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底撈很少打廣告?

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嗎?


謝不邀。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星巴克很少打廣告」的文章—《星巴克,一家很有心機的內容營銷公司》。

裡面談到了星巴克雖然極少打硬廣,但並不是不會主動做推廣,只不過它非常克制,只會找少數幾個KOL發推文,連自家的官微都默不作聲…

不過,這些推廣內容仍然很容易識別,一看就知道是星巴克的軟文…

記得《從0到1》里有這樣一句話:

銷售能力所涵蓋的範圍很廣:在新手、專家和大師中間還有許多級別,甚至還有超級大師。如果你對超級大師一無所知,不是因為你沒有遇見他們,而是因為他們技術高超,不易察覺。

而當我最近在看餐飲品牌在社交媒體的營銷內容時,真心認為:

如果說星巴克已經算城府極深的營銷大師了,那海底撈簡直就已經到了化境!

下圖是我統計的各餐飲品牌在微信的「閱讀量榜單」(包括非連鎖「品牌」,比如沙縣),可以看到:海底撈的閱讀量僅次於肯德基、麥當勞和星巴克:

數據來源:http://FooAds.com

也許你認為海底撈跟第一名還差得遠,但需要注意的是:肯德基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5000,麥當勞接近2800,星巴克也在2300左右,而海底撈還不到200。

另外,以上這三個品牌,早在海底撈成立(1994年)之前,就已經是國際大品牌了。

不過,真正令我感到驚奇的,並不是海底撈獲得了多少閱讀量和曝光了多少次,而是在這麼多與它相關的內容里,我幾乎無法找到一篇我能確定是海底撈軟文的文章。

也就是說,雖然不少人(包括大V)在為海底撈說好話,但你很難說他們是因為收了海底撈的錢才這樣說的。

比如下面這兩篇,它們都算是為海底撈說了好話,也都是大號,但你真能肯定它們是海底撈的軟文嗎?

《分享一下你覺得最甜的一句話吧》:

「跟我走吧 忐忑給你 情書給你 不眠的夜給你 四月的清晨給你 雪糕的第一口給你 海底撈最後一顆魚丸給你 手給你 懷抱給你 車票給你 跋涉給你 等待給你 鑰匙給你 家給你 一腔孤勇和餘生六十年 全都給你」

《兩個人在一起,合適最重要》:

遇到合適的人,一切糾結都會歸於沉靜,所有的條件都會變得簡單。不管前面是萬丈深淵,還是火海刀山,也會不顧一切的往前。

有人曾經問海底撈的老闆張勇,為什麼你的員工很少離職的..........她說,海底撈不僅是一個企業,更像是一個大家庭,大家都沒有因為職位而看不起誰,就像是朋友,既然相遇在一起,就是說明大家脾氣性格都很合適。

遇到合適的人,能給你的人生增添許多的精彩;遇到合適的人,可以給你的人生製造許多的成功;合適的人,就是你的朋友,這和他有錢沒錢無關,和他有沒有文化無關。

當然,還有各種海底撈店內變態服務的故事,更是廣為傳頌。

其實,與海底撈有關的話題,已經有不少人都說過了。而這篇文章,重點並不在誇讚海底撈的服務、管理和文化,而是通過海底撈「無形的內容營銷」,跟大家分享一下:讓廣告變「隱形」的6種方法。

一、利用口碑

這個很容易理解,之前也說過很多次了。

廣告和口碑推薦的區別就在於:傳播者的立場和傳播的動機。

前者一看就知道是品牌方找人說的,動機是賣貨;而後者則是親友之間,或者KOL與粉絲之間的溝通,它的動機主要是相互關心、自我表達或分享有用的信息。

海底撈其實就傾向「口碑分享」的路線,它在微博上的聲量明顯高於微信公號上的,說明很大部分與「海底撈」有關的信息都是人們自發的分享,而不是故意為它寫一篇推文。

數據來源:http://FooAds.com

相比之下,麥當勞和肯德基就更依賴於公眾號推文來傳遞信息:

數據來源:FooAds.com

要想讓廣告變「隱形」,你需要讓其他人(比如KOL)以分享信息的口吻介紹你的產品。(PS,這也是其餘5種方法成立的前提)

比如同樣是介紹一款功能飲料,傳統的廣告會說:

「XX飲料,健康能量源!」

而以分享信息的形式就可以是:

「我連續3天喝了16種功能飲料,發現XX飲料的提神效果最好!」

二、融入場景

傳統的廣告一般是在受眾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時候突然出現,讓人猝不及防。比如你正在看視頻,然後突然就插播一條15秒廣告...

針對傳統廣告的這個特點,要想讓你的廣告變「隱形」,你應該在介紹產品信息之前,先建立一個非常適合產品信息出現的場景或主題。

就像海底撈,我們之所以不會認為別人是收了海底撈的錢才向我們分享海底撈的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非常適合出現在這些場景,比如:

我在微博上發一條「海底撈洋娃娃陪我吃飯」的信息,分享一下我的奇妙遭遇,憑什麼說我打廣告了?

我在一個娛樂性質的公眾號發一篇「海底撈洋娃娃陪我吃飯」的文章,逗大家一樂,憑什麼說我打廣告了?

我在「餐飲老闆內參」公眾號發一篇「海底撈洋娃娃陪我吃飯」的文章,讓其他餐飲老闆學習一下海底撈經營之道,憑什麼說我打廣告了?

當然,海底撈的故事實在太普適了,哪都可以說,沒有針對性...那我們換一個不那麼普適的例子吧。

就拿陳克明挂面來說,這是一種自帶調料包,並且幫你定好分量的挂面。

假如一個主講「生活」的公號,要為「陳克明」寫推文,那大概可以編寫這樣一個故事:(簡單示意一下)

每天下班都很晚了,不想去餐廳也不想吃泡麵。本想自己煮挂面,又奈何各種做不好。直到後來去朋友家裡,才發現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自帶調料包,並且分好量的挂面。(然後就可以說品牌名字,或者拍一張「精心」布局的照片)

在這種場景下,陳克明挂面的出現就非常合理,符合讀者的預期,對普通人來說,也很難意識到這TM居然是一則廣告...

當然,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產品若是有與眾不同的特點,連軟文都更好寫了。你只需抓住這個特點,然後塑造一個跟這個特點最匹配的場景,就可以名正言順並且默不作聲的打廣告了。

三、逆向營銷

傳統的廣告都是在說自己的好,而所謂的「逆向營銷」,就是要主動提出自己的某些缺點,也就是「自黑」。

海底撈是出了名的會「自黑」,比如下面這篇,你都不用點進去,直接看標題就夠了:

《海底撈董事長:我做了那麼多親情化舉動,卻「敗給」一個吧台小姑娘》

當然,作為大品牌或大人物,這種「自黑」更像是開玩笑,就像馬雲說他最後悔的事就是創建了阿里巴巴一樣…

而對產品信息來說,主動暴露自己的小缺點,的確可以讓人認為這不像一則廣告,進而產生信任。

比如同樣是介紹某款減肥藥品,傳統的廣告會說:

「XX減肥藥,為你塑造完美身形!」

而採用「逆向營銷」的方式,就可以說:(簡單示意)

「之前吃過這個XX,效果感覺還行,一周輕了6斤。但現在沒怎麼吃了,一個是不想太瘦,二是每次吃了這東西之後就想去衛生間,我是做前台的,老這樣Leader要給我臉色…」

這樣寫信息的可信度就高得多,因為人們更願意相信那些利益受到損失的人說的話。

當然,你必須得確保你提出的缺點並不影響產品的主要賣點。

四、建團組隊

傳統的廣告,包括大部分內容營銷都是在介紹一種產品,而如果你的內容中同時出現多個品牌的產品,人們也不容易看出來這是一則廣告。

比如下面這句話,也是我在找海底撈營銷內容時看到的:

"正如,餐飲千千萬,海底撈就一個。快遞千千萬,順豐也就一個。"

誰敢說這是故意讚頌海底撈的軟文?即使它真的強化了海底撈在讀者心中的地位...

