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揚琴作為民樂團中的靈魂樂器,卻沒有二胡古箏笛子古琴等受關注?

觀察了下,知乎上大多討論古琴二胡古箏琵琶,談論揚琴卻很少。甚至沒有揚琴這個話題T—T


新入知乎好奇點開民樂、揚琴、琵琶、二胡這類話題一看答案竟然如此……科科,親愛的知乎大神們……小生來打臉了。

你們知道揚琴在樂隊里為什麼要放在彈撥組後排或是彈撥和拉弦中間嗎?因為,揚琴如此大的體型給了她非常好的共鳴空間,導致她能發出很大的聲音足以傳到前排的彈撥妹子們的耳朵里。在中間也能夠很好的將聲音擴散開來。揚琴聲音與一般民族彈撥不一樣,她音量大,餘音長,音域廣,潤澤不乏銳利的音質和均衡的特點使她與眾不同。但也因為餘音長使錄製錄像的聲音還原度不高,聽起來很嘈雜刺耳。因為錄製的機器把空氣中不斷震動的回聲也收錄進去了,但是人耳是聽不到的,所以可能你現場聽會覺得不錯,手機錄著回家聽之後就覺得是什麼鬼了。

說揚琴在樂隊里地位不重要的,長長心眼,專業作品裡,揚琴有大量的solo時間,更何況每個樂器在樂團里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你不能說哪個不重要哪個重要,樂團是個整體,少一個都不叫樂團。重奏有很多時候也會有很多氣口,需要統一的地方,要看揚琴的手勢。

然後之前那些說揚琴聲音不清澈的,科科。你想知道為啥聲音不幹凈咩?因為調音沒調好丫!多簡單吶!可是給揚琴調音很麻煩的你造嗎?低音區每鍵兩、三根弦,中音區每鍵四根弦,高音區每鍵五、六根弦!同一個音每根弦都要音高一致,聲音才會幹凈悠長沒有雜音。

還有說揚琴重的、搬不動的各位軟妹子軟漢子們,我身高155,體重42公斤是巔峰體重,每次無論演出考學還是上課練琴,我都是一個人拉,一個人拿,有不了解的男的看我體型小想幫我都不給幫,笑話,我的琴給你碰,萬一不小心琴磕了走音了你賠?哦要是真磕了我責問起來你肯定也會說又沒磕出個洞不至於吧。科科,調音兩個小時你賠我?

說民樂不重視和聲和節奏的那位大神,你是沒排過樂隊吧!而且在音樂學院里,和聲和節奏是大項,我們有專門上和聲課和樂理課和視唱練耳課(估計某些人是不知道都是些什麼課吧微笑微笑)民樂的節奏型複雜多變,種類繁多,說不注重的大神,你見過樂隊總譜嗎?和聲和弦是一首曲子的主要構成啊,你說不注重的,未免太業餘太不負責任了!

最後回答題主問題,作為靈魂樂器為啥不受關注(微笑微笑)說實話,很多行外人嫌棄揚琴重,音難調,不能隨時開啟裝x模式,但很多答主也說了,並不代表沒人學,你既然問了這個問題那麼你應該也是十分喜歡揚琴的,而且作為真心喜歡揚琴的學琴人,我想你並不需要理解為什麼揚琴不受人關注或是不理解的人是怎麼想的。因為有時候你喜歡上了一個別人不理解,不喜歡的東西,你試圖去解釋試圖去傳播布教,別人也還是無感,不理解,不懂。

所以在音樂方面總有很多大神跳出來給你講一些奇奇怪怪根本不是一回事的科普為了滿足自己虛榮的私慾(不是針對某些人啊因為我的確是遇到過這種事說話刻薄了點對不起)很多民樂明明彈得不好非要拉一些聽都沒聽過的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比賽獎項去糊弄你的大神,就是因為這種人非常常見甚至他們的言論真的影響到了不是很懂民樂的普通大眾群體,真正明白的人漸漸開始不願意去解釋去辯解,因為也有人做過,卻被一些不懂不明白的專業人士弄的十分心寒。所以只好高冷,再高冷,無限高冷(;′д`)ゞ

