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醫院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眾所周知,目前私立醫院在大眾眼裡口碑並不是特別好。私立醫院除了在醫院環境上比公立醫院好之外,好像沒有其他能與公立醫院相比的。以下列了我目前想到的幾個對比因素。
1.口碑。現在的私立醫院口碑已經很差了,民眾一提到私立醫院第一反應就是坑錢。
2.資源。整體來說,私立醫院的醫護人員資源和醫療設施資源都比不上公立醫院。多數醫術高明的醫生和有經驗的護士應該更願意待在公立醫院而非私立醫院。另外,公立醫院的各種醫療設備應該遠遠多於私立醫院。
3.看病流程。公立醫院更多是想為病人治好病,私立醫院則想盡各種辦法為病人做各種檢查,開各種昂貴的進口葯,進而從病人那賺取更多的錢。
4.廣告。很少看到公立醫院做廣告,卻經常看到私立醫院在網路、電視、公共交通、報紙雜誌以及大街小巷裡的各種牆體廣告等,私立醫院的廣告支出應該佔了運營成本的很大比重。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費用,還得從病人那獲得。
5.療效。即使是做個人流手術,大家都傾向於教育那些少女們一定要去公立醫院,別拿著一張私立醫院的傳單上的地址就去了。
6.環境。整體而言,私立醫院的環境比公立醫院的好很多。多數私立醫院的內部裝修比公立醫院好很多。由於病人很少,所以私立醫院也沒有公立醫院的擁擠感,同時醫生和護士也都非常熱情。但是,還是那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私立醫院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為何私立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噌噌地冒出來而且還能常年營業?他們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家慈在國內一家私立診所工作十餘載,現在是該診所婦科主任,之前是北醫三院(算是全國頂級的產科科室吧)的婦產科大夫,參與過全國首例試管嬰兒,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算名醫了。我還有幾個前同事去看過她。她不上知乎,我就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吧。
其實私立的存在,甚至包括私立所帶來的種種亂象,都是來源於醫療需求的市場化。
先撿好聽的說吧。
在北京這地界,公立大三甲和全國頂尖科室那麼多,如果僅從醫療技術上講,乍一看是沒有私立醫院生存的空間的。縱然現在一部分私立醫院開始花高價挖公立醫生去全職,以及一直都存在的「名醫出台」,但從醫療科研到手術經驗技術上,頂級公立三甲科室依然是頂級,無可撼動。
然而經常去公立三甲看病的人也都知道,看病就醫的體驗不是那麼好。主要問題在於人多,造成的挂號難、就醫秩序差、醫生精力和資源分配有限等問題;還有就是體制內缺乏足夠合理合法的價格歧視,多年前,好的醫生要想收入高,要靠「以葯養醫」和「走穴」去掙錢,現在手術做好了正常感謝的紅包都不敢收。所以當前醫療體制的關鍵在於,好醫生是整個公立醫療體制中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在沒有被合理分配合理補償的條件下,造成了公立醫療體驗差的問題,這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問題。
公立醫院就醫體驗差,那麼重視體驗的人就會通過市場手段選擇其他手段,因此也就催生出了私立高端醫療路線(以及部分公立醫院的 VIP)。我媽工作的這家私立診所,不是莆田的,走的就是高端醫療路線。所謂高端其實無非就是服務質量好。因為,醫療本身是服務,在價格足夠高、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經濟手段解決公立醫院體驗不好的問題:
- 挂號排隊:高端私立靠預約,你準時來肯定有醫生等著你來看,不需要一早排隊,也不需要臨時向號販子買號被要天價;
- 醫生太忙:高端私立預約好了時間,醫生有 1 個小時的時間給你,你想問什麼問題都給你回答,不論多白痴多常識,都會回答,用什麼葯為什麼用,都解釋清楚。我媽之前在公立,一天百十來個病人,一個一個解釋清楚真的要死,而且根本看不完。其實很多時候病人的問題都很簡單,但在公立門診確實沒時間解釋清楚。現在的話,我媽會解釋病因,也會把解決問題的幾種方案和風險都列出來講清楚,讓患者自己選(這很耗時)。這其實是高端私立的核心內容,也是所有高端醫療用戶的最核心體會,其本質就是完整的醫療服務,從心理到生理的全方位解決。
- 售後服務好:我媽晚上下班回家經常接打病人電話,諮詢癥狀變化和用藥,有時候一聊就半小時,還有的時候是病人介紹朋友過來打電話諮詢的,也一併接聽(所以我從小耳濡目染,對婦科辭彙特別熟悉)。公立基本上很難有這種電話服務吧,我了解的大醫院醫生,對比較在意的病人留個簡訊聯繫方式就很不錯了,大部分都不留。我感覺我母親扮演的其實是一個長期的女性生理健康夥伴的角色,常見的婦科炎症、生育、產後恢復等全部都 cover,所以很多客戶也是長期客戶,這可能也是這種服務的精髓之一。公立相對來說則更像一鎚子買賣。(是不是有點反常識了?大多數人可能覺得私立是騙一票就走,其實對於高端私立來說,反而不是)
- 看病流程相對便利:不需要拿著化驗單和處方到處跑,然後做個檢查樓上樓下跑,基本上是 預約 - 問診 - 檢查 - 開藥 - 付錢,相對來說比較順暢簡單。優化用戶路徑和使用流程,跟好的產品經理思路是一樣的。
- 私密性:本來私立診所人就少,公眾人物/明星 被曝光的機會就小(比如一線女明星如果去看婦科,這肯定上頭條啊)。如果對隱私特別敏感,有時候私立診所還可以在特定時間安排清場,絕對不會有超過 5 個人知道你來過。比如說,奶茶去和睦家被看到,於是曝出來懷孕,其實她還可以去更小更私密一點的(不過誰知道是不是為了炒作呢?);
- 多語言服務:很多高端私立醫療機構中有英語、日語、韓語等專業人員,基本覆蓋了在北京工作的外企、外事工作人員等需求;
那麼代價就是貴,花費是公立醫院十倍不止。一個跌打損傷挂號就大幾百人民幣,最後弄一套下來得小几千人民幣,都是明碼標價。因此,主要客戶除了體面人之外,幾乎都是外企中高管或駐京外事人員等上了高端醫療保險的,這個價格基本上和美國的醫療價格接近(甚至還要便宜一些),規範的高端私立醫院和診所,在流程上也跟歐美相似。
對於在這種高端私立診所工作的醫生來講,主要是以下幾條:- 不那麼累:一天最多 10 個病人(就說婦科啊,牙科可能也差不多,其他就不太知道了),習慣了聊天的方式後大多數病症其實很容易處理,比較有序,雖然聊天聊一天下來也很難說輕鬆;對於專科醫生來說,沒有夜班,也肯以保證每周雙休,每年休假也可以保證,反正病人都是預約制的。這可能是對醫生來講最核心的好處。
- 收入相對穩定,但屬於高不成低不就:年輕醫生比在公立多一些,但經驗資格老道的專家還是在公立才能名利雙收。因為這種高端醫療實際上是靠口碑宣傳的,一旦口碑建立起來後,病人之間相互推薦,來源比較穩定,用不著做搜索引擎(人群不對),只要做主要客戶群的挖掘和定點宣傳就可以了,一個城市高端醫療人群也有限,所以也不會爆髮式增長;
- 醫鬧少:畢竟收入高的人素質相對來說高一些,當然也有不尊重人的、頤指氣使的,但相對來說少很多,而且遇到問題知道從法律途徑走,絕少出現暴力情況,而且高端私立醫院相對來說更重視口碑,主動賠錢息事寧人不在少數;
- 學術空間收縮:因為在這種私立診所,實際上學術氛圍要比公立弱很多,疑難病例也幾乎見不到,如果有的話都轉院到大醫院 VIP 去了,會有一些學術上的交流會議(尤其近年對民營醫院的某些重點科室加大了教育力度,你懂的),但專業上的提升相比在公立就慢很多,不過大多數病人實際上都是常見的小毛病,並不需要專業特別精深。
