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怎樣更好的預防與治療?


感謝提問。

第一部分: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胰島素是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的形成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夠,或作用不足導致的。

造成胰島素無法抑制高血糖的產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


1、自身免疫

免疫可以形象地理解為人體內的「警察」,幫助我們清除入侵的「壞人」。

通過免疫,人體能把異物和衰老組織排出體外。但有些時候,免疫系統會誤判,對身體自身組織發動進攻,這就是所有的自身免疫,自身免疫若發生在胰腺,導致胰島 β細胞受到傷害,便會發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通過檢查發生抗胰細胞抗體(ICA)、圖氨酸脫羧酶抗體(GAD)等自身抗體,便可診斷1型糖尿病。病毒感染可能是一個誘因,但也有不少病例無法探尋胰島細胞被破壞的原因。

1型糖尿病可在兒童時期發病,它和生活習慣、遺傳、年齡等關係並不密切。在我國的發病率不高,僅有5.6%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


2、生活習慣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自己又不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貪食、肥胖、運動不足、工作壓力等誘因下,機體分泌的胰島素不能及時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也有可能導致糖尿病的發生。這便是2型糖尿病。據統計,在我國有93.7%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

近些年,隨著物質生活的 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不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青少年,甚至兒童都有可能患病。


3、妊娠

在懷孕前血糖正常,妊娠期突然血糖升高,而分娩後又恢復正常。這一類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主要是因為體內內分泌變化,拮抗胰島素的激素水平增高,使胰島素功能相對不足,導致血糖升高。

妊娠糖尿病一經診斷,就應該立即開始治療、否則高血糖狀態會對母親和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即便分娩後血糖值恢復正常,也應該定期進行血糖測試,及時發現血糖變化,否則有可能會轉化成其他類型糖尿病。

4、其他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還有不少,如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導致的糖尿病,甲亢、庫欣綜合征等內分泌異常伴發的糖尿病,因胰腺腫瘤行胰腺摘除手術後引起的糖尿病。我們把這一類糖尿病成為繼發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比較少見,在我國約佔糖尿病總患者總數的0.7%。

我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他們中大多數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但也有些患者並非如此,他們的發病歸咎於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比如精神壓力大、過度操勞、年齡增長等。臨床病例也證實,一些沒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卻也患上了糖尿病,究其病因,往往是長期的精神緊張造成的,如連續數日的加班工作等。


第二部分:糖尿病該如何預防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稱好發人群,是指容易得糖尿病,但目前血糖還正常的人群。一般來說,糖尿病的發生與遺傳、環境、飲食和運動等多種因素相關。易患糖尿病人群如下:


1、有糖尿病家族史

如果父母或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患有糖尿病,那麼您體內可能也攜帶糖尿病基因,與一般人相比,更容易發生糖尿病,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的遺傳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顯。


2、身體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更大。肥胖會造成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容易誘發糖尿病。

3、尿糖呈陽性

曾經有過血糖高,或曾經尿糖呈陽性的人,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生產過巨嬰

生過8斤以上巨大嬰兒的婦女,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5、出生時體重較輕的孩子

有研究發現,出生時在5斤以下體重較輕的孩子,胰島發育可能存在問題,長大以後患代謝綜合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的概率較高。


6、患有代謝綜合症

代謝綜合症(或者叫胰島素抵抗綜合症)是以引起多種物質(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為基礎的疾病,包括高體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島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如果具備其中三項或三項以上,則患有代謝綜合症。患有代謝綜合症的人群,即使血糖不高,也屬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7、糖耐量受損

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7.8mmol/l,但小於11.1mmol/l為「糖耐量受損」。 糖耐量受損可能會轉變成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臨床表現的「三多一少」癥狀為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嚴重高血糖時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一般為1型糖尿病;發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三多一少」癥狀更為明顯。疲乏無力,肥胖多見於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發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時診斷,體重會逐漸下降。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徵的全身代謝紊亂疾病。在人們確診為糖尿病之前,通常會經歷一個血糖高於正常值,但是還不夠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階段,通常稱之為「糖尿病前期」。患糖尿病後,體內胰島素量不足或作用缺陷,血糖自然就會升高。

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早期癥狀

除了「三多一少」的早期癥狀外,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針對糖尿病發病癥狀各異的現狀,增加了一些以前很容易被忽視的風險徵兆。

詳見下圖:

若出現以上一種或者幾種風險徵兆(持續不斷),就要警惕是否患上糖尿病。出現的風險徵兆越多,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也就越大。


糖尿病發展的三個階段

糖尿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要想不得糖尿病,就要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從 高危人群階段開始,如不及時預防,就會走向糖調節受損(IGR)階段,這是所有2型糖尿病發病前的必經階段。糖調節受損(IGR)階段分為三種表現形式: 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受損(IGT),以及兼有空腹血糖受損(IFG)與糖耐量受損(IGT)。第二階段離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遙,稍不注意就容易
進入臨床糖尿病階段,所以控制血糖就成了頭等大事。

如何預防糖尿病

想要預防糖尿病,我們應該做到「多懂點,少吃點,勤動點,放鬆點,多測點「這五個要點。若是能夠長期做到這五個要點,糖尿病的發病率至少能減少50%。

第一, 多懂點。要多增加對糖尿病病因,癥狀,併發症,預防和治療方法的了解。

第二, 少吃點。對於身體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來說,飲食可保證在每千克體重30千卡熱量的前期下,限制糖、酒攝入;超重或肥胖者在此基礎上要逐步減肥,來達到標準體重。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糖尿病預防指南推薦的三個飲食控制指標,可作為我們每日飲食參考。

