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跟刘慈欣谁的水平更高?
补充点话说在前面,倪匡对自己的创作类型有清晰的意识吗?我认为意识有,但并不清晰。
他在微博上说过“硬科幻就是没人爱看的科幻”,这个话我就不做评价了。如果这是年老后精力不如从前(这个话怎么说都不好听)的缘故,还可以看他年轻时写的那些小说前言,他经常在里面讨论一些根本不正确的“科学知识”,如果说小说还有虚构的需要,在读者默认为自我介绍的前言这么做,又有什么意思呢?
小说写的是虚构的世界,一般而言,这个世界被默认为与现实世界重叠,或者相似的。幻想小说的世界存在着显然的与现实的不同,以至于不得不被视为另一个世界(架空世界)。
描写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这种创作早已存在,广泛地说,武侠和神魔、传奇等小说,乃至于更早的文学类型,如浪漫主义史诗的世界观,也是存在架空性的。但是“我在构造架空世界”的创作意识,出现得相当之晚,在国内流行小说界引发注意就更晚。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有人在写流行文学,其中也不乏虚构幻想的元素,但很少有人去拾架空世界这个茬儿,想到“我在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观”(顺便一提,我觉得大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奇幻小说是《仙篮奇剑传》,是个儿童文学,但这有点故意为了发论文做惊人语的成分)。
金庸在这方面的了不起之处,就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一个(尽管是借助了很多现实的)虚构世界的时候,创造了相当宏大而自洽的架空世界观。在这方面古龙就不一样,别的同时代的流行文学作家都跟金庸不一样,古龙一个一个的点子是散碎的。比如金庸说一个人很牛,一般都会堆出来,ta的官职,ta是什么教的,ta跟历史上的某某名人有关系,大概还会在后记里告诉你,这个人原型是谁。而古龙是说一个狂霸酷拽的外号,一个狂霸酷拽的名字。
好了绕了这么一圈终于回到倪匡。
倪匡的时代没有清楚的“架空世界奇幻小说”的概念,不像现在,十个网文有九点八个是架空,所以他只好写科幻,而且他的世界观也只好建立在现实世界上。
郭德纲说他用做血豆腐的办法克隆于谦,我们都不会计较,因为我们知道这不是科幻,但倪匡写的是科幻。这就给他的读者一个阅读期待,他的世界观,是比较符合现实的,同时是比较符合科学的。要命的是倪匡不懂科学。倪匡的这个毛病,比沈石溪不懂动物学更严重。黑沈石溪再黑得飞起,我也得承认,他把市面上的科普和动物小说(绝大多数是翻译)读了许多,而倪匡是真的压根不懂科学。于是乎他的世界观就显得很尴尬了…
如果他真的承认自己写的就是架空世界,是一个外星人满天飞,星辰可以用射线影响命运的世界,那他的问题会轻一些。犬马最难,鬼魅最易,越是现实、普通的世界观,越容易被抓bug。但是千万不要搞刘慈欣那种科幻意味很强的世界观,否则又变成一场笑话了。
(顺便提一句,很多中国科幻短暂繁荣期的作品,看起来也相当尴尬,而作者的创作意识,显然是以之为“科幻”的。)
说倪匡地摊……然后有很多人就拿漫威说事……
不要侮辱斯坦李好不好
漫威dc虽然有部分是确实比较地摊,但整体的世界观、故事性和剧情深度比卫斯理好多了好不好……
这事儿和科学核心是不是翔实毫无关系好不好?
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多啦a梦也比卫斯理伟大多了好不好……
说倪匡“思想性不足”真的已经是太客气了
因为思想性这种话语体系根本就不能扣在倪匡的所谓科幻上面
倪匡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比大刘写的多,不但自己写还给金庸写,大刘的问题也是写完了就开始走穴,也不值得夸什么的
东西方两大幻想文学大佬的碰撞
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
拖一天是一天谢谢啊
这是刘慈欣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我也黑过三体,但这次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也不喜欢看三体,可是不能以个人喜好评判水平高低吧?喜欢少妇白洁的人更多,能说明什么呢?
