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發現m1天然病毒能精確殺滅癌細胞「這個醫學發現具有多大的價值?
價值不是很大。 個人愚見,不妥之處還望指正批評。
——————————————————————————————————————
和文章中M1一樣可以殺死腫瘤細胞的病毒稱為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OVs)是一類具有腫瘤殺傷效應的條件複製型病毒。這類病毒能夠在腫瘤細胞中特異性複製,通過病毒擴增裂解、殺傷腫瘤細胞,產生的子代病毒又能感染周圍的腫瘤細胞,產生級聯效應,而其在正常細胞中不能複製。溶瘤病毒的研究已有很長的歷史。
1904年就有關於白血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後病情意外好轉的病歷記載。
1911年,義大利一位醫生為頸部腫瘤患者注射了狂犬活疫苗後,腫瘤縮小。
1911年,Martuza等在science發表文章:轉基因hsv對治療惡性膠質瘤有一定效果。目前已有眾多病毒被開發為溶瘤病毒,包括腺病毒(adenovirus,Ad)、I型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VV)、呼腸弧病毒(reoviruses)、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PV)等十多種病毒開發為溶瘤病毒,其中以Ad和HSV-1的研究最為廣泛。
目前溶瘤病毒的研究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安全性與溶瘤效率。溶瘤效率又主要由病毒對腫瘤細胞的毒力和靶向性兩者決定。該文章中的這三點距離治療人類癌症還有著遙遠的距離。
- 安全性。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很有可能也是溶瘤病毒未來進入臨床最大的障礙。該文章對於安全性的考察是給正常小鼠注射M1,然後從致死率、體重、組織切片、全血計數等方面與對照組進行比較,8隻小鼠在27天的觀察期內均表現正常。距離臨床上對安全性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而且從本文的結果可以看出,M1注射後病毒RNA拷貝量在心臟組織的含量相對比較高,無疑對其安全性又打上了一個問號。
- 對腫瘤細胞的毒力。從文章的結果看,M1注射後腫瘤組織大小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且在腫瘤組織中M1RNA都有很高的拷貝量。
- 靶向性。文章提到M1病毒靶向腫瘤細胞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腫瘤細胞鋅指抗病毒蛋白ZAP(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缺陷。而文章中也提到只有69%的肝癌組織、52%結腸癌組織、61%的膀胱癌組織表現出ZAP低水平。這就很難保證其在患者體內高度的靶向性,治療效果也就大大折扣。
當然我絕對沒有否定別人研究成果的意思,這肯定是一個很優秀的科研成果。只能說科研到實際生產的轉化實在是太難太漫長了!
一槽以吐之,如果夠重要,會只發表在PNAS嗎
————————————————————
開個玩笑,下面來說正經的。1.有效性。不用對各種腫瘤都有效,但是要實現治療,需要對一類腫瘤的大部分細胞起效,而文中雖然細胞系和動物模型的結果說得過去,但對離體培養腫瘤組織的percentage of inhibition &> 10%,可見離治療還有距離;另一方面,可能導致腫瘤複發的腫瘤幹細胞是關鍵,試試M1對它們的作用應該是個不錯的實驗,不知道為什麼文章里沒有。
2.毒性/副作用。文章雖然聲稱對正常細胞沒有毒性,但自己也提到了觀察到對白細胞(有免疫功能)的數量有影響(decreased WBCs after M1 injection)。文章說all examined animals remained asymptomatic throughout the treatment,但在用於治療之前長期的安全性也是必須考慮的。
