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017年甲方招人很多?

從畢業校招開始,今年進甲方就比較好進,我來了設計院後發現有些部門大量的人跳槽去了甲方。問題是今年甲方為什麼招這麼多人?這種情況可以維持多久?


謝邀,其實今年整個行業都有點亂象,設計院打散重組整合,開發商兼并合作轉讓。在這些過程中人員流動頻繁也是正常的事情。

重慶地區先說點開發商的事兒,今年年初的時候富力、碧桂園等企業開展了一系列聲勢龐大的社招活動,算是給這幾年萎靡的市場帶來了一絲期望,甚至有點夢回黃金十年的感覺。但這種大型招聘會企業形象宣傳的意義大於實際人才的需求,當時對外宣傳的是幾乎所有建築,地產類相關職位都有需求,這對一個已經成熟的開發商來說顯然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招聘會雷聲大,雨點小,錄取率不是太高。

龍湖的情況,側面了解一些。重慶地區開始戰略收縮,武漢地區進行戰略擴張,在武漢的朋友可以密切關注,據說龍湖在那邊拿了好些地,重慶總部這邊也派遣的不少人過去,是準備大幹一場的架勢。

恆大作為收購狂魔,是連項目團隊一併納入的,但人才需求貌似比較平穩。這種大型企業可能在各區域之間進行調配,不一定非要當地社招。

萬達,中海,萬科,協信……知道一些模糊的情況,不好隨便亂髮言。

做高端商業,寫字樓,酒店等外資開發商紛紛轉讓撤場

地方民營開發商,在周邊區縣拿地擴張,是今年招聘的主力。大部分項目是住宅,或者以住宅為基礎的衍生,比如旅遊,養老,教育,公園盤。這幾年下來大佬們覺得來錢最快的還是住宅,這種方量較大的住宅盤,都是將就短平快的模式,所以一時半會兒人員需求量增大。再加上前2年市場猥瑣,設計師與公司在獎金收入方面有很多扯不清的爛賬,所以人員流動頻繁。


謝邀。就業市場的好壞直接體現了當下行業的景氣程度!


2015年、2016年校招也好社招也好房地產甲方的就業市場都是一片慘淡,記得也就是走那個時候有好多朋友發出了要轉行的聲音,而且聲音異常強烈,都認為這個行業不行了,沒有職業發展前途,尤其是例舉了土木、規劃相關專業的就業情況,那個時候出現好多100000+討論大土木轉行的文章,包括目前知乎很多類似話題討論也是在那個時候發起的~

2017年市場轉好,各大企業均大幅增加投資,投資增多了各個條線的人才需求也就增大了,所以2017年的就業情況也就較為樂觀,不出意外2018年會延續2017年良好的就業市場,學土木規劃建築房管的學弟學妹們這兩年畢業是比較幸福的,15、16年進前10地產的人聊聊無幾,去年打聽幾乎所有2017屆的學弟學妹都去了品牌房企~

所以,地產行業有周期,沒有絕對差的時候也沒有絕對好的時候,市場差的時候強的人也能找到工作,市場好的時候也有大批人找不到工作,故提升自己的工作就業能力才是正道!


我覺得可能和租賃這個政策有關,或許土木的大變革已經開始了,過去去處主要是甲方施工勘察設計,除了甲方設計都在野外,所以從業人員叫苦不迭,而未來如果真的是李家坡的模式,那對於甲方公司來說變的穩定,對土木狗來說,回地方也更容易,不管了,我是開始跳槽卡位了
不知道我說的租賃這個事的自己摸度娘的胸去

補充一下,我覺得房產已經死了,地產淡季過去了,未來甲方補庫存的同時也要補人了

再補充一下,房地產其實是房產和地產兩個東西,過去是房產為主,一次買賣,未來應該是地產為主,甲方那地,用70年時間賺錢(理論),而隨著規模的擴大人也會幾何需求(最不濟一條斜向上直線),土木狗最困難的的日子應該過去了,當然過去的困難也會繼續一段時間,因為要給先知先覺的人卡位的時間,也因為實體經濟反應很慢,我認為未來五年,土木會有一個質的的改變,最開始會體現在建造師(二建為主,因為需求大(由於大量企業資質低))的執業改革,而建造師的執業改革應該會在會議開完以後隨著新鄭一起徐徐鋪開


行業的回光反照吧。

本人就職於某大型龍頭

房企,年初社招招了不少人,分配到項目上的,試用期內又走了很多,有自己走的,有被幹掉的,然後就是繼續招唄。我們的人力不是在面試就是在去面試的路上。

我們業內都在講,地產行業還有三五年的飯吃,接下去的兩三年內,將會有大量的大魚吃小魚案例,大型房企除發揮自身原有特色之外,業態也將更加全面,住宅、商業、自持物業運營、產城、城市更新與運營、物流地產、養老地產等等。

三四線持續上漲是有點畸型,江蘇省內的縣級市和一些經濟較強的鎮都已早已過萬。似乎是一場末日前的狂歡。房地產的泡沫遲早會破,但什麼時候破誰都不知道。至少,開發商和老百姓們都堅信,房地產,每年貢獻十幾萬億的GDP,一旦崩盤,後果不堪設想。中央會嚴加調控,也捨不得這泡沫破了,至少在找到替代產業之前。

