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哪些城鎮還遺留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痕迹的建築?

比如密集的50-70年代興建的集體宿舍,較大型的仍在使用的廠礦社區之類,2-8線城鎮都行,感謝補充與回答,謝謝


(超多圖片預警。。。用流量的可以先閃了⊙ω⊙)

很有意思的題目,正好藉此題整理一下資料。

我一直覺得只要形成了完整體系,那麼「風格或是美學」就是勿論好壞的,比如「九龍城寨」或里約的貧民窟,你無法說它們是不美的。從這一點來說,「建國後第一個三十年」實際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如果有足夠數量和足夠分量的文藝作品來升華它們,他們就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語境或派系,甚至引起各地政府和資本的足夠重視來刻意保護一些建築或城區

不過目前這還只是一個美夢,在經濟大潮下,幾百年的建築都能被摧枯拉朽般地剷除,更別提這些連歷史遺迹都算不上的建築或城區了,而我們目前可以做得暫時只有資料收集。

下面舉一些我認為有價值的例子。

1.404核城

2015年因為一位叫李揚的攝影師而有了大量媒體報道和圖像資料的城市。對外名稱為中核集團404總公司,也叫甘肅礦區。所在地酒泉玉門市低窩鋪。

攝影師李楊的老照片

這個城市非常符合題目要求: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中國最早、最大的核技術生產科研基地;極高的軍事和科研級別,因此以當時的標準來看建築水平非常高,環境非常好,是那個年代建築風格極好的代表;而又因為地理位置和保密等級等原因,現在似乎被荒廢了,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商業化和房地產改造(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而同類的221和504兩座核城似乎現狀堪憂,比如221廠,1993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由門源縣浩門鎮遷到221廠所在地,廠區原先的風貌肯定就被極大的改變了(對當地人來說其實是好事。。。)。

現狀:

這好像是個鳥類展示館?這個城市竟然TMD還有動物園,可想而知在那個年代硬體條件算是超一流了

這照片簡直讓我覺得像在切爾諾貝利。。。區別是人家是被核輻射(* ̄? ̄*)

參考資料:《GEO雜誌——404:與世隔絕的核城往事》

2.818廠

江西泰和818兵工廠,沒有核城軍事地位那麼高,所以沒有建在荒涼的大西北,而是落在了山清水秀的江西山窩窩裡,看上去就沒那麼恍若隔世,雖然廢棄了但也生機勃勃,還挺有南方建築的風韻。

先列舉404核城和818廠這倆(話說這倆數字都很內涵的感覺。。。)。

中國類似的代號軍事城市和兵工廠還有很多,說不定還有風貌保存更好的,可惜那些廠區貌似沒誕生李楊這樣的悶騷攝影師,所以完全不為人所知,網路上也很難搜集到圖片資料。但如果能深挖,肯定會發現還有很多令人驚奇的地域未獲得足夠關注。

另外,從上面兩個例子也可以看出,類似風格的老城區,很多人都把它們視作敝履,認為是不美的,羞於拿出來示人,但實際展示出來後引起的話題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有過類似生活經歷的人會覺得那是青春回憶;長在新時代的人會覺得那是一種另類的廢墟美學,可能會更喜歡也說不定。

3.晉林機械廠

王小帥《我11》的取景地。1965年國家三線建設期間,山西的晉林機械廠遷到重慶市萬盛區叢林鎮海孔村,在此建起一座廠區城市,直到2003年整廠遷離。之後晉林機械廠一直廢棄,2006王小帥在此拍攝《我11》,到現在又10年了。

《我11》劇照:

與電影中2006年的廠區相比,現在的廠區更加破敗了,再有電影來取景的話估計得下功夫翻修了

4.昔陽紅旗一條街

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已經旅遊開發,又因為位於縣級市的鬧市區,佔地也不大,所以氣氛要差一點。不過單從建築形態上看,應該不是之後仿造,還是很有意思的。

百度地圖街景已經收錄,可以去看:百度地圖

5.玉門老城

中國第一口油井所在地,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基地,曾經聲名顯赫的城市。在石油資源枯竭後,市政府遷到70公里外的新城,玉門的老城也就完好的保存下來。

話說我竟然找到了玉門的知乎經典題」XXX是怎樣一番體驗。。。「:在玉門老城區居住是怎樣一番體驗?