3.抗藥性。M1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殺傷的,對於本身就有或者經過選擇後獲得抗凋亡突變的癌細胞是否有效?如果無效,或許可以通過聯合其他針對抗凋亡癌細胞的藥物解決。
4.病毒的使用。不太了解這個領域,不清楚直接引入病毒是不是為了直接利用癌細胞實現持續的治療,但是M1本身的突變風險、安全性文章卻沒深入討論或引用。
5.機制。這篇文章的機制研究都是集中在M1誘導出ER stress這一反應的下游到細胞被殺傷的過程,印證了由文獻猜想的下游機制,但對M1如何誘導出ER stress這一反應卻沒有研究,具體的細胞或分子機制不明確。與針對明確的分子葯靶的單克隆抗體藥物等相比,病毒的優點可能是可以利用病毒複製的特性取代大量反覆給葯,但是機制研究、安全性研究在用於治療前必須考慮。其實面對複雜的生物調控網路,靶向治療都顯得未必能真正治癒,機制未知的療法,有點搗糨糊的味道,不過相信通過大把實驗室的研究,這一新興方法的機制會得到更清晰的闡釋。
6.應用。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需要多層次多方面的機制研究和長時間的大量試驗,這是為了確保藥物的安全性,製藥公司投入大量資源研發,需要規避這類風險。
現有的研究可能還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努力通過技術和思路的突破推動基礎研究的進展和到臨床的轉化,腫瘤領域更是研究熱點,很多抗腫瘤藥物的研發都是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典範,雖然還是有點慢,但一直在向前。
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普通大眾,更實在的,其實還是注意生活習慣,保持好的心態。
———————————————————————————————————
20141102更新
這周不少人再次關注這條新聞,可能是因為這篇文章(和癌症作鬥爭 (六) -- 奴隸社會 -- 傳送門)吧,清華生科的「菠蘿」寫的系列文章(和癌症作鬥爭 (一) -- 奴隸社會 -- 傳送門)通俗又不失專業素養,關注腫瘤治療的朋友不妨一讀。開頭吐槽的玩笑話有人較真了,下面做一些補充說明:
S1.PNAS。
PNAS是不錯的雜誌;我讀過的不少好文章來自PNAS;PNAS不是隨便發的,一般要經過多個業內審稿人的審核,大牛靠關係灌水,也不是雜誌本身的問題。S2.文獻發表的一般過程。
完成一項工作後,自己對其價值(基本機制/臨床應用等)有一個預估,我不清楚別人會不會把IF40價值的工作直接投到IF10的雜誌,但我不會,我認為高IF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impact,意味著工作得到了更高水平的評估認可,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加快機制研究和臨床轉化,這才是科研的目的,至於媒體宣傳、募股,只是手段。由於不允許一稿多投,一般會從高IF雜誌開始投,雜誌編輯參考審稿人的評估做決定,直接同意發表或補實驗後通過最好,即便沒過,高水平審稿人的意見也能為投下一檔的雜誌提供指導。S3.版面問題。
讀過的nature文章,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二十多頁甚至三十多頁的都有。不過我對這項工作為什麼在PNAS發表這種問題沒有興趣,希望大家也更多關注研究本身。S4.這項工作。
S5.再吐槽。
我的回答從沒有「葡萄酸」這種話,這是一項不錯的工作,我只是希望從審稿人的角度,客觀評價研究成果,提示可能的研究方向,這項工作能發表在PNAS上,說明研究者已經通過了更高水平、更嚴苛的評審,研究者本人的定位也可以作為參考(中山大學顏光美教授專訪:病毒M1究竟走到哪一步?)。
