

還有一個原因是,大仲馬有黑人血統,所以在他的時代,一直遭到一些歧視的。

但是,這並不能磨滅大仲馬的天才和地位。通俗小說本來就是要有通俗小說的樣子啊。

我想,你的這位老師可能,大概,更喜歡雨果吧。
你語文老師大概有點文青病,不喜歡這種通俗小說?所以看低大仲馬?

我的一個私人觀點,不一定對啊:你的語文老師,水平堪憂。

我不是說你老師的專業水平差,這個我無從評價。

我只是單純的認為,身為語文老師,尤其是中學語文老師,在試圖指引還年少,未能養成完整的文學審美的學生們,去涉獵文學的時候,老師最好不要太多的加入個人的喜好,正確的做法是:打開文學殿堂的大門,讓孩子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學類型。

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觀喜好來給學生畫圈子:哪些是高級文學,哪些是低級文學,你們應該看哪些,不應該看哪些。

正確的做法是,當發現學生喜歡的是通俗文學的時候,不是貶低通俗文學,而是進一步的教學生,什麼是通俗文學,通俗文學是什麼樣子的,這樣類型的文學有哪些特點,並介紹更多的通俗文學讓學生儘可能深入的了解這個類別的文學。
這才是一個出色的語文老師應該做的。

而你的語文老師,做的不對。

最後,你的語文老師,把大仲馬的作品,簡單粗暴的評價為:好看,除此之外就沒別的了。
說實話,嗯,算了,我也不多說什麼了。
只說一句【呵呵】吧。

嗯,題主補充提問了。

如果你想問的是,如何在一堆書里,找到一本你認為有內涵的真正的好書的話。

我個人沒什麼簡單有效的辦法告訴你。

因為,每個人的審美是不同的,我認為的內涵,你未必認同。

唯一的規律是:多看!!

當你的閱讀量提升了,你自然會形成一套你自己的審美,而現在看來,我猜測你的閱讀量並不大,你還沒有自己的完整的審美和辨別,所以你才會問這種問題。

那就多看書吧,看多了,你自然就知道那些書符合你的審美,那些書不符合了。


好作家,是用作品說話的。
好作品,對於我輩來說,如果能受用,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就算真有個價值的標準,去讓你衡量出孰高孰低,
地上有一張一百元和一張五十元,你會猶豫著到底檢哪張嗎?

我覺得最無聊的事莫過於分析出誰比誰強,誰比誰更有影響力這些。好的和不那麼好的,多多益善。這個世界不怕充滯著不好的事物,而怕好的事物被埋沒。(這些分析行為正好在促進好的事物被埋沒。)


作家可以簡單分為暢銷作家和文學作家,大仲馬是典型的暢銷作家。這兩種作家有時候可以是一個人,但很多時候兩者是對立的。比如村上春樹我覺得就是兩者兼顧,但學院派就是不承認。

大仲馬也差不多。

至於如何選擇好書,我要說每個人對好書的標準都不同,所以想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只能多看,運氣好可能找到一個對胃口的作家,他寫的書你全愛看。


我補充下大神 @跳舞 的話吧。

PART 1.「多讀」

  網路文學,或者說通俗文學的一大特點就是數量龐大。與精英類文學相比,這種書大多乾貨相較不多,乾貨大致分兩種:

內容上某些(專業)知識的擁有量,比如神人曹雪芹的《紅樓夢》裡面就涉及大量的文學著述(文學)、歷史典故(歷史學)、中醫用藥(醫學)、宗教文化(宗教學)、等級制度(社會學)甚至是市井民俗(文化學),方言俚語(語言學)。

形體上作者本人文學能力在作品上的發揮與展現,比如小說的成分組合、結構設定、優美程度等等。
.
  網路文學(主要是網路小說)勝在兩處:
  1.語言多平白樸實,通俗易懂,可讀性強;
  2.內容上擁有一些足夠吸引人的故事亮點。

