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的城市規劃做得最好的城市是哪個?

目前在長沙求學,對長沙的長沙規劃實在不敢恭維,每次出行都是滿滿的槽點。自己學的專業又和工程,建築有關,想了解下北京,深圳,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城市規划到底屬於怎樣的水準。
我個人的話,覺得張家港的城規是很不錯的,可能蘇州一片的城市都做很好,交通,綠化,商業中心布置,都很人性化。
希望大V簡單指點一下。


1.中國城市規劃最好的城市當之無愧是深圳。這裡僅僅從城市擴張的大尺度角度來講,因為深圳的小尺度做的很糟糕,街道與人的交互很差,整個城市初期規劃就是車輪上的城市。

深圳和香港類似的山地,但是城市密度稀疏有致沒有那麼壓抑,綠化優美,各種小徑配合綠道小尺度內步行非常宜人(不要大尺度步行)。城市人口極多,但是通勤時間較短,交通堵塞也比較輕。

帶狀組團布局在深圳被演繹的淋漓盡致。深圳本身最初中心在羅湖附近,但是東北都有山脈阻擋,南側是香港,於是深圳被迫沿著深南大道狹長發展。能夠最大限度將優質資源輻射出去,深圳的繁華從最初的羅湖——福田——南山——寶安中心,一步步造就了深南大道繁華五十里的傳奇。

這四個中心區都互相有人為的隔斷與中心營造,寶安中心和羅湖中心都一樣是高樓林立,企業雲集。但是這些區相交的寶貴平地,被深圳刻意規劃為了公園甚至奇怪的高爾夫球場(雖然確實很詭異並且浪費土地資源。。但是客觀說卻在當年逼的更多企業去更遠的福田南山發展,避免了扎堆現象);在福田和南山交界的大沙河附近表現的淋漓盡致。表面上是浪費了土地資源,沒賣成錢,實際上是讓深圳的繁華活力被延伸到了更遠了南山寶安(如果深圳不加限制的蔓延,深圳的繁華可能也就只能蔓延福田區附近,要知道財力人力都是有個極限的,面鋪的太廣反而不利於低成本的新建新組團)。

其實大部分深圳人並不住在這四個區,大多數人也買不起那些地方的房子,而是作為補充,四個區中心區域都是地鐵的十字交匯所在,從側面的寶安腹地,龍崗,龍華把通勤族就近引入附近的工作地點和商業中心(這些腹地也有各種郊野公園隔離開而不至於中心區漫無目的蔓延)。在深圳大家基本不會有住在通州在石景山工作之類的蠢事,如果在羅湖工作,基本就住在布吉或者龍崗。因為深圳讓繁華區帶狀組團發展,所以實際上深圳的居住成本只要離開了這四個中心區,都會迅速下降。外來工作者可以在距離工作地點不算很遠的通勤距離內找到相對廉價的居住地。另外龍華線的運行效率也很高(雖然擠死人飽受詬病,但是按龍華線的站間距計算,平均速度確實很優秀了;另外地鐵只要人不多到限流損害安全,其實都是利於回收成本良性運營的)。

但是總的但是PS:其實我並不喜歡深圳,感覺沒什麼文化根基,商業娛樂氛圍單薄,人性化只浮現在表層硬體堆砌上,城市缺乏交互互相割裂(行人友好僅限於一個小區塊內的綠化帶內,要跨越各種立交就慘不忍睹了)之類的一大堆理由。細節上在深圳住過的人都知道,深圳很多地方可謂徒有其表,深南大道離開羅湖段之後就是一片望不到邊的「綠色沙漠」,除了綠化什麼都沒有(我徒步過深南大道很長一段區間),非常不方便。全深圳的購物街區除了一個亂糟糟的東門,其餘都跟美式城市一樣深藏在shopping mall裡面;另外深圳離開羅湖南山福田和寶安中心後,大多數地方並不怎麼理想,連這些「面子工程」都沒有。深圳事實上很多地方的行人的綠道和非機動車道在某些地方看起來美如畫充滿了「人性化」,但是實際上你可以試試徒步一下深圳的各條主幹道只要遇到一個立交橋就能讓行人傻眼,逼的行人上天入地繞路侵限,讓你感慨竟然還有這樣的操作?

深圳的城市規劃時期應該趕上了汽車潮的時代,深圳的建立又是荒野起高樓的模式,肆無忌憚的用各種道路把行人的便捷度用路網割斷了,也完全不考慮行人和道路兩側建築的商業交互。不過這些缺陷其實後期都可以改造的,比起攤成大餅積重難返的城市好得多。

但是總的來說我覺得深圳的城市規劃在大的角度來說非常成功,尤其是可持續的擴張的模式,不同於國內絕大多數攤大餅的城市。


2.第二個就是攤大餅的正面例子,成都啦。。(不算完全正面的例子,只是因為自己比較熟悉,另外成都比起路網布局極度類似的同樣呈現「大餅狀」的北京和西安要稍微好一點)

成都老城其實相當相當小,府南河和錦江環繞以內的內環地方才是成都正兒八經的老城區吧。在城市擴張大潮之前,成都的城市也不出二環。成都二環有多大呢。。。你看看下面的圖,最裡面那個就是成都二環了。。成都現在已經有一二三四六環五個正式的環路了,不正式的環路還有內環(一環內),中環(2.5環),以及正在建設的五環和七環(第三繞城)。

其實準確說來,成都的本意不是個攤大餅的城市;成都一開始遵循的是「手指規劃」原則(雖然成都路網讓成都看起來像「王八」而不是「手指」。。)。即為類似手掌和手指一樣的關係,向外修建放射線道路,儘可能在交通幹線旁邊延伸成帶狀發展的模式。成都人有嚴格的方位感,城市擴張大體是沿著東南西北四個軸開始的,東龍泉,西郫縣,北新都,南雙流,基本都是沿著城市中軸線延伸開的指狀發展;不過值得說明的一點是成都傳統的城市布局很像西安是四四方方的,但是城市中軸線其實有順時針旋轉30°的傾角,建國後強制把南軸線掰成直線硬生生拆出了一條人民南路,所以成都有了漿洗街和人南路兩個南軸,而且人民南路是政府意志,所以人民南路的軸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真正的主軸;次的西門的正延伸應該是郫縣,溫江事實上在老成都的「西南方」。不過溫江並不甘心被遺落,改革開放後集全區人之力擴建了直達成都城中心的光華大道,因此後來溫江也成為了成都的西門的一軸。具體可以參照哥本哈根的指狀規劃。成都的各個衛星城其實非常強大,可能是中國除了蘇州等非典型城市(之所以說蘇州非典型是因為蘇州城區經濟一開始不如張家港崑山之類的郊縣,實際上蘇州不是一個城市;在經濟轉型後需要更多的服務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後市區處於地理和行政中心的地位才讓蘇州城區真正發揮優勢甩開郊縣)外衛星城最為強大的城市。成都經濟前四的區分別是武侯區,雙流區,龍泉驛區,郫都區,其中三個區政府都在四環外(四環就是成都的繞城高速)。雙流的物流航空,龍泉的汽車,郫縣的電子高教都是拿得出手的強勢產業,以至於能夠就近消化一部分人口。除了武侯區外,其他三個都是主體在繞城外的「准郊區」,每個區都有數條直達天府廣場附近的幹線大道,地鐵也正在快馬加鞭修建中(溫江郫縣龍泉以及雙流的東部城區也已經有地鐵了)。

