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五中全會決定開放二胎政策」?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允許普遍二孩政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今天閉幕,會議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後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


准生證成最難辦證件 多數網友靠走後門解決辦證難(1)_法治頻道
_光明網
我覺得普通人不會想被兩次刁難吧?
放開二胎了,計生委還沒廢除吧?
計生經費佔地方財政比例這麼高,二胎之後銳減怎麼辦?

在一些大城市,計生單位相對於公安、工商甚至教育部門來說並不強勢,甚至給人一種「清水衙門」的感覺。但在小地方,比如商業並不發達的小城或者鄉鎮,這種現象就會反轉。《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就在一篇報道中支出,計劃生育的罰款變其實是一些鄉鎮的主要財政收入之一。在陝西不少偏遠地區,還流傳這樣的順口溜:「市縣財政靠地皮(買地皮),鄉鎮財政靠肚皮(徵收超生戶的社會撫養費)」。由此,計生部門對這些地方財政的重要性可窺一斑。《紐約時報》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在一篇名為《在中國,想生二胎並不難》的文章中,表明在中國,只要你去交罰款,「超生」並沒有什麼阻力。

所以我估計,准生證的隱形花費會更多。


我的專欄文章,《為什麼「開放二胎」如此重要?》,直接貼過來了。

----------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計劃生育」:70年代初以來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1978年以後計劃生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2007年10月28日,修改後的節能法將節約資源確定為基本國策。計劃生育不再作為我國基本國策。也就是說1970年代開始試點執行,1980年代執行力度加大,全國全面執行,到2010年前開始減輕執行力度,2013年開始「單獨兩孩」政策,2015年開始「開放二胎」。


為什麼要實行「計劃生育」?因為1950年代、1960年代政策上鼓勵生育,用幹革命的熱情來生育,毛主席等老一輩的革命家見識到戰爭對人口數量的損失以及人多不怕打仗,從預防戰爭和鼓勵建設戰略角度上認為「人多力量大」,所以要多生多養。筆者的父母親都有很多兄弟姐妹(分別是4個、6個),正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這一時期鼓勵生育造成了中國人口過快的增長,到1970年代政府就發現必須要控制人口數量,於是實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造成了一些人倫方面的問題,比如孩子不幸夭折等,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不免對筆者的父母這一代人造成了傷害,這些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但從全局戰略角度上考慮,在一定時期實行「計劃生育」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政策是時代的產物,沒有永遠不變的政策,2010年之後就已經進入到需要調整和改變「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了,這次的「全面開放二胎」,雖然稍微有點晚,但總歸還是來了。


為什麼必須要「開放二胎」?要從中國社會發展進程和當下面臨的問題說起。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時間裡,中國社會飛速發展前進,大量的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為製造業、服務業等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台灣地區、香港、日本、韓國等的資本紛紛到大陸地區建立工廠,這幫助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製造業,這個階段的勞動力主要來自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出生大量人口。1970年代、1980年代雖然已經實施了計劃生育,但是因為1950年代、1960年代人口的絕對數量,導致1970年代、1980年代出生的人口仍然很多,在2010年以前,總體上勞動力是充足的,2010年之後,1990年代出生的人開始逐漸成為主要勞動力,這些人是1950年代人的第三代人,「計劃生育」兩個生一個,再兩個生一個,整體估計到這時候1990年代出生的人數量只有1950年代出生的人數量的1/4,1950年代的人退出勞動力市場,1990年代的人進入勞動力市場,整個社會的勞動力顯然是減少的。勞動力減少,那麼勞動力的價格就會上漲,於是表現出來的情況是勞動力的工資水平上漲,沿海工廠紛紛倒閉或者遷移到人口多的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口紅利」,很多領域的發展也正得力於「人口紅利」,比如房地產和互聯網,這麼多人需要有住房住,需要上網消費,所以房地產和互聯網就蓬勃發展起來了。


