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邏輯是什麼?什麼規律或觀念使人與人賺的錢產生了巨大差別?

謝絕講述快速致富法或貼兼職廣告,請從行業或社會自然規律等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舉個例子,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一書開始就強調分工會導致財富的增加和國民的整體富裕,類似這樣的分析方法相信對於問答者或查看問題答案的人會有相當的幫助。


-------------------------------------------------------------------
在2015年,我寫下了這些文字,我也知道,一些當時被看做給人啟發的想法,隨著被廣播會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變成並不新奇的常識,這個我看的很平淡,畢竟沒有想從知乎拿走任何名和利,從未接受過一份錢,也隱匿了真實姓名,沒有出名的想法。

如果你有所啟發,我很高興。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當然可以。

但是《鳳凰財經》、《網易新聞》,國家正式出版的暢銷書,無數的微信公眾號大肆的抄,真是很令人心寒,這件事情結尾再說罷。

-----------------------------------------------------------------
以下是原文


莊主告訴你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
。(本文為「葉子莊園」原創於知乎,2015年3月21日)

個體能獲得財富,只有兩條渠道:出售資源掌握資本

1. 一個普通人:他能夠出售的資源 = 自己的時間+腦力+體力+(外貌)+ 風險
所以一般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的資源,換來財富。
然而每個人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能夠出售的時間差不多,能夠出售的體力也差不多,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腦力資源,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但是現在文憑帶來的腦力資源價格差別越來越小,一個普通的一本學生與二本學生已經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反而不如藍翔挖掘機學的好的人附加價值高,這是因為前者數量多,後者數量少,這裡面供需關係決定了價格。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文憑獲得高的腦力價值,或者通過善於思考,會做人,會做事,獲得自己的腦力附加值。
另外,有的人還有一種資源,就是外貌,如果長得好,突出的可以進入演藝圈,一般的也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但是外貌只能略微提升,不能本質變化。王寶強就算是健身+保養+專業造型設計,也是無法從外貌上超越劉德華的,所以他是傻根,華仔是神偷。不過說來外貌這種資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王寶強和黃渤的外貌特質也是他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領、職業經理人,甚至到當年的「打工皇帝」唐駿,都是這種人。明星也是這種人。這種人的特點是,其獲得財富是有限的:《知音》上面一大把為了供養親人打三份工心酸、職業經理人賺的再多也是有數的、過氣的明星過的不如普通人等。
當然還有最後一條沒有說,就是出售風險,如果你願意承擔坐牢、死亡的風險,去偷、去搶、去騙,比如混黑社會、開賭場、開黃色網站、進行網路詐騙等,你獲取的財富也會增加,但是承擔的風險也會增加。用知乎流行的一句話說「所有賺錢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寫著呢」。

2. 具有資源的個體:能夠出售的資源 = 其天生擁有的資源
比如某人住在金礦上,隨便拿鍬挖一下給別人就可以換取財富(在中國不是這樣,無論天上、地下、水裡的資源都是屬於國家的,在你家後院埋的沉香木你要是賣了錢也是要上繳國家的);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里,其天生獲得了位置的資源,只要拆遷就可以獲得一大筆財富;再比如某人生下來是某名人的兒子,其天生獲得的媒體關注就是其資源;或者某人通過努力當上了領導,其手裡的權力,就是其可以出售的資源(幾乎所有出售第三方賦予的權力的行為都是違法的),這裡面包括國家賦予一些國企獨佔一些資源的權力,比如煤和石油的開採權、計程車的運營權等。
官員、當年的煤老闆、現在的拆遷暴發戶都是屬於這類。
這類財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運氣。這種人的特點就是,其獲得財富的多少取決於其擁有的資源的多少:煤礦一旦採光馬上就沒了收入、官員一旦退休就不再能獲得財富等等。

3. 資本家:掌握資本
美國(想想中國)實際上是個什麼社會?很多人會說是資本主義,那為什麼叫「資本」主義呢?為什麼不叫「不平等主義」、「自有市場主義」呢?
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度量和決定一切的標準。在中國的古代,你富甲一方也沒用,官員隨時能把你家產抄凈,你有錢也要去給權力行賄,去買官。而你只要有了權力,哪怕身無分文,一樣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那時是官本位。當今的社會,你有權又如何,還是得想辦法把權換成錢,才有作用。一個月收入五千的局長擠公交車都沒人給你讓地方,而你只要肯出錢,卡宴都會上門接你,司機還要跑下來給你開車門。
某訊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挖過來。這就是資本主義。(當然無視知識產權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做法是花錢買過來)
如果你有了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一千萬雇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九千萬。而這一切,只因為你有資本,你不需要聰明、不需要有力氣、不需要花時間、不需要長得漂亮。

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所賺到的錢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第3種人賺的就是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就是比第1種人多。
但是世界上並沒有純粹的事情,像民工那種純粹的第1種人和如今的馬雲那樣純粹的第3種人是比較少的,很多人具有上述的混合特點。因為中國建國消滅了資本家,所以中國天生具有資本的人是極少的,大部分第3種人都是從第1種人或者第2種人進化過來的,比如馬雲就是從第1中人進化到第3種人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還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的困難。這就是階級的固化,階級間流動的減少。
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手機的idea,而且你覺得這個idea可以賺很多錢,那你要問自己,你有沒有這個資金去運作這個idea?同樣的idea,三星華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資金,去僱傭更好的工程師,去更好的推廣,你確定不是去給這些資本擁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條已經無數人走過的死胡同?具體舉個例子,你做軟體開發,天使會不會問你一句話:「如果某訊山寨你怎麼辦?」
去更好的你想開一個淘寶店鋪,你有沒有資本去宣傳?去壓貨?如果你在淘寶上賣一件在阿里巴巴上買一件,要麼是根本賣不出去,如果你能賣出去,那些更有實力的賣家分分鐘用同樣的產品把你pk掉。
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賺錢的方法千百樣,為何偏偏選擇進廠打工這一種? - 生活。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幹啥?你以為你出來干別的就能賺錢?幾年前網上瘋傳送快遞賺的多,我就嗤之以鼻,這種沒有門檻的行業是不可能賺的多的。你願意賺1萬干這個,我分分鐘找一個賺九千就乾的,我再找一個賺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後,無論你是送快遞還是擺攤,無論你是賣肉夾饃還是搞it,你都會被拉到一個門檻平均收入。因為IT需要學習,賺的多一些;快遞比較辛苦,賺的比IT少,可是還是比打掃衛生的多一些,就是這樣。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的想像力和實力的時候了,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知乎上還有給幼兒園攝影的,等等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的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
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凈賺1萬;如果僱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凈賺2千。你怎麼選擇?

答案:雇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凈賺一千了。(補充:這個飯店賺兩千,還利息一千,凈賺一千,數學不好的不要再給我留言了好不,知乎跟微博一個水平么)。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凈賺10萬,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3種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們沒有成為第3種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郭敬明自己不寫書了,投資拍電影了,從炒菜變成了掌柜的,所以韓寒說:「郭敬明一個月的收入等於我一年的收入」。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

補充1:這個例子只是想定性的表達一個觀點: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但,本文不是在教你開飯店,你上哪融資去,你的融資成本是多少,飯店能否盈利,飯店擴張後經營成本上升,職業經理人管理不善這種問題,都去問高人去,要不要我給你寫個商業計劃書啊?

如果你真的要開飯店,讓自己老媽管理飯店,即節約了成本,又解決了家人的就業問題,還沒有職業經理人欺詐發生,顯然可以更快的完成資本積累;或者您願意在做大之後,採用家族式管理,獲得較高的管理效率,作者都是很贊同的,但這些都不是本文要說的事情啊喂!


補充2:

另外,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而且即使是同樣類型的人,其財富也是有差別的。同樣出賣自己勞動力或者具有同樣資本的人,其付出的腦力、體力不一樣,所獲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說,兩個一模一樣的打工仔/王思聰,一個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個成天打遊戲睡覺,前一類還是要比後一類財富來的多的。但是聰明刻苦的打工仔總與打遊戲睡覺的王思聰比,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補充3:

原始積累是最難的,沒有幾個原始積累不是帶血的。很多知友留下一萬三千多條評論,不能一一回復,但有一條評論印象最深刻,他評論道:

又是一個看病不開藥的」。

一針見血。因為賺錢是一個悖論,因為在經濟學裡面,除了壟斷(注意一般人常識中的壟斷跟經濟學意義上的壟斷是有不同的),所有企業的均衡狀態是(經濟學意義上的)零利潤。

所以,但凡能夠賺錢的方法,一定是不均衡態產生的。產生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通俗一點,一個路子本來很掙錢,知道的人多了,都擠過去,也就不賺錢了。

八十年代,某知名人物,找不到工作,沒有辦法,拿著照相機去公園門口給人拍照。沒想到第一天,把一麻袋的錢扛回家,竟然有上萬塊,一夜之間跨進萬元戶,比百十塊工資的父母一年賺的還多。然而,現在呢?

所以,給路子是不靠譜的,有路子我一定自己上,自己沒精力的,參股個公司繼續上。但是世界之大,容得下每個想賺錢的人,只要方法論通了,各位應用於自己關注的小圈子,專註於一個小的垂直領域,也會賺大錢。

關於這部分,我本來是想多在知乎分享,後來被抄寒心了。比如這個什麼叫 「水木然」的著名雞湯作家,寫的什麼鴻篇巨著《跨界戰爭》,裡面公然抄襲此文,下面是豆瓣網友的評價:

我想跟這位網友說,這段也是拼湊的呀~


葉子17年才在幾個好友的逼迫(幫助)下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他們會逼著我定期把優質的內容分享進去的,希望知友關注一下,支持一下~

知乎不讓放二維碼了,感興趣的話就關注一下葉子的公眾號,並分享推薦給朋友吧!


文章列表:

創業者,你死不死?資本的意識(一)

慈禧的決定:資本的意識(二)

一帶一路「連橫」,大破TPP「合縱」(說的真明白,終於能看懂新聞聯播了)

(長按發送到朋友圈或好友,在微信裡面打開,即可關注葉子的微信公眾號啦)

也可以在微信裡面搜索「葉子莊園」,找到帶我頭像的「葉子莊園」,進行關注~ 感謝eidosper的提醒,搜的時候不要帶微字,否則出來一堆微商,他表示很蛋疼~


對真正的有錢人來說,並不存在所謂「什麼方法才能賺錢」的問題,而只有,「要怎樣解決某一個問題」以及「怎樣調動自己能調動的一切資源」這兩個問題。「看錢不是錢而是工具」,就是一種能力。

許多人商海沉浮數十年,即便傾家蕩產依然還能東山再起,靠的也不是具體的門路,而是比一般人高出一個層次的思維和意識。就像《1942》里的地主在流亡路上和長工說的,「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給我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想在中國賺大錢,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和共通的觀念,按照重要性排列大致有:

1.政治敏銳

從70年代末開始到80年代初,搞投機倒把的個體戶是第一批發財者,而這些人往往是被主流國營經濟拒之門外,被逼無奈才出去闖的。

到了80年代中後期,發財的人又從體制外回到體制內。依託村或者集體社,利用自身在原有社體制內的聲望或者職務(村長,支部書記),集資辦起了加工廠的人成為第二批暴富者,這一波機會和體制轉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蘇南模式(華西村)最為典型。

90年代早期的價格雙軌制改革和90年代後期的國退民進。不知道有多少人利用國有資本變賣的機遇,抓住了廉價買賣產權的機會。2000年開始到2005年。加入世貿又給出口加工業帶來歷史性的機遇,貨代、紡織品出口都養肥了大把沒有文化的沿海小老闆。2005年的時候隨便開個什麼礦,之後的商品大牛市會讓你的錢多到用麻袋裝。

至於商品房改革、股權分置改革、資本市場的發展更是和每個家庭的財富息息相關。以前老有人說看新聞聯播致富這個梗,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的暴富機會,中國在過去20年出現了不下十次,最大的機遇幾乎全都和政治格局變化息息相關。其基本特點是一波流。一波三五年讓你賺個飽,但這波賺完還想繼續賺,幾乎不可能。煤礦、進出口加工,這才幾年而已,現在已經在生存線上掙扎。


2. 從無到有

在中國,要預測社會未來的走向,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思路就是:

「中國在走美國的老路」。

這也就是所謂的CTC(「Copy to China」)的基礎。可以說是中國最近20年所有新興行業的一條發展主線。這條主線之清晰、之連貫,和前面所說的靠政治趨勢賺錢的一波流的短暫易逝形成了鮮明對比。從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的中國第一次互聯網泡沫開始,一直到最近這3年的第二次互聯網泡沫,幾乎所有成功的,體量在百億美元以上的新興企業,其產品最初的雛形,都是一個「中國版的美國XX」。

解決稀缺是一切生意的根本宗旨。賺錢這回事,其根本意義,是「為他人解決問題」,而所謂利潤,無非是為他人(社會)解決某一問題的酬勞。而從無到有,從0到1的事情,從滿足稀缺性需求的角度,要遠比從1到10的事情值得去做。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最緊缺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故而得到的回報也不可同日而語。BAT這些搬運工起家的巨頭,解決的都是從無到有的局面,之後那些跟風的早已在格局上輸了,只能吃幾口殘羹冷炙而已。


3.ROE思維

如果從財務上來解釋這一點,那就是ROE(股本回報率)= 利潤率*周轉率*財務槓桿比率。

注意這三者是乘數關係,所以利潤為負的情況下,你的失敗也會被這個放大器給放大。但即便如此,所有賺了大錢的人,幾乎沒有不用到槓桿的,敢下注本來就是企業家精神的一部分。

我在之前的回答里說過,窮人是手裡有多少資源才敢做大事情,富人是先想到要做多大事才開始考慮要如何籌措資源。熟練運用財務槓桿的前提,就是敢於去動「本不屬於自己」的資源的意識,或者說的再直白一些,敢去借別人手裡的資源來為我所用。

巴菲特扣除槓桿的收益率不過13%左右。被自己有限的資源所限制,說明自己無法掌控資源的流向,依然只是資源的奴隸。

再談一下周轉率。即使是低利潤,只要有高周轉率一樣可以在短期內獲得發展。比如很多人排隊的綠茶和外婆家,菜價便宜但翻台率高。當利潤很微的時候,提高周轉率依然可以提升ROE。

賣珠寶和賣烤串哪個賺錢呢?很難定論。珠寶的單品利潤算下來可能比較高,但周轉率太低。反之,烤串利潤率低但周轉率要大大增高。假設同樣的資金投入賣珠寶和賣烤串,並且假設珠寶3個月一個資金回籠的周期(從生產到物流到銷售),烤串一天一個周期(從生產到銷售),那麼在假設兩者都可以銷售出去的情況下,也許賣烤串比賣珠寶更賺。

此外,中間型行業和智力型行業通常有望達到更高的ROE,主要是因為資產較輕的關係。


4.了解自己

沒錯,研究自己比研究他人,研究金錢更重要。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自己的了解遠遠沒有自己以為的多。

能賺錢不代表自己就能從錢中獲得享受,對金錢的態度其實是一件特別個人化的事情。大部分人也許可以做到正確衡量各種資源的時間價值、卻往往對自己的時間成本毫不在意,對自己的收益偏好毫無概念。

這種能力需要建立在深刻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的基礎之上;同樣的資金、時間,由於掌握信息的差異,對自己來說,用在哪裡最值得,用在哪裡對當下、對未來的效用最大,都是需要反覆摸索和實踐的。窮人往往把「錢」看的太「值錢」,把「錢」以外的資源,例如自己的時間,看得太不值錢。

很多人喜歡把賺錢、理財、投資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三件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所需要點亮的技能樹也不盡相同。就我的觀察,會賺錢的人不一定會理財;會理財和會投資也是完全兩碼事,會投資的人你若讓他憑自己做生意,很可能虧的一塌糊塗。自己到底最適合做哪一樣,也需要摸索。

很多人對創業有著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明明是個不夠自律、厭惡繁瑣的人,非要去做生產型企業,殊不知這可以算是最繁瑣的一種商業模式,從原料供應,採購,生產,庫存,物流,銷售,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毛利潤率又低,必須鑽到每一個細節中去扣成本,可以說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對自己不了解,花下去的人生成本是無法挽回的。

5.防騙意識

這裡的「騙子」是廣義的,泛指一切出於零和動機打你主意的、想從你這裡榨取資源的人。防騙意識的培養,應該貫穿在人生的始終。

投資本身,首先一定是一件反常識的事情,不然有錢人不會在人口比例中佔少數。對於投資,其零和性要比賺錢大得多,所以有時候不止要看到趨勢,還要評估周圍其他人是否也看到了這個趨勢,更要考慮到周圍人是否知道自己知道對方知道。

如果說賺錢還是人和外物之間的事,那投資就一定是人和其他人之間的遊戲,更加複雜詭異,不僅要防馬路上的騙子、簡訊里的騙子,更要防資本市場的騙子,偽裝成「創業家」的騙子、偽裝成「好企業」的騙子、偽裝成「合伙人」、「好朋友」的騙子、偽裝成「情人」、「伴侶」的騙子、甚至是偽裝成「養老金」、「社會福利保障」的騙子。

怎麼閱讀財務報告,怎樣判斷信息的真實性,知道怎麼查一個生意夥伴的誠信水平;這些東西之重要,可以說分分鐘能讓你半生心血付之東流。但可惜這些東西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極少有地方系統的學習,只能靠自己一筆一筆「學費」去交。

過去我們小時候學校所提供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對於以上怎樣和錢打交道的知識可謂一片空白。大部分中國的家長和老師自己也不懂這些東西。既然自己一輩子也沒活明白,那就更不用說教會下一代了。這樣導致的社會差距只會進一步擴大。


.


賺錢的邏輯,是有的。

現在我在設計院上著班,同時還做著生意,也都有盈利,初期籌劃,步入正軌以後找人經營,時不時控制下方向。

在大家都覺得大環境下生意難做的時候,我卻覺得遍地黃金,在我看來很多生意都還有的做,只是經營的人不懂而已。有多少人做生意是人云亦云。

真正的財務,創業的乾貨,有用的其實不多,需要經過多少摸索,才會得到,才會領悟。很喜歡徐皓峰寫的武俠小說,師父防著徒弟,平時教很多東西,但是真東西就幾句話,不到時候是萬萬不說的。

很多生意起點對於常人來說都非常高,一些人看了《窮爸爸富爸爸》系列,就說可以買房、可以買基金、可以儲蓄,買股票,獲取複利等等。

方法是對的。但是有錢嗎,有背景嗎。如果沒錢,微薄的投資複利等於沒有。即使有,風險可控嗎,利息又跑得過通貨膨脹嗎?炒房產,我是做建築設計的,戶型設計了不少,但是買房的時候看了半年(很多人是全職在干這個)。

總的說白了如果就連自己住的房子都還湊不齊首付,就不要指望玩投資了。什麼儲蓄多少年最後得了100w的雞湯就不要喝啦!!即使賺到錢也享受不了。

創業是好東西,但是也是危險的。想想做生意失敗,一個富二代可以接著再玩。但是一個負二代創業呢,第一次做生意的錢除了工資以外,難說還有家裡的積蓄,父母的退休工資。所以創業之前一定要冷靜,一般人對於失敗的代價是承受不起的。我是一個典型的負二代,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如履薄冰,因為我知道這把玩砸我就完了,但是現在相當happy。

所以我要講的是怎麼起步,怎麼賺到錢,那時候再去想投房產,投資的事。(現金流怎麼來)


先寫個問題:

一個一無所有的小白怎麼殺入市場???????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白,沒資金?沒資源?生意也沒做過,一無所有,怎麼玩。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觸,貌似什麼生意都沒機會了,你下樓買個飲料都會發現一個不大的小區居然有n個副食店,而且每家都在各自花著心思做銷售,好像很多生意都沒機會了。而初入江湖,在各種豺狼虎豹的環視下,你沒有內功,這種時候有沒有很茫然。

有人說過那些大佬之所以能成,並不是說他們能夠比你我無論智商還是情商上高明幾百萬倍,不可能,大家都是人是吧。

而是因為他們的方向至少是對的,方向是最重要的。就好比你種地,你在種幾畝地,而別人種的是幾千畝,你再怎麼精雕細琢,我覺得都不可能有更好的收穫。

太多次聽見周邊的親戚朋友投資火鍋店20萬失敗,做什麼精品餐廳賣海參投資100多萬居然在大學城失敗,做什麼養身產品的最後囤貨自己用了失敗,恩,失敗中的失敗。

那好的生意尤其這個時代,看完也許你就不會再想去開奶茶店,做火鍋,賣衣服了。


生意是一門系統的學問,如果你一無所有,而且還偏偏想賺錢賺到嗨的話,跟著我的邏輯,走四步。

第一步:定位

首先定位的目的是幫助一無所有的你快速找到項目,並且避開無謂的競爭切入項目。


太多太多的人講定位了,什麼人群,市場,需求。初入江湖的你的定位,能夠明白,能靠譜嗎??

很多人都是會向利我的方向來說自己的定位,明明不靠譜,但是最後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天時地利人和。

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告訴我想做多肉植物的生意,多肉有很多品種,定位在一些辦公人士,生意肯定會好,現在大家都喜歡,然後完了。

問題是~~辦公人士這麼多誰會買你的多肉,誰知道你什麼什麼品種。

然後我們就分析,多肉可以用來幹嘛,期間我得到一個信息多肉可以用來拍照,很多人喜歡搞點文藝的多肉的照片然後分享到朋友圈。

我想到一個點子,為什麼不專門做一個拍多肉的專家,專門教別人拍多肉,或者用身邊辦公桌常見的東西做道具,拍一些有意思的照片,以此為切入點進入這個行業,迎合這部分愛拍多肉的人。

這是一個小生意,但是我想告訴朋友怎麼樣切入一個已存在的,並且競爭激烈的行業,而且你還能找到一點藍海。


定位的目的,定位有一個很大的作用是用來幫助你快速的進入某一類行業,你只需要迎合某一類人的愛好和口味,以一小撮人為核心,後期自然會慢慢擴散的。

那寫了定位的作用,可是一個小白如何定位?說白了到底怎麼干。如何在大海中撈到一根針?


真的不想說啊,一個老江湖告訴我的。。。。。忍痛割愛吧,只贈有緣人。

乾貨來了

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很多人都說過,卻沒有說透,也沒有重視。

那就是找到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恩,媽的是不是說了句廢話,有沒有。我來重新解讀下,這個邏輯無論用來找生意還是忽悠人都極其有用。

首先你要找到你想做的生意或者某一類生意(無論是該行業的銷售、供應鏈、運輸、產品等)的問題,保證這些問題是存在的,而且沒有人發現或者發現了也不想解決沒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然後你發現了並且想辦法去解決,甚至最終你是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你就成了!


有點繞口啊,好多轉折。

不過找不找的到問題就靠你的修為了,我看過很多人分析的所謂人群,市場,貌似有道理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邏輯支撐,而且給的答案也十分牽強。比如因為有大學生,所以我要做一個以大學生為主的快餐店???這即使是對的,但你是唯一的答案嗎,可以避開無謂的競爭嗎。不要以個人認為,一定要實事求是!!!


