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夠系統的從腳踝扭傷中恢復?
腳踝多次扭傷,現在右腳還有些許後遺症,就是不運動有時候側壓或者彎扭的時候也會有一點疼痛感
我在北京體育大學就讀,學的是運動康復專業,剛剛考上研究生,雖然不大咖也不是學霸,但是看到這麼多人因為崴腳而困擾,還是想要來說說。
崴腳學名為踝關節扭傷,習慣性崴腳學名為功能性踝關節不穩,還記得研究生備考的時候把這個名次解釋背的滾瓜爛熟的,第一次聽到老師講踝關節扭傷時,很差異,覺得功能性踝關節不穩?這個陽性率應該很低吧,怎麼有可能有那麼多人因為崴個腳就導致這麼嚴重的情況呢?但是我在知乎上發現很多人為這個而困擾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話不多說,首先我們要清楚到底什麼是崴腳?
踝關節扭傷,多由於行走時突然踏在不平的地面上或上下樓梯,走坡路不慎踏空, 或騰空向後足跖屈(即墊腳的動作)落地,足部受力不穩,而導致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造成的扭傷。一般分為內翻損傷和外翻損傷,那麼以內翻損傷(外側韌帶的損傷)最為常見,這是由於踝關節解剖結構所決定的,外側的韌帶較內側韌帶薄弱,內翻肌群也比外翻肌群要強一些,內翻活動度比外翻大,而人在放鬆狀態下就有內翻和腳尖向內的趨勢。
內翻損傷一般損傷外側的韌帶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以距腓前韌帶損傷最多(外踝前下方的凹陷處);外翻損傷則損傷內側的三角韌帶,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所以不容易撕裂,常常外翻損傷發生的是內踝的撕脫骨折。
扭傷時,損傷處的韌帶遭受超過其生理限度的強大外力,緊張性增高或發生纖維斷裂等病理改變。有事內翻損傷時,雖然外側韌帶損傷,但也可能引起內踝的擠壓傷,要注意辨別。
癥狀及與骨折的鑒別
可以用力,繼續運動則疼痛加重並腫脹,這很可能是韌帶損傷而不是骨折,踝部骨折,局部壓痛明顯,可有骨畸形、骨摩擦音等。局部疼痛青腫一般都是韌帶損傷。此外,受傷程度越大,腫脹和青紫程度越大。
按損傷的嚴重程度可以分成三級:
I 級通常是距腓前韌帶的扭傷;
II 級則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受傷;
III 級則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相繼受傷,還時常有脛腓前韌帶的損傷。
二級
一、I 級內翻損傷
這是踝關節扭傷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距腓前韌帶拉傷。
表現為輕度的疼痛和功能喪失,負重能力不減弱;輕微腫脹,沒有關節鬆弛不穩的現象。
康復措施:傷後1~2天——急性期price處理立刻冰敷或使用冷噴,
然後用彈力繃帶進行包紮,外側損傷在足稍外翻下包紮,或者在腫脹部位墊一個襯墊,增加壓力控制出血,在繃帶外繼續冰敷
將患肢抬高,高於心臟
保護不要再產生損傷,休息限制活動盡量少負重,
冰敷每次15min左右,每天2~5次
在急性期內不要做熱敷和手法治療
急性期後當腫脹不再發展,疼痛減輕,就可以逐漸負重,開始負重活動時仍然要使用彈力繃帶給人舒適的壓力以及保護
當疼痛和腫脹消失後就可以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每日要進行踝關節活動度的練習,背屈(勾腳尖),跖屈(壓腳尖),內翻,外翻以及環轉,每個方向都要達到最大活動程度,
尤其是外翻,每次15~20次每日1~2次。
二、II 級內翻損傷
這種踝關節扭傷發病率高,經常產生較長時間的關節不穩現象。在踝關節處於跖屈、內翻、內收位置時,受到中等程度的力量作用,常常可引起踝關節II級損傷。
表現為踝關節外側損傷時可能聽到撕裂聲。傷後有中等程度的疼痛和功能喪失,負重困難;
關節積液淤血,皮下可有淤癍。前抽屜試驗可呈陽性(程度為輕度到中等程度的活動異常,相比健側活動增大);此種損傷可出現關節持續的關節鬆弛的現象,從而導致創傷性骨關節炎的發生。可以通過X線明確診斷。
康復措施——傷後3天內為急性期進行price處理
鼓勵儘早進行踝關節的屈伸活動,可以早至傷後的48小時就開始活動,疼痛控制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15個左右/組,每天做多組。早期活動有利於保持正常的活動範圍,減少粘連。
5~10天內應該避免負重,足部繼續繃帶包紮,可以使用拐杖/嚴重者採用石膏固定2~4周,可帶著石膏進行行走練習,摘除石膏後接著用繃帶90°固定2~4周。固定期要繼續進行關節的活動度練習,各個方向都要達到;此外進行靜力性肌肉收縮練習主要練習背屈肌(勾腳,小腿前側的肌肉),外翻肌(小腿外側的肌肉,腓骨肌),靜力收縮10秒左右,休息4~5秒,每組做6次以上,一天2~3組。
固定後期做5分鐘的神經肌肉本體感覺連通練習後,應用冰療5-10分鐘。神經肌肉本體感覺連通練習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保持正常活動範圍,恢複本體感覺。練習活動應包括固定位的等張練習,漸進放鬆練習,平衡練習和走步練習,一直維持4周。............................