而在2015年的現在,人口紅利已經用完。年輕人越來越少,勞動力越來越少,在經濟上的表現是經濟增長沒有以前那麼快了,老年人越來越多,養老金不夠用了,更嚴重的是還有很多進入老齡階段的人口沒有獲得養老保障。


在不限制生育,人口多的時候,養老不是大問題,因為孩子很多,每人貢獻一點,老人們就能過上安穩的生活,而在人口少的時候,如果沒有很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年輕人將會背上非常沉重的養老包袱,餓死老人的事件就會增多。


那麼養老問題最後會是誰來解決?只有社會來解決,社會如何解決?年輕人多產出,年輕人交的錢來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年輕人老了的生活由更年輕的人負責,所以年輕人的壓力確實是越來越大。除此之外,還可以想辦法擴大養老金的盤子,在國外養老金會由專門的資產運作,比如進入股市,投資創新科技等。而在中國,養老金進入股市的問題也一直在討論,相信不久就會開始實施。我們也注意到,官方文件提到「劃撥部分國有資產至社保基金」,說明政府的確也在想辦法解決老齡化社會養老的問題。


整體生育率跟經濟水平、社會文化有關,現在當然能夠養活更多的孩子,但是光養活是不夠的,人們都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一個事實是生小孩會影響家庭生活水平,在20歲之前孩子都沒有辦法為家庭經濟作出貢獻,如果要維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很多人的選擇就是能少生就少生,2個就夠,生1個的也有很多,這就導致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小孩數量是小於2的,這不是一個穩定的生育結構,人口會越來越少,而且不是同步地變少,是老年人增加,年輕人變少。


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力是年輕人,年輕人減少社會的創新能力,科技進步速度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再一次影響到經濟。日本從1990年後就處在經濟下滑階段,這跟他們的人口老齡化是分不開的。而另外一個國家俄羅斯經濟一直不行,很大的限制因素是俄羅斯的人口數量。雖然有1億多人口,但是相對於俄羅斯這麼大的國土面積,單位面積聚集起來的人就顯得比較少了,人口不足,緯度高氣溫低天然造成生產力更低,所以俄羅斯經濟發展不好,這些年一直在鼓勵生育,生孩子還有獎勵,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有這種情況。


中國現在有13億多人,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的人口太多了,因為我們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到處都是人,過年過節回家都很難買到票。然而筆者認為,衡量一個國家人口是不是太多了不應該根據絕對數量,相對於中國的國土面積,中國的人口數量只能算處在世界平均水平,20世紀初葉的時候,中國的人口佔世界水準的1/4,現在中國的人口佔世界水準的1/5,近200年世界人口的突然爆髮根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的極大進步,能養活更多的人,能讓大家的生活水平更好。


可能有人會提自然資源的問題,認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多了之後資源緊張。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看,原來中國人口過億的時候是在清朝時,那個時候沒有石油也沒用天然氣,太陽能、核能更是不知道怎麼利用,那個時候資源也緊張,飯不夠吃,衣不夠穿。我們所認為的緊張是一種相對緊張,並不是絕對緊張,大自然的容納能力很強,如果地球上的上限能容納1000億人口,那現在70億人口是太多了還是太少了?相對現在來說,歷史上的人口數量是不是太少了呢?這麼說,相對未來現在的人口也能說太少了。


在以前,人力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體力方面,能做更多體力活這是人多的好處。然而現在知識領域人力的作用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知識也是生產力,而且是很強的生產力。依靠知識,我們能夠發現更多的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我們能製造出更先進的設備或者技術,能讓土地等自然資源有更多的產出,對於渺小的人力來說,這個世界給我們提供的包括太陽能、核能在內的能源是近乎無限的,知識技能上的進步讓我們能利用更多的能源,而且這種增加是指數級的增加。