- 公立醫院的名醫可以出來賺外快:遇到比較難的病人,但診所確實想賺這筆錢的時候,就會去請公立醫院的名醫專家過來看,因為這種人幾乎不可能去公立醫院,但他又有看病的需求,所以只能這樣解決。
所以,就高端私立來看,這種存在並不邪惡,而就是為了解決患者需求,雖然這種體驗上的提升並非剛需,但其實跟 600 元的智能機和 6,000 元的智能機的區別是差不多的。而醫生本身去高端私立也無可厚非,想要小富即安、不圖大富大貴的,其實私立對於一些專業水平尚可的醫生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英語好就更好了)。
那骯髒的私立又是為什麼會存在呢?排除掉騙子有意詐騙,其餘的原因還有:公立醫院產能有限(接待不了)、服務有限(沒有解釋清楚病人的所有疑惑)、確實治不了(但病人本身不放棄/存在僥倖心理)等等。最尷尬的地方,其實就是因為公立醫院本身服務不到位,導致一部分患者流失到了私立醫院(其實高端私立有一些病人也是因為公立大醫院醫生太忙,解釋不清楚,所以才去找私立診所聊一個小時買個心安)。騙子為了騙人肯定好話說盡,謊話編圓,大多數患者沒有醫學常識,心裡沒底但聽著合理,就上了道了。他為什麼貴,不是因為服務質量好,而是因為騙你做很多沒必要的檢查和手術,沒病說成有病。這屬於利用信息不對稱欺詐,是劣質產品而不是高端醫療。如果我們能將健康常識普及到現在 100 倍的水平,我相信養生騙子和 X 田系的生存空間都會消失殆盡,但現階段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市場層面就是沒這麼多資源,所以一方面需要監管驅動,另一方面需要行業自省。
說到「行業自省」可能有些讀者就笑出來了(或者哭出來了),我覺得也別那麼悲觀。去年我跟我母親的一些醫學院老同學吃了個飯,飯桌上的阿姨們幾乎都是我國醫學界各地的權威和棟樑了(有些權威和棟樑沒有來是因為工作太忙了,沒時間參加同學會……),飯桌上提到,有個阿姨之前是公立三甲婦產科的主任還是什麼,被挖到一家 X 田系醫院負責整頓業務,她剛去那兒的時候一看,真是觸目驚心,此處省略 200 字,經過她 1-2 年的整治,「至少不怎麼死人了」,飯桌上的大家都跟著笑笑。
所以我們目前的醫療局面,核心問題還是在於資源太少,尤其是合格的醫生太少,而且同時國家和患者願意在醫療上投入的資源也有限,同時需求又很多。供需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就滋生了很多劣質產品服務來補充市場。從大的經濟規律來看,X 田系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現象,不是 X 田,可能也會有 Y 田、Z 田。解決這個問題,光靠道德批判也是沒用的,全社會一起加大投入才是根本。私立企業要提高人力投入和資本投入,達到最起碼的可接受的標準;消費者可能也會面臨更多醫療開銷,才能獲得他們所期許的醫療服務質量。否則,長期涸澤而漁,整個醫療市場就是個藥丸的態勢了……
道阻且長啊同志們。用看病貴來解決看病難。
能不把私立醫院等同於莆田系黑心醫院嗎各位
只是你沒有去好的私立醫院而已。
香港養和、新加坡伊麗莎白、上海的國際醫學中心,其實都可以和大部分的三甲並肩,甚至更高。
說白了,我們不太在乎錢,去私立醫院,只想是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治療。
私立醫院除了在醫院環境上比公立醫院好,就沒有別的優點?
不想在診室急急吼吼地做腸胃鏡。
想方便快捷地看完病。
想當場看到CT化驗單。
不想被主治醫生五分鐘就打發,想得到更多名醫的點診和會診。
住院時想找個態度好的護工。想吃到好點的飯菜。
想開到國內開不到的葯。
想得到對身體更好的治療方案而不是對錢更好的治療方案。
您的問題,就象是在問,為什麼我去必勝客吃西餐除了環境好一點也沒覺得比大盤雞好吃?