剛入知乎的時候點開這些問題的答案,給學姐們看也是爆了許多平時根本不講的話,氣憤的不行。可當我說是不是因為知道的人太少了而我們這類人不願意科普所以才會這樣的時候,她們笑我太年輕還會想去辯解,我想不通為什麼不辯解,但是後來我有點懂了解釋也沒用不懂還是不懂因為他們根本沒興趣只是想多一份談資多一點x可裝。

話不多說了再說大概要引戰了。

有興趣了解民樂或者純觀賞的漢子妹子們可以去聽聽一些比較好的大作,這裡推薦一下:花腰三道紅,踏歌,達勃河隨想,日環食,民謠,中國隨想曲No.1——東方印象,江畔晨曲。

有興趣了解揚琴的妹子們漢子們:這裡不安利網上的音頻和視頻,很少有音質清晰的好聽的聲音。
對揚琴有一點了解的應該是知道狂想曲,雲端,落花夜,神女賦,蓮花之類的,這裡再安利一部正在學的覺得不錯的:雅魯藏布江旁——情歌,第二部是踢踏舞。還有王玉珏的揚琴協奏:樓蘭女。都是不錯的旋律,可聽。

當然,只是想裝x的,你也就記記名字了,給你聽現場版的你也聽不懂吧(科科)


因為二胡和笛子沒法演奏和弦。。。而能夠演奏和弦的樂器基本上都去伴奏了。。。
夏至模式 市集場景2-十方, 夏至模式 市集場景2MP3下載,歌詞下載


其實揚琴並不算是靈魂樂器 當代樂團有些已經開始淘汰揚琴了 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搶風頭了蓋得其他樂器 特別是沒有什麼共鳴的彈撥類各種苦逼…
現在樂團排法有把揚琴放在後面而不是正對指揮的 減少這個掩蓋的效果
至於關注度 其實學揚琴的人還蠻多的啊 知乎上沒有不代表不受歡迎嘛

-----

看到幾個抨擊的聲音,解釋一下所謂揚琴靠後的樂團排法;
我人在新加坡,國家最高水平的新加坡華樂團和青年華樂團多數時候都是採用這種排法,我自己的幾個樂團還是用揚琴在中央的排法。
曲目上,我也奏過幾首沒有揚琴部分的曲子。
原答案based on我指揮的觀點,他挺喜歡奏廣東音樂所以其實還是很看重揚琴的,我本人也是潮派出身,加上新加坡南音的影響,對揚琴並沒有什麼偏見。
以上。


因為揚琴的聲音聽不見。

這裡不是響度的問題,相反揚琴的響度在樂里絕對排在前面。

而是音色。

笛子開腔了,即使很輕,你也知道那是笛子。
嗩吶開腔了,全世界都知道嗩吶在吹。
打擊樂更不用說了。
弦樂音色沒人聽不出來。
笙獨有的音色也很好分辨。

剩下的所有東西都很好地混在一起,它們很重要,為音樂服務,但不為自己服務。

大學時聽過民樂演奏,因為校級樂團水準問題,哪個樂器出錯了,走音了,我能清楚聽到。
唯有揚琴,把自己完美地混合在音樂里,只有你去可以注意它的時候,它才存在,否則它就是音樂的一部分。它的聲音並不突出。

按說這是優點,畢竟不是某某樂器協奏曲,沒必要突出單個樂器。但碰上中國這一大群音色及其突出的樂器。揚琴作為與音樂主題融合的最好的一批樂器之一,虧大了。


忽然想到圓號了,你看它也在中間,是銅管和木管的紐帶,沒了圓號大多管弦樂團都會非常難受。
然後普通觀眾知道小提琴手,知道單簧管,知道小號。
連長號這種歷史上關注度不夠的都因為鬼畜火了。更神奇的是上低音號,我都沒見過幾次,愣生被一部動畫帶到人盡皆知。
然而,其他樂器呢?