謝謝linchongwen指出腫瘤幹細胞的問題,從Robert Weinberg2008年的工作到現在,爭議確實存在,基礎研究還在深入,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我提這一點的目的也是希望顏老師團隊能把研究做深入,重視有效性、複發等問題。早期結果不理想很正常,問題是科研最好的驅動,正如阿笨所說,「你媽不生你你走也沒法走」,既然生了被捧成神童的娃,就踏踏實實培養,將來做個治世之才,往後沒能力治的話也別硬往上推,別讓他為害就好了。
作為在其他研究領域的小輩,術業有專攻,關注到這條新聞完全是出於對腫瘤治療的期待,非常期待後續的工作或是腫瘤治療領域其他突破,相信大家也一樣。
至於「你幾斤幾兩」這種問題,我可以說無可奉告,但是你又不高興,那就給個範圍吧,目前100-200斤。
希望從事科研的人不要再讓這種思想禍害後輩。科學不只是飯碗,更是一種精神,引吳以義先生《賽先生姍姍來遲》一問作結,共勉:
我看過幾篇關於癌症的科普文章,其中一篇講到了這個事情,這篇科普文有理有據,有趣易讀
,發給大家看看。科普文的作者是菠蘿同學(真名不知),文章發在一個公眾號上。最近中山大學的顏光美教授研究小組火了,因為他們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了一篇論文,闡述了一種60年代在海南島發現的M1病毒,具有溶瘤的特性。M1在體外實驗中能抑制癌細胞生長,而不影響正常細胞。媒體一時間大肆報道,認為中國找到了治療癌症的新方法。據說現在顏教授一天要收到幾百封電子郵件,還有病人親自上門主動要求當臨床實驗的」小白鼠「。
好幾個朋友轉發M1的報道徵求我的想法。我首先要說:溶瘤病毒是真實存在的,現在在美國有十多個公司的幾十個臨床實驗在進行。顏教授團隊這篇論文從實驗設計到數據到結論也是嚴謹,合乎科學研究方法的。但我不得不迅速潑一盆冷水:M1病毒治療癌症的數據目前看起來很弱,這種學術化研究離臨床還非常遙遠,類似這樣的論文每年至少好幾百篇,能真正轉化到臨床的鳳毛麟角。大家不要期待太高。
我覺得整個事件特別像我們愛玩的一個遊戲:傳話。(一群人站成一排,第一個人開始說一句話給第二個人聽,第二個給第三個人聽,一個個傳下去,等到最後一個人再說出來,經常讓人捧腹大笑)
第一個(顏教授團隊)說:M1溶瘤病毒在「體外」 對「有某些基因缺陷」的癌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對正常細胞影響比較小,在"少數幾種小鼠腫瘤模型"的體內實驗中,能"減緩"腫瘤生長,對小鼠沒有"太強"的毒性。(1)(大家注意一下引號里的內容,這些修飾詞對科學嚴謹性至關重要)
第二個(有些科學素養的媒體)說:中山大學發現天然病毒能有效殺死多種癌細胞,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2)
第三個(基本沒有科學素養的媒體)說:中國科學家發現天然病毒能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找到腫瘤組織並將其殺滅。(3)
第N個(無名真相群眾)說:中國科學家發現天然抗癌病毒,人類將攻克癌症,有望衝擊諾貝爾獎!(這是一位興奮的廣州計程車司機給我師兄說的)
幾次傳話(轉載)以後,意思已經完全變了,從一個嚴謹的科學研究課題,變成了一場鬧劇。就像我們剛造出了鳳凰牌自行車,就有人討論怎麼上月球的問題了。我相信媒體的這種「熱情」,也遠遠超出了顏教授團隊的想像:本來只治好了幾隻老鼠,發了一篇還不錯的文章,怎麼一下子就似乎成了全人類的救星。這不是趕鴨子上架么?
顏教授現在也是騎虎難下了,今天開記者招待會說下周就要在猴子身上做實驗(再感嘆一下中國速度),3年內爭取上臨床。M1病毒這個課題值得繼續做下去,只希望顏教授團隊不要被媒體或政治因素綁架,認真,仔細,科學地進行下一步的毒理和效用研究。我相信會有中國人能在抗癌藥物領域做出」突出「乃至」突破性」的貢獻,但是前提得是」靠譜「。
好了,回到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到底是個神馬東西,現在臨床到什麼地步了?