即使是現在經濟狀況不那麼好的溫江區,居住環境也是一流,品質遠遠好於國內其他的睡城(燕郊那種環境自稱睡城真的是侮辱人眼睛啊,況且燕郊房價比春熙路還貴,賣地賺了那麼多錢就不能下點精力改善下環境?)。成都郊區有一種魔力,可以吸引城內的「老城區」區買在郊區作為「享受」。成都很多城區的老成都喜歡去溫江,郫縣,都江堰買房居住,僅僅是因為西門居住環境較好,在城市上游,夏天涼快點,這點在其他城市是非常罕見的。類似美國的中產階級"逆城市化"過程,然後把孩子放到各個郊區的私立學校,買上小車開車去downtown或者就近上班(成都汽車保有量全國第二,超過上海廣州深圳不少),然而這個過程還沒有真正進行就被新成都人的「城市化」大潮打斷了。當然現在來看這些買在溫江郫縣都江堰的老成都都被「套牢了」,現在成都購房主力都是川內各個地級市乃至外省人,基本都選在熱門的雙流和龍泉;在成都強調「南拓東進」的情況下,論發展勢頭和房價漲幅雙流和龍泉自然比西邊的溫江郫縣都江堰號。

儘管如此,成都的城市框架可謂被拉的相當大,從郫縣縣城到龍泉沿線百里都基本是建成區(雖然沿線說不上深南大道那麼繁華,但是可以說比深圳關外的大多數地方都整潔有序),但是真正的成都的老牌「downtown」其實就只在二環內,三環外的歡樂谷外面就是大片荒蕪的土地了;只不過現在發展城南多了一個南四環附近的高新區也是新牌「downtown」。

成都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郊區極其強大(這種強大不同於蘇州那種自生型的郊縣強大,成都的郊縣完全是成都一把屎一把尿的招商引資等優惠政策輻射過去帶動的;對比下成都鞭長莫及的彭州也是自然條件優越的平原縣市,「天府之國」的好地方,但是經濟比起旁邊的新都郫縣可謂天差地別);有興趣的可以把成都的二圈層經濟總量相加,和其他城市的郊區計算一下,看看成都郊區佔比有多大。我估算了一下,成都的這幾個二圈層郊縣的經濟佔比是遠大於重慶這個組團城市周邊的璧山長壽等相加的佔比的(雖然重慶號稱組團城市,成都一直被叫做攤大餅城市)。成都的各個郊縣的體量並不大,除了雙流外,其他人口最多的郫縣龍泉人口都不到百萬,說白了就是沿著成都的一條軸甩出來的一個帶狀城區,無論是人口還是面積遠遠小於崑山等「郊縣」的人口;雖說如此,光是一個郫縣的GDP就已經高於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市轄區三個區的GDP總和了,人口還略少於綿陽城區;而且成都的郊縣並不僅僅是代工廠堆砌的GDP,比方說郫縣擁有二十萬大學生,包括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西南地區知名學府,企業則有成都華為等一大批高薪研發企業;如果把這些郊縣剝離開成都,放到整個四川來說,雙流郫縣龍泉這三個中的任意一個除了城市面貌可能沒有綿陽強,其他的工業實力,居民收入,高校實力,發展前景都是妥妥的第二城(我是綿陽人)。另外郊縣房價真的便宜到吐血,只要你不嫌棄地段差,成都的西北和東北四環外側一點甚至還有各種6000+的房價,四環內的大豐這種地鐵房也就7000+的樣子(如果你非要作死買南四環那種30000+的房子那我也沒辦法說。。。那邊畢竟是成都的新「downtown」),因為成都的框架特別大,土地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成都想,把龍泉到新都之間從龍潭寺——萬年場沿線到龍泉山沿線的平原和小丘陵土地都賣了蓋成房子,我估計住2000w人都沒問題。。。


下面這個圖就是成都西北部的郫縣軸和溫江軸(遠處可見的一字排開的住宅樓),兩個區大致都沿著明確的發展軸心發展。兩個區之間是典型的農田隔離開,衛星城彼此沒有連片,優先縱向帶狀發展。

這個是南北軸和龍泉驛區的軸,中間也有農田隔開。

這是成都南北軸人民南路,中國最長的城市主幹道之一,這裡已經是城市建成區的末端華陽了,左側就是龍泉山,成都未來城市應該會跨越龍泉山,人民南路下面的地鐵18號線正在建設,將會跨過東側的龍泉山。

這也是郫縣和溫江的軸,遠方一字排開的是溫江,近處是郫縣的電子科大。

不過成都模式的缺點是通勤距離太長太長了。成都的郊區雖然產業不錯,但是實際上很多人還是需要跨區上班。雖然城市建成區沒有北京那麼大,但是成都骨架大小已經不遜色於北京上海了,住在成都郊區的人去上班卻需要和北京住在天通苑回龍觀的人一樣多的時間。患上了北京一樣的病,汽車數量爆棚,空氣污染,通勤距離太長,交通堵塞之類的。住在郊區的人想要享受一下「城市」的高級繁華也是動輒十幾二十公里去市中心購物娛樂。

成都模式面臨的挑戰:成都郊區已經快到通勤距離的極限了,從溫江郫縣龍泉新都的中心城區到天府廣場都是20km以上況且成都地鐵又慢又擠覆蓋度還特別低。加上中國沒有通勤鐵路這種神奇的東西,地鐵的速度慢到30km/h(只比公交快一丁點)如果要在1H內到達工作地點,大概成都「手指城區」的極限了,再遠的就是崇州都江堰青白江了,比北京的燕郊還遠。未來可能大家買房只會一圈圈爆炒那些「手指縫」地區(比如新都的大豐,郫縣的安靖,龍泉十陵,溫江永寧這些),漸漸把各個軸之間的生態和交通預留地區填滿,如果不加限制遲早會連成一個無藥可救的大餅。。。