所以,你可以在軟文中適當的加入其他品牌或產品的信息。其實就像軍機在釋放熱誘彈一樣,製造多個目標,讓別人摸不準…

當然,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廣告更軟,說不定還可以節約廣告成本,甚至達到1+1&>2的效果。

沒錯,我就是在說「組團營銷」。

其實這個概念並不新鮮,很多品牌現在也都在做,比如ofo×麥當勞。

當然,這個營銷一點也不「隱形」,一是不需要,二是這兩個品牌除了顏色差不多,其他並沒什麼關聯,基本是強行拽在一起。

而要想達到1+1&>2的效果,就必須體現出這兩個(甚至多個)品牌的「聯合價值」。

比如將海底撈與王老吉放在一起講故事就有這樣的價值,前者提供川辣美味,後者負責清熱降火。

甚至還可以加個滴滴專車提供餐後的服務環節。

這三者之間既沒競爭關係,形成的故事鏈也更加完整,還可以優劣互補並且分攤廣告費,人們也不好說這又是誰誰誰的廣告,多棒!

當然,這種合作很有難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花最少的錢,並取得最大的宣傳效果,很難協調。

所以如果你是小品牌,不妨免費為其他大品牌打打廣告,借用它們的名氣並降低自身廣告的「硬度」。

五、轉移關注

傳統的廣告會想盡辦法把受眾的注意力集中在產品上面。而有時候,我們也可以趁他們在關注其他信息的時候,悄悄植入產品的信息。

就像上文提到的文章《海底撈董事長:我做了那麼多親情化舉動,卻「敗給」一個吧台小姑娘》一樣,當我們還在納悶「一個吧台小姑娘究竟是如何打敗董事長」的時候,其實張勇(海底撈董事長)已經跟我們灌輸了大量「海底撈品牌文化」相關的信息了。

再比如...

哎算了,懶得舉其他例子了,反正本文介紹過的所有品牌都可以算,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

六、宣傳品類

一般人們會認為:只有出現品牌名稱或LOGO的才算廣告。不過,如果你的品牌是該領域內的絕對領導品牌,那你就可以只宣傳品類而不是品牌,這樣也可以讓廣告更加「隱形」。

比如當年的戴比爾斯就幾乎控制著全世界的鑽石生意,而它在做電影植入的時候,並沒有說「戴比爾斯的鑽石代表愛情」,而是直接說「鑽石代表愛情」。

你看現在的人們,都對這句廣告語深信不疑吧…

當然,「只說品類,不說品牌」的門檻很高,畢竟每個行業最多只有一家企業才有資格這樣做。

不過,也並不是說小品牌就一點辦法也沒有:

1)你可以去創建一個新品類,那也可以讓你的廣告看上去不像一則賣貨的廣告,而更像是百科知識或者真理...

2)再或者,你也可以跟工商局打「擦邊球」,把品牌的名字變成一個看上去像品類的名字。

我認為小肥羊火鍋就有這麼點意思,之前我一直以為「小肥羊」跟「小龍蝦」一樣,都是一個品類,結果後來才發現它原來是一個連鎖品牌...

「我超喜歡吃小肥羊」和「我超喜歡吃張氏羊肉火鍋」,你認為誰的廣告味道更重一點?

總結一下

其實,以上所說的讓廣告變」隱形「的6種方式,其遵循的基本原理就六個字:掩飾立場與動機。

另外,有些極具傳播力和可信度,並且對品牌有利的信息,其實都是不經意間創造出來的。一方面我們應該主動去挖掘這些UGC的創意內容;另一方面,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意外」的特點,自己如法炮製出「隱形」的廣告。

當然,本文只是討論「如何讓廣告更軟」,而不是「如何讓軟廣更加有效」。

最後,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篇很「腹黑」的文章,盡教人怎麼搞偽裝...

