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朋友對於古琴和漢服到底是什麼心態?

朋友跟我一起學古琴,本來我是覺得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可她好像覺得很高大上很牛逼╮(╯▽╰)╭,每每看到影視劇里古琴擺放錯誤都會一直在吐槽,而我卻覺得這沒有什麼,別人不是什麼都懂都會的
還有對於漢服,我們兩個都很喜歡,但是我的觀點是漢服可以用於日常穿著,與現代的一些東西不衝突,而她就一直在吐槽,覺得不能跟眼鏡啊捲髮啊剪刀手照相什麼的並存
不知道朋友這是什麼心態,是嚴謹還是什麼呢


我覺得她的心態沒有放正。漢服是什麼?漢民族傳統服飾,以前的漢族人不也是穿著各種款式的漢服插秧種地買菜爬山的嗎?為了方便研究的各種當時的高科技,不也是自然而然的運用的嗎?它的身上雖然承載了千年風雅,卻也是衣服。而且宋朝就有眼鏡了,就算宋朝沒有,有些嚴重的近視眼不戴眼鏡跟瞎了沒啥區別,她是要漢服真的成為不方便的服飾嗎?我們是復興,不是復古。我們是現代的漢族人,我們也有各種各樣的條件。以前不這樣,是沒辦法,是沒有。至於古琴,我覺得和漢服又不一樣了,因為我現在也在學古琴,所以看到電視里有人彈個古琴手臂簡直要飛起的樣子也很不爽。古琴的性子是最為含蓄內斂的了。但他們不懂啊,古琴彈錯邊手勢錯就像穿影樓裝左衽一樣,不是嗎。可是我們有什麼辦法?盡綿薄之力,努力宣傳啊,讓更多人明白,就會有更少人被蒙蔽。


幾年前接觸過一點漢服圈。90%以上的人是中二病,優越感爆棚的秀衣黨我會亂說嗎?(知乎上的各位當然是那10%啦,不要噴我哦。)然後他們把照片拍得美美噠,把玩古琴,手拿書卷,提筆揮毫的照片多到數不清。你問他漢服復興為了什麼,人家就告訴你,是為了漢文化的復興,要多看書,不要做秀衣黨,自己每天都在讀四書云云。(其實我至今沒懂他們和秀衣黨有什麼區別。)當時覺得哇塞,好高大上,好正能量。於是我跪著進了浙江漢服群。
某年某月某日,有一個管理髮了首七律無題……你們懂的,一般初學者都愛寫無題。題目是《七律·無題》。我就說您這個格律是不是有問題……於是他說沒問題啊,然後整整一個群的人噴我,說我不懂。各種教我多看書- -我就給他們解釋了好久平仄格律哦,很詳細很詳細。(誒,其實那時候我也是中二期,閑得蛋疼跟他們說。換現在我都不想鳥了,應該說,這種群,我連去的慾望都沒。)
然後沉默了五分鐘。。。這個管理說「你百度的吧,百度的就直說,拐著彎幹嘛」。。。我天雷滾滾哦。別說我沒百度。我就算真是百度的又如何,是真的格律有問題啊。然後就是老一套,格律是束縛,有感情才是王道,辭藻華麗死翹翹。然後我就跟他們講了遍什麼是好詩,什麼樣的詩不好,這首詩哪裡的語法有問題,對仗有問題。然後我頂著一個群的人噴我啊親…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的正確性…於是我愣是百口莫辯……他們連稍微百度一下都懶得百度啊親,各種污言穢語向我砸來哦。最後那個管理說了句,我老師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然後把我踢了……
我到現在想起這事都能莫名笑出聲。他老師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和他的「詩」寫得有沒有問題,好不好,有什麼聯繫?而且他老師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跟他有什麼關係?他老師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和他老師會不會寫詩,和他會不會寫詩,有什麼聯繫。。。黑人問號.jpg啊親。。。
其實我就想說一句。這四書,是讀到哪裡去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沒讀過???
「我老師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言猶在耳,嘻嘻。


正好古琴和漢服都有接觸過,談談看法吧。這兩種東西都是還沒復興,就被娛樂被消費了,唉。

首先,樂器沒有高大上矮矬窮之分。如果學了某種樂器優越感爆棚,這是病,打打臉就好了。

我大一的時候也加了古琴社,社裡不少小夥伴是因為古劍奇譚這部遊戲慕名而來的,堅持下去的也不多,我則是純粹喜歡古琴的音色,換了校區之後還老跑回去參加活動,後來實在忙也就斷了。
古琴這門樂器,特別特別小眾。上海業餘古琴圈子的人基本上互相全都認識。但是現在所有的文化產業又特別特別浮躁,古琴也不例外,懂行的少,追風的多。