3.我見過最爛的城市規劃之一就是北京了。。

真正的一圈圈嚴嚴實實密不透風修滿了這個城市。雖然表面上北京又是中軸線,又是環城綠帶隔離了,住宅也比南方那種密密麻麻容積率動不動3.0的低多了。但是事實上都沒有什麼卵用,改變不了北京攤大餅的問題。北京總是把環路修的規規整整,然後按照環的價值,一圈圈把土地賣出去。要知道成都雖然建成區比北京小得多,實際上成都的城市框架並不比北京小多少。龍泉到溫江的連片距離並不比西二旗到大興小多少,但是區別在於成都的四環內都預留了大量空地(至少青龍湖,安靖湖這些巨大的片區是永久保留為森林公園了),北京則沒有真心預留各個衛星城和衛星城之間的空地,北京唯一真心做的就是用「環路」和配套的「綠帶」把衛星城和主城區隔絕開了(成都也這麼做,但是沒那麼狠),昌平線一路上多好的交通配套,結果被暴殄天物預留成莫名其妙的綠地農田。天通苑——西二旗之間本應該才是隔離衛星城的綠地,結果被修成了巨大無比的居住區回龍觀。我不是很懂北京的規劃邏輯。

另外一點就是刻意強調分區,我不是特別懂。雖然產業聚集就是產業鏈優勢,但是也沒必要非要把國貿規劃成幾十萬人上班的CBD,把回龍觀天通苑全部刻意規劃成睡城吧?房價比春熙路還貴的著名的睡城雲集的昌平區的GDP甚至連全國平均水平都不如,要知道成都好幾個衛星城人均數據都比主城還高不少,北京的衛星城有好幾個都非常慘淡,純粹成為了睡城逼走了工業,你能想像昌平經濟超海淀的情形嗎?在成都就真的是現實,經濟前四的區有三個都是距離天府廣場有天安門到通州那麼遠的區縣;成都也有睡城溫江區,但是溫江成睡城並不是成都有意的規劃,溫江的大學城失敗(很多大學沒有入住),醫學城尚未成型產業處在空心期而已。

如圖所示的昌平區,依山傍水,燕山環繞,濕地公園美不勝收,臨近中國IT業中心的西二旗上地。但是我真的想不通啊,昌平城區城建甚至不如四川很多縣,人均GDP不如中國平均,回龍觀,天通苑的一手好牌全被毀了。遠眺昌平到北京之間空空如也,除了零散幾個房地產樓盤和巨大無比的公園割裂了城市,放佛空若無物。

再說斷頭路,地鐵交而不換,各種小區大圍牆無底商設計;汽車優先政策下噁心的快速路和隔離帶(現在已經改了,但是積重難返)。。無力吐槽。。

可能吐槽北京是一種政治正確,所以自己囂張了點,誰叫北京那麼大那麼吸引人注意里呢。。。不過北京城市規劃還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南北路方向真的太舒服了,作為一個南方人迅速適應了北京的正南正北的路網(成都上海的斜路會讓北方人發瘋的,表面上成都的路網很直,不過都是斜的。。。另外成都的東南西北和北方的東南西北實際上有差別。。很多北方人應該會納悶為什麼營門口算西門)。古城保護比成都做的好得多。

這裡吐槽一下成都的「高密城市」的規劃思路,優點是很多人都住到了城裡人氣足,土地節約,房價便宜;缺點就不用說了。

成都比起北京來說老城區就像經歷過核彈一樣建國後被徹底推平了,只留下了一堆醜陋的70年代到2000年的清一色6層筒子樓(包括趙雷的《成都》一歌中的玉林也基本是清一色的擁擠的筒子樓。北京還有就是住宅的容積率非常舒適,3以上的幾乎沒有,上海杭州也好得多;成都可能是大陸容積率最喪心病狂的城市,前幾年批的土地容積率3以下的近乎沒有(2.9的容積率的高層在成都都可以算「輕奢」,1.9容積率的房子在成都是「稀缺」,市區真資格的低密度的浣花溪別墅均價100000一平米...),高密規劃思潮一度佔據了成都的統治地位,以至於成都的2環到3環新擴張城區除了雙流機場航線上的局部地區,幾乎都是清一色33層的新世紀筒子樓容積率4以上,甚至部分樓盤容積率高達5到8。如圖所示,成都2環內的清一色老舊6層筒子樓和2環外的30到33層平頂高密住宅區)

這是成都南四環邊,也是緊鄰城南「downtown」的高檔住宅區,密度壓死人。在北京絕對不可能存在這麼高密的規劃。


謝邀。香港。

乍一收到邀請,請我(土木工程)回答城市規劃的問題時,多少有些抗拒。

現在對這個問題作答,有這麼幾個理由。

一自然是邀請者給了極大的信任,二是城市規劃畢竟沒有標準答案,不是橋樑結構、錯一個數就要人命的學科;三是問題本身畢竟和我所學所看有關,而且今天這個問題比較是在知乎這樣一個華人社區,所以談談香港,也合時宜。

你去過的城市規劃做得最好的城市是哪個?

先來審一下題目,裡面有一個關鍵字眼:你去過的。這意味著本問題其實很主觀。

我去過的大城市大概有:北上廣深、香港、東京、新加坡、悉尼、墨爾本、莫斯科、迪拜、曼谷、吉隆坡等等。

所以選取香港作為本題討論的城市,並加入一些比較,是切題的,無可厚非的事情。

大家一定非常疑惑。天哪,走在香港的街上人擠人,吃個飯得排隊拼桌,人均住房只有十幾平米,大部分人家裡有個陽台就很奢侈,規劃好在哪裡?

《不列顛百科全書》這樣描述城市規劃:城市規劃與改建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安排好城市形體——城市中的建築、街道、公園、公用事業及其它的各種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於實現社會與經濟目標。

一切討論的前提是:幾乎殘暴的人口密度下,民主制度下的城市規劃。

香港總人口723.5萬,包括約22萬名流動居民,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420人,市區人口密度平均高達每平方公里21000人。

基於此,我們分項具體談談。

一、公路

每一個人心目中的香港都會有這樣一幅畫面:

印著巨幅廣告的雙層大巴,擦著屋宇周圍的巨大招牌匆匆而過,紅色綠色小巴迂迴穿梭,小盒子一樣的的士飛馳而過,而私家車?多半沒什麼印象吧。

(圖1-1,港島一角)

馮唐有寫過這樣一句話:我相信中國大陸的潛力,2050GDP佔世界20%,回到康乾盛世的比例,但是我不相信北京在我有生之年有香港的交通和台北的乾淨。

這的確是一種對香港的肯定。

有人就問了,北京隨隨便便一條快速路都是四車道六車道,馮唐何出此言?