6."記憶之城"——知子羅

曾經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古老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集市之一。由於地處半山腰,因此當怒江江邊公路開通後,原先的交通優勢蕩然無存,最終成為被廢棄的城市。不過也正因為此,這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後就幾乎沒有發展的城市才保存了非常完美的風貌。

話說上面貼了太多西北的城市,色調一片灰濛濛的,看多了感覺特壓抑。。。一來到南方全是綠色,即使被廢棄了依然覺得生機勃勃╮(╯▽╰)╭

累死了,先更到這裡。。。題目人氣很低,俺也沒信心把題目帶火,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到這裡,不過還是補充一下:如果各位有類似的例子,可以留言提醒我。。。

*********************20171109補充*********************

哈哈沒想到有500多贊了開心。剛發現這題時,問題只有200個關注,我一直覺得答了也會石沉大海,不過現在看來是多慮了。

建國後到現在,我國的廣大疆域內實際已經孕育出了大批量的寶藏可以運用於各種文藝作品,這些寶藏包括城市、建築、故事等,而有很多現在還沒有被人注意到。從這個問題的火熱就能知道,它們的受眾面實際是很廣泛的。

不過由於各種敏感原因,在這個各方面逐漸縮緊的多事之秋,這些寶藏很少有人敢碰,致使現在我國產出的所有作品題材和視野都很窄。我一直堅信,幻想主題和現實世界地交融所引起的化學反應,才是最有張力的,期待寶藏能夠被自由挖掘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在此之前,儲備一些激發大家腦洞的新話題或角度,是唯一能做得了吧?


說到計劃經濟時代建築,那必須要提陝西漢中啊, 60年代至80年代的三線建設時期,大量的軍工企業都落戶在漢中周邊山區,可以說漢中殘留有大量的計劃經濟建築遺迹,而且是成規模的隱藏在山區里,譬如這個202廠遺址:
「…漢中人俗稱8號信箱,內部軍工系統叫202廠,正名叫南峰機械廠,是生產霹靂系列導彈的…」
最近有幸去202廠遊覽了一番,廠區內廠房、職工宿舍、操場、醫院、幼兒園、學校一應俱全,就像個縮小版的城市,只不過永遠停留在過去的時光里而已。

廠區內的電影院,按照當年的風格,電影院外牆寫著「南峰俱樂部」

當年的樹苗已然長成參天大樹

廢棄的體育場變為放牛的牧場

體育場里的「草原」

行政辦公樓,牆上還殘留著「工業學大慶」的字跡

廢棄的教學樓,看牆上的標誌,有沒有想起80年代的課本?

無人打理的櫻花肆意成長,不知春天將是怎樣一種盛況

還有一些其他的照片,之後再更


——————感謝大家—————

知乎首次破百,11月可能會回趟家,到時候給大家補一些照片,還有江對面的對比。

—————-以下是原答————

我的家鄉攀枝花,三線建設誕生的城市,一條金沙江隔開了時代,一邊是2007小城市,一邊是從小到大都沒怎麼變過的廠區和家屬區。

手機上一些今年回家拍的照片,時間似乎停止在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下午,建築和工廠依然靜謐,年邁的路人百無聊賴。