不過我認為:無知並不等於善良。這個世界即有充滿策略的慈善家,也有頭腦簡單的大壞蛋。

知識和技能本身只是一種工具,它與道德無關。

如果你想看更多有意思的分析內容,請移步我的公眾號【品牌圈圈】。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canyinriji (餐飲日記),專註小微餐飲,不一樣的視角解讀餐飲。裡面有大量乾貨分享,一起學習共同邁向餐飲偉大的黎明。

海底撈的服務原則「讓每一個顧客滿意」,當你能夠做到讓大家基本上都滿意的時候口碑自然而然就來了。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讓顧客滿意?

這就回到了所有行業最原始最難解答的問題。
海底撈是通過要讓客戶滿意,首先要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所以海底撈給你免費提供美甲,擦皮鞋,上網,小朋友還有禮物送,等等,也許你沒有一次體驗過美甲,沒有一次擦皮鞋過,但是從你進門那一刻你就在心理告訴自己,這些我都有份的,我想擦就擦,我想上網就可以去。於是乎你就滿意了一大截。

當你體驗過服務後進行買單時,剛好消費金額是302,服務員跟你說只要300就可以,剩下2塊零錢已經幫你申請去掉了,那一刻雖然是2塊錢但是你覺得那比200塊給你還更舒服,於是你又一次滿意了。

人就是這麼奇怪,不是嗎?


題主你現在不就是在替海底撈打廣告嗎?
不是說你是硬廣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最好的營銷是不刻意。

朋友圈每一條深夜發出的海底撈甩面視頻,微博上火熱的海底撈給單身狗對面放娃娃話題,書店裡擺的《海底撈,你永遠學不會》都是廣告,廣告的作用是產品價值的傳播,而我從網易丁三石帶員工去海底撈學習就被海底撈安利到了。

不是只有那種「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才叫廣告。


經常走訪兩岸的台灣人,對海底撈一定不陌生,這是中國最夯的火鍋連鎖店。從當年四川鄉下、6張桌子的小店起家,20年來在海內外開了121家店,擁有逾2萬名員工,一年6000萬的消費人次。只賣火鍋,卻做到家喻戶曉,除了店數多、規模大,最重要的是被稱為「連地球人都阻止不了」的種種貼心服務。不僅成為哈佛商學院教材,更吸引台灣服務業跨海取經。在多家大陸知名餐飲名店來台,鍛羽而歸後,海底撈即將在9月登台,不管能否再創服務業新典範,但肯定的是,將讓台灣消費者對大陸餐飲業有新體驗。《遠見》特地走訪四川、北京,專訪董事長張勇與經營團隊,獨家揭露,大陸服務品質比台灣人想的還厲害,令人反思,台灣服務業真的領先大陸20年?

農曆年前,台北信義計畫區最潮的購物中心ATT 4 Fun六樓,知名藝人大S夫家來台開設的創意川菜「俏江南」,剛搬走不久,就立起紅底白字的大看板,上面寫著「海底撈」。

一夕之間,台灣媒體和服務業者紛紛議論,「俏江南走了,海底撈來了。」

經常走訪兩岸的台灣人對海底撈一定不陌生,這是中國最家喻戶曉的火鍋連鎖店。1994年在四川省簡陽市鄉下開第一家店,20年來已在海內外開了121家店,擁有2萬6000個員工,一年消費人次達6000萬。

去年海底撈營收達50億人民幣(約台幣250億元),更連續六年獲得「中國餐飲百強企業」殊榮,名次年年攀升,最新排行已達第三。

服務品質已成哈佛教案 美港台爭相取經

早在2009年,海底撈就入選哈佛商學院的唯一中國服務業的教案,2011年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黃鐵鷹所撰寫的《海底撈你學不會》,更熱銷超過100萬冊。

從那時起,中國就興起海底撈熱,所有商學院老師都在講授、研究海底撈,光是討論海底撈的書就超過20本,包括《海底撈你學得會》《海底撈撈什麼》《海底撈的祕密》等。

中國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多的是海底撈的山寨版,像是海裡撈、海中撈、海上撈、海底撈月,試圖魚目混珠搶客,還有人堂而皇之把店名取做海底撈。