在談到道路應該如何規划上,參看這個答案:北京人口沒有上海多,而且面積也比上海大,為什麼北京的交通狀況和生活環境感覺如此擁堵和擁擠? - driver cn 的回答

先拋開香港的公共出行系統。單單強調道路網路。

(圖1-2,香港幹線公路圖)

首先在於管理。暢通無阻的立體交通世界是建造出來的,更是管理出來的。香港非常奉行「交通規則意識」。在香港,幾乎見不到到四車道以上的馬路,大部分道路都是兩車道。道路雖窄,但層次分明,立體交通非常發達,雙層路、迴轉線、高架橋比比皆是。而且路標設置十分規範嚴謹,也十分密集、簡明易懂,駕駛者和行人能直觀感受到交通規則的指引。陸續建成的幹線道路,加之密密麻麻分布在香港樓宇間的「毛細血管」,為香港道路交通輸送提供了強力保障。

(圖1-3,香港主要幹線,出口編號及里程標誌系統,取自香港運輸署)

第二,香港的交通法律法規執行力度高,對駕駛者的違法處罰也非常嚴厲。香港不設固定警察崗,所有交警均為「飛行警察」,接近兩千名交警每天開著摩托在大街小巷巡視。哪裡有事故,9分鐘之內必有警察到場。而香港的公交車也必須按時按分準時到站,絕不可以誤點,因為公交公司每年在向港府提交的計劃中都要上報線路發展、準點率情況,一旦違反規定到達時間,都要被嚴厲處罰。

第三,城市規劃較好。香港城市整體運輸研究規劃最為重要的一項原則,就是任何一塊土地的城市建設發展容量都必須以交通容量為上限。香港政府要求「城市規劃必須執行可延續性發展的概念」,交通規劃可持續規劃期限為40年。比如,在香港如果某地的所有交通方式加起來所能容納的交通流量為每天10萬人次,那周邊的房產項目設計必須在10萬人以內。

陸續建成的幹線道路,加之密密麻麻分布在香港樓宇間的「毛細血管」,為香港道路交通輸送提供了強力保障。此外,香港的機動車數量在80萬輛左右,這其中還包括了數量龐大的巴士。作為比較,一河之隔的深圳,機動車數量已經超過300萬。


二、步行街道

香港的早期主幹街道都是劈山填海建成,結合自然,幾乎沒有筆直劃分,多數都隨著蜿蜒起伏,

(圖2-1,十九世紀皇后大道)

不得不提到的最最典型的道路:以皇后大道(Queen『s Road)為例,這條出現在羅大佑歌曲中的路,始建於1841年,是今天香港時尚金融商業的中心。

(圖2-2,今日皇后大道)

而在這些車行的道路之上的人行天橋,是可以形成系統的——空中步行系統。

這兩年香港有一個新名字:無水威尼斯。說的是,香港的車行道類比威尼斯的水路,而一千多座過街人行天橋,則和威尼斯的橋樑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考慮到一些社會性問題,尤其是考慮到保障殘疾人和大量老年人出行的便利,政府又配套建設了大量的自動扶梯和升降機。既方便了殘障人士的,也加快了人流的輸送,配合上香港居民養成的「左行右立」習慣,使得這一系統足以應對人口密度高帶來的巨大壓力。

*這些天橋中,有一座尤為特殊,它是《重慶森林》里的一個符號,它就是半山自動扶梯系統。

(圖2-3,《重慶森林》劇照,半山扶梯)

三、公用出行

香港地鐵MTR終於登場了。香港地鐵被譽為全世界最卓越的軌道交通系統,那些被說爛的褒獎辭和百度可以查到的數據不作贅述,說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東西。

首先是地鐵站的裝修,相同的線路都採用統一的裝修風格,例如荃灣線。地鐵出入口和站台的壁面都貼上相同的純色馬賽克飾面,方便乘客辨識。

(圖3-1,荃灣線部分車站裝飾)

兩趟進站列車的間隔時間非常短,在高峰時段可以做到每分鐘都有列車進出。

地鐵的運營時間上,大部分線路和車站,都從清晨六時運行到次日凌晨一時。

在一些重大節日上,例如平安夜,跨年夜,港鐵大部分線路會保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運行。*記得去年聖誕節的維港是真正的人山人海。政府直接關停了梳士巴利道的車行,用作人群走動使用,港鐵列車則每隔三五分鐘開出一趟,將尖沙嘴和尖東站的人流疏散。

本人搭乘過的全世界最好的機場快線(好貴!),安全快速舒適準時這些形容詞全都用上也不為過。

(圖3-2,機場快線內飾)

其次簡要介紹巴士、的士和輪渡。超過一千條公交線路覆蓋全港各個角落,大巴不開行的地方會有小巴和的士開行,巴士到達不了的外島,會有輪渡通行。

對了,還有懷舊的叮叮車(有軌電車,僅在香港島運行),它的最大好處是停站細密,以及便宜。


四、公園

在這裡把公園的概念限制一下,不包含郊野公園。

香港大多數公園以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為主要任務,在提供休閑娛樂和維護城市生態平衡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必要的休息椅和小橋之外,人工構築物較少,最大限度降低認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和破壞。

早先有一首很喜歡的歌——《九龍公園游泳池》,裡面這樣唱道:

我喜歡九龍公園游泳池

那個戲水池有個瀑布位置

瀑布下站著能忘記煩惱事
每個星期我都會去一次

(圖4-1,九龍公園俯瞰)

就說說九龍公園

每一次提到花園城市,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會浮現出新加坡。其實香港政府也在致力於打造亞洲綠化模範城市。九龍公園算是這一政策中重要的一環節。

原本是英軍營房的九龍公園,園內有一個符合奧運標準的游泳池,以及多個運動場。公園裡各種造型各異的雕塑,和層次分明的綠化,可以感覺到政府在修造這一公園時候的用心。

五、公共娛樂

在香港,綠化用地約要佔到整個城市的40%。郊野公園遍佈於港島九龍新界大嶼山的各個居住點。中心區周圍是完整的「綠環」,外圍是公共交通可快速到達的衛星城,衛星城之間多以森林或農業用地相隔,形成張弛有度的中心放射狀結構。這一布置限制了城市蔓生攤大餅,既維護中心區的繁榮,又保護了城市農業和生態。