言談中還是當年上班的故事,下崗後的日子,

互聯網時代和粉絲經濟離他們很遠。

現在政府著力打造出山清水秀的江對面,發展康養旅遊產業。既然江這邊破舊不堪,就讓它繼續衰敗吧,我反而更心安。

-------------再來一波更新2017-10-29----------------------

-------------照片拍攝於2017年年初-------------------------

姥爺家的外走廊,從姥爺參加工作來到攀枝花後就一直沒搬過家,磚房上的鋼筋已經被粉刷過無數次,但還是掩蓋不住銹跡。

左邊的建築是當年的職工澡堂,迎面而來的老爺爺問我照相是不是要拆遷,得知我姥爺的姓名後說都是老熟人,老廠區相對封閉,每個老人都互相認識。

當年的變電站,每個廠家屬區都有完整的社會功能設施。

這個地方可高級了,小禮堂,記憶中90年代的職工晚會舞會就在這裡,人們唱著卡拉OK跳著舞,小孩們在外面追逐,以前是綠色的,後來被粉刷成乾淨的白牆,早已空無一人。

每天上學的街道,現在依然剛挺。

當年老人喝茶吊嗓子聽戲的地方

職工游泳池,還有個燈光舞場,現在裡面只有麻將聲傳來。

樓下,

不知道誰家等待出發的桑塔納,

代表那個時代的尊貴身份,是當年下崗的爸爸最夢寐以求的禮物。

知乎幾乎從不發言,謝謝大家,回頭拍了小東西再來。


別的不太了解,就家鄉太原和現在居住的長沙的情況說說。正好這個學期開了旅遊規劃課,剛調研過長沙的歷史街區,手上還有潛在歷史建築普查的資料。

一 太原

1. 礦機宿舍歷史文化街區:

前身是西北育才鍊鋼機器廠,籌建於1924年9月,正式投產於1926年9月,是一個具有近90年歷史的老廠。這裡曾是太原市最早的產業工人聚集地之一,至今仍是太原市重要的工業宿舍區之一。上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親密,為了做好蘇聯專家的接待工作,為了在提高生產的基礎上改善工人的生活,設計師們參照蘇聯的樓房設計,借鑒了蘇聯建築風格,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礦機廠陸續建起了仿蘇式建築。一方面為蘇聯專家提供住處,另一方面也可解決本廠職工的生活需要,其別緻的樣式、標準的施工,在上個世紀的礦機廠可以算得上是豪華建築了。

現在每次從澗河路路過這裡,左邊是機車廠學校的操場,一到下午老人小孩全在操場上曬太陽玩耍,右邊就是石太客運專線,動車慢悠悠的晃過去,很有城市的節奏感。

2.太重蘇聯專家樓歷史文化街區:

太重蘇聯專家樓是目前太原市建築質量保留最完好的蘇式住宅區,是建國初期中蘇友誼的見證。現存10棟歷史建築,組團完整,具有強烈的形式主義傾向,是五十年代住宅區典型布局的體現。將政治與藝術、古典與現代合而為一,並體現地方特色,具有很高建築藝術價值。

獨棟建築實在太多,而且統計起來比較麻煩,就舉一個最有代表性的

3.太原火車站(1975)

二 長沙

1.原長沙15冶職工宿舍群

原長沙15冶職工宿舍群位於長沙市天心區天劍路中段。該區域目前保留有建築質量較好的、由蘇聯專家設計的兩層紅樓建築13棟。建築的立面為紅色磚牆,多為兩戶或三戶一棟。建築平面上採用重複「凸」字形平面布局。屋頂為紅色磚瓦坡屋頂。8號宿舍為三戶一棟。目前這片區域已被徵用,住戶面臨拆遷。維護程度較好。

2.長沙政治幹校住宅群

政治幹校是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用來培養幹部的學校,文革時期事實上用於勞動改造。這些居民樓是蘇聯專家所設計,體現了那個年代我國與蘇聯的友好關係和當時學蘇聯的熱潮。這棟建築現在的居民依然過著類似於集體的生活,鄰裡間相處友好,很好地保留了舊時單位大院一樣的生活風貌。在五十年代這樣一個物資較為匱乏的年代,這棟建築設計科學,工藝精良,磚全部採用眠砌且具有很高的質量,體現了那個年代政治幹校較高的地位。現在依然為居民樓,位於軍事管理區內,管理較為嚴格,不許隨便拍照。

獨棟建築同樣很多很多,也是選幾個有代表性的說說
3.長沙紅色建築(長沙火車站,第一師範圖書館,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
長沙紅色建築這個概念是我們學院柳肅教授提出來的,是文革時期三棟非常有時代特色的大型公共建築

