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軍事帝國,為什麼羅馬帝國維繫了400多年,而秦帝國只有15年?

從商鞅變法開始計算,秦國的統治只有155年。即便從秦襄公封侯開始計算,秦國的歷史只有564年。其中大多數時間還處於對外族和統一諸國的戰爭狀態。而羅馬帝國從渥大維到狄奧多西一世就已經有422年。如果算上之前的共和國時期與之後拜占庭帝國,統治時間長達1926年。兩國都是以軍事擴張為基礎的帝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因為,中西兩邊對於王朝的計算方式完全不一樣啊。。。
---------------------------------------------------------------------------------------------------------------
14年,屋大維去世,傳位養子提比略。37年提比略死,近衛軍擁立卡利古拉(外戚)。羅馬帝國仍然處於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954年,郭威駕崩,養子柴榮繼位為帝。959年,周世宗柴榮崩,八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禁軍石守信、王審琦開城門接應,後周滅亡。

所以,後周享國10年,歷經三位皇帝。而朱里亞·克勞狄王朝歷經屋大維(在位64年),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勞狄烏斯,及尼祿五位皇帝(提比略是屋大維的養子,卡利古拉是是屋大維孫女大阿格里皮娜的兒子,克勞狄烏斯是卡利古拉的叔叔,尼祿是卡利古拉妹妹的兒子及克勞狄烏斯的養子,以中國的史觀,這都是外戚亂國啊),時間長達95年。
---------------------------------------------------------------------------------------------------------------
另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因為在規模上和主要人物的地位上面差的有點多。。。)
68年加爾巴稱帝後,由於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特里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托所殺,奧托自立為帝。3月,維特里烏斯出兵與奧托爭奪帝位,奧托戰敗自殺。7月,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稱帝。10月,韋帕薌擊敗維特里烏斯,結束了皇位爭奪戰。(然而還是羅馬帝國)

公元前211年-206年,因二世昏庸,導致各地前朝貴族勢力叛亂。項梁立楚懷王之孫為楚王。之後,二世被趙高所殺,立子嬰為帝。後劉邦入咸陽,廢子嬰。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公元前202前年,劉邦兵出關中,項羽兵敗亥下,劉邦稱帝,結束了皇位爭奪戰,建立了漢帝國。
---------------------------------------------------------------------------------------------------------------


冒昧地覺得題主的比較法好像有點問題,用一個國家的一生和另一個國家其中一段時期的一個家族式政權(王朝)相比較。。真的有點不太好比較。。。
中國人和羅馬人的習慣不太一樣,是只要皇帝的姓換了就是改朝換代了就得有個新國號,勤勞勇敢的古代中國人民很省事,國號即王朝名稱,還基本上都是走簡約路線的單個字國號,秦帝國,漢帝國,魏帝國等等等等。。。
勤勞勇敢的古代羅馬人民也很省事,國號是萬古不變的羅馬,直到東方出了個拜占庭,王朝就。。心好累並不想去知道它們。
當然還有更省事的更勤勞勇敢古埃及人民:第一王朝,第十八王朝,第二十五王朝,第三十一王朝。。。。。_(:зゝ∠)_
所以數學太好的人狗帶以後容易被做成木乃伊。
如果單拿嬴姓秦氏政權存在的時間來看,都可以完爆羅馬時期任何一個家族式王朝,當然,秦成為統一帝國以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也可以被各種完爆。
其實如果我們不算羅馬王國和羅馬共和國,只看正統意義的元首制和君主制羅馬帝國,從屋大維公元前27年執政,算上西羅馬帝國,到公元476年瓦倫丁尼安王朝的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日耳曼人廢黜就是503年。
羅馬。。這就完了?有點心疼於是又加上東羅馬(雖然味道已經變了),到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國的帕列奧列格王朝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包括中間的各種內戰分裂和短暫失國一共延續了1480年,還是沒活到最後啊。。。
好吧於是我又把繼承了東正教還繼承了拜占庭皇室血統的「第三羅馬帝國」沙俄帝國強插進去,終於算是活到近現代了,居然有1944年呢,卧槽終於比中國長了!!!
這1944年里一共出過多少王朝呢?我數學不太好不想算了
然後我們也不看秦朝之前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只看正式確立帝制的華夏帝國,從公元前221年嬴政滅六國建秦朝到公元1661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失國逃往緬甸(不算上逼我們換髮型的清朝再減去元朝滅宋之後完全統治的90年),中間還有斷斷續續四五百年的大混亂大分裂但是都有漢人王朝存在的年代,我也不想算了。
反正怎麼算華夏帝國都比正統意義上的羅馬帝國存在時間長。


按西方觀點即不按一家一姓為一朝,秦漢魏晉即中華第一帝國也有六百年。


個人認為,古羅馬國家年齡的計算方式,更應該是一種文化,制度的認同感。按照古羅馬的國齡計算方式,我覺得秦朝到晉朝可以算是一個完整的古中華帝國。


羅馬帝國前後有很多王朝


誰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正統哪,誰繼承了秦朝的正統?
羅馬正統不見了,秦朝的正統還在 。
所以麻,秦還在,羅馬沒了。