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都各自只有一個蘋果,這說的是傳統的體力生產力。如果你有一份知識,我有一份知識,我們交換,那麼我們會各自得到兩份知識,這是現在的知識生產力。如果能有更多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將會極大推動社會的發展。所以現在的社會,人多不是問題,人少才是問題。


城市發展一個關鍵性的衡量指標就是人口數量,為什麼政府制定發展規劃都會寫明多少萬人口呢?就是因為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決定生產力有多大,經濟交換的規模會有多大,GDP指標跟這些是息息相關的,你賺一塊錢,再花一塊錢和你賺兩塊錢,再花兩塊錢,對於你來說凈收入都是0,但是GDP是增加的,你的生活水平也是提高的。


對於大家擔心的城市交通等問題,這是中國社會高速發展期必須經歷的過程,現在中國經濟實力雖然已經可以排到世界第二,但是中國國內發展的不平衡,東部早已進入發達社會,中部和西部還處在相對落後的位置,此前大量的年輕人都紛紛聚攏到北上廣深等東部沿海大城市,而現在隨著中西部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成都、武漢、重慶等中西部城市工作,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四川人都回到了成都,在深圳和廣州工作的湖南人回到了長沙或者自己的家鄉縣級城市。伴隨著中央政府加快城市化的政策和東部沿海產業轉移,中西部城市的人口會增加,再過20年,當中國有20個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時,才是真正的發達社會。


如果你覺得大城市的人口很多,春節的時候去看看就知道,一半以上的並不是本地居民。現在在農村地區,很少有年輕人留在農村,土地荒蕪情況從幾年前開始出現,現在農村地區40歲以上的人都比較少,留下的多是50歲以上的人,這些出去的年輕人也基本上不會再回到農村,再過10到20年,可能可以看到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開著車子到農場工作的情況。


實際上,現在開放二胎稍微滯後了點,早5年實施可能會更好,但所幸的是政府包括整個社會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2013年就已經實施「單獨兩孩」的政策,但是效果不理想,說明政府高估了普通人生育小孩的意願。


南山快評(nanshankuaiping)預計「開放二胎」之後根據實際增加的出生人口數量,政府很有可能在1到2年內再次調整人口政策,轉向更為積極的不限制生育,如果生育水平依然低迷,甚至會考慮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


由於政策的延後性,未來的10到15年,中國社會還是會面臨比較嚴峻的老齡化問題,15年之後因為放鬆的人口政策,情況會有所好轉,但是要想真正地解決老齡化問題,未來還是得靠完全開放的人口政策,即自由生育。


願我們的社會未來更加地好。


安利一下我的專欄:「南山快評」,一個原創雜文專欄,聚焦熱點話題,涵蓋經濟、歷史、軍事、體育等領域,理性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歡迎關注。


知乎專欄:南山快評 - 知乎專欄

微信訂閱號:nanshankuaiping,掃描二維碼關注。

http://weixin.qq.com/r/pEw3L5XEUcgurdFM9xm2 (二維碼自動識別)


衛計委否認年內全面放開二孩 專家稱明年有望出台
無中生有的事,你再替他說一遍,你也有責任吧?



從百日無孩到開放二胎,從計劃生育指標到拉動經濟增長。國家不承認之前的政策有錯,意味著生育權依舊不在你手裡,今天可以讓你生,明天依舊可以讓你不生。生育權仍不是你的。


計劃生育的最大問題不是生多生少,而是把人當不當人看待的問題


廣大女性朋友們將要承受更多不利因素,權貴們相對來說會更得利於這個政策。
政府也是無奈之舉,若仿效北歐實行男性也有產假政策會有效解決廣大女性同胞的囧境吧。


然並卵,社會發展的客觀情況是,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單身與生育率的下降變的普遍,生育這種事情,不是政府說要生就生的出來的,在可以生的情況下,禁止生育,在不願意生的時候,又提倡,為什麼總覺得一紙命令就會改變情況?個人主義在當下正越發流行,小孩只會越來越少


黨不僅指揮槍,還能指揮炮。


計生委是不是可以解散了,能節約一大筆政府開支啊


希望不會出現強制生二胎不生就罰款的現象。

聽說某些地區已經出現了:

領結婚證要交押金,生了二胎才能領回去。

生了二胎才能給頭胎落戶。

我也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不會成為普遍現象?