所謂溶瘤病毒,並不是特定的一種病毒,而是指一類傾向於感染腫瘤細胞,同時在癌細胞裡面能夠大量繁殖,最終讓腫瘤細胞裂解,破碎,死亡的一類病毒。需要說明的是,溶瘤病毒也會感染正常細胞,只是因為各種原因,它們對正常細胞毒性弱很多。
用病毒來治療癌症完全不是新鮮想法,100多年以前,有醫生觀察到有些癌症病人在得了病毒感染以後,癌症細胞會減少(4,5)。有人開始猜想是不是病毒感染能幫助抑制癌細胞,所謂「以毒攻毒」。於是開始有狂野的醫生直接往癌症病人體內打入活體病毒,但是結果很慘淡,有效的例子極少,而且多數病人都被嚴重感染,甚至死掉了。」用病毒治療癌症「,成了「毒上加毒」,這個狂野的想法也就暫時擱淺了。
到了1950年前後,新的臨床實驗規範慢慢建立,這時候出現了新一代狂野醫生,希望用更規範的臨床實驗方法來研究病毒治療癌症的可能性。和他們的前輩比,雖然新狂野醫生實驗設計規範了許多,但乾的事情卻基本是一樣:肝炎病毒,黃熱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烏干達病毒,統統直接拿來往癌症病人身上用。當時還沒有技術純化病毒,所以基本就是把被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清直接打進癌症病人體內!可以想像當年人們對癌症有多麼的束手無策,對新的治療方法有多麼的渴望。
新一代狂野醫生的典型代表是Alice Moore和Chester Southam,這兩人一個做動物模型,一個做臨床,神鵰俠侶,珠聯璧合,嘗試了很多病人,發了無數研究論文(6,7),順利帶領一批人炒作了溶瘤病毒這個概念,可惜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最後的臨床結果要不然就是無效,要不然就是不安全,總之一句話,沒用!
但失敗是成功的媽咪。這些年的研究也遠非浪費,在無數的失敗中,人們逐漸開始了解了一些病毒治療癌症的關鍵科學問題。比如對人健康無害的病毒,也可以有溶瘤的效果,於是大家開始嘗試人體內不致病的病毒,比如腺病毒,或者動物身上的病毒,比如雞病毒,鳥病毒,豬病毒,狗病毒等等。雖然這些病毒臨床效果也有限,但是至少安全性有保證。這次顏教授的M1病毒和60年前就已經發現使用的這些「溶瘤病毒」本質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對直接使用M1的效果非常不樂觀。
另外,大家發現很多病毒在體外殺癌效果很好,但是一上臨床上就沒效果。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絕大多數病毒打到病人體內就被免疫系統識別,然後清除掉了,能到達腫瘤部位的微乎其微。
在後面的三,四十年,雖然大家一直在努力尋找更好的溶瘤病毒,但是受到科學和技術的限制,一直無法突破瓶頸。
直到1990年後人們能夠對基因進行改造(傳說中的轉基因),曙光終於出現在天邊。轉基因溶瘤病毒相對自然界中的普通病毒,有很多的好處:
1、去掉病毒里的毒性基因,讓它更安全。
2、給病毒的表面加上特殊蛋白,可以更特異地識別癌細胞。
3、給病毒轉入刺激免疫細胞的基因。這樣的病毒感染癌細胞後,不僅能殺死癌細胞,而且能激活免疫系統,形成更長期持久的治療效果。
從1991年第一個轉基因溶癌病毒被報道以後(8),群雄並起,在未來的20多年間上百種溶瘤病毒進入臨床實驗。到目前為止,美國FDA還沒有批准任何一個溶癌病毒,但是現在有50多個臨床實驗在進行,其中安進(Amgen)的溶癌病毒T-Vec在三期臨床中顯現了一定的效果,現在正在尋求美國和歐洲葯監局的上市批准。除去T-Vec,現在只有另外兩個溶瘤病毒在三期臨床:治療膀胱癌的CG0070和治療頭頸部癌症的Reolysin。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和歐洲現在都還沒有批准溶瘤病毒上市。中國早在2006年就批准了世界上第一個溶瘤病毒的上市(9)!這個叫H101的病毒在臨床上基本無效,被美國和歐洲的葯監局多次拍死,但中國葯監局勇往直前,不走尋常路,對這樣聽起來很酷的「新葯」大開綠燈。但是H101上市也這麼多年了,錢倒是賺了不少,但是也沒聽說它有什麼特別好的效果,安全性倒還好。沒效果,但是安全,聽起來感覺和吃饅頭效果差不多。
總之,溶癌病毒是很古老,很有意思的概念,但臨床效果一直很有限。在過去的100多年,這個概念幾起幾落,但是最近確實有一些臨床突破,尤其是和免疫治療結合以後,也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療效,我們一起拭目以待。至於M1,我現在只能祝它好運了。
1:Lin Y, Zhang H,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virus M1 as a selective oncolytic virus targeting ZAP-defective human cancers. 2014 Oct, Proc Natl Acad Sci.