愛登山的市民可以有大大小小二十幾個郊野公園供攀爬選擇,並且每一處都風景旖旎,「四時之景不同,樂亦無窮」。

(圖5-1,陳奕迅專輯封面,大東山)

之前每個月都要去一次的大東山,也是陳奕迅專輯封面的拍攝地。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芒草搭配上亦起亦落的霧氣,使得三四個小時的行山過程變得一點都不枯燥。

喜歡跑步騎車的市民,可以盡情的去海濱長廊,公用綠道運動。個人最喜歡的海濱長廊位於青衣,忙完一天的事情之後,換上跑鞋,沿著海濱長廊跑上七八公里,既是放鬆,也可助眠。同樣的,其他海濱長廊也遍布香港,例如更加著名的淺水灣,西九龍海濱長廊等等,都是大家放工後的好去處。

(圖5-2,青衣海濱長廊)

喜歡其他球類運動的市民,同樣不會失望。康樂署在每一區都規划了大小規模不一的運動場,並且在網站上開放預約。其他的屋邨,物業小區里也都配套有運動場,甚至很多都有健身房游泳館等供不同興趣愛好的住戶選擇。

*以前念高中的時候,想打會兒籃球,學校不讓進,機關單位更不讓進,總之是經常要和保安門衛吵架的。而在香港,我只要步行五分鐘,就可以到達這一區的運動場,自由做各類運動。

除此之外,還有歷史街區改造、照明工程等更加專業的領域,受限於本人水平,無以班門弄斧,歡迎專業人士補充。


最後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在香港生活,讓人最舒服的地方,是有安全感。講一件自己身邊的事情。

五月份的時候,有一天夜裡飛機延誤,四點鐘到機場,加上提行李和辦理入境所耗費的時間,等到出港時已經接近五點了,這時候夜間班車只剩下5:30的最後一趟。乘車的站牌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很明顯的,會有一大撥人上不了車。我排在隊伍的接近最末,幾乎絕望,做好了要過六點一刻再搭第一列機場快線的準備。

這時候機場的一位工作人員(看制服應該是巴士公司的員工),拿著引導牌,在隊伍前前後後走動(他沒有站在隊伍最前面聲嘶力竭地喊,而是考慮到候車的人群或許已經筋疲力盡,所以一一進行通知),通知大家有另外一趟開往紅磡的巴士已經就位,會開得慢一下停靠多一些車站但是確保大家都可以回去。人群開始有秩序的跟隨工作人員的引導慢慢前進。

上車後我把行李在一層的行李架上放好,安心地去二樓找到座位休息。


三分規劃,七分管理。
好的規劃設計有很多,但受到城市資源和規劃部門管理能力的限制,好的規劃實施和規劃管理卻不多,規劃文本可以提出很多好的設想和指標,但在實際中一般只能部分實現。
因此規劃得好的城市,有幾項必要條件:除了理念先進,還必須有尊重知識、經濟發達、管理能力強等屬性。尊重知識,才可能科學規劃、避免違背城市發展規律的情況頻繁出現;經濟發達,才有持續性的公共資源投入;政府管理能力強,才能將規劃要求落到實處。
我認為國內整體規划水平最高的城市是除帝都之外的三個一線城市。上海、廣州、深圳在城市規模快速擴張的條件下,並未出現嚴重的城市病,保障了數千萬人工作、生活、交通、遊憩的舒適與便利,背後都有著高水平的城市規劃。
以我最熟悉的上海為例,除經濟發達外,人才優勢也突出,註冊規劃師的數量全國第二,規劃研究機構數量全國第一,還有同濟大學持續輸送新鮮血液。此外上海比較重視規劃,將人才資源利用充分。上海規土局的基層處室都坐著大批的博士,處長、副局基本都是業務專家,或者直接找教授掛職的。政府對規劃的各個方面都建立了專家委員會,重要規劃會反覆進行專家論證,雖然很多也是形式上的,但聊勝於無,而且如果領導決策沒有依據專家意見,日後會有追責風險。
此外我認為長三角、珠三角的幾個二線城市也規劃得相當好,它們規模相對小一些,經濟特色突出,同時山水環境稟賦優於一線城市,規劃難度也小一些。

先寫到這裡,有時間更新下我認為規划水平高的幾個城市,寫具體空間特徵與規劃得失。


(原回答)我覺得是蘇州。本科在南京,研究生在蘇州。南京就是你在東大逛著古色古香的六朝宮苑遺址,一抬頭,紫峰大廈,逛著古雞鳴寺,一抬頭,紫峰大廈,逛著江寧織造府博物館,一抬頭,還是高樓。蘇州就是老城區全部保留古城,所有樓不能高於北寺塔,但是出了古城,又可以建高樓。而且感覺蘇州不是很堵車,地鐵規劃也比較超前。南京在全國的城市裡算規劃不錯的,但是還是比不上蘇州。

__________
(第二次增加內容)哎,我是服了大內鬥省了,用南京話講,「多大斯哎~」。由於我在南京和蘇州都待過,所以就隨便談了一下很主觀的個人感受。個人對南京蘇州都沒有偏見,沒想到評論就開撕了,發表不到一天,評論數就超過所有回答的評論了,而且可以看出點反對的人也不少,有好事者還加入杭州準備撕。南京蘇州沒撕完,蘇州下面厲害牛逼的市比如張家港常熟也開始各說各好。不過這也是蠻有意思的,說明江蘇發展好。

喜歡內鬥的,給各位推薦一篇文章《江蘇歧視地圖》,個人覺得還是蠻好玩的。
http://mp.weixin.qq.com/s/vucLnSwDEO7CuuYrNGOikg

看到你們這麼喜歡撕,我一句話不講也不好,那就再來兩篇吧。注意文中作者姓名。
《蘇北到底在哪裡?》http://mp.weixin.qq.com/s/Y7k7yD6jcl_YhdZdFhhG2g
《蘇北人出漢奸?》http://mp.weixin.qq.com/s/deAZ_7I5yyTAZd-U6GuhrQ

