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評價這麼高?
庵野從出道至EVA之前的積累,是那個賽璐璐黃金年代最渾厚的(從參與風之谷的製作,到後期的獨立作品飛躍巔峰、海底兩萬里)之一。已經奠定足夠的一線製作人的身份。所以作品無論從人設的積累、心理探索的神秘性,還是音樂、分鏡的選取,都具備了足夠成功的理由。
由於日本當時的動畫產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階段,早在手冢年代,基本就已經嘗試探索了所有類型的漫畫。之後的動畫如果不看吉卜利和動畫電影,主要市場基本都是亦步亦趨的跟著漫畫市場動的。原創動畫作品和能夠蓋壓漫畫翻拍作品、搶佔市場的極罕見。讓做動畫的人的地位一直處於手工藝人的境地,甚至一個大作的製片人比漫畫家的首席助手地位都不如。
所以,一部賽璐璐年代末期(到了98年以後,賽璐璐膠片的拍攝就已經在日本絕跡了,所以看99年的動畫,清晰程度、色彩豐富程度、亮度、光影效果比之前兩三年的要高不知多少)的改變了整個市場風向的作品,就顯得尤為難得——因其為更多投資的動畫市場,打開了一個好局面。或者說,現在東南亞的動畫人,即便不感謝雷諾,也得感謝庵野。他讓這個市場煥發了創造性的活力。
同年的日本,被奧姆真理教的各種激進型經行所觸動、所影響,形成了全社會的對人本質的懷疑。這也同時導致了這部片被形容成OTAKU的「奧姆真理教」。
片中男主角從頭懦弱到尾,在不斷的懷疑、自我懷疑、女主逐個崩壞、對世界絕望的情況下無限的,完成「補完」。也是一個創新。與之前所有動畫人物的完全不同,受眾對象放在了直指人心的青年人中。或可說,這是一部純粹的探討性的動畫作品,完全不可能有少兒觀眾。也因此成為了一部絕佳的動畫分級制度分水嶺。
日本人對於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理解,是既基於東方的,又虔誠的篤信的。庵野大概在名詞、理念的遊走、「元概念」的運用上,走在了語言界的前列。
而他對於資金的不尊重、粗製濫造,在日本動畫更迭方式以每周製作一集的情況下,使用了各種省錢卻刻意想顯示出藝術家與眾不同質感的手法——最後的結局尤其明顯。製作工人恐怕都被辭掉了一半——但他的遊走方式,卻出乎意料的讓無數盲目的觀眾捧場。
當然,這也和大多數人看不懂有關。一部純粹的商業作品,雖然有著較易入門的基本設定,卻不斷產生各類讓人看不懂的小細節、小癖好…積少成多,就成了讓人敬畏的東西了。
王家衛的成功也與之有關。
總之,這部作品的成功,基於神秘學、基於他出眾的捕捉社會心態、基於好的音樂。也基於各類奇奇怪怪的受眾心理。
當然,這部作品的周邊以極為深沉的暗色調,在周邊店中與眾不同的也佔據了一部分市場。
做為eva的死忠,對我而言有如下幾個原因
1? 這是一個足夠好的故事,也許劇情剛開始的時候eva還是一個機器人大戰型的類型片,隨著劇情的深入和揭密,發現這是在講關於"人"的故事。區別於我們常看的少年跳躍式的熱血青春和愛,這些在eva裡面都很難尋覓。每個角色和各個角色之間都是一個待補完的狀態,中間隔著一層at_field。所有有美好發展傾向的劇情,最終全部都被一一摧毀,變成箭豬的擁抱。比如自爆的凌波零,比如親手殺死最終使徒的真治。
2? 庵野秀明和貞本義行這兩個有藍寶石之謎和超時空要塞背景的人,把這麼一個複雜的內心戲駕馭的很好,雖然整個tv版中間有幾次明顯的風格轉型,後期壓抑感不斷加強,但主線上看得出是在不斷精進的,當然這裡面也包括可怕的tv版最後兩話。(副監督摩砂雪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他做監督的超時空要塞 plus也是整個超時空系列裡面我最喜歡的一部)基本上每次想到eva 頭腦中總能出現那個夏日蟬鳴的畫面。
3?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音樂,除了大紅的片頭曲殘酷的天使以外,片尾各種風格的fly me to the moon也很抓人,鷺巢詩郎的配樂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蝦米聽一下。新劇場版的幾首片尾曲THANATOS-IF I CAN"T BE YOURS 和卡農 更是直接撓心。