因為必勝客的西餐,不過是西餐中最(較)低等級而已
你去和睦家生一次孩子,再去公立醫院生一次,你就知道私立醫院的巨大價值…尤其是對於經濟有能力承受,但是沒有公立醫院關係(插隊建檔,照B超不排隊,住單間,大夫護士和藹可親等等…)的人群來說,靠譜的私立醫院簡直讓懷孕生孩子的體驗從負1000直接上升到10,沒錯,10分滿分!
PS,我的回答只針對於和睦家這一家私立,利息相關?自己老婆在那裡生的娃僅此而已。屬於自來粉,絕非水軍…如果有一天公立醫院的環境不再適合醫生們繼續呆下去,大家就會紛紛轉移到私立醫院。到那時,技術、設備等現在的短板將成為長項。
在中國私立醫院沒有什麼價值,道理很簡單,我就不想寫長篇大論來騙贊,本來私立醫院應該提供的價值是把優秀公立醫院的看病難改為看病貴,也就是提升服務質量,因為看病的人太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並不好,主要表現就是公立醫院各種不人性化,比如排隊時間長,醫生態度不佳,診斷時間短等等,除開醫療服務質量,如果論到醫療核心價值,醫生素質以及醫療技術,優秀的公立醫院各項都秒殺優秀的私立醫院。
說簡單點,私立醫院真正的醫療客戶是那些有錢沒關係的人。
因為優秀的公立醫院裡面如果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都能靠特權解決,這個時候的公立醫院就能瞬間秒殺所有私立醫院。更加直接來說,如果公立醫院能夠解決排隊難,預約專家難,你跟私立醫院比選擇哪個?
現在問題來了,在中國,有錢沒關係的人多嗎?答案就是不多,在中國金錢依附權力,有錢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點體制內的關係,所以私立醫院沒有多大存在價值,不然為什麼莆田系費盡心思謀財害命,把大量成本用於營銷還是不可說的成本?莆田系醫院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利潤率並不高,當然他們也充分利用中國的金錢高度依附和服從權力的特色。
目前中國優秀的私立醫院主要客戶也是那些外企高管,大使館工作人員,外國人為主,他們就是那群有錢但是沒有關係搞特權的人,或者不屑於使用這些關係耍特權的人,不過這些人有多少呢?現在明白了嗎?莆田系私立不靠譜,公立三甲就靠譜了嘛?君不見公立醫院的各種問題也是觸目驚心啊!!!一個西醫醫生,開中成藥甚至中藥是幾個意思?君臣佐使摸清了再來,賺錢這樣明目張胆不好吧。 這裡要科普下:百姓常說是葯三分毒,看到西藥一堆禁忌,副作用就覺得中藥,中成藥安全。。。其實中成藥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作為安慰劑,除了復方丹參滴丸參與FDA臨床幾期環節,還有哪家有明確的數據顯示有治療效果?也別和我提國內的臨床試驗的數據,作為藥劑師曾經以CRA身份參與到幾個臨床項目,國內那幾個臨床試驗中心做的那些國產葯和中成藥的數據有多水自己想想也知道。況且最重要的是連個不良反應,孕期安全,肝腎毒性這些大數據好多都是尚不明確,比西藥危險多了。西藥由於美國這樣國家已經把絕大多數臨床數據都給完善的差不多了,無論是Uptodate還是NCBI,Micromedex之類資料庫,我們可以透徹地掌握藥物在人體內代謝過程,什麼時候起作用,什麼時候代謝,從哪代謝?副作用連概率都有,從而規避危險性。如果覺得中成藥安全不如說掩耳盜鈴。補腎補腎不少人把真的腎臟給吃壞了,那些躺在醫院裡做透析的,急性腎衰竭的可以調查一下到底吃了多少副中藥。