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之所以一直叫羅馬,是因為政權和民族的核心就在羅馬,羅馬人打敗或擊退了所有政權核心不在羅馬的對手,所以他們的政權無論政變兵變王朝更替,依然叫羅馬,直到被日爾曼人滅掉。而秦朝被政權核心不在秦地的政權推翻所以之後的政權不叫秦了。
而秦滅亡時間這麼短則是因為苛政和六國吞的太快沒有時間消化,而羅馬則「並非一夜建成」,是幾百年才發展為地中海霸主的,統治異族的手段也比較靈活,核心區域的拉丁聯盟和義大利聯盟也相對穩固,就算有暴君,如蘇拉尼祿卡利古拉和秦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


羅馬的法律體系完善以及羅馬公民對法律的理解是羅馬帝國長盛的保障。而秦國平六國統一華夏以來沒有好好推廣秦國之前的法律,這導致其他六國的老百姓無所適。秦國(集權國家)消滅了當地的貴族體系,這導致了除秦國外的六國局勢不穩定。集權國家強勢君主的死亡往往會帶來政局的不穩以及大量被迫害的人舉起反旗的導火索。

這邊補充一個問題:很多人對羅馬帝國的長盛嗤之以鼻,覺得這只是幾個王朝的連續而已。

我的觀點是羅馬以法治而聞名,不管哪個姓氏的人只要經得元老院的同意將成為羅馬帝國的新皇帝。新的皇帝通常也根據羅馬的法律治理這個國家,這樣子的皇帝更替是羅馬制度要求的。而中國歷史的朝代更迭則大部分是經過多年的血腥戰鬥後新的制度替換舊的制度,因此羅馬的不同姓氏的皇帝更替和中國的朝代更迭不是一回事兒。

用一個例子打比喻:

羅馬帝國變得只有政府而中國朝代變得是國和政府。


。。。又一個分不清西方王朝的大神。照你這後面什麼1000多年算到拜占庭。。。那我從夏一直算到清,你看看到底哪個長吼不吼哇?


對不起,問題不成立。


漢承秦制,不過是換了個皇帝罷了


什麼亂七八糟的問題。

尤里亞-克勞狄王朝只持續了100年不到好么。。。


中華帝國其實已經二千多年了


專制集權的政權,一旦中心力量解體,整個國家就難以為繼。但羅馬帝國不太一樣,他們的地方自治比我們發達的多。


秦帝國的隕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眾所周知的胡亥昏庸 趙高亂政之外,一方面是秦國施行暴役,不懂得體恤民情;另一方面是帝國也面臨無人可用無計可施的問題。丞相李斯腰斬於鬧市,右丞相去疾,將軍馮劫上奏無果,大將蒙恬囚禁於牢獄致死,其胞弟蒙毅也不幸遇難,王賁賦閑離職,隴西將軍李信死於賊人手中。
秦始皇在世之時的威望估計比如今俄羅斯的普京還甚,已經將其神話,民眾甚至都相信始皇帝真的可以尋得不老葯。修長城,建阿房宮,礙於秦皇威望及勞役,自然還不是時候發作。扶蘇身死,二世即位之後,昏君宦官亂政,民眾積壓的力量瞬間就爆發出來了。且秦帝國也再無力挽狂瀾之人拯救這個短命卻曾無比強大的帝國。古人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真好


個人見解,歡迎指教~


嬴政治理國家的特點是苛政 這種辦法在戰爭時期非常管用,雖然人民非常辛苦但是至少可以分得戰爭勝果也可以在別國人民面前以大國民自居,然而在統一中國以後人民的福利就木有了(?_?)所以需要扶蘇這種溫和一點的人用仁政調理國家,但是。。。但是被趙高弄死了(?_?)然後接下來的發展誰都知道了 胡亥個小癟三和趙高李斯他們毀了整個國家,人民超級想要造反 最後當然是炸了。
而羅馬帝國成為軍事帝國之前就是民主的國家了也並沒有那麼多國家大亂斗,領導人也相對明智,一直是以一個平穩的趨勢發展,所以活的很久惹……


跪得久了就需要多多站起來活動活動,1840到1949那100年已經過去了,好歹有點尊嚴的活著好么?你這個問題從側面反映了,全世界就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外國永遠那麼的牛逼,原因就是你被欺負了100多年,然後中華文明史這5000年就都弱。

再從理論上讓你站起來,別再跪著舔洋人了,中國首次出現是在西周王室,大約是前11-12世紀,一直到目前為止是3100多年了,然後你和我說羅馬帝國?400年,1/8?你數學及過格么?能算清楚?你要非和我說,秦朝是一個國家,漢朝是一個國家,隋唐元明清都是不同的國家,我可以告訴你,中華民國也不是中國。從另一方面比較來說,你非要從秦朝與羅馬帝國相比,就好像在說北京市和美利堅合眾國哪個更強?


推薦閱讀:

如果扶蘇沒有奉詔自盡,而是與蒙恬起兵勤王,勝算幾何,如若成功大秦國運是否會長久?
既然始皇帝駕崩時只有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在場,後人又是如何得知遺詔被篡改?
秦始皇南征百越前,百越之人是什麼心態?
秦始皇有立過太子嗎?
大秦朝到了公元2015年是什麼存在?

TAG:歷史 | 周朝秦國 | 羅馬帝國 | 秦朝 | 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