學習海底撈,也成為各行各業的顯學。不只是餐飲業,就連北京首都機場、小米科技,都一再對外宣稱,要做那個行業裡的海底撈。

近幾年來,台灣的服務業更是前仆後繼地跨海取經。

目前派駐上海的王品集團大陸事業群執行長李森斌,七年前到海底撈北京總公司參觀後,幾乎每年都會帶主管和他們交流。

經常往返兩岸,在上海設有據點的香港宜諾管理顧問集團執行董事王劭仁也說,只要有台灣服務業友人到上海,都會央求他:「聽說海底撈很有名,可不可以帶我去見識一下?」

他們到底向海底撈學什麼?「服務啊,」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說。

的確,讓海底撈家喻戶曉的原因,店數多、規模大還是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是被稱為「連地球人都阻止不了」的服務。

授權外場應變 全力討好顧客

五年前,沈方正到香港大學EMBA演講,從交流中第一次聽到海底撈的服務傳奇,立刻帶八個同事去考察。

想看全文請按此

【延伸閱讀】
嚴厲卻貼心,張勇把員工和客人捧在手心
規格比美麥當勞,嚴格管控食材
遠見雜誌訂戶會員立即免費索取文章點數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遠見雜誌官網〉。
這些服務,地球人都抵擋不了?

【作者:王一芝 攝影:張智傑】


海底撈神話式的服務,雖然在大陸微博上瘋傳,卻未在台灣服務業見過。到底海底撈服務有多肉麻?如何讓顧客念念不忘?

海底撈的服務到底有多好?派駐上海多年的全家便利商店副總經理薛東都,曾聽過一個故事。

有位客人到海底撈用餐,服務人員送上的餐後水果西瓜吃不完,客人怕浪費,向服務人員要塑膠袋,想把剩下的西瓜打包帶回去,卻被委婉地拒絕,原因是,切開的西瓜不新鮮。

客人同意他的說法,沒想到要離開前,服務人員卻氣喘噓噓地跑來,遞上用提袋裝好的一大顆完整西瓜送給客人,讓客人受寵若驚。

網路上還流傳一段影片,一位到海底撈用餐的客人,停在店門外的汽車被擋住去路,這時出現了幾個穿著綠色制服的海底撈年輕店員,合力徒手把擋住去路的車子推開,讓客人順利開車離開。

一位大陸網友分享,他到海底撈吃飯時,無意中和朋友抱怨在網路商城購買的奈良美智畫冊還沒到貨,服務人員結帳時問了他會員帳戶,結果隔天早上三本大畫冊竟都送到他家了。

像這般神話式的感動服務,大陸微博上有幾千幾萬則,講的幾乎都是在海底撈的餐桌上透露需求,離開時,願望就被實現的故事,把海底撈說得無所不能。

「即使許下世界和平的願望,海底撈員工也會想辦法幫你實現,」大陸科學出版社經管編輯部主任徐爍看過網路上最誇張的說法。

服務好一點 讓客人忘記小缺點

因為實在「誇張」,因此不少人稱海底撈的服務是「地球人都抵擋不了」,但也有人稱「太肉麻、變態式或做作服務,」起因都是想給客人超乎預期的服務。「服務好一點的話,可以讓客人忘記你的小缺點,」海底撈董事長張勇這樣相信。

回顧20年前剛創業時,張勇連炒料都不會,只好買本書邊炒邊學,火鍋味道很一般,為了生存下去,他只好態度好一點,客人要什麼給什麼,不滿意時多賠點笑臉。

有一次,樓上鄰居吃完火鍋後告訴張勇,「你的味道不好,別人有一種川味香辣醬的味道。」張勇當下跑了好幾個市場,到處找那種香辣醬,終於找到後,請他太太舒萍送上去給他,這個舉動讓鄰居非常感動,成為忠實顧客。