不论是否科幻范畴内,他二位的作品(注意,是作品,而且特指小说作品,电影剧本或随笔及其它不算)很明显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之间大概隔了半个金庸半个古龙再加三百六十个我吃西红柿。
倪匡本人才华肯定是有的,而且还很高,可是他的创作态度一味追求高产,并不用心去写。
但是题目中比较两个人水平谁高是不合适的,倪匡用萝卜头刻章的水平还是比刘慈欣要高很多的嘛。
我虽然在结尾说了“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但是很明显,有些人没有明白,至少没有明白我想表达的重点。
那我就扒开皮细说,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疼
第一层,倪大才子口中的“不好看(看不懂)”的科幻,大刘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大刘说:我的科学素养极其平庸,真的不是什么高深玄妙的东西,你们(采访者)这些学霸比我强多了。
不止如此,在大刘作品里,无数次表达了对科学和未知最深最真诚的谦恭。
我的签名里“知识的乞丐”便是感佩其精神。引以为我座右铭。
一个鼠目寸光,对自己觉得不好看(看不懂)的领域完全排斥,眼界如井底之蛙,沾沾自喜于自己披着玄幻外皮的科幻。
一个谦逊虔诚,对知识如饥似渴甚至亲身观看(大刘曾亲眼见过球装闪电,数次去火箭发射中心拖更。。。不对观摩)。
此倪匡一败
第二层
大刘在《三维的韩松》里引用网友的“成功者是不受指责的”这句话(下面原回答里有大刘原话详细的引用)
《三维韩松》这个评论是在倪匡“硬科幻就是不好看的科幻”这句话之前很久就发表了,不知是有意无意,大刘完成了一次颇有意味的巧合性预言(只能理解为巧合,大刘不可能知道这么多年后别人怎样评论)
虽然确实两个相隔久远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倪匡的话成功的和大刘的话遥相呼应:
倪匡话意思是“不成功者可以受指责”。
我是否曲解了倪匡的这句话呢?大家自行判断。
作品自然应该开放包容百花齐放,虽然看不惯可以批评,但是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倪大佬这样唯我独尊我看不懂皆垃圾的气概,实在不合他四大才子大名
好在大刘和那些写硬科幻的(比如阿西莫夫,比如克拉克,安迪威尔)不是倪大佬说的那样籍籍无名,不然倪大佬的这句话,真的能把这些不被倪大佬认可的写硬科幻的作家踩的永远不能翻身
然而悲哀的是,虽然三体以后中国科幻稍微普及,但是科幻依然小众,除了老科幻迷老粉,谁知道柳公子,谁知道何康松,谁知道那些无数默默耕耘的科幻人呢?
这些还是圈子里的名人了,但比起倪大佬,名气还是小的多,如过真以读者寡众来判断好看不好看,那。。。我无话可说。。
一个对不了解事物盲目否定打压,势利看人
一个开放包容,虽然不认同但也尊重,平等看人(见下文大刘原话)
倪匡二败!
最重要的作品方面,各位答主回答详细,我就不重复各位高见了
倪匡三败
其四,见下面原答案,岁月静好的安乐公vs肩负重担中流砥柱
四败也
一个如打字机,眨眼千言
一个一年一作,惜墨如金
我虽坚信工业流水线胜过小作坊精雕细琢,然而文学作品却不是工业品。倪匡功力也未必高明,如此高产,质量堪忧。而大刘出道30年,长篇仅四篇,短篇也仅30多篇,如此长跨度,每一篇都能看到他从稚嫩的弱冠少年到知天命之岁的进步。一部部作品,就像年轮,像珍珠,记载了他的进化之路
至此,倪匡五败
--------以下原回答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大刘曾经在对韩松的评论《三维的韩松》里提到过倪匡
如果一篇科幻小说想表达的东西能够被作者或者读者用几句话总结出来,那这篇小说肯定是失败的;如果一篇科幻小说让人看的热血沸腾,那多半是哪儿搞错了.这都是二维科幻最显著的特征,很不幸的,我自己的小说都显著地拥有这些特征.
有人说韩松像倪匡,很不幸,他们正是科幻的两个极端:韩松最深,倪匡最浅;韩松十只眼,倪匡一只眼;韩松三维,倪匡一维.但正如那个转经筒,两个极端又是对在一起的,以至于看上去真有些像.
这里也没有贬低倪匡的意思,同意网上一位朋友的意见:成功者是不受指责的,再重复我以前说过的话:从来没有哪一个中国人把科幻之火燃得如此之广.他那一维的科幻像一只飞箭,强有力地洞穿了市场,而韩松的三维科幻,你得自个走进去才行.不过,当现在的科幻迷长到35岁以上,我们的一维结绳和二维作文写的再好也无法留住他们,那时,就要*三维科幻了.
