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卡夫卡的小說,到底是隨意之作還是有意識精心的安排?他為什麼要那樣寫?
他的文章感覺很亂,又感覺應該有所指,他是為生活而寫作還是為藝術而寫作呢?你們怎麼看?
瀉藥。
問題不是太清晰..........所以我實在不知道該給什麼樣的答案................
如果您想說的亂,是指文本理解造成的您的混亂的話,那是對的,卡夫卡的作品闡釋起來比較困難。同時卡夫卡的作品並不是信手塗鴉之作,因為我們現在讀到的很多作品都停留在成品的階段,並不是正式公開出版的作品,許多中短篇都是沒有寫完的。
作家選取怎樣的體裁,是一個很隨機的事情。我無法做到心理學意義上還原作家當時創作的心理動機,這在認識論上來說近乎不可能......他是為何種行為而寫作,有可能是一個無解的答案。您並不知道他是否在日記當中就會吐露心跡,也並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卡夫卡的寫作意味著什麼,推薦布朗肖的《從卡夫卡到卡夫卡》,有哲學基礎閱讀為宜我非常明白這個問題想問的到底是什麼,但我就是不說。
意識流和結構主義意義上的有意識精心安排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是意識流,小學生流水賬也是意識流,但是小學生大多想表達什麼呢?我們不能完全排除小學生中沒有深思熟慮的天才兒童,但是膚淺的意識流和耐人尋味的意識流又是不同的
有意識精心的意識流是這樣一種東西:表達很隨意,讓思緒自然流淌成文,但是這看似隨意思緒的背後是厚積薄發,與其說是十年磨一劍的功利化的厚積薄發,不如說是常年煎熬下吐露的心聲,這心聲首先是自言自語,其次才是流傳給知音
而通俗讀物首先是服務讀者,其次離自言自語有點遠,更多考慮了多數讀者的閱讀體驗
相信題主不會只認為卡夫卡亂的,隨便找幾個嚴肅向作家的非標準敘事結構的作品,也會讓你覺得亂,知名的如村上春樹、莫言,都有意識流手法的作品或篇章,一般通俗讀者一旦喪失敘事結構,就難以把握,賴以閱讀的習慣就是劇情為主的
這不是說專業讀者就能輕易把握,實際上卡夫卡的半成品大多還都是啟發性研究對象,作為成熟讀物流通是很奇怪的,而嚴肅向文學圈之所以捧之,就和捧梵高的藝術圈一樣,本來就沒有太大眾,而大眾化傳播的除了卡夫卡和它的書名恐怕也就沒別的什麼了,比起梵高許多畫作的流傳還狹小
對於大眾來說,小說就該有個故事樣子,但文學試驗者卻不斷嘗試更另類的東西,同時表達被表面輿論忽略的、卻又直指感受的體驗,這樣的體驗首先勢必是有共鳴的可能的,其次是不那麼容易共鳴的,因為是海底的沙泥,而非海面上的泡沫
另外,意識流和結構主義也不是完全矛盾,現代主義與後現代是可以雜糅結合的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跟隨時代,而有一些人無需刻意時代便跟隨他。
這個問題得從卡夫卡生平答起,他是猶太人,他的國家自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就被奧地利帝國吞併,他是受排擠的失去「尊嚴」的被拖著被拽著的寄籬者。
所以卡夫卡寫作首先不是出於審美的需要,而是一種生存體驗的直接表達:
「內心有個龐大的世界,不通過寫作的管道把它引發出來,它就要撕裂了!」
但它並未受過寫作的訓練,所以,他的作品是不符合傳統文學規範的,所以也有人稱他是「從文學外走來的人」。
可是正是這個局外人,「改變了德意志語言」,也豐富了世界文學,「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不得不說卡夫卡有奇特的靈性,他沒有刻意追求什麼,他想的東西就是那樣子,就和我看到西瓜總是想到醬油一樣自然,別人理不清你的思路,可是它本來就是那樣啊。
至於說卡夫卡的小說看了感覺糊裡糊塗,那是因為卡夫卡對於怪誕對於夢境有獨特的偏好,在一部具有強烈個人情感暗示的作品面前,不要想著要去理解他,你想的是什麼,那就是什麼。
這也是我看卡夫卡意識到的東西,要對文本的異己性保持敏感,要意識到自己的「偏見」也很重要。
所以卡夫卡我也沒看懂什麼,但不得不說我很喜歡他寫故事的風格。攤手╮(╯▽╰)╭
當然是為生活寫作,確切地說是為精神生活。一個人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與思考,而且是深入本質的思考,那麼就會需要一個宣洩情緒的方式,有人選擇音樂,繪畫,有人選擇文學創作,就這樣。
卡夫卡的文學世界給人壓抑感,或許你不懂他到底在表達什麼,但有一種藝術就是用來感知而不是用來解說的,你觸摸,感受,觸動,就行了!