其實最慘的是中提琴,無數人指著它說,看,小提琴,看,大提琴。

人們好歹認識那個圓圓的叫圓號。
人們好歹知道揚琴是敲的。

玩阮的更慘烈,認識「阮」這個字的人都巨少。


你說揚琴是民樂團中的靈魂樂器我不算太贊同。
先講一句很真實的,無論是揚琴還是箜篌都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搬起來太麻煩and佔地方大,還好揚琴的聲音給樂團帶來了極大的價值,但如果是箜篌就很崩潰了,長得大還沒什麼聲兒,就只能默默的沒落下去了。

回到正題,揚琴是個比較fashion的民樂器,它的琴弦很多,所以演繹些許西洋樂曲比其他些許民樂更加佔優勢,但是這恰恰也是它的缺點,以現在大眾的審美,可能大家提前二泉映月亦或漁舟唱晚時神經會非常敏感,這就是二泉等給二胡等帶來的具有彰顯其特色的價值,然而揚琴就具有這樣的標誌很少。這也就形成了一個審美圈的一方在擴大而一方在縮小的較量,也是揚琴可能不太會受關注的一個原因。

寫的有點微累,這是本小可愛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哈哈,發表發表看法練練文筆也順便回憶一下在樂團的日子和指揮曾經說過的話,還是很幸福噠嘿嘿。


揚琴的聲音在整個民樂演奏中好搶戲的( ′???` ) 很能蓋過其他聲音,包括琵琶,聲音更尖。
然而wuli古箏就是這麼默默無聞地襯托( ???????? )


民樂團的靈魂樂器明明是嗩吶


看了各種回答,簡單歸納一下就是這麼回事:
揚琴之於民樂團類似於鋼琴之於交響樂團,後者以及豎琴在交響樂中也是地位不高,位置處在邊緣的「色彩樂器」
說揚琴在民樂團里關注低於二胡、笛子,就如同交響樂團里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受到的關注高於鋼琴、豎琴


首先說古琴,和揚琴二胡古箏笛子這些不同,古琴在民樂界地位高,有歷史,有典故,有名曲,有國家保護,討論度自然高。但是在民樂團中也不那麼多用。
然後說揚琴,就揚琴本身來說,學的人相對笛子二胡古箏琵琶這些主流民族樂器少很多,我覺得有三個原因,第一,作為彈撥樂器,由於演奏上的特點,揚琴的獨奏性不強,沒有那麼多名曲,也就沒那麼多人聽說,自然也不會變成首選。第二,揚琴很少在電視劇之類的媒體中出現,大家仔細回想總能想到一兩部電視劇中出現過笛子古箏之類(雖然有拿簫吹出笛聲,拿古琴彈出古箏聲的),但應該沒見過電視劇里有敲揚琴的吧。第三,好不容易我聽說過揚琴,列入考慮學一下的範圍,結果跑去一看,靠!那麼重,攜帶不方便啊!記得大學裡學校民樂隊排練,輪到幫女生搬揚琴的每次搬都會抱怨,搬不動學它幹嘛!
但是在合奏中,揚琴聲音立體,音域寬,作為節奏性,和聲性和色彩性樂器作用還是很大的。為什麼會給人不重要的感覺呢?我們的民族音樂多注重旋律,而不重節奏和和聲,民樂隊中主要旋律樂器是二胡和笛子(就像管弦樂隊主演是小提琴和管樂組,弦樂和管樂更能演奏連續的音樂),整個彈撥樂組在和聲上作一些節奏的變化和加花處理。對於非專業的觀眾,他們對旋律更敏感,他們聽到的大多是二胡笛子演奏的所謂主旋律,而其它的那一大堆忙活著的對他們來說都叫做伴奏。偶爾揚琴冒出一兩聲,不少人也會覺得這古箏挺好聽的。
不過,對於阮這種大多人不認識的樂器來說,揚琴已經有地位多了,起碼在前面不是。


大兄弟你沒發現所有民樂團所有演出,只要有揚琴,那一定放在舞台正中間這件事嗎?
我們一個小小的校民樂團排練都這樣,你說它會沒地位?