剛剛在微博上看見任志強評論這個政策。說是為什麼是黨的會議否定了人大立法的國策。這個不是很明顯的啊。黨統領一切啊。當然,這個政策還是可以的。畢竟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對國家發展不利。開放二孩政策是無需質疑的。但是啊。根本上來說。法律效力會比較低。哈哈哈。我胡說什麼啊。這個跟我有半毛錢關係。連女友都沒有的人考慮什麼二孩


說句在知乎政治不正確的話:支持黨中央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做出的正確決定(至少大方向是正確的)。
PS:對於某些TG出個正確的決策都只會挑刺不會贊的人,我想說你們真是夠了。


今後的標語已經擬好了:1.懷上來!生出來!養起來,就是不能打下來;2.經濟搞上去,人口跟上來;3.二胎獎,一胎罰,丁克不育都該抓;4.該生不生,後悔一生。該養不養,老無所養;5.農村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種樹;6.一人不生,全村可恥;7.強制生育,利國利民


計劃生育的偉大在於,人類第一次對於自身的無限繁殖做出了自我約束。漢族由於自身農耕經濟的需求,自古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民族繁衍毫無節制,每一次王朝的更替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王朝末年本國人口數量超過耕地生產能力,其中明清兩代最有代表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由於基本醫療體系的建立和國家戰亂的結束,中國開始了50年代新一輪人口無序增長,城市的經濟無法承載過多的就業率,知情下鄉變成為這一代人註定的選擇。而在當時冷戰的背景下,中國面臨蘇聯大軍隨時南下的戰爭威脅,鼓勵生育準備炮灰又加劇了60年代的人口爆炸,80年代的社會治安惡化是社會無法承載就業的表現,而90年代的國企下崗則是人口重壓下的集體崩盤。無論對於50,60年代的生人唯一慶幸的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WTO,海量的代工廠的湧入及中國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容納了大量的待就業人口,他們一代人用透支自己的青春才換得今日的中國社會。我很清楚知乎的客戶定位是社會精英,這些人生在80年代之後的中國城鎮,是中國唯一一群獨生子女,動輒生育權不可侵犯,將自己視為時代的犧牲品。但是請你們了解你們只是中國社會的少數人群,中國的計劃生育在中國的漢族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從未真正落實過哪怕一天。國內兩廣雲貴地區及河南省仍然是超生極為嚴重的大省。對於現今的性別失衡問題根本與計劃生育無關,現代性別失衡問題來源是非法B超鑒定,而中國自古以來由於底層社會自身經濟能力的原因,殺死剛出生的女嬰是一種社會常態。一個政策的出台一定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那些污衊TG計劃生育慘無人道的人別忘了,7大長老除隔壁老王是丁克外皆為獨生女的父親,時至今日知乎諸君又有幾人能有面對家人壓力只生獨女?再談今日放開二孩,請允許我夾帶私貨——TG自毀長城,百年大計毀於一旦。今日中國經濟中承載大量人口的製造業,正面臨兩面夾擊之勢,2008年之後發達國家第一次吃到了製造業空心化的苦頭,在工廠智能化和機械自動化上狠下功夫,2015年的德國工業展國內從事製造業的親們被刷新了三觀,從主角淪為看客。高端製造業的淪陷的同時低端製造業的南下東南亞,1000塊一個月上25天班的越南仔和700塊就可以看大門的菲律賓大叔已經告訴世界誰才是名副其實的廉價勞動力。這些就業崗位的消失在今年中國社會的底層已經變的十分嚴重,不是一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可以解決掉的。我知道很多人會說新技術會消滅一部分就業崗位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這一點我並不否認,但是這一輪的技術革命與前幾次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勞動從業者的門檻變的很高,門檻很高,門檻高(重要的事說三遍),低技術的民工和白領被淘汰,減少產業鏈中人的參與用於減少成本是這輪技術革新的目標。新技術帶來網購,那些下崗的大媽不會去改行寫代碼而是在微信里刷面膜,下崗的大叔不會也沒有渠道參與智能設備的操作和學習,只會跟著大媽參加微商大會。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失業率的高企帶來的社會動蕩遠比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疲軟要嚴重的多。