海底撈生意做起來後,有時候客人剛進來,服務人員就會搶著替人家拿包包,顯得熱情過度,但張勇說:「我寧願讓客人覺得肉麻,也不願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過去多年來台灣總是自傲,台灣的服務品質領先大陸。但深入研究會發現,海底撈其實提供了很多台灣還沒有的服務。

台灣沒有的服務1〉等位區
免費美甲、玩棋、擦鞋吃零食

首先是最為人所知的「等位服務」。只要是晚上用餐時間,中國30個城市、100多家海底撈幾乎都是人聲沸騰。等候的客人幾乎和用餐區一樣多,和鼎泰豐不相上下。

只不過,台灣排隊的餐廳不少,客人大多只能站在店家門口大排長龍,短則站幾分鐘,長則一、兩個小時。貼心一點的店家,或許奉上一杯茶給客人,或提供幾張椅子讓大家輪流坐。

想看全文請按此

【延伸閱讀】
收服台、日顧客的胃,就能站穩亞洲
只要是員工,父母兒女一併照顧
遠見雜誌訂戶會員立即免費索取文章點數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遠見雜誌官網〉。
火鍋外送到家,專人掌廚、收垃圾

【作者:王一芝 攝影:張智傑】


吃火鍋也能外送?沒想過吧!海底撈首創的外送服務,一通電話,不只菜品、醬料,連電磁爐、碗筷都一併附上。只要上桌就能開動,難怪大獲好評。

想要享受海底撈的美食與服務,其實不一定要到店裡,只要打一通電話,火鍋和服務人員就會自動送來任何指定的地方,可以是住家、或公園。

先決條件是,那個地方要有水有電,還有一張桌子,「更精準的說,只要有桌子就行,因為水我們會帶,電也可以改成瓦斯罐,」「Hi撈送」市場發展部許梅說。

「Hi撈送」是海底撈五年前成立的外送服務公司。但早在2003年海底撈就做過火鍋外送。當時SARS肆虐,客人不敢外出用餐,連一向賓客滿座的海底撈,一夕間也冷冷清清,營業額驟降95%。

「既然客人不敢出門,就給客人送上門,」當時擔任西安店店長的海底撈集團副總經理楊小麗決定推出外送,創下中國火鍋外送的先例。

當時火鍋外送很新鮮,還引起媒體爭相報導。只不過,隨著SARS結束,外送業務也就結束。

七年之後,當時海底撈北京大區經理袁華強發現,很多門店生意太好了,有些客人大老遠慕名而來,卻因為時間不允許等候,只能走掉,這讓把客人捧在手心上的袁華強充滿愧疚,再加上扳指一算,外送可省去店面房租、裝修和水電成本,還能抓住那些不耐等候的客人,何樂不為,於是決定重啟業務,並為它取名「Hi撈送」。

2500元起跳 五公里內一小時送達

然而,火鍋外送,聽起來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做法,很多客人不太敢嘗試,成立初期一天連一張訂單都沒有,連虧數月。「連要送給客人吃,他們都不要,」曾在百勝集團旗下外送部門工作的許梅說,當時簡直是摸著石頭過河。

直到一位大陸知名美食博客貼出自己叫火鍋外送的圖文,被不斷轉發,一時間,海底撈火鍋外賣成了最熱門話題,很多明星把火鍋叫到劇組請客,也有房地產商席開1000桌請客人吃火鍋外送,就連競爭者也開始效尤。

目前海底撈121家分店中,有66家可以外送,去年營收640萬人民幣,現在北京生意最好的紅廟店,一天可以接到40張訂單。

不少客人一試成主顧,因為即使「Hi撈送」有500元人民幣(約台幣2500元)起跳的門檻,但十分具吸引力。

舉例來說,北京每公里收15元人民幣的服務費,五公里內一小時內送達;遲到半小時打八折,遲到兩小時不收錢;菜品價格也與實體門店相同;甚至可以讓服務人員留下來服務,四小時只收200元人民幣。