作為大學生藝術團民樂團的一員,感受到了揚琴在民樂團中的重要性。不知道其他學校的民樂團是個什麼情況。每次大合奏,揚琴的位置都是在正中間的,如今學民樂的人遠少於西洋樂,就像我們學校的管樂團的規模遠遠大於我們民樂團,敲揚琴的人更是稀缺。最簡單的解釋吧:物以稀為貴嘛。而且大合奏中,其他聲部基本上都是聽揚琴的節奏,尤其是彈撥樂的。


看到有些回答真是非常生氣啊。
說揚琴體積大的,揚琴體積是比較大,但裝她的盒子是有輪子的,可以拖動。而且體積大的樂器絕不止揚琴一個。
說揚琴難調音的,那只是她看上去弦多而已。其實揚琴只要調過幾次後就能掌握技巧,還是很好調的。
說揚琴入門難的,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那完全就是胡說八道。揚琴入門非常非常非常簡單。
我學古箏琵琶笛子等其他樂器的朋友們都很喜歡我的揚琴呢:)
以上。


利益不相關:笛/笙演奏者,所在民樂社的團長主練打擊,但也會一些揚琴。

揚琴真正的困難還是在於體積(402揚琴很大)和上手難度。

很多合奏曲目給揚琴太多和弦以及太多大音域演奏(很多時候要高/低音譜號雙行視譜)導致彈奏難度直追鋼琴。(揚琴協奏《狂想曲》就可見一斑)

而且,一旦樂隊中揚琴手有多餘,很快就會被調到打擊,導致合奏場合的揚琴人才稀少

更極端的情況,比如說業餘樂隊想要有豎琴的效果(參見《天山風情》)卻又苦於沒有豎琴和古箏的話,抱歉,揚琴又要承擔大音域琶音的替代重任。

可是,揚琴任務這麼重,我個人接觸的所有民樂合奏中實在記不起來有它的Solo段落

(補充:有!但是抱歉,就算出現了Solo段,仍然要反覆輪音琶音或者雙和弦(盧亮輝《春》),難度可想而知)

基本上,能練的起來揚琴而且長期不用轉打擊的,大多是民樂界的神人。


揚琴雖然有各種局限,但民樂隊的確需要揚琴,因為其音域廣和聲旋律音程都能操作,比起彈撥,能讓聲音更加立體化。目前萎縮的原因也是因為後繼乏人。樂器大且難學,不像古箏易學易上手,但民樂團沒有揚琴的確操作起來乏善可陳。把揚琴放在樂隊後面這種說法應該是非專業人士如此說。


作為一個喜歡聽民樂的聽眾來說,我覺得揚琴受關注較少有個很重要的原因:

沒有性格(或者說性格不明顯)。

提到二胡,我馬上會想到《二泉映月》、《江河水》、阿炳……二胡的名曲中悲涼的佔了多數(特別是以前的曲子),因此給人的感覺就是悲涼的。

提到古琴,我會想到《梅花三弄》、《廣陵散》、竹林七賢……古琴給人的印象就自帶一份風雅和超逸。


提到竹笛,我會想到《牧民新歌》、《鷓鴣飛》、「笛在月明樓」……竹笛代表著透亮的自然之聲。


提到琵琶,我會想到《十面埋伏》、《昭君出塞》、「大珠小珠落玉盤」……自有一份歷史的厚重。


……


而提到揚琴呢?

我會想到叮叮噹噹的,還挺好聽,各種民樂合奏都少不了它,但是它都是配角。有沒有當主角的時候呢?當主角的時候有沒有統一的個性呢?似乎沒有。
《泉水叮咚》的時候是活潑的;
《將軍令》的時候是高亢的;
……
另外還有一點,揚琴獨奏沒有深入人心的作品!
對比古箏,古箏也比較沒有性格,但是《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流傳度太高了,自然不會被忽視。
而上網查揚琴名曲,要麼是根據其他樂曲改編的,要麼知名度不高,自然而然就難免被忽視了。


誰說不受關注啦!明明我記得以前樂團排練(不爭氣在市的學生藝術團的二團一直準備往上爬爬不上去!最後竟然要求改苼才能去一團)
都是楊琴在中間好嘛,敲啊敲,後面放個古箏,在後面放排笛子
你看!楊琴在最當中耶!當中眾星拱月耶!
好了,雖然我知道其實這樣排是因為能共鳴好的緣故!
但是我想說明明二胡笛子也不受待見!
為毛!笛子犯了錯二胡犯了錯!指揮就罵上來了,你吹不吹不吹滾蛋
你拉不拉,不拉滾蛋
你看就不會對楊琴說,據說因為楊琴人少