2: 中山大學研究發現天然病毒M1可殺滅癌細胞
3:一種新溶瘤病毒能精確殺滅癌細胞----中國科學院
4:Vacchelli E1, Eggermont A, et al, Trial watch: Oncolytic viruses for cancer therapy. 2013, Oncoimmunology. Jun 1;2(6):e24612
5: Dock, G. The influence of complicating diseases upon leukemia. 1904, Am J Med Sci 127: 563–592.
6:Southam CM, and Moore, AE. Clinical studies of viruses as antineoplastic agent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Egypt 101 virus. 1952. Cancer 5: 1025–1034.
7: Moore, AE. Effects of viruses on tumors. 1954. Annu Rev Microbiol 8: 393–410.
8:132. Martuza RL, Malick A, Markert JM, Ruffner KL, Coen DM. Experimental therapy of human glioma by means of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irus mutant. 1991, Science. 252:854–6.
9:China approves world"s first oncolytic virus therapy for cancer treatment. 2006, J Natl Cancer Inst. Mar 1;98(5):298-300.
扯一些不著邊自己的經歷吧,家母08年被確診患有卵巢癌,作為婦瘤之首我深知未來將會發生什麼,在之後的幾年,我不停上網翻閱國內外文獻資料,可以說國內只要能找到確切聯繫方法的都會致電或親自前往諮詢,無數次的嘗試過後,我對國內科研結果有了「顛覆」的認識,曾有某醫院主任直言,院里要求定期提交學術報告,這些成果落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言語中充斥著一種匪夷所思的無奈。漸漸的經人點撥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國內院校把導師叫老闆,為什麼身在一線的高級醫師會被問到其科研內容閃爍其辭,為什麼那麼令人激動的科研成果卻沒有發表在國際專業刊物上……
~~~~~~~~~~~~~~~~~~~~~~~~~~~~
好吧,也許是我太黑暗了,吐槽完了,說說什麼時候能用上,見圖 ↓
怕了吧,即使研究成果發表到最後臨床應用恐怕還有非常緩慢的上市或應用過程。好了,回到原話題,科研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向或思路,這種實驗室的結果有多少參考意義完全取決於後期的擴大和深入研究,現在論文已經證明M1具有靶向性,但後續臨床會發生什麼誰也無法預測,畢竟誰也不想發生《 I Am Legend 》的事情,如果能解決臨床上的各種問題,我非常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畢竟這關係到你我的未來。
永遠不要相信文科記者寫的理科類新聞
可能我們有生之年都見不到它投入實際應用,不過誰知道百年之後它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對腫瘤患者實施營養介入的重要性近年來被醫界廣泛重視,因為營養不良及體重下降易造成病患免疫力失調或無法繼續療程,導致存活率降低,因此營養支持為腫瘤治療中重要的一環。
由於癌細胞本身會導致癌症病人身體處於高度異化代謝狀態,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有早飽現象及抑制食慾,造成厭食及惡病質;加上癌細胞刺激細胞激素(