舉個不太恰當的對比例子:
  阿西莫夫與倪匡的科幻短篇小說。
  前者的水平就不必多說了,僅說說後者。
  倪匡的所謂「科幻」小說,屬於典型的「點子文學」,一個故事往往源於一個不錯的點子,圍繞這個點子擴展成一部作品,換句話說這個「點子」就是小說的乾貨,其他的內容更像是用於撐起故事的「」。
  其實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有很多也是「點子文學」,但是人家的「水」里還有星星點點的其它乾貨,相較而言在「整體濃度」上就比倪匡的高多了。
  倪匡有些作品論水平也就是網路文學的程度,但是閱讀量依然不低。

  大部分人肯定更容易接受類似倪匡小說這樣的作品,因為讀起來「不費勁兒」,大學教授讀得了,補鞋大爺沒活時也能看,這就保障了這種文學受眾廣泛,發展急劇膨脹,出產數量自然也十分龐大(倪匡相當高產,銷量也普遍不錯)。
.
題主的問題可以簡單概括為——「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多水文學』里尋得少有的『乾貨作品』」

方法很簡單:
  看

  盡量多看,最好什麼都看。。。看得越多,碰到的幾率自然也就越大。

但也有個問題:

  媽的這麼多書看不完啊咋辦?!

。。。。。。。。。。。。。。。。。。。。。。。。。。。。。。。。。。。。。。。。。。。

PART 2.「選擇」

  帶文字插畫的書這麼多,我怎麼看得完呢?沒有更好的方法嗎?

  有。

  個人總結方法有二:

內向單一型選擇——看自我選擇的結果
  我們在自由選擇時(與要求性閱讀相對應)看的大多數肯定是更符合自己心意(興趣愛好)的作品。。。這就是自我選擇最重要的前提——擁有自我取向

小說
作品類型分類: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歷史小說、軍事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魔幻小說、奇幻小說

【註:一般認為,懸疑小說與推理小說均源自於犯罪小說在發展中的變化,而脫離產生的兩種不同類型小說,推理小說與偵探小說區別並不顯著,可歸為一類。廣義上的懸疑小說包括恐怖小說(恐怖懸疑)、靈異小說(靈異懸疑)、探險小說(探險懸疑)等等類型】
網遊小說常見作品類型:玄幻小說、網遊小說、修仙小說、黑道小說、架空歷史小說、穿越小說、耽美小說、同人小說

主義流派分類:古典主義小說、現代主義小說、諷刺主義小說、現實主義小說、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自然主義小說、形式主義小說、表現主義小說、存在主義小說、意識流小說、新小說派、魔幻現實主義

寫作人稱分類:第一人稱小說、第三人稱小說、書信體小說、對話體小說、日記體小說

文字語言分類:文言小說、古白話小說、白話小說、地方語言小說

篇幅長短分類:微型小說、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

年代分類:古典小說、現代小說、當代小說

寫作語言分類:純文學小說、通俗小說

作品內容分類:現實小說、超現實小說

藝術表現分類:文藝小說、類型小說

寫作風格分類:傳統小說、網路小說

作品載體分類:平面小說、電子小說

進程分類:連載小說 全本小說

(總結不全,日後改進)

  首先,你要先選好適合自己的類型。。。它基本上可以作為你閱讀的主心骨,有了閱讀的中心,你才好向外延展其它的類型。
.
外向多樣型選擇——看集體選擇的結果
  其次,你得相信大家的力量,畢竟對經典的冠稱,名著的尊譽皆來自群眾選擇的結果。這也是大多數人讀書的第一選擇方式,比如他人推薦、前人舉指、眾人排行,這些都是在多方向涉獵閱讀時尋找到好書的最佳方式(無論是找精英文學還是通俗文學)。除卻少部分深居酒巷人不知的小眾精品,即使是網路文學,一般情況下看得人多的作品是不會比看得人少的作品差的,不然大家幹嘛都去看它?