案例1

最近有個朋友告訴我說想開複印圖文店,問我能不能賺錢。我告訴他,目前為止,只發現兩個複印店賺錢的。一個是刻意為之,另一個也許是誤打誤撞。

一個是設計院的複印店,在設計院的朋友知道,每個大型的設計院都有自己的複印店,專門列印設計院出圖的圖紙,這種複印店每年營業額至少上千萬,不過門檻是多高就不用說了,領導估計也有不少乾股。

那小白去做呢,大前年的時候2014年,當時我去買房子,要到建行去辦公積金貸款,心裡那個爽啊,早早就把貸款的資料準備好,等跑到那裡才發現所有的資料都需要複印,而且而且jian行居然不提供複印服務!我只有大早的跑到外面去找複印店,經過好心人的指導。。終於找到一家,才發現這個小小的破爛不堪的複印店居然是這個建行方圓500米內的唯一的複印店!而店主早已輕車熟路,根本不用我說就知道要怎麼列印要列印幾份。(做公積金貸款的建行全市北面僅此一家)期間不停的有人來複印手續。價錢??根本不問,恨不得馬上把錢塞人手裡,還怕他不忙印好。畢竟買房才是大事。保守估計這個複印店的日平均營業額達1000元以上。

複印店是小生意,它定位明確,專門供某些特殊的要求,應需求而設定,怎麼能不賺錢。

案例2

最近看到的一個帥哥,發現現在物流使用的紙箱,打包的時候要用透明膠封,而用戶(收件人)很不好打開,各種撕,扯。打包裹的工作人員也很麻煩,浪費很多時間去封包裹。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沒有一個人思索過要不要解決這個問題。

而他找到了這些問題,第一是用透明膠的包裹用戶很難打開,第二,做快遞的人也很麻煩封包裹,第三,還有箱子很鋒利容易劃著手。

於是這哥們自己設計做了個全新的紙箱,用雙面膠一次就可以打開包裹,紙箱做了些倒角的處理不容易劃手。解決了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大的有快遞服務的公司,提供這種有良好體驗的產品,最後像是唯品會訂了六億個紙箱。

為了保住紙箱的低價競爭,紙箱利潤降低,依靠在紙箱上打廣告賺錢。

案例3

像某賣米粉的帥哥們,一開始發現在北京沒有一家像樣的家鄉菜,那種油和辣的東西,最後多方調查學習,發現問題這個。然後再解決問題,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不知道剛開始是有意為之,還是歪打正著,反正至少當時是對了。(手機打字簡單點說)

案例4

小米手機剛進入行業的時候,當時手機行業競爭十分慘烈。面對此種情況,它的策略並不是漫天撒網,而是以發燒友為核心用戶,以這一小撮人為核心切入市場,並且不停的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從而開始打開口碑效應。最重要的以發燒為借口,掩蓋產品社會價值屬性價值低(沒面子)的真相,當年買個手機不是蘋果還真拿不出手,而小米以發燒為由掩蓋了這件事,你拿著個兩千元的手機也不會覺得丟臉,因為你是為發燒而生,看中的是手機的配置。他解決了這個重要的問題,低價手機的市場,還有面子光環。不久後他的核心用戶會自發的幫助宣傳,從而擴大銷售。

案例5

建議看看RIO,預調雞尾酒的案例,一開始想進夜場,結果發現根本進不了場(被各種啤酒品牌把持),後來轉戰各種。細節不說了,大家可以自己上網看看。

現在看了我說的第一步,你還覺得生意難做,賺不到錢嗎,財務自由還遠嗎?別急,還有三步,走完你的自由就不遠了。是我不會去租房賣米粉,也不會賣多肉,因為不符合我的商業邏輯。不過紙箱這個是一個好生意。


居然沒人看,就不想知道下面的三步嗎?

————————————————————————————————————————

————————————————————————————————————————

2016年4月24日


在寫下一步之前,我需要重點說明上一次沒有說清楚的一個概念,

產業鏈!!!!

產業鏈重要嗎???重要!但絕不是中學課本上的泛泛而談。


先剖析一句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恩怎麼解釋,雙重的否定=肯定。意思就是蒼蠅要叮有縫的蛋。


這個蒼蠅就是目前可能束手無策的你,而這個蛋就是產業鏈,就是你面前用麻布遮住的露出一點閃光的黃金!你要找到這個縫叮進去,你要揭開這塊麻布。這!!就是你賺錢的機會。


什麼是產業鏈: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這是百度百科的解釋,大家都可以搜索到噢)

那形象的理解呢,產業鏈是一個莫比烏斯環。

(大家好我是莫比烏斯)

這個圖片是在百度下載的,不過我覺得還不夠解釋產業鏈,這個環應該是有粗有細的,而粗細就代表的是某個行業的市場容量。

是不是太空洞了,貌似市場的大小對於一個小老闆而言有什麼用??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目前做的工作或者生意是屬於哪一個行業中的哪一個環節。


恩~~還是說白一點吧。


用餐飲業來打個比方分析。

先拋一個問題:餐飲業就是你開的餐飲店嗎??

回答:不止哦。(慣性思維是告訴我們去開一個店,口味要好,環境要好~~~)

我們拿一個米粉店來作例子,看看裡面究竟有多少機會。

開米粉店,需要租鋪面(房地產),需要買傢具各種蒸煮設備(餐飲二手傢具),餐盤需要通過衛生局審查(餐具清洗行業),需要做門頭、專屬的產品logo(廣告行業),你的米粉需要米粉(米粉廠批發),哨子(各種肉類廠、醬類),配上一點飲料(飲料行業),吃完了要用餐巾紙吧(餐巾紙),要做菜單吧,想要一個不一樣的??沒問題(專門的餐飲設計行業)。


分析機會:

1、房地產,能不能有專業的中介只做鋪面租賃。他們精於分析鋪麵價值、人流、鋪面適合什麼行業,甚至租金多少,怎麼簽合同。要知道租鋪面的人可是要比租自住房的人要集中,甚至很多都是傾家蕩產的抱著錢來,誰的傭金比例大??中介能不能專業一點,能不能不要每次都問「大哥,要不要買房"。

2、餐飲二手傢具,能不能有一個專門做餐飲傢具設備的商城,讓這些做餐飲的人感受一站式服務。像美國一樣,在郊外做一個很大的倉庫,裡面專門賣餐飲行業分門別類的傢具,設備。這些家具有新的,有二手的,有私人訂製,甚至可以包送。且利潤明了,不用去猜。(做餐飲的人那麼多)從回收到銷售一站解決。(有沒有人知道二手傢具市場有多亂,買個東西要跑斷腿,而且價格不透明,這些都是痛點,有痛點才可能有突破,郊區租金便宜,方便停車,知不知道很多人就這樣起來的,。我做的房地產項目,很多小老闆都是跑到郊區去做建材,傢具城,市區太堵停車不易,而用地旁邊的本地人早就把房子建起等著)

3、餐具清洗,很久前就有了啊,至於具體就不說了。

4、廣告行業,能不能有一個廣告公司專門告訴你怎麼做門頭,怎麼做菜單,怎麼做一切顧客可以看到的可以代表你的精神的東西。賣米粉,你的傢具,你的門頭,你的地段,所有的一切全部綜合在一起才是顧客對你的看法,不僅僅只是賣的那一碗東西。(已經有專門設計團隊,針對像萬達等裡面想做一點小資的餐飲做全套設計)

5、米粉廠,你知不知道米粉廠的利潤,一個城市都在賣米粉,自從很多小作坊被打掉以後更是了。(當年吃著米粉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想過做一個米粉廠會有那麼大的收入而且資質還不難,我是舉例說明一個產業鏈的環節,開不了米粉廠,就不能賣方便米粉嗎,或者做相關配料??知不知道速食麵裡面的辣椒包就是一個原來在街邊做門面,而現在是土豪的土豪)

6、屠宰場,市面上除了居民要買肉以外,其實餐飲行業的購買量是最大的,尤其大城市,年輕人有多少是在家裡吃的。中糧集團的策略,你可以去看看。但是我覺得,很多私人的企業還是有機會的。

7、飲料,很多很多飲料剛出來的時候,是進不了大超市的,門檻太高,自身目標不突出。從哪開始???從各種餐飲店,你看看加多寶對於火鍋店的控制,加多寶=火鍋店??誰賺的多。那你不能針對米粉,做出一個飲料來?。。怕燙嘴??請喝y奪寶。(現在很多飲料,在餐廳裡面具體牌子不說了,也就是最近兩三年時間出現的。)

8、餐巾紙,有個伙子跑到餐飲店,免費送餐巾紙,只要求一點,在餐巾紙的盒子表面打廣告。居然有人說餐廳的餐巾紙沒有盒子??不能買一個送他嗎?那有一段時間很火熱的超市的手推車,就不能貼廣告,掃app了?


補充:案例分析的意義

1.通常我們認為是a的行業,如果深耕的話,會發現除a以外有bcdef…

2.了解產業鏈(行業鏈的意義)

3.明白細分行業的重要性,bcdef的機會

4.主動去發現你身邊的機會,尤其是你從事的行業的機會。(最怕一開始就陷進一個案例細節裡面。)

5.有沒有叫你去開米粉,做屠宰,沒有哦。

找到的經典語錄:


1、當你發現一個問題時,你就發現一個新的業務!

2、生意,不是去做一個品牌或者某種類型的東西,而是逐項找到那些讓顧客不快的事物,並將其消除。


失敗者永遠都在找借口,而對於一個追尋財富的人而言,找好方向去幹了再說。

其實都還有很多細節,如果你足夠細心,足夠大膽,絕對絕對還有很多機會,現在的商業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

在美國有個作家專門研究百萬千萬富翁,他發現大部分富翁無論年齡,性別,行業雖然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某細分行業的專家或者處於某行業的壟斷地位。且這些行業都是大部分人所瞧不起的。懂了不!


最近在看&<21世紀資本論&>,裡面的核心觀點,未來的財富分配更多是靠繼承,白手起家的故事將會越來越少,而且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5%的人將掌握著95%的人的財富和命運。而最恐怖的是,你現在是什麼樣的人,未來你的下一代也是一樣,很少有機會翻盤。不過套用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5月3日

我本來想寫第二步的,看了評論,還有私信以後,我準備直接寫第四步。

原定計劃我是想先把商業的知識還有傳播的道道寫完,最後寫心態的。但是,這一個星期,我發現大家最缺失的不是武功秘籍而是平和的心態,一種對人對己的心態。

推薦大家看三本書,《關鍵對話》,《論語》,《歡喜》。

為什麼是《關鍵對話》,首先我覺得「反對」,是對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索。

但是反對得講理。反對一個人,我個人覺得不要帶著自己的情緒來反駁,不是說我覺得我對他不爽所以我要反對他,或者我覺得要壓過他顯得自己比較有水平。

而《關鍵對話》寫得最好的地方是就是有矛盾的時候,怎麼處理,作者推薦把心裡的話說出來,真誠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正道。

《論語》中有很多部分寫的是,君子如何直抒己見。

《歡喜》是告訴大家心中要有喜神,一個人假如成天不高興,覺得自己才是宇宙的核心,是很不好的前奏。從前我就是這樣的,瞧不起任何人,後來我發現江湖好深我好蠢錯過了好些人和好些機會。

對財富的態度:

很喜歡楊受成的一句話:「人必貪財,貪生怕死,追求名利,這十分正常,問題是追求的方式,這是競爭的時代,不進則退,每一天都必奮進」

追求財富是對的,關鍵是方法和心性。我通篇在講方向的重要性,但不是叫別人去偷懶。

打個極端的比喻,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扎克伯格和王健林方向的不同,結果、時間也不盡然。

解讀賺錢的邏輯:

個人認為「賺錢」這個命題是微觀的,如果硬要用經濟學來分析。怎麼說呢, 就好像經濟學和商學的區別一樣。從微觀的角度分析的話,有一個東西叫做」人心「,這是一個變數,是算不出來的。我在設計院受到的教育就是,通常甲方會告訴一個建築師,我要一個房子,而一個不合格的建築師就會根據甲方的要求給他一個房子,甚至一字不差,通通照搬。這種建築師的結果呢,一般是被甲方領著,叫往左就往左,讓往右就往右,他當然是盡責的。可是最後呢,項目沒做好,白白浪費許多時間。為什麼,因為一個業主知道他的目的是什麼,但不知道要怎麼辦。

那合格的建築師呢,會告訴業主除這棟房子外,還有(abcde...),最後是引領業主往大家雙贏的方向行走。

形象的解讀,當別人問你「1+1=?"的時候,通常一般人會回答」=2「,深一點的人會告訴你為什麼,終極呢,他會告訴你,知道不,2+2=4!!

第四步:

先寫個過往的感受:

通常部分人會覺得這個社會越是善良的人,越是蠢蛋,而且無商不奸。

你善一點謙虛一點,機會就會被別人搶走了,自己落了個空。別人在拍馬屁,你沒有插進去,自己落了個空。但是我曾經問過一個大領導,怎麼看下面的人,他說誰做了什麼事是什麼樣的人,他心裡是清楚的。

就好像在學生的時候你自己在小柜子里幹什麼,自認為老師看不見,其實他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消費者也是一樣的,現在的消費者不看廣告,買東西他會自己去研究,看性能,問別人,所以如果一味的玩概念,沒有踏實的做東西,肯定有問題。

那跟善有什麼關係??

所以這一節,我要試圖從唯心的角度解釋善,你做好一件事情幫助了他人,自然會有回報當然不一定是錢。

善的人必定會成,積德之家必有餘糧。

善,我要分為兩個部分來寫。一個是對人,一個是對己。

第一、對人

我曾經看過一個訪談,講李連杰做的「壹基金」。一開始他認為,做慈善嘛,就應該是大家發自內心的去做,不計報酬不計後果。

後來是馬雲告訴他,做慈善應該是準備善款的20%固定比例來做組織人員的工資,及各種設備費用。按照企業管理,盈利的角度來經營。

李深以為然。有一個道理,不合理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所以任何東西都應當是按照合理的角度去做。本來從世俗的角度來講,馬雲的話是不道德,為什麼要花費大家的善款,而不直接全部給弱勢群體。但我覺得這才是真的善。

很多人一開始創業就想著要怎麼發達,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創業有沒有對社會帶來進步,有沒有幫助大家一起發展,說小一點有沒有對消費者帶來幫助。沒有的話,你的生意憑什麼做大??

善的意義(本文拒絕雞湯,這些才是乾貨)

1、 使自己心情愉快,與他人接下良緣。

2、 改變自己的精神面貌(很多人第一面你就想和他親近,而不少人你是想直接罵他一頓)

3、 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幫助(本人無宗教信仰啊)

4、讓別人舒服,然後別人會讓你舒服(不要誤解啊)

一些過往的事:

1、兩年前讀過一本電子書,可惜書名忘了,今天翻了好久也沒找到。

講作者是如何成功,還有與傳媒巨頭默多克爭鬥的。他十分憎恨默多克,試圖從各種方面戰勝他。其中,有一個章節寫到,為了在慈善方面戰勝默多克,默捐1000w,而他準備將自己的財產捐出去10個億~美金,試圖碾壓默,從新聞頭條上也蔑視默。

一開始是這樣想,這樣做,後來他發現一個規律。如果自己捐出去,行善的錢越多,通過各種方式賺回來的錢會更多。沒過幾年,他總的財產居然還超過了默多克。

我不知道經濟學的公式能不能解釋這個減法變加法的道,當然也不是讓各位以私心的方式做慈善,積德是有好處的。

2、我的一個親戚,家在農村非常非常窮,家徒四壁。高中畢業,我去上了大學,他出去做事,我們同年。當我還在讀書腦袋一片漿糊的時候,他已經開著賓士到處晃了。但是他賺到錢以後,做的什麼??在老家蓋房子,買豪車,有一年為了證明自己有錢,居然買了10幾w的煙花回去放。現在呢??欠著一屁股債,不知道跑哪去了。

3、我有一個生意是做的快消品,有一天我突然決定了,每賣出一個商品,我就捐1毛錢(本身利潤也不大)。從商業的角度來講,我的利潤是降低了。但是我發現我越是這樣干,我的生意就越好,越有更多的人來買。關鍵是我從未告訴這些人捐錢的事。(產品是什麼就不說了,免得被質疑打廣告,好吧,最重要是網上買不到~~)

那本書真的找不到了,不然推薦給大家看看。從數學的角度來講,你捐錢,是減法,但是很多明星,富豪,拼了命的做好事,當然本意是好的。你會發現這些人越來越好,越來越正能量。普通人如果捐不了幾百萬,我覺得從小事做起也是很好的。

怎麼辦??

1、行善助人。

2、做好自己的產品,不要坑己害人。偷偷加點東西,別人不知道嗎,只是不想說而已。

3、看了回答,回去把不幹凈的配料,坑人的銷售模式,收一收,害人者必自害。錢很重要,但是自我的修行才是重中之重。(看看百度這次,當然很顯然是一件有預謀的事情,不過我覺得不是什麼錢都能收的)

第二、對己 只說一點,人要謙虛。我發現人生中最謙虛的時候,也是學東西賺錢越多的時候,也是最容易結下善緣的時候。相反有幾次我開始小有成就,不停膨脹的時候,也是最惹人嫌的時候。

說實話,這章是最難寫的,我試圖寫的通俗易懂,但是我又不想,我想寫的端正一點。我覺得這種事,不是我拿手的,不是案例、簡單的分析能說清的。怎麼說呢,很簡單也很複雜。看過的朋友,大家很多時候是善良的,只是不知道方向。太多技術、營銷、心術的東西我不想說。一句話話,做好自己。

——————————————————————————————————————————————————————————————————————————————————————

關註:ysensen 回復:書籍 就送最近在看的商業電子書,當然還有《讓你成為大富翁》。


這些是我的關於創業的心得,我找了篇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貼在這裡

如何有效的讓潛在顧客買單??? - Mr y 的回答


賺錢,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曾經在意過的一個問題。

賺多少呢?北上廣一套房,中心點的2000來萬,遠一點的也要三四百萬。

大部分人的工資,年收入不到20萬吧?

假設生活極其拮据,認真工作不出差錯,大多數人,也得二三十年以後才能賺到第一套房子。20歲開始算,呵,房貸還完都快50了。

這還是假設你父母能給你付首付的情況。如果你現在還租著兩千塊一個月的房子,算上吃飯開銷,你一年能省多少錢?

等未來,有個機會,說不定發財?

別逗了。我遇到的所有賺到錢的人,都有著至少他們自己看來明確的計劃,這個計劃甚至包含了每一步如何做,甚至包含了多套風險應對方案,甚至考慮了計劃失敗,而同時做五六個計劃,甚至,在一開始進行一個項目,就考慮了退出機制。

而,你呢?

哦不,這樣說不太友善。應該說,大多數人呢?

不要說明確的計划了,連計劃都沒有。

沒有風險應對措施,沒有項目試驗儲備資金,沒有不同的備選項目,甚至連第二份收入來源都沒有

每天除了混日子,就是焦慮

想賺錢,但是連如何開始做都不知道。

感覺接寫代碼的私活能賺錢,自己卻連一個伺服器都搭不起來。感覺賣流量做廣告能賺錢,自己所有能傳播到的流量,加起來不足500人。感覺多手機卡薅羊毛能賺錢,卻連真實的註冊獎勵網站都找不到。

……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沒搞明白,賺錢,到底是做什麼

|————————

先講一點,通常情況下,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成本。就算不花錢,也有時間成本在裡面。

一般人算時間成本很簡單,一個月上26天班,按一天8小時算,然後比如工資一萬。然後認為自己每小時的時間成本約48塊錢。

那麼,如果一件事的收益低於48塊錢,他就認為,這事不賺錢。

粗略的這樣算倒是沒問題。

但是實際的問題在於,很多工作,其實你是沒花時間,但把時間算進去了的

舉個例子,我以前做過一個網路水軍的項目,用了大量兼職,拉了幾個群,其中不少人是國企的員工。那麼,按照他的工資算,算少點,5000吧,也許他一小時值24塊錢,但是,為什麼他會願意來做一小時10塊錢的工作呢?

很簡單,因為他上班的時間,本來就有大量的無用時間,拿來看報紙也是一小時,刷微博也是一小時,他上班打遊戲,領導看到了還會說他。那他拿來,在一些論壇上發發帖子,這一小時賺個10塊錢,他倒是樂意。

拿錢買時間這事,不光是買「時間」,還得考慮買哪塊時間。比如這類的國企員工,你讓他下班約會的時間拿出來1小時,別說給他10塊,給他50塊都不一定會幹,

所以,這個時間成本,就不能簡單的按照工資每小時算了,應該分兩塊,垃圾時間成交成本,優質時間成交成本

他的垃圾時間,你花10塊錢就能買到。而市場上,卻又有很多事情,需要消耗他的優質時間(比如定好了和女友的約會,老闆臨時讓加班),對於這種時間,他寧願花50塊錢,甚至100塊錢去買。

到這裡,想到什麼了沒有?

|————————

沒有嗎?我再給你說一件事。

很多人賺錢,是依靠信息不對等賺的,這你知道吧?

問題是,信息不對等,有哪些信息算能賺錢的不對等信息呢

很多人以為,以前的房價信息,股票信息,比特幣會漲,這類算信息不對等。

是,這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算。但是,還有呢?

快遞代理權是長期的,一個15年的快遞省級代理權300萬,現在漲到500萬了。這算嗎?

空調剛開始推廣的時候,換氟成本20多,可以要加400多,這算嗎?

03~07年搞傳奇,夢幻西遊等外掛的工作室,用別人的掛,一點技術含量沒有,甚至就銷售外掛,銷售裝備,一個月就能做到70萬的純利潤,這算嗎?

然而對很多人來說,這些信息他就算知道,他也沒辦法把這些「信息不對等」變現。

為什麼?