4.中蘇友好館
和北京,上海,廣州的中蘇友好館一樣,長沙的也是在中蘇蜜月時期為宣傳中蘇友好而建設的,現在是五一大道上的長沙口腔醫院。

舊照,注意門口的的列寧頭像

現狀


齊齊哈爾富拉爾基區
彷彿回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如果有車的話往區郊的廠房區開,印象應該更明顯。集體宿舍,上個世紀的老樓,還在運作的工廠。區里還有原燕山大學舊址,東北重機學院。
挺適合拍年代劇的。
網上廠區圖不多,大學去過那邊實習,沒能多存點照片,但是真的覺得自己回到以前的感覺。


你以為,這樣的是代表?

2015年8月攝於南寧人民路

添加圖片注釋(可選)

並且因為這樣成為過去?

以上三圖2017清明攝於岳陽三五一七廠

國內那個時代最有特色的建築,不但沒有過去,而且還在繼續。這樣的風格,北京四環內常見。放個比較和諧的——

2010年國慶攝

灰色的高牆,厚重的鐵門,甚至沒有門牌號、單位名稱等標識,卻有警戒線,有武警在裡邊或外邊站崗,因為與公權力有密切關係的區域很多。不但要對外保密,還要安全、嚴肅,建築不能臨街,只能建高牆,而且不做鋪面。紅色太張揚,傳統上是帝王的象徵;白色太刺眼,容易臟,在意識形態上用來象徵過資本主義;深綠像軍隊,淺綠像穆斯林;深黃同樣帝王,淺黃和藍、紫一樣,太花哨,小資情調。只剩下黑、灰,黑的寓意一般也不好,看著壓抑,那就只能選灰色了。再配上北京的霧霾、水泥或柏油的路面,可謂氣勢灰宏,舉世不同。


遼寧省鞍山市立山莊

遼寧省鞍山市齊大山鎮

鞍山的電車時代,計劃經濟最後的餘輝


保定毛紡織廠

這部分圖片和文字部分來源於網路 原文地址:保定的老廠--致敬毛紡廠的工人

保定毛紡織廠的前身是保定第一棉紡織廠的一個附屬車間。建於1960年8月。因受自然災害影 像,原材料供應緊張,為開發新的原料,建立了這個車間,名為絹紡車間。1969年建染整車 間,1970年絹紡車間遷至棉紡廠西側新廠房,改名為毛紡車間。1974年1月1日與保定第一棉 紡廠正式分建,定名保定毛紡織廠,獨立經營。

當年毛紡廠的廠區鳥瞰,廠址位於保定市新市區建設南路北端路東,西與化學工業部第一膠片 廠相望;東、南兩側與保定第一棉紡織廠毗鄰;北瀕一畝泉河,廠區呈長梯形,北大南小,生 活區在一畝泉北側,有人行橋與廠區相連。到市區乘坐8路公交車。1987年,廠里有精紡、精 織、制條、染整四個主要車間。修機、修繕、動力三個輔助車間和服裝加工分廠、勞動服務公 司兩個附屬單位,全廠職工2600多人。

當年的辦公樓

當年辛勞的紡織女工

建廠初期的大門和廠房

保定毛紡廠精紡細紗機,進口的設備,守護的紡織女工

當年毛紡廠的標誌

當時的產品

------------------------------------------分割線------------------------------------------------

今年3月份我到毛紡廠去去拍照(純新手,照片都沒修。。。),廠區的建築還是當年的樣子,只是填了一絲破敗,廠區建築內的機械已經被清空,但還是留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讓我們看到當年毛紡廠的風采 (一下圖片和文字皆為原創,歡迎轉載,轉載時請標明作者和出處,謝謝)

