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還可能集成哪些新的感測器?

蘋果手機應該是第一個大規模將感測器應用到手機的廠商,重力感應器、加速度感測器、距離感測器、光線感測器、陀螺、電子羅盤等等,豐富了手機的功能,給手機帶來很多神奇的應用。在我看來,感測器應該是摸擬人的五感,應該會有更多的神奇感測器的。但是,現在新發布的手機好像都沒有新的感測器了,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也沒怎麼流行起來。
是手機發展到現在空間已經出現瓶頸了嗎,無法再集成更有趣的感測器?還是說,沒什麼更有趣的感測器了?或者說,智能手機發展的方向不在於此?


紫外線感測器,幾年前一部步步高的手機有配備。


感測器是物理參量的測量裝置,在手機上受限於其位置、精度和測量範圍而發揮功用;
目前已經普遍安裝的
1,可見光和紅外線(兩個攝像頭+距離感應器),2,溫度(在CPU等的裡面)3,加速度 4,常用頻率電磁波5,聲波6,氣壓(部分,7,磁場;8角速度

可以想像的以後會有:
1,安置於設備外側的微振動感測器(心跳);2,濕度;3,設置於設備外側的溫度感測器;4,紫外線

感測器本身是無意義的,只有在使用場景下討論才有價值;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問「未來手機還可以做什麼現在做不來的事情」←這個問題就大了
。。。。。。。手機分割線。。。。
手機上現在用的測脈搏的裝置是基於光電原理,微震動是被小型化淘汰的做法。。。(′?ω?`)


作為一個主要面向手機客戶的感測器產品業者,隨便說說吧。
在智能手機上要加感測器,需要滿足幾個條件:
1. 操作系統支持。感測器數據上報,必須要告訴系統我是什麼感測器的數據,然後上層軟體也要通知系統,我需要什麼感測器的數據。如果系統不支持,數據通信就不通暢。
2. 有相關應用。如果我一個感測器的數據沒有任何應用配合,出於成本考慮,基本上會被砍掉。
3. 感測器精度要達到一定程度。如果數據偏得很離譜,這個數據就是沒有意義的。
4. 感測器大小能做到一定尺寸以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主板現在空間很緊張,感測器尺寸不能太大,否則放不下。
另外,價格當然也是一個因素,但是高價的總會有高端機器願意嘗試的,所以就不列出來了。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還有哪些感測器可以放進去的?
近期來說,就是壓力,RGB,手勢。開孔的問題,反正現在已經有這麼多孔了,不差一個兩個。應用也比較靠譜了。
UV的問題是沒有很好的應用,溫度的問題是精度。脈搏,暫時還不能大批量出貨,可能短時間內不會廣泛應用。紅外成像的,還是系統支持的問題,可能還牽涉一些其他的問題?
其他的感測器,應該還沒有可以可靠應用在消費電子上的商用產品吧。
======================================================================
以上文字僅限於自己對行業的認識和理解,應該會有紕漏,歡迎指出。


精神感應框架。


動能回收系統


室內GPS定位 (不清楚要不要用到感測器)
大型商場,地鐵容易迷路。如果手機能室內定位,看一下手機,方便找到目的地。

手機可以增加一個災難呼救模式,所有功能都關閉,只用來發送求救信號和位置。除了手動調成外,還有通過一些感測器發現是否處在危難中。


智能手機之所以集成各種感測器,是因為Steve Jobs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並不是說他發明了這些東西,而是他認為手機是『數字生活中心』,而不是僅僅打電話的溝通工具。

可以預見的是,智能手機的趨勢是: 更加了解用戶,更加了解環境。例如,當有WiFi和手機信號的時候,它可以自動切換網路的『感測器或者演算法』,而無需人工干預。例如,當用戶開會的時候自動選擇震動模式,在嘈雜環境下自動增大振鈴音量的『感測器』。

另一個問題要問: 這個感測器為什麼要集成在手機上。 例如,如果要了解用戶的健康狀況,那這個感測器要靠近人體。 那麼,感測器集成在可穿戴設備商,如手錶上就比集成在手機上要好。 就是說 ,智能手機未來也並非數字生活的終點。


瞄了一眼,似乎這串答案中沒幾個對設計的前沿有什麼關注的

振動感應,當然不是看是否有振動,而是進行功率譜分析一類的對信號進行辨識
為什麼?
美國 UI 超新星:Chris Harrison

當然,手機這種存在就是渣渣
第六感驚人的潛力與Augmented Reality

當然還有很多關於體感操作之類的研究....但是我好久不追這方面的新聞所以完全不記得還有別的什麼了


質譜儀
DNA測序
多普勒測速儀


有人知道氣味感測器嗎


B超!


可以集成手持氣象站的功能,可測:溫濕度、風速、風向、露點......
可以集成便攜氣體分析儀功能,可測更種氣體及濃度.....
可以集成射線檢測儀功能,可測更種輻射情況......
可以集成水質分析儀功能,測水體各種離子或污染情況......

等等
以上提及的設備都有,想弄成成品難度也不大。


師兄在利用Android手機,做一個血糖監測感測器,隨時隨地的監測血糖,而且這個感測器好像可以時時監測很多人體數據(很屌的樣子)。當然是利用我們課題相關的專業(不能說太多,因為正在寫文章階段,尚未發表)。
所以說,未來很多感測器都可以做在手機上,因為手機具有一個顯示儀(屏幕) ,有寬普光源(閃光燈),接收裝置(攝像頭),只要再給手機加個ccd等設備,就是很好的集成監測設備了。


pm2.5檢測器算不算。。。還有天氣預報之類的。


味覺感應器,每天吃完飯後對這感應器呼口氣,然後綜合判斷進食是否健康並給出相應的建議注意事項之類的


溫度感測器
濕度感測器
分貝感測器
還有什麼無線充電技術,太陽能充電技術,語音操控技術,還有好多可以改變世界的技術


只能扯這麼多了,摺疊吧


看電池。。。


例如Google的project tango。大量的運用環境感知感測器

它的核心配置: ? 高通Snapdragon 800四核心處理器(2.3GHz)

? 2GB LPDDR3 RAM

? 內置64GB儲存空間,以及支持microSD卡擴展

? 5″LCD屏幕

? 加速計、陀螺儀、指南針組成的9軸感應

? 特殊感應器組:

? 紅外線發射器

? 同時集成RGB和紅外線探測的攝像頭,像素為400萬

? 180度廣角的魚眼攝像頭

簡直無法直視


我只是想想,那種拿攝像頭一照就能看溫度的設備,發個燒啥的,就會方便很多吧……


加上個磁場,我們來MRI。
(磁場發生器和線圈)


推薦閱讀:

iOS 10 會帶來哪些新變化?
為什麼後置指紋飽受爭議?
應用圖標的設計為什麼不傾向於使用半透明?
智能手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佳能和尼康不像索尼一樣生產手機鏡頭?
你有哪些成功戒除玩手機成癮的經歷?

TAG:手機 | 智能手機 | 硬體 | 感測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