當然可能由於我屁股做的位置決定我的腦袋怎麼想,並不是想吹捧一些優秀的私立((當然不是莆田系那種狗屎醫院))但作為體制外的醫學人,還真是無法認同公立,甚至某些三甲醫院的做法。
不打算火力全開,就說一點抗生素和NSAIDs濫用的問題。
--------------------------------------------------------------------------------------------------------------------------------------------
Round 1 :想必大家都有進過公立醫院門診大廳的輸液室吧,經常的發燒感冒感染統統輸一堆液。舉個常見的小例子:
頭孢曲松作為為三代頭孢,醫學人應該都知道三代頭孢的抗菌譜吧。三代對Gram+細菌有活性,但是不及一代和二代;相比於他們,三代特色除了像2nd一樣對部分Gram-細菌包括E.coli / enterobacter / pneumobacillus / HIB有活性,頭孢他啶,頭孢哌酮對pseudomonas aeruginosa還有不錯的效果。可是很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發燒,就說最常見的扁桃體炎,大多數情況下就是streptococcus感染引起的,隸屬於Gram+菌群。口服阿莫西林青黴素類或者再不濟一,二代頭孢也可是不錯的。靜脈輸液三代頭孢頭孢曲松完全沒必要。有的醫生不按指征治療!帶來的後果就是以頭孢類濫用。
還有些醫生在試用抗生素的時候,發現效果不好立即換藥,君不知抗生素一般48-72小時才能看出效果。。不使用足夠3天的話再停葯完全就是給細菌學習抗生素作戰風格的時間啊~~一般來說對於時間依賴性的抗生素,細菌耐藥性大概在12-24小時內便有想法了,最快記錄20分鐘!頭孢類血葯濃度>MIC濃度的時間不超過60-70%無法徹底清除細菌。所以國外醫生使用抗生素時候不用則已,一用便用大劑量,思路便是迅速撲滅細菌。譬如中耳炎,阿莫西林都是小兒按照70-90mg/kg/day開的,成人直接875mg po q12hr,但是國內醫生普遍小劑量小劑量titrate,有時候還真是在給細菌喘氣時間。
但是醫生是知道三代頭孢的抗菌譜的,為什麼還要這麼做?病人和醫生都圖省事唄,頭孢曲松是長效的,一天一次,一次性輸液完畢完事。可是一代二代大多需要一天兩次或者三次,就普通患者這依從性能保證輸液完後過12小時再來輸液?一來來個3-5天雷打不動風雨無阻來挨針頭?到時候患者估計揍得大夫滿地找牙,尤其是孩子家長,那真是不好伺候啊~~好吧,至少我院能嚴格執行這樣的SOP,真心點贊!就算用頭孢呋辛這一類短效二代頭孢,中間隔一個大輸液進行BID?嚴格意義上是q12hr(12小時間隔1天2次)好嘛?但是頭孢這種時間依賴性的抗生素這麼進行BID,中國耐葯率這麼高好歹考慮下將來吧。
再者普通公立會有藥師反覆耐心叮囑病人服完全部劑量?大部分人缺乏藥師follow up或者說藥師在公立醫院的角色就是發葯賣葯的(中國醫療體制下藥師存在感的缺失和不作為真是又能開一個大的醫療課題),僅僅是癥狀一好就停葯,那耐藥性真是蹭蹭地上竄啊,抗生素越用越高級,畫面太美不敢想,全國人民都要為其買單,為什麼?細菌在學習啊,不斷升級ing.......