大刘这话真是耐人寻味,尤其是加粗部分,信息量非常之大。这个评论文是很久以前写的,只能说有些事情比如什么样的作品会成功,成功以后的众生相,大刘看的太透了。今天的很多事物就是如此。其实别说35岁了,现在再让我看我中学看过的一些网络小说我都恶心。当然我也不是贬低,很多东西呢,图个乐是可以的,快乐很重要嘛。
倪匡身上,满是“岁月静好”。他笔下的卫斯理,有点。。龙傲天的感觉,连外星女人都投怀送抱。硬科幻被他认为“就是不好看的科幻”。虽然他或许自己明白,自己写得都是伪科学,有种。。正如 答主@铁岭往事 所说的那种大师用弦论解释自己的时空大法的感觉。当然我们不反对这样近乎反智的“科幻”主张,但认为自己才是主流别人都sb的话嘛。。。。那就太。。。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大刘则是“负重前行”,三体人面对地球碾压性的强大,更凸显地球人反抗的绝望和悲壮,一如那个1840年以来在苦难和绝望中走来的民族。
大刘就像罗辑,明明高卧隆中过自己快乐逍遥的小日子,却不得不扛起绝望悲壮的职责
比起倪匡,大刘真的很不幸,这么一个低调的人,不得不站出来为中国科幻站台,到处走穴。因为,“你得自个走进去才行”就像罗辑,无论如何拒绝,面壁者的责任都压在身上,除了死亡,没有任何办法摆脱。
所以大刘早就看开了,有些事情呢,我们也得看开。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你看得惯看不惯它都存在,这样无奈的事情多了去了,生活还得继续嘛。
说起倪匡这个人呢,香港四大才子,特殊时代下的产物。犯过事,受过庇护,眼光准又会混,头脑快火力旺,抓住了路子选对了机会,加上时少英雄,自然是一飞冲天。
至于犯法和反tg问题,我理解,毕竟流动摊贩不会说城管好话,监狱里的罪犯不会喜欢警察,被镇压的剥削者自然会大肆污名化推翻他们的人。立场不同,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不是吗。所以这种早就过了法律追诉年限的事情就不讨论了。
科幻的未来,注定要回到科幻人手里,回到负重前行的人的手里。岁月静好的公子哥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什么?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真的
刘慈欣得过雨果奖,既有普罗大众这种广泛普遍的粉丝,又有七武海和奥观海这种精英级别的粉丝,可以说是上下通吃。
倪匡能么?
别扯什么时代局限性。
红楼梦是什么时候写的?现在的作者能写出一本超越红楼梦的书么?
就我所见的,看了刘慈欣和倪匡的七八本书后,我觉得倪真的不配和刘比。倪匡的作品其实可以归为轻小说,与007作者伊恩佛莱明、日本的田中芳树算同一类。这类作品之核心是个性化人物和传奇式情节,科幻在这里,只是挂小说的钉子。若往上追溯,其实是源于西洋中古的罗曼司传奇,以至司各特、大仲马的那个传统。
刘慈欣所在的是国内科幻这个小圈子,同类是王晋康、韩松等人,承接的是威尔斯、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的衣钵。他们的主流作品往任以一个科幻的创意为核心,将其置于社会、文化、人性中去考察,至于人物、情节便降为次要了。
同理,007电影《太空城》勉强可以同《星战》比较一番,和《2001太空漫游》就没有比较的价值了,虽然都是所谓科幻电影。
谁水平高主要还是看吹他的都是谁。
情况是这样的,在大刘出现之前倪匡等于中国的科幻,现在大刘等于中国的科幻。至于全世界领域的科幻可以分为两种,你想说是硬科幻和软科幻?我指的是全世界的科幻只有《三体》和外国科幻两种分类,就好像《大圣归来》可以单挑日本动画一个道理。
刘慈欣一个高级工程师,在硬知识方面就比倪匡有优势多了。倪匡的优势来自于他巨大的阅读量,根据倪匡自己陈述,他有一屋子的三级电影,就算老了也一直在看。在他那个年代能有这么高阅片量的人恐怕也不多,那个什么唐马儒弱爆了。