  舉個網路小說的例子:網路上盜墓小說數不勝數,但最出名的無外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這兩本。人家最出名是有人家道理的,《盜墓筆記》我沒看完不好評價(到後面實在看不下去了),僅說《鬼吹燈》:
鬼吹燈(小說) - 熱門問答
鬼吹燈(系列作品) - 熱門問答
  從網路盜墓小說上來講,《鬼吹燈》絕對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很多熱門排行榜上的暢銷書也是如此。(一般遇到這樣的書我也都會花錢買上一套,雖然很多在文學性上實在不怎麼樣,但是故事講得非常好看。)

  還有就是,時間大老爺是經典與乾貨留存與否的最佳分揀工。

。。。。。。。。。。。。。。。。。。。。。。。。。。。。。。。。。。。。。。。。。。。

PART 3.「總結」

內向型選擇
+
外向型選擇
||
結合型選擇——自我選擇與集體選擇的總結
  在做好很多有所選擇性的閱讀後,「」已足夠使你對文學作品的諸多類型、題材、種類有了概念性的初步了解,接下來就是做個人選擇性的深度閱讀了。能做到深層次閱讀,證明你的閱讀能力已不僅僅留於膚淺的閱讀快感,而是帶著思辨的理解去察究文字背後所隱藏的的斑駁智慧。。。這就叫「思考型閱讀」(思想閱讀)

  具有了閱讀思想的能力,基本上一眼就能在浩如煙海的『多水文學』里尋得少有的『乾貨作品』,甚至能極快的從「多水文學」或「幹活作品」將乾貨/內涵挑揀、提煉出來

  (如何獲得這種能力呢?下回再說。)


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想對那個老師翻白眼的,不過題主修改之後的問題更讓我有答題的心情。

這個關於怎麼一看就看出好壞的問題前面有一個隱含的問題,即作品本身是否有好壞。這個問題不言自明,但是緊接著有另一個更緊迫的問題,即我們能不能判斷其他人看的書的價值。簡言之就是相對主義的那一類在這個時代的俗套問題。我當然同意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是也切記,"世有所可為,書亦有必讀之處","於根本經典處深求玩味,即為學問之階"。

回答中有人說遇到書都是看緣分,我以前也聽到同學給我的一位痴迷於電影的朋友說遇到好電影也是隨緣的事情。我那位朋友的話我還記得,他說哪有那麼多隨緣,電影和好電影就那麼多。

想起喬治RR馬丁關於這方面的話,他說在奇幻中魔法只是調味品,用得好可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但是打動人心的還是那些最基本的關於人性和永恆問題的描寫。所以我喜歡軟科幻,無論題材是什麼樣的總還是小說,而流傳下的作品必須關注不只局限於一個時代的問題。狄德羅曾言,在戲劇中,這正是那些最基本的東西"如果你想要你的作品流傳下去,就必須把他簡單化,簡單化了才好騰出手來寫那些意境深遠的場景,那一幕中所提供給觀眾的比整場戲還要多。正是這種簡單的場景才讓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傾聽忘倦,打動人心。"

有點跑題了。說了半天都沒說到到底該怎麼辨別。在回答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找一本書,&<&<大學與博雅教育&>&>,楓師譯的。

...............................分割線(第一次用)

找到那本書了。
"閱讀一部作品,需要想像力和智力,也需要通過練習而培養出的能力和成績。"
"對這些作品一定程度的理解,會讓你相信: 你能逐步閱讀和理解任何優秀的作品,也能真誠而確信地批評付諸出版的作品。雖然可能會慢一些、有些難度,但這些作品最終會被真正地內化。"

上文的這些作品指的是Hutchins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時編纂的一套叢書,The Great Books.
涉及的是西方的傳統,"偉大的作品"。

所以,你想問怎麼才能一眼看出好書嗎,那就多去讀經典吧。請聯繫上下文理解這裡經典的含義。讀多了你才能擁有這種少數人才具備的直覺和品味,才會不迷失在時代的品味中。"我們要用自我教育對抗我們的時代"。


看你的通俗小說,讓你老師說去吧!
我高中的老師的態度是,只要你們還讀書,我就謝天謝地了。
依我看,能流傳至今的小說大部分都是通俗小說,比如中國四大名著,比如英國的推理小說(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世界上第一本小說源氏物語不就是一本充滿亂lun和色情的情愛小說么?當然這些書也有很高的文學性,但也的確是受大眾喜愛的通俗小說。
倒想問問,你老師說的有內涵的書/作家,是指什麼/哪位呢?