今年我參加上海國際樂器展,民樂館80%的攤位都擺著古琴,嚇得我:什麼時候古琴這麼大眾了?其中有一把明顯做舊的古琴,琴聲上的漆紋裂得特別不自然,一問價格:一萬二。再一試音色

渣到爆啊,還不如有些1000塊的工廠琴。
很多廠家為了抬高價格,標榜自己用的木料多麼多麼好,居然還有用紅木做古琴底板的,傷不起啊!!不要浪費紅木好么親,這木頭做一把二胡多好的事!
一個場館繞下來,音色好的沒幾把,價格倒是一個比一個高。

樂器,始終是音色王道,任你用了多麼好的木料,行家一聽就知道板材處理工藝如何。
有些標榜幾萬十幾萬的古琴,除了那木料是真心好,剩下那工藝,還不如巷口修自行車的大叔專業。你拉一個廠家銷售問他這琴徽位校準過了么,多半都是一問三不知。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告訴題主,幹這一行的大多都是啥也不懂只圖追風賺錢,也就別怪我們吐槽影視劇里的蹩腳了。不止吐槽古琴,小提琴二胡笛簫什麼的我都吐槽!
裝逼也要有個裝逼的樣子!
你以為家裡擺個古琴就不是土鱉了?琴軸直接架在桌上彈,你以為是電子琴啊?
還有那個拉小提琴的,把位都不換弦也不揉你跟我拉稀呢?
那個拉二胡的,就說你呢,一曲子下來一直拉外弦你是在玩一弦琴哪?
那邊那個吹笛子的,笛膜都沒貼別呼呼了。
還有那個吹簫的,你那嘴型,想喝珍珠奶茶?

如果你不懂,你就虛心學,錯了沒什麼。最怕的就是不懂還楞充行家,影響太壞!這不是不懂的錯,這是態度問題。這麼多年下來,也就看到央視版紅樓夢裡的人彈古琴,是指法徽位都合上配音的,前人能做到,為什麼今人不可以?

再說漢服,我支持題主看法。美的東西互相不衝突,漢服當然可以與現代生活方式共存。我覺得漢服最好的發展方式,不是全盤復興,而是改良融入。
曾加過一個非常大的漢服社,裡面皇漢那個多,開頭韃子閉口復興。我自己穿的最多次的一套漢服,是改良過的曲裾,料子輕薄樣式簡單,露出了小腿,可以家常穿。我還剪短髮穿這衣服比剪刀手照相呢,哈哈,該被社裡小夥伴罵不自重了。
我確實不敢在活動的時候穿,因為肯定會被社裡保守的老前輩給轟出去的,他們極其推崇標準制式的漢服。可是怎樣是標準制式?明式?宋式?都斷代那麼多年了,而且那時候的漢服也不是一味推崇前朝,而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不斷融合改良。
比衣服更可貴的,是一種儒雅包容的態度。漢服美在代表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僵化的制式。如果把漢服里的元素提取出來,設計到流行服裝里,讓更多人認識到了解到漢服的美。這比復興死板的祭祀,一板一眼的姿態,要有意義得多。

至於這是什麼心態,用一句名人名言來說:你們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這會子穿曲裾露小腿,短髮眼鏡剪刀手,回來卻是蕙質蘭心。