倪匡同一世界观的小说有《卫斯理》(罗嘉良)、《原振侠》(黎明)、《木兰花》(赵雅芝)、《亚洲之鹰》(成龙)、《年轻人与公主》、《高达》(黄日华)、《非人协会》,尽管大部分故事都在骗稿费,不过你们至少应该发现倪匡居然强行构建出一个世界观来,已经接近复仇者或正义联盟的程度了。这些故事其实更接近于007的特工题材(叶李华写的《卫斯理回忆录》中,卫斯理还真跟詹姆斯邦德见过面,蹲过一个牢房),再结合一些侦探小说题材而成的故事,外星人也只是第三势力。在倪匡的小说中喜闻乐见的妖魔化我党,我党从土鳖形象顿时提升到了掌握世界的大BOSS高度。卫斯理和周总理、邓主席、贺龙等人谈笑风生,在视频中观看炒蛋饭结局,这种事难道也要告诉你们吗?跟老子、佛祖、耶稣、孙悟空探讨人生又有几人?像美国经常拿领导人来开刷的题材多不胜数,倪匡这么玩在我国却是少有的,也很精彩,当然,他在香港。利用神话、政治传闻、历史牵强附会编故事正是倪匡脑洞的特点。我还警告你们,千万不要在百度搜索“白素系列”这几个关键词,小心中病毒。
要是倪匡不断授权让人续写扩张世界观(沈西城就曾续写原振侠,结果是抄袭日本作品,金庸也讨厌他),并做成系列漫画和电影,早就成了香港聚法术、科幻、冒险、武打、鬼怪于一体的大成之作。倪匡小说打入人心的重点本就是通俗之趣,即便你用男排山叔来比较倪匡都比用大刘更适合。无论你有多瞧不起男排山叔都好,他在小说通俗的这个领域确实玩得比谁都好。
《三体》风风火火将近十年,在写《三体》之前大刘其他的短篇小说就已经很好看了,我记得在2009年时被朋友强迫看《三体》,我才勉强看起大刘的小说,不过我当时没选择看《三体》,而选择看《流浪地球》。看大刘的小说,我也确实一向把人物看到很淡,从来都是就整体剧情进行理解,无法体验这种趣味的人犹如鸡同鸭讲。一直以来都有不少跟风者看《三体》,他们以郭敬明读者的视角来看待《三体》的剧情,他们对小说人物的价值观以及情感做出评价,也纠结于言情小说的感觉,反正能令人投入阅读的小说都有优秀的地方。说到水平,要看怎么理解,以大刘的标准他很难把作品再近一步通俗化,也没必要通俗化,在这一点上决定了大刘小说的阅读人群与郭敬明小说阅读人群截然不同,自然也就与倪匡小说阅读人群截然不同。说起来,凡尔纳的小说今天依旧能令我看得入迷,巴勒斯的小说我也感到新鲜无比,而倪匡的小说在今天看来,我已感到无味......但不能说倪匡小说不好,因为当年我也是忘寝废食的看小说,朋友跟我谈起电视剧,说他也开始看卫斯理时,我还淡定的说整部系列我都看完了(其实那时《只限老友》还没出,只能看网友发的一些片段)。如果比的是描写女性角色,倪匡老师水平显然更高。倪匡最多把阿紫的眼睛写瞎,大刘可以把读者的眼睛写瞎~(手动滑稽)
倪匡被誉为“大师”,是因为他写的够快够多,他的名号是“袋装书大师”。卫斯理系列有很多部其实只是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加了很多主角的心理活动和脑洞。要是现在的作家做同样的事情,估计会扑得不能再扑...
倪匡无文笔,无技巧,无思想-是为三无。
比起科幻小说,倪匡写的更像是猎奇小说……作为科幻来说理论基础太薄,作为小说来说文笔和故事性也比不过同时代那些写武侠的大家,除了猎奇和脑洞大以外就没啥值得看的了。
不否认他有时代意义,当时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正儿八经系统学过理论科学,倪匡的脑洞不需要太“科学”就已经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但要是单纯谈写科幻水平的话,倪匡是不如大刘的。也许他跟起点网上的科幻分类网文还有得一战……小时候看韩寒的《零下一度》:
活动带动了人的买书情绪,小的店接踵倒闭,大的店扩大生意,其结果是小店更小大店更大。望着浩浩荡荡一屋子的书,搞不懂哪里来的。近日传来一大喜讯,写文章可以致富矣!文人的致富领头羊是专写科幻小说的倪匡,由于看这类小说的人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所以他怕姓名里两个字一个都不识,改名为“废品(Westrel)”,就是现在大多数人所钟爱的卫斯理先生。传闻卫先生写书速度甚快,而读者买他的书速度更快,令人折服。
然后高中时略微地看过一点的确不敢恭维
同时期不经意间借到了三体,当时只借了第一本,说实话刚开始没怎么懂,还在想怎么秦始皇什么的都出来了,到后来却是越来越欲罢不能,当即把二三都借了过来,上课下课连午睡都在读,从来就没有一本书有这种吸引力过...然后推荐给了同桌,结果就在班里传阅了...