品味學習的話,成書二十年之內的,少讀。
平時消遣的話,十年前留下來的依然有名的,可以選擇一些讀。
挑選書,可以挑選作者,作者名聲比書大的,少讀。
可以挑選出版社,專做商業書,追求包裝和銷量的,最好不要。
也可以直接選獲獎作品,國內國際有品味的書籍獎書單,可以讀。
當然,可以結識一些長者,或者有文化的前輩,讓他們來給你推薦讀,你們老師顯然是有些水平的,大仲馬的確是初中生讀物,算是初中讀物比較好的,用來學習卻有些不夠,用來消遣倒是可以。
所以,可以根據你們老師的推薦來讀書。


首先是一些無關內涵、純屬技藝的部分。

其一文筆。辭彙量、修辭和典故的運用、段落和句子的組織等等。切請注意,這裡須講究一個恰到好處,不恰當但『華麗』的形容並不比蒼白淺薄的描寫更有價值,子謂之過猶不及。

當然,在讀外國名著如基督山伯爵時,一般人恐怕只能在注釋中體會一些語句的精妙。當然,功利地說,根據我的記憶,高考作文並不排斥華而不實的描寫方式,掉書袋能得到的分數高於同等水平的簡單粗暴。這也是為什麼上面有些人說多讀多背古詩文就能顯著提高作文分數。

其二結構。下至單個章節,上至整本書,合上封面之後能不能感受到整體的劇情脈絡,是否有作者該詳寫的地方卻一帶而過,是否有該略寫的地方卻大書特書,是否有些部分可以直接刪掉卻仍礙眼地擠占著篇幅?從開頭到結尾是否一氣呵成,有沒有寫成一盤散沙?

仍然從高考作文的角度講,最常見的形式是散文。但散文不意味著結構鬆散,或者你的語文老師也跟你講過『形散而意不散』云云。切忌模仿意識流的寫法,筆力不足的就老老實實按著起承轉合去寫八股文,一定比你隨手寫出來的東西要好。

有一定追求的寫作者會有有意識地使用反傳統的寫作手法,但如果你對於傳統是什麼都沒有明確認知,對於這些時代的先鋒作品的鑒賞也必然是失當的。

並不是說有了合理的結構、精妙的文筆,就能組織出一本流芳百世的名著。這是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

一些書能夠直擊同時代一部分人的內心卻無法讓後世的人產生共鳴,而能流傳百年的書往往具備超越時代的價值,他們把握到了人類亘古未變的核心;與此同時的另一些書則流於表面浮誇,閱讀者分泌一些激素之後便把它們隨手丟棄。


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來鋪開闡述『內涵』的外延,唯有一句簡單的經驗總結,不一定入得了更高層次的評論家的眼,卻可能適合你的水平:

寫書寫文章的實質是寫人,有些作者試圖表達自己, 有些作者有意識地在描寫別人。從書中讀出作者、讀出譯者,從書和文章中抽取出他想寫的人的形象,你便算讀懂了這本書。

而其價值在於同情同理之心,讀書時可曾想過你為何喜歡這本書,而其他人又是為何喜歡?


老師下次問你,就說看的毛選。


因為你們上高中了。這個時候針對高考而言閱讀一些有深度的書籍比閱讀通俗小說更能夠提升文筆。我高三的時候天天看小說,作文分數一直都不高。後來複讀的時候聽從老師的建議,每天都看一些古詩詞,這樣的話作文成績慢慢有了起色。前面很多人也說了應該怎麼閱讀。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但是高中真的是一個挺關鍵的時候,它直接決定了你之後上大學的地方是江浙滬包郵區還是隨便哪個地方。
大學的見識真的可以影響到之後你的言行舉止。我們局長就曾經說過,在北上廣讀過大學的人真的比小地方來的更好。當然會有人不服。但是如果能夠選擇更好的環境那麼為什麼要為難自己呢?
仔細考慮下吧。反正到了大學以後你想看什麼都可以。


你們語文老師不合格。
從大仲馬生的私生子的質量來看,這本身就說明他很有才能。


如果說金庸的武俠中對人性哲理的探討很出色,那好書可有點太多了。


如你所說,一要看誰的更有內涵,二要看誰的更有價值,三要看誰的更廣為流傳呀。


手機答,盡量簡短一點。
首先,看過金庸沒有?沒看過的話,就不用往下看了,沒意義。
如果看過的話,摸著胸口回答我,三少跟金庸是一水平線上的嗎?
然後,沒有大仲馬就沒有金庸。
不知道這麼說是不是能明白。
--------------
如果能分辨三少和金庸水平高下,那我覺得你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如果不能,我覺得好像回答了也不會有什麼用了。