因為他只知道他知道,他不知道別人不知道

股票信息這事,我以前認識個量化交易者,能夠配資很穩定的半年有10%左右,他覺得這些東西都是調的包做的,很簡單,感覺誰都能做。

空調相關的事,我認識個哥們,跟我說的時候,當年自己以為20多的成本,收四五百,傻子才會幹,後來看到別人說賺錢,已經遲了。

外掛這事,當年很多人用著掛,甚至自己的機子每天晚上睡覺就掛著,每天不花錢也能打到想要的裝備,然後完全沒想過,有很多「土豪」其實是願意花錢就從他這買物品的。

所以說,單純談信息不對等,是沒有意義的

很多人覺得自己沒賺錢,是因為信息不對等,別人握著優質的信息。

然而,很多人自己其實也有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信息,他自以為這些東西誰都知道罷了。

這,就是信息不對等。

|————————

其實每個人都有這種「優質時間」和「垃圾時間」的區別。最簡單的一個思路,就是找一些願意給出「優質時間」的價格的項目,然後找到能用「垃圾時間」完成這些項目的人。

然後賺差價。

當然……實際情況不會那麼順,一般能找到的項目,給的價格比通常意義上垃圾時間成本高個一半以上,就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垃圾時間?其實很好找。大部分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時間,只是這些時間能做的項目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你有多少同事,上班的時候無聊,在那裡看視頻?有多少專賣店店員,一天只有兩三小時在導購,其他時候都在刷手機?甚至經常有人私信我,說自己下班後每天吃完飯很無聊,他又不打遊戲,問我有沒有一天能多賺二三十塊錢,但是不需要在上班時間做的兼職。

說完垃圾時間和優質時間的區別,再談一個東西,叫做閑置資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希望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利用好閑置資源無疑是一個極為優秀的選擇。但是,理由閑置資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沒那麼容易。

我經常會收到類似的一些問題「我有XXX,怎麼利用這些東西賺點錢」。這個思路其實是沒錯的,比如上文說過的,私聊我說下班後空餘時間希望能賺點閑錢的,他的閑置資源就是下班後的「時間」,大部分人的閑置資源其實都很明顯,比如睡覺的時候,很多人電腦是閑著的,有些遊戲工作室需要不同IP的機子掛資源,租機子加上VPN一天其實是超過了20塊錢的,那麼你就可以問這些工作室收點錢,幫他掛著。

說是這樣說,但是實際上閑置資源操作起來,是很麻煩的。舉個例子,我買了個鋼琴放客廳里,如果周邊有些小孩想學鋼琴,樓下我正好認識個教音樂的,他可以業餘時間來教。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多幾個小孩在客廳里嘰嘰喳喳的,我會覺得很煩,我喜歡打遊戲,而我不在的時候,把房子的鑰匙交給別人,有不會很放心。而一個鋼琴搬來搬去很麻煩,單純的學的話,別人不如買個電子琴。

這樣看,其實雖然有閑置資源,但是沒有對應的使用場景。那麼這個閑置資源也是無法變現的。

|————

本文先簡單講這3個點,總結一下:

重點總結

1、計算時間成本不能光計算工作時間,還得考慮「垃圾時間」和「優質時間」的區別。

2、想要利用信息不對等賺錢,不光是有信息就足夠了,更是知道有哪些人沒有這個信息。

3、閑置資源賺錢不光得有閑置資源,還得有使用閑置資源的場景。

下篇文章想看什麼?微信公號的這篇推送里投個票,投票人數最多的,最先寫:

關於「賺錢」的一些思路

投完票別忘了回來點贊……


「賺錢的邏輯是什麼?什麼規律或觀念使人與人賺的錢產生了巨大差別?」上周,我們在以太資本A+社群詢問了群內的各位創業者, 請他們來分享他們自己的心得與觀點。以下為討論內容整理:


@郭襄

@三無散人提出的三點:發現賺錢機會、利用資源、高效的執行力,我是這樣理解的:

發現賺錢機會=認知(認知決定賺錢層次)

利用資源=整合(起事,主動承擔風險)

高效的執行力=管理/執行/落地

認知

決定你是看到一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機會,還是開一個五穀魚粉連鎖店,還是代理一家五穀魚粉小店(我正在吃五穀魚粉 捂臉)

整合資源

我們都有一個願景,實現它需要物質支撐。你要做的是在看到願景後,結合自己的資源點,想想如何通過交換整合實現這個願景。

執行力

除了資金之外,資源大概可分為兩類,物質資源與人的資源。高效的執行力所能保證的就是讓這些資源充分、快速、有效釋放價值。對物質資源的把控相對簡單,設計流程、控制成本、讓流水線工人做出成品(娃哈哈,褚時健等)即可;對人的把控就比較難了,如果在經濟政治實踐、管理以及一些關鍵點(別問我啥事關鍵點,我也想知道)上把握不住,很容易走向失敗。

總結來說,上面三條是賺錢的邏輯條件,但賺錢的本質是低買高賣,以低成本獲取資源,加工整合,提高其附加值,高賣。


@風清揚

關於賺錢的邏輯,我們先回顧下中國近現代商業史。

近代篇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商業歷史上出現了以伍秉鑒為代表的行商(買辦主要做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出口),胡雪岩為代表的徽商(徽商經營行業以鹽、典當、紙業的內貿等)、山西喬致庸為代表的晉商(票號、茶葉、糧食等),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佔據了「信息不對稱+官商勾結」的優勢,壟斷貿易。到了民國時期,以榮宗靜、張騫、虞洽卿等(他們普遍從事棉紡、麵粉、銀行等行業)為代表,他們所在的年代軍閥混戰,國際格局動亂,他們靠的就是「內需+上海遠東金融中心」的優勢。

所以近代中國的富豪,賺錢的邏輯就是:信息不對稱賺取高額利潤+發掘內需(當時消費升級就是吃穿)引入西方工業新技術+通過官商合作獲得銀行銀行牌照。

現代篇

解放後進行了公私合營,1956年後更是結束了私有制經濟,中國進入了以「國有+集體經濟」為核心的模式。文革的10年動亂,更是讓國有經濟遭到重創。但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理論上大家都是窮人,為什麼會有一批富豪在那時崛起?他們的賺錢邏輯其實有以下:

第一.官二代、紅二代。比如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雖然榮家的產業公私合營了,但是榮毅仁在香港還有產業股份,還有一批海外資源,榮智健通過股票+父親的香港商業關係,和李嘉誠等人合作賺到第一桶金。

第二.信息不對稱模式,也就是「倒爺」,在1980年-1990年,中國是執行雙軌制的經濟,計劃經濟+有限商品經濟,一個產品兩個價格,加上物質匱乏,誰掌握了緊俏商品,誰就發財,國美創始人黃光裕、蘇寧的張近東、包括王石、柳傳志、任正非都通過做倒爺賺取第一桶金。

第三.集體企業或者國企MBO改制。1992年經濟通脹後,朱鎔基下達國企改制,大量的企業破產,但是很多廠長、有眼光的商人,抓住了改制的機會。我們現在看到的波司登、紅豆、雅戈爾、海爾都是通過改制獲得了民企身份。

第四.金融的興起,80年代的國債、90年代的股票市場。楊百萬、林園、劉益謙他們通過炒股賺取第一桶金,他們就是當年的投機倒把份子,但是他們抓住了轉型中的機會。

第五.互聯網TMT興起,特別是張朝陽從尼葛洛龐帝那裡獲得20萬美元投資,馬化騰獲得IDG投資等,BAT在2000年第一次互聯網泡沫時興起,新經濟新模式造就了一批富豪。

第六.分析了怎麼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錯過了經濟轉型,錯過了房地產泡沫、錯過了TMT,怎麼賺錢?最簡單的就是1、立足本崗位積累資源,做深一個行業,自然有機會 2、個人+平台模式,做一個自由職業者,類似律師、醫生、諮詢顧問、獵頭、程序員都有機會,豬八戒、獵上網的興起就是解決了共享職業平台。3、如果你還是不敢創業,那就加入創業企業做一個合伙人,這個風險會小很多,但是考驗你的人脈和專業基礎。

關於賺大錢和賺小錢的邏輯:王健林去年定了個小目標要賺1個億,很多人都在吐槽唏噓他,雖然他說話霸氣,但是從他所具備的資源和格局來說,他就是具備賺大錢的邏輯,那我也嘗試從人性角度分析下,什麼樣的人可以賺大錢。

一、執著(固執),最優秀的人幾乎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騰訊的馬化騰看起來文質彬彬,但是其內心極其固執、強大,有超強的決斷力和執行力。可以深夜兩點和高管討論產品的改進。百度的李彥宏更是一介書生,創業初期為了擺脫三大門戶束縛,毅然放棄穩定收入說服董事會,從0開始做搜索。這些大佬有著近乎專斷的狠勁,甚至霸道固執。英特爾安迪格魯夫說過: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二、距離感(冷酷),優秀的創業者常常讓人感覺到冷酷,難以接近,比如王興,當年紅杉資本追求了半年才拿到投資機會。老乾媽創始人更是有名的反對接觸資本,堅持靠自我滾動發展。與資本保持適當距離,才會讓自己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讓資本誠服。

三、超強的學習力(好奇心),當年史玉柱負債2億後,沒有沉淪,而是從0開始發覺賺錢機會,學習保健品行業運作規律;馬雲能奠定現在中國電商教父的地位,也和當年努力學習英語,然後去美國後了解了互聯網,不斷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去改造推廣密切相關。超強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推動了大佬們的事業發展。

總結下:當年你愛理不理,今天讓你高攀不起,對於任何創業者我們都要保持敬畏之心,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必須要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和超強的學習力。時代的機遇永遠有,但是你能否抓住,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劉邦

關於如何賺錢,其實這是個乍一看有點虛無縹緲的東西,但其實也可以聊聊。

現在創業堅持的一個理念我覺得是絕對正確的:一定要找到需求,找到普通需求就可以賺錢,找到剛需可以快速賺錢。

怎麼找到需求這是個問題。

矯情一點的說,想找到需求,人首先得積極向上,得善良,得有樂於助人的心。

感覺我要灌雞湯?不是的。

我一直對我的要求就是要每天心態積極樂觀,強迫自己樂於助人,為什麼呢?因為我要賺錢啊!不是迷信不善良上帝就不給我錢,這個事情其實很實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多人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非常煩惱,陰暗的冷漠的人看到這個事情,第一反應是:「嘿,看,這群傻逼……看這群傻逼遇到麻煩了太好玩了……這個社會啊太差勁了太陰暗了太……」

積極樂觀的樂於助人的人看到了這個事情,第一反應是:「我能幫助他嗎?我要怎麼幫助他才能給他解決這個麻煩呢?這麼多人都有這個麻煩,我怎麼用更好的辦法一起幫助他們……」

你看,他在思考,怎麼幫助遇到麻煩的人。

或許這跟經商是沒有關係的,樂於助人的人不一定能賺到很多錢,因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把這些事情和商業化聯繫到一起去,但一旦樂於助人的人把很多大眾化麻煩的解決方案和商業聯繫到一起去了,就是創業,就是發展。

你上了計程車,看到其他人打車被計程車拒絕在路邊上班遲到或者約會著急,你在想:大家都很難打到車,這個事情該怎麼解決讓包括我在內所有人都很方便呢?於是你想,能不能弄個群把所有司機加到群里,這樣以後打車直接發消息司機能在群里看到,後來你一想,建群不行啊,首先一個一個加司機怎麼加啊,再說大家都在開車哪有時間看群啊……那我把每個地點附近的司機加到一個群方便那個地方的人打車……不行,司機是流動的,怎麼會固定在一個地方呢……

你在抽絲剝繭的想這個問題,陰暗的人會說你他媽真是閑得慌,咸吃蘿蔔淡操心……積極地人會說我覺得你想的很有意義……

最終你突然想到了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可以開發一個程序讓司機尋找乘客,讓乘客尋找司機嗎?好嘛,滴滴的模型出來了。

現在說滴滴,有點馬後炮了,滴滴也不是這麼誕生的,但如果程維當時如果一心忙著嘲笑那些打不到車的傻逼們估計他也想不到打車出行這個玩意,他肯定是出於想解決問題的角度。

那麼,還記得剛剛我說的,「如何把這個事情解決讓所有人都很方便」而不是「如何把這個事情解決方我方便」嗎?

這涉及到了另一個習慣,別太自私。

你只思考怎麼讓你打到車的時候,你就局限了,你的思考方式變成了:我要站路的左邊還是右邊,我要如何快速的衝出去搶在所有人面前上車,車在哪裡最多?這樣去想我估計你絕對想不到什麼打車軟體,這就相當於你想吃個蘋果,不會考慮建個果園。

但你思考所有人的時候,則不一樣,你的整個思路和視野都會開闊,你會思考這裡面的共同點,問題點,出在哪裡。

不自私,是讓自己不局限的方式之一,任何有格局的人都絕對不會是一個自私的人,你不局限的想問題,你就會發現很多大問題大需求。

所以我說,想創業,先問問自己有沒有一些品質:不自私,樂於助人,積極樂觀,這些能決定一個人的思考方式。

當你找到了需求的時候,賺錢才算正式的開始,看起來有點跑題是嗎?但如果你都做不到如何正式的開始賺錢,怎麼去賺錢呢?

所以要我說,投資人找創業,項目先放一放,人的背景經驗咱都先放一放,先看看他這個人的品質,他的很多習慣和品質都能決定他的思考方式,世界上的高管多了,創業成功的就那麼萬分之幾,為什麼?粗暴的分類就是:陰暗與積極。


@張三丰

處在不同商業階段的人,賺錢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對於早期創業者,不建議把時間花在思考戰略思考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上,這個時候公司最重要的事是活下來,這個時候客戶是誰、需求是什麼、你能做出怎樣獨特價值的產品、如何獲客、如何變現是最重要的問題。

這個時候具備商業嗅覺和行動力的草根創業者更容易活下來。大公司高管、讀過MBA、諮詢顧問這幾類人,最喜歡談戰略,最喜歡談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但這類人創業死亡概率比有商業嗅覺和行動力的草根創業者死亡率更高。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景象:商業領域趴滿不愛讀書但有商業嗅覺和行動力的商人,但公司多數都是小蘿蔔公司,根本長不大,這些組織存在的唯一使命是滿足創始人賺錢的需求,他們根本不會去想也永遠想不明白那些千億規模的大公司是怎麼玩的。

大公司高管位置上趴滿受過良好教育愛讀書愛思考喜歡談戰略談使命遠景價值觀的人,這是因為公司要做大,僅靠商業嗅覺和行動力是不夠的,必須有戰略,必須有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驅動。企業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規模,思考和關注的重心完全不同。


@魔卡小櫻

我覺得賺錢的邏輯跟三個要素有關係,第一個是你的認知,第二個是你的能力,第三個是你所掌握的資源。

舉例來說,我14年的時候認識一個朋友,他是從華爾街回來的,當時就在做一個能源方面的公眾號,每一篇文章的質量都非常高,分析北美的油田。但是閱讀量一直在幾百左右。那個時候我就不是很理解。後來他就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專門做能源這一塊。他的能力是有的,但是由於一直在國外,國內的人脈有限,他就用公眾號這個手段有效抓取了能夠為他募集資金的人。而當時的我因為認知的限制,是看不懂他的玩法的。所以在這三個要素里認知最關鍵。

土豪人傻錢多,官員手握大把資源卻總是在做一些掮客的事情就是這樣。一方面是認知層面只偏重某一點,一方面知識體系有缺陷。

再比如說製造業走出去,很多企業就是我能保證物美價廉,你貿易公司賣到哪裡去我不管。但這樣往往是一鎚子買賣,沒有粘度。因為要想真正綁定關係其實是需要在海外投資成立企業的。那有的企業也會在國外成立辦事處,派去的人就是會外語的畢業生,那他們在國外能夠接觸和掌握的資源就非常有限。

我們以前比較窮,引進國外的技術甚至都不捨得正規操作,經常靠挖人加山寨來解決。成立合資公司會好一點,但是國外技術升級很可能是不帶著你玩的。所以現在我們有錢了,再升級,直接海外併購。


@高達

我覺得賺錢邏輯在於你能不能解決問題,越多人願意付費的問題賺的越多,讓人跟人賺錢差距變大的核心因素是獨立思考,不會被烏合之眾帶歪的大腦是核心。


*內容來源:以太資本A+社群

【A+社】是以太資本最新成立的創業者專屬社群,旨在打造全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創業者互助圈子。社群秉承專業、分享、互聯、互助的價值理念,希望加入的每一位社員通過彼此的智慧、經驗與學識,實現資源交互和知識交互。如果你是創始人、合伙人並且有擅長的領域,能講的話題,樂於分享的熱情,歡迎加入以太資本【A+社】。

申請加入社群請加管理員微信:以太學妹(yitaixuemei)


(更新到章節十三[2016.1.12更])


-----------------------------------------------2017.01.06 插播------------------------------------------------------

距離我的30歲,倒計時不足5個月,我已經堅持寫作了1年,現在轉型升級,在公號「檸檬知」里繼續分享我認為最重要的財富知識,除投資、理財外的第三類財富知識:轉型。

------------------------------------------------------------------------------------------------------------------------

寫到目前,已經從三個角度來回答問題了,不是說看完一篇答案就能馬上改變自己的財富格局,但是先了解自己身處現狀才好一點點找到突破口。

從第四章開始我會結合自己的體驗,逐漸歸納一些提升財富的規律和方法。
我一路走來,今年28歲當口,是越來越重視財富這個問題,因為我發現我的同學、同事大家本來在一個起跑線,但是慢慢在拉開差距了,看到弱於我的,有點僥倖感,看到強於我的,就有點緊張感。我是從小縣城出生一路上學到工作,沒有背景,全靠自己,慶幸自己已經積累了一點財富基礎,如何尋求發展,是我在思考和實踐的。分享以求同行
為了方便查閱答案,我寫個目錄


理論篇

章節一

從個人思維的角度看,財商會讓財富拉大差距


章節二

從賺錢方式的角度看,四種方式決定了差距


章節三

從中國社會國情的角度看,所處的社會階層決定被分配到的社會財富


方法篇

章節四

投資的邏輯


章節五
認識槓桿的作用

談房貸


章節六
貴人相助的後發優勢

章節七

滾雪球滾的是什麼


實踐篇

章節八

我的股市入門小結


番外篇

(最近有些新的思考,專註財富不錯,但往往不可得,通往財富的路徑除了投資外還有什麼途徑?我重新開始思考價值這個問題,提升自身的價值或者說對他人產生的價值,如果能積累到一定程度,也許自然就能帶來財富)


章節九

價值衡量標尺


章節十

資源投入


章節十一

行動模式

章節十二

能力分級地圖


章節十三


先耐操再死磕

(翻到最後可以直接看對這番外的綜述)

-----------------------------------------------題外叨叨------------------------------------------------------

引用章節六的一段話
把問題想通想透是很有用的,這也是我給自己梳理這篇答案的目的。就像GPS定位地圖,你能俯瞰自己了解全局,知道自己在哪要去往哪(這是前三章講的目的),了解多一些方法,選擇是步行、坐計程車還是搭公交車前往目的地(這是第四章以後要討論的)。

(寫在正文前:
還有點疑惑別人的答案贊數飛漲,我的答案贊數不多,是不是內容有問題,不知道要怎麼寫下去了。無意中發現,大家都默默收藏了。如果有想討論或有好的意見希望可以給我留言,我想吸取大家的觀點和意見完善答案。)

-----------------------------------------------2015.12.16 插播------------------------------------------------------

距離我的30歲已進入倒計時,還有一年半,我就想著在這個而立之年的路口給自己做個總結,就這樣一直寫到30歲,能攢個小集子,把這前30年光陰刻在我身上的東西記一些下來,那些去過的地方、思考過的問題、感動過的瞬間。

-----------------------------------------------2015.03.27 正文------------------------------------------------------

章節一

從個人思維的角度看,財商會讓財富拉大差距


忽略一些細節講一個觀點:

「意識」在時間的作用下,會把人和人的財富差距拉的越來越大,而且是級數級別的放大差距。

我父親15歲就一個人出外闖社會,開始時當學徒修手錶,那時候手錶是個稀奇貨,修手錶很賺錢,後來不知怎滴又學起了搞鋁合金裝潢,在我們縣城是開的第一家,也是很賺錢。我爸娶了我媽後,牛氣的很,不讓我媽工作,就當全職太太,在家照顧我爸照顧我哥和我,那會我家算是縣城最早裝電話、買彩色電視、買冰箱的一小撥人之一,因這我小時候還很有一陣優越感。按我爸自己的話說,那時候就沒愁過賺錢,賺錢太容易了。這可以理解,在父輩那個時代,只要腦子靈光一點,膽子大一點,遍地都是機會。

但是了,後來的現狀是我和我哥上大學都是父親賣了商鋪勉強供出來的,畢業後只能靠自己打拚,父母沒有錢和資源幫到我們。

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一直在思考,直到現在,其實想想,道理很簡單,一個「意識」。

這是一個大家都應該或多或少聽說過的財富增長規律:

資產原始積累—&>資產起飛—&>規避風險,資產穩定增長

但是有些人沒有有意識的去這樣做,所以導致走到上面講的我家裡的情況。

假如當初我爸能意識到原始積累這個概念,在好賺錢的那個時代知道積累資產、資本,而不是當個老好人,誰來借錢就借給別人,誰家有事尋求幫忙,就丟下自己的事情幫別人,把自己的精力、資金全散出去了。

假如當初我爸意識到原始積累的重要性,存了一定的資金,然後又意識到其實不用每天付出體力,也能賺到錢,了解到如果購置了商鋪,可以收鋪租,了解到買國債可以收利息,了解到房市突然漲起來了,跟著去購置房產,了解到開的鋁合金裝潢的小店應該擴大規模佔據市場,不讓後來跟風者擠掉利潤,了解到擴大規模的小店可以成立公司僱人經營不用自己每天幹活也能收到錢,了解到太多的讓自己的資產起飛的方式。(這樣假設的幻想一下還有點小激動了。。。。)

假如資產起飛後,我爸意識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司利潤急劇逐年下跌,發現放在股市的資金也賠了,深刻體會到風險的血腥,發現樓市資產翻了倍。。。開始意識到整個市場是輪動的,慢慢的學會控制風險,跟隨市場行情,將自己的資產在樓市、證券金融、實業三個渠道合理布局,控制風險的同時,資產也在穩步增長。(想想又一陣小激動。。。)

可是以上都是假如,如果我父親真的有這樣的意識,我現在80%的概率是富二代了,呵呵呵呵呵。

社會階層從改革開放後開始逐漸分化,階層間流動的難度越來越大,時代是有機會窗口的,就像排隊買火車票,本來排在隊尾的,突然旁邊一個售票窗口開了,你眼急腳快敢出手,一下就超越了別人到了隊首。有的人碰上改革開放的機會窗口下海經商賺到了錢,有的人碰上樓市的機會窗口,資產翻了倍,有人碰上股市的機會窗口資產翻了N倍。。。

其實這個「意識」就是財商

從我正在經歷的事情來說,我是今年才入市,菜鳥都夠不上。開始也是朋友介紹自己抱著投機的心態進來,但是玩了兩個月,現在心態變了,變成抱著學習的態度在了解這個股市。股市門檻很低,但是極考驗人的獨立思維能力、心理素質,最重要鍛煉的是財商,人生很長,像我們這些財富起步階段的人,不要只局限在拿著幾萬塊投機,而是用小資本了解大環境、鍛煉思維、磨練心理素質,在人生那麼長的時間去判斷國家大趨勢,尋找下一個機會窗口,學著分析收益率這個概念。。。。這些才是最有價值的。財商正在級數級別的拉大人和人的差距。

-----------------------------------------------2015.03.29繼續補充------------------------------------------------------


章節二
從賺錢方式的角度看,四種方式決定了差距

買的500股的中國南車明天也要停牌了,我就呵呵呵了。

關於財富這個問題,我前段時間也思考很多,今天梳理下再繼續叨叨一些。當然得切題,不能答非所問,所以從題主說的「賺錢的邏輯」「賺錢的規律」出發,跟大家分享些自己在這個點上的所看所想。我一直覺得不可能有標準答案適用於所有人,但是總可以有一些出發點可以供大家參考,就像一坨毛線,找到線頭總是難一些,但從線頭一直捋下去就容易多了。所以下面我想分享的就是這個線頭,怎麼從線頭捋下去,就靠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繼續深入思考了。


線頭No1——現金流四象限


看到這個我想到的是《窮爸爸與富爸爸》這本書(啰嗦了一整本書,其實就這一個觀點有價值)里講的現金流四象限。(只要搜一下「現金流四象限」,網上有很多介紹的文章,大家也可以去看富爸爸系列叢書《財務自由之路》)我隨便搜了一下,借用別人的文字介紹下這個觀點。

我們的收入來源可以劃分為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E象限(打工者Employee)工人、職員、公務員、教師、醫生。收入來源是為他人工作而賺取的薪金;