日前,在上海震旦博物館做古琴科普。
主辦朋友礙於我丑,特請一位厲害的漢妝妝娘將我畫成這樣。

妝面是復原妝,看看戴眼鏡實在不像樣子,摘下來藏了。頂著畫皮頂著半斤髮夾頂著內心OS哈哈哈哈哈地開始了盲奏。
在參觀群眾當中,令我最費解的就是一位戴著眼鏡,剪短髮穿漢服的小姑娘,長久逗留攤位附近不去,當我偶爾看過去的時候,總能收穫一雙傲人的白眼。
為此我摸了好幾次領子,是否把帶子系反,無意中惹惱了我們的文化復興人士。
似乎也沒有。
正當我打算和她聊聊的時候,小姑娘忽然大步對準我沖了過來!
「你的琴是不是這個人斫的?」
我努力地看了一眼她的手機,但由於沒眼鏡,視力基本就到辨別兩米外的白眼為止了。
「誒不好意思我摘了眼鏡看不見......」
「你近視幹嘛不戴眼鏡?」
「.....這不是,尊重你們這個漢服...」
「穿漢服怎麼就不能戴眼鏡了漢服是我們漢族人的傳統服飾穿自己的傳統服飾為什麼不能戴眼鏡#%^#$%^漢服不是cosplay不是作秀它是我們漢族人的傳統服飾連這個都不明白穿漢服有什麼意義.........」
必須得說,自從上次把一個嘶吼著「耶穌愛你」的傳道者攆出自習室之後,已經很少有人試圖跟我講道理了。
於是我簡單回答了一個滾字,從此自絕於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偉大群體。
------------
小眾帶來的優越感,實在遠超我們想像。當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小眾時,他們通過遠離大眾來獲得優越感;而當小眾的圈子越來越擴大時,他們通過內部分化、遠離一部分同類來獲得優越感。
十幾年前一個人將漢服穿上街都能引起圈內狂歡,而現在他們早已厭倦。在公共話語平台上展示小眾文化的人無疑已經獲得了大眾的寬容,卻無法獲得圈子內部的。新一代的同好們時刻奉上他們質疑和挑刺的目光。
不要說擺錯古琴這種事了,即便是無分對錯的穿漢服帶or不帶眼鏡都可以各站一隊,各自奉天承運,你說不戴眼鏡是保持漢服的精髓,我說為了保持漢服的精髓我必須戴眼鏡,攻訐無盡時,唯一的好處在於,攻訐一日有之,雙方便仍舊可以互證自己的獨特性——那種小眾、高冷、富有情懷、初生蓮花一般的珍稀血統。


古琴那個屬於輕度強迫症,這個就跟我們看到「9%的生理鹽水」時會忍不住吐槽一樣,屬於正常反應。
漢服那個就屬於,如果非要我直說的話就是傻吧。
漢服不能和眼鏡,捲髮,剪刀手,照相併存,這到底是要多嚴格啊?
漢服不管在我眼裡再丑再難看再沒有價值再不方便,也只是,僅僅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啊!!!
就跟任何一件非工作服的衣服一樣,穿上之後想擺什麼姿勢和表情都是穿衣服的人的自由啊。
如果漢服阻礙了這種自由,漢服就該去死了啊!
不妨問問你朋友,只是一件衣服真的有必要這樣嗎?是不是說衣服只是區分漢人和他者的工具啊?如果是的話,題主請找個地方慢慢默哀吧。默哀你朋友失去的智商……


歪個樓。
我是七八年前接觸古琴的,學了半年左右,因為酷愛啃指甲放棄.....所以大致有些了解。
這兩年古琴和漢服都挺火的,前者從觀眾的糾錯能力上就能看出來。
比如你現在去看看有彈幕的甄嬛傳,凡是出現古琴的地方呢,都有一堆彈幕說琴放反了……
那怎麼鑒別人們是真了解古琴還是跟風說放反呢?

去看看甄嬛傳中三次出現古琴的位置:
圖懶得截了。
第一次,甄嬛彈湘妃怨,把皇帝勾引過來(對就是嬛嬛這個小名出現的那一集):
這次琴是真放反了。
琴的放置,右手是寬的那邊,左手是窄的那邊,十三徽就是那十三個白色圓點在離你遠的那一邊。
這是唯一一次真放反的。


第二次,甄嬛換了髮型去行宮,因為十四爺事件被皇帝懷疑,和曹琴默一起的那集,皇上讓甄嬛彈琴:
這次琴沒放反,是人坐反了。
那個琴放置的本意是甄嬛背對皇帝坐彈琴是正的,但劇組估計啥都不知道,所以在甄嬛面對皇帝坐時,琴就反了。

17.1.11補充:
因為 @林文奕 評論里說的,我又去看了一遍,問題還真是不小。
我截了兩張圖

從這張圖來看,琴相對於琴桌的位置是對的(不過那個琴軫我是有些看不懂,希望有人解惑下),而且琴在琴桌上明顯是偏字幕一側的,很明顯人應該坐在字幕一側。
但問題是椅子的位置是錯的,我猜想可能是琴和琴桌擺好了,劇組把道具搬進去的時候搬錯了,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琴桌反了或者椅子反了,但這個鍋擺琴的人不應該背。