所謂的「三少」和大仲馬有可比性嗎?三少寫的書太過於幼稚,等你再大一點你就會明白的,所謂的三少學的小說,其實我一直認為受眾是初中生小學生。


輕駁 @跳舞 之言。
跳舞一句「多看」送給題主,說了等於白說。

現在的時代,小說那麼多,我怎麼知道要看哪些?算了,一本本掃過去,殺它個片甲不留!讀書如割草,割草要去草地,小說的草地當然是在網路——最大的那塊草地,好像是叫做某點的吧?好,都起開!咱要去某點割草了。
一言掃過首頁:什麼「校花」、「邪少」、「至尊」、「不朽」……不行不行,名字太low了,十三四歲的小孩子才會對這種狂炫酷拽的名字有好感。咱好歹是高中生了,得看點有內涵的、有趣的——哎呦,這是啥?油膩的師姐!我嘞個去,還有頁游廣告啊!我擦,這大腿也露太多了吧!
他妹!他妹!寡人萬萬不可被師姐亂了心神!咱是來看小說的,不是來看大腿的。這本,這本,這本——喲,《天使法則》,感覺還蠻不錯哦。殺一章、殺兩章……殺——vivienne(某女性角色),靠!又是個大長腿——存心誘惑我呢?
咋還不推倒?咋還不推倒?饑渴難耐了——算了,還是去找油膩的師姐吧。不行,說好的看小說呢?好吧,點開一本誘寵蘿莉壓壓驚!
賢者時間:我特么剛剛看的都是什麼玩意兒啊!唉唉!審美退化了,退化的和老祖先一樣了。下次再也不看這種垃圾了!
下次:嘿嘿,垃圾是垃圾了點——但你還別說,揍倆字兒——實用!
那麼問題來了,有沒有又好看又好用的文呢?肯定有!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唱歌啊——風月歌、翠微歌、浮萍歌、龍空歌、春滿歌。
山歌學成日:咱的歌唱的是越來越溜了,可咋覺得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捏?學習也受了一點耽擱——不過這都不算啥,咱好歹順著前輩們的足跡割了一大票乾草呢!慢慢的乾貨啊!咱現在再抖開小籮筐看看咱的收藏——艾瑪,咋變成這樣了呢?類型單一,情節雷同,人設重複——我擦,當時看(lu)的時候明明很爽的說!再翻翻別的——嗯,確實還有那麼幾根乾草,味道仍是不錯的——但我好像為了找尋這幾根乾草而錯失了一整片大森林啊!
說好的風格多樣呢!說好的審美多元呢!

如果題主按照跳舞所說的隨心所欲的去多看了,最後的結果有很大概率是上面的結果。(我敢這麼肯定,因為我就是剛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
現在成熟的網路小說,都是針對人性的弱點所製造的流水化工業產品。血氣(Hormone)方剛的年輕人(包括女生)很容易沉迷其中。畢竟,現在的成熟網文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讓人爽、讓人(像吸毒般)愉悅、讓人激動、讓人沉迷的。情色文、裝逼文、熱血文、暖文、虐文、治癒文,在網路環境下的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它們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很少是為了彰顯自身獨特的審美價值,而恰恰都表現為相同的審美價值:讓讀者爽!畢竟,只有讀者爽了,寫手們才能拿到小錢錢,寫手背後的老闆們才能數到大錢錢。
但經典作品不一樣。有無數的作品,如@鹿西西的仙人 在本題中所說的那樣,它們被創造出來不是為了討好讀者,它們甚至是被自己時代的讀者所厭棄的。但這些歷經時間洗鍊的作品,才是文學意義上,審美意義上,真正的好作品。好的作品,不一定讓讀者爽,它還可以是優美的、寧靜的,或者是崇高的、澎湃的,甚或可能讓人難受、焦慮、痛苦、悲戚、憂鬱、彷徨——這些情感,這些由偉大作品所激發的情感體驗,不正是一個高品味的讀者所應該追求的「多元風格、多元審美」嗎?
除了經典,當代有沒有好的、偉大的文學作品?有,當然有。它們可能已經被創作出來,正躺在角落裡無人問津,也可能正被擺在聚光燈下供各路評論家品評,還有可能只是剛剛寫了個開頭而作者仍lan在ai醞fu釀fa(這句可以忽略)。但是我們尋找它的成本太高了。年輕人若是執意去垃圾堆里找金子,免不了要惹得一身臭。