第二象限:S象限(有自己的買賣self-employed)商店老闆、餐廳老闆、私企老闆、會計師、律師以及,自由職業者和小生意人。收入來源是為自己工作而賺取的營收;

第三象限:B象限(企業家或系統擁有者business owner)擁有一個能夠良好運轉的企業系統,讓別人為他們工作,收入來源是企業的收益,並且可持續發展;

第四象限:I象限(投資者investor)有「B」的基礎和投資能力,能讓錢發揮最大的效能,讓錢為他們工作,收入來源是各種投資,用錢來產生出更多的錢。

無論您是哪個行業的,都會位於「現金流象限圖」四個象限中的一個,而您所處的位置由您的現金來源決定。

……(如想繼續深入了解請自行搜索)


這個「現金流四象限」一目了然,可以看到自己目前所處的領域,也可以想想自己以後轉換到哪個象限去增長自己的財富。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和規劃不一樣,在這裡我分享我結合「現金流四象限」對自己的規劃:

1、賺錢不是我的目標,財務自由才是。

2、我希望通過第三象限實現我的目標。

3、我目前在第一象限,轉換到第三象限,我需要去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積累經驗、鍛煉技能、轉換思維方式、擴展資源(實施ing)。

4、我意識到,沒有一勞永逸的生意,生意都是有時間性的,有錢可賺的生意都會因為跟風和競爭變得不掙錢,就如蘋果公司,也需要不斷創新新的產品,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做為生意的主體——人,人的技能、思維才是可持續的生產力,因此我更關注我對做生意的思考,對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學習和自我成長。

5、雖然學習做生意,但不要只局限於此,要同時關注第四象限,因為「沒有實業的金融都是耍流氓,沒有金融的實業都是行屍走肉」。

「現金流四象限」就是我找到的線頭,以上對自己的規劃就是順著這個線頭往下捋出的思路。


-----------------------------------------------2015.03.30繼續補充------------------------------------------------------


章節三

從中國社會國情的角度看,所處的社會階層決定被分配到的社會財富

上面講了現金流四象限,這是個比較廣義的分類方法,放在美國放在中國都適用,但適用不代表有用,應用到實際才有用。我們需要自上而下的加一些條件逐層分析,一直到貼近自己,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可以實際操作的財富增長路徑,思考這些才有實際價值。下面我想分享的就是從「國情」這個角度來找到的答案。


線頭No2——社會階層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再到職場,從一個組織轉換到另一個組織,從我粗略的感受中我嘗試總結了一條規律:尊重遊戲規則,你就能得到相應獎勵。

小學初中高中這是一個組織體系,只要學習好,就能擁有榮譽、優待、獎金獎品。到了大學,雖然學習好仍然能獲得很多好處,但得到的好處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有的人混社團競選主席從學校獲得很多資源,有的人自主兼職創業獲得一大筆財富,這時候你發現遊戲規則開始複雜了,但路徑都是看的著的。等參加了工作到了職場,遊戲規則又變了,雖然每個公司情況不同,職位晉陞通道不一,但是你總能找到一條不成文的遊戲規則,我目前覺得我所處的遊戲規則是「站隊」,這個不細說。總之,到了一個組織體系,尊重遊戲規則,你就能獲得獎勵,若是標新立異,大概率的會跟別人拉開差距。

我試著去理解我們國家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然後從中看到自己的路。有的人考公務員有的人做生意有的人拼職場,有很多條路徑可以走,怎麼在這個社會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了很久,似乎有一點思緒,但是總是模模糊糊。後來我想到「社會結構」這個詞,了解了框架才好看清其中的規律,然後就從網上搜了一通,找到一篇文章,我覺得總結的非常好最新中國社會的階層劃分模型建議有興趣的耐心看下,很貼合我們的社會,從這裡面我可以看到我在這個社會的哪個階層(按文章的標準我在第6級),我向上是怎樣一個階層,我這一輩子能混到哪個程度,這個社會分配給我了哪些財富,基本都可以看清了(雖然現實很悲涼,但看清總比糊塗的被宰好)。另外除了了解自己,也可以去分析別人,站在別人所處的階層可以了解到他們的需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總是能找到一點共同的規律,在咱國家這個社會裡,你現在所處的位置(階層)決定了你和別人的財富差距
社會階層是我找到的線頭,順著這個線頭我能看到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方向。
(有時間再繼續寫線頭No3)

-----------------------------------------------2015.03.30 題外話------------------------------------------------------


今天寫這篇答案的時候又重溫了一遍這篇文章最新中國社會的階層劃分模型聯想了下習dada執政後的一系列政策,如果按這篇文章給出的模型來分析,裡面提到「最基本的統治模式就是:保、拉、壓、控、放。」是否可以這樣來解釋:
習dada執政後大力反·腐(動作1),是為了重構舊有的利益團體並且威懾1-3階層,形成新的統一陣線,達到團結1-3階層的目的(作用1)。反·腐空出的位置讓1-3可以形成上升流動,激活團隊(作用2)。順便得民心(作用3)。
提出一帶一路政策(動作2)給第4階層的精英畫一個圈,弄一塊更大的蛋糕,引導和滿足他們的訴求,拉攏他們。
號召全民創業(動作3),激活5-6階層,創業就會產生就業崗位,有就業崗位就能保障7-8階層,所以通過政策引導5-6階層創造財富,然後通過新的政策進行壓制把所得利益分給7-8階層,控制這個階層,9階層就是文章中說的放了,逢年過節慰問下。
隨便聯想下,娛樂娛樂,別當真,另外推薦看《紙牌屋》,很厲害的美劇,關鍵詞:政·治。

-----------------------------------------------2015.03.31繼續補充------------------------------------------------------


章節四

投資的邏輯


在章節二中我介紹了現金流四象限,一、二、三象限,有很多現實的例子,大家也很熟悉(自己現身處第一象限,第二象限也在嘗試,爭取向第三象限發展,以後再分享這段經歷)。第四象限,股票、餘額寶、基金、房產等等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到過,這些都屬於投資行為,只是感覺沒那麼系統性的了解我們身邊到底有多少投資渠道,怎樣配置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這裡就這一點我再繼續叨叨,當然我自己還沒研究的那麼深入把這個問題說明白,但是我喜歡從一個問題順著線索不斷挖掘,最近就挖掘出一個可以讓大家一目了然的理論,分享一下——美林時鐘投資圖。

「美林時鐘圖」把經濟運行分為四個周期,分別為復甦期、過熱期、滯漲期和衰退期。

在第一個周期復甦期,因為剛經歷過衰退,物價都還處於較低水平,企業生產原材料成本也就很低,又由於經濟復甦,市場的購買力開始增強,「低成本+好銷量」的雙重效應讓企業利潤大幅增長。企業業績的持續上升首先影響的是企業的股票,當大多數企業的業績都開始大幅增長時,大盤便會出現一波行情。這個時期,股市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另一方面,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將利率降到了較低的水平,一些長期債券能持續提供較高的利率,這時候也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隨著經濟的持續復甦,經濟開始進入了過熱期,連掃地大媽都開始炒股了。因為大部分人都賺了錢,消費需求大量增長,買房的、買車的、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商品生產逐漸跟不上消費的增長。最賺錢的當然是那些手裡有商品的、有房的、有煤的、有鋼材的、有酒的。而股票呢?隨著物價越來越貴,下游企業原材料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的利潤越來越低,業績增長開始放緩,股價漲勢也逐漸疲軟。這一時期,債市和現金都不是好的選擇,通脹率高,錢放債市收益率可能還沒有通脹高,現金就更差了。

經濟進入過熱期以後,通脹率開始居高不下,老百姓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消費慾望開始降低,企業產品面臨「高成本+銷路不暢」的情況,業績開始下滑。股市炒的就是預期,投資者預期企業情況會越來越差,企業股價開始暴跌。在這一時期,股市和長期債市已經不適合投資。而企業老闆都缺流動資金,因此,擁有現金的人在這段時間能輕鬆賺錢,將錢借給一些企業老闆周轉幾天,甚至把錢借給銀行(比如餘額寶),都能輕鬆賺錢。當然,這一時期房地產也還沒有崩盤,也有一定的投資機會。

滯漲期持續一段時間之後,老百姓的消費慾望開始持續下降,鋼價、煤價、房價都開始下跌,這時候經濟開始進入衰退期。這個時期,去投資股票和買房肯定已經不合適了,持有現金雖然具有相當的保障,但由於企業借短錢的慾望也越來越低,短期貸款的利率開始走低。這個時候,一些長期債券開始具有優勢,由於利率固定,
能夠使投資者在大家都虧錢的時候還能穩賺。


另外要說明的,以上美林時鐘投資圖,只是可以借鑒,從宏觀上理解投資的邏輯,市場太複雜,微觀上並不能貼合現實。
(介紹下我是如何進入股市的,年初的時候有個非常要好的同事,讓我去開戶,牛市到了是個好機會,他帶著我買股票,這是開端,後來感受到投資的魅力後,我就開始想通過閱讀來了解這個股市,因為不可能一輩子讓別人帶著玩,我在知乎上了解到有雪球這樣一個網站和它的app,看到一篇介紹雪球上的大V的答案,然後我就按照這篇文章在雪球上關注了這些大V,一方面通過他們發的觀點和股票信息嘗試跟了一個大V開始自己建倉,另一方面把雪球專刊基本都讀了一遍,從感性上有了對股市的認識,目前在繼續深入閱讀中)


-----------------------------------------------2015.03.31繼續補充------------------------------------------------------


章節五
認識槓桿的作用

有沒有一種方法立竿見影的拉大財富差距,讓你同級或者職級收入高於你的同事白掙一年工資。
有,答案是買房。
昨天國家出台政策,二套房首付降低到四成,2年後出售無稅,這個刺激政策一出,深圳房價又要漲了,藉此時機我來說說從哪個角度看待房子這件事。
如果你年初在深圳關內購置一套房產,到年底預計能漲10%,尤其昨天這個政策一出,近期房價立馬就能見到大的漲幅,你的一些還沒有買房的同事如果年底入手,按照市場價,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買到和你相同條件的房,相比之下他們掙一年工資還趕不上房價漲的。你的財富和別人拉開了一年工資的距離。(這裡只是簡單說明一下,不細究一年房價漲多少,一年工資是多少,有興趣我另外給你算)
如果說這章寫到這就完了,那要被唾沫死,當然我也不會止於此。從買房這件事上我想介紹大家關注一個術語,希望大家有意識的去了解它,並更多的運用到自己的財富路上。
這個術語就是「槓桿」,貸款買房就是用了金融槓桿,按三成首付來說,就是用了兩倍多的槓桿來獲取了一處房產,房產升值,投資收益加倍,但房產貶值,你還得還銀行貸款,你的損失也是加倍的。
槓桿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
如果要獲得更大的財富收益,加槓桿是一種方法。
可以自行再聯想下生活中有哪些用小資金撬動大資產的案例。
(困,先寫到這,如果有人感興趣怎麼選房怎麼決定貸款年限和方式,留言給我,我後面可以談談)


-----------------------------------------------2015.04.01繼續補充------------------------------------------------------


談房貸


關於房貸,我提供一個角度去做決策,因為各地行情不一,僅供參考:

我選擇的房貸方案:

選房——深圳關內二手房

首付——三成(最低要求)

貸款方式——等額本息法(總利息高於等額本金法,月均還款低於等額本金)

貸款年限——30年

分析:

1、首先深圳屬於一線城市,而且關內土地很少,在現下房地產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可以判斷深圳未來房價還是處於上升通道(城市價值和土地有限決定),這是前提。

2、剛需也好投資也好,以上房貸方案都適用(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對比,比如貸款100萬,貸30年,支付利息是113萬,月供5931元,

從要支付的總利息看,這個方案是利息最高的方案,一般人都比較關注這個,我一開始也是被嚇住了。

從前期還款金額的角度看,這個方案是最低的,這個是重點,從投資的角度,是要算投資收益率的,比如3年後賣房,首付加上這3年還的貸款是支出的成本,房價上漲後的價格減去3年後還剩的貸款本金(提前還款後續貸款利息不計)再減去支出的成本是收益,收益除以成本是投資收益率,成本是分母,分母要選最小的方案(有貸款需求的朋友可以列個表細算對比下不同的貸款方案,我就這樣做過)。從剛需的角度,像我們普通人在深圳買房一般面積都不大,所以未來會考慮賣房換大房,既然要賣房,依然適用於投資的決策。如果不賣房,前期支出金額小的方案較其他也有利,前期還款金額少意味著較其他方案有更多的現金留在手裡,留在手裡的現金是可以產生收益的,30年後等還完款,你手裡是有一筆現金和一處房產,房產自住,現金可以繼續產生收益,當然你要會理財,讓錢生錢,最低也要放餘額寶吧。房貸利率相比之下很低了,利率降了,中行現在還有93折,好好利用這筆融資,不要著急把錢還給銀行。

以上建議從總利息和前期還款金額兩個角度來分析你現在需要做貸款的決策,畢竟每個地方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最好列個表細算對比下。


繼續談槓桿


我認為使用槓桿要考慮三個要素:估值、槓桿、接盤

首先你要有初始價值,你有形的無形的現在的未來的,通通都可以估值,當具備估值條件,銀行才會貸款給你,你才能使用槓桿撬動數倍於你現有價值的資產,當資產升值以後,要有人願意接盤,升值部分才能變現,投資過程才完成。所以我不擔心深圳房價會繼續漲,我只是擔心房價漲的很高後,中國有多少人能接得起盤。

使用槓桿要考慮三個要素:具備估值條件可以讓你使用到槓桿,有人願意接盤,槓桿使用的有才價值。


-----------------------------------------------2015.04.02繼續補充------------------------------------------------------


章節六

貴人相助的後發優勢


上大學的時候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老師講過一句話,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特別清楚30歲之前如果你不努力,到30歲的時候什麼壓力都來了」,今天跟某人聊了下,也印證了這句話,有時候我自己也感到壓力重重,但是我也不斷安慰自己不斷安慰別人,不能著急,越急越出問題。認清方向,一點點積累,自己把握方向盤,不要把一切歸咎給運氣,失了心氣兒。我特別討厭家裡人給我講命啊運啊的,因為你一旦相信它,寬容了自己,你就少了動力不去做出努力。

不要著急,把問題想通想透是很有用的,這也是我給自己梳理這篇答案的目的。就像GPS定位地圖,你能俯瞰自己了解全局,知道自己在哪要去往哪(這是前三章講的目的),了解多一些方法,選擇是步行、坐計程車還是搭公交車前往目的地(這是第四章以後要討論的),把自己定位清楚了把方法了解熟悉了,你才能把握住時機什麼時候上車什麼時候換乘。買過房買過股票的都會有切身體會,你不懂就是不懂,樓市來了牛市來了,你都不知道該怎麼上這趟車。好的機會大家都會搶,憑什麼你能搶過別人。不懂的人叫做賭,懂的人叫做理財,區別在於一個是讓別人控制方向盤,一個是自己控制方向盤,我更相信自己一些。

我在講方法的時候只是把大家日常都有接觸的東西總結出來,不是靠運氣碰上了就碰上,而是要有意識的去運用,今天總結「貴人相助」。

這個有點扯蛋,誰都清楚貴人相助的好處,誰都希望有貴人相助。貴人相助往往帶來的效果是領你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讓你受益,就像導遊的作用,到陌生的地方你需要導遊,導遊只是帶你進入一個美好的地方,但體驗享受是你自己的事。我目前好幾個關鍵性的選擇都是靠貴人指的路,而且是非常用心的去教我,不然我就等著30歲壓力大吧。

在財富積累的路上,和別人拉開差距的方法之一「貴人相助」

除去貴人相助的不可控因素外,我們討論一點可控的部分,這部分我把它叫做「後發優勢」。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承擔的風險是最大的,獲得的收益也是最大的。跟隨者分得的利益就少很多,但是有一點,跟隨者承擔的風險小,出錯的成本少,因為前面的探路者走了很多彎路付出了大量時間金錢成本,跟隨者就省掉了這部分成本,這就是「後發優勢」。

從國家來說,中國相較於美國在科技方面就有後發優勢,山寨就山寨,但我發展快,你用30年,我用5年就出成果,等我有了積累,操作熟練,我再後發制人,充分用好後發優勢。可以明顯發現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在人口基數、市場體量大的優勢下從模仿到現在已經開始反超歐美國家了。

從個人來說,比如炒股,你不會你可以跟著信得過的朋友炒,唯一要了解的是你的朋友屬於穩健性還是投機性,他之前花了血的教訓積累的經驗,你跟著走,就少付出那些成本。你的朋友就是貴人,你用的就是後發優勢。

現在網上很多願意分享自己經驗的人,讓我們獲得「貴人相助」的機會大很多,去獲取信息,去模仿,用好後發優勢,節省走彎路的成本也是擴大收益的要素。


-----------------------------------------------2015.04.04繼續補充------------------------------------------------------


章節七

滾雪球滾的是什麼


說到金錢,首先聯想到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鈔票,但是除了鈔票,黃金是不是可以代表金錢,鑽石、房產、股票、石油是不是都可以代表金錢。面對一張百元大鈔的時候,我們從看得見的部分往深入想想看不見的部分,用價值這個詞來說這個看不見的部分,就像每個物體都有不同的溫度,溫度是看不見的,物體是溫度的載體。那麼同樣的,鈔票是價值的載體,同時鈔票不是價值的唯一載體。所以把你的視線從鈔票移開,我們關注下價值這個抽象的東西。

人也是價值的載體,不同人的價值不一樣,這個價值還可以變現,現在銀行有無抵押貸款,去試試,有的人能貸3萬,有的人能貸30萬,因為銀行對你估值了,認為你的隱性價值能覆蓋這3萬或30萬的負債,所以才敢給你相應估值的貸款。

財富積累就像滾雪球,「滾」就是關係整合,「雪球」就是價值,普通人常見的滾雪球就是婚姻,把兩個人的價值整合到一起,變成家庭財富。企業主是把有價值的員工整合在一起,變成企業財富。投資者是用金錢去與一個創業團隊發生關係,換取未來價值。

以前的財主非常重視家族觀念,因為他要把財富聚在一起,否則就會散財。現在誰家裡是有兄弟姐妹的話,試試從小家庭的角度和從大家族的角度分別去數數與你相關的財富。其實維護好關係就是快速增加財富體量的方法。(只是一個思維的參考角度,別過於勢力)

創造價值擁有價值的是人,把很多人整合到一起就能擁有一個價值體,你一生會與很多人發生交集,而有些關係是屬於整合關係,如家族、婚姻、員工、聯合體等(歡迎補充)。

你是想成為核心還是粘在表面的雪片。

我只是嘗試把一些我們普通人能接觸到的常識性東西總結出來,給大家參考參考,只是一個線頭,從線頭能捋出什麼看自己哈。


-----------------------------------------------2015.04.07繼續補充------------------------------------------------------


章節八

我的股市入門小結

進入股市的一點體驗和認識:

1、這是一個知識的海洋

2、一定要hold住自己

有人帶著炒股是最好的,但是也不能一輩子依靠別人,總要自己獨立的對自己的財富負責和處置。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聽了太多關於股市的故事,大部分人印象中把股市等同於賭場,雖然確實有點像,但是還是有區別的。這裡談談我目前入市的一些體驗和感受。

剛開始時朋友帶,放了5000試水,按朋友介紹的股票,第一天買第三天賣,賺了120,這是入市第一次嘗到甜頭,開局很好。平時錢都是放餘額寶,5000一天的收益大概是0.6左右。這樣一對比,貪婪的心理就開始發芽了,開始還有點怕,但慢慢熟了後,已經把目前所有的錢放到股市裡了,甚至還借了一點錢加倉。

過年前後那段時間因為忙別的事,對這塊還沒怎麼上心,後來三月份開始,周圍的同事時常爆出漲停漲停的歡呼,自己也正好閑下來,就開始心裡發癢了,四處打聽買什麼股,問著了就買,每天盯盤盼著漲,但總是收益很少,又聽著有人嚷嚷他的股票又大漲了
,這個時候心裡就開始不平衡了,追來追去,賣了的漲了買了的不動。雖然這種狀態沒持續多久,但我開始意識到這種苗頭不對,會出問題。立即開始自我調整,目前的狀態是啥都不懂,對股市兩眼一抹黑瞎買。那麼最快的了解方法就是去看別人對股市的經驗總結。我先是在知乎上翻答案,看到這個答案雪球網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用戶? - 魏不周的回答,很感興趣,就順著這個答案,註冊了雪球,關注了這些人,然後又發現了雪球專刊,用kindle下了幾乎所有期,隨身帶著,上廁所、上下班路上、晚上睡前,有時間就看,從老股民說123看起,不到一周基本過了一遍。然後憑著自己的印象給自己理出以下幾條思路(之前記下來的):

最近翻看關於股市牛人的現身說法,感悟如下

1、要有大局觀,投資渠道多,此起彼伏,靈活切換,隨大勢走

2、股市投資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切勿三心二意

3、財商之外也要依靠自己的情商,避免自己的思維盲區

4、關注社會發展背後的邏輯,財商更注重邏輯,要分析熱點事件背後形成的原因,還要對熱點事件發散開,分析其上下游關係。

財商鍛煉的方向:

對大勢的判斷

自成體系的財務邏輯

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

這是當時隨手記下來的,文字背後只有我自己清楚是指代的什麼。這個時候我大腦里對股市開始有那麼一點似明似暗的認識。

對股市的具體操作我對自己設了幾條限制:

1、後發優勢:先專心跟一個大V,他跟股票,我跟他,通過他在雪球上的發言我了解他這個人的特點,選擇性依據他的信息買股。雖然信息滯後,少賺一點但我付出的研究股票和試錯成本少,先自我定位清晰。

2、減少信息干擾:不看k線什麼的技術分析方法,不看說有什麼牛股即將爆發類似的推薦新聞,同事買的股票大漲的消息聽完一笑了之。

3、理解邏輯嘗試獨立判斷:看別人對股市對國家形勢對個股的分析,理解他們的分析邏輯,認同的就關注這些股票,看看走勢是否準確,(雙環傳動和海王生物是我認可別人對行業趨勢分析後關注的實驗股,可以看看走勢,好後悔沒買)

4、做好預案:有預案心裡不慌,在多少收益率的時候拋,到4000點後切換到銀行股避風等,定好這些預案,用理性規避掉情緒對決策的干擾。

目前的收穫:

1、對國家形勢對其他行業有了很多認識,很有意思,很值得琢磨。

2、一個新聞爆出來,能跟別人侃上一些它背後的邏輯。

3、視野開闊了,能開始有意識的根據新形勢分析投資機會了,比如現在歐元大跌,人民幣未來預期貶值,投資歐元可能是個抄底的機會,然後就去查有沒有什麼辦法投資歐元,雖然還沒查到。。。但邏輯已經形成,我覺得對自己已經是提升了。

4、多一個跟同事聊的話題。。。。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體會和認識,多了解個投資渠道就好,不一定學我。

-----------------------------------------------2015.11.28繼續補充------------------------------------------------------


章節九

價值衡量標尺


我們往往困惑,困惑自己到底是金子還是沙子,要判斷這個,就要明白是什麼標尺在衡量我們的價值。

在一個組織內部,無論是政府機關或公司組織,衡量你價值的標尺就是你的領導,討不討領導的喜歡,工作一年下來,關鍵在領導的那個評語,他的喜怒哀樂,他的偏好,都會對你的市場價值產生致命的影響。一個個人的喜好,這個東西不確定因素太大,也許就是看你不順眼,那你有幾年可能就是要被蹉跎掉,你的特長就要被埋沒掉。

