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效率為什這麼高?

上周末去徒步,下雨了,路標看不清楚,就走了段錯路,進了草叢,出來膝蓋上就咬了一隻水蛭。從以前的經驗來看,下雨天很容易被水蛭咬,對於移動中的人或動物,水蛭是如何發現並成功咬的呢?


恩,這個問題蠻有趣的。我來粗略講講水蛭覓食行為吧。
首先,水蛭喜濕潤陰暗,常吸附於植被地表,身體伸長,體後端幾乎垂直於固著面,前端不停地向四周擺動,其化學感受器和觸覺感受器很發達,當人畜行經其間,水蛭可迅速探知空氣振蕩和氣味變化,向目標進攻 。
天氣晴朗,土壤乾燥時,水蛭極少活動,多躲藏於草叢中, 雨天時數量最多,最為活躍,反應更加靈敏。特別是有積水時,能根據水波相當準確地確定波動的中心位置,雙腳動得越厲害,游來的水蛭越多,所以有一句俗話叫「螞蟥聽水響」。 水蛭的活動有游泳,吸盤運動,蠕動, 在水表可使用前兩種高速檔,綜上,雨天是天堂~
雖然這麼一講它好像還蠻牛逼,但扭得再快畢竟不會飛,又受環境限制,總體效率並不算高,有的水蛭一輩子吸不到血,不得不變異,擴大食譜,吃吃水產……


推薦閱讀:

第一次準備去徒步,有什麼戶外徒步裝備牌子值得推薦的?
24小時騎行150公里和24小時徒步100公里的強度有什麼差別?
如何預防在野外探險徒步時身體「失溫」?

TAG:山野徒步 | 水蛭螞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