…………………….關節活動度練習
本體感覺連同練習,彈力帶,D1,D2
模式
肌力練習,漸進放鬆練習:可以使用彈力帶增加阻力,收縮後要緩慢的放鬆。
平衡練習,從單腳的睜眼練習開始,若超過90秒,進行閉眼的單腳站訓練目標90秒。
在開始走步練習階段要使用保護支持帶,以保護踝關節。在開始負重的2-3周內應避免在不平的路面和斜坡上走或跑。
功能性訓練 足掌走 足跟走等
PNF練習,可加彈力帶給予阻力
三、III級內翻損傷
踝關節III級內翻損傷相對來講不常見,一旦出現,則功能完全喪失。踝關節III級損傷常出現嚴重的關節鬆弛和不穩現象,導致關節組織變性、退化。
康復措施——24~72小時內依舊使用price處理原則
一般會去醫院石膏固定3~6周
固定期與固定後康復訓練方法同II 級內翻損傷。
所以說,崴腳後不是消腫了就好了,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康復訓練以回到正常生活狀態。
我盡量寫的比較詳細了,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或者覺得需要補充可以問我
發展成習慣性崴腳了,怎麼辦?
有的患者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不顧醫生的勸阻自己隨意運動或強加負荷鍛煉,結果適得其反;還有醫院不管患者有沒有到達做手術的程度,要求病人以手術治療為主。這樣不僅損害了機體,還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什麼是功能性踝關節不穩?踝關節不穩是指踝關節周圍韌帶受損後導致踝關節不穩定,而引起踝關節頻繁扭傷的現象。是踝關節扭傷後較容易遺留的問題。患者經常形成扭傷-不穩-再次扭傷的惡性循環。因不穩定造成的踝關節反覆扭傷可造成關節軟骨的損傷,重者可形成創傷性關節炎,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大致分為功能性不穩和機械性不穩,功能性不穩定,並用以表示患者所訴的足打軟或不穩的感覺狀態,踝關節無解剖結構的松她,而是本體感覺功能受損,對力量和姿勢的控制能力不足,跟關節本身並不超出正常活動範圍;機械性不穩定則用於特指外側韌帶或關節囊的鬆弛,超出正常活動範圍。
踝關節不穩的發病機制涉及韌帶完整性、關節活動度、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控制、平衡能力、姿勢控制、協調性受損等諸多因素。
因此 ,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不穩的原因,針對性的強化相應的能力。
康復功能訓練進度:
外周正常化 校正平衡 增強本體感覺促進穩定 增加協調運動的耐力
第一階段:增加踝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神經肌肉控制PNF訓練(每天6分鐘~10分鐘,連續做7天);
第二階段:在繼續第一階段鍛煉的基礎上加強患肢的負重練習,步態訓練,協調性訓練,繼續加強力量(每天6分鐘~10分鐘,連續做7天);
第三階段:繼續加強踝關節周圍的力量和協調性訓練,進行由雙腳到單腳平衡本體感覺的訓練,柔韌性練習(每天6分鐘~10分鐘,連續做7天);
第四階段:加強踝關節的平衡本體感覺訓練:單腳2級到3級平衡的進階,(每天6分鐘~10分鐘,連續做六天)。
第一階段:
1、 關節活動度的練習:增加肌肉力量,牽拉韌帶和黏連組織,增加關節活動度
一定要活動到最大範圍,疼痛控制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2、 肌力訓練:不抗阻的練習
3、 提踵練習,足跟走,足掌走
4、 PNF練習
第二階段:
1、 負重力量練習:抗彈力帶的屈、伸、內翻、外翻練習;綁沙袋5-10kg進行提踵練習,足跟走,足掌走
2、 步態訓練:有意識的每天進行多次,行走時屈髖屈膝,足跟先著地,離地後足尖蹬地,行走時注意重心的轉移。
3、 腳的協調性練習:踝關節環繞練習,每個方向都要達到最大範圍,且能忍受動作緩慢,做10次/組;腳尖畫米字練習;雙腳站在平衡墊或bosu球上的平衡練習
4、 腳掌外側行走(足內翻狀態下),腳外側用力行走時,腳處於內翻狀態,在加強躁外側經腓前朝帶和跟腓韌帶的同時,這樣行走還可加強踝關節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和第三腓骨肌的力量。5m折返、三組、每組約20秒、每組間休息5秒。
第三階段
1、 繼續肌肉力量的練習
2、 單腳提踵練習;單腳支撐跳躍,以左、前、右、後四個方向為一組,練習5~7組。
3、 本體感覺練習:由單腳睜眼站立,到閉眼單腳站立,逐漸增加難度,站在平衡墊或bosu球上練習。
4、 進行踝關節周圍肌肉的牽拉。
第四階段
1、 進一步進行本體感覺訓練,反應性平衡等,增加外界干擾,如在平衡墊或bosu球上接拋球,由平地跳到平衡墊上,在平衡墊上撿東西等。
2、 進行體育運動,增加腳下步伐的一些運動
3、 牽拉周圍肌肉
撿東西的本體感覺訓練
為什麼過了很久我還是有一些不適的癥狀,此時應該怎麼辦呢?
