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澆蒙頭水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時間?


不建議澆蒙頭水,容易影響出苗不整齊。就是適當晚播,也要足墒播種,以利於苗全苗齊苗壯。北方農村網「十星科技」頭條號特別提醒大家:小麥播種後一定要鎮壓。保墒,利於全苗,壯苗。

由於搶墒播種而被迫於播後不全苗時才澆水,特別是被動蒙頭水,由於澆水會導致地溫下降、土壤板結、通氣不良。

麥田澆蒙頭水措施的負面影響也很大。在澆蒙頭水的麥田中播種越淺,出苗越好,因此控制播深就得不到重視。這樣小麥播種淺的問題就普遍存在,對小麥安全越冬構成嚴重威脅。當小麥分櫱節處於地表2厘米以上時,極易受到極端降溫的影響,引起凍害死苗;同時這種苗由於會受到地表裂縫深和失墒快的影響,越冬死苗會明顯加重。 與足墒播種相比,往往麥苗長勢弱,分櫱減少,不利於培育冬前壯苗,以致於不能形成理想的壯苗,而影響到以後生長發育降低產量。


小麥蒙頭水是指小麥播種後萌芽前田間進行灌溉的統稱。

當作物播種後,常常會因為土壤乾旱不能發芽或已發芽但頂不出土的情況下,為促使發芽出苗生長而進行灌溉的一種管理措施。

蒙頭水雖能快速滿足作物生長水分需求,但也容易引起地錶板結,增加幼芽頂土出苗的阻力。

但生產上為提高出苗率和出苗質量,確保一播全苗,保證有基本足夠苗數,小麥播後遇到三種情況時通常要及時對田塊澆蒙頭水。

一是為搶墒播種,造成播後出苗不全時;二是由於茬口銜接過於緊張,或因天氣影響,來不及造墒播種,所採用先搶播、後澆水的方法時。三是對土質粘重、適耕性差、秸稈還田沒有壓實,保水保墒性能差田塊,也可先播種,後澆蒙頭水。

對第一種搶墒播種田塊應盡量避免澆蒙頭水。

迫不得已必須澆蒙頭水時,不可強壓大灌,宜小水灌溉,最好保持地面濕潤狀態,以減少幼芽頂土的阻力,同時結合土表鬆土中耕,助苗出土,同時也利於保墒生長。

土壤澆水後容易帶來地溫下降、土壤板結、通氣不良等不利因素,對小麥出苗質量和根系生長也會有所影響。

為保證出苗質量和基本苗數,避免蒙頭水帶來不利影響,還要注重做好以下措施彌補:

1. 田要平整,避免澆水不勻,同時播種量要適當加大,每畝播量以增加2-3斤為宜。

2. 播種不宜過深,以3至4厘米為宜,重點追施分櫱肥,暈穗肥,減少基肥用量。

3. 播種後即進行澆水,同時水要澆透,確保5-7天表層土壤不嚴重乾結,影響出苗。

4. 澆水後宜在適耕時及時中耕,破除板結,以利出苗。

另外田間墒情不好時,若時間來得及,灌溉後在足墒播種,比播種後澆蒙頭水出苗素質更好。

關於【小麥澆蒙頭水】就講解到這裡,若有不足或其他問題,可在評論區、私信、討論、諮詢。

稻麥巴巴團隊宗旨:讓每一位農民朋友成為一名文化人!

稻麥巴巴:用最質樸的語言,幫助農民科普知識,解決實質性難題。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首發今日頭條,關注稻麥巴巴頭條號,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習更多技術資訊。


小麥澆蒙頭水,讓農村人農民工萬歲來說,等於胡求弄。種了幾十年地,也沒見過這樣的新名詞,《蒙頭水》。

無論秸稈還田不還田,小麥出芽出苗後,都不能澆水,不但減少發芽率,而且地的平實度不準準確,澆過水後,地塊一滴高,一滴底,地皮結快,麥苗不但不長會球死,過開春成白地。更談不上麥苗長勢良好。

特別小麥播種後,地里沒地商,麥不出芽,更不能澆水,我記得在1982年,剛分開隊,收過秋後地里坷垃華華作響,只有等天下種,靠預報天氣,有大雨,都種上了,誰知道雨一直沒下下來,抽水機少,有條件的抽水澆,沒條件的等老天,等過二十天,雨下了,澆過水的重心下種,沒條件澆水的小麥齊刷刷的麥苗出土啦。從這一點農村人農民工萬歲以為,麥子出苗後不可澆水。麥種下地後,地乾沒商不出苗,麥種在地里不會壞,見雨水麥苗照出,不應響明年夏糧大豐收。

農村人有句俗話,三個月種麥一天熟。別聽專家忽悠。老伯伯總結出來的經驗為準。謝謝。


推薦閱讀:

日本的傳統文化是如何保存至今並發揚光大的?
茶是在唐代以後才普及的,那唐代以前,普通人家和富貴人家都是喝白水還是什麼?
「日本倭寇」「韓國棒子」「印度阿三」「俄羅斯老毛子」這些稱謂的由來?
北京南城到底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總是成為相聲里被取笑的地方?
臨沂氣候比江淮、蘇南地區更濕潤,為什麼經濟發達程度、民風卻與江淮、江南截然不同?

TAG:小麥 | 民俗 | 農業 | 農資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