咋不重要,我每次演出都坐正中間兒最前面兒,然而沒卵用,總被班裡內個假裝在指揮的碧池擋一嚴實,他爸是當地(或東三省地區)著名性病醫院的老闆,所以丫就算學習不好顏值操蛋唱歌跑調兒不愛學琴,我們老師還是給丫弄了一指揮的位置。搞得我這麼多年過去了看到當年錄像就氣從中來想強姦了丫的。

另外有個兄弟說揚琴沒獨奏樂器這他媽離譜離的。。。揚琴音域那麼廣能沒獨奏作品?黃河老師專輯買本兒好好兒聽聽,B站內些up主也是夠扯淡,天天千本櫻,你看連外行都胡逼咱們,也是愁人。


無邀自來
在標準民樂樂隊里
揚琴穩坐樂隊最前最中間正對指揮的位置
基本上在樂曲中可以從頭參與到尾
可以主旋律又可以為其他主旋律聲部伴奏而且SOLO概率很大
由於上文說的位置原因也在演出時很顯眼

沒有二胡琵琶受關注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
相比於樂隊里其他樂器會有更多人來問揚琴是「什麼樂器?」
只是因為非專業的人們對它還不夠了解
(我覺得馬林巴也是同理)
換句話說…算了不說了
而越是不了解的人越會仗著自己的不了解而隨意給揚琴下評價下定義
我覺得樓上有些自以為聰明但其實根本不懂揚琴還隨意大話的人就是這種類型
-------
拒絕撕逼拒絕探討人生


首先,從揚琴本身來講,它的琴箱大,共鳴就大,因此一個正常結構的民樂團揚琴樂手的配置為一到兩名,鮮有現場演奏時有兩名以上揚琴樂手的樂團,不然其他樂器的旋律就被掩蓋了。
其次,基於上面的問題,也就造成了對揚琴樂手需求量的限制,同樣條件下,對揚琴樂手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更高。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供給,因此學習揚琴尤其是以此為職業的人相對小眾。
最後,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同樣面臨上述兩個問題的古箏受眾群體會廣?個人認為是古箏在影視作品中的曝光率太高了,極度影響了人們的偏好。古裝劇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主現身時,總是要彈著古箏的,有誰見過是彈揚琴的?


真心學民樂的人少,想用民樂器彈流行旋律的人多。如此而已。
揚琴的結構我不了解,彈奏方式也不了解,反正我用音源也不在乎這個。
笛子便攜,而且沒法演奏和聲音程。如果想要演奏就只能編組。笛子入門門檻不高,況且學的大部分是為了吹流行曲子,也沒想過往深里去。
古箏的高音很亮很飽滿,加上如蝶傷情,玉面小嫣然這種流行古箏推手,為了流行旋律而學古箏的大有人在。誰都巴不得在眾人面前彈個《rolling in the deep》《小蘋果》,誰聽你的《井岡上上太陽紅》和《幻想曲》。而且相對於揚琴,古箏還是比較便攜的。
另一方面就是家長,真心想讓孩子學樂器感受文化的人少,拿孩子會點啥出來得瑟的人多。

另外說一下揚琴
不妨對比一下箜篌,都不便攜,學箜篌的就更是少得可憐。
揚琴在流行曲中用的很少,大多都是用作點綴的音效,在這方面展現的逼格不高。
而正好,大眾所著眼的是流行音樂,並非傳統民樂。
所以知道的人也很少了。
要知道,進入民樂團的人,源頭也是來源於大眾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墨韻隨步搖的古箏翻奏《千本櫻》?
古箏考級曲目的級別是由什麼決定的?
樂器演奏感情?
業餘古箏學習者如何高效學習古箏?
專業箏友們如何評價玉面小嫣然?

TAG:古箏 | 民樂 | 二胡 | 古琴 | 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