Round 2 :我GF在local三甲工作,二線城市市內最好的內分泌醫院。糖尿病人一發燒不是選用安全級別相當高的NSAIDs類的Ibuprofen,而是選擇那種非選擇性COX抑制NSAIDs類的nimesulide,dose和duration對CV和GI的的影響有沒有直觀的了解?因為就這一種葯啊!而且用個幾次沒事吧。。。為此我教育她過好久,她也很無奈。
更有甚者非特殊情況下連退燒也特別喜歡用激素,有效果啊,可是大劑量激素或者經常用的話那些副作用也是可以列一大串,有考慮病人以後嗎?別忘了激素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可能有人要說我用了病人也沒事啊,但是他沒事就其他人沒事了嗎?病人有其他潛在風險,下次顯現出來怎麼辦?下次出問題,別的醫生負責把~~
在全球精準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的今天,很遺憾的是很多公立醫院,包括不少三甲依然沒有遵循循證醫學,淪為一種口號...很多醫生依舊是經驗用藥,過度醫療拿回扣。莆田系醫生在害人,那這種經驗用藥就可以逃脫指責了嘛?張強醫生說過,不遵循循證醫學其實就是在誤導年輕醫生,因為你不能根據少數人從樓上跳下去沒摔死就推薦所有人從樓上跳下去是可行的,何況有的人跳下去沒摔死但是摔成內傷了,下次發作也就不得而知了。
舉個例子,來看資料庫來如何詢證治療:
扁桃體炎抗生素使用選擇一清二楚,臨床數據清晰明了。
再看看多西環素,從劑量,禁忌症,不良反應,給葯注意事項,孕婦安全級別應有盡有。
就說這麼多,講真的
並不是說現在的大型私立醫院的水平全面壓倒公立醫院,很多三甲醫院學術氛圍和技術水準還是非常高的,比私立高很多很多。像協和華西湘雅也都按照循證醫學的路來走,可是中國那麼多醫院就卻是落後的。。。大型私立醫院的模式是從以病人為中心角度來說(因為要穩定的客戶群賺回頭客生意,公立醫院不愁沒有病源),高診斷費代表著醫生知識價值,所以整個醫療體系就不會出現那種靠多開化驗靠多開藥品靠多開檢查而盈利的思想,有時間也願意花心思去為病人以後考慮,而不是一次性買賣。這才是讓醫療與世界接軌的基礎。所以只要堅持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的靠譜的醫療就會在高端私立醫院產生,而非三甲了。
如果公立醫院包括三甲盈利模式不變的話,還是收入低→多開藥or多開檢查→彌補挂號費過低這種模式而罔顧循證醫學的,無論公立還是莆田系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當然三甲醫院有底線的多不敢太亂來~~
私立醫院如果能夠正規營業,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啊
可以分流病人,很多疾病沒必要往三甲醫院跑
可以提供更好地服務和隱私保護,在人滿為患的公立醫院,這個真的很難做到
但是私立醫院收費肯定會比公立醫院貴啊,看二十個病人的機會看了一個病人,放六張床的地方放一張床,而且私立醫院成本都是自負,還要盈利,貴是必然的,而且不會貴一點點。
基本就是大排檔和酒店的區別
國內也有很好的私立醫院啊比如和睦家,收費就貴了不止一點點
莆田系醫院最大的漏洞不就是標榜比公立醫院更好的服務和療效同時收費比公立醫院更低么?我一直認為私立醫院應該是將來醫療發展的方向,公立醫院應向大眾提供便宜的基本醫療服務,由醫療保險承擔絕大部分費用;私立醫院向有更高需求人群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小部分費用由醫療保險承擔,大部分費用由個人或商業保險承擔。對於身患重症卻無力負擔醫療費用的,由官方或民間慈善團體提供援助。這是我心中未來醫療行業的樣子。我認為在未來,私立醫院將是集中了大部分優秀的人才和優良醫療資源的地方。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各地將會有大批公立醫院私有化,僅僅保留一小部分公立醫院作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地方。
對國家有利啊。
人口紅利快到期了嘛,所謂交稅多的不想多生,交稅少(或不交稅)的隨便生,接下去二十年,醫保在政府財政開支中的比重會越來越高。
政府努力往私立醫院趕年青醫生(大概政府是因為這樣才從不管醫鬧的?)。到時候人才都往私立醫院去了,建設得越來越好,富人中產去私立,政府省醫保費還能對私立抽更高的稅;而沒落的公立醫院接待窮人。
(? ̄▽ ̄)?我是隨便說說的。
題主作為醫療行業門外漢列舉那幾條都是個人觀點,也可能是聽別人說的,先去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再做總結再來發問吧。
公立醫院藥品收入指標多少知道嗎?