哎娘娘的手法就不吐槽了。。。
可以看出人到琴這個距離是偏遠的,原因就是人本應該在琴的另一側。
鑒於這個場景肯定甄嬛是要面對皇上的,所以最後的結論,應該是琴桌放反了。

第三次,眉庄彈琴,琴沒反,更重要的是,眉庄的動作基本也沒什麼問題。

但是彈幕上,還是很多人說琴放反了。
(不過樂視上好像沒彈幕了,當時的彈幕在哪看的不大記得了)

如果說喜歡古琴的人,連這幾個的區別都分不出來,是不是葉公好龍也就一目了然了。


有這種人傳統文化才死的快

如果文化不進展就無法無法存活

任何事物都是以變化的姿態存在著的

如果她是在意準確性和質感,那麼首先要求好自己才行。

不過她指責別人或許幼稚,但也不必批判她的價值觀。否則,第一你干涉她就和她一樣了;第二,你確定你惹得起她們?

另外,必要的堅定是需要的,我另外一個關於漢服的回答寫了,穿漢服還是要注重協調性。使用當代的服飾搭配當然可以,但是至少走心配一下,不是亂穿就叫將傳統融入現代生活了。

心累


漢服卻是可以日常穿著,和一些現代因素不會有衝突,比如電腦手機剪刀手,因為我們是復興不是復古,


古琴就是樂器!
我這句話的意思和@無君蠻夷的回答差不多。古琴藝術想要健康獨立的發展,必須要體現出古琴是樂器的獨立性,不要依附太多的文化意義。當然,有人可能會反對我:古琴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因為它的文化性啊。可是越是過度的依附所謂的文化性,古琴就越會成為「非遺」。所以,古琴首先是樂器,然後才是其他。我們在彈奏古琴時,必須要強調節奏,音準等等音樂性的東西。至於那些說古琴只是「悅己」的雅器,或者是「聖王」教化的工具的人,我想說你自己要附庸風雅我不反對,但是請不要誤導別人。
至於所謂的漢服,我一直是鄙視的。當然,我不是鄙視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所出現服飾;我所鄙視的是那些打著所謂復興漢文化,穿著不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潮流,且毫無內容支撐的漢服。我國號稱「衣冠王國」,是因為我們的服飾(文化也是這樣)一直是在發展的,一直是符合歷史和社會的趨勢的。至於有人常常感嘆所謂「明後無漢」,我覺得他的歷史還是要學一個的。也有人說西風東漸,使得我國傳統服飾的消亡。我倒是覺得,不符合時代的服飾,消失也罷。
現在之所以迷茫,我個人覺得只不過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文化的吸收時期。我們既與以往的傳統區別過大,又沒有完全整合好西方的那一套。所以我們會迷茫,會不自信,才提出所謂的「漢服運動(古琴也有這樣的傾向)」。但是我堅信,假以時日,當我們文化再次在世界上有絕對的話語權的時候,我估計就是我們的服飾變的與傳統完全不搭邊,都沒人再提所謂的「漢服運動」。


古琴與漢服

我想藉此機會談談古琴與漢服的關係。

縱觀現在的民間古琴興趣社團,有的則內容和所謂「傳統文化」社團相重疊,有的則乾脆附屬於後者。我曾參加過一次演出,由於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不免強烈到了濃烈:從漢服、古詩詞到孔夫西斯姆,以至於後來看過演出的友人提到它,竟稱之為「古風演出」。

我在此並非是要談論是否要所謂「拋棄漢服」的問題,我是在說古琴的獨立性:要想讓古琴藝術在當代世界有所發展,就要先讓它在藝術上獨立,在文化上無所隸屬。只有獨立的古琴藝術,才能真正地和其它藝術相互動,和各個文化相結合。否則,它反倒是孤立的。

在一些真確的高水平古琴演出中,演員適當地著漢服確實能給演出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在這裡,古琴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和古典漢文化相結合的。只可惜,在其它更多的於古琴演出中身著漢服的場合,要麼是因對音樂內涵的不自信,而借漢服以填充,要麼是將音樂演出作為實踐「禮樂教化」的一種形式,並以漢服為正裝要求,抑或是上述兩種的結合。

至於穿漢服和所謂身份不身份、文化不文化的問題,早在周天子還沒有被秦王推翻的年代,就有趙武靈王委婉地(即便同時也多少不徹底地)指出「利身謂之服,便事謂之禮」,何故多少年後我們還在糾結這類瑣事,穿個衣服還要根據他人的價值觀——無論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2017年1月18日