從內在、外在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 從內在來說,EVA本身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好故事,是一部素質優秀的動畫作品(請暫時忽視漫畫)。
一個故事有許多必備的要素,而EVA在其中的許多方面都給出了精彩的答案。
- 角色:角色是一個故事的核心,庵野秀明就是用特立獨行的角色點亮了整個故事的核心。有一種開玩笑的說法,EVA裡面沒有一個正常人。超級懦弱怕事、比阿斗還阿斗的男主角碇真嗣,三無派開山鼻祖綾波麗,用彪悍霸氣外表掩蓋自己脆弱內心的惣流明日香,這樣的主角組合絕對是開天闢地、前無古人的,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再加上弟控御姐葛城美里、腹黑怪蜀黍加持良治、溫柔善良的好基友渚薰、嚴肅眼鏡男(其實就是個TMD老色鬼)老爸兼司令、站著說話不腰疼副司令,甚至是著名的「三條友」,EVA裡面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他們有自己的經歷,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想法,使觀眾覺得他們的行動是那麼的自然合理,甚至感同身受。優秀的人物設定成就了一部鮮活的作品,個人認為這是EVA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 情節: 26集的動畫(加劇場版),鮮明的人物,聰明的庵野秀明為觀眾帶來了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情節。看到渾身扎滿繃帶楚楚動人的女神而獸性大發的碇真嗣叫嚷著「不能逃、不能逃」登上初號機,初號機暴走演變成「歐特曼吃小怪獸」,省錢坑爹的64秒單幀定格畫面後渚薰的頭掉進水裡,女神的被胸襲,女神的自爆,女神的微笑,女神的「因為我一無所有」,女神的……即使你不是EVA的fans,只要你喜歡動漫,這些給力經典情節你一定都看見過聽說過,正如你不一定是周星馳的fans,但你一定知道「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就算沒有砸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啊」……
- 架構:一般來說,故事的架構都是「開端-中段-結尾」,但EVA則是「莫名其妙-漸入高潮-坑爹-更加坑爹」。都說人喜歡犯賤,都有自虐傾向,看到EVA與眾不同的開頭,就會想接著看貌似四平八穩的中篇,自以為心裡多少有底了,最後卻被庵野拖進一個又一個坑裡暈頭轉向還不亦樂乎。
- 背景:這是庵野神棍神力集中展現的地方,個人認為也是EVA散發獨特魅力的另一個關鍵因素。近未來,貌似經歷過戰爭而滿目瘡痍的世界。然而,再平淡的設定一旦加入宗教與心理學的因素,也可以變得神乎其神,思想深邃(故弄玄虛)。宗教方面,什麼人類的始祖亞當和莉莉絲(還故意不用夏娃找來原配夫人),智慧果實和力量果實(這個是原創吧),似是而非的Angel們,引導人類命運的死海古卷(也就是個古董版的聖經吧),大衝擊,耶和華之面,朗基努斯槍,半片無花果葉搭上「神不為者人為之(一直很好奇這是怎麼翻譯出來的)」的帥氣logo,末日審判,這些宗教元素都是常人略知一二卻又沒有深入了解過的;心理學領域我是菜鳥,某賢請見諒,但EVA極端注重人物心理描寫是它的鮮明特點,例如弄出個AT-field「絕對領域」,說是心之障壁,「人之所以是獨立的個體,就是因為這種最後的使徒擁有獨一無二的AT-field,每個人的獨立個性使得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完全的相互理解和敞開心扉,使得人與人之間必然有著隔閡」,又例如貫穿整部動漫的怪異的心理描寫場景(特別是TV版讓人吐血的25、26話)及其中的象徵手法的運用……以上種種,混合在一起,一股腦兒塞給觀眾,使得觀眾既不會感到完全陌生而無從下手,又有一種高深莫測、詭異莫名的感覺,使人沉浸在裡面如痴如醉。這時庵野神棍則是得意得躲在一旁偷笑。不能否認,這樣的背景設定確實非一般的動畫所能及。