_________
(第一次增加內容)評論里有人要看照片,我隨便發幾張吧。手機弄的,有點麻煩。

七里山塘的七隻狸貓的故事

話說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卻對幾百里外的蘇州不太放心,擔心蘇州百姓懷念張士誠,於是派劉伯溫來蘇州視察。劉伯溫經過考察,認為蘇州還是存有龍脈,龍頭是閶門,龍身是七里山塘,龍尾是虎丘。特別是虎丘塔高高翹起,是不是塔下吳王闔閭行將再世,與明朝爭奪天下?
劉伯溫掐指一算,決定修建七座橋捆住龍脈,但是呢,這裡有龍有虎,龍虎相爭必有一傷,於是又請出老虎 的師傅,貓 來督戰。因此,命石匠做了七隻狸貓石像鎮守在七座橋旁邊。
今天就走了一走,找到了這七隻狸貓。民間流傳,山塘橋邊的美仁狸象徵優雅;通貴橋邊的通貴狸象徵富貴;星橋邊的文星狸象徵學識;彩雲橋邊的彩雲狸象徵幸福;普濟橋邊的白公狸象徵健康;望山橋邊的海涌狸象徵緣分;西山廟橋邊的分水狸象徵機遇。而且還聽說摸摸狸貓的腦袋,可以獲得好運。[偷笑][偷笑][偷笑]

虎丘的枇杷

再發幾張別的

金雞湖中的島

獨墅湖邊白鷺園

江蘇巡撫衙門裡面的小池塘

文廟一景

可園

太湖

雙塔

穹窿山竹林


答非所問地純吐槽。把問題默默改成為什麼我國好多城市或區域的規劃槽點那麼多。。。

1. 土地財政是亂規劃的元兇吧。政府要財政收入,所以明明可以規劃成城市綠肺的小島也來上幾個綜合體,再外掛幾片生態旅遊養老概念大野盤。明明隔壁區域已經那麼多空置的寫字樓了,但是商辦比工業值錢,所以我們區也義無反顧的來上幾棟吧。。。不對,是幾片。沒有稅收的倉儲用地一直被政府嫌棄,恨不得都改商辦住宅了。。。物業形態本身不應該被加上太多的附加衡量標準,諸如稅收、地價、招商引資力度,把合適的形態放在合適的區域,平和的,利落的。

2. 對城市的衡量標準有點粗糙和單一。無論是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都要有CBD,或者新CBD。這樣給男女老少統一穿裙子的打扮方式真的好嗎,核心商務區這種很稀缺的資源在我國就那麼的寧濫勿缺嗎。。。有些區域規劃也是一片一片同時來,就那麼地大物博嗎,看看日本新加坡這些像微雕一樣做規劃的國家不覺得自己的步子太豪邁嗎。雖然房屋質量不太好,但是拆遷費也很貴啊。。。多儲備一些未來用地,規劃接地氣一些,給未來預留個空間不好嗎,非得把200集的連續劇一口氣拍完,都不給觀眾發言投票的機會。

3. 少了一些市場代入感。把供求關係看得不太重要,其實實際人口就那麼多,同時推那麼多住宅用地,那就不得不被鬼城了。規劃總量、推地節奏、保留價都可以和現有供求稍微掛個鉤,還有一點調解房價的作用。見過在一個路上走半小時遇不到5個人的新區小城,相鄰兩個地塊上都規划了兩個10萬方的商場,然後兩個開發商互熬看誰先開工。

因為圍觀了一個規劃方案,所以槽點突然爆棚了,觀點有偏頗。。。歡迎探討。


包頭,城市規劃是建國時期蘇聯專家做的。火車站建在郊區,不像其他城市建在市中心,導致非常影響城市交通。市區內有非常大的草原公園,平均每隔3個路口就有公園或者廣場,綠地非常多。道路都是橫平豎直,即使是外地人,只要認識東南西北就不會找不到路。之前在兩個老城區中間有一塊地,這幾年正開發為新城區,因此發展方式不像北京那樣攤大餅,一圈一圈往外烙。


僅從城市規劃的專業角度來說,
新加坡,毫無疑問。
這個城市有著號稱世界最好的機場,世界前三(不知道現在是不是依然是)的港口吞吐,世界頂級的石油煉化產業,但是,居然沒有淡水資源?
同時,
一個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城市居然可以基本不堵車,(請大家至少有點經濟學和城規的常識再拿車價來說事,別忘了這可是個民主選舉的國家,純粹靠價格調控把老百姓弄得都出不去門了你覺得他們還會選你?)連大排檔賣水的阿姨都能買得起靠近地鐵沿線的房子,於此同時這個地方還有世界第一的城市綠化率和不到50的PM2.5值,市中心裏面還有一大片低密度的老房子保留著最原始的城市風貌。
說真的,這不科學。

但是,但是,新加坡並不是我去過的最好的城市,請不要混為一談。

除此之外,東京的規劃也是不錯的。
中國的那些城規不要提了,上海作為中國規劃最好的城市之一,滴水湖新區的整個規劃打回重做了N次,到現在還跟個鬼城一樣。
一定要說我覺得蘇州工業園做的還不錯。恩,那是新加坡去做的。
天津濱海新區有一部分也是新加坡做的規劃貌似。
但是應該不是炸掉的那部分。。。


蘇州,真的很喜歡的一座城市


日本 東京
在下只是地理愛好者,如有錯誤請不吝指出。

1市中心的高綠化率
一般來說東京的山手線內的範圍可以算是東京的中心了,相當於北京的2環的感覺。
可是在這寸土寸金的地帶,仍有兩個超大面積的綠地。猶如紐約的曼哈頓公園。

綠色圈為山手線 紅色圈為明治神宮,天皇皇居,新宿御所,與上野公園
其次,城市除了固定的綠化面積以外,還積極推動在樓頂,民宅內「植樹造林」。通過這種方法,變相增加了城市的綠化率。

2商務區 住宅區 工業區 分工明確
3有計劃的填海造陸

4世界上最繁忙的軌道交通系統
東京的交通十分通達,除了修建了環東京的地下隧道幹線以外,軌道交通更是把住在東京外的人每天早晚往返於東京市區成為可能。
我以新宿為出發點 通勤時間設為1小時+-10分鐘,看看我們能通過電車前往哪些地方?
由東往西 看東京1小時生活圈 黃色線範圍
藤澤
相模原
高尾
青梅
坂戶
久喜
春日部
筑波
我孫子
八千代台
千葉

其中屬於東京都範圍的僅有高尾市與青梅市 其餘的均屬於東京周邊的神奈川、琦玉、千葉縣。 平均距離新宿站50KM 左右
假如在國內你想在50KM左右的距離通勤 則至少要花1個半小時以上。這大大增加了時間成本。