另外,卡夫卡本人蠻帥,朋友圈中的健談者,很有女人緣,建議看看他的傳記,可以幫助你讀懂他的作品。
你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說明你認為「隨意之作」和「精心安排」是相互矛盾的,很多其他答案也被動地代入了這個語境,有理說不清。
在讀現代文學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用傳統文學的筐子,把作品往裡面套。上面有些答案講kafka故意搞語言陌生化,所以你看著亂,所以這就不是隨意之作是精心安排了。一派胡言。
語言陌生化本來就是個偽造的手法。傳統文學洗過腦子的人偏要去「闡釋」一個文學作品,多噁心啊,人家基於感受和體驗寫的東西,你偏偏拿著解剖刀這劃一下那劃一下,這是比喻,那是起興。等到有跳出這一套的現代文學出現,你發現你終於解剖不動了,於是拍了拍空空如也的腦袋大喊:「哈哈這孫子肯定玩我呢!他給我語言陌生化來著!」
不是說闡釋就不行。你闡釋一下你失戀時的無力感試試?闡釋一下故鄉給你的空虛感試試?闡釋一下失敗給你的焦慮感試試?是不是說不清楚?是不是無法用條理形象的語言囊括起來?你在語言陌生化嗎?
回到問題。我建議題主重讀一遍,不要想任何關於小說「應該怎樣」的問題。不要在理解作品前揣測作者的創作心態。明白過來後,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卡夫卡寫的是純粹文學,不加一點兒雜念。
誰說他寫的很雜很亂了?其實他寫的很多都是深思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後得出的結論,只是他寫的太純粹了。直接就跳躍到精神層面。比如,《失蹤者》(又名《美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批判服務行業。
如果題主閱歷足夠豐富,大概就能讀懂卡夫卡。
綜上,卡夫卡的文字不是隨意之作,是深思熟慮後的一蹴而就、揮筆成章。
天才的每一個隨意之作都是精心安排的 那是他們的本能
是精心安排,這一點是確信無異的。
至於有些地方讓人不懂,可能是你太鑽牛角尖了,就像有些「意識流」寫法的小說,也都是不必逐字逐句理解的。卡夫卡的小說。只有幾部小說是卡夫卡發行在報紙上的。除此之外的小說像在《法的門前》《城堡》等等小說卡夫卡的遺囑裡面是要燒掉的。比如我今天覺得天氣好於是覺得心情好,在我的文章裡面寫回鍋肉還是要五花肉的好吃,本來就是沒意思的。卡夫卡的小說被他的好朋友整理出來然後發表。我反正不覺得是什麼好事。
卡夫卡之妙全在於不搞三偽文學,他的小說沒有一個字落入三偽文學中,所以,即便他的小說沒寫完,也是人類的瑰寶。對文學產生貢獻的有兩種,第一種是原創性,第二種是純粹性。(布魯姆《西方正典》)這兩種都是建立在深入反三偽取得重大成績上的。在文學史上,剔除三偽取得重大進展的,都是大師。
推薦閱讀:
※一部文學作品的反覆閱讀價值與其文學價值是否可以劃等號?
※如何看待川端康成的《千隻鶴》?
※如何評價蕭紅的《呼蘭河傳》?
※世界範圍比較著名的關於「一個人去尋找什麼東西,最後收穫了真理或者真知,或者認識到自我」的小說或者故事?
※如何解讀史鐵生《務虛筆記》的思想內容?
TAG:外國文學 | 弗朗茨·卡夫卡FranzKafka | 文學評論 | 文學分析 | 文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