作為一個獨立體,在組織外,面對市場,衡量價值的環境就不一樣,市場是最公道的價值衡量體系,在淘寶,再小眾的商品也有需求者,你的價值大和小,市場會給你一個價位。

清楚價值衡量標尺有兩種,在領導之外,如何尋求市場對自己價值的認可。

章節十

資源投入

因為我身處組織內,靠拿工資生存,所以我80%的精力、時間、腦力都花在工作上,像上圖紅色的「Body」主體區。在工作之餘,我的精力、時間、腦力花在很多方面,如戀愛、興趣、娛樂等等上面,像上圖藍色的「The Long Tail」長尾區。

清楚我們自身諸如時間、腦力、行動等資源的投入是這樣一個大致二分的模式。

章節十一

行動模式


蓋一棟樓,小A每天看著這個半成品,心裡著急,什麼時候才能竣工變成設計圖裡的樣子,小B每天看項目一點點在變化,心裡滿足,感覺自己每天工作的付出在幫助這個建築成長。

種一棵蘋果樹,小A看著幼嫩的枝丫,心裡著急,什麼時候才能開花結果,拿去賣錢啊,小B看著枝丫,想著當初還只是一顆種子的樣子,在自己的栽培呵護下一點點的成長,心裡很滿足。

小A是目標思維,預設了一個目標,在沒有實現目標前,總是焦慮,如果目標沒達成,會沮喪失去再努力的信心。

小B是種子思維,種下一顆種子,投入自己的時間、思考、行動,陪伴自己的種子長大,雖然不知道會長成什麼樣的大樹,但總會有一些成果。

清楚行為模式有兩種,把目標思維改成種子思維,我們可以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章節十二

能力分級地圖

在組織內,具有特別突出能力才會有發生被領導倚重、小心呵護的場面,所以確定一項核心能力作為工作力吧,有意識的提升它。

在組織外,只有興趣才會驅動自己在某方面深入的探索,越深入越會挖掘出價值,獲得人生意外,所以確定自己一項核心本領為興趣力,有意識的精進它。

然後評估下自己確定的這兩個核心能力的水平:工作力+興趣力

要評估自己的能力高低,需要有張地圖,清楚自己在什麼位置,能走向什麼位置,我總結了一個,分三級:

1、被動執行:不管是你在工作中或者業餘興趣,要具備一項能力,初始階段是很容易具備的,只需要掌握操作方法、熟悉業務流程,就能勝任初級工作。


2、獨當一面: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一個系統性任務,從初期啟動到最終實現的全過程。


3、主動引領:能引領所屬領域的潮流,立於技術前沿,可以創造出一個完全新的技術、產品、新功能等

清楚並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一項工作力「求生存」,一項興趣力「求發展」。

章節十三
先耐操再死磕

羅輯思維的羅胖在死磕自己,但他也是經歷了多年工作後才發現「書商」自媒體這件事可以一搞。不是任誰都能一下找到一件讓自己為之死磕終身的事,必定經歷一個嘗試和自我探索的過程。死磕是一種方法,但不能忽略這之前的鋪墊。

這之前的鋪墊就是不斷嘗試各種想法和可能性,但嘗試會失敗,失敗會灰心,灰心就沒有再行動的動力,這就進入一個死循環。

我一直以為失敗並不是一件沮喪的事,是在用排除法過濾掉你的短板,挖掘你的特質,同時在不斷升級你的「操作系統」,讓你的世界觀更強健,以便應對未來更複雜的狀況。

那些開拓出自己事業的人,可能就是某一次嘗試+運氣+貴人相助+一點倔強的結果,真正的失敗是不敢再做出新的嘗試的人,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積蓄,只要還敢嘗試,成功就有可能,如果不敢,之前所有的失敗就浪費掉了。做一個「耐操」的人,「倔強」到成事的那一刻一個普通人通往死磕之路前唯一能做的事。

-----------------------------------------------番外篇小結------------------------------------------------------


新寫了三篇,看起來跟財富無關,不過我很認真的自己做了圖幫助加深印象,我要表達的是關注財富的邏輯之外,更應該思考下自己的價值,當價值積累到一定程度,財富自然會向自己靠攏,或者說這是新的一種財富邏輯。

首先要明白你的價值不能局限在被你的領導一個人來評估,你的價值要放到市場中,讓市場給你定價,就像這篇文章,展示出來,有人點贊有人反對,但最終我的一點經歷和思考被一部分人認可,這是我的一點價值存在。而這些講給我的領導聽,估計只會回復我一個「呵呵」。清晰第一個概念:去想想組織之外的市場,想辦法讓市場評估自己的價值。(章節九)

要想有回報首先得付出吧,我們的精力80%獻給了工作,剩下的又分散的花在了很多地方,比如戀愛、娛樂、玩手機等等,前者我們沒法左右,但剩下20%的精力、思考、時間是我們提升自己價值的源泉,關注這條資源的長尾,集中起來提升價值。清晰第二個概念:了解自己的「資源」投入到了哪裡去,才能有意識的改變。(章節十)

往往設立一個目標而最後不可得,很苦惱,我也經常被這樣的經歷折磨,甚至於再也不給自己設立目標,以免再次陷入焦慮。但後來我想通了,換種模式,用養寵物養植物的心情去行動,比如我想利用我的業餘時間自己思考個問題寫篇小論文樣的東西,我就不再給自己設立一個硬邦邦的目標「xx年xx月xx日完成一篇論文」,而是在我的印象筆記里新建一個筆記本,記一個標題,然後每當我有新的想法或者看到有關的素材就記錄下來,待積累多了做做整理,像給養的盆景修修枝一樣不斷的投入自己的時間、思考去滋潤呵護這顆當時播下的一個念頭的種子。你也可以試試,很有效,注意體會養寵物和養植物的心情。清晰第三個概念:換一種「正確」的心情、行動模式去行動。(章節十一)

感覺提升無望,是因為沒有聚焦自己,不知道提升什麼、提升到哪裡去,所以做收斂,在組織內聚焦一個核心的「工作力」,在組織外聚焦一個核心的「興趣力」,用能力地圖評估自己處於什麼水平,可以向什麼水平努力。清晰第四個概念:先聚焦再評估後提升(章節十二)

以上就是在開始走「價值路徑」去通往財富目標的熱身動作,想對自己做一下梳理可以關注微信號30YearsOld

-----------------------------------------------番外篇小結-------------------------------------------------------


其實,你一直站在籠子里

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兒子在等紅綠燈時,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樣的廣告舉牌員,站在路口壓低帽沿,等紅燈車子都停下時,他就把手上的牌子舉高。

這時,兒子問,為何同樣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曬太陽?有的站在快餐店櫃檯?有的卻站在百貨公司里吹冷氣?

我回答,這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想站在哪裡,會站在哪裡,都是自己的選擇。

選擇?兒子怔了一下又問,那麼,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選擇去快餐店上班?或是去百貨公司吹冷氣?同樣是有錢賺啊?

我嘆了口氣對兒子說,我所說的選擇,不是他們現在的選擇,而是他們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選擇。

他們現在想站在什麼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麼位置,都取決於他們在一段時間之前所做的決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時間的累積,他們才能站在這個位置,並不是你當下想做什麼,就能隨心所欲的。

我不知道當時未成年的兒子是否聽懂,然而,我發現很多已經出社會,年紀也已經是 20 幾歲的年輕人,似乎完全不懂這個道理。

我看到遇到聽到的 20 幾歲年輕人中,99% 以上都是每天醉生夢死,活在自己世界的夢中人。

大部分的年輕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認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們覺得自己的表現,已經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

我曾問他們,自己認為現在是站在什麼位置?30 歲後又會站在哪裡?

他們覺得,不管是什麼工作,飲料店店員也好,行政助理也罷,只要他們能賺錢養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領階級的位置。

至於將來 30 歲後,他們會站在哪裡,他們不知道,但他們肯定自己未來的位置,不會比現在的差。

然而,我想對那些 20 幾或 30 幾歲的年輕人說,如果你們安於每月都有薪水領,有地方住有飯吃,偶爾可以聚餐、逛街、唱歌這樣的舒適圈,然後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時,就窩在家裡吃速食麵等月初的薪水入帳。

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和站在狗籠里的狗貓沒有兩樣的。

因為,你們和那些被豢養的狗貓一樣,是沒有自由的。沒有財務自由,沒有逃出籠外去享受更多人生體驗的自由。

如果20幾歲或已經過30歲的人,當下沒有這樣的認知和自覺,5 年或 10 年後,你們還是只能窩在狗籠里,望著籠外的成功者,開著名車住豪宅或擁有高質量和品味的生活,大嘆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

其實,你一直是站在籠子里的夢中人

這是很殘酷的事實,然而,只要你能全然接受這個事實,開始規劃自己 30 歲後想站在哪裡,在這個當下,你就不再是被豢養的寵物了。因為,你早晚會打開關住你的狗籠,成為一個擁有自由的成功人士。

工作經驗愈多,起薪就愈低?

一位45歲的中年人和一名25歲的小夥子,兩人同時應徵路口的豪宅舉牌員。

建商對他們說,舉牌一天的薪資是700元。中年人聽完大喊不公,認為自己有 3 年以上的舉牌經驗,不該和小夥子領一樣的錢,建商應該替自己調漲工資,「至少要有 800 元吧!」

建商不以為然地指了指兩人身後,一個蓬頭垢面、看不出年紀的流浪漢說:「論經歷,你們誰也不會比他久;至於他的工資,也是 700 元沒變過!」

是否做得愈久,就該領得愈多?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各位,其實都該自問:自己是否也像這名員工,做著沒有累積性的工作,卻期望老闆替你加薪?

隨著時代改變,企業已經不再是終生僱用制的思維了,就算你在同一間公司中穩穩待上 25 年,待遇也未必有所變化。

不可否認,現在的企業愈來愈傾向於依照能力與貢獻度調整職級和薪資,「年資」取勝的做法逐漸成為過去式,做得久也未必能領得多,一切以實力見真章。

從倚老賣老到論功行賞,有何區別?

如果你做的始終是短期、派遣等不具累積性的工作,那麼對於老闆來說,你的替代價值就和門口的管理員差不多。

或許這麼講比較清楚:如果你到一把年紀還在做零技術需求的工作,就難怪你的薪水沒有起色。下一份工作的面試考官甚至會懷疑,為何你工作多年,到現在還在當基層人員?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彼得原理」,當中提到:一個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現的人,理應能繼續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職位;而如果一個人在同一職位上停滯不前,就表示這個人可能連目前的職務都無法勝任。

依照這個論點,長期停留在基層的你,處境實在令人擔憂。

其實,老闆寧可你工作經驗沒那麼多

根據研究,許多人在轉職時還背著前一份工作的「包袱」,這會抵銷掉經驗帶來的優勢。

專家認為,人們在轉換到另一個環境時,其實很難拋掉原先習得的規範和價值;所謂「職業包袱」指的是固化的做事方式和態度,而且工作經驗愈多,你所背的包袱就愈沉重。

對於不少僱主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尷尬的問題。如果這是不大需要經驗也能完成的工作,那何不幹脆僱用一個沒有經驗的新人,再透過訓練將他們收為己用呢?

而一個經常換工作的人,求職的心態也容易讓人產生懷疑,站在僱主的角度,很難不去認為:這份工作對你來說,是否只是跳板而已?

如果你被預期這份工作不會做很久,那麼在策略考慮上,上司當然不敢把重要的任務交付給你。

你的履歷,是否像「現代警世錄」?

有一種像是「警世錄」的履歷,會讓老闆看得心中警鈴大響,而老一輩頻頻搖頭。如果你的經歷在僱主眼中屬於這一種,你的問題可就大了。

在一次聚會上,我聽見一位母親數落她出社會不久的孩子:「不要以為你工作經驗很多,你每個工作都只做幾個月而已,能有什麼經驗?而且,那些工作之間毫不相干,這樣一點用也沒有……」

這名男孩出社會兩年多,已經換了五、六個工作,平均不到半年就換一次。最近男孩又辭掉了工作,也不見有任何面試邀約,只是每天閑賦在家,似乎對找工作這件事心灰意冷。他的母親要我幫忙勸勸他,於是我試著了解男孩對求職環境不滿的原因。

「大部分的職缺都是薪水太低、工時太長,而且我有兩年經驗,為什麼要屈就兩萬多元(新台幣)的待遇?」男孩不滿地說。

我請他將我當成面試考官,在我面前介紹自己。當我靜靜聽完他介紹自己的履歷,我告訴他,以他目前的條件──很遺憾,的確只值兩萬多元(新台幣)的薪水。

「你也許很不服氣,但這就是現實。」接著我將他的問題一一點出,過於頻繁地更換工作以及彼此間毫無相關的工作內容,是男孩履歷中的致命傷。

「你的履歷應該去蕪存菁,刪去不重要的部分,盡量把每份工作的時間拉長,展現你產生的價值與影響力,而不是些不相干的瑣事。」

我還告訴他,履歷反應的是求職者的市場價值,如果這段經歷完全講不出什麼實質的內容,那還不如不提。

如果被人看出不斷地跳槽和轉換工作,對年輕人來說未必是好事,畢竟每種工作都需要花心力適應,每次跳槽都勢必造成耗損;而且工作期間過短,容易被貼上「定性不足」、「適應力不佳」的標籤。

此外,履歷中出現空檔,對求職的殺傷力也不小。如果經歷並不連貫,勢必會被懷疑是遭到資遣或開除。再者,如果原工作只做了幾個月,很有可能被懷疑不適任或另有隱情,因此建議過短的資歷不要寫進去。

整體來說,中斷型的工作經歷帶來的未必是加分,有時反而使你被貼上「低忠誠度」的標籤,所以若是你的經歷不連貫,最好能針對工作間的空檔提出讓人滿意的解釋。

如果不想變成經驗愈多卻起薪愈低的情況,最根本的方法,還是確立志向及戒除頻繁變換工作的習性,和年少輕狂的自己徹底道別。

下班後,寧可發獃也不要再想工作

有天我到員工餐廳用餐,坐在我附近的,都是大學畢業就開始工作,已經累積兩、三年職場經歷的「半熟人」,一個說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另一個就問,那你怎麼不把工作帶回家做?

那個年輕人說:「我不想把工作帶回家,很多職場專家都說工作與生活要分開,適度的休息很重要,我覺得專家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回家吃完飯洗完澡之後,什麼都不想,就呆在房間用計算機,上網看影片到 12 點睡覺。」

另一個年輕人也跟著附和:「沒錯沒錯,我最喜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放空,再不然就是打開計算機上網,不過很奇怪,明明什麼也沒做,隨便混一下就不知不覺快凌晨了,每天都發誓要早睡,結果最後還是搞到三更半夜。」

我聽著這些年輕小夥子的下班生活,發現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幾乎千篇一律。

明明是30歲不到的年輕人,

卻過著老年般的退休生活

很多年輕人準時六點下班打卡,回到住處後,拿起電視遙控器按下開關,一邊看著電視上正在播放著熱門的韓劇,一邊上網逛著社群網站、吃著巷口買來的便當,吃完飯之後開始打混。

抱著手機不停和朋友傳訊息,用各種表情符號聊天,早已把今天上班時發生的所有一切拋到腦後,最後在一堆沒有建設性又鬼打牆的廢話中強迫自己入睡。

接著,放假日就在家裡拿著電視遙控器毫無目地亂轉一通,這些聽起來像是 70 歲的退休老人生活,卻不幸的是現在大部分還不到 30 歲年輕上班族的真實寫照。

我曾經聽過不少人抱怨說:「我每天上班在辦公室裡面已經用腦過度,體力也消耗殆盡了,誰還有心情做其它事情啊?所以我只能放空,做一些不需要動腦的事情。」

對於上班族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連下班後都還保持在工作狀態,因為老闆又不會發給你薪水。

其實,真正會影響家庭和生活從來都不是工作本身,反而把時間都拿來浪費在雜事上,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悲哀。

有很多人在社群網站上的朋友,動輒高達五、六百人,他們每天拿起手機上網不斷地盯著關注別人的動態;但是說實話,看再久你們的感情也不會累積,只不過是花了好幾倍的時間在重複做一樣的事情。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統計數據,台灣的上班族在下班後最常做的事,前兩名就是「上網」和「在家看電視」。

看電視和上網當然是正常的娛樂,這不是什麼罪不可赦的事情,但是你卻沒想過,這樣用來打發時間的模式,同時把你的人生體驗和可以創造的價值都消磨殆盡了,這樣下去,你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都註定成為一隻找不到方向的無頭蒼蠅。

現在守著三坪大,

未來只能睡草席

不可否認,現在的 30 世代和 50 年前的 30 世代相比,的確是一個大環境相對更加嚴苛的時代,就連主計處也統計,現在清貧族的收入倒退 17 年,但房價與物價卻是 17 年前的十倍,難怪有個廣告說,現在的白領階級,每個月薪水領了也像「白領」。

我可以體會年輕人對未來不確定感的焦慮,但是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年輕人會如此喪志,被大環境嚇得連做夢都不敢?

我告訴兩個員工,如果你們以後買不起豪宅,絕對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們不願意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高房價,只不過是你們拿來當作逃避現實的借口。

你因為房價高而不買房,更因為生小孩的「成本高」決定當頂客族(丁克一族),你樂得不想背房貸,更樂得沒有養育孩子的重擔。

然而,如果你仍舊把每個月薪水的 1/3 拿來付房租,到了月底還得勒緊褲帶,年復一年過著月光族的日子,當你年老退休沒有工作,連養活自己都成困難的時候,屆時孤家寡人的你,還能指望誰來替你付房租?

現在20幾歲的你,看起來好像還有本錢可以選擇繼續窩在 3 坪大(1坪=3.30578平米)的世界裡,繼續在網路上票選心目中的宅男女神,繼續在電玩遊戲中與人交換寶物練等級,但是這種日子,你打算再過多久?

或許現在,你「靠勢」還有「母力」可以依賴,未來還有幾百萬的國民年金可以盤算,再不濟,每個月也有 3 千元(新台幣)的老人年金可以救急。

但是別忘了,母親會老、政府會倒,租金更只會隨著房價愈來愈高,你自以為能夠掌握的這些錢,在未來,別說養老院你住不起,甚至區區 3 坪大(1坪=3.30578平米)的房租,都足夠成為壓垮你老年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

到時候,流浪漢的草席,就是未來你只能棲身的最後三分地。

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我常問 20 幾歲的年輕人,30 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人生的策略布局和生涯規畫,很像我們去大城市的車站或交通轉運站搭車,當你想離開這個轉運站,一小時後你會在什麼地方,都由你當下買什麼路線車次的票,然後坐上哪一班次的車來決定的。

當你做了決策,當你坐上車,你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接下來你的命運,就是由你搭的火車或巴士決定了,它會載你到哪裡,會在什麼地方把你放下,你是無法有太多個人選擇的。

現在的你,不管幾歲,過了 30 歲也好,你眼前的每個當下,都是決定你未來 5 到 10 年,你會被整個世界推到什麼地方或什麼位置的關鍵時刻。

當你站在車站或交通轉運站,茫然地對未來沒有目標和規畫,就隨便買了一張票,車來了就跟著人家上,等過了一小時,你也跟著人家下車,才發現自己竟然是來到十字路口,而你能做的就是舉牌度日。

這時,你再怎麼後悔都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那台載你來這裡的班車,是單向的,沒有回頭班次的命運專車。

等你無法回頭,且發現人生、工作、位置和薪水都已經不可逆轉時,你就能看見這種班車的車頭上,寫著令人驚心動魄的三個字:「時間號」。


看了前面的回答,很想罵髒話,但又因為是個文化人,所以還是決定說點有用的。


好了,準備接招。

我要說的第一個觀念:體量不同,結構不同,賺錢模式自然不同

然後我們從賺錢的四個不同的階段說起。這四個不同的階段有四種不同的需求,需要聚焦在不同的問題上,需要實現不同的目標,這個非常重要。

第一階段是 0到 100萬階段
這個階段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要把事情做成。不管你有多麼完美的想法,幾乎沒有人百分之百的相信這個事情一定能做成。所以在這個階段,做成是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夠生存下來,無論你是單槍匹馬還是團隊狩獵。

第二階段是從 100萬到 1000萬階段
這時候可以說你做成已經不成問題了。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大,如果你下面掙這個第二個 100萬和第一個 100萬一樣的辛苦,那麼這個企業對你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第二階段你希望把他做大。

第三階段是從 1000萬到 5000萬階段
這個階段我們要實現的是要做強。你不僅是一個能夠盈利、能夠賺錢、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更重要是你在你的行業中得是一個強者。這樣你的利潤率,你在行業中的地位都會非常的重要。

第四階段是從 5000萬到 1億或 1億以上階段。
這時候主要是要把企業做久。

怎麼樣,看完之後是不是想立馬拿起槍干他一干啊?莫急,每個階段的干法是絕對不同的,你要是用第一階段的套路去賺第四階段的錢,估計你要花個幾千年時間吧。記住,螞蟻變大象並不是體量變大就OK,你還得變結構啊,你不變結構那麼細的腿不就斷啦?

第二個觀念:再小的個體也有商業模式

這條適應於中小企業,同樣適用於個人,記住,無論多小的個體都需要商業模式

鑒於體量和資金的限制,中小企業追求的都是快速的回報,也就是所謂的賺快錢。最好是花 1塊錢做廣告,我的業績今天就上去了,在各種媒體打了廣告,百度也收了我的錢,緊接著當天現金和訂單就來了。甚至最好延期一個月付給對方廣告費,在賺錢以後再交付。

而有些號稱創業的個人更加恨不得發個朋友圈所有好友都來買你的面膜

這或許有點極端,但所有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基本面臨類似的情況,就是現金流的問題,所以你希望你收取現金和付出現金的時間越短越好。另外一個中小企業沒有大量的資金去砸在廣告或營銷上。為什麼?因為所有中小企業,你的產品、形態,你在做的過程中還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的積累,還沒有資格吸引投資和人才的注入。

所以,你只有在有限的資源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放到個人層面,就是你需要用自己擅長的技能對接最適合你的商業模式,架構出你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最實用的也是最具有時效性的

第三個觀念,就是一定要追求結果。

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不同,大的企業都是請職業經理人,而職業經理人並不是老闆,他需要的是預算。

比如說我認識的一位老師在美國做市場總監的時候,一年有 2.1億的營銷預算,他們公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是 54%,那麼設想一下,2.1億的資金預算,你做的差不到哪去,你已經是54%了,剩下還有十幾個公司只佔46%。所以,你獲得市場份額的可能性也不大,你也做的差不到哪裡去,另外呢你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2.1億就是你該怎麼花就怎麼花,去年怎麼樣,今年還怎麼樣。

所以大企業都是做營銷預算,大手一揮,我應該花 5%或者 15%在營銷上,甚至沒有任何根據。所以他們不追求效果,但是中小企業老闆要以結果來買單,如果你讓我花5萬塊錢,如果你給我帶來的價值不超過5萬,那麼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對個人來說,這是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


送幾句忠告給各位看客吧。在你們一生中,無論是處於哪個階段,樹立一個大的思維框架對你很重要,即使你一直都在第一個階段掙扎。記住,以後不要再看碎片化的東西了,系統地接受一個系統,然後再系統執行這個系統是你畢生必學的套路。

當然,我會一直在我的公號分享一些系統的東西,識貨的來。

最後告訴你一個秘密,點贊這個動作會方便你下一次查看我的回答,回見。


這個問題應該這麼看:

1. 沒有錢的普通人怎麼掙錢

2. 有錢的普通人怎麼掙錢

討論馬雲如何掙錢沒有意義,因為對我們老百姓如何掙錢並沒有多少實際的幫助。

希望能從這個問題受益的人中,絕大多數屬於這兩類人:

  • 沒錢的普通人:沒有積蓄的工薪階層
  • 有錢的普通人:有一筆余錢的人,這一類人可以稱為草根創業者(投資者)

我的觀點是:

  1. 對於沒錢的普通人來說,賺錢的唯一靠譜途徑就是提高工作收入:升職加薪或者從事高薪工作。
  2. 而對於草根創業者(投資者)來說,賺錢的唯一靠譜途徑就是創業或投資。

買彩票、炒股這種不靠譜的玩意兒咱不扯。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老百姓都能用的上的、沒有僥倖成分的「賺錢方法」,土豪、地主、霸道總裁請繞道,抱著一夜暴富心理的同學也可就此打住。


【沒有錢的人怎麼升職加薪,怎麼得到高收入的工作】

沒錢的普通人最大的感慨是,同樣是25歲,別人做著年薪百萬的工作,自己做著年薪不到五萬的活兒,卻一點兒都不比別人輕鬆。

同一個班畢業的大學同學,工作幾年後,有人成了身價千萬的老闆,有人成了年薪幾十萬的職場精英,而自己卻還是拿著幾千塊工資的基層員工。

為什麼人和人之間差距會那麼大?