- 當然,作為一部動漫作品,EVA還擁有精彩的聲優演出、由無數巴赫和一首貝多芬組成的華麗BGM、極具衝擊力的畫面表現(黑底白字強硬插入、狂野的血漿飛濺、超長定幀畫面等)。所有的這些因素,都決定了EVA是一部優秀的動畫,絕非現在那些爛大街的熱血動畫、後宮動畫所能比擬的。
- 再從外部因素來分析一下(這段內容較多從其他網頁上引用)。首先,1988年發生的「宮崎勤事件」使日本動漫業徹底進入冰河時期。
這次事件使得「Otaku」一詞成為哈·波世界中「伏地魔」一般的存在,從90年左右開始社會各界也以「維護社會善良風氣」為名號打壓動漫產業。及至95年,可以說是風頭剛過,動漫業如同一片死水的情形。那時的騷年們都在苦苦盼望著真正屬於自己這一代人的動畫。這時開播的EVA以其精良的製作、前衛坑爹的人物及故事設定、不同以往的表現風格使人為之一震,就像往死水裡投入的一顆深水炸彈,就像受夠了天朝狗屎國產片的觀眾突然看到「讓子彈飛」一樣爽快的感覺。其次,日本社會的人際關係貌似一直存在一種壓抑的感覺,分明的等級制度,繁重的生活壓力,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離,人們內心的壓抑與封閉。很多年輕人可以從EVA三個性格扭曲的主角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影。但實際上,EVA講述的是關於心靈的成長,自我認知與完善,修復人際關係和敞開心扉的主題(被天朝神作「天鷹戰士」中恐龍戰隊表現形式毒害的同學請面牆自擼),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部催人向上的治癒系動畫(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結論啊),迎合了當時的社會風氣與精神需求。
綜上所述,EVA之所以成為傳奇,一方面是自身實力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有「時勢造英雄」的成分在裡面。這是應好友某賢邀請所答,希望能令你滿意。
這片子當時97年上映時我正在中考,每天熬到深夜就是假借複習之名看兩集OVA,最後大結局時徹底被Blown away。除了充滿宗教感的世界設定,性格多元互補的人設,流暢絢麗的戰鬥場面和使徒造型,牛逼無比的配樂(前所未有的坑錢計劃),最震撼的就是「元敘事」的反傳統結構和多重解讀視角,真正把宇宙-國家-心靈三個層面的末日感和矛盾衝突層層咬合,互為詮釋(intertextuality),庵野的天才橫溢之作,至此之後再無同樣震撼和完整度的作品了。
剛開始是看機器人兒來的,後來都是為了看penpen什麼時候變boss,總之penpen沒有變身,我很失望
跟同時代的動漫相比,eva在畫風上是比較現代的。。。開句玩笑
eva最重要的是他的主題,在它之前的日本動漫儘管有的有很宏大的世界觀(比如敢達),或者有很好的劇情(比如秀逗魔導士),但是真正在思想深度這方面,無人比得上eva。在糅合了基督教、猶太教等宗教背景之外,還融合了叔本華和尼採的思想是其主要的特色。在動漫中埋下無數的伏筆而不一一點破,也讓後來喜愛、研究eva的人有很深的樂趣。eva在一開始是想做一部給兒童的普通機器人動漫,但是由於監督庵野秀明本身的意願將主題深化,並越來越壓抑和意識流化,使得eva在兒童頻道不受歡迎。而在普通成人看的頻道播出後,卻迎來了爆炸性的轟動。因為裡面的內容根本不是兒童能完全明白的。
eva在其他方面也有許多跨時代的做法,比如音樂用了無數的變調、黑底白字壓抑風格的標題,但都比不上其在思想方面大膽的嘗試。受到eva世界觀和思想影響的產品非常多,比如type-moon的全線產品。不是很喜歡EVA,個人口味比較偏向 星際牛仔 與攻殼。但是你不得不承認 eva是個劃時代的作品,除去痞子的個人風格與技術不談,eva男主角的懦弱與無力符合了觀眾的心理而後來的爆發又是觀眾一直所期望。
eva改變了日本人對動畫的看法,當時動畫在日本不受待見,認為含有太多暴力色情成分會誤導青少年,而eva改變了這些。
16.10.28上課無聊碼字..........