民營醫院藥品收入指標多少知道嗎?
第三條就是胡扯。
比如眼科醫院,目前國內最大的莫過於某爾眼科集團了吧?眼科相對來講可能沒那麼複雜,我知道在他們全國各地的醫院檢查項目開多少也基本免費,準分子激光,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玻切等等,基本患者進醫院檢查完可以進行下一步醫治就治,如果檢查後不符合醫治條件可以直接抬屁股走人,那麼這塊兒檢查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呢?
另外,民營醫院在同種術式下的價格也是優於公立的,企業的營銷策略會提供會員制度等一些便利,而你去公立醫院試試?做台手術給你打八折?做夢吧?你在醫院有熟人的優勢只在於能有個好大夫吧?
醫療壟斷這種事對於老百姓來講不是啥好事,誰也不希望得病,但是得病了之後還要冒著會使病情加重的風險去排隊排床排手術任憑人家處置這種事對於患者太不人道了吧?知乎首次長答,歡迎批評指正。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應該答,我在私立醫院上過班,雖然被虐的很慘,但是我還是要出來說句公道話,首先,它不是你們想的無痛人流,不孕不育等等街上廣告漫天飛。它是三級綜合性醫院。
口碑:在當地口碑還是不錯的,很多人慕名來。
資源:雖然比市三級醫院醫資力量差點,畢竟公立醫院歷史悠久,但是醫師都是正經醫科大學本科以上畢業,臨床護士都需要大專以上文憑,(ps:基層公立縣級醫院護士普遍中專畢業)。醫療設備,人家自己有醫療設備公司,且對外公立醫院出售,醫療設備絕對過關。
看病流程:上面所說,私立醫院想盡辦法讓病人做檢查,這句話真不能這麼說,我想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做檢查都是為輔助醫生診斷,而且現在一些是入院常規檢查,也被說亂開檢查單,我們真的很難做。還有,我所說的醫院看病流程真的非常規範,本人本院職工看病,都得去門診排隊挂號,最多挂號費少個50%。ps:它夜間急診和周末門診的挂號費真的比較貴,我覺得這也是合理的。
廣告:我還真沒看到過它做什麼廣告,把中央領導來參觀視察的照片放大,掛醫院大牆算嗎?
療效:恢復好像還好,回訪都沒聽到什麼很大抱怨,感謝居多。
環境:這個真好!醫院乾淨又大又寬敞,來的病人都說,本市環境最好醫院。醫院環境絕對和一線城市三甲醫院接軌。又該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人家集團不差錢。
所以,私立醫院的意義在哪裡,我只想說,我國真的要大力發展支持類似私立醫院。(莆田系除外啊)
應該會有人說,那麼好,幹嘛跳槽,人家對員工的管理模式真的不適合我。
以下內容也適用於教育。
資本主義國家,優秀資源基本上都掌握在私人資本手中,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資本團體掌控了社會的一切,典型的就是離蘇聯最遠的美國。所以最優秀的醫療資源,也必然掌握在資本家手中,體現出來,就是優秀醫院大多是私立醫院,公立醫院在划水。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優秀資源基本上都掌握在社會的主體——人民手中,當然,實際上是掌握在作為人民的「代表」的政府手中的,表現出來,就是公立醫院是墜好的,私立醫院在騙錢,而在醫改的方針下,這一情況會向美國靠攏,比如和睦家。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們以為中國醫療體系崩潰是在什麼時候呢?不是非典,不是現在,是艾滋村、癌症村、一億乙肝大流行的年代,至於非典,不過是毛毛雨罷了。
一個曾經消滅了梅毒的國家,出現了艾滋村,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我可不是藉機攻擊黨和政府哦!