為什麼累死累活總是掙不到錢?

為什麼別人都當上領導了,自己仍舊是一個小職員?

因為你根本沒有職業發展思維。

咱不討論裙帶關係、運氣那些有的沒的,就從個人身上找原因。有些新人,進入公司不久,一沒關係,二沒經驗,可人家就是沒幾年就成了你的上級,讓你這個老員工很不是滋味,這樣的情況在職場中屢見不鮮。

同樣是一窮二白的人,為什麼王尼瑪成了經理,你還是普通員工?

說到底,是因為你沒有職業發展思維。


沒有職業發展思維,你就

1.
察覺不到自己的職業天花板

2.
不會去主動發展自己的職業

3.
沒有職場目標

4.
不懂得分解職業生涯目標

這意味著什麼?我們不妨逐一來看。


1. 你的職業天花板限制了你的收入

每一個職位都有自己的薪資天花板

普通員工是年薪8萬。職場精英是年薪25萬。公司管理者是年薪25萬。公司高管是年薪100萬。而創業,則沒有頂端,賺多少都有可能(當然這個錢可能是負數)。

你想年薪25萬,過上幸福生活,你就得成為公司的管理者。

如果你想擁有一份年薪100萬的工作,你就得成為公司的高管,或者自己去創業。

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從事的行業,有多大的職業發展空間,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薪資高度,你的職業天花板有多高。

假如你的職業是司機,工作10年後,你只是老司機,你在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年薪25萬,因為司機這個職業正常來說最多也就年薪10萬。

假如你的職業是老師,工作10年後,你有可能成為校長,你的年薪可能達到25萬,但是這是一線城市優秀學校的薪資。假如在二三線城市的學校呢?全國有多少個校長職位空缺?要等多久老校長才退休?

假如你是一個營銷人員,工作10年後,你可能成為經理。有多少個經理職位?非常多,因為基本上每間公司都有營銷崗位,中國有無數家公司。

可見,假如你一直處在一個職業天花板很低的行業,再怎麼拚命工作,也掙不到你想要的薪資。


2. 你沒有主動發展自己的職業

擁有「怎麼樣才能賺錢」這個疑問的人,基本上都屬於這99%隨波逐流的人。我們抱怨行業不好、公司不好、老闆傻逼、流年不利,把辛苦了大半輩子還是過著緊巴巴生活的原因歸結於種種外部原因。然而,你有沒有在自己身上找過原因呢?

你有主動去發展你的職業嗎?

一個人有沒有主動去發展自己的職業,決定他若干年後能到達一個什麼樣的職業高度。

99%隨波逐流的人和1%成功達到職業巔峰的人,只差了一件事:發展

隨波逐流的人沒有發展,主動去發展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具備從事更高職位的本領。一個不想做CEO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一個沒有學習怎麼去做CEO、掌握CEO基本能力的人也永遠做不了CEO——你做不了CEO能做的事,所以你不會獲得擔任CEO的機會。

年薪50萬的職位,需要掌握這些能力。

這樣的招聘信息網上一抓一大把,說沒有機會的人是在自欺欺人,真相是你沒有本事抓住機會。

注意紅框里的這個階段,這是99%隨波逐流的人與1%職業成功者的關鍵分歧點。

有沒有主動在剛工作那幾年主動學習,不斷橫向或縱向發展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決定了你幾年之後是當高管還是依舊是基層員工。


4. 你想發展卻不知道怎麼發展,是因為你沒有清晰的職場目標

是不是選對了行業,具備了職業發展思維就能年薪百萬呢?

你這樣想,還是太天真了:急功近利。

沒有清晰的職場目標,你發展不起,就算髮展了,也是以蝸牛般的速度在進步,花百倍力氣才有一分收穫,說得通俗點就是事倍功半。

有職場目標與沒有職場目標,差別在哪裡?

差別就在於職業發展的速度:一個是開著法拉利,一個是徒步行走。


有職場目標的人:

沒有職場目標的人:

有目標的人有學習的激情,有的放矢,能發揮出300%的學習能力。沒有目標的人迷惘懈怠,胡攪蠻幹,只能發揮出30%的能力。這兩種人相差了6倍的個人進步速度,當然,1-2年後,薪資也會差6倍。

所以當你不解為何別人總走在你前面的時候,不妨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清晰的職場目標。


4. 你不懂如何分解職場目標,所以升職加薪遙不可及

很多人想好了自己的職場目標,要具體執行的時候,卻滿腦子一片空白:該怎麼做?怎麼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假如你不懂得分解職場目標,你就算想通了以上三點,想要行動也是抓瞎。

你需要把你的職場目標不斷分解,細化到不同階段,每一個階段要完成的任務,近期應該執行的事情。這樣才能把目標落到實地,逐步逐步地推進它最終實現。


5. 最後,道理你都懂,但是你還是沒有長進,那是因為你只是停留在想,沒有實踐

上面四點你都很清楚了。

你選擇了一個職業天花板足夠高的行業。

你確定了自己的職場目標,知道要主動學習、職業發展。

你還把職場生涯做了分解,變成一份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

很好,你馬上行動吧。

只有實踐才能讓你進步。

道理你懂,但那並不是你的東西。

你看了一本很有智慧的書,但那並不是你的智慧。

只有你真正去做,真正通過實踐把這些知識轉化為你的能力,你才會真正得到提升。

——————————————————————————————————————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沒錢的普通人的「賺錢辦法」:提升自己,發展職業,升職加薪或者跳槽獲得一個高收入的職位,掙到想要的錢。

這樣的掙錢方法永遠不會過時,適合每一個人,100%有效。


【草根創業者、草根投資者怎麼賺錢】

說完沒錢人的賺錢方法,再來說說有錢人的賺錢辦法。

前面說過,有錢的普通人賺錢無非兩個辦法:自己創業,投資別人。

如今,創業和投資實在是太火了。很多人攢了一筆(父母幫攢或自己攢),想要「錢生錢」,拿這筆錢來搞創業、搞投資。然而,殘酷的事實是:90%的人創業失敗了,99%的人投資打了水漂。血本無歸。

【例1】 Papi醬搞視頻火了,你也去搞視頻,花了幾千塊買設備,辛苦經營了幾個月,你總共就收到了5毛錢廣告費。

【例2】你覺得大學生外賣很有商機,重金開發了一款外賣APP,結果某大公司也搞了一款外賣APP,結果你的APP狗帶。

【例3】你的高中同學炒股掙錢買車了,你也去炒股,結果辛苦積攢的幾萬塊血本無歸,你哭喊著跳樓。

【例4】隔壁王師傅開了個洗剪吹,你見他生意興隆也開了一家理髮店叫焗染燙,結果王師傅的生意越做越大,你的店門可羅雀,最後經營不善倒閉。

……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我估計,看我回答的人中可能就有人經歷過類似上面這樣悲催的事情。

為什麼創業九死一生?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因為,90%的人都在做自嗨型創業,90%沒有創業的能力就去創業。

投資也是一樣的,你的投資必然是投資對象的創業,投資對象在自嗨或缺乏創業的能力,你的投資也會隨著他的失敗而失敗。

自嗨型創業通常是這樣一個流程:

我有一筆錢;

我想到一個絕妙的創業/賺錢點子;

投錢,開發了一個自認為是爆款的產品。

營業,投放市場。

結果……

啊啊啊!為什麼這麼好的產品用戶不買單?!

不斷虧損,狗帶


沒有正確的思維方法,你只會做出自嗨型產品:產品怎麼怎麼好都是你自己腦補的,你沒有真正跟目標用戶面對面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這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用戶也不會有多少意願為它買單。

一開始,你的思維方法就走歪了。

你花了很多錢做了一個「你認為」很好的產品,而不是「經過用戶調查證實」很好的產品。

沒有用戶調查,沒有數據反饋,你不知道「用戶為什麼不買單」,你只能繼續腦補如何去運營、改進產品。

由始至終,你都在做一個自嗨型產品。

由始至終,你都在做自嗨型創業。

做一個「你認為很好的產品」,和做一個「用戶希望你做的產品」,哪一個成功的機會更大?

答案不言而喻。


能力不足就匆忙投身創業(投資),也是創業(投資)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前面說過,一個CEO或者說公司高管需要很多具備很多能力。

那麼,作為一個創業者,你也必然是公司CEO,團隊的管理者,負責開船領航的那個人。

上面的職業發展已經講過,要勝任這樣的工作,需要經過長年的學習和職業發展。

而現實中的大部分創業者(投資者),即草根創業者(投資者),主要是這幾類人:

  • 剛畢業甚至休學創業的大學生
  • 工作多年的普通職工
  • 經營多年的商販
  • 體制內工作多年的公職人員

你可以發現,絕大多數草根創業者(投資者),並不具備勝任公司管理者職位的能力,要麼經驗不足,要麼缺乏管理能力,要麼不具備正確的思維方法。這將導致一系列後果:

  • 管理十來個人小團隊時還好,管理幾十人大公司、五六個部門時手忙腳亂;
  • 把創業想像的太美好,不懂如何處理創業中遇到的具體困哪,如融資困難、資金斷裂、收支無法平衡、盈利模式遲遲無法明確;
  • 不具備長遠發展目光和宏觀視角,把公司發展帶外;
  • 不清楚從市場調查、產品定位到運營等公司各方面是如何運作的,無法有效掌控公司發展方向;
  • 沒有處理複雜業務問題經驗和能力;
  • 沒有系統的產品思維,意識不到公司面臨的風險;
  • 遇到經營困難時,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很大程度上,草根創業者(投資者)的錢花在了「試錯」上,為彌補創業能力的欠缺交了高昂的「學費」——這個「學費」往往是創業過程中的各種挫折失敗。而且很多時候,直到創業失敗了,草根創業者(投資者)也沒能扭轉敗局,倖存下來的人寥寥無幾。

事實上,現實中的大多數草根創業者都是「先上車後交費」,無論是思維方法還是個人能力都準備不足,創業屢屢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更何況,創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高難度的事情!除了三分產品,五分運營,還需要有三分運氣

準備不足就投身其中,基本上和買彩票沒有區別。


說多了都是累。

最後,再強調一遍。

1. 沒錢的普通人賺錢方法只有提高工作收入,提供工作收入的唯一靠譜途徑是職業發展

2. 有錢的普通人賺錢方法只有投資創業,而投資創業成功的唯一靠譜途徑就是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具備過硬的創業能力

手打五千字不容易,你覺得對你有幫助就點個贊吧。


我的這篇回答只講了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具體怎麼做你需要自己來確定自己的目標、分解目標、做規劃並執行,這裡不做贅述。如果你有具體執行中的問題,你可以到這個互聯網營銷學習社區提問,這裡有許多來自不同行業的想要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小夥伴,和CEO出身的老師,我也在這裡學習互聯網知識,老師和同學們看到提問後會給你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


————————寂寞的分割線——————————————————————

下面是來自互聯網營銷學習社區小夥伴們的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大家不妨根據各自需要了解一下。具體每一條是什麼內容,我大概說明了一下,免得大家戳進去發現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耽誤大家時間。


怎麼才能找到一個靠譜的行業和公司

【乾貨分享】一位小夥伴講訴自己是怎麼分析和判斷一個行業和公司是否靠譜的,有理有據,有職業困惑、想轉行的可以看看。

從0經驗到推廣負責人,月薪增加500%,14個月里我都做了什麼?

【經歷分享】一位2014年畢業,2015年就業的小夥伴,講訴他一年時間從職場互聯網運營新人做到策劃負責人的職場晉陞經歷。哦,這位小夥伴是從室內設計轉行到互聯網運營的。

年薪25萬的人都具備了哪些能力

【乾貨分享】這裡可以免費試聽關於求職面試、職業發展、網路營銷、文案寫作的精品課程,都是乾貨,我經常在這裡給自己」充電「,「你為什麼不敢提加薪」那節課戳中了我的痛點。

兩個月,我走出了一條年薪8萬漲到20萬的血淚路

【經歷分享】妹子分享從傳統紙媒行業跳槽到互聯網公司,經歷了三家公司,終於得到年薪20萬職位的心得、感受和經歷,相當勵志。

20w買來的互聯網營銷經驗:我們是如何把這個產品運作失敗的?

【經歷分享】網路運營的小哥,花了20W運營費打水漂的悲催故事,寫了很多反思。因為缺乏正確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他們敗得很慘。

離職反思:為啥公司做著做著就沒了

【經歷分享】一位在傳統公司工作的童鞋,分享他見證公司在互聯網浪潮中風雨凋零的經歷,剖析失敗原因,到處了許多傳統公司的現狀。

只因不懂營銷思維,十萬投入全打水漂

【經歷分享】一位做推廣的小夥伴用十萬塊學了個教訓,切身意識到科學營銷思維的重要性。


立個flag, 我是反對目前高票答案的
@葉子莊園 的答案錯的地方很多,尤其舉的這個例子,簡直是一塌糊塗。

商業的成功絕不可能簡單的複製。一個客戶一個渠道一個產品成功了,就能夠輕易的做乘積來算快速賺大錢。這種事情只能是夢囈。
這就像,我今天成功轉手了一台IPHONE賺了200,我以後只要每天轉手10台,就年入72萬咯。
問題是你能找到有這麼多需要轉手IPHONE的人嗎?

開100家店當老闆旅遊的底氣不知道從哪裡來。
給你看現實的例子,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小飯店——KFC。
自從1987年進入中國,至 1992年全國餐廳總數才為10家,歷經6年的摸索。
到 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國第100家店在北京才成立。
從1987到1996,100家門店花了整整十年!這是有世界品牌支撐的肯德基!
To be rich suddenly, 基本上都是靠運氣,不可複製。

大部分在回答這個問題:如何才能賺大錢?而實際問題是這樣的——

你們舉得例子都毫無意義:上知乎來讀這個問題,大部分是白手起家的學生,打工者。你跟他講:賺大錢是通過資本,資源,政治信息,拆遷,運氣,挖礦,開連鎖店賺到錢,這些例子不具備借鑒意義。我想大家更關心的是:第一桶金,如果不靠運氣,怎麼賺到?有什麼規律。

===============

Part 1. 賺錢的邏輯,一言以蔽之,為人民服務!

是的,你沒看錯,純粹從工商管理的邏輯而言,賺錢其實就是
——相比競爭對手,為客戶提供更快更好更多的滿足的同時,從客戶那裡獲取的金錢回報。
(我黨的問題是往往只做了後一步)

在討論這個之前,首先科普一下需求,慾望和需求:
是人就有需要,比如吃喝住行安全感,這是基因
需要的載體叫慾望,比如大部分人都喜歡吃山珍海味喝拉菲住別墅開跑車,這是本能
有能力支付的慾望叫需求,比如大部分人的需求是下館子喝茶住商品房開大眾,這是現實

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需求,通過付錢去買別人的工作產出物,來滿足自己。
每個人則通過自身的工作或者積累下的資源,來提供產品或者服務,滿足別人的需求來賺錢.

這是賺錢的最基本邏輯。也是商業的最基本邏輯。這也是現代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原理》里對營銷本質的描述。

如果你是老闆,社會要求你做出讓顧客需要的產品,不管這個產品是蘋果手機還是蘋果水果,只有你的產品讓給顧客帶來了滿足,同時價格顧客還能接受,這樣顧客才願意付錢給你。

社會要求你充分組織並利用你的員工的聰明才智,在有限的時間內作出顧客願意支付的質量讓顧客滿意的產品,這樣你才能在付給你員工薪水之後還能生存。

要是做的東西不對,比如你現在還去做塞班機,那麼沒人給你錢,要是花費時間太長,工資都付窮你。要是做的東西太貴,根本就賣不出去。要是做的質量太差,肯定被索賠。你做不到這些或者做的不如競爭對手好,那麼你肯定虧損。

如果你是公司的高管,社會要求你總結內外優劣SWOT,規划出更能賺錢的戰略

如果你是公司的產品經理,社會要求你挖掘需求,規划出更能賺錢的產品

如果你是公司的項目經理,社會要求你帶領團隊,快速開發出產品上市賺錢

如果你是公司的程序員,社會要求你寫好自己的代碼不要出Bug掉鏈子

如果你是公司的售後服務,社會要求你查漏補缺不要影響後面賺錢

如果你是公司的清潔人員,環境要求你保持整個工作環境的乾淨

你得到的報酬或者金錢,就是你做好了需求你這個崗位所做的事情。

找不對方向,做不出產品,寫不好代碼,擦不好屁股,打掃不幹凈的高管/員工,不值得賺到錢。


=======================

Part 2. 初入商界怎麼賺更多的錢:不是靠勤奮工作,而是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務別人.

作為一個社會人,之所以能賺更多的錢,是因為供給與需求的交換+專精。

每個人都需要衣食住行,沒有交換需要自己種糧食做飯,自己種棉花做衣服,自己蓋房子,自己造車子——但是如果分工,有的人去專門做其中某一件,做好以後和別人交換,所有人都能生活的更好。

只有做出的貢獻滿足了社會上其他人的需求的交換,他們才會給你錢。要賺更多的錢,只要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或者更高價的需求,就能拿到更高的回報。

你能提供的供給越普遍,則價格越低。
你能提供的供給少而需求很多,則可以要天價。
你出售資源,是滿足需求某種資源的人,你的資源越稀有,需求量越大,售價越高。
你操作資本,是滿足需求你的錢的人,錢所有人都稀有,所有人都需求,所以資本回報率更高。

比如專門學做飯做成了大廚,別的事情什麼都不用去做,衣服房子車子都會換到,比自己去做衣服房子車子,不知道好多少倍(因為服飾,建築,汽車是其他人的專精),你的衣服房子車子,比普通廚子的衣服房子車子,也不知道好多少倍。(因為你的供給,他們提供不了)

初入社會,第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學習,讓自己的能力變得不是那麼爛大街。

比如人都喜歡一個思維壓力小,工作內容簡單的工作。
但是,這樣的工作能力需求很低,誰都可以干,也就代表著,這個工作的收入不會太高,比如:一個公司的前台接待。

社會永遠是:重複性越多的工作,報酬越低。

比如重複掃廁所,很累工資也很低。

而思維壓力越大,工作內容挑戰越高的職位,收入也越高。

某個公司的CEO為什麼能拿那麼高的工資,是因為能承擔這個崗位的工作的人實在太少,這才是老闆願意花大價錢請一個人過來做CEO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發展,賺的錢可能越來越高,也可能原地踏步,關鍵在於你的專精——同樣的事情,你因為經驗或者其他訣竅,做的比別人更快,更好,更省錢,你更好的滿足了社會對這個崗位的需求,那你就是應得的高報酬,你也變得越來越不可替代。

如果你做的一直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那麼你也不值得拿到比畢業生更多的錢

最簡單的是:配合別人的工作,這是打下手。

難一點的是:保證工作的結果和效率,這是員工。

再難一點是:協調別人的工作,並保證結果,這是管理者

更難一點是:指明正確的方向,引領別人為自己工作,這是領導者。

而你賺的錢,也會隨著水漲船高

所以,初入社會,你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如何從打下手變為管理者。

推薦這本教材,80年前寫的,但是很多道理到今天也沒有過時——

第一部分:賺錢的邏輯是什麼,完畢。2016/5/2

==================================

第二部分:為什麼人和人賺錢差距這麼大?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很少有人能獨自一個人賺大錢了。
所以我們先討論, 為什麼公司和公司之間賺錢有巨大差別?
因為效率相差太多

v=n(r-c)f
v代表賺錢的速度
n是滿足的需求的客戶總數
r代表單次滿足需求得到的回報
c代表單次滿足需求得成本
f代表滿足需求得頻率

所以如何更快提升的賺錢速度v,商界只有幾種根本模式——

n/瞄準最大市場,滿足最多的人的需求,以量取勝.
——比如Windows,美孚汽油,手機,淘寶,谷歌,網路遊戲,優步……

r//瞄準高端,更好的滿足人的需求,以高額溢價取勝
——比如法拉利,別墅,拉菲蒂凡尼,高品質的高利貸……

c/瞄準中低端,更低成本的滿足人的需求,以性價比取勝
——比如豐田,沃爾瑪,餘額寶理財,大眾點評……

f/瞄準流通性,更頻繁的滿足人的需求,以多次收費取勝
——比如寶潔的快消品,速食麵,大學旁的賓館,網吧,股票手續費,賭場抽成……

這幾個方面都做到的極致,就是前幾年的喬布斯做的蘋果手機,
全世界都想要,高質量高溢價,量大低供應鏈成本,每年換新款.
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恐怖的產品嗎?喬布斯被封神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蘋果短短几年市值突突突增長成為世界第一.