說一下時代意義之外的東西吧
押井守在eva劇場版Q上映時曾批評說:eva由於沒有核心內涵所以才能不斷的拍攝下去,而觀眾大多被晦澀的設定和庵野秀明傑出的演出與分鏡所吸引,進而無視了這點。
換句話說eva的內核是一種虛無主義,類比機動警察系列的伸張正義的代價 攻殼系列的靈與肉的關係 ,eva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流露最多的是反抗與否定......
其次eva的敘述比較零散,甚至有種刻意弱化敘述而強調人物情,以感達到類似於小說上意識流的效果(個人臆想)。
綜上對於拓展動畫這一藝術語言來說eva是有著重大意義,另外eva缺少內核並不代表缺少思想。
超越性,在1994年EVA已經超越了當時的日本動畫,各方面都是。劇情和製作方面很多人都說了,我就不再重複了,除此以外它還是首先使用現在廣泛應用的」委員會「制開發的作品。
另外,新劇場版同時也超越的它上映時所有日本動畫的水平。在Q上映之前,甚至打出了」這不是ANIME,這是EVA。「的廣告。
隨便貼一下庵野秀明在新劇場版系列剛公布時候寫的東西
庵野秀明談新劇場版:我們又準備做什麼?
我們帶著各種各樣的願望,製作出了福音戰士的劇場版。
我們希望能用膠片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我們希望將動畫電影的多種表現形式及可觸發人類原始情感的趣味性傳達給一個或更多的人。
我們希望引領萎靡的日本動畫業走向未來。
我們希望打破不斷蔓延的閉塞世界。
我們希望人們能在現實世界中堅強地生活。我們希望這些願望能一一實現。
為此,我們能找到的最好方法就是再次製作福音戰士的動畫電影。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把十多年前的東西再拿出來。
也有人會覺得這部動畫已經老掉牙了。
但十二年來,卻沒有一部動畫比福音戰士更新。
在封閉停滯的現代社會,我們應當展示的不是技術實力,而是遠大志向。
原本支撐著動畫業的中學生正迅速遠離動畫,所以我們需要面向他們的作品。
我們希望為改變動畫業的現狀而盡一份微薄之力,於是下定決心再次將這部作品搬上銀幕。作為動畫製作人,我準備重新構建現代版《福音戰士》的世界。
因此,我沒有啟用原班人馬,而是獨立創立了製作團隊,以初學者的心態從頭來過。不被過去束縛,也不安於現狀,而是為了向未來邁進。
更加幸運的是,這次製作集結的原班人馬和新加入的人員都是精英人士。我感到這次我們能製作出超越前作的作品來。《EVA》是一個輪迴的故事。
主人公不斷遭遇相同的挫折,又不斷站起來。
不斷地前進。他忍受著孤獨,害怕與人接觸,卻希望能和別人在一起。
如果您能享受同一個故事的四種不同形式所帶來的樂趣,我將深感榮幸。最後,我們的工作同時也是服務行業。
為了讓不了解福音戰士的人能更輕鬆地接觸這部電影,我們凝縮了劇場版動畫的優勢,重新構建了世界觀。並以任何人都能享受的娛樂電影為目標進行了製作。
2007年初秋,敬請期待。
原作/總導演 庵野秀明
2006年9月28日 於鎌倉
好吧,不好聽的話由我來說吧。
EVA 是一部以機器人戰鬥,美少女人設為噱頭,後來生硬的扯上「人」的意義的動漫作品。
簡而言之,「過譽」了。
一開始喜歡是極度真實感的人形機器人對戰。後來深深喜愛是對真嗣濃濃的抑鬱和無力感的感同身受,那種對人際關係的恐懼,對無能的自己的厭惡是大部分宅都有的吧,但是能以這樣一種作品的方式展現出來,在痛苦的同時還具有一些向上的情感,能不是神作嗎?