之前听说三体在上海有话剧,现在又听说有电影,作为一个三体吹想看又不敢看,心情复杂。
倪匡这个现在叫玄幻……现在起点所谓科幻文的祖师爷。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当年某香港文化人的一篇微博,找到了贴出来,如下:
有兴趣的人可以搜一下原微博下面的评论,好像微博的缘起是因为三体的火热,评论里还有三体X作者宝树出现。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倪匡老师对科幻的理解,我当时脑海中就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
中学时看过卫斯理,作为一个学理工出身的读者,个人认为倪匡没有任何科学素养,他所谓的“科幻”只是借用了科幻背景和概念的玄幻文学而已,就像某些气功大师引用量子力学解释自己发功一样。如果说金庸还算是香港通俗文学里“雅俗共赏”的代表,那倪匡代表的就是彻头彻尾的通俗、甚至庸俗文学。据说此人博览群书,自称有史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认为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
其实倪匡老师自己写玄幻或者软科幻都没有问题,问题是您读了那么多书,视野居然还这么狭隘,能做出如此判断,也算是个奇观了。看了几个答案和各答案下的评论,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子:不如直接用「可读性」为科幻小说分类,可读性强的是软科幻,可读性差的就是硬科幻。让我们想像一下——
甲在大街上碰见朋友乙,说:「嘿,今天你软了没有?」
乙回答:「嗯,刚看完《月海沉船》!」
甲说:「这小说我根本看不下ming去bai,硬得不得了好不啦!」
乙:「…………好吧。」
甲:「不如让我们看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吧,听说很爽呢,一定很软,一点都不Low!」
乙咯血。
紧接着,起点网成为「软科幻」及「软科幻爱好者」的根据地,杂糅推理、悬疑、爱情、玄幻、鬼怪等元素的「可读性强」科幻小说大行于世,甫一出世便受大众热捧;与之相对,让人感觉「可kan读bu性ming差bai」的「硬科幻」境遇则十分凄凉,时常被加以「复杂」、「生硬」、「读者就是图个乐那么认真干嘛」等评语,门可罗雀。
从此天下太平。倪匡于科幻界,就如同唐家三少于文学界。
我觉得年轻的倪匡如果穿越到现在,肯定能在起点网的玄幻都市和科幻频道占据一席之地
最早读完的一篇中国科幻小说是倪匡的迷藏,我那时只有小学,却都读的懂,很老的实体本,读的津津有味,一天下来看完,脖子伸不直了。
最早接触刘慈欣则是高中,学业紧,但三体三部一个月也读完了,气势恢宏,引人入胜。
两者同样涉及时空理论,这是我把他们放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迷藏中自始至终未使用科学详细解释古堡中时空穿梭的原因,就好像三体三开头四维碎片经过地球一样,只有故事,没有原理。但是这相似的一个事物,对于倪匡的故事,读者并不在乎为什么,故事与之无关,对于刘慈欣的故事,读者就想知道为什么,甚至到了反过来不讲为什么故事就进行不下去,展开不了的地步。两人风格迥然以致吸引读者的侧重点不同,以及故事本身的发展线索不同。
相对来说,倪匡的作品更显得老少咸宜,与其归类为科幻,不如称作冒险小说,注重的是故事趣味性与人,整个世界的奇妙都是用来展现人的魅力的,刘慈欣则相较而言更注重的是故事逻辑性与宇宙,人是用来展现整个宇宙的魅力的。
推薦閱讀:
※你看《三體》覺得最難忘的一幕是什麼?
※《三体》里有哪些彩蛋?
※劉慈欣的《鄉村教師》為何受推崇?
※從古典詩詞的角度如何解讀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詩云》?
※如何評價《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