如IL-1、IL-6、Interferon-γ、TNF )分泌誘發脂肪及蛋白質分解,進而影響營養狀態;此外,癌症治療過程,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等副作用也可能造成腸胃系統影響,導致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變差,使得癌症病患更需要注意高熱量、高蛋白營養素的補充。是,目前許多民眾對於癌症患者營養觀念並不正確,例如:「吃太營養會讓癌細胞長太快」、「吃排毒餐對於癌症病人可排毒」、「癌症病人不可食用鴨肉、芒果…等食物」,導致癌症病人營養每況愈下;或部分病人雖擁有正確營養補充觀念,但因口腔疼痛、吞咽困難、沒有胃口、噁心嘔吐或味覺改變等因素無法吃下充足的食物。因此額外的補充能全面滿足癌症患者所需的營養素、蛋白質及熱量是必須的,因積極性營養介入可明顯改善病人的營養,除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外,還可減低腸胃道的癥狀、減緩體重的下降及增加病人活動力。
營養素對於癌症病人之角色,除維持身體均衡營養之外,目前也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營養素對於癌症的控制及預防和癌症治療時的副作用是有幫助。一項針對84位乳癌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外,額外補充輔酵素Q10、維生素B2與煙鹼素等營養素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僅接受化學治療之患者相比,食用全營養素的患者的體內細胞激素 ( IL-1β、IL-6、IL-8、TNF-α ) 及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VEGF )等數值皆顯著下降,且隨著營養素補充時間愈長,數值下降愈多,顯示體內發炎反應可隨著額外營養素補充而下降並抑制腫瘤血管新生;且有趣的是,在2008年的連續性實驗結果也發現,與乳癌細胞及腫瘤形成相關之DNA甲基化,不論是否有使用化療藥物治療,患者體內DNA甲基化皆會表現,但使用全營養素補充之後,DNA甲基化即會消失,因此證明在化療藥物治療之下必須佐以全營養素之補充,才可保護細胞正常化;接著在2009年連續性實驗則發現使用全營養素可保護接受化學治療患者肝臟細胞及增加體內消化酵素等作用,減少藥物毒性對身體細胞之傷害。因此,對於癌症病患來說,除了需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熱量之外,許多額外營養素補充也非常重要,如輔酵素Q10、完整B群、高質量蛋白質、omega-3脂肪酸( 天然三酸甘油酯形式的魚油 )、硒、鋅、鉬等微量礦物質,天然維生素E、Beta胡蘿蔔素、抗氧化營養素等,一個優秀的全營養素配方產品,可以在治療過程中保護正常細胞、降低化放療的副作用、增加化療藥物的作用、延長存活及提高生活質量。
《實習醫生格雷4》中已經有這種療法
為什麼我第一反應就是電影「我是傳奇」開始那個一片荒蕪的場景?
媒體炒作火熱,且不排除該團隊想圈錢做臨床前研究(勿噴)。鄙人之見,腫瘤的治療更傾向於病人個體化治療,即篩選病人腫瘤組織特異性抗原進行靶向治療。這方面的話T細胞治療更具潛力,目前諾華公司已經初具成效。
這篇文章不是什麼重大突破,不會牛比到改變腫瘤治療的方向。
人家還僅僅只是在發現而已 發現 那還遠著呢
那麼多種癌細胞,殺的是哪種呢?而且癌細胞繁殖那麼快,速度能跟上么
好像國外很早的發現完全同意Voluntas Veritas回答的第一句話。
這篇paper發在PNAS已經說明了其意義的局限,雖然後來有記者採訪問到為什麼不發nature science作者回答是因為PNAS很不錯了,我在美國老闆都發PNAS的呢,而且PNAS給足我們版面blablabla...我只能呵呵呵呵了,難道你老闆能發nature science的文章也會只投PNAS嗎?難道牛逼的文章會因為版面從IF30+的雜誌換到IF不到10的嗎?
當然,其實也不怪作者這麼回答,要怪就怪SB記者,問出這麼二逼的問題~有點類似問個中產階級你為什麼不開蘭博基尼而選擇開CRV一般..
請原諒我這麼不專業的回答/吐槽
還有我估計應該會有評論說」有本事你去發個PNAS啊「之類的,勞資先匿了!
推薦題主看一下《我是傳奇》這部電影,看完應該對你有一些啟迪。
推薦閱讀:
※嬰兒何時添加輔食以及如何添加最好?
※學醫值得么? 你們學醫後悔么?
※葯娘激素血栓and骨質疏鬆預防方法?
※為什麼不管吃什麼東西,拉出來的屎都差不多?
※如何看待吉林 64 歲失獨高齡產婦利用試管嬰兒生下 7 斤 4 兩重男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