時代在變,對偉大作品的定義也在變。在通俗小說作家的眼裡,大仲馬的小說當然可以是偉大的。但我們不能為了這一根乾草而放棄整片大森林。年輕的同學喲,你們真要趁著年輕,趁著無憂無慮的時候,多讀經典,多啃那些艱難酸澀的——酸澀的樹皮下,是厚重結實的樹榦吖!等你們再長大些,會有憂鬱迷茫,再變老些,會有生活重壓。那時的你們,你們中的大多數,怕是只能喝得進甘甜咧涼的露水了——即使你們知道那是在飲鴆止渴。那些稍微厚重點的,那些厚重的、有營養的,你們都可能咬不動了,嚼不進了。
所以,趁年輕,多讀經典。小孩子貪吃甜食可對牙口不好——練好了牙口,一輩子吃東西都香!

最後,正面駁一下跳舞吧:

跳舞的屁股,決定了他的腦袋。作為網文大神,跳舞力挺他的「前輩」大仲馬,這是沒有問題的。跳舞批評題主的語文老師水平不高,這屬於言論自由,也是沒有問題的。對於跳舞而言,大仲馬是「自己這邊的」,語文老師(極其所力推的經典)是「競爭對手」。如果我站在跳舞的位置上,我可能也會踩彼挺己。但跳舞在踩了一腳又挺了一胳膊後給題主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多看」兩字而已——你說你倒是為人家開一個你認為偉大且風格多樣的書單啊!也不說長——古以三者為多,你倒是推薦三本啊!!!
通篇將大仲馬奉為偉大,鼓吹同行的同時不忘記打擊異己,最後連一張「偉大」的書單都不願開……跳舞,你的吃相是不是有點難看了?
其心可誅啊!

最後的最後,為顯光明磊落,我當然也要亮明自己的屁股:
網文及情色文老司機、經典文學半桶水愛好者、幻想文學重度迷、小說作者

寫完後即刻更新:
我又審了一遍題,發現原答案光顧著反駁跳舞了,結果切題不深,沒有正面回答題主的疑問。
現在,我對題主的這一疑問「如何在浩如煙海的通俗文學作品中,逮著一本就知道它是真有內涵,還是僅是娛樂工具,或者僅是刻奇?」給出正面回答:
一句話——看審美體驗
一本通俗文學作品,如果它帶給你的審美體驗越複雜、越多樣,那麼這部作品就越有內涵。
舉個例子:

按照上面的標準,位列「知乎四大名著」之首的《三體》於我而言是很有內涵的。但是相較於真正的四大名著,比如《三國演義》,《三體》的內涵就要遜色許多。我在小學五年級時第一次讀完了《三國演義》,在大二時第一次讀完《三體》三部曲,且均只讀過一次。
就震撼度,就愉悅感而言,《三體》的表現是優於《三國演義》的——那裡面有很多令人咋舌的科幻點子和奇思妙想,我讀到黑暗森林理論時甚至有一種「發現至理」的感覺(我讀喜歡的小說時很容易沉浸)。《三體》這本小說,可以啟發讀者對人類社會、對宇宙圖景的宏大思考,這很好,這很崇高。然後呢?沒有了。《三體》裡面的主要內容,其實是較淺的,是經不起嚼的,嚼兩下就沒有味道了。
但《三國演義》不一樣,這本書很有嚼勁。我當時通讀《三國演義》,只不過囫圇吞棗看了一遍——但就是那一邊,能教一個小學生學會了「百味雜陳」這一詞語。少年郎尚勇武,崇拜英雄——但是勇武第一的呂奉先卻是個三姓家奴、反覆小人,總是將敵人「攔腰一刀斬為兩段」的關二爺在人格上算是個完人、甚至近乎於神了——也正因如此,所以你能想像當我看到神為小人們所弒時的戚切與不甘——那時我還不了解何謂「悲劇」,何謂「英雄史詩」。後來,雖然再也沒有通讀過《三國演義》,但三國人物的形象卻總在我心中不時閃現。玩關於三國的遊戲,讀關於三國的評論,從不同的維度,從每一個細節去感受三國的魅力。《三國演義》的內涵之所以豐富,其根源自然是來源於三國這段歷史,但不可否認的是,沒有羅貫中的文字,可能這段歷史就無法在一個少年郎心中激起那樣大的波瀾。

