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統文化是如何保存至今並發揚光大的?

題目的措辭可能不太好。
日本的傳統文化為什麼能一直保持,並在現代藝術、工業設計中得到傳承、發展。
相對於中國,他們民間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也沒有覺得過時,並在很多的日常產品中保持了這種設計。
(說的有點兒亂,可隨便協助修改問題)


  • 首先,所有傳統文化在現在的社會裡得以保存並發揚光大一定是有其經濟背景。否則發揚光大就無從談起。

日本文化第一次區別於中國文化被西方認知是在戰後高速成長期之後日本崛起,此前日本文化一直被和中國文化混同在一起理解。突然日本成為了發達國家,日本就開始走入西方人的視野,日本研究開始成為美國大學中炙手可熱的課程。我們今天看到的日本傳統文化其實是日本崛起時被挖掘被追捧的結果。
經濟上的繁榮也促使日本的藝術家開始轉向本國的傳統。這樣的效果也出現在了當代的韓國,是這個國家經濟的崛起使他們連端午節都要和我們搶。當民眾填飽肚子之後就開始覺得自己沒文化了,沒了文化怎麼辦,就去追溯傳統。
現在樓主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也是這個背景的體現。

  • 第二,日本並不是只有傳統文化,同樣,棒子國也並不只有泡菜。他們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當代文化,譬如日本的動漫,這個文化成功上演了屌絲的逆襲,動漫里體現的傳統更使日本傳統文化受到了重視。像要是韓國沒有K-pop的話,我們也不會覺得韓國傳統有什麼可稱道之處。

  • 第三,就日本傳統文化的推廣方式來說,日本很聰明地把這些都打造成了具有儀式感,繁瑣複雜,精緻美麗的東西。

譬如說以前穿和服是沒有像現在這麼繁瑣的,和服也很便宜,人人都穿得起。是和服協會把和服提高到了莊重場合的一個地位並加以重塑。
同樣,歌舞伎本身就是鄉間戲曲一樣的庶民的東西,到了現在格調變得高貴冷艷。我倒覺得在中國鄉間還可以聽戲這個事實說明中國傳統保護得要比日本好呢。

ps:我覺得要糾正樓主的一個誤解就是,其實談傳統文化的存活,現在的中國由於廣大鄉村的存在,傳統文化還有好多留存著,然而日本已經消失了。日本人本身也並不覺得自己的傳統文化保持得有多好。
如果茶道花道能樂歌舞伎和服什麼的能代表傳統文化的話,我真覺得這種傳統除了表演,毫無意義。至於工業設計上的傳統,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現代精神的體現,只不過巧妙地藉助了傳統這個名頭而已,畢竟在商業化的社會,無用的傳統還是會被淘汰的,有用的也只是因為符合現代而被留存。

  • 補充第四點,中國傳統上對匠人是輕視的,這導致了傳統文化長期以來不被重視。

所謂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造就了一批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紳士階層(具體分析在費孝通在《皇權與紳權》中的幾篇文章里有敘述),但是日本對匠人(日語中叫「職人」しょくにん)是比較尊崇的,包括當代仍舊對生產工藝中「職人の技」十分重視,就是說職人在產品設計和製造過程中需要有自己對文化和技藝的揣摩和理解,做出那種獨特而有文化內涵的東西。
這樣的生產思想就是在大規模生產的豐田精益模式中都有見到,就是對底層的技工的尊重,對「現場(げんば)」勞動者智慧的重視,也就是常說的bottom-up。
反觀我國,在產品的設計和製造中對技工個人能力並不推崇。在我國的生產理念里,技術和勞力是隔開來的,技術由高端的工程師(知識分子)掌握,勞力則只需要體力勞動即可,這樣的製造恐怕無法有對傳統的重視和重現吧。

坦率講,我個人覺得有些回答對「什麼是傳統文化」界定可能並不準確。
很多都以唐宋文化為中國正統,我卻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在順應時代而變化發展著,並且處於一個被民間良好保護的狀態,而政治層面上的變動很難影響民間的日常生活中所蘊含的傳統,所以以政治理由或蠻夷入侵來論的話可能過於草率。