這幾種戰略,可以在這本書裡面找到

to be continue


更新

3月27日我會開一節Live,為大家分享年入百萬的賺錢邏輯。

1 小時構建賺錢的邏輯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

其實賺錢的邏輯就是交換,只有知道了交換的本質,才能明白最大的機會所在。


正是由於交換是有層次差別的,這種不同層次的交換,使處在不同層次的人賺錢的天花板是不一樣的,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那我們來看看交換的層次吧:


我們都要掙錢,但錢是如何掙到手裡的呢?錢是交換來的,用某個東西或服務交換來的。你拿什麼做交換成了重點。

對我們很多年輕人來說,一窮二白的時候,毫無疑問,沒有別的選擇,就是拿時間換。特別是學文科類的,學管理類的同學沒什麼技術,就是拿時間換。拿時間能換生存,但永遠換不出財務自由。打工一個月最多能賺多少錢?而且賺了錢是不是還得花?最高的成本是時間。你覺得你一個月賺一萬很多,其實你掌握不了多少,攢不了多少錢,因為時間也在消耗。

這個時候,除了干苦力,可以學一門技術,技術的人收入高,這是大多數人最典型的思路。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很普通的人,一個高中生或者大專畢業生會發現找工作挺難的,不知道找什麼,後來趕緊學開車,學完開車找了一個司機的工作。因為會開車,找到工作,這是典型的最簡單的技術。

通過最簡單的技術找一份工作,收入可以高一點。然後你就想,技術有哪些,你把所有的技術全列出來,你會發現收入最高的是編程,什麼java編程,軟體編程等等,當然還有更高的做不了,比如你說飛行員高,發現這個學不了。我要操控一個核電站,收入更高,但是你也操控不了,學不了。學一門技術以後換更高收入的工作,所有人都是這個思維。

我獲得了技術,我就比什麼都不會的人好找工作。如果技術好,可以做到技術總監。如果你能選一個好的公司,再加上對技術理解特別深刻,對技術管理特別理解,你能做到一個高管沒問題,能做一個很好的高管,收入各方面都不錯,就看你選什麼技術。

大部分的技術就是標準化的工作,標準化的工作就是收入可以讓你比普通的工人高,可以成為一個中層,可以讓你發展的比較好。我原來就是這種想法,想學技術,後來發現不對。

比技術高的是資源。就是產業鏈的上下游,或者是橫向,你想認識各種人,人背後是資源,你想認識一些資源的時候,其實你就需要認識人,你不認識怎麼辦,就找認識的人。只要這個人掌握手中的資源,其實掙錢不是靠時間,也不是靠技術,就是靠資源轉化。這樣的人非常非常多。

我舉個例子,北京有特別多小廣告公司和小公關公司,他們背後有媒體資源,找准一個人,就能同時對接100份報紙。你要是自己不認識,怎麼辦?是不是得從這個市場挨個去跑。

原來我做投資做到後面,就有一條路可以走,做投資的對接服務。比如你是一家發展的挺好的創業公司,你需要找風險投資機構,但你要費時費力找的話,可能好幾個月也對接不了幾家,如果你找到我,我能同時給你對接100家。我能把100多家投資機構給你約起來,我就有這樣一個本事,這是資源。充分溝通交流完後,如果成功,你給我3%到4%的服務費用。比如你公司一千萬人民幣的融資,你給我4%,就是40萬,這叫做服務,就是融資服務,專業辭彙叫FA。

我一年只要談十家創業公司簽好協議,我就幫他去對接資源,我每天就干一件事,天天參加各種投資人的聚會。天天講有一個企業不錯,想不想看看,相當於他花錢雇了一個幫他找錢的人,只是你不用給我錢,成功了才付費,合情合理。

我每天做一件事,領著各種投資人去見十個企業的人,各種投資人,今天一波去那個,明天一波去那個,總之我的標準是一年必須成一個,只要成一個,我的收入就在40萬以上。

絕大部分行業,都具備倒賣資源的人,特別是B2B,企業對企業的。化工,石油、房地產、建築、很多人賺錢都是這麼賺的。什麼叫關係?這就叫關係。你找這個人,這個人真能幫上你忙,關係就在這,這就是資源。所以以前好多官二代沒事開個小公司,其實就幫人干這些事,什麼拿批文拿批條,他就是倒賣資源。

資源這個事,需要一定的資歷的,比如醫院。你如果過去積累了很久,你認識好多醫院的院長,跟好多醫院的院長關係很好,這就是你的資源。找一個好的醫療相關產品自己簽一個代理,每年維護這些資源,一年利潤兩三百萬。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都是有點資源的,這個資源是經過五到十年的時間積累下來的。積累下來以後,它就能給你產生價值,給你產生一些經濟收益。特別是傳統行業,關係特別重要。因為這個是熟人的力量,不和陌生人做生意,因為陌生人有風險。

B2B行業特別典型,因為B2B行業的決策是需要好幾層的,董事長、財務負責人、技術負責人都要簽字的。這種流程特別長,陌生人別人不敢打交道,不知道你這個東西好壞,不知道你這個人誠信不誠信,不知道你後續的問題怎麼樣。所以一般都是跟熟人打交道,因為咱倆打過一次交道,第一年一千塊錢的,第二年兩千塊錢的,第三年兩萬,很多年了,也很了解了,就都給你做吧。這些關係上上下下你都打理的很好,他就不變化,這就是B2B的行業。所以B2B行業為什麼新人難做?人家的關係都已經處好了,你怎麼去撼動別人呢?所以這個社會上,你看到很多生活的還不錯的人,其實都是積累了資源,某個領域人家有資源。

五年之後別人不會太看你哪個學校畢業的,也不會問你說上一個公司哪的,直接一句話,這個行業里什麼情況?你拿出手機一晃,這是你五年以後最關鍵的東西,別的都不重要了。五年之後別人招聘絕對不看簡歷了,就是找到機會見一下這個老闆,見一下這個副總裁,拿出你的手機聊聊這些人我都認識,就這麼簡單,你的資源就可以對接了,這就是價值。

所以很多年輕人剛入行,誰都不認識,抱怨這個行業不好,這個行業待不下去。我實話跟你說,收破爛收十年,都有資源。我們的小區就一個收破爛的,別人收破爛都不能進,知道為什麼嗎?跟物業關係特別好,最開始騎個三輪,但是一年後換了一個電動的,現在開一個車,真的開了一個車。他一家三個人,壟斷了三個小區。他就跟這三個小區的物業公司都搞好關係了,在裡面收垃圾的只能他一家。

這就是資源,你不要小看行業,要把資源積累了,其實處處都能賺到錢。別人不能做,你能做,這就是資源。別人不了解,你了解,這就是資源。

比資源更高層次的是產品,拿產品去換財富。社會有什麼樣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如果能提供這個產品,才有利潤空間,才能超越時間,技術,資源。它可以幾百萬,可以上千萬,蘋果公司一年利潤170億美金,就是因為用電子產品跟社會去交換。

但是,這個交換也是最難的。用時間換財富是最沒難度的,我覺得社會上60%的人是靠時間賺錢的,一直工作到60歲,停下來就沒收入了,這就是用時間換錢。

第二塊就是用技術,我只要技術在身就餓不死。真正的技術大拿也能走到哪都行,走一些特殊路線,專家路線也是可以的。有些核心技術就他一個人掌握,收入幾百萬也是正常的。

資源和產品,社會上賺大錢的主要是這兩大類,我覺得這個大概佔到了20%。產品大概佔到5%,確實難。要先考慮需求,需求在哪?需求是什麼?未來十年的需求是什麼?這就是行業,需求就是行業。就是把握住了你的財富來源,這一點搞明白,你才知道你要幹什麼,看到這大家明白了,賺錢就是產品。

如果你根本不了解社會有什麼需求,也沒有深刻理解,就甭想著創業當老闆,財富也不可能跟你相關。你想做一件很感興趣的事,覺得很容易做,大錯特錯。真正能理解社會需求的人,其實是很少的。這個理解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時間去體會,去深刻感受的。需求的深刻理解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產生新產品的考慮。

假如你不去打工,窩在屋裡,你能理解這麼深刻嗎?打工是為了在這條線上找到切入點,這條線的第一點就是對客戶的需求要深刻理解,如果談不上深刻,就意味著你很粗淺,那就繼續打工去。

事業發展中的四個交換,用時間交換、用技術交換、用資源交換、用產品交換,你屬於哪個層次呢?!


不要想著怎麼賺錢,先想著怎麼把事情做好。

錢只不過是順其自然附屬而來的。

知乎上面的賺錢方法,無論寫得多麼詳細多麼具體。

也無法讓你學會賺錢。

因此在看別人的回答時,不能光看別人的方法和操作。

學習別人的思維,人與人的差距在於思維的局限。

把馬雲爸爸的路給你走一次,你也走不到他今天的成就。

把世間所有的賺錢方法都告訴你,也無法使你成為世界首富。

一生忙於賺錢的人生,不是富有的人生。

賺錢並沒有邏輯和規律!

如果有,那大抵是:

做好身邊的小事,感知社會的趨勢

發揮自己的優勢,抓住時代的運勢

勇於冒險與嘗試,最重要永不放棄

.


不邀自來。先說結論:

第一部分:賺錢的邏輯


世間的賺錢方法絕大多數必須具備信息、技能、資源、效率四個關鍵點之一,或涵蓋多個關鍵點。


一、信息(信息不對稱)

這是被提及最多的關鍵點,但是目前受到了巨大的挑戰。總結性的一句話——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你要給我錢。

案例一:工具箱

這是我今年操作的一個案例,偶然間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發現的。這個五金工具箱多少錢?答案告訴你,大約十塊錢,一包低檔香煙的價格,阿里巴巴很多賣的。但是它違反了我的常識,我印象中一把鉗子的價格怎麼也得十塊錢,但是現在一個工具箱僅僅十塊錢。在諮詢了很多朋友之後,他們給了我相同的感覺。我覺得機會來了,於是進了一批貨。下一個問題是去哪裡銷售?答案呼之欲出,找不知道這個工具箱僅僅十塊錢的地方,找到一群對工具箱有需求的人。經過多方考慮之後我選擇去村鎮趕集。

為什麼不進一批在淘寶開個店或者在城裡賣呢?無非是怕人在網上查價格,僅此而已。這算是信息不對稱的賺錢案例。

題外:製造和使用工具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熟練使用一個新的工具,把人和人區分開來。

之所以說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原因在於互聯網的使用已經很大地填埋了信息鴻溝。


二、
技能差異

這是大部分人最為穩妥的賺錢方法,也需時刻提防被時代拋棄。簡單總結一句話就是,我會你不會,所以你要給我錢。從廚師到醫生,從水電工到司機差不多都是這個路子。如果不幸學了修BB機,那就很悲哀了。

案例二:3D眼鏡

這個項目的操作在工具箱之前,目前仍有操作空間,進貨價格大約10元左右,銷售價格可以比工具箱略高,能達到30-100元。為什麼銷售價格會有那麼大的浮動,關鍵在於你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你只是銷售眼鏡,那也只能賣30元,如果你提供一些視頻,那就達到百元也不是什麼問題。

視頻從哪裡來?當然是網上下載,你會用迅雷,會科學上網,會使用種子鏈接,就OK了。

這裡面有了兩個關鍵點:第一個是信息不對稱,民工兄弟不知道這玩意兒也就值個十塊八塊的。第二點,民工兄弟不會科學上網。但是我會,所以民工兄弟給我錢。

題外:《3D金*梅》拍的確實好。


三、
資源不對等

這應該是造成貧富差異越來越大的關鍵因素。我有一間房子,可以收房租,我有錢可以給你放貸,甚至於性資源。總結一句話,我有你沒有,所以你要給我錢。

案例三:某女的小服裝店

大約在三四年前,淘寶正如日中天的時候,有個兄弟在夜場做小弟,總是對我感嘆賺錢少,依我雁過拔毛的個性,不拉著他一塊賺點都覺得葬送了大好資源。經過考慮,我們開了一家小服裝店。運營程序分兩部分,一邊找一個女士在淘寶上購買服裝掛滿小店,同時把新貨圖片上傳到社交帳號(QQ空間,那時候微信剛剛誕生的樣子);另一邊讓我的兄弟在夜場給公主們宣傳這個QQ號,剩下的事情就是每周上新貨,在凌晨和下午開店等著顧客上門了。至於營業的時間,你懂的。

這個案例里有信息差的因素——我們的顧客群里很多人不知道淘寶和實體店的價格差,有技能因素——我們的顧客群很多不懂網路下單和網路支付。而我能賺到這筆錢,很大原因是有了我兄弟這個資源,這使我足夠笑傲整個區域的服裝店。


四、
效率不對等

這個因素是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可以解釋絕大數科技公司的崛起。簡單總結,找我干比你自己干划算,所以你給我錢。

案例四:廣告撲克

這個案例也是幾年前操作的,實在不記得是在服裝店之前還是之後。起因是新買的房子樓道里被貼滿了小廣告。像上圖這樣。

我的腦子開始瘋狂轉動,最終選擇了廣告撲克。


以一萬幅撲克牌計算:

小廣告的印刷費用是一毛錢/張,不含張貼人工費用。

如果印刷一萬幅撲克,每幅成本0.8元,每副有54張,摺合每張成本一分五厘。也就是說開鎖的、疏通下水道的、修家電的,要達到一萬張覆蓋的效果需要花費至少一千元,而我通過本地服務廣告撲克可以降低到148元。即使我要價500元,也比他自己運作節省了一半的成本。至於其它方面就不多解釋了,自己琢磨。終歸,效果比他好。

在這個案例里,我有四方面的優勢,第一,信息差,我知道一萬副撲克的印刷成本,找誰印以及流程。第二,技能差,我會做圖,不見得每個開鎖的都會PS。第三,資源性,跟大量的商戶接觸,有很多熟人是別人想做這個項目難以逾越的鴻溝。簡單說,一樣的項目,要湊夠54家協力完成,我可能打一天電話就搞定,而別人得瘋狂跑業務,最後邊際成本太大導致虧損。第四,我的效率優勢,花更少的錢辦更大的事,是其它單一商戶服務者做不到的。

題外:缺點也是有的,只不過我刻意迴避了。


第二部分:賺錢的差異


一、 剛需性

所謂剛需性其實是很難規範界定的概念,打個比方說,你餓了,我提供飲食服務算是剛需。你要到異地去辦事,我提供交通服務也算剛需。那麼剛需性的大小怎麼界定呢?馬斯洛需求理論可以提供一個大致參考,粗略可以理解為層次越高,剛需性遞減。

可以這麼理解,當你提供的服務涉及到生理需求層面,這個服務剛需性可以用100%來表示,而當你提供的服務具備自我實現功能的時候,剛需性可能僅為1%。

究其根本原因,是現實的發展情況導致。簡單一句話,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有很多賣不出保險的業務員。


二、受眾數

這是很多商業包括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但同時也是創業者最容易犯錯的地方。同樣是一平方米,窮山村裡的房子也就是幾百元,把這一平方米放到國際化的大城市商業街上則高達幾十萬。微博粉絲幾千叫「個人」,幾百幾千萬叫「大V」,核心都是受眾數。但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與更多的受眾數連接,怎麼強連接,不在本文的探討範圍之內。

案例五:情人節的玫瑰花。

這是做了很多年的一個案例,每年情人節我都會進貨幾千朵玫瑰花,放到路邊的商店裡讓他們幫忙代賣,虧損我自己負責,盈利對半分成。比方說你是一個煙酒店的老闆,情人節的時候,我會提一個小水桶到你店裡,桶里有50朵玫瑰花,然後告訴你幫忙銷售,10元/朵,銷售一朵可以給你5元,一朵都賣不出去,你不虧損什麼,風險由我自己承擔。如果你同意,那麼暫時我們形成了一種合作。我要做的就是找上幾十上百個商店把玫瑰花放出去。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比我自己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自己賣賺的多,因為我把幾十個小商店的老闆裹入了我的協作系統。而受眾達到了幾何倍數的增長。


三、 同類服務數

這是大多數創業者估算容易忽略的地方。知乎上飽受詬病的演算法是,有一百個人經過我的商店,假設1%的人購買我的產品或服務,這是不對的。首先你要評價你的產品服務是不是剛需,其次你要考慮你的對手都有誰。打個比方,你開一個餐館賣麵條,那麼你旁邊的餐飲店都算是同類服務商,甚至商店裡有麵包出售都會跟你的生意形成競爭。颳風下雨等不可抗力因素也要考慮進去。

本帖會不定時更新調整,歡迎各路大神拍磚。

--------------------------------------------------

微信號:iamngx

微信公眾號:caochuangyingxiong (草創英雄會)

歡迎添加交流。


我一直都覺得,做生意是一種天賦。
舉個例子
在澳洲,去朋友家裡吃飯,看桌子上有一個指尖陀螺,就是圖片這種。

是他兒子買的,他一直都搞不懂有什麼好玩,我試了一下,覺得挺有意思。
他兒子說學校人人都在玩,打過折5刀買來的。
我隨機淘寶看了下價格和銷量,阿里巴巴看了下價格和銷量…弄過來也就是四毛錢澳幣…一下翻了十倍。
………………………………………………
我從中得到的信息是:
1.這東西是給手欠的人玩的,也說是解壓。
2.學校人人都玩,說明群體很大,手欠的人很多。
3.差價很大,澳洲這邊網購落後的可怕,只有實體店買。
4.人人都有的玩意,市場基本沒了。

我在國內見了個這個

然後從工廠拿了五千個裸的過來。
價錢是

我從超市買了五個,跑了N 個超市才找到,一個十五刀,人民幣也就是76元…
忘了說,我們花一塊,跟他們花一刀感覺是差不多的,一碗蘭州拉麵14刀,一份蛋炒飯12刀。
五個骰子送給幾個朋友,有做辦公室的律師和搞風投的,有一個是朋友的孩子,初三…自己留了個,跟生意夥伴一個。。
過了幾天叫他們幾個,手欠的已經一天不摸摸不行了。。
拉過來賣1刀我就不虧本,做了個文案,具體怎麼忽悠的也不想細說了,6刀已經定出去了2000個,也就是淘寶的價格。。
生意我是覺得很好做,能做的很多。
但在這邊洗碗,刷盤子的留學生還真挺多。
出苦力的研究生,炒菜的碩士真不是沒有。
我可能成不了大事,但覺得一年七十萬以上還是妥妥的。
活在中國,挺好。
我在這邊不是做這個生意,只是恰好看到,我覺得能消就做了,涉及到我賺錢的生意,怎麼可能發出來?
只不過覺得這錢也沒所謂,澳洲的中國留學生還真可以試試
===================

怎麼過來的,沒這麼複雜,大批量的走外貿,小批量的直接郵寄,一箱500個,運費400多,填寫的就是兒童玩具,被查到怎麼辦,報稅就是了,代購做的不都是這回事?
為什麼每天這麼多人去中國海關領東西?是給你銷毀還是讓你報稅?
別拿美國英國這種歐美國家和澳洲比較,比中國國土面積只少20%,卻只有兩千來萬人口,到銀行辦個卡,當時還不給拿,兩個星期之內郵寄給你…
澳洲EBay 的東西是真心貴,TP link 的路由器中國120的,這裡我看到149刀。。

我拿這個在悉尼逛一圈真沒人知道這是啥玩意。
在這邊還有好多人賣手機殼的,國內20的手機殼,這裡mark city 基本也是20……刀,你要發票基本也是沒有。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位置,賺錢的邏輯都不一樣,假設同樣是100萬,我們看看這些人是怎麼賺到的?

互聯網

馬化騰

賺到100萬時間:&<1天

成為他的難度:5星

馬化騰在騰訊的持股比例在10%左右,按照目前騰訊的市值,大概值1790億人民幣,假設馬化騰跟馬雲一樣拿的0工資,那麼按照騰訊2016年每股0.47港元的分紅,馬化騰的9億股騰訊股票每年可以分4.23億人民幣,相當於每天115萬。

劉超(前百度設計總奸)

賺到100萬時間:4個月

成為他的難度:3星

據報劉超在百度的年薪是150萬元,加上4年有條件兌現的股票100萬美元,總共年收入大概在322萬元。

我朋友(阿里巴巴P7程序員)

賺到100萬時間:1年4個月

成為他的難度:2星

年薪大概50萬,加上大概4年兌現的價值100萬人民幣股票,總共年收入75萬。

隔壁老王

賺到100萬時間:10年

成為他的難度:半星

這裡泛指畢業不久剛進入互聯網行業1-2年的最普通的程序員,產品經理,運營,月薪在5000-1萬5之間,無股票,加班加成狗。

在互聯網行業打工的人,你的賺錢邏輯其實就是打工的邏輯,跟著公司的職位細分走,努力工作。一般進入互聯網行業,起薪還不錯,如果畢業的學校不那麼差或者有不錯的實習經驗,畢業後進入BAT或者美團,360,小米這樣的公司,一般都能拿1萬左右的月薪。


如果你工作努力加上1點點的運氣,大概能在35歲之前在阿里拿到P7,騰訊3.2,百度T7,那麼這時年薪也有5,60萬了,賺到100萬也就2年的功夫。


如果是互聯網行業高管,持有大量公司股票,那你賺錢的邏輯開始跟打工稍有不同,每年靠股票分紅的收入可能佔了大部分,100萬可能就是1年分紅的錢,或者是在二級市場稍微拋掉些股票的收入。

會計師事務所

合伙人

賺到100萬時間:4個月

成為他的難度:3星

知乎上一位四大合伙人曾在他的回答上爆料,四大合伙人平均年薪300-400萬,但在四大要做到合伙人,相當於在一家300-500人的中等規模公司做到CXO,或者是在一個有10個班的年級保持前10名的難度差不多。

經理

賺到100萬時間:2年

成為他的難度:2星

四大的經理月薪在4萬左右,1年按14個月工資計算的話大概在56萬。

審計師

賺到100萬時間:5年

成為他的難度:1星

四大的薪酬體系是公開的,按照網上的數據,第一年的月薪在7500左右,第二年9000左右,第三年12000左右,第四年17000左右,第五年22000左右,按每年14個月工資算,加上各種出差補貼,大概第5年可以賺到100萬。

在四大工作的賺錢邏輯就是加班加班,無盡的加班,但只要堅持住,升職和加薪是順順噹噹的,據說每年固定漲薪30%,這種漲薪幅度在其他行業一般只能靠跳槽實現。


能夠進入四大,你是幸運的,進可攻退可守,熬得下去做到經理,你的收入是頂尖的,其他行業很多得總監級別才有相當的收入,跳槽去企業做財務,企業是歡迎的,很多企業財務總監的職位甚至只要四大背景的人,因此你的職業道路是清晰的,廣闊的,當然錢景也是光明的。(四大是四家會計師事務所 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德勤 的簡稱)

律師事務所

合伙人

賺到100萬時間:4個月

成為他的難度:3星

據公開渠道了解,較大型的公司制律所,合伙人的年薪可以達到200萬-500萬左右。

律師

賺到100萬時間:4年

成為他的難度:1.5星

國內頂級的公司制律所的應屆生月薪在12000左右,第二年15000左右,第三年2萬左右,第四年3萬左右,每年按照15薪算,一般第四年可以賺到100萬,當然這裡是指金杜,環球這些頂級律所。

一般在公司制律所裡邊工作,賺錢的邏輯跟其他公司打工的邏輯沒啥不同,都是月薪制或者年薪制,但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律所非常講究工時(Billable hour),很多公司制律所的年終獎金是跟工時製作掛鉤的,這裡的工時指能夠計到賬單里跟客戶收費的那部分時間。


以上指的是公司制的律所,當然還有提成制的律所,那麼就是另外一番賺錢的邏輯了。

作家

唐家三少

賺到100萬時間:3天

成為他的難度:4星

《斗羅大陸》的作者唐家三少,2015年的版稅收入是1億1千萬,位列網路作家第一位。

鄭淵潔

賺到100萬時間:20天

成為他的難度:4星

童話大王鄭淵潔,2015年的版稅收入是1900萬,位列作家榜主榜的第三位。

起點註冊作家

賺到100萬時間:5.5年

成為他的難度:1星

一般的作家,在起點文學網的稿酬平均在千字50元左右,如果日更1萬字,30日不休,月收入能去到1萬5。

作家這個職業自古有之,不同的是古代只能賣書賺錢,今日作家打的是IP的牌,操的是粉絲的經濟,賣書能賺錢,改編漫畫能賺錢,改編遊戲能賺錢,改編電影電視劇能賺錢,而一般後兩個才是收入的大頭。粉絲經濟弄的好,還能跨界,君不見郭小四導演的《小時代》讓他賺的盆滿缽滿。

