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威懾論有現實意義嗎?

三體中的威懾論有現實意義嗎?或者現實中有類似的理論嗎?


《三體》的確是非常有深度的小說。其中關於文明間的威懾理論其實就是源自現實中的核威懾。
威懾理論一個重要起點就是:自己不能慫。如果讓對方感覺到你並沒有那麼強的決心,那麼是無法達到威懾效果的。
《三體》中為什麼三體人在邏輯掌管鑰匙的時候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卻在鑰匙交給程心的一剎那就啟動了毀滅行動,因為三體人經過智子多年的觀察,始終無法看透邏輯的內心,換句話說,邏輯對於三體人才形成了真正的威懾;而對於程心,三體人早就把她看透了,這個內心柔弱的女人,根本沒有敢於用自己的文明的毀滅換取對方文明毀滅的勇氣。
再回到我們的現實,核威懾,必須讓對方知道,在必要時刻我有敢於同歸於盡的勇氣和魄力,這樣的威懾才是成功的,一旦讓對方知道這個決策者是優柔寡斷內心柔弱的人,那麼在一開始就已經輸了。。。


太有現實意義了!
在新浪微博搜索西安以東,你會看到有這麼一條消息:
少將稱中國可承受西安以東全部毀滅,核平美國!
然後你會看到各種轉發評論,結果和大劉分析的完全一致,90%的人都在謾罵,腦殘少將憑什麼用我們的生命做賭注。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有個網友回復:本來說這狠話是威懾敵人的,結果自己人先慫了(大概意思是這樣)。
結論:中國在核武器方面一直比較低調,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等。從威懾角度講真的沒有最大程度發揮作用。可能高層也覺得有必要在主權問題上表明自己不惜一戰的決心,然後用某個少將之口把核威懾拋出來。結果大家看到了,敵人沒亂,自己人先亂了。
三體中羅輯就是這樣的人,民眾卻要審判他,還有那個被民眾用石頭砸死的面壁者。真的讓人辛酸。民眾更喜歡程心!在一個虛構的科幻小說中讀到現實的影子,真的讓人佩服大劉對人類群體意識的深刻洞察。
有感而發,可能答非所問。感謝大劉,感謝新浪微博、感謝激奮的民眾。


《三體》中的威懾論和《孫子兵法》裡面講到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有著很大的相同之處。無論在這本書中還是在現實世界裡,威懾論都有著巨大的意義。就比如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在長達近五十年的時間裡始終處於一種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下,但是雙方誰也不敢打破平衡,這就是互相威懾的結果。要知道當時美蘇掌握的核武器都可以毀滅地球幾百上千次,所以在相互威懾下就導致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再說當下,仍處於一超多強的格局,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警察自然會有不少刺頭對手比如朝鮮、古巴、伊朗等國家。當這些國家做出有損美國全球利益的事後,由於軍費開支原因和國際公約限制,美國一般不會直接對其武力干預。那麼這是適時使用威懾手段就有其現實意義了,諸如在對方家門口軍演,輿論壓力(一般譴責該國人權問題),扶持該國反政府勢力或親美勢力等等手段。總之就如《三體》裡面寫到的那樣,當我掌握著一項可以令你滅絕的指令後,如果你向我發動黑暗戰爭,我就啟動這項指令滅絕你。現在看來從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威懾和相互威懾已經成為了各文明間共存的一種模式!


來自人民網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3725760.html
  蘇聯是1957年人造衛星上天,那會兒美國還沒有,當時社會主義國家非常興奮,覺得這個形勢太好了。這麼好的形勢,下一步政策是什麼呢?中蘇開始發生分歧了,赫魯曉夫認為,既然我們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帝國主義,我們更應該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我們不通過戰爭就能戰勝帝國主義,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你看我發展這麼快,我們能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靠力量就能夠戰勝他,並且在談判桌上我們也有實力。所以他要繼續堅持和平競賽的外交方針。