其實,真正特殊的並不是日本很好地保留了傳統文化,而是中國大陸傳統文化的斷層。
日本的傳統文化雖然傳自中國,但由於地理因素(島國),漸漸在其內就萌芽了海洋的因子,較容易地與西方的海洋文明相融合。而中國的大河文明小農社會本身十分的穩定,天然地排斥工業文明與海洋文化,所以中國的近代化之路才走的異常艱難。縱然如此,民國時期也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化趨勢,但歷史並沒有給中國人一個寬裕的發展時期。如今你到台灣就可以發現那裡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中式美學的弘揚也要好於大陸地區。建國後,由於部分領導人的冒進心理與政治因素的推波助瀾,中國大陸選擇了暴力剷除傳統文化以跑步迎接共產主義的到來,終於對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可修復的創傷。


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僅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1)中國歷史雖然悠久,但每改朝換代,必將前一個朝代的東西改革。而日本始終還是同一個天皇。
2)中國有文革,日本沒有。雖然有明治維新,但是兩者不一樣。要不然武士還會存在的。
3)繼承算是日本還保留的優良傳統之一吧。
4)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還保留,所以覺得中國文革還是主要問題。
5)其實亞洲國家都被洋化,日本也不例外。看看現在的年輕人的比例,結婚的時候是喜歡穿西洋式的婚紗還是傳統式的白無垢就知道。我去東京的時候想替朋友找一本東洋風的筆記本,跑了很多書店都找不到。大部分都是畫著洋娃娃的圖案居多。男朋友(日本人)抱怨:你要的東西很不好找!京都才有!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這些東西很老土!
6)不流行?估計穿個中山裝、旗袍在中國大家都以為在拍戲或者瘋了吧?其實我爸常常在重要場合就穿中山裝,或者傳統的馬來裝batik。完全不奇怪。春節時我也會穿旗袍應景。主要不普及吧?如果明星們平時都那樣穿,帶動潮流,恐怕以後滿大街都是,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呵呵


因為日本穩定,除了地震是必須面對之外,日本基本沒遭受過太大的外國入侵以至改朝換代的事發生。它的王朝已延續一千多年,這是文化保存的最大因素。
由於沒有顛覆性的政權變換,讓人感覺老傳統保存完好,但日本每天都在變,如僧侶傳入日本時至今已改為可娶妻生子等。


弱弱說作為民俗學專業的新生 之前也和導師討論過類似的問題。作者是在對比中日傳統文化之後 認為日本傳統文化保存的比較好 這一點 我是贊成的 那麼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保護我所了解的近況來說 它有自己的保護 目前有非遺 還有許多學者都在做搶險工作 你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 但這也說明中國在對傳統文化 宣傳上面的不足。其次 的確中國的傳統文化從表面看沒有日本做得好 這裡涉及的原因比較多 經濟 政治 社會環境 。但目前我國對傳統文化這一塊已經再加強保護了 而且根據兩國的差異 也不能完全說日本做得好 就要完全學習 總之 我覺得應該更多的是宣揚全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和發展吧。


有些時候,選擇太多也不是好事兒,日本那麼小,沒有太對的外來文化衝擊,沒得選,自然也就慢慢的根深蒂固,不可動搖了,再有就是,中國被少數民族多次統治,導致了文化的巨大震蕩,原有的文化,習俗被改變,被清洗。這些都是原因


因為日本沒有經歷過極左浪潮,雖然冷戰時期有赤軍這類極左組織,但是日本政府處理得當,極左勢力沒在日本掀起什麼風浪。所以日本一直是文化上比較偏保守主義的國家,因此傳統文化保留的比較好。而中國在辛亥革命以後,在極左路線上狂奔了一百多年,傳統文化的根基已經被毀滅了。


推薦閱讀:

茶是在唐代以後才普及的,那唐代以前,普通人家和富貴人家都是喝白水還是什麼?
「日本倭寇」「韓國棒子」「印度阿三」「俄羅斯老毛子」這些稱謂的由來?
北京南城到底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總是成為相聲里被取笑的地方?
臨沂氣候比江淮、蘇南地區更濕潤,為什麼經濟發達程度、民風卻與江淮、江南截然不同?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TAG:日本文化 | 文化 | 民俗 | 傳統文化 | 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