最重要的是,服務規格幾乎和店裡一模一樣。

附上電磁爐、碗筷 還送小玩具

《遠見》記者跟隨一次外送服務。門鈴一響,身穿紅色制服的服務人員進門前,會先熟練地套上自己準備的鞋套,以免弄髒客人家的地板。

簡單介紹後,他便像主人一般在家裡忙碌起來,先在桌上鋪上塑膠桌巾,然後把電磁爐、鍋子、菜品、醬料、碗筷、圍兜、牙籤……一樣一樣從百寶箱拿出來,連垃圾桶都自備,還不忘給兩個不到5歲的孩子分別帶了男女不同的小玩具。


海底撈的廣告做的很少,我曾問過其負責人為何不做廣告進行擴大宣傳,他說我們企業要的是口碑宣傳注重的也是口碑的塑造,所以,在口碑很好的情況下,再做廣告就有點浪費啦。但我想,之所以他們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全新的經營模式的競爭力現已無比強大,所以其宣傳模式自然而然就會轉型從而會更好的向消費者展現自己全新的一面!


他們下的最大的一盤棋就是吧產品做到了最好。口碑來源於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是靠產品和服務堆積起來的。當然,良好的口碑引導,也是很重要的。


口碑營銷不要刻意去做,一刻意,就讓人煩感,我感覺海底撈初期就是不刻意。當然,現在變成很刻意,就離失敗不遠了。


其實一開始關注海底撈是因為服務,後面讀大學以後(因為學的是營銷學)每個老師講案例必講的就是海底撈,久而久之很多人都會關注他們了解他們啊。我覺得海底撈算是那種專註於做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實力,自己不需要打太多廣告,因為消費者會幫他打廣告。


為什麼有些品牌總是會讓你認為它沒打廣告?
因為你的關注面窄了,只要是出現超過1萬人知道的信息,就一定有某種組織的推波助瀾,每一個認知和贊同的觀點都必然是一大群人對你的影響。

關於廣告打沒打,看我的這個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30859/answer/178178418


沒什麼複雜的 就是用心做 有戰略地做 不花冤枉錢在廣告上 對待員工有個對待親人的樣子


關於海底撈不打廣告,我能說一句嗎?其實真沒你們想的那麼複雜,原因很簡單,就是不需要也不敢。

海底撈在深圳八家店,我常去的是二店和三店,這兩家店每天等座等到10點多,對你沒看錯,每天,從哪怕是星期一星期二這種日子,不止是客滿,而是等座等到10點多,你們覺得,這種生意還需要打廣告嗎?

當然有的人會說了,那就多開店啊,多開他個幾十家,抱歉,不行,海底撈每一家都是直營店,都是由A級門店經過長期拓展出來的,為什麼?保證服務質量,海底撈不差錢不差生意但是差人,差真正的海底撈人,多開店就保證不了服務質量和口碑。這種損失對於他們來說才是不可接受的。

另外我覺得,海底撈這個地方,再打廣告真的要累死人的,我有個表弟之前在深圳二店工作,他告訴我,元旦那幾天的海底撈,每天十一點半開始等座,等到晚上12點,他每天九點上班晚上一點多下班,中間不休息,就只有十幾二十分鐘的輪流加餐時間,餐飲行業的勞動強度有人知道嗎?尤其是海底撈這種以變態服務出名的,我表弟說他第一天感覺自己走路輕飄飄地感覺隨時可能倒下去,但是後面兩天感覺整個人精神都很亢奮,完全沒有任何累的感覺,就想不停地做事做事,我聽了之後,覺得挺害怕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奧利奧為了討好一個老女人把餅乾變薄?
有哪些第一眼看到就被噁心到的海報?
「Life is short. Play more.」可否翻譯為「生命是短暫的,多做一點」?
男子無降落傘從飛機跳下 穿屋頂小洞到蹦床 有可能實現么?
赴美生子的大概成本是多少?

TAG:市場營銷 | 廣告 | 海底撈 | 口碑營銷 | 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