中宣部勒令魏則西事件降溫 稱警惕藉機攻擊黨和政府
你的問題在於,把中國特殊國情當做了世界上的普遍現象。給公立醫院減壓啊,給公立醫院醫生減負啊,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啊。公立醫院的醫生工資就不高了,壓力一點都不小。老是這樣,真的頂不住了啊。你讓趙老爺自掏腰包補貼公立醫院?可能嗎?
除了趙老爺想利用私立醫院掙點錢外,主流醫院有公有私的發展趨勢也是正常流程。
你真以為是社會主義啊?搞成古巴那樣,你受得了?
現在中國還處於原始資本積累階段,一開始私立醫院肯定強不了。要有一個漫長的路途要走。
等哪一天趙老爺不公費治病了,私立醫院醫療水準也上來了,趙老爺開始到私立醫院看病了,才開始正常化。
慈銘什麼的好像還可以吧,前幾年家人去體檢過,現在不知如何了。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意義是什麼?
公立醫院的意義是什麼?
某些人就是賤,
我以前也是這樣賤,總覺得國企才是為人民服務的,私企都是自私騙錢害人的,
後來學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才意識到,國企只是官員撈錢的工具,只有私企才能實現真正的市場效率,
私企才能實現真正的市場繁榮產品服務繁榮,而市場最容易被政府行政管制,造成消費者企業政府三方都輸,而官員獨得利的局面,所有的經濟問題根源都來自於官員對市場的行政管制,官員的權力來自民眾的認可認同支持,
自由繁榮之道首在普及市場經濟知識,
簡單點來說,私立醫院的意義在於:醫療服務市場化定價,讓患者知道醫療服務到底值多少錢,發現醫療服務的價值,讓醫生光明正大的獲得自己應得的收入。
更進一步的社會意義,私人資本辦醫院,彌補公立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緩解看病難。
看病貴不應該靠認為扭曲醫療服務的價格來解決,黃牛黨也會教你做人,而要靠籌資社會化。
私立醫院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在美國那邊 ,作為保險公司的供應商存在
你買保險,同時獲得在醫院或者診所就診的服務
你不直接和醫院打交道,保險公司替你管
這就是存在的意義
但國內所謂的醫保,幾乎沒監管
針對某答案,先承認。我國確實沒公立醫院,其實都帶私立性質。
是有財政撥款,只不過那點錢,還不夠醫院塞牙縫。所謂"公立醫院"也是盈虧自負,醫院的絕大部分開支,只能自己賺。
如果是客流量大的醫院,醫生普遍底薪低,但病人多、業績好、獎金高,OK。
如果是客流量小/一般的醫院,醫生普遍底薪低,在獎金低的情況下,搶病人、拿回扣、過度醫療這些……很抱歉,公立醫院,也是存在的。(這是醫生勞動價值被碾壓的結果,生活壓力面前,真不能簡單歸結醫德的問題)
回扣,這從來就不是重點,醫生待遇差,錢不夠,公私必然都養不了廉。
醫德,行業治理靠個人自律?額,監管不足,醫院也會靠疫苗發家。
三甲莆田,重點從來不在公私。本來資本也並非都是醜惡的,雄厚的資金,本可以提供更優越的醫療條件,推動行業發展,分擔我國看病難的壓力。
然而因為缺少監管,貪婪失控,莆田系變成這幅畸形樣。而公立醫院,監管比較到位,醫療底線還是有的,一般不會為錢耽誤病情。
在我看來,公私區別主要在監管。監管到位了,醫生待遇普遍提高,私立醫院還是有發展前途的。
畢竟我國醫療資源短缺,看病難。從社會資源分配角度看,私立醫院的補充,其實是有必要的,前提是得監管到位。
推薦閱讀:
※長期吃服用華法林鈉片有 哪些危害?
※在春雨醫生髮布問題,系統怎麼分配給醫生這個問題的,醫生是通過什麼辦法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從醫生的角度,按照家屬意見,共同向患者隱瞞癌症病情,到底對不對?
※如何看待29歲女孩突發持續不明原因腹痛,入院不到24小時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