既然題主在長沙讀大學,來一趟長沙的鄰居城市株洲市應該就有體會了,推薦你坐T2公交,河東到河西,城規如何,高下立判。

我也是在長沙讀大學,並不是株洲人,不過經常去株洲,這個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湘江為界,儼然兩個城市,河西新城,河東老工業城商業區。

一下暴雨,河東看海划船,河西穩穩噹噹。
一到周末上下班高峰,河東交通直逼癱瘓,河西有序無壓力。

感覺株洲就是在這兩個獨立的小城市中無限穿梭,我第一次去株洲時,株洲大橋,去河西過河車輛還要收費,儼然就是感覺出了高速到了另個城市,如此,現在的株洲人,覺得住河西就是高大上,住河東就得比別人差一等(當然這是局限於部分地區)

城市規劃重要性在株洲這個城市表現得一覽無餘,河西新城嚴格按照扇形發散開的道路布置,同時政府又嚴格控制污染企業進駐,至於老工業區的河東,那隻能呵呵了。去過就知道,株洲的公園幾乎密集分布河東北,為什麼??!!全是隔離性公園!!!讓污染性氣體不進市區!!而河西呢?抱歉,像樣的公園幾乎沒有,別問為什麼,因為在河西走走,指不定和河東的公園環境沒什麼兩樣。

結果就是,河西房價攀升,唰唰唰的5000+的別墅區層出不窮。而此時的河東,4000平米價的樓盤多得沒人要。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由城市規劃引發的社會治安管理問題了。
我不想多做解釋,這也是為什麼河西房價賣那麼高,河東的居民房拿來做廠房的比比皆是,人口遷移不僅僅是城市與城市之間展開,現在,在株洲這種內部遷移愈演愈烈儼然成了兩個小城市了。
不知道可笑還是可悲。
種種未道明,題主倘有時間,來株洲轉轉,也許會有新的體會。


我就是想回答這個題
去過挺多地方,北京、上海、深圳、蘇州什麼的這是口碑還不錯的城市,其實也確實不錯。
不過我想說的是泉州,真心不錯感動得不得了(我不是泉州人哈),而且就只是就城市規劃來說的,旅遊的話可能不是很符合大眾口味,去泉州玩,坐車進到城區就感覺這個城市好有特色,媽祖廟啊,一些古建築保留的很好,而且一些新建的建築也都差不多跟古建一個風格,住的是(中山街還是中山區忘了 )好多路都是磚紅色的騎樓組成的,民風樸實。
西街(是叫西街吧)是我看過最有特殊的一條街了,那些房子看起來都是很有年代感的,跟廈門的步行街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商業化沒那麼嚴重。強推泉州,就去了一次影響就很深刻,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不過可能大多數遊客人就是喜歡商業化的東西所以不會喜歡吧)。
一個外行人來說,泉州的城市規劃真的不錯,至少這座城市是有特色的,你在離開後想起泉州就會想到紅色的騎樓,西街,開元寺……我還會想起豬血湯 突然有點害怕泉州變得商業化了,那樣我倒是不喜歡了。以後還想在去吶……


西安


坡縣。


提名西安西安西安~

不是西安人,也不在西安工作,但近期去西安旅遊了一周,真的很喜歡這座城市。尤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西安的規劃,特別是旅遊景區的規劃。
我是昆明人,同樣是旅遊城市,昆明乃至整個雲南的各大旅遊景區跟西安一比真的是大大的相形見絀,景點真的就只是景點,完全不見更深層次的規劃,周圍各種蠅營狗苟的小生意攤,正規的不正規的,都只有一個目標:宰客!真是一點也不意外雲南旅遊差評越來越多,亂象頻發,這跟當地政府和景區開發部門的規劃和管理不利有直接關係。

好了,先不吐槽家鄉了,這不是樓主提問的重點,重點講一下西安的旅遊規劃。

1.交通

西安所有比較知名的旅遊景點,都有公交覆蓋,連距離比較遠的兵馬俑(距市區三四十公里,打車約160),都可以在火車站坐五路就到,成本不超過十塊錢,公交站還有專人引導,超給力!(當然也會有黑車,但這估計是每個旅遊城市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但西安的能感覺到有關部門的管理,這點很難得)華山同樣如此,動車直達就不說了,到站就有巴士到景點(免費的!),一出站就能看到,只要查過攻略或者出站看一看就一定不會花冤枉錢。


交通對旅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誰去旅遊都不願意把大頭花在交通上,我們是去玩兒的,寧願多花錢玩兒好,支著景點和有關部門在交通上宰一刀不僅會大大降低城市好感,更會讓很多遊客對景點望而卻步。在這點上,西安盡全力做到讓旅客最低成本到達景點,先把人留住而不是在剛需上賺錢,西安旅遊規劃部門對此看得很明白,但如此簡單的道理卻是很多城市做不到的。

2.消費區

西安各景點所有熱門景區都規划了消費區,尤其是兵馬俑,出景區必經一片消費區,不僅有一般景區的旅遊紀念品商店,更有如鼓浪嶼一般的時尚小店,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一應具全,差異競爭,就算是特產店也各具特色,而正是因為這些小店各有不同,減少了同類競爭,也不會逼得所有店因為同質競爭而惡意聯合提價宰客,這才是旅遊消費區應該有的樣子。雖然肯定有人吐槽出景區路太長,但看到這些有品味的小店,相信大部分人更多想的還是進去逛一逛玩一玩,根本不需要強制消費,遊客自己就掏腰包了。

做好消費區規劃後,嚴格控制入駐門店的品質,引導店面不因靠近景區而無理宰客,反而關注店內產品,差異化競爭,這樣既服務旅客人群,又以良性競爭養活了很多小店,既有稅收又解決就業,遊客口碑又好,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真的是明智之舉,完全可以看得出背後開發規劃的功力。想想雲南旅遊,之前看過一份報告,說雲南到客數量是四川的一倍,旅遊收入卻只是四川的二分之一,真是太可笑了,白瞎了雲南的絕世美景!政府亂收租金,商家惡性競爭,所有人都像盯著一塊塊新鮮出爐的肥肉一樣盯著旅客,真的是不寒而慄!