有些人崴腳過了幾個月,依然感覺不舒適,有的出現了不敢用力的狀況,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比較複雜,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常見的原因有過早進行運動、關節黏連、血腫依然存在以及關節力線不正而導致的創傷性骨關節炎等。
關節黏連的話應該進行關節鬆動術和關節活動度的練習;若是血腫不消,進行按摩,理療,踝泵,以及多做踝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等來促進腫脹的吸收;若是力線不正導致的炎症,可以首先注射封閉或服用消炎藥,再通過針對性的功能訓練使關節的力線恢復正常。
如何預防崴腳?
預防不崴腳及下一次崴腳
目前,踝關節的防護主要措施有繃帶,貼扎和踝護具等,佩戴踝護具能有效避免再次受傷,因為踝護具一方面為足踝提供預防支撐,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本體感受刺激,補償神經肌肉系統的遲滯反應(也就是說防止你沒反應過來就再次崴腳)從而提高運動知覺和感測反饋。
一般在運動前尤其是籃球,羽毛球等需要跳起後落地的運動進行踝關節的防護,扭傷後佩戴護具來防止第二次的崴腳。那麼最常用的可以自我預防的方法就是繃帶。
此外,要預防崴腳最終還是要從自身內部預防,加強薄弱環節,平衡肌肉力量,增強本體感覺等。
腳踝扭傷,有很多原因,系統化治療,要根除誘因,例如膝關節不穩,內翻,髖關節外旋!更多的原因是著地的預防機制,更多的研究表明穿高幫鞋對預防踝關節扭傷沒有好處,會降低本來踝關節的穩定機制,康復訓練要針對踝關節外側的三條韌帶和肌肉進行康復訓練,加強踝關節非穩定性訓練,agility訓練,力量訓練,著地訓練,中內側受力,反彈訓練。輔助超聲波等物理因子治療,解決誘因,可以系統化治療!
扭傷之後的韌帶是沒有多少復原能力的,只能靠加強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去維持關節的穩定,所以扭傷以後過了急性期要適當加強傷腿的肌力,單腳站立及踮腳尖是不錯的方法,可以每天做幾組,預防再次扭傷,避免發展為習慣性崴腳,已經成習慣性崴腳的也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恢復
有圖有真相的治療過程。我是中醫。只說兩點,1.踝關節扭傷可在對應手部(左腳對右手,右腳對左手)的腕骨附近找壓痛點或者用酒精棉擦拭出紅色區域,針刺,不會針刺按摩也可以,分分鐘止痛或者止大部分痛(不是特別嚴重的甚至馬上可以走路)。再根據情況配合其他很簡單的方式治療,很快就可以痊癒。如果傷得比較嚴重,例如骨裂了,也可以大大縮短痊癒時間。2.習慣性踝關節扭傷,除了運動外傷造成以外,原因是因為膽經濕熱,這個用中藥或者針刺都可以解決。本人待過深圳幾年,那幾年也總是容易扭傷腳,就是正常走著就突然扭傷,還每次都是左邊。南方濕熱,現在回老家基本不會了。最後說一句,祖國傳統醫學真的大道至簡,博大精深。
有圖有真相。以下是治療的一個案例。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他扭傷了,痛苦。
治療了一次,針刺了兩針,治療時間幾分鐘。回訪:
只治療了一次,來時路都走不了,扶進來的,出去的時候自己走出去的。基本恢復普通活動。
我打羽毛球經常崴腳,現在一直習慣性的崴所以就停了一段時間來休息腳踝。看了醫生說是韌問題。走路沒問題,用手摁會感覺痛。然後現在在針灸治療,然後熱敷上活絡油~
去醫院拍過X光嗎?是韌帶撕裂還是軟骨受傷?如果已經造成了傷害,那除了通過外物加強保護,讓它自己慢慢恢復,是不能通過推拿等方式加快恢復速度的。
以後運動的時候加上護踝,高幫運動鞋,盡量少做跳躍和劇烈運動。沒有相關問題:如何系統的從腰傷恢復!
差評!
只要是從高空下落踩到別人腳或什麼東西,基本都會傷到骨頭,只是傷的多少的問題,只有走路崴腳不會傷到骨頭,比如:女生穿高跟鞋崴腳一般過幾天自己就好了,男生打籃球落地踩到別人腳上基本是傷到骨頭了,需要靜養一年以上,骨縫也不一定能癒合,就算將來長好了骨頭也是傷疤的,建議最好不要再打籃球了,球類運動都不建議,可以學習下棋。
推薦閱讀:
※瘦人如何健康的增重?
※躺在床上沒睡著的這段時間對睡眠這項活動來說有意義嗎?
※為什麼有人睡 8 小時還覺得不夠,而有些人僅睡幾小時也能精神抖擻?
※備孕多年終於懷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游泳結束後應該注意些什麼?