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所謂的「志願者精神」呢?
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嗎?可是衡量標準是什麼?是自身的滿足感與給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嗎?可是自己真的只有滿足感就夠了嗎?怎麼看待志願者渴望得到的社會尊重與評價呢?
記得我剛開始申請赴泰漢語教師時,身邊的朋友和親人會有一些不解。為什麼要不遠萬里地去做一名志願者?在他們的眼神和話語中流露出一絲質疑。那麼什麼力量,讓我選擇了做一名志願者?那時我內心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志願精神。
讓我切身體會到志願精神的,是大一暑假的一次支教。我的家鄉,是貴州畢節的一個偏遠的小鎮。小鎮的周圍,是延綿不絕的大山。大山裡有很多家庭貧困、讀不起書的留守兒童。在那裡支教的那個暑假,條件很艱苦。有批改作業的疲憊,特別是深夜,已經和同學們說好第二天發作業或試卷,今夜我就不得不改完。有時會感覺不堪其煩。也有了教師的職業病,嗓子沙啞疼痛,咽炎發作得厲害。這時,我想起了家父亦是一名教師,這幾十年父親是怎麼克服這些困難的?因為理解和感動,心裡不由得生出陣陣隱痛!
但曾經有一個瞬間,我拿著課本走下講台,一抬眼,迎上來的是一雙閃閃發光,充滿渴望的、天真淳樸的眼睛。那個眼神,我此生難忘。也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們能做的很少。但是,我們能做的也很多。或許,正是我們一個理解的微笑,一雙溫暖的手,就點燃了異國孩子心中學習漢語的火光。 我會發現,在培訓那段忙碌但充實的日子裡,一切辛苦,在這項飽含著家國之思的事業面前,都可以成為一份榮耀。
將志願精神詮釋得最淋漓盡致的,是一位老師,他是所有老師的老師,是在他之後所有知識分子、士農工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老師。回望人類歷史的長河,在教師這個行業中,能夠同他並列的,也只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等人了。
這位教師不是別人,正是孔子。
如果要算知識的總量,我相信今天的我們,知識總量都超過孔子。比如說,出計算機、物理、英語、數學之類的題目,孔子肯定答不過我們。但是,是什麼讓孔子被世人尊稱為「至聖」,讓今天的孔子學院在全世界遍地開花?
那就是他的志願精神。他用一生,專註於一項事業。不為名,不為利,更不能在微博和朋友圈上告訴世人他弟子三千、桃李滿天下。這是怎樣一種偉大的人格,崇高的境界?
魯迅先生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往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們很平凡,我們很渺小。但我相信做志願者的夥伴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智者信仰真理所以選擇了桀驁不馴,勇者渴望超越於是選擇了奮鬥不息。將來,不管你是在東京,還是曼谷;不管你是在巴黎,還是紐約。肩負著國家的重託,志願精神就融化進了你的骨血。
沒有我的幫助,你也可以做成這件事;但沒有你的接受幫助,我無法得到我的滿足。
幫別人一把。
推薦閱讀:
※不愛國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嗎?
※為什麼要關愛艾滋病患者?
※如何從道德方面看待音樂會有些人換座位?
※「碼」到底是不是我國的標準速度單位?為什麼很多官方媒體和行政機關也用「碼」來表示車速?1碼等於多少公里每小時?
※強制學生做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的真正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