這兩天,知乎要不是給我推送葯娘,就給我推送漢服…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_(:з」∠)_

現在,各種小圈子內一言不合就內訌,互相鄙視對方,已經成為常態了嗎。

果然保持愛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混圈。

以下以路人眼光來答題:

不懂古琴。所以對於別人彈對彈錯,姿勢如何,毫無想法。

漢服完全復古這個要求只可以用來約束自己。別的說多無用。作為路人我的關注點反而不是在復古不復古這個點上。而是在你們衣服的質量上,有時候隔著屏幕都感受到衣服的劣質,竟然還敢說p過。所以我提一個微小的建議:請你們在做衣服的時候盡量選好布料,布料不好穿的時候也請盡量熨一熨。

還有,你們漢服圈的漢服不利於通勤和幹活。但古代那麼多勞動人民,我相信肯定有款式是方便普通勞動者幹活的,你們要推廣就要對症下藥,別凈圖個華麗。


古琴裝X人士喜歡整天挑人家古琴放的對不對
而漢服裝X人士則喜歡整天挑人家左衽右衽

……何故?以上裝X點都入門超簡單啊!


唉,看到最多贊的是說喜歡漢服的人大多數是腦殘,有點傷心T_T。

我認識很多喜歡漢服的妹紙,她們心靈手巧又活潑通透,會做小手工(比如說發簪啊耳環什麼的),會跳舞,會點樂器(琴啊葫蘆絲什麼的),會畫畫,也沒有自視清高,雖然我是個平凡的渣渣,但是覺得和她們交起朋友來一點都不難。

至於漢服男生吧,容易在一些男女平等,種族平等中有不同見解,還有道教佛教那些比較高深的方面,會讓我望之卻步。

古琴,我不了解,以前同寢室的妹紙(不是漢服黨)學的古箏,說古琴比較難找到好老師,所以改學古箏。

在漢服群很少說話,畢竟我很多都不懂,怕說錯話,也見過奇葩,但是大體上,三觀正智商在線的人比較多,大家都在努力進步啦!