3.景點內趣味項目

這點挺逗的,華山上各種有的沒的項目,什麼把自己P在險峰上啊,拍鷂子翻身的照片啊,拿劍在華山論劍四個字前合照啊,甚至兵馬俑外專門搞了個仿冒品合照區啥的,雖然有點low,也明白是些小本生意,但就是這些比較搞笑的項目,都是有專人管理的,機器還都挺先進,一看就是官方授權的,不是無良商販在瞎搞,要價也還算合理,更不會一直拉客騷擾,浪費效率,能感覺到背後無形的手的調控。

P.S 尤其記得華山上下景點時有私營的軌道小車,這點不得不佩服西安人的文化底蘊,太會說話(偷笑),上山時勸大家「馬上要登山了,為了節省體力可以坐小車」,下山時勸大家「大家爬完山都累了吧,可以坐小車」,當然這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軌道小車的工作人員一直拿著大喇叭提醒遊客,這是自費項目,不是必須要坐的,可以走台階,真的是商家良心做生意,景點和有關部門良心做管理~

4.旅行社管理

去西安的幾天,很少接到滿街亂飛的傳單卡片,這點在昆明簡直不敢想像。我開始有點疑惑,後來才發現在各個旅遊景點都駐紮著定點的旅行社諮詢點,沒有傳單,只有比較專業的介紹,據我觀察,諮詢點很多人諮詢,成交率也高,雖然之前也提到西安交通服務的成熟度完全可以支持旅客不參團,但確實相當一部分旅客還是比較希望到地跟團的,但他們往往容易被無良旅社坑騙,北京周邊一日游就是個典型例子,其中的黑暗令人髮指。在西安,感覺旅遊是有保障的,背後有管理,跟團風險低,當然我沒參團,如果有朋友參團被坑我就啪啪打臉了,但西安起碼做到了沒有旅行社各種拉客騷擾我還是很滿意的~


OK~話癆完畢~西安旅遊規劃真的是可以好好贊一個,作為旅客對城市的好感度無限飆升,來了還想再來,也會自覺推薦給其他周圍想來的同事朋友。最後真心希望家鄉的有關部門好好學習一下,不要再消耗雲南旅遊的信譽度,真正把雲南旅遊做成面向世界的品牌!


感覺前面變成了曬城市最美照片大賽?(黑人問號臉.jpeg)


城市規劃的好壞跟城市環境建設的好壞以及拍攝技巧都是兩回事吧?


咱來看看這倆數據

城市人口密度

 全國城市上班距離及時間排行榜(前10名)

  編號 城市 平均里程 平均時間 平均里程 平均時間 平均里程 平均時間

  (總體) (總體) (公交) (公交) (駕車) (駕車)

  1 北京 19.20 52 21.9 57 17.5 48

  2 上海 18.82 51 20.8 56 17.2 47

  3 天津 16.95 46 19.1 53 14.8 40

  4 蘇州 15.51 43 18.3 50 12.6 37

  5 廣州 15.16 46 17.8 52 13.1 45

  6 佛山 14.63 44 16.9 46 12.9 35

  7 南京 14.14 41 15.3 48 12.7 35

  8 重慶 14.12 43 15.5 47 12.6 35

  9 深圳 13.97 40 15.0 48 12.7 35

  10 武漢 13.95 39 15.3 47 12.4 32


(數據來源2015全國50城市上班族通勤距離及用時排行出爐)

不是針對誰,第二則新聞里出現的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規劃都是辣雞。

城市規劃建設好壞的評判標準不是你有多少漂漂亮亮的古建築,也不是你家門口有沒有一條詩情畫意的小河,而是要看在這個城市中城市的各個功能發揮的如何,經濟發展的如何。

最直接的數據就是交通和居住(各大城市的房價我懶得查了,你們自行腦補)。如果這兩個基本功能都無法得到滿足,我只能說這個城市的規劃建設是有問題的,甚至是失敗的。


所以根據這兩個表格進行一個簡單的判斷的話,

點名表揚深圳市,人口密度高,通勤時間第九;

東莞市,人口密度第三,通勤時間沒有進入前十。


如果沒有指定國家的話,我去過的感覺城市規劃做得最好的是新加坡


你講這個城市規劃做得最差,說武漢我不能同意,我大濟南不服!
畢竟是日本鬼子開飛機來都不炸的地方。一年修八遍路,今天封了明天堵,有車沒車都在堵。
可能規划上最值得稱讚的一點是把自然地理科學完美應用在路名上了吧。


怎麼還有人吹紐約。妥妥的Hard模式城市啊。。。雖然NYC我不熟。

台北據說以前交通很差。據台北人自己說是因為幾百萬台北人去上海所以交通就好了。對香港的一大印象就是,這裡人開車好猛。可能也是以前城市管理規劃比較好交通問題不大吧。
瑞士 蘇黎世 也是我最喜歡的城市。

城市很小很靜謐很迷人。而且從巴伐利亞到瑞士德語區,城市的風格都有一種非常強的自由主義之風。城市的感覺非常安靜。

其次恐怕就是西安了。1500年前的城市規劃依然牛逼。


當然是這個啦


我是來吐槽鄭州的!
首先,我生活在鄭州工作在鄭州愛著鄭州。
然後吐槽開始。
難道哪條路是三環定好了就定了嗎?為什麼東三環從中州大道變成107輔道了?是因為東區房價太高不拉進三環自己都覺得不好了嗎?東四離東三那麼近,你讓西四南四北四都怎麼看它?
人家城市市中心蓋超高住宅做大平層是為了現在市中心制高點俯瞰全城繁華,而鄭州二七呢?是看街邊小攤還是火車站的批發市場?
當年規劃道路時沒有前瞻性現在天天修路,現在蓋房子批了一堆高容積率高密度的百米住宅,這種建築垃圾看政府將來怎麼拆。
新區的發展不是畫大餅然後讓開發商去干。
批地的時候能考慮一下開發商的素質水平嗎?
二七塔旁邊建高層甚至超高,讓其他的城市的地標怎麼看它?就不怕它分分鐘死給全鄭州看嗎?
非機動車道真不能好好規劃一下嗎?讓小電電和小滴滴整日你追我趕真的好嗎?
鄭州如果不適宜建超高也不至於全部百米吧?百米以內也有百米以內的精彩啊!小寸頭太考完顏值並不適合鄭州!


推薦閱讀:

明知道結構工程師比建築師加班多、工資少、處於下游常常受虐,為什麼不轉呢?
如何做好一個建築設計?
有哪些關於 Python 在建築中的應用和教程?
設計院的建築師與地產公司的建築師在工作上的區別是什麼?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即將步入大學學習建築學,你會叮囑 ta 什麼?

TAG:城市規劃 | 建築 | 公共交通 | 工程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