【轉自朋友圈(?? . ??)】
二孩政策放開了,90後真是奇葩的一代,自己出生的時候,突然就獨苗了,沒有兄弟姐妹,打架都沒人幫忙。好容易長大了,又鼓勵多生孩子,要準備照顧四個老人,再養兩個孩子,最後再幫兩個孩子帶四個孫子……」感謝你,親愛的祖國,上學換教材,畢業不分配,小時無兄弟,成年無住房,專坑90後啊!


「報告!奴隸們不肯生小奴隸了怎麼辦?」
「發公告,告訴他們生第二個不用交罰款了。」


農民工不夠用了。


它產生的原因類似於豬周期,不同之處是後者完全由市場機制產生,前者則不是。


中國第二波人口紅利準備到來。

為什麼?看看中國人口結構就知道了。

OECD國家25-64歲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的平均佔32%;六普數據,中國25歲以上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只有9.7%,即使剔除65歲以上人口,同口徑下也不超過11%。而我們同時看到,我國20-24歲人口中,完成(含在校)高等教育的比例是27%。只講勞動年齡人口見頂,不談受教育程度的改善,根本就是耍流氓。

教育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相對競爭力的高下,特別是在製造業。即使若干年後機器人普及,大學程度的操作工也要比初中程度的操作工好使很多。

大民主台灣現在就是個反面教材
台灣的情況很簡單,出生率9‰,死亡率7‰,自然增長率2‰,而很不幸25-64歲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比例已經超過45%。這意味著不僅勞動年齡人口已經見頂,勞動年齡人口質量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也基本沒有了。日本的情況也類似。

所以可以說,2015年開始中國進入一個十年調整期,其間勞動年齡人口數量見頂,但勞動年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中國經濟經歷從「量」到「質」的轉變,製造業初步具備了升級的基礎,低端產業開始逐步向亞非拉轉移。而2025年,也就是之前所說的,到85後成為社會中堅的時候,中國將進入一個至少十年的超級繁榮期。

當然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乃至普及化推進,大學生不再稀缺,因而在整個財富分配中的比重也不會再像之前那麼高。這個話題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胖子並非專業人士,也不想再浪費精力了。但最起碼可以推導出,用勞動年齡人口見頂來推測中國經濟見頂,純粹是胡說八道甚至是別有用心。

當然這是有前提的,簡單講三個字「不折騰」。仍要堅持以製造業為本,可以調結構,可以淘汰落後產能,但不能放棄製造業,過早的化實為虛。比如互聯網+或許本身在導向上並沒有太大問題,但具體執行上,明顯已經有走偏的跡象,或多或少成為阻礙經濟復甦的因素,甚至是未來系統風險的主要來源,該醒醒了。

智力中等,就用穩妥的投資方法!
普通人的投資 微信:lisiwangwu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衛計委首評全面二胎出生人口數量與二胎政策效果?
中國應不應該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反對媽媽生二胎,媽媽說我自私,我錯了嗎。?
如何看待二胎放開後,網上幾乎一邊倒的人口要崩、中國藥丸、趕緊移民的論調。小屁民一枚,日後該如何應對?
婚齡應降到18歲,這個觀點你是贊成還是反對?

TAG:人口 | 老齡化 | 計劃生育 | 人口紅利 | 二孩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