再說到樓主朋友的想法吧,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一定要達到統一的,互不干涉就好。
~~~~
再來個以前看到過的小說的對話﹉﹉﹉一個人拿著一個杯子對朋友說:「我不要求你的觀點和我一致,就好像我不能因為我喜歡這個杯子,而你不喜歡,就說你是個傻逼呀!」我們都沒有必要說服對方,這個並不重要。


原作者是匿名的,至今待考……

素來居風雅,
遂而弄七弦。
一心燥與急,
十指拙且懶。
三五七日後,
瓊琴壁上觀。
有客問此物,
答曰五不彈。


作為電視劇,他好歹也要研究一下琴怎麼擺怎麼彈。
你朋友對於漢服的看法,不敢苟同


吐槽什麼的感覺就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吧,比如看到有人把琴擺錯了出於輕微強迫症和對於琴的喜愛我也會忍不住默默糾正一下,不然真是不忍直視啊。。。順帶還可以裝個逼什麼的你認為我會告訴你嗎。。。只要不是反應特彆強烈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或者衝上去把琴砸了感覺還是可以理解的.°?(*′?`*)?°.可惜無產階級窮學生一枚,除了社團的簡單教學學不起古琴,沒辦法繼續學下去。。。等吧。。。
題主這方面的對於你朋友的描述感覺不是很清楚啊,如果你的朋友是那種強烈反應型的話,那就默默轉頭不要理他好了,反正又沒有辦法,何必添堵。。。
對於漢服的話,唉。。。無奈
我是很同意題主的觀點的,我覺得漢服本身就是一件衣服,穿它不是為了裝逼顯得自己多麼高大上什麼的,而是表明一種態度,一種願意並樂意於宣傳傳統優秀文化的態度。(你可能會說了不穿難道就不表示願意宣傳優秀傳統文化了嗎?當然不是啦。我覺得漢服有時候就像是一種隊服或者說一種統一的標誌,奧運志願者有統一的服裝,如果不穿這個服裝難道就不是志願者了嗎?肯定不是呀。但是你不能否認穿上志願者服裝有利於他人認知你,知道你是個志願者,而不是司機或者遊客。)但同時注意了!!!漢服又不僅僅只是一件衣服,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符號,因此事情就複雜了。( ′^` )
我認為漢服圈內部的爭論一直不停歇,除去那些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的東西不論,有一點是因為現在缺乏一個能夠得到普遍認同的宣傳方式,而這又是漢服本身兼具實用性與文化符號性的特質所導致的。有的人認為漢服應該走莊嚴高大上的宣傳路線,不然大眾會不重視它,會對他產生各種各樣的誤解以至於延伸到對於文化上的誤解,而這些誤解是他們所深惡痛絕的,所以他們各種要求各種規定;有的人則認為應該走親和接地氣的宣傳路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它,接受他,而不是被一堆規定嚇跑。莊嚴高大上的路線盛產皇漢與腐儒,濫用成風則是親和接地氣路線的特產。二者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很難說哪個更加優秀(至少才疏學淺如我是無法確切地分辨的),於是即使是只專註於最純的東西的學者也免不了要爭論一番,更何況現在水這麼深你懂的orz。。。
所以,也許我們需要一個二者兼和的方法,剛考完馬原的我莫名有一種興奮╮(︶﹏︶)╭來來來各位同袍站出來行動吧,在下不是行動派,頂多一個臭皮匠。。。( ̄^ ̄゜)
所以,包容還是很重要的呀,為了漢服嘛~畢竟不是為了證明誰更高貴冷艷哈哈哈,不然爭來爭去還是窩裡橫,有什麼用。。。


請讓你的朋友穿漢服的時候說古漢語。不光是文言文、古白話哦,一定要用古代的語音才可以開口,現代漢語不管是方言還是官話都和漢服不搭哦……


與其說你的朋友是喜歡古琴和漢服,不如說是喜歡從小眾文化中看普通人都是弱雞的優越感。
我也覺得可以把漢服當平常衣服穿,這不能算入復興,而是一種穿著風格。至於搭配問題,風格可以互相搭起來。單純喜歡全套漢服+首飾,那個穿出來估計也只能給別人秀。我也喜歡看我女神穿漢服跳舞,雖然現在不再有機會了。可是我對很多漢服黨沒有好感,大概是因為我窮買不起漢服,而漢服黨一邊說著沒錢買,一邊確實比我家這種吃低保的有錢。我也喜歡美,但是對美的追求應該有個比較正常的方式。
另外好指點古琴,國人有種好為人師的觀念一直存在。但像題主這樣能理解隔行隔山的境界,確實是比我高到不知道哪裡去。我也寫點詩詞,對那些不太正的作品有時候會忍不住指點一番。現在也比以前好多了,忍得住裝沒看見。


你跟這位能成為朋友,就應該知道她是什麼樣的人。
她不是因為接觸這兩樣變成的這種性格。
而是她本身就是這種性格,跟古琴和漢服沒有絲毫關係。
順便提一句…漢服,內斂的人穿起來可能會更好看。
當然,只是個人覺得。


我在巴黎旅遊的時候,穿的就是古風。
因為愛好武術,又非常以我天朝文化自豪,所以,其實無論在哪裡玩,我常常穿古風的衣服

這是我在蓬皮杜博物館裡面,穿著一身古裝到處亂晃的時候,遇到一個喜愛中國武術的黑人妹子,她非常熱情的介紹了自己,說自己愛功夫,看我這一身衣服,知道是同道中人,所以就來了。運氣好的是,她居然是這裡工作的人員,她為我寫了一個便條,法語的我不認識,但是之後我去任何館參觀都不需要排隊和門票,直接進去了。

在盧浮宮的時候,也被外國的同志要求合影,在丹麥也有。

在奧地利滑雪的時候,用晚餐就換了古裝,和德國的同學坐一起,大家都很平常心,知道我穿的是中國傳統衣服,但並不會驚訝或者嘲諷,沒有。有一個知道我是玩武術的,就和我聊起了,居然對中國武術懂的挺多。

以前在學校圖書館(南航)的時候,我也這麼穿過,下自習出門,被一個女生嘲諷了
她說,裝什麼逼。
奈何我內心不夠強大,後來在國內也不太穿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不能更自信一點,對自己的文明,服飾和底蘊更寬容和接納(尤其是穿古風的衣服),相比之下,在國外穿這些衣服倒是更加得到尊重。


推薦閱讀:

諸葛亮當年在城樓上彈的哪首曲子讓十幾萬魏軍放棄了進攻?
日本正倉院的著名藏品金銀平脫琴確實是來自唐代中國嗎?
有哪些音樂學院的古琴專業比較好?
褙子怎麼穿好看?

TAG:漢服 | 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