辦公樓現在的樣子

門口小廣場的雕塑

門口廣場的涼亭

廠區的街道,旁邊的平房已經被植被所覆蓋

平房旁的座椅

廠區內部的電線杆,仍然發揮著作用,連接著周圍小區

道路旁散落的檔案袋

當年的宣傳語

下面是重點了 廠房區域

成品庫

廠房的防火樓梯

上去以後是一扇半開的門

然後就是廠區內景了

銹跡斑斑的吊車

電閘

從窗外望去

接著離開多層廠房,去旁邊的單層看看

單層廠房的大門

單層廠房外牆破壞嚴重

廠房內景

廠房內的黑板報

辦公室 感覺工作人員離開的十分匆忙

我是下午的時候去的 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廠區內 給老廠房帶來一絲溫暖

天花板垂下來的吊燈

、一個開闊的存儲區域

以上就是部分我當時照的照片,保定毛紡廠作為保定當年的「西郊八大廠」之一,見證了古城保定的興衰歷史,在計劃經濟時代和後來的改革開放時期燦爛過,輝煌過,如今,廠區僅剩空蕩蕩的廠房在無聲的向在其中窺探的人訴說這當年的歷史。


數字代號的兵工廠舊廠區和家屬區,一般都符合題主的要求,尤其是那些建在深山老林里,冷戰結束後廢棄的兵工廠。根本不用去大西北或者大西南,就河南湖北那一代就有很多。


遊歷西北時,路過甘肅柳園,在這個只有一兩條街道的小鎮,看到了一處廢棄的宿舍樓,覺得有些味道,於是拍照記錄了下來,雖然可能並不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建築:


我姥姥家是在河南濮陽縣城裡,現在的縣城格局在明代就已形成。

東街最為熱鬧,全部開成了店鋪

清早起來要把門板一張張的卸下,晚上再合上

毛主席的題字: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當時的大戶家蓋的房子,上面雕有二龍戲珠,小獸

1917年美國人蓋的耶穌教堂,整100年了還很結實。1948年朱德、陳毅、粟裕在此召開華東野戰軍一軍團團以上幹部會議


嘉陽煤礦70多年的開礦辦廠形成了豐厚的礦業資源和科普遺迹,主要有全世界唯一每天還在正常運行的燃煤式窄軌蒸汽客運小火車


洛陽市澗西區。20世紀50年代,來自蘇聯的專家支援處於洛陽的國家「一五」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建造了一批具有蘇式建築風格的工廠、職工住宅以及各種配套設施。這些蘇式建築風格獨特,既帶有濃郁的蘇聯時期建築特點,又富含我國傳統建築元素,帶有特定時代的鮮明印記,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工業遺產的特點,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社會情感價值。附圖,


鄭州鐵路局片區……

正在消失的

鄭州各棉紡廠家屬片區,省建五公司家屬院(規模較小),鄭州電纜廠、第二砂輪廠家屬院片區

第二砂輪廠廠區


太原北中環附近礦機宿舍

裡面有以前蘇聯專家的宿舍樓,明顯蘇式風格,包括整體總平規劃,被劃入到文化保護單位的,除了三層式的民宅還有俱樂部這種公共建築

雖然現在就是一個沒啥意思的老舊居民區,物業基本不作為破舊不堪,年輕人都想著趕緊跑出去,只有老人還在路邊曬著太陽,但還是能看到以前計劃經濟時代的影子,哪怕我這種95後至今覺得還是這紅磚最親切

之前五一路修路拆了好多,尤其是以前一街之隔的機車宿舍,以前非常美的,銀杏和榕樹夏天秋天美到哭,接到尺度非常舒服,現在已經面目全非

感覺這種舊時代的痕迹會被一點點地抹去了吧


建國後的傳統大城市應該都有這樣的片區吧,畢竟計劃經濟時代,城市政治首位度和經濟是直接掛鉤,譬如長春瀋陽 武漢西安等,,武漢最為有名的就是紅鋼城吧(也就是現在的青山區,武鋼廠區),圖片來自網路~