因此,開發商就趁著餘熱繼續撈一筆嘛,我不撈別人也在撈。

另一方面,小房企要麼破產,要麼被收購被整合。大房企不斷得擴張,不斷得有人才需求,而且需求量巨大,自己的內部培養已來不及供應,那就大量社招大量挖人吧。

校招也是越來越會玩,越來越聲勢浩大。各大地產商所謂的管培生計劃。當然,與其說在招人,不如說在打廣告。

黃金時代確實已過,白銀時代具體還能苟延幾年,無人知曉,作為這個行業的人,自求多福吧。


開發商行業的集中度正在急劇提高,尤其近兩年。

同時開發商產值也在提高,當年萬科遙望千億,現在千億已數十家。

而能校招的多為大型開發商。


答主地產前十(萬金龍)從業。行業整合 大魚吃小魚 大魚的體量大了 所以要招更多的人 以後的趨勢雖然不比從前 但是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還是需要綜合發展(住宅 商業 產城 長租等等) 只做單一業態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 尤其是住宅 還是分城市分公司的 現在很多項目幾家聯合底價拿地 非常不好做了。17屆校招進大房企比較容易 這次18屆也不難 難得的好機會。答主所在公司也比去年招的多很多 薪水也不錯 個人認為應屆生從長遠角度來看 選擇公司還是公司平台&>城市&>崗位&>薪水 有問題可以交流


因為建設方越來越不信任施工單位和設計院,監理,他們想把建設過程中的每個節點都能掌握,並有效控制成本。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01.最主要是行業集中度高了,像萬科,碧桂園,招商等都在擴規模,年銷售額都奔著四五千億去。規模小容易導致負債高。擴規模的主要途徑都是收購項目或者公司。當然這裡的一些操作模式可以讓負債看起來很漂亮。
02.行業集中度高了後,大公司必然需要更多人才派到這些項目上,因為大公司有成熟體系,所以很快培養應屆生,不過一些技術崗位建議還是去方案設計院呆兩年轉地產更好,像設計崗位。
03.從大公司內部來說,現在很多管理者很年輕,也喜歡乾淨聽話的應屆生下屬啦。
以下為各大企業去東大的校招


前提:本人坐標廣州。從前年開始,這裡的舊改政策給予了很多渠道,大力鼓勵集體經濟組織與社會資本合作改造。因此原先深耕在本地的開發商自然因應政策的改變,城市更新部門都在招大量兵買馬,如富力、時代、萬科等。而瞄準了政策的紅利,大量的外地開發商也開始進駐廣州,要分一杯羹。名義上收併購,其實更多還是參與舊改。當然,從外來企業,要最快了解本地市場,積累本地人脈,就是組建一個了解本地市場的團隊,在本地長期工作的人,就會比較吃香。

本人在某區的土地儲備機構工作,長期與區內各部門及鎮街打交道,也經手了不少項目。自從16年底開始,很多我聽過或沒聽過的開發商在我身邊開始挖人,一些在國土、規劃、建設等部門的人尤其容易被挖,我也接到不少於二十家企業的面試邀請。

我不是在開發商裡面工作,從一個外部人士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本人感覺吧,他們招人的前提是受政策影響的,畢竟房地產是一個政策敏感行業,受近期城市更新、租售同權、產城融合等政策的影響,行業發展周期開始變長,短平快的時代慢慢在遠去,其他城市我不了解,但起碼在廣州這類一線城市已經是僧多粥少了,公開市場就更加難,自持自持自持。所以,開發周期更長,需要更多人去幹活也是正常的,但如此高的用人成本是不可能持續的,大浪淘沙同時也在進行。


甲方每年都在招很多中高管吧...每年都有很多資歷夠了取證完畢的人跳到甲方,只不過剛畢業沒有了解到這種缺口而已,行業再不景氣也是需要人幹活的。


以當地來說,房地產淡季過去了去年政府大面積拆遷導致項目增加,以前淡季的時候裁員現在不但得補上還得增員。坐標魯西南三線


項目多了,再加上之前裁得人不少


這題目夠大的,
我以為什麼甲方呢。
建設單位就建設單位,還甲方


知道股票在暴跌前會拉升一波吧


別說了,我投簡歷去還不行嗎!


因為請乙方團隊很貴。不如自己招人包養一個團隊。


聽說今年房企招畢業生是以前的4倍,比較激進的例子是碧桂園給管培生的年薪今年double,月薪輕鬆過萬,不說了,我要去投簡歷了。


2017年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了,設計院和甲方都處於缺人的狀態,很多國企前幾年拿的地都需要開發


分地區分地方吧,有些地方項目增多自然而然就缺人了。


我記得知乎上好像有過這個回答
主要原因就是項目變多了,連設計院也開始缺人了,不僅僅是甲方。
持續多久,那誰知道。。。


青年領袖計劃,三年中層管理


因為龍王啊又一個NWE


推薦閱讀:

BIM 有哪些缺點及推廣的障礙?
「項目總」如何學習工程管理?

TAG:建築師 | 房地產 | 設計院 | 工程管理 | 甲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