第三, 勤動點。根據自身情況,每天保持一定運動量,避免超重或肥胖。

第四, 放鬆點。做到開朗、豁達、樂觀、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勞累。

第五, 多測點。需要定時,長期檢測血糖來檢查身體數值。


第三部分: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是一個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一旦患上,目前醫學手段還無法根治,所以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都是長期的過程,需要糖尿病人
有自我管理的意識。糖尿病的治療推崇「五駕馬車」療法,可簡單歸納為:教育、飲食、運動、藥物和監測。糖尿病人必須嚴格按照這五個方面進行自我管理,並堅持下去,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1、教育和心態調整

糖尿病患者必須了解糖尿病的類型,以治療,養護等各方面的知識。調整心理狀態,陽光,積極的面對糖尿病,主動管控身體情況。


2、飲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不光要控制主食,還要控制副食和臨時,控制攝入總熱量;在營養搭配合理的情況下,攝入身體所需各種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都要均衡補充。糖尿病患者吃飯盡量少食多餐,還需要多吃粗糧和蔬菜,戒煙少飲酒。


3、加強鍛煉

體育鍛煉是非常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方法,每天堅持有氧運動,使身體機能保持一個較好的水平。


4、藥物治療

血糖沒有升高到糖尿病階段的人可以用藥物來治療,早期使用胰島素可以迅速降低血糖、保護患者的胰腺有一定作用。一旦確診糖尿病,在單純飲食及運動治療不能使血糖維持正常水平的時候,需要根據醫囑,選擇口服降糖葯或胰島素治療,並根據臨床需要,服用降壓、調血脂、降血黏及其他藥物來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5、糖尿病監測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血糖、血壓、血脂、血液粘稠度、體重等指標,還要定期檢查血和尿等各項指標,定期做心電圖以及眼底檢查,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碼字不容易,有問題請指出,需要深入了解糖尿病某一方面可再開新問題邀請我來答,謝謝。


糖尿病的具體起因還是無法被完全知道…一型二型妊娠型也不相同。
我認識的一型有遺傳的,術後發燒,我自己是感冒發燒,還有很多奇怪的原因。
二型很多是因為肥胖和不規律的生活。
預防的話,生活規律吧。
治療而言,一型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胰島素泵。二型規律生活和配合口服藥物即可。

利益相關:十九年病史一型


發生糖尿病的原因有:

1、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遺傳易感性。但這種遺傳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 特別是腹型肥胖者。其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症,而高胰島素血症可以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導致胰島素作用受阻,引發胰島素抵抗。這就需要胰島β- 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 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引發2型糖尿病。

3、活動不足: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 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症緩解,降低心血管併發症。因此體力活動減少已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4、飲食結構:高脂肪飲食可抑制代謝率使體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發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常年素食者。主要與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熱量較高有關。所以,飲食要多樣化,以保持營養平衡,避免營養過剩。

5、精神神經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所起的重 要作用是近年來中外學者所公認的。因為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勢必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

沒有很具體的建議,只是說平時生活要規律,多保持運動,不酗酒,少抽煙,其他慢病要積極治療,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

只要糖尿病確診,就要長期用藥。綜合治理。


醫學上糖尿病的原因還不是特別清楚,有的是遺傳的,有的是後天的(比如肥胖 疾病 等),飲食健康,適度運動,控制體重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主要為遺傳、環境因素。預防與治療從飲食、運動、藥物、糖尿病教育、血糖監測五方面下手。


糖尿病,顧名思義,是一種尿中出現糖分的疾病。尿中為什麼為出現糖分,這得從機體的糖代謝說起。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攝入食物後,食物中的糖經消化轉化成葡萄糖,大部分被吸收入血液,這就是人們說的血糖。血糖不斷進行循環,供人體利用消耗。這是血糖主要的代謝途徑。如果攝入的糖分過多,一部分糖會進入肝細胞和肌肉細胞里,轉化成肝糖元和肌糖元,以供機體空腹時或大量運動時產生能量。如果糖分過剩,一部分還會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

作為健康人,血糖在肝臟、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尤其是在胰島素的調節下,能夠較平衡地維持在一定水平,尿中不會出現糖分。但如果這些調節系統發生「故障」,使胰島素出現絕對缺乏或相對不足,血糖因調節失衡,就會使血中糖分升高,多餘的糖分就要從腎臟隨尿液排出,這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代謝性疾病。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早期無癥狀。到有癥狀時,表現為多食、多飲、多尿、煩渴、善飢、消瘦或肥胖、乏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發心腦血管、腎、眼及神經等病變。嚴重病例或應激時,可發生酮症.

怎樣預防糖尿病 :1.通過運動和飲食來實現減肥,特別要關注腹部脂肪,因為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壓,這與糖尿病病情發展密切相關。 3.定期作血糖檢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壓與血脂有點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風險者,30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控制肥胖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大量飲酒、精神緊張等.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大量飲酒、精神緊張等,都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積極開展糖尿病預防,讓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提高群眾的自覺防治意識,及時控制發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 預防措施: (1)防止和糾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飲食。 (3)飲食要保證合理體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製、富含可溶性維生素為好,占食物總熱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總熱量的15%~20%(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例大於1.5),蛋白質占食物總熱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體力活動,參加體育鍛煉。 (5)避免或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 (6)積極發現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8)對中老年人定期進行健康查體,除常規空腹血糖外,應重視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 糖尿病預防的三道防線 糖尿病的預防,應構築三道「防線」,在醫學上稱之為三級預防。如果「防線」布設、構築得及時、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預防或控制的。


推薦閱讀:

我有慢性病,號稱不死癌症也就是糖尿病,還是Ⅰ型的,剛剛分手感覺這輩子還是單身算了?
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單純通過血糖嗎?
1型糖尿病如何選擇醫療保險?
糖尿病人如何恢復身體,重新活一回?
2017 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修訂,內分泌科醫生如何評價?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