但是好像現在這類建築逐步被拆遷了,洪山這邊的武漢鍋爐廠宿舍也拆了 ,曾經那邊也是一大片紅磚房。

補充,,,,武漢另一塊計劃經濟代表性區域應該就是漢陽造了,老廠房,現在成了類似於798的藝術街區,圖片來自網路。

很多元素都是就地取材,很波譜很工業


陝西安康石廟溝大橋。

在風景秀麗的安康水電站大壩下游數公里處,橫跨江面的有一座造型雄偉的鐵路橋,這就是漢江鋼構薄壁箱型斜拉特大橋。來安康旅遊的外地遊客每次經過此地之時,無不為其雄偉的身姿而嘆服,然而鮮有人知的是:這架造型奇特的橋樑充滿傳奇色彩:〓曾經的輝煌;漢江鋼構薄壁箱型斜拉特大橋建造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當年專為安康水電站建設而修建的鐵路專用橋, 然而,隨著水電站工程的告竣,該橋除供人觀賞及偶爾供國家糧食儲備庫拉運物資通過外,其雄偉的身影與傳奇的故事似乎正從安康人的視線中漸漸淡去
此橋建成之日,便成為世界之最(當時南斯拉夫及前蘇聯也各有一座同樣造型的橋,但跨度與高度均不及此橋),並於次年榮獲國家首屆技術質量獎(魯班獎)唯一金獎。傳說胡耀幫主席陪同朝鮮金日成首相赴四川訪問,兩位領袖曾走下專列,駐足觀望,從而為此橋增添了豐富的傳奇色彩。

-------------切切切---------------

小時候就生活在這座橋下,某夜,星漢燦爛,奶奶背著我來到這座橋下,一輛火車在上面疾馳而過。我看見車窗里坐著很多人,在尚未通電的鄉村,頭頂上疾馳的火車,燈火通明的車廂,就好像行駛在星河一般。這些人從哪裡來,他們要到哪裡去,山的那邊還有什麼,那邊是大海?還是蘇聯?

再後來因為上班就很少回去。某次大年夜,一家人走到大橋下,講述那天晚上的故事,母親噗嗤一聲笑了,奶奶說,這是修水電站用的大橋,不會過人的,你出生那會都已經廢棄很久了。

是嗎?莊周曉夢?蝶夢莊周?

最後再附圖兩張


大家回答的好像都是廢棄的建築,或者大地方。我就回答一下現在還在用的小地方,陝西省寧強縣陽平關鎮。
陽平關本來是嘉陵江邊的一個小鎮,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陽(平關)安(康)鐵路通車,這裡成為兩條鐵路交匯的重要樞紐。
陽平關因為經濟問題所以建築保存較好,人們還是習慣生活在計劃時代下,破舊的車站,凋敝的小鎮,彷彿穿越回幾十年前。

凋敝的供銷社門市部

已經分家的人民郵電

傳統的理髮室和飯店

人們的生活

候車廳也很有感覺


剛剛看見有人答十堰,不過沒什麼圖,就去十堰論壇上盜了幾張圖,侵權刪

其實如果不像重慶那樣有交通優勢的話,一般不會有城市選擇把市區建山上的,如果不是當初出於備戰考慮把二汽建在這裡估計也還是個小鎮,各種東風XX廠,XX廠小區,東風X中,東風XX小學,甚至大學,遍布半個城的東風專用鐵路,還有東風總醫院,東風熱電廠,還有法院,電視台等等,國企作風十足

市區也有一些廠房

各種計劃經濟年代的職工小區

還有各種山

現在因為缺地就蓋電梯房

現在二汽總部已經搬走,三線建設的痕迹淡薄了一些,但還是很濃厚,十堰有12萬東風的職工,加上親屬之類的,給人的感覺幾乎是一個被企業擁有的城市。


北京市中心較新的赫魯曉夫樓風格建築,已經是商品房,塗了油漆,在傍晚路燈照耀下顯出淡粉色,竟然有些少女。


推薦閱讀:

你去過的城市規劃做得最好的城市是哪個?
明知道結構工程師比建築師加班多、工資少、處於下游常常受虐,為什麼不轉呢?
如何做好一個建築設計?
有哪些關於 Python 在建築中的應用和教程?
設計院的建築師與地產公司的建築師在工作上的區別是什麼?

TAG:中國歷史 | 文化 | 城市規劃 | 建築 | 旅遊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