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崇拜的祖宗是指什麼?
是源遠流長的歷史,宗族名人,宗法,還是別的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由於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阻絕,古代東亞人是自己這個大團體內部互毆,絕少有被沒見過的外族征服滅族的現象,偶爾竄出來一兩個稀奇古怪的蠻族,也是被抓來當人殉或者被趕走的份兒。而對於中國古代原始崇拜定型的商朝和周朝來說,最可怕的是什麼?不是沒見過的會滅掉自己的外族,也不是什麼天災,而是自己的爹媽不夠威猛,自己不幸出身在屁民家庭和奴隸家庭,所以商朝和周朝除了祭祀天之外,最重要的祭祀就是給自己打下帝國基礎的某個英雄祖宗的祭拜,因為要不是這個祖宗牛逼,現在自己在哪兒當人殉都不一定呢。所以上天雖然重要,但對祖宗的感恩同樣重要。
有人說祖宗崇拜是周朝開始的,其實不然。商朝人同樣崇拜祖宗,甚至比周朝更甚。周朝還沒有把自己祖宗包裝成天帝的行為,商朝後期,國王一死就被尊為天帝了。可以說商朝人眼裡,祖宗和上天差不多可以對等了。這也許是對自己的武力極其自信,覺得自己的祖宗和自己是獨孤求敗的感覺。
周朝時期,則把自己的祖宗和商朝的祖宗瞎掰成一個人,然後持續上溯,最後弄出來帝俊、黃帝這些有名有姓的天帝。而帝俊被解釋為帝嚳,黃帝被解釋為軒轅氏,這直接就是說我祖宗就是上天的意思了。
很多NB起來的部族,都有把自己的祖先/國君的祖先奉為神,將國君視為「神之子」的做法,兩方面原因:一是宗教心理需求上,二是現實政治上。
例子好比古埃及,好比日本,好比商朝。
商人將死去的祖先神格化為「帝」(天帝、上帝),認為「命」是「帝」頒下的旨意,因為商王室是帝之子(換句話說:天子),身負「命」,所以天經地義為王。這個意識形態是當時整個商文化群都承認和接受的,包括周族。當然周克商之後,為了解釋這個克商的政治正確,創造性的提出了「革命」這個理念,光照千古。
在商周時期,人們認為:在世者祭祀祖先、也接受自己祖先的保佑,是一種權力。能擁有地盤和宗廟,不附屬於他人他族,祭祀自己的祖先,這是一個成就。明君應當幫助或允許那些投靠自己的部族「續其祭祀」,而亂認祖宗「祭非其鬼」則是需要譴責的
迪士尼那個花木蘭裡面有一段講祖宗的你可以看看,祖宗就是你直系的親人往上一直數。
都算你祖宗,他們在陰間享受你的祭祀,因為鬼不會賺錢,然後享受之後會保佑你(開外掛)
我覺得,比上天保佑聽起來,祖宗保佑可靠多了呢哈哈哈哈哈。
天地君親師。
祖宗崇拜由圖騰崇拜演化而來,「祖」字的甲骨文就是一根男性生殖器的圖形。
一開始,它可能是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徵,後來「祖」的象徵則演變為宗廟和神主,也就是祖先的祭殿和牌位,將祖先視為神靈一樣祭拜。
建立氏族、家族,都需要先建宗廟。
族長率領族人落地居住,並在中心建立起宗廟,這就算是立了籍。祖在籍在,祖毀則籍亡,所以稱為祖籍。
有了祖宗崇拜,才有了後來的家國體制。通過這種形式建立了國家,「祖」又變成了國家的象徵,我們也叫做祖國。
說到底,祖先崇拜或者圖騰崇拜,其實際意義都是人類尋找身份認同的一種途徑而已。
-
「鬼」,逝去先人的祖靈。
-
袁騰飛其實講過這個問題:祖有功,一般指開疆開國之功;宗有德,一般指守成,天下之物,有德者居之。
延伸一下,很多人家中堂一般都有:祖宗昭穆神位,《禮記·大傳》載:「合族以食,序以昭穆。」是說宗族在舉行全族大宴時,按昭穆分班、序齒排座次。比如一長方形的餐桌,始祖之位居桌之北向南,為主位。始祖之子居桌左,為昭;始祖之孫居桌右,為穆;始祖曾孫居桌左,還為昭;始祖之玄孫居桌右,還為穆。父子分昭穆,祖與孫同為昭或同為穆。在同一代昭穆的兄弟中,以齒(年歲)序位。
不是簡單的祖先崇拜,而是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建立起來了一整套社會秩序。
文明起源之初各不相同。比如西方文明是由一個一個獨立的戰士組成的戰鬥團體,進而演變為城邦的形式。中國則是以親緣關係組成龐大的家族部落網路,作為生存和戰鬥的團體。由無數個家族團體進而再形成"天下"。各種的禮儀典則祭祀的作用是維持倫理和秩序。上古的家族動輒延續上千年,代代相傳,親人不但是親人更是合作對象,在這種社會下倫理關係必須明確且維持一個很高的水平。對家族共同祖先的祭祀當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老天爺
對祖先和偉人的崇拜應該多一點
其次是信佛,傳統和習俗多一點
比起宗教好很多……
推薦閱讀:
※冉閔與陳慶之在歷史上到底如何?
※哪個中國歷史人物的人生最幸福?
※《封神演義》里為什麼沒有周公這個人?
※為什麼溥儀要被關監獄?
※三國中為什麼眾臣反對立陳留王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