自媒體

咪蒙

賺到100萬時間:6天

成為她的難度:4星

咪蒙的微信公眾號目前廣告報價是68萬左右1次,據說供不應求,目前她公眾號放廣告的頻率大概7-10次/月,月收入在550萬左右。

采銅

賺到100萬時間:1年

成為他的難度:2星半

前幾天,采銅老師自爆其書《精進》截止目前,稅後收入是120萬,《精進》是2016年4月份發行的,因此他實現百萬收入大概是1年。

隔壁老王

賺到100萬時間:15年

成為他的難度:半星

這裡泛指微信公眾號粉絲1萬以上5萬以下的最普通的自媒體人,一般他們接一次廣告大概在幾百到2,3千,每個月接2,3次廣告頂天了。

自媒體行業賺錢的邏輯,是用免費的方式搶走傳統的付費紙媒的讀者,當讀者足夠多了,靠廣告賺錢,靠引流到線下賣服務賺錢都有。


這個行業大概是從2005年有博客的時候開始興起,到2009年有微博的時候火了一把,到2012年有微信公眾號時又火了一把,進入門檻很低每個人都可以進入,0成本,但從運營到開始賺錢是一道不小的檻,從賺錢到成為頂尖更是一道不小的檻。

開淘寶店

朱宸慧

賺到100萬時間:3天

成為他的難度:4星

王思聰前女友朱宸慧,微博粉絲339萬,利用微博引流及炒作與王思聰的戀情,在淘寶開的服裝店日進斗金,2015年銷售額3億左右,按照服裝行業的高利潤率,年收入在1億以上。

我的朋友小A

賺到100萬時間:5年

成為他的難度:1星

利用自己從事HR職業的優勢,在淘寶上幫人代寫簡歷,店鋪常年在淘寶搜索詞「代寫簡歷」的前3頁,代寫一份收費80-200不等,月收入1萬5左右。

7成淘寶店主

賺到100萬時間:40年

成為他的難度:半星

據《淘寶網2016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顯示,7成淘寶店主的月收入在1000-3000之間。

隨著用戶網購習慣的養成及快遞行業的發展,電商的銷售額逐漸超越了線下零售業,早期進駐並且堅持下來的淘寶店主都發了財,由於開店的人太多,如今這個行業已是個充分競爭的紅海,沒有其他流量優勢比如微博粉絲,已經很難在眾多淘寶店中脫穎而出了。

電影明星

成龍

賺到100萬時間:2天

成為他的難度:5星

成龍巔峰時期的片酬是1500萬美元外加全球分紅,假設分紅跟片酬一樣多,按照1年拍一部戲的節奏,他的年收入大概在2億700萬人民幣。

吳鎮宇

賺到100萬時間:1個月

成為他的難度:4星

據港媒報道,吳鎮宇2015年的片酬在800萬人民幣左右,按照1年拍一部戲的節奏,加上分紅他的年收入在1000萬左右。

三線演員

賺到100萬時間:2年

成為他的難度:2星

據媒體報道,三線演員(連續劇里連配角都算不上那種)接一集電視劇的片酬在1萬元左右,假設一部電視劇30集左右,一年接2部,那麼她的年收入在60萬左右。

自1888年誕生了第一部電影,這個世界就多了一種職業 - 演員,由於一部流行電影能被幾百上千萬的人看到,因此誕生了有強大粉絲效應的 明星演員。

由於這個職業能帶來高收入及萬眾矚目的感覺,每年數之不盡的人擠破頭想成為演員,但在中國要成為演員,除非爹媽是明星,否則都必須先成為北電、中戲、上戲、軍藝這些著名演藝學校的學生,依靠紮實的表演能力及強大的人脈關係(師兄師姐),才能有幸進入這個圈子。

當然也有另外的路線,比如通過選秀(李易峰)、通過當模特(安吉拉寶貝兒)等。

數據收集不易,給個贊好伐 (?????)


如果你覺得賺更多的錢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話,這裡有三條基本的理念你需要理解。

1)「我們會為你的價值買單」 - 這很簡單, 如果僱主認為你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的能力/貢獻/價值,他們會更加願意付你更多的錢。這是與我合作過的每一位頂級僱主所採取的基本補償哲學/方法。

2)「如果工作平台不盡如人意,這也可能會是你的一個絆腳石」 - 我遇到過得很多年輕人都不擅長於把「自己的工作平台」和「掙更多的錢「更緊密的聯繫起來。然而如果你的工作平台不盡如人意,你就限制了自己學習成長,提升自我的潛力,同時如果你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也就能夠為未來帶來更好的工作機會。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聯繫:

3)「重要的不是你今天賺了多少錢,而是在整個職業生涯能賺到多少錢 」- 我見過太多目光短淺的年輕人。他們為了更高的薪水加入了比較差的平台,而放棄了大平台的工作。但是他們卻沒有考慮自己的未來。那些最高收入的職位,例如CEOs/COOs/CFOs,工資稍低一些的有 MDS/GMs/VPs/Department Heads,接下來則是directors 等等。所以,捫心自問」你是否有一天能夠達到哪些職位呢「,以及」需要花費你多久呢「

總結:如果錢真的對你很重要,那麼就加入好的平台,這樣就能夠提升自己的價值去達到更高的職位,承擔更大的責任。這樣僱主也願意付你更多的錢。然而也許你暫時會選擇更高的薪酬而不是更好的平台,多先想一想這三個理念。特別是在你前期的職業生涯中,不要在平台和當前的收入之間做交易,歸根結底,這是在出賣你的未來。(譯)

-----------------------------------------------------------------------------

點擊鏈接訪問 職商網:http://www.zhishangwang.com

更多職業發展的精彩內容和專業知識,遠見和建議,請關註:

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Larry聊職商(LarryWangABC)


順便,我的知乎Live可以幫助你更好的提高你的職場意識和英文!

三場單次知乎Live:

如何有效地用英語與外國人溝通?

如何拿下重要的「英文面試」?

職場之路快速晉陞指南

知乎系列Live:職場英文溝通,這樣最有效: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

Here are 3 essential concepts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f making more money is important to you.

1) 「We』ll pay for value」 – It』s simple. The more capabilities/contribution/value that an employer believes you can bring to their company, the more they』ll be willing to pay you. It』s the basic compensation philosophy/approach of every top employer my recruitment firm works with.

2) If your platform has big limitations then these will be your limitations too– Too many young people I meet fail to make a strong enough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latforms they join and making more money in their career. But if you join weaker platforms, you limit your ability to learn and grow, develop stronger capabilities, and build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that allow you to attract better opportunities later on. Here』s the basic connection:

3) It』s not how much you can make now, but how much you can make over your career – I also see too many young people who only think short-term. They pass up a better platform to join or stay on a lesser platform just because it pays more now. But they don』t consider the future, which is this. Those who make the most money are CEOs/COOs/CFOs/etc., then MDS/GMs/VPs/Department Heads/etc., then directors, and so on. So the big question is, 「Are you someone who can reach these levels someday?」 And how fast can you get there?

The Big Takeaway: If money matters a lot to you, then make decisions and moves to join good platforms and situations that can build your value to handle bigge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is is what employers will pay you more for. While you may be tempted to take more money now over a better platform, consider these 3 concepts first. Especially early in your career, don』t trade off a better platform for one that can offer you more money today. That』s essentially like selling out your future.

------------------------------------------------------

For more grea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expertise, insights, and advice, follow Larry Wang"s personal account on Wechat, at Larry聊職商& and company account at 王李亞洲資源 &

To get to get to know Larry Wang better personally and access his lates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articles, follow him on Weibo, @ &.


寫條幹貨把,年銷售過億,手頭生意沒虧過錢,靠的就是這三點

1.邏輯能力

2.財務能力

3.能發現身邊的一些商機 3要依託上面兩條。

個人資歷:

7個天貓店老闆,8000M工廠老闆,唯品會1500萬年,微商2000萬年,煙台最大幹洗工廠老闆,30個加盟店連鎖管理老闆,另外有幾家自營幹洗店,一家燕窩實體店,

手邊零零散散一年不操心賺個百八十萬的生意也有,寵物,商標/ 上述內容都可在我其他回答驗證。

這些看著不相關的東西,其實都有著緊密的關係,從一條線上演變出來的。

---分割

04年職業學校畢業,從事電商, 之前很多年不溫不火,一直徘徊在幾百萬銷售額,直到2012年,我從事海參開始爆發。

PS&> 賺錢邏輯,路的走不同產生的結果完全不一樣,一樣的營銷運營,我做其他類目,有ZIPPO,圍巾,太陽鏡,服裝,減肥餅乾很多很多,但是只有海參瞬間爆發了,這也導致後來我一直喜歡嘗試各種行業,因為總有更好的生意,一樣的投入,賺的更多

我後面所有的商機都是依託於我電商做的非常不錯,有了支點。

電商做的不錯,是因為我13年主業都是電商,要賺錢,必須要是某一領域的專家

下面重點

11年以前從事的類目一直都是代理模式,有很大瓶頸,我一直想做點自己的東西。

09年我買了第一台寶馬325,加入了煙台寶馬車友會,群里兩個小富二代,家裡都是做海參的,簡單考察以後,決定做這個品類(1,淘寶網有賣的非常不錯的商家 2,有供應鏈優勢 ,我們這是海參原產地)。

試營業以後,當月刷爆記錄,每天銷售額過3萬,店鋪叫欣欣炫彩小鋪,現在因為歷史原因已經關閉。2012年這個C店全年的銷售是2000萬。

銷售做的很好的時候,我做了以下事情,開始整合供應鏈。

1.找到批發市場

2.覺得批發市場的貨應該來自廠家,上游摸到了廠家

3.直接採購,我覺得還有空間,找到了海參原產地直接收購原料,委託代加工

就這樣,基礎供應鏈整合好,我開設了第一家天貓,御參島旗艦店。

2013年,我的整體銷售過3000萬

2014年,我的整體過5000萬,開始籌劃建立自己的工廠。

為什麼要自己建廠,邏輯方面

邏輯方面:.信息華時代,我了解到海參加工工藝及其簡單,而且我自己銷售需求足夠大,不需要外部銷售,所以工廠費用會很低,只有加工費用。

財務方面:

海參工廠出貨給我利潤一般在百分之10-15. 所以我一年給海參工廠的利潤大概是300-450萬。而建立一個工廠的費用是100萬(2000M小廠,簡陋形) 也就是說我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幾個月回本。且不需要任何外部訂單。 這就是簡單的財務知識,投資小,回報率大,可以干。

同時我在原料產地投資養殖,方案如下:抓取最近幾年客戶資料,挑最賺錢的入股,海參銷售的時候,我全價採購。養殖產生的利潤,客戶提百分之20.

邏輯: 最近幾年都賺錢,說明技術好,我要求入股解決了養殖戶賣海參的問題,我入股產生了額外的利潤,因為我是賣給自己,分百分之20利潤,我還有百分之80,掙得還是多。

所以,我通過海參銷售,我建立了工廠,養殖。 一條線,帶動了全產業鏈。

正在籌建的新工廠6000M ,投資1800萬,為著新的目標奮鬥。

第二條線. 關聯銷售

一次串門,幫我做了7000萬。

我煙台的朋友絲柏舍,一年銷售5-7個億。 唐總,李總,我大學生創業園的鄰居,一次去串門,閑聊得知唯品會最近爆發的特別厲害(2014年) 出門我就做了自己的唯品會。 現在累積做了7000萬業績。

邏輯:

1.有成功案列 朋友做的非常不錯

2.不用投錢,入駐不花什麼錢

3.掙得很多

我為什麼能做唯品會,當然還有一條,依託於,我有天貓銷售數據漂亮。這是靠我的第一條支點支起來的。商機來自於身邊,到處找商機,不如看看身邊的資源。

關聯銷售2:

我的另一個朋友沈哥 ,在同一個廠家採購海參結識。主頁是在廣州做燕窩,看到我們淘寶銷售不錯,共同合資開了一個天貓旗艦店盛燕天下旗艦店。

談好方案,我們決定收購一個天貓,在14年的時候,燕窩品類,天貓已經不能註冊。我們當時對比了無數的品牌,PAS掉一堆20萬的名字,最後花58萬買了盛燕天下這4個字。

很簡單的道理,幾百萬的投資,我們捨得花錢買一個好名字。

我做過市場調查,註冊商標700塊,銷售價格很少有低於3萬的,好名字幾十萬,正常。所以導致我拚命註冊了一大堆商標,也直接導致了我15年註冊了7個天貓。目前在商標我總計投資3萬內,收益過百萬,預計收益過千萬。

這其中的邏輯,因為海參銷售好,所以有人找我合作燕窩。因為買燕窩店,商標花的太貴,我了解到投資以及回報的問題,所以我開始商標生意,直接註冊了一些不錯的商標。導致我2015年開了7家天貓。 是不是還是依託於第一條線。

現在我們正在籌建自己的燕窩工廠,邏輯很簡單。我們有1000萬自帶訂單了,投資工廠僅需要250萬左右,為什麼不做,做自己訂單,就足夠養活了。

在這插一句,總有人問我精力足夠嗎,我想說的是,我有差不多100員工了。

關聯銷售3:

源自於我的偶像。 目前身價幾十億。 在2014年之前,我們的身價還差不多。他就比我多了一件事。。

2014年的時候微信沒有現在這麼普及,我偶像在所有的包裹里都夾帶了一張傳單,把所有的顧客都加到了微信里。

然後,加到5萬人的時候,他驚奇的發現,發什麼產品,都有人問怎麼買(當然這其中的自媒體營銷也足夠厲害)

這時候,我偶像選擇了自己開設平台 格格家 你們自己百度把

開業第一天就銷售了過百萬,其實5萬粉絲哎。每人才20塊錢,做電商的都知道,不花廣告費的銷售有多厲害。

這給了我極大的啟發,我也拚命現在把顧客加到微信里,我現在微信大概有8萬人,

這8萬人,每年產生2000萬銷售額,怎麼說呢,你在天貓做一個瀏覽量8-10塊錢,這8萬粉絲,我的精準老顧客,天天看我的廣告,免費的。其他還有相當一部分比列,成為了我的微商代理,這期間產生的利潤,已經高於天貓了。

這其中的邏輯.

1.加粉絲花不了多少錢

2.有成功案列

3.我想不到任何理由不做這件事

其實知乎提微商確實比較敏感,會挨罵,但是我想說的是,從錢的角度看待微信是另一個維度的事兒。我說錢,你們說刷屏,沒有任何意義,這也是生意人和普通人的區別,一切事物在我眼裡,都是賺錢的工具。

我所有的粉絲來源於天貓顧客,所以,這也是主線條上延伸下來的

4.傳送門,和鄰居一小時交談,一年多賺100萬至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57958/answer/271921257

0.0實在懶得寫了 失眠哎,

有空在寫一下,我的眾籌項目,我帶領100股東募集了煙台最大的乾洗店,小黃鴨,項目落地3個月,實際開設30個門店,當月實現盈利30萬,也是和朋友閑聊扯淡出來的項目

我寫了這麼多,我不知道你們看明白沒有,你首先要有自己熟悉的領域,然後發現身邊的商機,通過邏輯和財務能力分辨出,自己能不能做,這世界的錢這麼好賺。

以上數據全部可查。


這個問題,我想我是沒有資格來說三道四的。

但是沒關係呀,騷年,雖然我不行,但不代表別人也不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歷史上的那些首富們是如何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NO.1

賺錢的方法就是去做賺錢的交易;掙大錢的方法就是在恰當的時機精準地站在正確的一邊。——傑西·利弗莫爾

關於投機市場,如果賺錢的真相只能有一個的話,那麼一定就是這一個。

大魔王利弗莫爾在與黑中介和華爾街撕逼了多年之後,在多次賠光本金之後,在被債主潑油漆澆汽油之後,終於參悟了人生,看破了紅塵……哦不,是看懂了交易的本質,於是領悟到:這個遊戲(炒股),似乎不是賭波動幾個點那麼簡單!

於是,才有了伯恆利鋼鐵一戰的絕地翻盤,才有了1929年做空美股的巔峰之作。


NO.2

順應趨勢,花全部的時間研究市場的正確趨勢,如果保持一致,利潤就會滾滾而來。——威廉·江恩

與利弗莫爾身處同一時代的江恩同學,平時很是看不慣老利的那套奢靡之風,而且還有事沒事就到處黑老利……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市場上叱吒了多年風雲之後,竟得出了一個跟利弗莫爾同樣的結論——趨勢。

我不得不嘆服,威廉傑西,相愛相殺,這特么才是真愛!


NO.3

耐得住時間考驗才最真實,能讓你賺到大錢的不是你的判斷,而是耐心等待的功夫。——沃倫·巴菲特

嗯,我知道的,屁股決定腦袋。


NO.4

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其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呂不韋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幹掉熊貓,老呂你就是國寶!


NO.5

貨通天下,匯通天下。——喬致庸

一百年前,老喬把這個事做成了,所以有了喬門望族;
一百年後,老馬把這個事做好了,所以有了阿里巴巴。


NO.6

如果你有一鄉的眼光,你可以做一鄉的生意;
如果你有一縣的眼光,你可以做一縣的生意;
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胡雪岩

這段話,其實反過來念似乎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做了一鄉的生意,就可以有一鄉的眼光;
如果你做了一縣的生意,就可以有一縣的眼光;
只有你做了天下的生意,才能擁有天下的眼光。

NO.7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賤。——沈萬三

那麼,問題來了,人至賤則我當如何應對?

NO.8

風險越高,收益越大。——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去吧,皮卡丘,去戰鬥吧,去征服星辰大海!!

NO.9

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毀我,欺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王熾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NO.10

創業要大成,一定要找到能讓豬飛上天的颱風口。——雷軍

有道是:豬常有,而颱風口不常有。

好了,就此打住。我畫蛇添足又嘮叨了幾句,實在汗顏。

祝你們好運!!!


獲得財富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售賣我們的時間,而要想賺錢多無非就以下兩種方式:一是讓自己的單位時間值錢;二是組建團隊,增加可售賣時間的值,比如說,一個人一天最多可以售賣的時間是8個小時,但3個人的團隊就可以是24個小時。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財富公式:

財富=專業×團隊

怎樣才能讓你的時間更值錢呢?首先你要做到是要比別人更專業。就是我做的這件事就是比你好,做諮詢這事就是做的比你有價值,所以我的價格就比你高。你一旦有了專業性之後,你就可以單價比別人高,但是它有一個限制:每個人的時間最終是有限的,你一天能賣多少時間,你不可能賣太多,你一天8小時工作,你工作16個小時到頂了,不可能到24小時。

很多剛工作的年輕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心態,公司付我多少錢,我就干多少錢的活,。恰恰相反,你應該把公司付你的錢只是當成一個額外的贈送,當成一個福利,這個時段你真正需要的應該是讓你的個人時間價值獲得極大提升,這是你人生積累財富的一個重要階段。

第二是團隊。你更專業之後,你一個人創造時間是有限的,你必須要藉助別人的時間,也就是說你要用團隊來跟你一起來幹活,這個時候你就會成為一個企業主,或者成為一個管理者,這個時候你就擁有一個巨大的槓桿。這槓桿就是,你管十個人這個槓桿就乘十,你管10000個,你槓桿有就乘10000。你一旦擁有真正的管人的能力,你的槓桿就會放大你的財富。

在這做好這兩點的基礎上,你可以再往前走一步,這時,大概你也積累了大量的人脈,有了對商業的洞察,而有了這些之後你就具備了讓錢生錢的能力,這時這個公式

財富=專業×團隊

就可以變為

財富=專業×團隊×資本

你也就擁有了無盡的賺錢的能力。


這絕對是一個可以讓你脫貧致富的回答!賺錢的思維很重要,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點,那就是窮人思維富人思維

既然說到這了,就給大家普及一下我眼中的這兩大思維。

窮人思維: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更多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太多改變。更關鍵的是什麼,窮人只會把手中的資金存管,而不懂得如何去高效投資,不懂得行商的核心(共贏)。

富人思維:有強烈的賺錢意識及方法,這已是他血液里的東西,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擅長藉助他人的力量。懂得和同行非同行進行推廣合作,擴大自己業內的影響力,實現共贏(共贏這個點非常重要,下面會給出實例)

我就跟你們細緻解析一下富人思維(我把富人思維簡單概括成兩個點,1.借力 2.合作)。

我會通過兩個項目實例來告訴你們,擁有富人思維的人,是怎麼做事的。

下面是第一點:借力。

因為我這個俗人挺喜歡騎自行車,又加上有貨源渠道,所以就打起了賣自行車配件的念頭,而我一個人,又無法特別高效的賺錢,所以就從我的買家中,進行篩選,引導,成為了我地區代理(因為是不同省市的,所以招代理並不會影響我自身的利潤),代理們幫我在全國各地賣貨,賣給車友,賣給車店,而我也就實現了躺著賺錢。(雖然這是「借力」的例子,但依然是符合我的第二點:合作共贏,我讓出一部分利潤,代理可以擁有賺錢的渠道。我也能夠從代理獲利的同時得到利潤)

下面是第二點:共贏

共贏,這是我的最核心的觀念,可以說,如果你無法理解這個觀念,不要怪我說話難聽,你這輩子富不了。

看見了嗎?這就是共贏,網路營銷號之間的互相@,互相推廣,儘管同屬漫畫區,但是粉絲依舊有很好的粘性,雙方的粉絲在互推下共同增加,粉絲可比苦逼搬磚漫畫增長的快的多。(這就涉及到一個取捨的問題,儘管會有一些粉絲厭惡這樣的行為,但相比得到的粉絲,那些取關的粉絲也不算什麼了。)PS:這個公眾號我只是舉個例子,並不是我個人的。

記住,無論是小企業也好,大企業也好,都是會部署戰略的合作的,雙方都會汲取到更多有效客戶(不明白的可以自己看支付寶的各種介面(例如共享單車介面),以及微信的購物介面。)

東西就講到這,兩個可以幫助你最少日入過百的項目已經在裡面了,路我就引到這,是死是活就看你自己能力了!

很多朋友私信我聯繫方式,抱歉我暫時不會給出(有疑惑私信我就行,每一條我都會有看)。我在知乎寫文的想法很簡單,為了記錄我生活中不經意間想到的點子,亦或是感悟。存文檔里,會丟,那麼又回到了之前的我所說的:合作共贏。我寫在知乎上,幫助知乎獲取內容。而知乎也用它的雲幫我免費存檔。何樂而不為呢?記住成功的合作是雙贏,而不是單方汲取他人之營養。

最後附上我單日的一部分流水截圖。低於20%利潤的東西,我不會做的,因為是投機,所以利潤自己想像。

你要願意聽,我就願意講,下周繼續講講我當周從生活中發現的小商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優酷的廣告這麼長還虧這麼厲害?
怎麼通過天氣資訊盈利?
為什麼星巴克的移動支付能做得這麼成功?
中國動畫能夠有什麼盈利創新?

TAG:創業 | 學習 | 賺錢 | 盈利模式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