在上個世紀,這樣的劇情和人物塑造確實稱得上突出
但是我想吐槽EVA設定太宗教了啊,生命之樹都出來了,果然進化論是大騙局嗎eva的好處,之前的答主說的超級好了,我啰嗦兩句個人體會吧
小學eva在電視上播,覺得這片子好深刻啊看不懂,但是戰鬥場面好燃。當時10、11歲,eva代表著血腥和孤僻反社會。
後來長大了些,到了青春期,ayanami成為心中永遠的女神。那時候看eva,覺得雖然還是滿滿中二病負能量爆棚,但shinji的孤獨痛苦我能理解了。
又過了兩年,開始認同eva為神作。學業艱難情緒不定的時候,會想起eva。從主角身上,學到了無論多麼痛苦,心裡多麼慌亂孤獨,乃至於三番兩次的絕望崩潰,都還是要拚命走下去、別無選擇的決絕。這時候eva開始給我力量,我覺得這是一個教人九死仍要搏一生的故事。
直到現在,我才發覺eva根本沒那麼冷酷絕對。tv最後兩集大篇幅意識流,整理了shinji從頭到尾混沌的內心世界,一步步帶領他和觀眾擁抱愛。說起來好像不過是普通的happy ending,然而這突破是需要經歷大量波折才能到達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eva就是黑暗到了極致,卻依然選擇相信世間的美好。到這裡,eva的格局之大,就已經是幾乎無可匹敵了。
不但要在殘酷的絕境中求生存,還要慢慢學會主動打開AT filed心之壁,接納其它人們,友好包容的面對世界。eva不但不是反社會,反而正是完全的光明正能量。這也是為什麼我過了十數年才真心把eva看成絕對唯一的神作 -- 事不經過不知其難也,閱歷少的時候,看什麼都是淺薄的。
另外,很多答主提到作品創作時的社會背景,我覺得其實不盡然。真正好的作品是超越時代而能喚起共鳴的。eva神作之名不虛,也當得起超越時代的讚揚。能從對一部動畫的理解上,看到自己一步步成熟起來的過程,就憑這份情誼,我也會把這唯一的神作頭銜,真心誠意的留給eva。某種程度上說,eva講述的是個人心靈的成長過程,自然容易引起共鳴,一點淺見,
我只看到了人的脆弱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軟科幻,雖然外表都是科幻但是內部其實討論的是人性,而且沒有普通動畫中的一些美好,很多內容都現實到恐怖,最後的結尾原來是碇真嗣的自我補完成功,確實算是一個心靈的成長
以下僅代表個人思考觀點~
不說動漫的創新藝術價值,刨除科幻設計元素只從整體上探討一下。
因為它把簡單的東西講複雜化了(用一堆哲學)。
就好像古代的人無法了解自然,解釋規律,所以神化,玄化。看不懂的是大多數,所以大多數人稱之為神作。(非否定作品,只是道理闡述)
它只體現了一個道理,人類最大的敵人~憂慮。緣於無謂(各種自我外界原因)擔憂與過度「思考」。
這個故事,在一個科幻和充滿宗教哲學的世界背景下,講述了主人公和其他角色內心的憂慮,自我的憂慮,與人接觸的憂慮。表現為自我否定,自我逃避,性格極端,被動偽裝適應,,,,,,
如果不明白,建議看看《人性的優/弱點》《自控力》等外國著名心理學交際學書籍。
其實給我的觸動是當中的宗教內涵、灰暗世界觀這些,無可爭議這是一部神作
整個故事似乎都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歡迎來到大人的情感世界。
庵野一開始給你創造了一個世界,然後在你面前展現這個世界的總總,在你愛上這個世界後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毀滅它。最後曲終人散時轉頭問你一句:爽么!
人生亦如此,年少世界的單純被社會現實摧殘得一乾二淨,潛意思的共鳴會讓大家有更多的認同感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看到最後有種進了精神病院的趕腳。
內容很黃很暴力。律子母子的愛情故事耐人尋味,痴漢腚司令,鹹鴨蛋男豬腳,沒有存在意義的女主零,因為人氣高最後被逼跟男豬腳合體的女主明日香。
推薦閱讀:
※《新世紀福音戰士》TV版的片尾曲《Fly Me To The Moon》有哪幾種版本?
※EVA中,葛城美里的企鵝是公是母?對惹ta叫翩翩
※如果碇真嗣駕駛eva與界冢伊奈帆駕駛00的raiser對打,結果會如何?
※《EVA》的片尾曲是怎麼回事?每集都不一樣?
※seele想引發三沖 為何還要nerv阻止使徒?使徒和莉莉絲結合不是也會引發三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