  但是毛澤東的想法恰恰相反,毛澤東說,既然我們力量這麼強大,我們還跟他談什麼,打就完了,說敵人不打是不倒的,掃帚不到灰塵照樣不會自己跑掉。必須要打,通過革命的手段,通過武裝打敗他,既然你的力量這麼強大,還談什麼,所以什麼「絞索政策」都是在這樣的觀念下提出來的。大不了就是核戰爭,核戰爭有什麼了不起,全世界27億人,死一半還剩一半,中國6億人,死一半還剩3億,我怕誰去。這個話一講完,全場鴉雀無聲,很多人沒聽懂,說毛主席怎麼了,死3億人不算什麼,下面喝茶的時候都議論紛紛,捷克斯洛伐克總書記拿著咖啡直哆嗦,說中國6億人,我們才2000萬啊,都不理解。在這個問題上毛的這次發言,我說的是11月18號即席演說,關於核武器這個嚇倒了一片人。

大劉那個年代的人永遠也無法擺脫的個人崇拜,雖然我相信毛的意圖並非非理性對賭,而是一種魄力和決心。但是難不保有如前面幾個自以為是的人覺得有權決定別人的生死,畢竟有這種能力和覺悟的人除了毛鄧幾個,當今中國很少了。


只有我們三人的辦公室又新進來一個年輕人,我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只有兩個字:三體。


核威懾鏈算嗎


宇宙社會學是建立在「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兩條公理之上的。
從猜疑鏈上看:

1. 信息化使的地球文明中的甲方乙方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理解對方(其實現在的地球文明其實無法嚴格割裂成甲方乙方),猜疑鏈被弱化。

2. 全球化過程使得地球文明的「甲方乙方丙方」更加的需要彼此,猜疑鏈進一步弱化。

3. 核武器的恐怖威力使得人類以更加謹慎的態度面對戰爭,甲方乙方丙方間的有效溝通變得愈加迫切並且更能成為彼此之間的共識。猜疑鏈再一步弱化。

從技術爆炸上看:
技術爆炸依賴於基礎研究的跨越式進步,而當今的學術研究更多的以國際合作的形式展開,這樣,彼此的理論基礎不可能拉得太遠,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一出來,沒多久全世界人都知道了,後面就是在這公式之上開展核武的研究和利用而已。各國的基礎理論都是一樣的。技術再爆炸也是大家一起炸,無外乎你飛的遠些,我飛的近些。

宇宙社會學的兩個成立條件在地球不夠硬,宇宙社會學在地球便不適應。
地球人能做且該做的就是縮短猜疑鏈,縮短技術爆炸的差距。


看了樓上幾位的核威懾,越發覺得,這就是為什麼不能讓朝鮮掌握核武器


核威懾就是很好詮釋這個問題的答案。


確實,蘇聯和美國冷戰時期的時候,傾盡全國之力製造核彈,其當量都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十次了。然而並沒有爆炸,磕磕碰碰但還好安全的過來了。
但是《三體》中的情況是一方的實力比較弱,而另一方的實力碾壓,弱的一方掌握了同歸於盡,瓦玉具碎的震懾方法。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而且有點天方夜譚——強者是不會輕易的露出破綻的,尤其是在這種關乎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通常兩者都是勢均力敵、實力相當。


不聽我話,就不給你錢。。。
我媽這話很好使


叫家長就是一種威懾


核戰爭裡面的0容忍原則和這個很像,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類似的還是在一本網路小說《小兵傳奇》裡面。。。


絕對有,大劉作品也說過威懾的實例,而現實中威懾無處不在,仔細想想很多的,比如軍備競賽,歹徒的人質威脅,什麼「不幫我寫作業就告老師」什麼的。怎麼會沒有現實意義呢?


趙錢孫李,張王李趙,蔣沈韓楊。誰又不是你階級鬥爭的工具,沒什麼好語氣的說給我聽幹嗎?拿百家姓威脅人嗎。


有意義!

不過那很殘忍,最好不要看。


如果智子像小說那樣滲透的無處不在,並且在任意人視覺里可以打上字幕,不用艦隊過來,直接就可以觸發擁核國家相互攻擊。


有時候科幻小說比鬼故事更可怕,接近未來的可能模樣或猜測過去都令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博弈論


我更喜歡黑暗森林法則


冷戰的核平衡


推薦閱讀:

每個個體的理性行為會導致所在群體的非理性行為嗎?如果會,在實際活動或經濟學中有哪些相關例子或模型?
如果建一個維權權利代理平台,怎樣的拍賣機制會比較好?
有限次博弈是否存在合作關係?
什麼是協和謬誤 (coordination problem)?如何解決?
在拍賣會上如何拍到 100 元?

TAG:科幻小說 | 三體書籍 | 博弈論 | 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