最後,推薦三本我認為審美體驗獨特的經典文學作品:
《小王子》——寧靜、美好與愉悅
《老人與海》——昂揚崇高;  有志於寫作的可以學習其描寫技法以提升文字格調。
《圍城》——笑兩聲、嘆一聲、這人生怎個沒奈何!


提問者是高中生,這是大前提。

高中階段比較特殊。

基本的語言和數學等能力,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已經完成了。初中畢業進入社會,不會有太大障礙(很多人選擇進入職校,也能混得不錯)

真正的知識,要大學才開始。單論知識量,大學一學期就能抵高中三年。

所以,高中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什麼,而是學會學習,為大學之後的教育做好準備。

而學習的一個基本態度就是,不管喜不喜歡,都要學下來。

誠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不需要興趣也能學好,才是好學生。高考其實就是在篩選這種好學生。等上大學就知道了,不管什麼專業,對初學者來說,沒什麼書是好看的

文學裡面,顯然有比較容易閱讀的,有不容易閱讀的。當一個人把文學作為一種休息的時候,當然是去看自己喜歡的書。
然而,以學習為目的,那麼不管好不好看,都應該看。這樣才能有一個廣泛的知識框架,並培養閱讀那些不好看的書的能力。多年之後,作為興趣去閱讀時,再選擇自己喜歡的。

至於看什麼,我覺得凡有點名氣的都可以看看。所謂評價,根本不能說明這些書這些人的高低。這種評價其實是只是反映了自己的閱讀水平和知識能力。
等工作之後,真正按照興趣去閱讀。那些看讀者知音的人,和讀莎士比亞的人,不可能是一個段位的。而品味相近的人,容易走到一起。

另外,學生時代的喜歡很不可靠,很有可能只是因為視野局限,沒見過更大的世界而已。我現在回憶學生時代,自己都會覺得自己當年好傻。如果不自己突破,就一輩子局限在這裡了,其實這樣反而找不到真正的喜歡。

眾里尋她千百度之後,才有可能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的真愛在燈火闌珊處。


如果不是從事文藝理論研究,那種看都看不下去的小說,對於讀者來說意義不大。
看小說首先就是要能看得爽,然後在看得爽的前提下,故事還有點內涵,人物塑造還很立體,那說明這個作家還是有一套的。
可現在不少人開始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小說就是要有高大上的內涵,否則就是文字垃圾,那就把一大批受眾排除在了圈子之外。對於當下來說,用來娛樂的形式太多了,看電影看電視打遊戲,哪個不比小說的爽感更短平快?等到把市場拱手讓出,這幫搞文學的就會發現自己愈加貧困,只得叫兩聲「君子固窮」了。
雖然有點晚,但大仲馬也是進了法國先賢祠的人。其作品的價值,哪怕僅僅只是作為爽文,也是珠穆朗瑪峰級別的爽文。更何況僅以《基督山伯爵》一書而言,已經被無數大師級人物致敬,金庸的《連城訣》,講句不好聽的玩笑話就是直接照抄的。我想這位老師的文學素養再高,怕是和金庸先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吧?


推薦閱讀:

我這種情況能寫網文嗎?
網路小說大綱怎麼寫?
有哪些著名作品其實是其他作品的二次創作(同人)?
你怎麼看待網路小說和網路玄幻小說?
我想寫一本小說,但目前我還是一個學生,能力還不夠,大家有什麼好建議?

TAG:網路文學 | 寫作 | 作家 | 網路小說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